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习题解答

干燥习题解答
干燥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7-25 已知湿空气的温度为20℃,水汽分压为,总压为。试求: (1) 相对湿度;

(2) 将此空气分别加热至50℃和120℃时的相对湿度; (3)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1)查表得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故相对湿度 %100%100335

.2335

.2%100=?=?=

s v p p ? 即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不能作为载湿体。

(2)查表得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故相对湿度 %9.18%10034

.12335.2%100=?=?=

s v p p ? 即温度升高后,值减小,又可作为载湿体。

当总压为时,温度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此时它的最大蒸汽压为(等于外界压力)。当温度为120℃时,蒸汽处于过热状态,饱和水蒸气压仍为,故相对湿度 %3.2%1003

.101335.2%100=?=?=

s v p p ? (3)湿空气的温度升高后,其中的水汽分压不变,但水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值减小,载湿能力增强,即升温对干燥有利。

7-26 已知在总压下,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50%,试求:(1)湿度;(2)露点;(3)焓;(4)将此状态空气加热至120℃所需的热量,已知空气的质量流量为400kg 绝干气/h ;(5)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 解:(1)查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 水汽分压:kPa p p S v 124.2247.45.0=?==? 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133.0124

.23.101124

.2622.0622.0=-?=-=v v p p p H (2)露点

由kPa p v 124.2=,可查得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8oC ,即为露点。 (3)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640133.0249230)0133.088.101.1(2492)88.101.1(???+++=

(4)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Lc Q H 35.10/10726.3)30120()0133.088.101.1(400)

(401=?=-??+?=-=

(5)湿空气体积

h

m t H v V H /5.350273

30

273)0133.0244.1773.0(400273273)244.1773.0(4004003=+?+?=++?==

7-27 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1kg 水汽/kg 干气。试求: (1) 该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度;

(2) 若保持温度不变,加入绝干空气使总压上升至220kPa ,则此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及饱和湿

度变为多少?

(3) 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则在压缩过程中每kg 干气析出多少水分? 解:(1)水汽分压 kPa 60.101

.0622.001

.03.101622.0=+?=+=

H pH p v

查表得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 S =, 故相对湿度 %5.50%100168

.360.1%100=?=?=

s v p p ? 饱和湿度:干气水汽/kg kg 020.0168

.33.101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2)当加入绝干空气时,水汽分压及饱和蒸汽压均不变,故相对湿度仍为%,但饱和湿度 干气水汽/kg kg 0091.0168

.3220168

.3622.0622

.0=-?=-=S S S p p p H (3)若保持温度不变而将空气压缩至220kPa 时,其饱和湿度为0.0091kg 水汽/kg 干气,故必有水析出。

干气kg/kg 0009.00091.001.0=-=-S H H

7-28 已知在常压、 25℃下,水分在某物料与空气间的平衡关系为

相对湿度为=100%,平衡含水量X *

=0.185kg 水/kg 干料 相对湿度为=50%,平衡含水量X *=0.095kg 水/kg 干料

现该物料的含水量为0.35 kg 水/kg 干料,令其与25℃,=50%的空气接触,问物料的自由含水量,结合水分含量与非结合水分含量各为多少?

解:φ=5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095.0*=

则自由含水量 干料kg kg X X /255.0095.035.0*=-=- φ=100%,

平衡含水量干料kg kg X /185.0*=

即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185.0100*=?

则非结合水分含量干料%=kg kg X X /165.0185.035.0100*=-=-?

7-29 常压下用热空气干燥某种湿物料。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2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的废气湿度为0.028kg 水汽/kg 干气。湿物料的初始含水量为10%,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为%(均为湿基),干燥产品量为4000kg/h 。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新鲜空气的用量,分别用质量及体积表示;

(3)分析说明当干燥任务及出口废气湿度一定时,是用夏季还是冬季条件选用风机比较合适。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G w w W /42240001

.01005

.01.011121212212=?--=-----=

= 或 干基含水量干料水g /111.01

.011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05.0005

.01005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3980)005.01(4000)1(22=-?=-=

h kg X X G W C /422)005.0111.0(398021=-?=-=)(

(2)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1046.2012

.0028.0422

4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1076.2)012.01(1046.2)1(440'?=+??=+= 湿空气比容

干气

==kg m t H H /846.0273

20

273)012.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湿空气体积量

h m Lv V H h /1023.2846.01046.2344?=??==

(3)夏季的气温高,且湿度大,故在产品、W 、H 2一定的情况下,湿空气的消耗量L 增加,同时其湿比容又增大,共同导致体积流量增大,故用夏季条件选择风机比较合适。

7-30 在某干燥器中常压干燥砂糖晶体,处理量为450kg/h ,要求将湿基含水量由42%减至4%。干燥介质为温度20℃,相对湿度30%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送至干燥器中,空气离开干燥器时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60%。若空气在干燥器内为等焓变化过程,试求:

(1)水分汽化量,kg/h ; (2)湿空气的用量,kg/h ; (3)预热器向空气提供的热量, kW 。 解:(1)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17845004

.0104

.042.01111221121121=?--=--=---=-= 或 干料水g /724.042

.0142

.01111k kg w w X =-=-=

干料水g /0417.004

.0104

.01222k kg w w X =-=-=

h kg w G G C /261)42.01(450)1(11=-?=-=

h kg X X G W C /178)0417.0724.0(26121=-?=-=)(

(2)查得20℃、50℃下的水饱和蒸汽压分别为、 kPa ,

干气

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043.0335.23.03.101335

.23.0622.0622.0622.00000000=?-?=-=-=??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p p p H S S v v /049.034

.126.03.10134

.126.0622.0622.0622

.02222222=?-?=-=-=??

