关于机械设计的概述

关于机械设计的概述
关于机械设计的概述

关于机械设计的概述

【摘要】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通常是指,按照客户使用的需求对机械的润滑方法、能量传递、工作原理、零件尺寸材料以及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作为以此制作的参考依据的工作流程。设计是为了能够将现有的条件进行整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制造最终形成产品,为人类服务。本文针对机械设计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计;设计过程;运动方案

0.引言

机械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现有条件(计算手段、材料、理论知识以及加工能力等),设计出最优秀的机械,或者称为优化设计。机械设计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通常的要求有:环境污染小、尺寸和重量小、总做性能良好、耗损率低、制造成本地等等。但是这些需求洪有一些是相互矛盾的,且机械的需求和用途也是不同的。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历史上的机械设计通常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的,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为迅速,设计者可根据计算机的统计数据。机械的相关材料以及用户的需求等进行设计。

1.机械设计概念的论述

机械设计通常是指,按照客户使用的需求对机械的润滑方法、能量传递、工作原理、零件尺寸材料以及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答案(1-18节全)

机械设计概述 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 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边界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由于边界膜较薄,不能完全避免金属的直接接触,摩擦系数较大,仍有局部磨损产生。混合摩擦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边界润滑和液体润滑,摩擦系数比边界润滑小,但会有磨损发生。 2.2磨损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磨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跑合摩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跑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由快变慢;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缓慢,磨损率稳定;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及磨损率都急剧增大。 2.3 按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有哪几种类型? 答:磨损的分类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点蚀、腐蚀磨损。 2.4 哪种磨损对传动件来说是有益的?为什么? 答:跑合磨损是有益的磨损,因为经跑合磨损后,磨损速度减慢,可改善工作表面的性质,提高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2.5如何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答:选润滑剂时应根据工作载荷、运动速度、工作温度及其它工作条件选择。 当载荷大时,选粘度大的润滑油,如有较大的冲击时选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高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高速高温时可选气体润滑剂;低速时选粘度小的润滑油,低速重载时可选润滑脂;多尘条件选润滑脂,多水时选耐水润滑脂。 2.6润滑油的润滑方法有哪些? 答:油润滑的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法和集中润滑法。集中润滑法是连续润滑,可实现压力润滑。分散润滑法可以是间断的或连续的。间断润滑有人工定时润滑、手动油杯润滑、油芯油杯润滑、针阀油杯润滑、带油润滑、油浴及飞溅润滑、喷油润滑、油零润滑等几种。 2.7接触式密封中常用的密封件有哪些? 答:接触式密封常用的密封件有O形密封圈,J形、U形、V形、Y形、L形密封圈,以 2.8非接触式密封是如何实现密封的? 答:非接触式密封有曲路密封和隙缝密封,它是靠隙缝中的润滑脂实现密封的。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A(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 共分) 2. 一般闭式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和( )。 齿面疲劳点蚀, 轮齿弯曲疲劳折断 3. 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 )。 应满足,σF≤σFP 一定时,由齿轮强度所4. 当一对齿轮的材料、热处理、传动比及齿宽系数 d 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的( )或( )有关。 分度圆直径d1或中心距 5. 在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而直齿锥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 法面;大端 6.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能力。 吸附 7.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 )、( )。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8.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提高(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载荷的部位。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 9. 蜗杆传动中,蜗杆所受的圆周力F t1的方向总是与( ),而径向力 F rl的方向总是( )。 与其旋转方向相反,指向圆心 10. 由于蜗杆传动的两齿面间产生较大的( )速度,因此在选择蜗杆和蜗轮材料时,应使相匹配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和( )性能。通常蜗杆材料选用( )或( ),蜗轮材料选用( )或( ),因而失效通常多发生在( )上。 相对滑动;减摩、耐磨;碳素钢或合金钢,青铜或铸铁;蜗轮 11.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 ),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 )、( )、( )和( )四个因素。 最大值;包角;摩擦系数;张紧力及带速 12.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随预紧力的增大而( ),随包角的增大而( ),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 ),随带速的增加而( )。 增大;增大;增大;减小 13. 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了提高V带的寿命,宜选取( )的小带轮直径。 较大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 摘要: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求设计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科学的进行设计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词: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 主要内容: 1 机械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就按时间来划分,把机械设计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 1.1 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剡楫之力以济不通”,“断木为杵,掘地为舀”。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在《周易》第47卦“困”的卦辞中有“困于金车”,金车指用铜装饰起来的豪华马车。清代学者章诚说“六经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见机械产品与人民生活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道德经》中有“三十辐共一毂,像日月也”的说法,而在秦陵发掘出来的二号铜车马,车融会贯通就有30个车辐。虽然据统计,当时的车每个车轮用30个轮辐,但是对轮辐的数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候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有很大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1.2 近代机械设计 17世纪欧洲的航海,纺织,钟表等工业的兴起,提出了许多技术部题,1644年英国组成了“哲学学院”,德国成立了实验研究会和柏林学会,1666年,法国,意大利也成立了研究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工作的意大利人伽里略(1564~1642)发表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还进行过梁的弯曲实验;英国人牛顿提出了到家动的三大定律,1688年,他提出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徐锦康-top

