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六、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外国小说 (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六、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外国小说 (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六、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外国小说 (教师用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外国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油价涨了

希区柯克

这是一个北风呼号、大雪纷飞的冬夜,屋子里只住着达克一个人,他是单身汉,这里又十分偏僻,没什么好消遣的,达克正坐在火炉前看杂志。

“咚咚咚”,有人敲门,十分急促,达克刚把门一开,一个“雪人”连同雪花一起被卷进了屋里。达克连忙插上门,回头一看,进来的那人穿着一件很厚的羽绒服,脚上穿的是雪地靴。他进来后在火炉前烤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叫莱可,我的汽车没油了,在8里外熄了火,需要油,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太太还在车里呢……而且我只需2加仑就够了……”

“你先别着急嘛!”达克不紧不慢地说,“我记起来了,我的卡车坏了后就把汽油抽了出来,或许可以卖一些给你。”莱可一听大喜,忙问:“那汽油要多少钱?”

达克盯着莱可的包,说:“今晚这样的天气认识您算咱俩有缘,就算50元一加仑吧!”

莱可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多少? 50元一加仑?你这是在抢劫!”

达克平静地说:“现在油价涨了,再说,您想想,像这样的风雪天,人在外面很快就会冻死的,您的太太在车里肯定也快受不了啦……”

莱可实在没法,他开始数包里的钱,可钱包里只有60元,只够买一加仑,莱可愿把手表一起留下,但达克不答应给2加仑的油,他说:“我不需要您的手表,这样吧,您先把一加仑油拿回去,如果您太太带着钱,你们可以再来加油,要是没带钱,我这里可以为你们提供最便宜的食宿。”达克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了钱,走进里屋加油。一会儿,莱可便拿着仅装了一加仑油的罐子,快步走出屋门,消失在暴风雪中——他还得来,他必须从太太那儿拿了钱,再回来加一加仑的汽油!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嘀嘀”,门外响起了汽车声,达克上前开了门,只见莱可扶着他的太太海伦从车里走出来,她显然已被冻得快支撑不住了,他们进了屋,在炉子前依偎着坐下。

海伦对达克说:“我丈夫说了有关汽油的事,幸好我这里还有一点儿钱,我们还想买一加仑汽油。”

达克连连点头:“完全可以,不过现在油价又涨了,65元一加仑。”

“没问题,我们买了!”海伦说着,打开了随身带着的皮包,取出了一沓钱,朝着达克扔了过去:“这足够了吧!”

“够了够了……”达克弯腰去捡地上的钱,突然,他发现这些钱上面都标着香柏银行的字样,号码是连着的!他十分吃惊,但等他抬起头来,莱可的手枪已经顶到了他的额头,莱可的声音冷冰冰的:“我们的车里还有好多这样成捆的钱……”

“这么说你们抢劫了香柏银行?”

“你很聪明,但既然你已知道了,我们就不能让你活着。”莱可说着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本来我们是不想杀你的,但你的油价太高,为了再要一加仑的油,我们只能回来,而且也只能给这些香柏银行的钱!”

莱可找来了绳子,把达克的双手结结实实地捆在椅子上,使他连站都没法站起来。这种偏僻的鬼地方几天之内都不会有人来,这里温度极低,炉子里的火只够烧几个小时,火一灭谁都

受不了,而且也没吃的,达克绝望了:“你太狠了,我只是诈了你一加仑汽油的钱,你却要我以

生命来抵偿!”