h kg H H W L /39820043

.0049.0178

12=-=-=

湿空气用量

h kg H L L /3999)0043.01(3982)1(0'=+?=+= (3)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1.310043.0249220)0043.088.101.1(2492)88.101.1(0

000???+++=

出口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177049.0249250)049.088.101.1(2492)88.101.1(2

222???+++=

因为干燥为等焓过程,故21I I = 预热器中的加热量:

kW I I L Q p 162)1.312.177(36003982)(01=-?=-=

7-31 试在I-H 图中定性绘出下列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

(2)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此废气再经冷却冷凝器析出水分后,恢复到t 0、H 0的状态;

(3)部分废气循环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新鲜空气,与温度为t 2、湿度为H 2的出口废气混合(设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为m :n ),送入预热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t 1后再进入干燥器,离开干燥器时的废气状态为温度t 2、湿度H 2;

(4)中间加热流程:温度为t 0、湿度为H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干燥器进行等焓干燥,温度降为t 2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至t 1,再进行等焓干燥,废气最后出口温度仍为t 2。

图示如下:

t 0

t t I

附图(1)

t 0

t t I

附图(2)

7-32常压下,用空气干燥某湿物料的循环流程如附图所示。温度为30℃、露点为20℃的湿空气,以600m 3

/h 的流量从风机中送出,经冷却器后,析出3kg/h 的水分,再经预热器加热至60℃后送入干燥器。设在干燥器中为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1)循环干空气质量流量; (2)冷却器出口空气的温度及湿度; (3)预热器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1)查得 2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即为风机输送湿空气中的水汽分压,故湿度为 干气水汽/kg kg 0147.0335

.23.101335

.2622.0622

.0=-=-=S S A p p p H 湿比容

干气

==kg m t

H HA /878.0273

30

273)0147.0244.1773.0(273273)244.1773.0(3+??++?

+=ν 绝干空气质量流量

h kg v V L H /683878

.0600

/==

= (2) B

A H H W

L -=

干气kg kg L W H H A B /010.0683/30146.0/=-=-= 其中水汽分压 kPa 60.1010

.0622.0010

.03.101622.0B =+?=+=

H pH p v

因此空气为饱和湿空气,故由p v =查其饱和温度为t B =℃。

习题7-32附图

t I

附图(4)

t 0

t t I

附图(3)

n

m =

(3)湿空气加热时,其水汽分压及湿度不变,故经预热器后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仍为,查得6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kPa ,故相对湿度

%03.8%10092

.1960.1%100=?=?=

S v p p ?

7-33 常压下用热空气在一理想干燥器内将每小时1000kg 湿物料自含水量50%降低到6%(均为湿基)。已知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38℃,湿度为水汽kg /kg 干气。现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在预热器内将空气一次预热至指定温度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

(2)空气预热至74℃后送入干燥器与物料接触,当温度降至38℃时,再用中间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继续与物料接触。

试求:(1)在同一I-H 图中定性绘出两种方案中湿空气经历的过程与状态;

(2)计算各状态点参数以及两种方案所需的新鲜空气量和加热量。

解:(1)一次预热时: 如图,湿空气的状态变化为A B C

水分汽化量

h kg G w w w G w w G G G W /468100006

.0106

.050.01111221121121=?--=--=---=-= 绝干空气用量 h kg H H W L A C /10461.1005

.0034.04684?=-=-=

新鲜空气用量

h kg H L L A /1062.1)005.01(10461.1)1(44'?=+??=+= 预热后:H B =H A =/kg 干气 又 C B I I =

故 C C C B B B H t H H t H 249288.101.1249288.101.1++=++)()(

034.024*******.088.101.1005.02492005.088.101.1?+??+=?+?+)()(B t

得 C t B ο111= 所需热量

kW

h kJ t t H L I I L Q A B A A B 339/10541.1)25111()005.088.101.1(10461.1)

)(88.101.1()(64=?=-??+??=-+=-=

(2)中间加热时:空气状态变化过程A B 1C 1B 2C 2

因为两种情况下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故汽化水分量及新鲜空气的用量均不变。

所需热量:

)()(12121C B A B I I L I I L Q Q Q -+-=+=

因为 B C B C B I I I I I ===211,

所以 )(A B I I L Q -= 故加热量也未发生变化。 或进行下述计算:

A :干气水汽kg kg H C t A A /005.0,25=?=

由 11C B I I =

1124923888.101.1005.024*******.088.101.1C C H H +?+=?+??+)()( 得 干气水汽kg kg H C /0193.01=

也即 干气水汽kg kg H B /0193.02= 又 C B I I =2

034.024*******.088.101.10193.024920193.088.101.12?+??+=?+?+)()(B t

得 C t B ο742=

kW

h kJ t t Lc t t Lc I I L I I L Q Q Q C B H A B H C B A B 387/10439.1)]3874()0193.088.101.1()2574()005.088.101.1[(10361.1)

()()()(641221112121=?=-??++-??+??=-+-=-+-=+=

由以上计算可知,当空气的初、终态相同时,有无中间加热对新鲜空气的用量及加热量没有影响。为达到相同的终态,一次预热的温度过高,对热敏性物料有破坏,故对不耐高温的物料宜采用中间加热式干燥器。

7-34 在某物料的干燥过程中,由于工艺的需要,采用部分废气循环以控制物料的干燥速率。已知常压下新鲜空气的温度为25℃ 、湿度为0.005kg 水汽/kg 干气,干燥器出口废气温度为58℃ ,相对湿度为70%。控制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比以使进预热器时的湿度为0.06kg 水汽/kg 干气。设干燥过程为等焓干燥过程,试计算循环比(循环废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与混合气中绝干空气质量之比)及混合气体进、出预热器的温度。

解:查得58℃ 时水饱和蒸汽压为,则废气湿度

25

3874I

干气水汽kg kg p p p H S

S

/0898.025

.187.03.10125

.187.0622

.0622

.02=?-?=-=??