机械设计答案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1-2 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1、功能要求 满足机器预定的工作要求,如机器工作部分的运动形式、速度、运动精度和平稳性、需要传递的功率,以及某些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如高温、防潮等)。 2、安全可靠性要求 (1)使整个技术系统和零件在规定的外载荷和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不丧失稳定性。 (2)能实现对操作人员的防护,保证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3)对于技术系统的周围环境和人不致造成危害和污染,同时要保证机器对环境的适应性。 3、经济性 在产品整个设计周期中,必须把产品设计、销售及制造三方面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用价值工程理论指导产品设计,正确使用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尺寸和工艺,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设计机械系统和零部件时,应尽可能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以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制造成本。 4、其他要求 机械系统外形美观,便于操作和维修。此外还必须考虑有些机械由于工作环境和要求不同,而对设计提出某些特殊要求,如食品卫生条件、耐腐蚀、高精度要求等。 1-4 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与失效形式有什么关系?常用的设计准则有哪些?它们各针对什么失效形式? 答:在设计中,应保证所设计的机械零件在正常工作中不发生任何失效。为此对于每种失效形式都制定了防止这种失效应满足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是所谓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它是设计机械零件的理论依据。 常用的设计准则有: 1、强度准则:确保零件不发生断裂破坏或过大的塑性变形,是最基本的设计准则。 2、刚度准则:确保零件不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 3、寿命准则:通常与零件的疲劳、磨损、腐蚀相关。 4、振动稳定性准则:高速运转机械的设计应注重此项准则。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2、凸轮机构的种类繁多,按凸轮形状分类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3、 V带传动的张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调整中心距和张紧轮装置。 4、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按其加工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范成法和仿形法。 5、平面四杆机构中,若各杆长度分别为a=30,b=50,c=80,d=90,当以a 为机架,则该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6、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轮廓曲线所决定的。 7、被联接件受横向外力时,如采用普通螺纹联接,则螺栓可能失效的形式为__拉断。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0.5分,共20分) ()1、一对齿轮啮合时 , 两齿轮的 C 始终相切。 (A)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2、一般来说, A 更能承受冲击,但不太适合于较高的转速下工作。 (A) 滚子轴承 (B) 球轴承 (C) 向心轴承 (D) 推力轴承 ()3、四杆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γ为A 。 (A)0°(B)90°(C)γ>90°(D)0°<γ<90° ()4、一个齿轮上的圆有 B 。 (A)齿顶圆和齿根圆(B)齿顶圆,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C)齿顶圆,分度圆,基圆,节圆,齿根圆(D)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5、如图所示低碳钢的σ-ε曲线,,根据变形发生的特点,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强化阶段(材料恢复抵抗能力)为图上 C 段。 (A)oab (B)bc

