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误归因角度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

从错误归因角度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
从错误归因角度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

从错误归因角度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从错误归因理论角度分析,非英语专业二语教学大学生写作错误可以归类

为时态语序、冠词用法、语态错误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犯的典型错误给出恰当指导和建议。

标签: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教学;写作;错误归因

作为英语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写作一直被语言学家认为是听说读写四项之中难度最大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为写作和口语是英语的输出思维,并且相比较于口语,写作有着更加严格的语法要求和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诉求。写作作为二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老大难问题,更是学生心中的最难点。很多学生反映不知如何去写,害怕写。在对英语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写作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問题可以被如实反映。长期以来,如何有效的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错误分析理论被应用到写作教学中作为指导,以便教师分析写作有问题的原因,错误分析理论也能带给写作教学一定的启发。

本文通过观察30名西安思源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写作,来探究在错误归因背景下,学生出现的写作问题。

一、背景知识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出现习得错误是非常常见的。在错误分析理论出现之前,受到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影响,人们认为语言习得错误意味着学习者接收了错误的信息输入和语言刺激,故而,语言习得的错误就是教学中的错误。这一观点在错误分析理论出现以后逐步得到了改善。

错误分析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1960年末期由美国语言学家Pit Corder创立。传统意义上的错误分析,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CA)之前就已经在语言学界存在了。起初,错误分析是指教师收集学习者的语言错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看他们隶属于哪个语言学范畴。这是错误分析理论的雏形。由于最初的错误分析理论并没有对待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所以教师并不知道学习者的错误来源以及为什么学习者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立足于传统,发展于传统,1967年Corder发表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意义》),[1]正式标志现代错误分析的建立。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简称EA),它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言学(Corder,1967),[2]建立在创造性的结构基础上,它研究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错误分析的目的是研究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学习者向目标语言靠近成为地道的目标语言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