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解析几何》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解析几何》是师范院校数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特点是应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曲线、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等的基本性质,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能在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处理中学数学的有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中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矢量工具,注意矢量法与坐标法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图画能力,提高画图技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独立价值及其研究的主要范围,研究方法与该学科的进展与未来方向;

2、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知道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联系与相互的渗透;

4、充分理解几何学科的特点与本课程处理几何的方法;

5、牢固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下面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一)矢量坐标

(二)轨迹与方程

(三)平面与空间直线

(四)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解析几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系主干课程。每周安排4课时,共60课时,函授生一般为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教学班是主要教学组织,班级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几何学科的特点,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充分利用习题课课时,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

3、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本课程选用吕林根、许子道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教材《解析几何》(第三版)。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本科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的成绩评

定采用平时考核(3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形式。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4、题型比例

判断题10%;填空题10%;计算题60%;证明题20%。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果

=?=?c a b a ,那么c b ?与a

共线。

( ) B :填空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通过点(1, 2, 3)和y 轴的平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 C :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求原点O 关于直线l :

5134

3

2

x y z --+==-的对称点。

D :证明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证明:(a ,b ,c a b λμ++

)=(a ,b ,c )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谭建中、池雄标

审核者:简国明

(整理)届高三数学总复习平面解析几何练习题目汇总

第8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2010·崇文区)“m =-2”是“直线(m +1)x +y -2=0与直线mx +(2m +2)y +1=0相互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m =-2时,两直线-x +y -2=0、-2x -2y +1=0相互垂直;两直线相互垂直时,m(m +1)+2m +2=0,∴m =-1或-2,故选A. 2.(文)(2010·安徽文)过点(1,0)且与直线x -2y -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x -2y +1=0 C .2x +y -2=0 D .x +2y -1=0 [答案] A [解析] 解法1:所求直线斜率为12,过点(1,0),由点斜式得,y =12(x -1),即x -2y -1=0. 解法2: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b =0, ∵过点(1,0),∴b =-1,故选A. (理)设曲线y =ax2在点(1,a)处的切线与直线2x -y -6=0平行,则a =( ) A .1 B.12 C .-12 D .-1 [答案] A [解析] y′=2ax ,在(1,a)处切线的斜率为k =2a , 因为与直线2x -y -6=0平行,所以2a =2,解得a =1. 3.点(-1,1)关于直线x -y -1=0的对称点是( ) A .(-1,1) B .(1,-1) C .(-2,2) D .(2,-2) [答案] D [解析] 一般解法:设对称点为(x ,y),则

????? x -12-y +12-1=0 y -1x +1=-1,解之得????? x =2y =-2, 特殊解法:当直线l :Ax +By +C =0的系数满足|A|=|B|=1时,点A(x0,y0)关于l 的对称 点B(x ,y)的坐标,x =-By0-C A ,y =-Ax0-C B . 4.(2010·惠州市模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O(0,0),A(2,0),C(0,1),将矩形折叠,使O 点落在线段BC 上,设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 ,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0,1] B .[0,2] C .[-1,0] D .[-2,0] [答案] D [解析] 如图,要想使折叠后点O 落在线段BC 上,可取BC 上任一点D 作线段OD 的垂直平分线l ,以l 为折痕可使O 与D 重合,故问题转化为在线段CB 上任取一点D ,求直线OD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问题, ∵kOD≥kOB =12,∴k =-1kOD ≥-2,且k<0, 又当折叠后O 与C 重合时,k =0,∴-2≤k≤0. 5.(文)已知点(3,1)和点(1,3)在直线3x -ay +1=0的两侧,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10,+∞) C.??? ?-∞,43∪(10,+∞) D.??? ?43,10 [答案] D [解析] 将点的坐标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左边,所得两值异号,∴(9-a +1)(3-3a +1)<0,∴43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与圆 1.斜率公式 2121 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2121 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 ||A B C l l A B C ?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4.点到直线的距离 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5.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圆心??? ??--2,2E D ,半径r=2 422F E D -+. 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其中22B A C Bb Aa d +++=. 8.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北大版(第4章+思考题)

