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卷)与答案

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卷)与答案
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卷)与答案

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

B、λ= 8.5×102nm

C、λ= 5.2×103nm

D、λ= 4.9×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 D )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C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B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

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

C、是无限度减少的;

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

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

B、灰度;

C、饱和度;

D、厚度

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

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

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

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

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

A、明适应时间快

B、暗适应时间快

C、两个一样

15、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 B )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

D、明度与饱和度

16、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 D )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17、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 D )

A、RGB

B、CMYK

C、Lab

D、HSB

18、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 D )。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9、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 C )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C、明度、饱和度;

D、色相、明度、饱和度

20、印刷过程中( B )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

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

C、油墨乳化量过大

21、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中,最亮最纯的颜色是( B )

A、红

B、绿

C、蓝

22、原色是可混合生成所有其它色的三基色。其中加色混合色为:( C )。

A、红、黄、蓝;

B、黄、品红、蓝;

C、红、绿、蓝;

D、黄、品红、青

23、三原色等量混合呈( B )。

A、黑光

B、白光

C、紫光

D、黄

24、补色是加色混合后成( B )的两个互补色光。

A、黑色或灰色;

B、白色或灰色;

C、黑色;

D、白色

25、消色是指( C )。

A、自然界的所有色

B、黑白色

C、黑、白及各种灰色

D、消灭颜色

26、雨后天空中悬挂着的彩虹,就是阳光照射在无数小水珠的曲面上产生(B)现象

A、光谱功率分布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27、彩色电视机中彩色图像的形成是( C )加色混合的结果

A、视觉器官内

B、视觉器官外

C、色光

D、色料

28、下列颜色不构成互补色的是( B )

A、品红和绿 B. 品红和黄 C.青和红 D. 黄和蓝

29、在色料减色法中,下列( C )的减色规律是对的。

A、G C B

B、

Y B C

C、

Y G C

D、

R Y G

30、CMYK表色法是减色表色模式,遵循色料混合规律。C、M、Y、K表示印刷中的( B )四种原色。

A、红、绿、蓝、黄

B、青、品红、黄、黑

C、中黄、桃红、天蓝、黑

31、一个理想的( D )油墨,应该吸收三分之一的色光,而完全反射其它三分之二的色光。

A、黄色;

B、品红色;

C、青色;

D、三原色

32、没有网点角度和线数概念的是( C )网点。

A、调幅

B、链形

C、调频

33、在网点角度排列中主色版大多采用( B )的网点角度。

A、 90°

B、 45°

C、 15°

D、 75°

34、印刷中无龟纹的网点是( B )。

A、方形点

B、调频网点

C、圆形点

D、链形点

35、中间调指图像中明暗相交的部位,在印刷品中其网点在( B )之间。

A、30~70%

B、40~60%

C、20~50%

D、40~70%

36、图像色彩处理时,一般暗调基本色的网点阶调值范围多少。( D )

A、5%~10%

B、10%~30%

C、30%~60%

D、70%~90%

37、在四色版中,网点角度置于90度的色版是( D )。

A、K版

B、M版

C、C版

D、Y版

38、使用调幅网点印刷时,网点线数越( B ),表示图像的基本单元越( B ),图像的细微层次表达越

精细。

A、高,大

B、高,小

C、低,大

D、低,小

39、调频加网技术是通过改变网点在空间分布的( C )实现的。

A、振幅

B、大小

C、频率

D、深度

40、印刷时网点增大最严重的部位是( D )。

A、50%的网点 B. 中间调 C. 65%的网点 D. 网点搭角处

41、下列哪种网点排列时网点中心距始终不变,而网点大小变化( B )

A、调频网点

B、调幅网点

C、混合网点

D、线条网点

42、当印刷品网点面积率增加时,对调子密度影响最大的是( C )部分。

A、高调;

B、中调;

C、低调;

D、高光

43、( A )是指彩色原稿上的图像经过分色、加网、印刷,再现在印张上的工艺过程。

A、色彩还原;

B、印刷生产;

C、电子分色;

D、色彩复制

44、照相分色是通过滤色片达到分解色彩的目的,用( B )滤色片分色时,制取品红版阴片。

A、红;

B、绿;

C、蓝紫;

D、黄

45、测定品红油墨的密度时其密度计内滤色片是什么颜色。( C )

A、紫兰色

B、红色

C、绿色

D、青色

46、网点并列呈色遵循( B )。

A、减色法原理

B、减色法与加色法原理

C、加色法原理

D、叠色法原理

47、印刷品成色过程中,网点并列发生最多的部位是( B )

A、暗调

B、亮调

C、中间调

48、印刷品的暗调部分一般采用( B )来呈现颜色。

A、网点并列

B、网点叠合

C、网点交叉

D、网点结合

49、为了比较准确、客观地评判原稿色彩是否正确,常把图像中( C )作为评价标准。

A. 红色

B. 白色

C. 中性灰色

D. 绿色

50、灰平衡是由青、品红、黄三原色网点不同的百分比阶调值构成的,其中( B )原色的百分比阶调

值大于其他两个原色的百分比。

A、黄

B、青

C、品红

51、灰平衡的意义是通过对画面灰色部分的控制,来( C )整个画面上的所有色调。

A、直接控制;