M )H L (L H L H L 202200+=+

85.106

.00898.0005.006.02002=--=--=M M H H H H L L 则循环比

65.085

.285

.1022==+L L L

新鲜空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9.37005.024*******.088.101.1249288.101.10

000=?+??+=++=

废气焓:

干气

)()(kg kJ H t H I /2.2920898.024********.088.101.1249288.101.12

222=?+??+=++=

混合焓

干气kg kJ I L L L I L L L I M /2032.29285

.285

.19.3785.212

2

02

0200=?+?=

+++=

混合温度(预热器前温度):

M M M M H t H I 249288.101.1++=)(

C H H I t M M M M ο6.4706

.088.101.106.024*******.101.12492=?+?-=+-=)(

因为是等焓干燥过程,故21I I =,M H H =1

1111249288.101.1H t H I ++=)(

离开预热器时的温度:

C H H I t ο12706

.088.101.106

.024922.29288.101.124921111=?+?-=+-=)(

7-35 温度为t 、湿度为H 的空气以一定的流速在湿物料表面掠过,测得其干燥速率曲线如附图所示,试定性绘出改动下列条件后的干燥速率曲线。

(1)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不变,流速增加; (2)空气的湿度与流速不变,温度增加;

(3

)空气的温度、湿度与流速不变,被干燥的物料换为另一

X

U

习题7-35 附图

t I

种更吸水的物料。

7-36 有两种湿物料,第一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02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05 kg 水/kg 干料;第二种物料的含水量为0.4 kg 水/kg 干料,某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24 kg 水/kg 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1 kg 水/kg 干料。问提高干燥器内空气的流速,对上述两种物料中哪一种更能缩短干燥时间?为什么?

答:对第一种物料更为有效。因为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较小,干燥过程主要为恒速阶段,该阶段去除的为表面非结合水分,提高空气的流速,可提高干燥速率,进而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第二种物料,临界含水量较大,干燥过程主要为降速阶段,该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内部水分扩散控制,提高空气的流速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7-37 一批湿物料置于盘架式干燥器中,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盘中物料的厚度为25.4mm ,空气从物料表面平行掠过,可认为盘子的侧面与底面是绝热的。已知单位干燥面积的绝干物料量G C /A=23.5kg/m 2

,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0.18kg 水/kg 干料。将物料含水量从X 1=0.4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4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问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将厚度为20mm 的同

X

U

X C X '

C

U C

U '

C X *

附图(1)

X

U

X C X '

C

U C

X *

附图(3)

X *' X

U

X C X '

C

U C

U '

C X *

附图(2)

X

*'

种物料由含水量X 1'=0.5 kg 水/kg 干料下降到X 2'=0.22 kg 水/kg 干料所需的干燥时间为多少?

解:因X 2 >X C ,故由X 1= kg/kg 干料下降到X 2= kg/kg 干料仅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为: )(211X X AU G C

C

-=

τ 则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 11.4)24.045.0(2

.15.23)(211=-=-=

X X A G U C C τ kg /(m 2

·h) 干燥厚度为20mm 的物料时, 因为干燥条件没有变化,故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不变。 因

ρρ

h A

V A G c == 故此时的 5.185.234

.2520''=?==A G h h A G c c kg/m 2

物料减薄后,临界含水量减小,故物料含水量由X 1’=0.5 kg/kg 干料下降到X 2’

=0.22 kg/kg 干料的过程仍处在恒速阶段,此时干燥时间

h X X AU G C C 26.1)22.05.0(11

.45

.18)(2'1''1

'

=-?=-=τ

7-38 某湿物料5kg ,均匀地平摊在长0.4m 、宽0.5m 的平底浅盘内,并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物料初始含水量为20%(湿基,下同),干燥小时后含水量降为7%,已知在此条件下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为1%,临界含水量为5%,并假定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自由含水量(干基)成直线关系,试求:

(1)将物料继续干燥至含水量为3%,所需要总干燥时间为多少?

(2)现将物料均匀地平摊在两个相同的浅盘内,并在同样的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只需小时即可将物料的水分降至3%,问物料的临界含水量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阶段的时间为多长? 解:(1)绝干物料量

kg 4)2.01(5)1(=-?=-=w G G c

物料初始干基含水量

25.02.012

.01111=-=-=w w X kg 水/kg 干料

临界干基含水量

0526.005

.0105

.01=-=-=

C C C w w X kg 水/kg 干料 平衡干基含水量

0101.001

.0101

.01*

**

=-=

-=

w w X kg 水/kg 干料

物料干燥小时时干基含水量

0753.007

.0107

.01222=-=-=w w X kg 水/kg 干料

因C X X >2,故干燥小时全部为恒速阶段,其干燥速率

40.1)0753.025.0(5

.25.04.04)(211=-??=-=

X X A G U C C τ kg/(m 2

·

·h) 干燥终了时的干基含水量

0309.003.0103

.01333=-=-=w w X kg 水/kg 干料

将物料干燥至此所需的总时间

τ=)(1C C C

X X AU G -*

3**ln )(X X X X AU X X G C C C C ---+

h 25.30101.00309.00101

.00526.0ln

4.1

5.04.0)0101.0052

6.0(4)0526.025.0(4.15.04.04=--??-?+-??=

(2)物料平铺在2个盘里时,厚度减薄,面积A 加倍,由于空气条件不变,故恒速U C 不变。 设此时临界含水量为X C ,由总干燥时间可得:

