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学习心得体会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易经学习心得体会原本对《易经》毫无兴趣,但上了易经选修之后,深深喜欢上了它,并颇有心得体会。现阐述如下:

在此以前,做任何事都是矛盾的,不知道对错,不知道意义所在,甚至不知道生和死究竟是什么意义。易经揭示给我们了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从最基本的阴阳太极中就能找到人生的最大智慧。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成功失败的辩证关系。

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它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性人物有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的孔子。三位圣人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经典。易经被学者称为“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为什么这样说呢

易经最早的雏形,是远古(距今七千年前)伏羲画出来的,如图所示。后人称其为“伏羲八卦”,中央一个圆,圆内有一对阴阳鱼,称为太极,周围八个方向各有一个图案,分别由横满(阳)横缺(阴)二元素组成不同的结构,称为八卦。

殷商末年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演译出64卦,并做了注解,撰写了卦辞爻辞,共有4000多字,此称周易,也就是易经,为什么称其为易经呢

我们来看“易”字的含义:易代表包罗万象的宇宙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变化是永恒的,其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另外易字从外形来看,相当于上日下月,由此演变而成,有的古书称“上日下月为易”,“易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经字原义是织布的纵线,与纬线相对应。“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所以织布中的经线是最重要的,故有经络、经脉、经典、经文等等。所以称之为易经,是因为它描述了宇宙万物变化和变化规律的学问。

易经其实不仅仅是一部占卜未来的神书,更多是对世间万物发展规律的一个剖析,揭示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事对人都用易经去参照的话,我们就能把握事情的一个发展轨迹,也就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凡事化繁为简,破除纷繁迷离的表面现象直指本质是谓简易。

事物是发展进步的,但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谓变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始的道可以衍伸变化但其根本是不变的。中华文化可以百家争鸣,也可以兼容并蓄中西合璧,但其本质却是没有变的。

道理千千万,原始道亘古是谓不变。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发展辩证的看待问题。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人的智慧有强弱之别,人的职务有高低之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自己的思想,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别,同时个体也要遵守集体的规则,规矩方圆,汇川入海。

自古以来,读书人大都是迂腐的,我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纸上谈兵的错误。三国时代风云人荀彧,陆逊,都是名扬天下的智慧、将相人物,

竟无一人善终,令人悲惋。韩信,刘基,左宗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都从书上寻找到行通天下的智慧,但我们又不得不一次次被所谓圣人至理所束缚。而一个易字会了我们变通,教会了真正的道理。

古人云:万事万物皆学问。从朱熹的读书明理,到王守仁的格竹明理,再到心学的产生。无一不是利益于易经的学问。先圣教会了我们从大自然中寻找智慧。伏曦的先天八卦更是给了我们最基本最古老的智慧,一画开天使懵懂的人类呈现出文明。

人性是有弱点的,人总是在临死时,濒临绝境时,或者遭遇无限艰险人生无望时,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易经中的道理正是这些智慧的先人,历经沧桑,长年累月,苦心钻研的结晶。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文王囚居羌里七年演绎的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图,再到孔子周游列国无功而返退而着十翼。这些先人无不是经历大自然及人事无数变迁而总结出的至理。先王伏羲时氏族多次受大自然惩罚而识天,文王、孔子受尽人事磨难而识人。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种道。这种道贯穿一切事和人,包罗宇宙万象,我们能从中发现宇宙万物的规律,再从中汲取找出为人处事,亨通世界的人生规则。

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黄帝,神农的连山、归藏,再到文王六十卦,孔子十翼。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就蕴含在这部奇特的书中。紧接着诸子百家分别汲取,逐渐形成了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都继承了易经的深刻内含。

先王伏羲氏通过看天、看地、看周围万物,得出了先天八卦图。八个卦象代表天、地、水、火、风、雷、泽、震八种形态。这八种形态包罗宇

宙万象,从图中人们可以看出天文情况。八个卦象的方向跟中国地理完全符合,但中国古代方位思想是坐南朝北,所以跟现代图上北下南正好相反。

儒派中孔子的仁爱,至孟子的义再到荀子的礼,都在宣讲的古人中的大同太极思想。墨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利人者人恒利之”的兼爱思想,更是体现了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阴阳思想。而道家老庄的无为而有为,上善若水、弱能胜强的思想,也来自易经中的太极图中的阴阳思想,法家韩非、商鞅的“法莫若显,使民知之”及“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更是得益于太极中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从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到以后的各个学派哲学思想皆不同程度继承于易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教会我们如何发现问题的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要从大自然万物中寻找生存的规律和智慧。“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向我们揭示了看事物必须从正反两面去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给了我们做人处事的两把武器---效法天道,自强不息,效法地道,厚德载物。六十四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密码,三百八十四爻向我们展示宇宙万物每个阶段的情形和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事情发展的趋势。使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规划自己,趋吉避凶,走向光明的未来。

孔圣人说过,吾十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愈矩。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每个阶段的事情,才不会乱做,才不会出错。乾卦中六个阶段初九:潜龙勿

用。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是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更是给了我们处事的智慧。初入世道,一定要潜,不要表现。等准备充实了到九二时再表现,同时还要记住一表现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等到九三时,危险就来了,你要十分小心,万分警惕,不要轻意表现。等过了这一阶段到九四时,你再寻找机会,适机表现。到九五时,你就可能飞跃过去,赢得成功。而成功的极端却是失败,等到你真正成功时更要小心,因为亢龙有悔,稍不注意就会有悔恨。

一千个人读易经就有一千种想法,不过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平静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感悟人生真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