B、检验分析;

C、间接控制;

D、间接反映

52、只要印刷品上( D )三块色版网点配比是正确的,其它颜色的三块色版网点配比也就可以肯定它

也是正确的。

A、红色部分;

B、绿色部分;

C、蓝色部分;

D、灰色部分

53、为了使印刷品能很好地进行色彩还原,要求三原色油墨理想的色彩应该是( D )。

A、色偏少、灰度低和反射效率低;

B、色偏少、灰度高和反射效率低;

C、色偏少、灰度高和反射效率高;

D、色偏少、灰度低和反射效率高

54、调配油墨时,要提高饱和度,则需要加入( B )。

A、白墨

B、原色油墨

C、黑墨

D、树脂油墨

55、CMYK颜色空间的色域要( C )RGB颜色空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超过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物体颜色的客观因素有( AB )

A、物体

B、光源

C、年龄

D、性别

2、通常以吸收成色方式呈现颜色的物体都具有下列( BCD )主要光学特性。

A、折射

B、反射

C、透射

D、吸收

3、颜色对比按照观看颜色的时间不同分为( BD )

A、互补色对比

B、同时对比

C、明度对比

D、先后对比

4、颜色通过视觉的作用后会引起对某些事物的联想而产生连锁心理反应,形成相关联的心理影响,这便是色彩的感觉。这种感觉有( ABCD )

A、冷暖感

B、远近感

C、大小感

D、轻重感

5、颜色的属性描述正确的是( ABC )

A、色相是每种颜色本身所固有的相貌,表示此色与它色之间的区别

B、明度是指人们视觉中颜色的明暗程度

C、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

D、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

6、我国常用的三原色油墨是:( DEF )。

A、柠檬黄

B、深红

C、中蓝

D、中黄

E、桃红

F、天蓝

7、两色料混合呈黑色,即为补色,则两种颜色分别为( AD )。

A、C与R

B、Y与C

C、M与C

D、M与G

8、( BCD )呈色原理是色料减色法原理。

A、彩色电视

B、彩色印刷

C、彩色印染

D、彩色摄影

9、使用调幅加网技术时要考虑( CDE )要素。

A、网点大小

B、网点锐度

C、网点形状

D、加网线数

E、加网角度

10、调幅加网技术中,常用的加网角度是( BCDE )度。

A、30

B、15

C、45

D、75

E、90

11、调配油墨时的几个基本要求是( ABD )。

A、油墨色相调配准确性

B、油墨的印刷适性调配准确性

C、辨色用纸选取正确

D、耗墨量调配准确

三、判断题

1、色觉的三要素是光、呈现颜色的物体、正常的视察觉器官。(√)

2、色彩是一种感觉,它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并在大脑中引起的反映。(√)

3、世界万物五颜六色,追根溯源是由于光的存在。(√)

4、一种黄色光其波长为580mm,该色光是复色光。(×)

5、白色物体是个例外,它不受光源色的影响,因为所有色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都会被它不加选择地

统统吸收。﹙×﹚

6、某光源的光色与黑体加热到2800K时所发出的光色相同,则我们称该光源的色温为2800K。( √ )

7、如果某光源发出的光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射光的颜色相似,则黑体的这一温度值称为光源的相

关色温。(√)

8、光源的色温与光源的颜色关系为,色温越高,光越偏蓝;色温越低,光越偏红(√)。

9、印刷时用于看样的照明光源,色温以5000K或6500K为好。(×)

10、相同的密度值不代表相同的色彩。(√)

11、物体对光的光谱成分等量吸收,即形成了彩色物体。(×)

12、人眼有三类锥体感色细胞,其中感红细胞只能在红光下作用。(×)

13、光谱色是饱和度最高的颜色。(√)

14、纸张吸收性的大小不会影响颜色的饱和度。(×)

15、大部分颜色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

16、如果纸张的白度、光泽度高,就能提高颜色的明度。(√)

17、灰色的纸张就好象在各种油墨中加入少量的黑色,从而显示了暗浊的颜色。(√)

18、对于印样来说,墨层越厚,吸收的光量越多,反射率越大,测得的密度值越小。(×)

19、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明度的变化。(×)

20、色彩的明度发生变化时,饱和度不变化。(×)

21、明度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

22、任何一种彩色均可用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量化指标表示。(√)

23、人眼所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饱和度。(×)

24、 R的补色为C,二者混合之后一定为BK色。(×)

25、彩色油墨的调配遵守色光加色的原理。(×)

26、色光相加,能量增加,越加越暗。(×)

27、加色法是按黄、品红、青三原色料的加色混合原理生成新的颜色方法。(×)

28、消色是指除了光谱以外的所有其他颜色。(×)

29、补色是减色混合成黑色或灰色的两个互补色料,色光没有补色(×)