“是吗?你不是说油价涨了吗?它的价格足以和你的生命相比。”莱可说完就走出了屋子,和海伦一起开车走了,汽车渐渐远去,没人能听到达克绝望的呼救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地处偏僻,天气恶劣,达克开始把汽油价格定在了50元一加仑,后又涨到了65元一加仑,这一贪念给他招来杀身之祸。

B.达克力劝莱可抓紧买油,并承诺可以为他们提供最便宜的食宿,这说明达克还有一丝丝的爱心,当然更体现出达克的贪心。

C.小说篇幅不长,却以充满悬念、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展现了一场由于贪欲之心的不断增长而展开的斗争。

D.莱可的太太非常大方,尽管达克要的油价很高,但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并立即拿出了

一沓钱扔给达克,达克非常满意。

E.达克作为一个加油站站主,却不顾行情,不顾对方的感受,随意漫天加价,终于激怒了莱可夫妇,最终被他们枪杀了。

解析:A 不全面。招来杀身之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对方是抢劫犯。 D“莱可的太太非常大方”错,这是夫妻两个决意杀害达克后的一种“豁达”表现,并非大方的表现。E“达克作为一个加油站站主”错,“枪杀了他”错,应该是冻饿而死的。

答案: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 A给1分;答D、E不给分。

2.小说开头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供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对小说中的人物作概括介绍,以方便下文叙述人物活动。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④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的开展作必要的铺垫。

3.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是这篇小说的特色,试举例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你先别着急嘛!”达克不紧不慢地说,“我记起来了,我的卡车坏了后就把汽油抽了出来,或许可

以卖一些给你。”故弄玄虚,为自己抬高油价找个好的借口。②“达克弯腰去捡地上的钱,突然,他发现这些钱上面都标着香柏银行的字样,号码是连着的!”意识到这钱是抢来的,表现出达克吃惊的心情。③“你很聪明,但既然你已知道了,我们就不能让你活着。”莱可说着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尽情地奚落贪心的达克,莱可此时为自己的怒气得以发泄而感到得意。

4.小说以“油价涨了”为题,有怎样深刻的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①小说的主人公以“油价涨了”为借口想获取利益,不料最终却用生命来抵偿油价的涨价,有着极大的讽刺意义。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落,总会有些许像达克这样的人,拥有日益膨胀(油价涨了)的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与贪欲心。也正是这该死的欲望,使人们步入悲惨的人生结局,亦如达克步入生命的终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大操大办的婚礼

济斯金德

一个青春再现的女人,梳着一头难以用笔墨形容的发式,满面春风地闯进我的房间,用电视播音员宣布穆斯利姆·马戈马夫耶夫的节目时那样庄严隆重的声调说道:“阿列克谢·帕

雷奇,明天我就要结婚了!”

“恭喜恭喜,衷心恭喜你!”我紧握新娘那颤抖的手,庄严隆重地说。

“谢谢!谢谢!您是我的朋友和邻居,我想您一定能赏光的……”她娇声媚气地说道。

“当然,当然!”我点了点头。我明白,明天这一天就算从我的一生中白白地勾销了,而应邀的则是我们俩——我和我那辆久经风雨的“莫斯科人”小轿车。说实话,我被邀请显然是由于我有这辆车。

“那么……十二点在婚礼宫举行结婚仪式,然后休息。晚上在‘小铃铛’餐厅举行喜宴。二楼乙厅……”

“请坐会儿吧!”我客气地请她。

“哎呀,这哪儿行,我现在一分一秒的空闲时间都没有。”新娘说着,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我跟你说,婚礼规模很大!真不是闹着玩的,我那‘小铃铛’就得花一千二百卢布!”

“多少?”

“一千二百啊!”新娘叹了口气。“有九十位客人!每人一份小吃,每人一份烤羊肉或者烤鸡,这个那个,没完没了,吃了冰淇凌,还得喝汽水。白吃人家的酒宴,人们可能吃啦!”

“是啊!你这婚礼要花费很多钱。”我摇了摇头。

“有什么办法呢,眼下就时兴这个。早先我第一次出嫁时,人们办婚事都不是这么闹哄哄的,都挺简朴。第二次也是这样。如今,婚礼都得大操大办!结婚礼服,长头纱,出租汽车,每辆车上还要挂上洋娃娃、彩球、彩带。”

“真不得了!”