4.1 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 K 不稳1=7.8×10-3 K 不稳2=1.4×10-3 K 不稳3=3.3×10-4 K 不稳4=7.4×10-5 (1)计算各级稳定常数K 1~K 4和各级累积常数β1~β4; (2)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Cu(NH 3)2+4的浓度为Cu(NH 3)2+ 3的10倍,问溶液中[NH 3]是多少? (3)若铜氨络合物溶液中c (NH 3)=1.0×10-2mol 〃L -1,c (Cu 2+)=1.0×10-4 mol 〃L -1(忽略Cu 2+ ,NH 3的副反应), 计算Cu 2+ 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此时溶液中Cu(Ⅱ)的主要存在型体是什么? 答案: (1)K 不1 K 不2 K 不3 K 不4 7.8×10-3 1.4×10-3 3.3×10-3 7.4×10-5 14 1 K K = 不 23 1 K K = 不 32 1 K K = 不 41 1K K = 不 1.4×104 3.0×103 7.1×102 1.3×102 11K β= 212K K β= 3213K K K β= 43214K K K K β= 1.4×104 4.2×107 3.0×1010 3.9×1012 (2) ()[]()[] []10NH NH Cu NH Cu 3 4 23 3243==++ K []12 4 3 L mol 10 7.710NH --??==K (3) ()()14123L mol 100.1Cu L mol 100.1NH ----??=??=c c ()() []4 4 333 322 31302][NH ]NH [NH ]NH [1Cu Cu ]Cu [βββ βc x c ++++= ?=+ 12810674424 109.3100.1100.3100.1102.4100.1104.1100.11100.1???+???+???+???+?= -----194 4L mol 104.110 3.7100.1---??=??= ()[]()[]174 4 13 1 23 L mol 109.110 0.110 3.7 NH Cu NH Cu ---+ ??=???=?=βx c ()[]()[]1644 22 32 223L mol 108.5100.1103.7NH Cu NH Cu ---+??=???=?=βx c ()[]()[]1544 33 33 23 3L mol 101.4100.1103.7NH Cu NH Cu ---+??=???=?=βx c ()[]()[]1544 44 34 24 3L mol 103.5100.1103.7NH Cu NH Cu ---+ ??=???=?=βx c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部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 αtan ),(21121 2=≠--= 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 (4)截距式:1 =+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B C x B A y - - =,即,直线的斜率: 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 线一般不重合.

考研数学-2011北京大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真题(回忆版)