(C)cd (D)de ()6、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所以力是 d 。 (A)刚体(B)数量(C)变形体(D)矢量 ()7、当两轴距离较远,且要求传动比准确,宜采 用。 (A) 带传动 (B)一对齿轮传动 (C) 轮系传动(D)螺纹传动 ()8、在齿轮运转时,若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固定几何轴线转动,则轮系称为 A 。 (A) 行星齿轮系 (B) 定轴齿轮系 (C)定轴线轮系(D)太阳齿轮系 ()9、螺纹的a 被称为公称直径。 (A) 大径 (B)小径 (C) 中径(D)半径 ()10、一对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齿廓曲线称 为 D 。 (A) 齿轮线 (B) 齿廓线 (C)渐开线(D)共轭齿廓 ( B )11、在摩擦带传动中是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的原因,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A) 带的打滑 (B) 带的弹性滑动 (C) 带的老化(D)带的磨损 ( D)12、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D) 。 (A) 硬度 (B)塑性 (C)强度(D)刚度 ( B)13、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的可动连接是 B。 (A)转动副(B) 高副 (C) 移动副(D)可能是高副也可能是低副 ()14、最常用的传动螺纹类型是 c 。 (A)普通螺纹(B) 矩形螺纹(C) 梯形螺纹(D)锯齿形螺纹 ()15、与作用点无关的矢量是 c 。 (A)作用力(B) 力矩 (C) 力偶(D)力偶矩 ()16、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相同,长度不同,则两杆的 c 不同。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发展史、传统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 我国机械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早期的传统机械;中期的近代机械;发展至今的现代机械。 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一、传统机械 传统机械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青铜器的出现,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机械发展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时期。 石器时代:初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弓箭等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到新石器时代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和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这都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只有人力、畜力等并用。在材料方面多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商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到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体现出机械工程的不断进步。并且这一时期机械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这充分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

机械设计习题集(新)