τ

)('

1'C C

C X X U A G -*

3*''*'ln

)

(X X X X U A X X G C C

C C ---+

0101

.00309.00101.0ln

4.12

5.04.0)0101.0(4)25.0(4.125.04.04

6.1'

''

--???-?+-???=C C C X X X 试差得 X C = kg 水/kg 干料

恒速阶段的干燥时间:

1

τ=

h X X U A G C C

C 43.1)05.025.0(4

.125.04.04

)('1'=-???=

-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名称虚拟页式管理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网络 实验日期成绩指导教师赵安科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主要仪器设备④实验内容与步骤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⑥实验结果与分析⑦问题建议)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

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 :=(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 调出的页号”和“IN 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提示:输入指令的页号和页内偏移和是否存指令?? ? 0 1非存指令存指令,若d 为-1则结束,否则进 入流程控制过程,得P 1和d ,查表在主存时,绝对地址=P 1×1024+d ③ 假定主存中页架大小为1024个字节,现有一个共7页的作业,其副本已在磁盘上。系统为该作业分配了4个页架,且该作业的第0页至第3页已装入内存,其余3页未装入主 依次执行上述指令调试你所设计的程序(仅模拟指令的执行,不考虑序列中具体操作的执行)。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四

四、计算题 1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每页为1KB,内存为16KBo假定某时刻一用户页表中已调入内存的页面的页号和物理块号的对照表如下: 则逻辑地址0A5C(H)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要求: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1. 解:页式存储管理的逻辑地址分为两部分:页号和页内地址。由已知条件用户编程空间共32个页面”可知页号部分占5位;由每页为1KB” 1K=210,可知内页地址占10位。由内存为16KB',可知有16块,块号为4位。 逻辑地址0A5C( H)所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是:000 1010 0101 1100 ,根据上面的 分析,下划线部分为页内地址,编码000 10 ”为页号,表示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为2o 查页表,得到物理块号是11(十进制),即物理块地址为:10 11,拼接块内地址10 0101 1100, 得10 1110 0101 1100 ,即2E5C( H)o 2、对于如下的页面访问序列: 1, 2 , 3 , 4 , 1 , 2 , 5 , 1 , 2 , 3 , 4 , 5 当内存块数量为3时,试问:使用FIFO、LRU置换算法产生的缺页中断是多少?写出依次产生缺页中断后应淘汰的页。(所有内存开始时都是空的,凡第一次用到的页面都产生一 次缺页中断。要求写出计算步骤。) 2. 解: 采用先进先出(FIFO )调度算法,页面调度过程如下: 共产生缺页中断9次。依次淘汰的页是1、2、3、4、1、2 共产生缺页中断10次。依次淘汰的页是1、2、3、4、5、1、2o 3、下表给出了某系统中的空闲分区表,系统采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策略。现有以下作业序列:96K、 20K、200K o若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来处理这些作业序列,试问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该作业序列的请求,为什么? 空闲分区表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干燥习题库答案

干燥习题库填空题一.力压汽)或其它蒸表面所产生的水汽(1.干燥进行 的必要条件是物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______________。2.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既属于传

热过程,又属答案**********传质过程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3.___________。_________;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气的吸收水汽的能力答案**********绝干空气小; :指件燥条是的,其恒定干定率曲线是在恒干燥条件下测定燥4.干速均恒定。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干燥介质(热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 以及与物料接触的方式。;首先__________5.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 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___________;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 __________除去的水分为**********答案平衡水分自由水分;非结合水分;-1绝干料,从该物料干燥速率曲线可知:临.kg=0.4kg6.已知某物料含水量水 X-1-1绝干料,则物.kgX*=0.05kg 水.kg水绝干料,平衡含水量=0.25kg界含水量X c 料的非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可除去的结合水分为________。 *****答案***** -1绝干料).kg(单位皆为:kg水、、、7.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吸湿的能力)和提高温度(增加其热焓) 8.当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相对湿度愈_______,表明空气的吸 湿能力愈__________,所以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____________都要经 ______________。 *****答案***** 低、强、前、预热器预热 9.在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____________,物料表面始终保持被润湿,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而在干燥的降速阶段物料的温度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大或恒定、水分、热空气的湿球温度,上升或接近空气的温度 过程,干燥过程得以进行的条件是物______________固体物料的干燥是属于10.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热和传质,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11.固体物料的干燥,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 恒速和降速 12.在对流干燥器中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_______________,它既是__________又是______。 *****答案***** 不饱和的热空气、载热体、载湿体 13.等焓干燥过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干燥器内无补充热,无热损失,且被干燥的物料带进,带出干燥器的热量之差可以忽略不计。 14.在干燥系统中,预热器加入的热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习题四 3、何谓静态链接?何谓装入时动态链接和运行时的动态链接? 答:(1) 静态链接。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我们把这种事先进行链接的方式称为静态链接方式。 (2) 装入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将用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一组目标模块,在装入内存时,采用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3) 运行时动态链接。这是指对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是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的链接。 6、为什么要引入动态重定位?如何实现? 答:(1)在连续分配方式中,必须把一个系统或用户程序装入一连续的内存空间。如果在系统中只有若干个小的分区,即使它们容量的总和大于要装入的程序,但由于这些分区不相邻接,也无法把该程序装入内存。这种不能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为“零头”或“碎片”。为了消除零头所以要引入动态重定位。 (2)在动态运行时装入的方式中,作业装入内存后的所有地址都仍然是相对地址,将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被推迟到程序指令要真正执行时进行。为使地址的转换不会影响到指令的执行速度,必须有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即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存放程序(数据)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地址变换过程是在程序执行期间,随着对每条指令或数据的访问自动进行的,故称为动态重定位。 14、较详细地说明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是为了满足用户哪几方面的需要。 答:1) 方便编程 通常,用户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是从0 开始编址,并有自己的名字和长度。因此,希望要访问的逻辑地址是由段名(段号)和段内偏移量(段内地址)决定的。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试题及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干燥 一、填空题: 1、空气湿度的测定是比较麻烦的,实际工作中常通过(),然后经过计算得到。 2、一定状态的空气容纳水分的极限能力为() 3、物料与一定湿度的空气接触,不能被除去的水分称为()。 4、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和(),两个干燥阶段的交点称为(),与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6、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其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与外部的干燥条件关系不大。 随()的不同而异。 7、临界含水量X 8、平衡水分X*与()有关。 9、在连续干燥中,常采用湿物料与热空气并流操作的目的在于(),代价是()。 10、干燥过程中采用中间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代价是()。 11、干燥过程中采用废气再循环的目的是(),代价是()。 12、干燥速率是指(),其微分表达式为()。 13、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T=() 14、若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与物料的含水量X呈线性变化,干燥时间T=()

