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试题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上海持续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②弱化市区与郊区的联系

③减轻上海市的水体污染④促进轨道沿线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④

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乙图中所示的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反映的是甲图中的哪个区域 ( )

A.E B.F C.M D.N

3.P处近几年地价上涨形成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①该地新建了蔬菜种植基地②该地建了新的政务中心③该地新建了大学城

④该地新建了美术馆⑤该地新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

A.①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②③⑤

4.图中②盆地为

A.柴达木盆地 B.准格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5.关于四大盆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位于北温带 B.都位于非季风区

C.都位于内流区 D.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6.关于四大盆地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盆地太阳辐射最强 B.②盆地沼泽盐湖最多

C.③盆地沙漠面积最大 D.④盆地风蚀地貌最广

7.下列各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汇合处的是

A.上海、广州 B.重庆、武汉 C.郑州、株洲 D.石家庄、徐州

以下左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右图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9.右图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D时段B.C时段C.E时段D.F时段

读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11.科学规划城市,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每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条件为( )

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

1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仓储物流中心

图1为“印度半岛某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图”,图2为“a城市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个城市等级B.a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于c城市

C.b城市的服务种类少于c城市D.a等级城市空间距离小于b等级城市15.a城市拟规划布局合理的是( )

A.甲——高级住宅区B.乙——工业区

C.丙——化工厂D.丁——自来水厂

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

17.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降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2003年至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下图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2003~2013年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

A.—至二环间 B.二至三环间

C.三至四环间 D.四环外

19.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

A.教育科研用地 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 D.医疗卫生用地

该图是某市的平面略图。该市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东南风。据此回答19~20题。

20.若该市建设布局合理,则:()

A.③处建自来水厂 B.⑧处建化工厂

C.④处建化工厂 D.⑩处建钢铁厂

21.关于该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图中丘陵的北面比南面降水丰富

C.图中河流大致从东北流向西南

D.该市属温带季风气候

22.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水质污染指数用来衡量水污染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水污染越重。珠江口海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其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下图是珠江口丰水期与枯水期海域水质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甲、乙两图水量特征与季节的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丰水期—冬季B.甲—枯水期—夏季

C.乙—丰水期—夏季D.乙—枯水期—冬季

24.甲图和乙图中污染分布情况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活动B.农业生产C.洋流影响D.大气降水25.下图中曲线甲处峰值表示在该区中出现了

A.居住小区B.商业中心C.工业园区D.农业园区

二、综合题

26.人口迁移与产业转移是常见的社会现象,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甲图示意A地向C地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

材料二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人口大规模西迁;第二次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人口向东北部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近年来,A地产业出现了向C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与北方相比,试分析B地成为我国北方冬季农产品输出地的主要原因。

(3)乙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4)①地所在国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分析迁移的主要原因。

(5)丙图中Ⅰ、Ⅱ两条人口数量变化折线能反映乙图中P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_线,试分析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27.下图是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28.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左图是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右图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活动依次是_________。

(2)右图中,地租等值线并不呈现同心圆状,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3)若要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_________。(4)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何种类型?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简图

材料二:诗人海子有一首著名的诗歌,里边提到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材料三: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是在‘两横三纵’发展格局下,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建设逐步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慢慢形成,而城市圈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

材料四: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考察。第一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恩宁路永庆坊,这一带原本是挤满老房危房的老社区。2015年,广州用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保留了旧城风貌,并把创客空间、文化创意等吸引年轻人的产业引入这里,让历史街区再现活力和新意。

材料五: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

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待规划用地中选定一处作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选择在哪儿较合理?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哪些选择的原因。

(2)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中,生态城市建设是主要发展方向,请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3)我国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内尚存的一些古旧建筑进行大规模维修、翻新,甚至再重建一些仿古建筑,以扩大其规模效应。你是否赞成该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4)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C 7.B 8.C 9.B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C 17.D 18.D 19.B 20.A 21.D 22.D 23.D 24.D 25.B 26.

(1)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

(2)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

(3)商品谷物农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等。

(4)迁入区有丰富的资源;新兴工业兴起;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阳光地带)。

(5)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

27.(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水陆交通便利

28.(1).商业、住宅、工业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道路、河流)向郊区凸,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位置,干道两旁相对较高。(3).③

(4).集中式

29.(1)丁,交通便利;远离市中心,安静;远离工厂,污染小

(2)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污染企业;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3)赞成。可以展示古代文化景观,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可利用古建筑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果不维修、重建,可能会更加残破甚至消失,以后更难恢复;有利于加大旧城改造的力度等。

反对。文物古迹应保持原汁原味,才能体现古代文化的内涵;用现代建筑技术维修、重建古建筑往往只有外表而没有历史内涵;市中心地价较高,不宜用古老、破旧、低矮的建筑占用宝贵的土地;在市中心大规模地搞建设,影响城市商业、交通等秩序。

(4)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