“有什么办法呢?薇拉奇卡·科兹洛图罗娃结婚时,有六十个客人……我难道不如她?我的朋友比她少还是怎么的?顺便告诉您,她也要来的。”这位高傲的新娘调皮地向我挤了挤眼。“让她开开眼。瞧瞧别人是怎样结婚的……”

“你们最好是登记一套合资住房。”

“用不着!工厂在十一月七号以前会给我丈夫一套住房的。”

“家具呢?“

“家具也会有的。我们说好了,他由厂工会给一个电冰箱,我——要一部电视机。我丈夫的同事们凑份子买沙发床,我的女朋友们送台落地灯。家具会有的!”她压低嗓门说,“老实说,我们就连婚礼也想花别人的钱。所以,不管怎么心疼,我们这一千五百卢布就算飞了,完了!”这位可怜却又老练的新娘叹息道。

“是啊,你们搞这么大的排场……”

“眼下时兴这个。您知道斯捷潘可夫夫妇吗?喜事办得倒是简单朴素……结果呢?大伙儿都骂他们是守财奴,吝啬鬼。而洛博格列伊金两口子的婚礼却让全市的人至今记忆犹新,夸个不停。”

“可是我听说,他们已经离婚了……”

“是离婚了,结婚时欠下的债至今没还清。可是这才真叫婚礼呐!满堂花烛!可我,您可别跟人说,要给每个客人送份纪念品:郁金香绢花,一卢布一枝。可是效果——会使大家惊喜若狂!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我的女邻居站起来,向门口走去。

“那么,请您一定光临!”她微笑着说,并装作是顺便提起似的问道:“您是开您那辆

‘莫斯科人’到婚礼宫吧?”没等我回答,她又添上一句:“我丈夫的父母和我的理发师要跟

您一块儿去,在婚礼车队中,您的汽车是第六辆!”

“好吧!”我沮丧地同意了。

“噢,还有最后一点!我完全把它忘了,请带上二百到二百五十个卢布。”

“为什么?”

“以防万一啊……万一钱不够,您就伸手救救急,互相帮助嘛。”

“好吧!”我答应着,把这位精明强干的新娘送出家门。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已有两次结婚经历的新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她富有心机,善于算计,事事都想占

别人的便宜。

B.小说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场即将大操大办的婚礼,参与人员之多,花费之

巨都令人惊叹。

C.故事中的“我”因为是新娘的邻居,平时关系比较亲密,因此颇受新娘的重视并且被安排了重要的任务。

D.文中很多细节描写非常成功,有力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很不良的世风。

E.按照新娘的描述,我们可以推出婚礼的规模越大,花费越多,新人就越风光,接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

解析:C“因为是新娘的邻居,关系比较亲密”错,据文中内容应是因为“我”有一辆车;A“追求完美”不对,应该是爱慕虚荣;E“接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错,这样的婚礼是不会得到真心祝福的。

答案: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6.新娘的精明强干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

答案:①婚礼的安排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②家具的置办上想尽了方法。③说话上虚虚实实,尽显精明过人。④对“我”的安排,我虽然极不舒服,却又有苦没法说。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婚礼捞取钱财。⑤表情动作既会做作,又会掩饰。

7.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非常成功,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本文主要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传达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的形象。(1)语言描写。新娘那无与伦比的口才,诙谐幽默的语言,活画出一位精明强干、爱占便宜的新娘形象,比如新娘临出“我”家门时装作顺便提起的两句话:“您是开您那辆‘莫斯科人’到婚礼宫吧?”“我丈夫的父母和我的理发师要跟您一

块儿去,在婚礼车队中,您的汽车是第六辆!”。(2)动作描写。“‘哎呀,这哪儿行,我现在一分一秒的空闲时间都没有。‘新娘说着,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言行的不一致,说明新娘复杂的心理活动,尽管没有空闲但还是勉为其难地坐下来,因为她的目的还没有实现。

8.联系小说,谈谈你对“大操大办的婚礼”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答:

答案:①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婚礼,它不仅反映出社会上功利、虚荣、自私等不良世态,而且折射出人们普遍存在的价值观扭曲的问题。②如果浮华之风日益猖獗,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单纯,如果社会都围绕着“利”而运转着,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③这种现象不仅在外国存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存在,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丢失的套鞋

