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品教育《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课。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运用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留意观察晚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自然奇观火烧云。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出示图片,指名读词语。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火烧云的?

3、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文中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感受霞光的美

1、自由读第1段,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地面上的景物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他们的颜色都变了?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认识排比句及作用

出示句子:大白狗变成白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似、语言一致、意思紧密联系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4、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喜悦赞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里的“烧”可以换成“红”字吗?为什么?(避免与“红彤彤”的“红”重复,“烧”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范围,给人以动感。红只

表示颜色。)正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这句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着了火)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做以下练习

(1)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2)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3)仿照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4)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吗?

. (5)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个句子吗?

3、集体交流

4、火烧云颜色变化如此多,如此快,你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吗?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默读3到6自然段,思考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

3、“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

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瞬息万变)8、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呢?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变化快。)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

三、总结扩展

1、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注意留心观察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善于积累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你喜欢火烧云吗?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3、火烧云的形状远远不止课文中描述的这些,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一写。

四、总结全文

本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极快,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奇妙。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去发现美。

五、板书设计

上来了霞光

颜色色彩缤纷

火烧云变化喜爱赞美

形状瞬息万变

消失了恍恍惚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