机械设计习题集(新)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部件?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通用零件?什么是专用零件?机械设计 课程研究的是哪类零件?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这类零件? 2. 机械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3.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第2章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一、填空题 1. 在压力作用下,以点、线相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处产生的应力称为应力。 2. 零件在变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属于强度计算,它不同于静强度计算。 3. 零件的计算载荷与名义载荷的关系是。 4. 零件的名义载荷是指载荷。 5. 零件的实际载荷与计算载荷的差异对零件的强度影响,将在中考虑。 二、简答与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静载荷、变载荷、稳定循环变载荷、动载荷、工作载荷、额定载荷、计算 载荷、静应力、变应力、疲劳及疲劳极限。静载荷是否一定产生静应力?变载荷是否一定产生变应力? 2. 什么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对于静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其r值各等 于多少? 3. 在一定的循环特性r下工作的金属试件,其应力循环次数与疲劳极限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 系?怎样区分试件的无限工作寿命和有限工作寿命?怎样计算在有限寿命下工作的试件的疲劳极限? 4. 两个曲面形状的金属零件相互压紧,其表面接触应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确定?如果这两个 零件的材料、尺寸都不同,其相互接触的各点上彼此的接触应力值是否相等? 三、计算题 1. 图示为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从动件顶端承受压力F=12kN。当压力角α达到最大 值αmax=250时,相应的凸轮轮廓在接触点上的曲率半径为R=75mm。已知:滚子半径r=15mm,凸轮与滚子的宽度b=20mm;两者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为E=2.1×105Mpa和μ=0.3; 许用接触应力[ζ]H=1500Mpa。试校核凸轮与滚子的表面接触强度。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 第1章绪论 1、机械是和的总称。 2、零件是机器中不可拆卸的单元;构件是机器的单元。 第4章联接 1、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静联接主要失效形式是。 2、普通楔键的工作面是左右两侧面。 ( ) 3、弹簧垫圈防松属机械防松。 4、松键联接的工作面是( )。 A 上下两面 B 左右两侧面 C 有时为上下面,有时为左右面 5、普通平键静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A 挤压破坏 B 磨损 C剪断 6、设计键联接的主要内容是:①按轮毂宽度确定键的长度,②按使用要求确定键的类型, ③按轴径选择键的截面尺寸,④对联接进行强度校核。在其体设计时,一般按下列( )顺序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②-① 7、螺旋副中,一零件相对于另一个零件转过一周,则它们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是()。 A 一个螺距 B 线数×导程 C 线数×螺距 8、两被接件之一太厚,需常拆装时,宜采用()联接。 A 螺栓 B 螺钉 C 双头螺柱 D 紧定螺钉 9、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矩形螺纹常用于()。 A 联接 B 传动 C 联接和传动 10、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不常拆装的场合,宜选用()。 A螺栓 B 螺钉 C 双头螺柱 D 紧定螺钉 11、属摩擦力防松的是()。 A 对顶螺母、弹性垫圈 B 止动垫圈、串联钢丝 C 用粘合剂、冲点 12、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属()联轴器。 A 刚性 B 弹性 C 安全 13、下面几种联轴器,不能补偿两轴角度位移的是( )联轴器。 A套筒 B弹性柱销 C 齿轮 14、为减少摩擦,带操纵环的半离合器应装在( )。 A主动轴上 B从动轴上 15、螺距P,线数n,导程Pz的关系是( )。 A P=nPz B Pz=nP C n=PPz 16、下列几种螺纹,自锁性最好的是( )螺纹。 A三角形 B梯形 c锯齿形 D矩形 17、万向联轴器属于( )式联轴器。 A刚性固定 B刚性可移 C弹性可移式 第5章挠性传动 1、V带型号中,截面尺寸最小的是型。 2、在相同的压紧力下,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承载能力较高的是传动。 3、链传动中,节距越大,运动的平稳性越。 4、V带传动中,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 ) 5、链传动与带传动相比,过载保护性能好的是链传动。 ( ) 6、为了便于内外链板的联接,链节数一般应取偶数。 7、设计带传动时,限制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限制( )。

机械设计(1.1)--机械设计概述

第 0 章 机械设计概述

0-1 机械设计概述 一、机械定义一、机械定义(机构+ 机器) 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能实现能量转换或作有用功 机械的作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0-1机械设计概述 二、机械的组成 二、机械的组成原动机工作机 传动装置控制系统抽象:制造角度(机械设 计)零件:制造单元具体 :运动角度(机械原理)构件:运动单元零件—构件—机械(机构、机器)

三 、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4. 操作、维护方便; 5. 造型美观; 6. 运输方便 等。 3. 制造、运行费用低; 1. 使用要求--完成预定功能,生产率高 ;2. 安全可靠、寿命足够; 0-1机械设计概述 三、机械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四 、机械设计一般程序明确设计目的、要求拟定系统组成、方案选择确定原动机功率、零件运动动力参数、零件参数设计、系统总装图设计考虑结构、公差工艺要求, 绘装配图、零件工作图 调试测试控制功能 0-1机械设计概述 四、机械设计一般程序 设计任务分析 方案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仿真分析、修改设计、工程试 验 定型产品设计