左琴科

大家知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特别是旁边有人稍稍使劲一挤,后边再粗鲁地踩你鞋后跟一脚,这样一来,你的套鞋就没有了。

丢掉一只套鞋,本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我的那只套鞋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简直快得惊人。

我记得,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

可是,下车后,我看了一下脚:一只还在,另外一只却无影无踪了。靴子还在脚下,袜子也没丢,衬裤也在身上,可套鞋不见了,就少了一只套鞋。

去追电车,这怎么可能……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我想:下班后再找吧,鞋应该不会丢的,能找回来。

一下班,我就去找套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和他商量怎么办。

经他一指点,心里踏实了。他说:“算你运气好,把鞋丢在电车上,你要感谢老天了。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也许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保险没事儿。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可以领回失物,没问题。”

“噢,太感谢你了,”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差不多还是新的呢,才穿了半年多。”

第二天,我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不知能不能让我认领回去?”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您的套鞋是什么样的?”

“套鞋嘛,就是一般的,”我说,“12号。”

“12号的鞋,我们这里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说说特点吧。”

“特点嘛,也没什么特殊的,后跟已经被磨旧了,鞋里的衬绒也没有了——被蹭光了。”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还有别的特殊记号吗?”

“还有……鞋包头快要掉了,勉强还连着。鞋后跟也快被磨秃了。鞋帮倒还可以,将就着没掉。”

“您在这儿坐坐,我去看看。”

“瞧,我把那只套鞋拿来了!”

我高兴的要命,为他们的服务态度而感动。

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为了一只套鞋他们真是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竟这么好。

“谢谢,”我说,“同志们,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快给我吧,我这就穿上。谢谢你们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还不能给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套鞋究竟是不是您的。”

“是我的,我不会说假话的。”

“我们相信您,也十分同情您。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不能现在就给您。请开个证明来,以此证明您真是丢了鞋。让居委会开个证明,有了证明,我们立刻将东西归还失主,决不拖延。”

“同志!”我说,“好同志,问题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会开的,这是他们应当做的事,否则要居委会干什么?”

我朝那只套鞋又看上一眼,只好出去了。

第二天,我找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真丢了吗?你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吧!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的确是丢了鞋。”

他说:“可是,空口无凭,我不能什么都信,要是电车公司能证明你丢了鞋,我这就给你开条儿。把证明拿来我就给你开个条。”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汽车上丢失鞋一只……还得写上保证:在事情未弄清以前不擅自外出。”

我照他说的内容写了报告。第二天给我开了一张正式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他们很爽快,就把套鞋还给了我。

当我穿上这只套鞋时,心里万分激动:“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谁肯为一只套鞋花那么多时间!说不定会从车上扔出去了。我奔走还不到一星期,就物归原主了。”

唯一遗憾的是,正当我为失物奔走之际,不巧另一只套鞋又弄丢了——一星期来我把它依旧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肯定不是丢在电车上,所以这只鞋是丢定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总算找回了另一只。现在我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上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我们的办事机构真是堪称模范机关!

我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吧!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极力描写办事机构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结果却是让主人公奔波了近一星期。

B.“我”最后尽管没有能穿上一双完整的套鞋,但是却找回了一个值得纪念有警示意义的套鞋,小说这样安排用意深刻。

C.“我”是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面对只剩一只套鞋的结局,还是心满意足的,心中对帮助自己的办事处心存感激之情。

D.小说讲述了一只套鞋失而复得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作者小题大做,根本就不值得写文章来纪念。