2011北京大学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考研题 1.判断是非,并陈述理由(40分,每题各4分) (1)A 是一个秩为5的矩阵,A 的3、4行线性无关,1、3列也线性无关,那么A 的行列式的一个2阶子式A(3,4;1,3)不等于0 (2)Ax=0的解唯一,则Ax=b 的解也唯一 (3) (4)非零线性变换A,在某组基上的矩阵的对角线上元素均不为0,则A 必有非0特征根 (5)线性变换σ及其共轭转置*σ,证明ker *σσ=ker σ (6) (7)13阶线性空间必有10阶不变子空间. (8)对任意的n,存在多项式p(x)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9)对角线上元素均不相等的上三角矩阵必可对角化 (10)A 是域F 上的矩阵,且A 可逆,则必存在F 中的数011,,,n a a a -,使得1210121 n n A a I a A a A a A ---=++++ 2.给出4阶矩阵A = 110 0010200120 001?? ? ? ? ?-?? (1)求矩阵的最小多项式. (2)求15A (3)求A 的Jordan 标准型 (4)定义 []1,n i i i i Q A a A a Q =??=∈???? ∑,求这个线性空间的维数。 3.二次型()222 123123122331,,444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求()123,,T f x x x X AX =的矩阵A,特征值,特征向量 (2)A=CDC'要求求C 为正交矩阵D 为对角矩阵,求C 、D 。 (3)在单位球2221231x x x ++=上求二次型()123,,f x x x 的最大最小值 4.同构空间的维数: 设域F 上线性空间W,U,V.他们分别是r,s,t 维的. σ为W 到U 上的线性映射,f 属于Hom(W,U) 证明(1)dimHom(W,U)=rs (2)设* σ为Hom(W,U)到Hom(W,V)上线性映射.则存在单射σ,使 ()()*f w fw σσ=, 其中w W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编号: 01 数学分析02 高等代数 03 解析几何04 实变函数 05 复变函数06 泛函分析 07 常微分方程08 偏微分方程 09 微分几何10 抽象代数 11 拓扑学12 概率论 13 数理统计14 数值分析 15 数值代数16 信号处理 17 离散数学18 数据结构与算法 01 数学分析(1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方企勤等,数学分析(一、二、三册)高教出版社。 2. 陈纪修、於崇华、金路,数学分析(上、下册),高教出版社。 02 高等代数(10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高等代数(第二版) 上册、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003年。 高等代数学习指导书(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高等代数学习指导书(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蓝以中,高等代数简明教程(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03 解析几何(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解析几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其中第七章不考)。 2. 吴光磊,田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04 实变函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周民强,实变函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05 复变函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方企勤,复变函数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06 泛函分析(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张恭庆、林源渠,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07 常微分方程(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丁同仁、李承治,常微分方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高雄、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常微分方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叶彦谦,常微分方程讲义(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08 偏微分方程(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姜礼尚、陈亚浙,数学物理方程讲义(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2. 周蜀林,偏微分方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09 微分几何(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陈维桓,微分几何初步,北京大学出版社(考该书第1-6章)。 2. 王幼宁、刘继志,微分几何讲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抽象代数(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丘维声, 抽象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聂灵昭、丁石孙,代数学引论(第一、二、三、四、七章,第八章第1、2、3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1 拓扑学(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尤承业,基础拓扑学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考该书第1-3章)。 12 概率论(50 分) 考试参考书: 1. 何书元,概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 汪仁官,概率论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复习方法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复习方法 总结 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平面解析几何是其中很大的一块,涉及到直线及其方程、线性规划、圆及其方程、椭圆及其方程、抛物线及其方程、双曲线及其方程以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及其图像等具体的知识点。在高考的考查中,又可以将上述的7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更是增加了考查的难度。要想学好这部分知识,在高考总不丢分,以下几点是很关键的。 突破第一点,夯实基础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不仅一个知识点都要熟稔于心,还要有能力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更从容的应对考试。 (一)对于直线及其方程部分,首先我们要从总体上把握住两突破点:①明确基本的概念。在直线部分,最主要的概念就是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以及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突破[0,π),当倾斜角不等于90°的时候,斜率k=tanα;当倾斜角=90°的时候,斜率不存在。②直线的方程有不同的形式,同学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类总结。角度一:以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归类,可以将直线的方程分为两类。角度二:从倾斜角α分别在[0,π/2)、α=π/2和(π/2,π)的范围内,认识直线的特点。以此为基础突破,将直线方程的五种不同的形式套入其中。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突破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局限性是不同的,我们也要加以总结。

(二)对于线性规划部分,首先我们要看得懂线性规划方程组所表示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原点法,如果满足条件,那么区域包含原点;如果原点带入不满足条件,那么代表的区域不包含原点。 (三)对于圆及其方程,我们要熟记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分别代表的含义。对于圆部分的学习,我们要拓展初中学过的一切与圆有关的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内切圆、外切圆、圆周角、圆心角等概念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内切正多边形的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整的掌握与圆有关的所有的知识。 (四)对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我们要分别从其两个定义出发,明白焦点的来源、准线方程以及相关的焦距、顶点、突破离心率、通径的概念。每种圆锥曲线存在焦点在X轴和Y轴上的情况,要分别进行掌握。 突破第二点,学习基本解题思想。 对于平面几何部分的学习,最基本的解题思想就是数形结合,还包括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要想掌握数形结合这种思想方法,首先同学们心中要有坐标轴,要掌握好学过的各种平面几何的概念。其次,要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对于不同的题型,同学们要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并将这种解题方法及其例题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向量方法,最长用的地方就解决与斜率有关的问题;对于“设而不求”的方法,最常用到的地方就是两种不同的平面几何图形相交的情况下求弦长的问题;设点法,最长用到的地方就是两种曲线相切以及求最值得问题等。同学们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总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229 学时:22 学分:1.5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 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语译名:In terspace An alytic Geometry (2)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向 量代数知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刻理解坐标观念和曲线(面)与方程相对应的观念,熟练掌握讨论空间直线、平面、曲线、曲面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几何直观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及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为日后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作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平面与空间直线(14学时) 1.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各种形式的方程,能判别空间有关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能熟练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与交角。 2?教学重点:根据条件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教学难点:求解平面和空间直线的方程。 4.教学内容: (1)平面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平面的几种求法(点位式、三点式、点法式、一般式)。 (2)平面与点及两个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平面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3)空间直线的方程(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的几种求法(点向式、两点式、参数式、一般式、射影式)。 (5)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6)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7)空间直线与点的相关位置(2课时):掌握直线与点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 (8)平面束(2课时):掌握平面束的定义(有轴平面束和平行平面束),并能根据题意求平面束的方程。 (二)特殊曲面(8学时)