0-1机械设计概述 五、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五、课程的内容、任务、特点 阐述机械设计的共性问题 研究通用机械设计的理论、方法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标准规范等。内容:工作特点、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参数选择、结构设计、整机应用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共性基础理论 联接件:螺纹联接、键联接、轴毂联接…… 传动件:齿轮、蜗杆、带、链…… 支撑件:轴、轴承(滚动、滑动)…… 其 他:联轴器、离合器、弹簧……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设计概述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体力劳动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械产品品种和门类日益增多,例如,各种各样的金属切削机床、仪器仪表、工程机械、重型机械、轻工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石油化工机械、产品加工机械、交通运输机械、海洋作业机械、钢铁成套设备、发电设备以及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等。在现代社会,人们运用各种类型的机械,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运用越来越多的机械,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类自身生活中使用机械的程度,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械工程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后形成系统的技术科学,从明代我国逐步引进了此技术,但是至今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不属于世界先进行列。主要问题是:1、缺乏技术价值观念。2、缺乏大量技术实践。3、教学与工厂实际脱离,把机械技术变成了读书,缺乏对机械技术的全面实践,培养的人不能动手,不会设计真实东西。 工业设计师应当是通才。从专业要求看,必须了解机械工艺、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才能够较顺利设计产品。 此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机械技术和设计方面的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机械产品有实际经验,通过拆装实验,讨论,解决实际产品设计,从中了解设计过程。 照传统说法,一切机器都可分为三部分,动力源、传动和执行机构。一切机器的作用不外两点,一是利用能量来代替微弱的人力、畜力,另一则用机器的运动来代替人手的动作。虽然两者都是为了减轻劳动,可是它们发展的历史却很不一样。能源开发是近代的成就,应该说由水车开始,而且从历史眼光看其发展并不能说很快,一般是量变。用机器运动来代替手工动作则历史长得多,而且进步也比较大。只要比较一下上古制作陶器的陶车和近代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机器人便清楚了。这可能是因为能源开发虽然艰巨,其目标却是单一的。用机器运动代替人工劳动,目的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形成很多复杂的行业。 到底机器的哪部分是用来产生代替人手的动作呢?事实上这和传统的原则性的说法略有不同。倘若机器要执行的动作非常简单,则动力源一传动一执行这划分还是对的。但近代机器常常极其复杂,对它要求的动作也非常精细而且复杂。这种精细复杂的运动,通常要从传动中获得。这就使机器的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的界限模糊了,同时也使传动成为更复杂的技术。表面上好像很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可能会很困难。在这里提及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当瓦特设计他的蒸汽机时,他需要一个直线运动来带动阀门。从表面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在今天用一个导轨便成了。但在那时的加工设备和润滑技术,还不能制出导轨,而须用连杆。但瓦特想不出这样一种连杆,便要求格拉斯哥大学的数学家们帮忙,但数学家们也想不出。后来事情传开了,竟发现全世界的数学家都解决不了这问题。瓦特只得用了一个近似的直线机构。这问题直到瓦特死后几十年,才由一位法国数学家解决了。这一事实说明了在机器上对传动机构要求之高和问题解决之难。只要机器还在使用,传动机构也必然要继续发展。 各种各样的机械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及其他领域的重要装备。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机械产品不时提出新要求,除了优质、高效、低能耗、低廉价格之外,突出的课题是性能优越的、适应高精尖发展的机械功能。一般地说,机械设备均为实现某种工艺动作过程,或者实现生产过程与操作自动化。在新形势下,必须致力搞好创新设计,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抢占市场,满足客观需求。机械的创新设计的着重点是机构设计,也就是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机构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选择灵巧的工艺动作过程、满意地达到特定的机械功能要求。机构系统的开发、设计,机构的选用和它们的巧妙组合,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机械功能。机构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效率、成本,因此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不言而喻,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竞争必然愈来愈剧烈。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如有闪失,则常常是属于根本性的问题,对产品生产、市场竞争的贻误,可能会造