E.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既让人开怀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幽默之中还带着一点点讽刺之意。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字形 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肇事擀面杖旁证博引弃之如敝履 B.诡秘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杀风景并行不悖口惠而实不至 D.辐射忘年交棉里藏针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练卓尔不群参予雷厉风行 B.贸然食不果腹龟裂协从不问 C.寥廓兵荒马乱耗费秘而不宣 D.缘份黯然失色通谍戴罪立功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精萃白内瘴要言不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欠收爆冷门渊远流长言必信,行必果 C.通牒绵里针盘根错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炫丽殊不知见风驶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2014·济宁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受益惟谦,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懂得谦虚礼让,我们才会有所裨益;人之相交,学会宽容善待,德行才会显得伟大。因此,即使是冥玩不化的人,我们也切忌对他忿然忌恨。 B.谈到反腐问题时,总书记表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反腐不能讳疾忌医,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会祸国殃民;他还称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C.文物造假者虽有百密必有一疏,假文物定会露出模仿的蛛丝马迹,我们将通过文化符号的历史演变与真品比较,揭穿“造假帮”的鬼域伎俩,使赝品原形毕露。 D.春天,莺歌燕舞,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摇曳在屋顶上方,尤如刚刚出茧的蝴蝶娇弱的翅膀。姹紫嫣红的樱花,宛如旭日东升时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祥云。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截流开源节流成功计日程功 B.委屈委曲求全惹事惹事生非 C.勾通沟通思想义气意气用事 D.宣泄水泄不通勉励再接再厉 6.(2014·兰州高三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临近高考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一张一驰。 B.“网上阅卷”改革了传统的阅卷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实现了全程监控,提高了阅卷质量。 C.1月14日晚,青岛海啸球迷协会200多名英超铁竿球迷欢聚一堂,一起观看了英超曼城德比大战,协会的10多名足球宝贝还到现场热舞助兴。 D.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现代的中学生应当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7.(2014荆州调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萌孽桀骜废解双刃剑黯然失色 B.遗憾暮蔼国萃雄赳赳兴高彩烈 C.螫针跋涉伶仃胰岛素头荤目眩

高三语文2018复习小说专题-小说叙述视角

总借俊眼传出来 ——小说叙事视角 【学习目标】 1.了解叙述视角相关知识,明确三种人称的作用。 2.总结叙事视角题题型类型,规范表述自己观点。 知识构建 一、知识链接 1.叙述角度: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读者们好像面对作者而坐,听他讲故事。 “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则要具体分析,它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2.叙述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如果突出事件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4.人称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小说中既出现“你”,同时也出现“我”与“他”,这种情况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二是小说通篇只出现“你”,而不出现“我”,更不出现“他”,这就是所谓真正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小说。第二人称叙述与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明显差异,就在于它的强烈的感情倾向。一个“你”字,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5.各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③便于抒发情感④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情节。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一般有拟人的意味,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②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作用: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高三语文小说复习知识

高三语文小说复习知识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现代文阅读Ⅰ1

专题提升练1 现代文阅读Ⅰ(一) (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新华网) 材料二: 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读文指导快速有效读懂小说教学案

二、小说阅读 一、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二、依据小说文体特征读文 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小说阅读“3步骤” 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 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件,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 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可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 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

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 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习题课1

习题课1“实词、虚词、熟语”题分类训练 题组一实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________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②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小记者们参观了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整个过程,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详细________了采访的每个细节。 ③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保安的常用语之一,未经________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A.节减记录授权B.节减记载受权 C.节俭记载受权D.节俭记录授权 答案 A 解析“节减”指节省减少,动词;“节俭”指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记录”指如实写下来,常指边听边记;“记载”一般用于事后把事情记在文章或书里。“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13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________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②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侧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________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________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凌晨关闭了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 A.逐步体会检测B.逐步领略检验 C.逐渐体会检验D.逐渐领略检测 答案 A 解析自然而然的变化多用“逐渐”,有意识有步骤地转变多用“逐步”。人民币“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有步骤、可操控的行为,故①句应用“逐步”。“体会”指体验领会,含有理解感受的成分;“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根据语境,②句应用“体会”。“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或合乎规定;“检测”指检验测定,通过一定的手段查验、发现有关信息。根据语境,③句应用“检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小说阅读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小说阅读 二. 教学步骤: (一)知识要点 1. 理清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理清情节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四个环节,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②提取线索,且注意线索的明、暗之分; ③了解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及其作用; ④关注出人意料的“突转”式结尾。 有关“情节”的命题范围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线索的作用、情节间的关系、情节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等。 2. 分析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分析环境应做到: ①掌握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衬托人物心理等; ②对社会环境的阅读,要能由表及里深刻领悟其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认真体会人物关系特点。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3. 把握人物