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_试题及答案 2复习进程

北京大学2005 数学专业研究生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1. 在直角坐标系中,求直线???=++=-+1 20 2:z y x z y x l 到平面03:=++z By x π的正交投影轨迹的方程。 其中B 是常数 解: 可以验证点1212,0, ,,0,5555l π????∈? ? ????? ,从而l π? 把l 写成参数方程:1325x k y k z k =-+?? =-??=? ,任取其上一点:P (13,25,)k k k -+-,设该点到π上的投影为 点' :P (,,)x y z '1331031 x k z k PP x z π+--⊥? =?-+= 30P x By z π∈?++= 整理即知,l 到π上的正交投影轨迹满足方程310 30 x z x By z -+=??++=? 由于 11 31 ≠,上述方程表示一条直线,而2*310B +-=和320B ++=不同时成立,因此l 到π上的正交投影轨迹是一条直线 从而l 到π上的正交投影轨迹的方程就是310 30 x z x By z -+=??++=? 2.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参数λ的不同取值,判断下面平面二次曲线的形状:022 2 =+++λλxy y x . 对于中心型曲线,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 对于线心型曲线,写出对称直线的方程。 解: 记T ?? ?=,容易验证'TT E =,因此直角坐标变换* *x x T y y ????=??????????是一个正交变换 在这个变换下,曲线方程变为2 2 **(1)(1)x y λλλ++-=-

1) 1λ<-时,10,10,0λλλ+<->->,曲线为双曲线,是中心型曲线,对称点为(0,0) 2) 1λ=-时,曲线方程为2 *12 y =,是一对平行直线,是线心型曲线,对称直线为*0y =,即 y x = 3) 10λ-<<时,10,10,0λλλ+>->->,曲线为椭圆,是中心型曲线,对称点为(0,0) 4) 0λ=时,曲线方程为22 **0x y +=,是一个点,是中心型曲线,对称点为(0,0) 5) 01λ<<时,10,10,0λλλ+>->-<,曲线为虚椭圆,是中心型曲线,对称点为(0,0) 6) 1λ=-时,曲线方程为2 *12 x =-,是一对虚平行直线,是线心型曲线,对称直线为*0x =, 即y x =- 7) 1λ>时,10,10,0λλλ+>-<-<,曲线为双曲线,是中心型曲线,对称点为(0,0) 3. 设数域K 上的n 级矩阵A 的),(j i 元为j i b a - (1).求A ; (2).当2≥n 时,2121,b b a a ≠≠.求齐次线性方程组0=AX 的解空间的维数和一个基。 解: (1) 若1n =,11||A a b =- 若2n =,111221212122 ||()()a b a b A a a b b a b a b --= =---- 若2n >,111213 121 22 232111211 2 3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L L M M O M M K O L 112 111213121 22 232121212111 1 0n n n n n R R n R R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L L M M O M M K O L (2)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北大版(第3章)