机械设计习题集(3)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 1. 什么是部件?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通用零件?什么是专用零件?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是哪 类零件?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这类零件? 2. 机械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3.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第2章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填空题 1. 在压力作用下,以点、线相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处产生的应力称为应力。 2. 零件在变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属于强度计算,它不同于静强度计算。 3. 零件的计算载荷与名义载荷的关系是。 4. 零件的名义载荷是指载荷。 5. 零件的实际载荷与计算载荷的差异对零件的强度影响,将在中考虑。 二、简答与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静载荷、变载荷、稳定循环变载荷、动载荷、工作载荷、额定载荷、计算载荷、静应 力、变应力、疲劳及疲劳极限。静载荷是否一定产生静应力?变载荷是否一定产生变应力? 2. 什么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对于静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其r值各等于多少? 3. 在一定的循环特性r下工作的金属试件,其应力循环次数与疲劳极限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怎样区分 试件的无限工作寿命和有限工作寿命?怎样计算在有限寿命下工作的试件的疲劳极限? 4. 两个曲面形状的金属零件相互压紧,其表面接触应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确定?如果这两个零件的材料、 尺寸都不同,其相互接触的各点上彼此的接触应力值是否相等? 三、计算题 1. 图示为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从动件顶端承受压力F=12kN。当压力角α达到最大值αmax=250 时,相应的凸轮轮廓在接触点上的曲率半径为R=75mm。已知:滚子半径r=15mm,凸轮与滚子的宽度b=20mm;两者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为E=2.1×105Mpa和μ=0.3;许用接触应力[σ]H=1500Mpa。试校核凸轮与滚子的表面接触强度。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题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任何一个机构中,必须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构件为机架。(+ ) 2、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具有两个整转副,则此机构不会成为双摇杆机构。(__ ) 3、在实际生产中,机构的“死点”位置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处处都要考虑克服。(__) 4、力偶的力偶矩大小与矩心的具体位置无关。( + ) 5、加大凸轮基圆半径可以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但对避免运动失真并无效果。(—) 6、衡量铸铁材料强度的指标是强度极限。( + ) 7、齿轮传动的重合度越大,表示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越多。(+ ) 8、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若安装不准确而产生了中心距误差,则其传动比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9、带传动中,带的打滑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0、将通过蜗杆轴线并与蜗轮轴线垂直的平面定义为中间平面。(+ ) 11、紧定螺钉对轴上零件既能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又能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 ) 12、向心球轴承和推力球轴承都适合在高速装置中使用。(—) 13、机构都是可动的。(+) 14、通过离合器联接的两轴可在工作中随时分离。(+) 15、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连杆与曲柄是同时存在的,即有连杆就有曲柄。(-) 16、凸轮转速的高低,影响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17、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从动件,而内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主动件。(-) 18、在任意圆周上,相邻两轮齿同侧渐开线间的距离,称为该圆上的齿距。(+) 19、同一模数和同一压力角,但不同齿数的两个齿轮,可以使用一把齿轮刀具进行加工。(+) 20、只有轴头上才有键槽。(+) 21、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个侧面。(+) 22、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二、选择题 1.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的效果,取决于( C )。 A.力F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B.力臂d的长短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C.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D.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与转动方向无关。 2.为保证平面四杆机构良好的传力性能,( B )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 A.压力角B.传动角C.极位夹角 D.啮合角 3.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当满足杆长之和的条件时,若取( B )为机架,一定会得到曲柄摇杆机构。 A.最长杆 B.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 C.最短杆 D.与最短杆相对的构件 4.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的(D)所决定的。A.压力角B.滚子C.形状D.轮廓曲线5.一对齿轮啮合时,两齿轮的( A )始终相切。 A.节圆 B.分度圆 C.基圆 6.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是由于( A )而引起的。 A.带的弹性变形B.带与带轮的摩擦系数过小C.初拉力达不到规定值D.小带轮的包角过小7.两轴在空间交错900的传动,如已知传递载荷及传动比都较大,则宜选用( C )。 A.直齿轮传动 B.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C. 蜗轮蜗杆传动 8.当两轴距离较远,且要求传动比准确,宜采用( C )。 A.带传动B.一对齿轮传动 C.轮系传动D.槽轮传动 9.采用螺纹联接时,若一个被联接件厚度较大,在需要经常装拆的情况下宜采用( D )。 A.螺栓联接B.紧定螺钉联接 C.螺钉联接D.双头螺柱联接 10.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轮与轮毂之间( C )。 A.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 B.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由导向性 C.周向固定并传递扭矩 D.安装拆卸方便 11.在正常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B )。A.滚动体碎裂 B.滚动体与滚道的工作表面产生疲劳点蚀C.保持架破坏 D.滚道磨损 12.按照载荷分类,汽车下部由变速器通过万向联轴器带动后轮差速器的轴是( A )。 A.传动轴B.转轴C.