15、干燥器按加热的方式可分为(),(),()和介电加热干燥器。 16、干燥器中气体和物料的流动方式可分为()、()和()。 17、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区别是()。 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影响(有或没18、测定湿球温度t W 有)。 二、判断题: 1、只要知道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如湿度H,相对湿度φ,比容vH,比热CH, ,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td)中的任意两个焓IH,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 就可确定其状态。() 2、温度为t的湿空气,增大湿度其湿球温度升高。() 3、同一房间内不同物体的平衡水汽分压相同,温度相等。() 4、物料的平衡水分与物料的堆放方式有关。() 5、物料的平衡水分是物料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能被干燥的限度。() 6、结合水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7、平衡水分必定是结合水分。() 8、一定的温度下,物料中结合水分不仅与物料有关,而且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9、等温干燥过程必定是升焓干燥过程。() 三、选择题 1、一定状态的空气温度不变,增大总压,则湿度(),容纳水分的能力(),所以干燥过程多半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

化工原理 干燥练习题

干燥试题 一、填空题 1. 离开干燥器的湿空气温度t2比绝热饱和温度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高20-50K、防止干燥产品反潮 2. 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达到平衡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汽分压与空气 中水蒸汽分压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3. 非吸水性物料,如黄沙、瓷土等平衡水分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零 4.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传递;热量向空气传递 5.未饱和湿空气与同温度水接触,则传质方向为________。若未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分压与水表面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则传热方向为________ 。水向空气;空气向水 6.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主要有、、和 。机械去湿、吸附去湿、冷冻去湿、供热去湿 7.干燥过程的供热式有、、和 。传导、对流、辐射、介电 8.空气干燥过程的实质为和两个过程。传热、传质 9.湿空气的性质是以为基准来描述的。1kg绝干空气 10. 干燥的必要条件是、 。 11.常见的干燥器类型主要有、、 和。气流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流化干燥器 12.物料中的水分,按能否除去可分为和。自由水、平衡水 13.物料中的水分,按除去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结合水、非结合水 14.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所除去的水分量。 15.干燥曲线一般分为、和三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16.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物料含水量,物料的形状、粒度 二、选择题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实验参考2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存储管理如何实现地址转换。 (2)进一步认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如何处理缺页中断。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完成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过程和模拟缺页中断的处理。 三.实验原理 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割成大小相等位置固定的若干区域,叫内存页面,内存的分配以“页”为单位,一个程序可以占用不连续的页面,逻辑页面的大小和内存页面的大小相同,内外存的交换也以页为单位进行,页面交换时,先查询快表,若快表中找不到所需页面再去查询页表,若页表中仍未找到说明发生了缺页中断,需先将所需页面调入内存再进行存取。 四.实验部分源程序 #define size 1024//定义块的大小,本次模拟设为1024个字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ruct plist { int number; //页号 int flag; //标志,如为1表示该页已调入主存,如为0则还没调入。 int block; //主存块号,表示该页在主存中的位置。 int modify; //修改标志,如在主存中修改过该页的内容则设为1,反之设为0 int location; //在磁盘上的位置 }; //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页表。 struct plist p1[7]={{0,1,5,0,010},{1,1,8,0,012},{2,1,9,0,013},{3,1,1,0,021},{4,0,-1,0,022},{5,0,-1,0,023},{6, 0,-1,0,125}}; //命令结构,包括操作符,页号,页内偏移地址。 struct ilist { char operation[10]; int pagenumber; int address; }; //在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命令表,通过程序可以让其顺序执行。 struct ilist p2[12]={{"+",0,72},{"5+",1,50},{"*",2,15},{"save",3,26},

操作系统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D 】A.程序B.数据 C.文件D.资源 2.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和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A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 C.作业调度不当D.进程调度不当 3.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D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 C.连接过程D.执行过程 4.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A 】A.既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B.只能随机访问 C.只能顺序访问D.只能读写不能访问 5.对于硬盘上存放的信息,物理上读写的最小单位是一个()。【C 】A.二进制(bit)B.字节(byte) C.物理块D.逻辑记录 6.操作系统中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C 】A.只能实现进程的互斥B.只能实现进程的同步 C.可实现进程的互斥与同步D.可完成进程调度 7.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C 】A.独占B.共享 C.虚拟D.物理 8.在存储管理的各方案中,可扩充主存容量的方案是()存储管理。【D 】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 C.连续D.页式虚拟 9.磁盘是可共享的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C 】A.允许有两个B.可以有任意多个 C.最多一个D.至少有一个 10.逻辑文件存放到存储介质上时,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与()有关。【B 】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1页(共×页)