3.1 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 K a ,分别计算它们的K a 及与其相应的共轭碱的K b 值。 34224+43+ 3.2 (1)计算pH=5.0时,H 3PO 4的摩尔分数3210。(2)假定H 3PO 4各种形式总浓度是0.050 mol 〃L -1 , 问此时H 3PO 4、H 2PO 4-、HPO 42-、PO 43-的浓度各为多少? 答案:(1)123 112122 a a a 03 2 a a a a a a [H ][H ][H ]K K K x K K K K K K +++ = +++ 10 69.2137.1416.1200.1531.1221.716.2100.31010101010--------?=+++= 3 16 .1200 .15337.1416.1216.1223 16 .1237 .141104.110 10 )994.0(0.1)1010(10102.610 10 ---------?===+= ?==x x x (2)c =0.050mol 〃L -1 1 53431 24 2141241 11034L mol 102.7]PO H [L mol )0497.0(050.0]PO H [L mol 101.3]HPO [L mol 105.1]PO [---- ------??=?=?=?=??=?=??=?=x c x c x c x c 3.3 某溶液中含有HAc 、NaAc 和Na 2C 2O 4,其浓度分别为0.80、0.29和1.0×10-4 mol 〃L -1 。计算此溶液 中C 2O 42-的平衡浓度。 答案:溶液的酸度由HAc-Ac -所决定 ()() 4.76 4.32a HAc 0.80 [H ]10100.29 Ac c K c +---= = ?= 22 a 224 0a 4 4.2951 4.32 4.29 [C O ][H ]1.01010 5.210mol L 1010cK cx K -+------== +??==??+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 (1)NH 3;(2)NH 4Cl ;(3)Na 2CO 3;(4)KH 2PO 4;(5)NaAc+H 3BO 3。 答案:(1)NH 3 [NH 4+]+[H +]=[OH -] (2)NH 4Cl [H +]=[NH 3]+[OH -] (3)Na 2CO 3 [H +]+[HCO -3]+2[H 2CO 3]=[OH -]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 1.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知识点的知识】 我们知道向量是有方向的,也知道向量是可以平行的或者共线的,那么,当两条向量与不平行时,那么它们就会有一个夹角θ,并且还有这样的公式:cosθ=.通过这公式,我们就可以求出两向量之间的夹角了. 【典型例题分析】 例:复数z=+i与它的共轭复数对应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为60°. 解:=====cos60°+i sin60°. ∴复数z=+i与它的共轭复数对应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为60°. 故答案为:60°. 点评:这是个向量与复数相结合的题,本题其实可以换成是用向量(,1)与向量(,﹣1)的夹角. 【考点点评】 这是向量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也是一个常考点,出题方式一般喜欢与其他的考点结合起来,比方说复数、三角函数等,希望大家认真掌握. 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性质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直线方程表示的是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的次数为一次,且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直线的一般方程的表达式是ay+bx+c=0. 【知识点的知识】 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有: (1)l1∥l2?k1=k2;(2)l1⊥l2?k1?k2=﹣1. 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一般式:Ax+By+C=0,注意A、B不同时为0.直线一般式方程Ax+By+C=0(B≠0)

化为斜截式方程y=﹣x﹣,表示斜率为﹣,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 (2)与直线l:Ax+By+C=0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Ax+By+C1=0;与直线Ax+By+C =0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Bx﹣Ay+C1=0. (3)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是:l1:A1x+B1y+C1=0(A1,B1不同时为0),l2:A2x+B2y+C2=0(A2,B2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 ①l1⊥l2?A1A2+B1B2=0; ②l1∥l2?A1B2﹣A2B1=0,A1C2﹣A2B1≠0; ③l1与l2重合?A1B2﹣A2B1=0,A1C2﹣A2B1=0; ④l1与l2相交?A1B2﹣A2B1≠0. 如果A2B2C2≠0时,则l1∥l2?;l1与l2重合?;l1与l2相交?. 3.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的认识】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2.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r>0), 其中圆心C(a,b),半径为r. 特别地,当圆心为坐标原点时,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为: x2+y2=r2. 其中,圆心(a,b)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r是圆的定形条件. 【解题思路点拨】 已知圆心坐标和半径,可以直接带入方程写出,在所给条件不是特别直接的情况下,关键是求出a,b,r的值再代入.一般求圆的标准方程主要使用待定系数法.步骤如下: (1)根据题意设出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 (3)求出a,b,r的值,代入所设方程中即可.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 全一册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 第二章圆锥曲线 第二单元圆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单元共有两小节,主要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在初中平面几何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定义和性质,在这里我们根据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轨迹,建立了圆的标准方程:(x-a)2 + (y-b)2 = r2,它是由在直角坐标第中圆心的坐标(a、b)和半径r所确定的方程,又根据平面几何中所学圆的切线的定义和性质,由圆的标准方程研究了圆的切线方程,并由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由于圆的标准方程实际上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我们又研究了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关系,得到了圆的一般方程,最后又研究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指点迷津】 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要求学生能由圆心坐标和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并能由圆的标准方程准确地写出它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长。对于圆的一般方程,要求学生掌握它的特点,会用配方法把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由于圆是平面几何中重点学习的图形,学习了圆的很多性质,特别是和圆有关的直线和线段(直线的一部分)的性质,如圆的切线,割线,弦等的性质在这一单元都会用到,教师可概括学习内容适当地复习有关性质,并启发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性质,可以顺利解决有关问题。 圆的切线也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了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已知斜率的圆的切线,要求学生掌握求各种条件下切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适当记忆,加快解题速度,特别是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如: 过圆x2 + y2 = r2上一点(x1,y1)的切线方程是x1x + y1y = r2 过圆(x-a)2 + (y-b)2 = r2上一点(x1、y1)的切线方程是(x1-a)(x-a) + (y1-b)(y -b) = r2 圆x2 + y2 = r2的斜率为k的切线的方程是y kx r k 12 =±+ 对于圆的一般方程应要求学生明确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x2 + B xy + C y2 + D x + D y + F = 0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1)x2和y2项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零,即A=C≠0 (2)不含xy项,即B = 0