“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 把握人物形象应做到: ①认真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神态等的描写; ②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 ③评价人物切忌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而应当就事论“人”; ④明确小说人物的“典型化”特征。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评价、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刻画人物的特色(正面、侧面、多角度对比等)。 4. 提炼主题 小说是立意的艺术,立意是小说的灵魂。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提炼主题应注意: ①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所以认真分析主要人物可以透彻地领悟作品的主题; 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作品中具体、个别的事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普遍现象。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5. 品味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小说要特别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及表现力量。 品味语言时应注意: ①抓关键词,以点带面地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②深刻挖掘潜台词; ③认真分析个性化语言; ④留意作者含蓄、客观、形象的叙述语言。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词语或句子语境义的理解、通过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句子在情节结构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等等。 6. 鉴赏技巧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 Ⅲ核心突破一

突破一品象悟境,鉴赏形象 [导语]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类,它既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完成鉴赏形象任务,就要把握古诗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对于一轮复习来说,就是要重点把握三类形象,尤其是意象的特征及背后的思想感情,答好相关试题。 一、理解人物形象必备知识

(说明: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都有他人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鉴赏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尽管兄弟情谊颇深,乐观旷达的苏轼却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颔联劝勉,上句勉励子由要不辞辛苦,“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子由要不辱使命,要让契丹国王认识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不要失大国风范。颈联嘱咐,上句要身居沙漠的子由,时时回望故国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之景。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代指子由,这不仅因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

专题一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题号、题干、 分值 题型题型 题号、题干、 分值 年份及类型、 题目、作者 2016·高考全国卷甲《战争》[美]迈尔 尼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综合性 选择题 综合性 选择题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2016·高考全 国卷乙《锄》 李锐(2)小说中的 女主人公有 哪些性格特 点?请简要 分析。(6分) 人物形象特 点题 分析标题作 用题 (2)小说以 “锄”为标 题,有什么寓 意?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 析。(6分) (3)小说以 “电话”为 枢纽连接人 物、安排情 次要形象作 用题 情节作用题 (3)小说较为 夸张地连续 使用“几 万”“几百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情节探究题情节探究题 (4)文末“后 记”是独立 于小说外的 写作说明,还 是属于小说 的有机组成 部分?请结 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和 理由。(8分)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上仅考查小说阅读。其中仅有一年考查外国小说,其余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长度为1 200字左右。 2.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分值25分,命题形式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2018年可能会有变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三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理解小说的标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1)多项选择题。重在考查从宏观到微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只选“最恰当”的,设题点较小、较细。(2)作用分析题。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 (4)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散文阅读