A.逻辑文件结构B.存储介质特性 C.主存管理方式D.分配外设方式 11.在操作系统中,()是竞争和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B 】A.程序B.进程 C.作业D.线程 12.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C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B.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C.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13.文件的保密是指防止文件被()。【C 】A.篡改B.破坏 C.窃取D.删除 14.系统抖动是指()。【 D 】A.使用机器时,屏幕闪烁的现象 B.由于主存分配不当,偶然造成主存不够的现象 C.系统盘有问题,致使系统部稳定的现象 D.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15.避免死锁的一个著名的算法是()。【C 】A.先入先出算法 B.优先级算法 C.银行家算法D.资源按序分配法 16.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肯定不会因竞争()而产生死锁。【D 】A.打印机B.磁带机 C.磁盘D.CPU 17.用户程序中的输入、输出操作实际是由()完成。【C 】A.程序设计语言B.编译系统 C.操作系统D.标准库程序 18.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B 】A.段表B.页表 C.PCB D.JCB 19.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最基本特征是()。【A 】A.动态性和并发性B.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与程序的对应性D.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20.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C 】A.先来先服务B.轮转 C.最高响应比优先D.均衡调度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第2页(共×页)

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答案: 解:由 wilson 参数方程exp[()/]L j ij ij ii L i V RT V λλΛ= --求得: 21212111 exp[()/]L L V RT V λλΛ=-- 33177.5510e x p [(1035.33)/(8.314378.47)] 100.91102.445 --?=--??= 同理可得:21Λ= 13Λ= 31Λ= 23Λ= 32Λ=

由wilson 方程 可得: 1 1.039γ= 2 1.678γ= 3 1.508 γ= 在T=378.47K 下, 由安托尼公式: 苯: 1 ln 20.79362788.51/(52.36)s P T =-- 得1s P =207.48KPa 甲苯:2ln 20.90653096.52/(53.67)s P T =--得2s P =86.93KPa 对二甲苯:3 ln 20.98913346.65/(57.84)s P T =-- 得3 s P =38.23KPa 对于非理想溶液,则s i i i P K P γ= , 故11 1 2.13s P K P γ= =,2 1.44K = 30.57K = 对于完全理想溶液,则s i i P K P =, 故意 1 1 2.05s P K P == 20.86K = 30.38K = 2.习题2参照教材例2-1 P10 3.乙酸甲酯(1)-丙酮(2)-甲醇(3)三组分蒸汽混合物组成为y1=0.33,y2=0.34,y3=0.33(摩尔分数)。气相假定为理想气体,液相活度系数用Wilson 方程表示,试求50℃时该蒸汽混合物之露点压力。 解:由有关文献查得和回归的所需数据为: 50℃时各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kPa P 1S =78.049 P 2S =81.848 P 3S =55.581 50℃时各组分的气体摩尔体积,cm3/mol V 1l =83.77 V 2l =76.81 V 3l =42.05 ln 1ln()ki k i ij j j k kj j j x x x γΛ=-Λ- Λ∑ ∑∑

化工原理干燥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分压);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2、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 3、恒定得干燥条件是指(温度)、(湿度)、(流速)均不变的干燥过程。 4、在一定得温度和总压强下,以湿空气作干燥介质,当所用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较大时,则湿物料得平衡水分相应(增大),自由水分相应(减少)。 5、恒速干燥阶段又称(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干燥介质的状况、流速及其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降速干燥阶段又称(内部迁移)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结构、尺寸及其与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物料本身的温度等)。 6、在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表面的温度近似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 7、可用来判断湿空气的干燥能力的大小的性质是相对湿度。

8、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湿度 不变 温度 增加 。 9、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干燥介质是不饱和的热空气 。 10、干燥过程所消耗的热量用于 加热空气 , 加热湿物料 、 气化水分 、 补偿热损失 。 二、选择题 1、已知湿空气的如下两个参数,便可确定其他参数(C )。 A .p H , B.d t H , C.t H , D.as t I , 2、在恒定条件下将含水量为(干基,下同)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当干燥至含水量为时干燥速率下降,再继续干燥至恒重,测得此时含水量为,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A ),平衡水分为(C )。 3、已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干基,下同),先将该物料从初始含水量干燥降至,则干燥终了时物料表面温度θ为(A )。 A. w t ?θ B. w t =θ C. d t =θ D. t =θ 4、利用空气作干燥介质干燥热敏性物料,且干燥处于降速阶段,欲缩短干燥时间,则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B )。 A.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增大干燥面积、减薄物料厚度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调出的页号”和“IN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第3章习题解答

第3章(大本)习题解答 一、填空 1.将作业相对地址空间的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 地址重定位 。 2.使用覆盖与对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 3.存储管理中,对存储空间的浪费是以 内部碎片 和 外部碎片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4.地址重定位可分为 静态重定位 和 动态重定位 两种。 5.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时,最好按 尺寸 法来组织空闲分区链表。 6.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的页表里,主要应该包含 页号 和 块号 两个信息。 7.静态重定位在程序 装入 时进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 执行 时进行。 8.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如果页面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则会使系统出现 抖动 现象。 9.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先进先出(FIFO )页面淘汰算法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块数时, 缺页中断 的次数有可能会增加。 10.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是由于 缺页 引起的。 11.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每个用户作业有一个 段 表,每段都有一个 页 表。 二、选择 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B 决定的。 A .内、外存容量之和 B .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 C .作业的相对地址空间 D .作业的绝对地址空间 2.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的系统中,一进程在内存占3块(开始为空),页面访问序列为1、2、3、4、1、2、5、1、2、3、4、5、6。运行时会产生 D 次缺页中断。 A .7 B .8 C .9 D .10 从图3-1中的“缺页计数”栏里可以看出应该选择D 。 1 2 3 4 1 2 5 1 2 3 4 5 6 页面走向→ 3个内存块→缺页计数→ 图3-1 选择题2配图 3.系统出现“抖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引起的。 A .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 .交换的信息量太大 C .内存容量不足 D .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 4.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 D 。 A .进行存储保护 B .允许程序浮动 C .允许程序移动 D .扩充主存容量