空间解析几何简介

153 自测题七解答 一、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满分33分) 1.点)4,1,2(--位于第( Ⅵ )卦限;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 (2,1,4) );到z O x 平面的距离是( 1 ). 2.下列方程:(1)0222=--z y x ;(2)044222=+-+xy z y x ;(3) z y x 364922-=+; (4) 1=x ;(5)364922=+z x ;(6)1222=+-z y x 中, 方程( (4) )和( (5) )表示柱面;方程( (1) )和( (6) )表示旋转曲面;方程( (6) )表示旋转双曲面;方程( (3) )表示椭圆抛物面;方程( (1) )表示锥面;方程( (2) )表示两个平面.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下列点在球面02222=-++z z y x 内部的是〖 C 〗. (A ) )2,0,0(; (B ) )2,0,0(-; (C ) ()5.0,5.0,5.0; (D ) ()5.0,5.0,5.0-. 2.方程组22 1,492.x y y ?+=???=?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表示〖 B 〗. (A ) 椭圆柱面; (B ) 两平行直线; (C ) 椭圆; (D ) 平面. 3.圆? ??=--+=++-+-09336)1()7()4(222z y x z y x 的中心M 的坐标为〖 A 〗. (A ) )0,6,1(; (B ) )1,7,4(-; (C ) )0,1,6(; (D ) )1,6,0(. 提示:只有点)0,6,1(到球心)1,7 ,4(-(球心)1,7,4(-到平面的距离). 4.下列平面通过z 轴的是〖 D 〗. (A ) 013=-y ;(B ) 0632=--y x ;(C ) 1=+z y ;(D ) 03=-y x . 三、(本题满分15分) 求过点)2,0,1(1M 、)3,1,0(2M 且平行于z 轴的平面方程. 解 因为平面平行于z 轴,所以设平面的方程为0Ax By D ++=(缺z 项). 又点)2,0,1(1M 、)3,1,0(2M 在平面上,所以00A D B D +=??+=?,得A D B D =-??=-?. 则平面方程为0Dx Dy D --+= (0D ≠),即 10x y +-=. 四、(本题满分15分)求母线平行于x 轴,且通过曲线???=+-=++0 162222222z y x z y x 的柱面方程.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5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1.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 K 不稳1=7.8?10-3 K 不稳2=1.4?10-3 K 不稳3=3.3?10-4 K 不稳4=7.4?10-5 (1) 计算各级稳定常数K1-K4和各积累常数β1-β4; (2) 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Cu(NH 3)42+的浓度为Cu(NH 3)32+的10倍,问溶液中[NH 3]是多少? (3) 若铜氨络合物溶液的C NH3=1.010-2M ,C Cu2+=1.0?10-4M,(忽略Cu 2+,NH 3的副反应)。计算Cu 2+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此时溶液中以那种形体为最主要? 解:(1) 稳定常数 K 1=45-4 101.4104.711 ??==不稳K K 2=34-3 103.0103.311 ??==不稳K K 3=23-2 107.1101.411 ??==不稳K K 4=== 不稳3-1107.811 ?K 1.3?102 各级累积常数 β1=K 1=1.4?104 β2=K 1K 2=1.4?3.0?107=4.2?107 β3=K 1K 2K 3=1.4?3.0?7.1?109=3.0?1010 β4=K 1K 2K 3K 4=1.4?3.0?7.1?1.3?1011=3.9?1012 (2) β3=332233]][[])([NH Cu NH Cu ++,β4=432243]][[])([NH Cu NH Cu +-