专题二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考点分析 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我们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选考变为必考,考情变化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这意味着高考语文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1. 高一、高二在上课文中的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2. 一轮复习教材《创新方案》分册一中对这个点讲得很简略,要对这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考题进行扩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 1. 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分册一26-27页,做导学案。 2. 重温教材必修三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其叙述角度的独到之处。 教学内容 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沉疴坎坷呵护苛捐杂税百舸争流 B.犊子渎职黩武买椟还珠连篇累牍 C.匍匐辐射佛戾扬汤止沸拂袖而去 D.沏茶蹊跷畦田体戚相关栖身之处 答案:B (A.疴kē 坷kě 呵hē 苛kē 舸gě;B.犊dú 渎dú 黩dú 椟dú 牍dú;C.匐fú 辐fú 佛fú 沸fèi 拂fú;D.沏qī 蹊qī 畦qí 戚qī 栖身qī) 2、下列词语加黑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坼(chè) 短暂(zhàn) 中肯(zhòng) 审时度(duó)势 B、脂(zhǐ)肪跻(jī)身瘦削(xuē) 海市蜃(shèn)楼 C、梦魇(yǎn) 押解(jiě) 塑(sù)料暴戾恣(zì)睢 D、泄露(lòu) 酗(xù)酒剖(pōu)析有的放矢(shǐ) 答案:D(A项“短暂”的“暂”应读zàn,B项“脂肪”的“脂”当读zhī,C项“押解”的“解”当读ji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可亲捭官野史按部就班山青水秀 B.出类拔粹饱经沧桑遗笑大方出奇致胜 C.火中取粟含辛如苦修葺一新前仆后继 D.幅员辽阔步履维艰苦心孤诣风波迭起 答案:D (A:稗、清;B:萃、贻、制;C:栗、茹)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屏幛乌烟瘴气通谍面黄饥瘦 B.摒弃孓然一身消弭市场扫瞄 C.伸张披沙捡金噩梦昭然若揭 D.缉捕食不裹腹炫耀碑帖临摹答案: B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技术研究计划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向高速宽带化进军提供了技术、产品、经验和人才的。 ②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的教材。 ③1月24日早晨,“神舟”五号轨道舱在航天测控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下,已在太空正常运行了100天。 A.支持审订精心精确 B.支撑审定精心精确 C.支撑审订精确精心 D.支持审定精确精心 答案:A (支持:援助、帮助;支撑:抵抗住压力。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或文章等。精心:特别用心、细心;精确:非常准确、正确,按标准对数据等进行处理,技术性很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市场法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经济活动中合法与不合法________不分明。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 ③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________了当,可谓新鲜有味。 A.界限牟取简捷B.界线谋取简洁 C.界限谋取简洁D.界线牟取简捷 答案:A 7、下列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应付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B.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美好。 C.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径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砸了商家自己的牌子。

2017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2013—-2017年全国高考小说类文章阅读 2017年 (一)【全国I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一)

2013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 题。 野花为谁开 曾纪鑫 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鸣、鸟叫 ,静谧笼罩山野。我们也沉默 着,静静地感受周围的一切。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 ,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 ,不觉一声惊叫 ,赶忙跑了过去 ,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 来。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 ,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 ,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 ,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 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 ,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 ,高远而深邃 ,神秘而肃穆 ,令人心旌摇荡 ,神思翩跹??③这时 ,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抬眼望去 ,大家 已然走出好远。我瞧瞧野花 ,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 ,便狠狠心 ,将那细茎掐断 ,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 ,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 ,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 ,声讨我对它的”专政” 与”暴行”。我分辩说 ,野花得感谢我才是 ,它寂寞地开着 ,又将寂寞地凋谢 ,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 ,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说着 ,猛然想起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 ,不觉吟诵道 :”驿外断桥边 ,寂 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 有香如故。”又将野花凑近鼻端 ,深深地吸了一口。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 ,不由得 反问自己 ,难道没有我的发现 ,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我没有见到之前 ,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 ,显示出生命的圆满 ;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从这一角度来看 ,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 ,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⑤就这么一朵野花 ,不觉使我心思烦乱 ,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 ,没有竞争 ,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那么 ,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 ?既不为人类 ,也不为同伴 ,难道为那些野草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 ,抑或秋云、风雨吗 ?显然都不是 ! 它盛开着 ,孤 孤单单、寂寂寞寞 ,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 ,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 ,不在乎对象 ,作为一种生命 ,它曾经生存过 ,怒放过 ,辉煌过 ,既不为别人 ,也不为自己。没有强迫,没有诱惑 ,自自然然孕育 ,自自然然盛开 ,又将自自然然凋零。一切顺乎自然 ,圆润而完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 ,一种永恒的呈示么 ? ⑥于是 ,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 ,一言不发 ,只用一 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弟子们顿时寂然 ,用心揣摩他的用意 ,但都不甚明了 ,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 , 突然破颜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这一法门 ,有别于正统佛教 ,它微妙无 相,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传至我国 ,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