习题解答 (2)

第7章思考题及习题7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AT89S52单片机任何一个端口要想获得较大的驱动能力,要采用电平输出。 答:低 2.检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只需把开关一端接到I/O端口的引脚上,另一端接地,然后通过检测来实现。 答: I/O端口引脚的电平 3. “8”字型的LED数码管如果不包括小数点段共计段,每一段对应一个发光二极管,有和两种。 答:7,共阳极,共阴极 4. 对于共阴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6”(a段对应段码的最低位)的段码为 ,对于共阳极带有小数点段的数码管,显示字符“3”的段码为。 答:7DH,B0H 5. 已知8段共阳极LED数码显示器要显示某字符的段码为A1H(a段为最低位),此时显示器显示的字符为。 答:d 6. LED数码管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闪烁,亮度,比较容易,但是占用的线较多。 答:无,较高,软件控制,I/O口 7. 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一般采用显示方式,这样可以降低, 减少的数目。 答:动态,成本,I/O端口 8. LCD 1602是型液晶显示模块,在其显示字符时,只需将待显示字符的 由单片机写入LCD 1602的显示数据RAM(DDRAM),内部控制电路就可将字符在LCD上显示出来。 答:字符,ASCII码 9. LCD 1602显示模块内除有字节的 RAM外,还有字节的自定义,用户可自行定义个5×7点阵字符。

答:80,显示数据,64,字符RAM,8 10.当按键数目少于8个时,应采用式键盘。当按键数目为64个时,应采用式键盘。 答:独立,矩阵 11.使用并行接口方式连接键盘,对独立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可以接个按键,而对矩阵式键盘而言,8根I/O口线最多可以接个按键。 答:8,64 12.LCD 1602显示一个字符的操作过程为:首先,然后,随后,最后。 答:读忙标志位BF,写命令,写显示字符,自动显示字符 13.由于微型打印机TPμP-40A/16A是一种外设,因此单片机与微型打印机的的命令与数据传送,必须采用方式。应答信号可与信号作为一对应答联络信号,也可使用和作为一对应答联络信号。 答:慢速,ACK,STB,STB,BUSY 二、判断对错 1.P0口作为总线端口使用时,它是一个双向口。对 2.P0口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时,外部引脚必须接上拉电阻,因此它是一个准双向口。对3.P1~P3口作为输入端口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寄存器写入1。对 4.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错 5.当显示的LED数码管位数较多时,动态显示所占用的I/O口多,为节省I/O口与驱动电路的数目,常采用静态扫描显示方式。错 6.LED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只要控制好每位数码管点亮显示的时间,就可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达到多位LED数码管同时显示的效果。错 7.使用专用的键盘/显示器芯片, 可由芯片内部硬件扫描电路自动完成显示数据的扫描刷新,和键盘扫描。对 8.控制LED点阵显示器的显示,实质上就是控制加到行线和列线上的电平编码来控制点亮某些发光二极管(点),从而显示出由不同发光的点组成的各种字符。对 9.16×16点阵显示屏是由4个4×4的LED点阵显示器组成。错 10.LCD 1602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2行,每行16个字符。对

干燥习题库(答案)

干燥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干燥进行得必要条件就是物料表面所产生得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得分压。 2、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既属于传热过程,又属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质过程 3、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得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得吸收水汽得能力_________;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___________。 *****答案***** 小; 绝干空气 4、干燥速率曲线就是在恒定干燥条件下测定得,其恒定干燥条件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均恒定。 *****答案***** 干燥介质(热空气)得温度、湿度、速度以及与物料接触得方式。 5、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得水分为__________;首先除去得水分为____________;不能用干燥方法除得水分为__________。 *****答案***** 自由水分; 非结合水分; 平衡水分 6、已知某物料含水量X=0、4kg水、kg-1绝干料,从该物料干燥速率曲线可知:临界含水量X c=0、25kg水、kg-1绝干料,平衡含水量X*=0、05kg 水、kg-1绝干料,则物料得非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结合水分为__________,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可除去得结合水分为________。 *****答案***** 0、15、0、25、0、35、0、2(单位皆为:kg水、kg-1绝干料) 7、作为干燥介质得湿空气,其预热得目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降低相对湿度(增大吸湿得能力)与提高温度(增加其热焓) 8、当空气得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相对湿度愈_______,表明空气得吸湿能力愈__________,所以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____________都要经______________。 *****答案***** 低、强、前、预热器预热 9、在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____________,物料表面始终保持被润湿,物料表面得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而在干燥得降速阶段物料得温度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大或恒定、水分、热空气得湿球温度,上升或接近空气得温度 10、固体物料得干燥就是属于______________过程,干燥过程得以进行得条件就是物料表面所产生得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一.实验内容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二.实验原理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表示修改过,否则为“0”表示未修改过。页表格式如下: 页号 标志 页架号 修改标志 在磁盘上位置 三.要求及方法: ① 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 编制一个FIFO 页面调度程序;FIFO 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 ,且该作业开始的m 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 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 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 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 :=(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 调出的页号”和“IN 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提示:输入指令的页号和页内偏移和是否存指令??? 0 1非存指令存指令,若d 为-1则结束,否则进