固定心轴D转动心轴 四、简答题 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判别?它们各有什么运动特点? 答: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三种类型。 其运动特点是: 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之一整周回转,另一连架杆摆动;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作整周回转; 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均作摆动。 判别方法: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取最短杆的相邻杆为机架时,得曲柄摇杆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时,得双曲柄机构;取与最短杆相对的杆为机架时,得双摇杆机构。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取何杆为机架时均无曲柄存在,而只能得双摇杆机构。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有何区别?它们对传动有何影响?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集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习题 集 系部: 适用专业: 制定人: 审核人: 系(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习题集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械没计的“三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__________的能力,强度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刚度是指受载后抵抗__________的能力。 5、机械零件丧失预定功能或者预定功能指标降低到许用值以下的现象,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机械设计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设计计算方法。 A、各类机械零件和部件 B、通用机械零件和部件 C、专用机械零件和部件 D、标准化的机械零件和部件 2、设计一台机器包括以下几项工作:a、零件设计;b、总体设计;c、技术设计,它们进行的顺序大休上是( )。 A、acb B、bac C、bca D、cba 3、下列零件的失效形式中,不属于强度问题。 A、螺栓断裂 B、齿轮的齿面发生疲劳点蚀 C、蜗杆轴产生过大的弯曲变形 D、滚动轴承套圈的滚道上被压出深深的凹坑 4、在设计机械零件时,对摩擦严重的一些零件,要考虑其散热性,主要是由于()。 A、在高温下将产生蠕变现象,出现较大塑性变形 B、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可能造成零件因强度不够而失效 C、下产生较大的热变形,影响正常工作 D、升高后,破坏了正常润滑条件,从而使零件发生胶合 5、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是()。 A、GC B、KY C、GB D、ZB 三、是非题。 1、机器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在工作时能够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般的转换。 2、机构的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所以机器与机构只是说法不同而己。 3、由于强度不够引起的破坏是零件失效中最常见的形式。 4、表面失效主要有疲劳点浊、磨损和腐蚀等,表面失效后通常会增加零件的摩擦,使尺寸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零件的报废。 5、刚度足指零件受载后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在机械没计中,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从应大于或等于机器工作性能允许的极限值。 四、简答题。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淄博市技师学院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机械工程系2016级技师班《机械设计基础》试卷(闭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弯曲疲劳和齿面磨损。 2、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齿面胶合。 4、直尺锥齿轮强度计算时,应以大端当量为计算依据。 5、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假想圆柱的直齿轮。 6、啮合弧与齿距之比称为重合度,用。 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 8、渐开线齿轮按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范成法两类。 9、齿轮的常见失效形式有齿面点蚀、轮齿折断、齿面胶合、齿面磨损和齿面塑性变形。 10、渐开线蜗杆适用于高转速、大功率和要求精密的多头螺杆传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用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正变位渐开线直齿圆柱外齿轮时,刀具的中心与齿轮的分度圆。 A.相切 B.相割 C.分离 2、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17时,可采用的办法来避免根切。 A.正变位 B.负变位 C.减少切削深度 3、增加斜齿轮传动的螺旋角,将引起。 A.重合度减小,轴向力增加 B.重合度减小,轴向力减小 C. 重合度增加,轴向力增大 《 4、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两齿廓间。 A.保持纯滚动 B.各处均有相对滑动 C.除节点外各处均有相对滑动 5、齿轮采用渗碳淬火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 钢 6、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 =18,Z2 =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A.σF1 >σF2 B.σF1 =σF2 C.σF1 <σF2 7、齿面硬度为56 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 A.齿坯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 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8、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齿轮传动,当大小齿轮均采用45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 % A.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9、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形状取决于。 A.分度圆 B.基圆 C.节圆 10、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疲劳点蚀 B.磨损和塑性变形 C.疲劳点蚀和塑性变形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N )基圆内存在渐开线。 2、()与标准齿轮相比,负变位齿轮的齿根厚度及齿顶高减小,抗弯曲能力下降。 3、(N )渐开线蜗杆齿轮传动适用于高转速、大功率和要求精密的单头蜗杆传动。 4、(Y )闭式蜗杆齿轮传动中,蜗轮齿多发生齿面胶合或点蚀而失效。 & 5、(N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分度圆的大小。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 20100313 哈工程 摘要: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那么机械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前进的动力。