] )([]][[]][[])([2333 3243224334++++=NH Cu NH Cu NH Cu NH Cu ββ =][1])([])([3233243NH NH Cu NH Cu ? ++ [NH 3]=4 3233243])([])([ββ?++NH Cu NH Cu =10?1210 10 9.3100.3?? =0.077(ml/l) (3) Φ0=4 3433323231][][][][11NH NH NH NH ββββ++++ =812610472410 9.3100.3102.4104.111----?+?+?+?+ =4 43109.3100.3102.41?+?+? = 4103.71? =1.4?10-5 Φ1=4 343332323131][][][][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 3104.74102.1 =1.910-3 Φ2=43433323231232] [][][][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43 10 3.7102.4?? =0.058 Φ3=434333232313 33] [][][][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

平面解析几何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αtan ),(211 212=≠--=k x x x x y y k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 21121x x x x y y y y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 C x B A y -- =,即,直线的斜率: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 212121,//b b k k l l ≠=?; ② 12121l l k k ⊥?=-. (2)若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有 ① 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且.② 0212121=+?⊥B B A A l l .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 (111(,)P x y 、222(,)P x y ),22122121)()(y y x x P P -+-=.x 轴上两点间距离:A B x x AB -=. 线段21P P 的中点是),(00y x M ,则??? ????+=+=2221 0210y y y x x x .

北京大学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真题1983——1984年汇总

北京大学数学考研题目 1983年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专业 2 2 2 202220 0Ax By C z D yz Ezx Fxy A B C +++++=++=一、(分)证明:在直角坐标系中,顶点在原点的二次锥面有三条互相垂直的直母线的充要条件是. 1223112220...1,...2, (1)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n ++++++=?? +++=????+++=+?二、(分)用导出组的基础解系表出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 121220,,...,()()...()1n n a a a x a x a x a ----三、(分)设是相异整数。证明: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20000120231001011A ???????? ? ? ? ? ? ? ? ? ? ? ? ? ? ? ? ????????? 四、(分)用V 表示数域P 上全部4阶矩阵所成的线性空间,A 是V 中的一个矩阵,已知-10,,及10分别是的属于特征值, , ,-1的特征向量。(1)求A; (2)求V 中与A 可交换的矩阵全体所成的子空间的维数及一组基。 20,A B 五、(分)设是两个n 级正定矩阵。证明:AB 是正定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 与B 可交换。

1984年 数学各专业 132110: :231003 6 3 x y l z x y z π--==- ++-=一、(分)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10,,,,a b c a b b c c a ???二、(分)设向量不共面。试证:向量不共面。 15K K K K K K 三、(分)设和为平面上同心的单位(半径=1)开圆域和闭圆域。(1)取定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和的解析表示式;(2)试在和的点之间建立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23231 231 251,,.2,,V R V T V V T T T T T T T T T T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111212312311113四、(分)设是实数域上的三维向量空间,,,是的一组基。()设在线性变换:下,试求在,,中的变换公式;()求的逆变换在,,中的公式; (3)求在中的公式。 2 220.20 24(2)2 177,.42 20A B A B A B A B =-?? ?=--= ? ?-? ? 五、(分)(1)证明:实矩阵是正定的充要条件为:可找到一个可逆的实对称矩阵,使给定求实对称矩阵,使20(1)((2),n m n m A n m B m n E AB E BA E n E m A B AB BA ??-=-六、(分)设为矩阵,为矩阵。求证:为阶单位矩阵,为阶单位矩阵). 证明:如果为同阶方阵,则与总有相同的特征值(不考虑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