第7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一个操作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该系统能够跟上先进计算技术发展的能力。 2.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处理机分派的基本单位。 3.一个线程除了有所属进程的基本优先级外,还有运行时的当前优先级。 4.在Windows 2000中,具有1~15优先级的线程称为可变型线程。它的优先级随着时间配额的用完,会被强制降低。 5.Windows 2000在创建一个进程时,在内存里分配给它一定数量的页帧,用于存放运行时所需要的页面。这些页面被称为是该进程的“工作集”。 6.Windows 2000采用的是请求调页法和集群法相结合的取页策略,把页面装入到内存的页帧里的。 7.分区是磁盘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够被格式化和单独使用的逻辑单元。 8.MFT是一个数组,是一个以数组元素为记录构成的文件。 9.只要是存于NTFS卷上的文件,在MFT里都会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10.在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中,整个I/O处理过程都是通过I/O请求包(IRP)来驱动的。 二、选择 1.在引入线程概念之后,一个进程至少要拥有D 个线程。 A. 4 B.3 C.2 D.1 2.在Windows 2000中,只有A 状态的线程才能成为被切换成运行状态,占用处理器执行。 A.备用B.就绪C.等待D.转换 3.Windows 2000是采用C 来实现对线程的调度管理的。 A.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 B.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 C.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就绪位图、空闲位图 D.线程调度器就绪队列表、空闲位图 4.在Windows 2000里,一个线程的优先级,会在A 时被系统降低。 A.时间配额用完B.请求I/O C.等待消息D.线程切换5.在单处理机系统,当要在进程工作集里替换一页时,Windows2000实施的是B 页面淘汰策略。 A. FIFO(先进先出)B.LRU(最近最久未用) C.LFU(最近最少用)D.OPT(最优) 6.在页帧数据库里,处于下面所列A 状态下的页帧才可以变为有效状态。 A.初始化B.备用C.空闲D.修改7.当属性值能够直接存放在MFT的元素里时,称其为B 。 A.非常驻属性B.常驻属性C.控制属性D.扩展属性8.在NTFS文件系统中,文件在磁盘上存储时的物理结构是采用C 的。 A.连续式B.链接式C.索引式D.组合式9.在Windows 2000的设备管理中,I/O请求包(IRP)是由D 建立的。 A.用户应用程序B.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C.设备驱动程序D.I/O管理器

习题解答精选

第一章习题 一、解释名词 金属键----正离子和电子气之间的静电引力,使全部离子结合起来的结合力位错----晶体中原子平面错动引起、二维很小三维很大的线缺陷 疲劳强度----低于一定值的应力下试样可以无限周期循环而不破坏,该值为~ 二、填空题 1.金属有三种常见的晶体结构是 _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_; 2.晶体和非晶体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_三维空间有规的周期性重复排列则; 3.在立方晶系中,{111}晶面族包括(111)(-111)(1-11)(11-1) 等晶面; 三、选择题 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a)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点缺陷。 2.在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 a){100};b){110};c){111};d){120}。 四、综合分析题 1.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01)晶面,[120]晶向。 3.在常温下,已知铜的原子直径d=2.55*10-10m,求铜的晶格常数。 d=2r=2*a√2/4, a=√2d= 5.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晶格方式畸变,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滑移困难,强度硬度提高。 第二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滑移----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加工硬化----变形度增大,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铁素体----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 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 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 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达到的最高硬度叫淬硬性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二.填空题 1.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 是_形核_和_晶体长大_。 2.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_增加晶核数量, 阻碍晶核长大_。 3.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_冷_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 工是_热_加工。 4.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_位错密度增加,变形阻力长大_。

干燥习题

1.不饱和空气中水蒸汽分压越高,其湿度越________。 2.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 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3. 测定空气中的水汽分压的实验方法是测量_______。 4. 在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_______。 5. 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温度由t1 降至t2,此时下列空气参数的大小变化是:相对湿度________,湿度________,湿球温度__________,露点__________。 6. 在101.3kPa 下,不饱和湿空气的温度为295K 、相对湿度为69%,当加热到303K 时,该空气下列参数将如何变化?(只填变化的趋势,不填变化的具体数值) 相对湿度______,湿球温度______,露点______,焓______。 7. 对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_______湿球温度,露点温度______湿球温度。 8. 对不饱和空气进行加热,使温度由t 1升至t 2,此时其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露点 ,湿度 。 9. 已知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 为50℃, 湿球温度t W 为30℃, 总压为100 kN/ m 2, 若已查出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5kN/m 2, 汽化潜热为2423.7 kJ/kg, 则此湿空气的湿度H 为 。(附:()H H r t t W W W --=09.1) 10. 对湿度一定的空气,以下各参数中哪一个与空气的温度无关。______

(A)相对湿度;(B)湿球温度;(C)露点温度;(D)绝热饱和温度11.氮气与大量甲醇在填料塔内接触, 若氮气离开时与甲醇之间的热、质传递趋于平衡,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甲醇进出口温度相等, 则氮气离开时的温度等于进入系统氮气的_______ 。 (A) 干球温度(B)绝热饱和温度(C)湿球温度(D)露点温度 12.已知湿空气的下列哪两个参数,利用H—I图可以查得其他未知参数??????? (A)(t,t w)(B)(t d,H)(C)(P,H)(D)(I,t w) 13.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________。 (A) 焓;(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D)湿球温度 14. 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 湿球温度为t W, 露点为t d,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98% 时, 则________。 (A) t=t W=t d;(B)t>t W>t d;(C)tt W=t d 15.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 当其相对湿度愈低时, 其湿球温度______。 (A) 愈高(B)愈低(C)不变(D)不一定, 尚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