而机械设计则是机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设计必须科学化,这意味着要科学的阐述客观设计过程及其本质,分析与设计有关的领域及其单位,在这些基础上,科学的安排设计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及时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关键字:机械设计、古代机械设计、近代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展望 “设计"的最初含义是将符号,记号的意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的内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设计的含义愈来愈深刻和愈来愈先进。机械设计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的活动之一,是复杂的思维过程,过程中蕴含着创新和发明的机会。 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古代社会到17世纪为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阶段,由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近代机械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为现代设计阶段。如果按其内容来分,可分为: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和理论设计阶段。两种划分是一一对应的,是从不同角度来划分机械设计的发展史。每一个阶段在设计理论,方法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下面论述一下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及中国机械发展。 一、机械设计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械设计起源和古代机械设计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周易》“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服牛乘马,引以致远”。可见,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看见机械产品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唐代的时候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有很大影响。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在国外,这一时期以16世纪达芬奇的创造活动为顶点,由于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力学尚未成熟,因此这一阶段设计最高水平就是达芬奇所构想的齿轮,螺旋,而中国的记里鼓车和秦代出现的齿轮传动则比达芬奇更早的达到这个水平。世界其他的国家也有不少的机械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要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含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习题 第1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1-1 试举例说明机器、机构和机械有何不同? 1-2 试举例说明何谓零件、部件及标准件? 1-3 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 常见的零件失效形式有哪些? 1-5 什么是疲劳点蚀?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6 什么是磨损?分为哪些类型? 1-7 什么是零件的工作能力?零件的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 1-8 选择零件材料时,应考虑那些原则? 1-9 指出下列材料牌号的含义及主要用途:Q275 、40Mn 、40Cr 、45 、ZG310-570 、QT600-3。 第2章现代设计方法简介 2-1 简述三维CAD系统的特点。 2-2 试写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并说明其含义。 2-3 简述求解优化问题的数值迭代法的基本思想。 2-4 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2-5 机械设计中常用的优化方法有哪些? 2-6 常规设计方法与可靠性设计方法有何不同? 2-7 常用的可靠性尺度有那些? 2-8 简述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9 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2-10 简述机械创新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关系。 第3章平面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简图 3-1 举实例说明零件与构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2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3 运动副分为哪几类?它在机构中起何作用? 3-4 计算自由度时需注意那些事项? 3-5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途?怎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6 绘制图示提升式水泵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 由度。 3-7 试绘制图示缝纫机引线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 自由度。 3-8 试绘制图示冲床刀架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的自 由度。 3-9 试判断图a、b、c所示各构件系统是否为机构。若是,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 一、判断(每题一分)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4、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5、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6、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7、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8、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每题一分)。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B )。 A.机构 B.构件 C.部件 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 )。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 D.两者没有区别 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D )。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 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 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B )。 A.钉 B.起重吊钩 C.螺母 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D )。 A.数控机床的刀架 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 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执行)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它是(制造)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零件),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装配的单元称为(机构)。 4、从(运动)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机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