30、可见光入射到品红墨层后,墨层吸收了绿光,反射了红光和蓝光,根据R+B=M,使人眼看到了品红

光(M)。(√)

31、印刷品网点成色是利用了人眼的有限分辨率。(√)

32、印刷品所选用的网目线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33、在网线线数一定时,方形网点扩大量总是大于圆形网点扩大量。(√)

34、调幅加网技术,会因网点角度安排不当,而造成某些色版印刷后产生龟纹(√)。

35、调频网点是以网点疏密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

36、调频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没有规律,即随机分布。由于调频网点是无规则排列的,因此容易产生龟纹。(×)

37、调频网点直径大小不变,而点与点之间距离可随机改变。(√)

38、RGB和CMYK空间所覆盖的颜色范围完全一致。(×)

39、CMYK颜色空间是印刷油墨形成的色空间。(√)

40、色彩还原是原稿的颜色与复制品之间色调再现的关系。(√)

41、图像的颜色分解和图像的颜色合成是由制版和印刷两个阶段来实现的胶印全过程。(√)

42、网点呈色的机理是应用色光加色法,使印刷的颜色在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上产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

43、印制精细产品时,应当选用价格高的三原色油墨。(×)

44、UCR工艺可以降低彩色油墨使用量。(√)

45、灰色成分替代是指印刷时用灰色油墨印刷。(×)

46、灰平衡的含义是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色的手段叫灰平衡。(√)

47、通过CMYK四色套印达到中性灰色的手段称为灰平衡。(×)

48、黑版可以稳定中间调和暗调的色彩。(√)

49、调配淡色油墨时,先加入原色油墨,然后逐渐加入冲淡剂进行调配。(×)

50、油墨的专色调配与印刷适性调配的机理相同。(×)

四、填空题

1、观察印刷品颜色时我们选用连续光谱,而不是线状,带状,混合状的光谱。

2、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

3、通常我们认为反射率在 70% 为白色,物体对光的非选择性吸收形成消色。

4、按照色彩学的知识,印刷车间的墙壁应采用___中性灰___或白色。

5、颜色对比试验的结论,亮度朝向背景色相反方向变化,色彩朝向补色方向变化。

6、太阳从早到晚颜色发生变化,但是人眼会对太阳的颜色产生稳定的感觉,是因为人眼的

颜色适应性。

7、__任何颜色__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__明度__和饱和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

8、观察印刷品颜色属于视觉器官内混合的静态混合。

9、_ 减色法___是按黄、品红、青三原色料(如颜料、油墨)减色混合原理成色的方法。

10、印刷品的调子是靠网点来实现的,网点形状能改变调子的不连续性区域和幅度。

11、目前印刷厂推荐使用钻石型形状的网点。

12、加网三要素为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网点形状。

13、印刷品的调子是靠网点来实现的,网点面积率__的变化是印刷品调子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

14、复制单色连续调原稿选用的网线角度一般为 45°。

15、通常情况下,印刷品上的网点面积率要__大于__原版上的网点面积率。

16、彩色图像复制不仅要求复制出颜色,还要求有浓淡层次之分,印刷品的图像层次是靠网点面积率的大小来呈现的。

17、通过三原色套印达到中性灰的手段称为灰平衡。

18、彩色油墨的调配必须遵从__减色法 _的基本原理,调配时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

19、为了尽量消除套印时__印刷顺序___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打样的顺序和印刷作业时的顺序,应采用标准化的套印顺序进行印刷。

20、三原色油墨的__颜料特性_会直接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的程度。

五、问答题

1、颜色视觉的产生过程如何?形成色觉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1)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

(2)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

(3)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色觉产生的四要素是光源、物体、眼睛、大脑。

2、什么是色彩的心理三属性,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答:色彩的心理三属性是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是颜色在不同波长彼此区分的特性;明度是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明暗的特性,是色彩反射光量的大小;饱和度是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浓淡的特性,是指色彩反射光中单色光所占比率的大小,是反射光的纯洁程度。它们相互独立但共同组成一个颜色空间来描述一个颜色。

3、彩色印刷的三原色是什么?为何要这样选择?

答:彩色印刷的三原色是黄、品红、青,这样选择是因为视网膜的中央窝内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锥体细胞。它们受到不同色光刺激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只要有效地控制进入人眼的R、G、B的刺激量,也就相对控制了自然界各种物体的表面色彩。而Y、M、C通过改变自身的厚度(或浓度),能够很容易地改变R、G、B三原色光的吸收量,以完成控制进入人眼的R、G、B三刺激值的数量。因此Y、M、C称为减色三原色。

4、何谓网点,在胶印中网点有何作用?

答:网点是组成图像的像素。它在各工序间的准确传递乃是制版和印刷最基本的单位。

在胶印中网点的作用是:

(1)网点是表现半色调图像的最基本单元;

(2)担负着组织图像的层次、轮廓、色彩的重任;

(3)网点是制版中转移原稿阶调的基础。

5、什么是调幅网点?什么是调频网点?两者有哪些不同?

答:(1)调幅网点是由等距网点的大小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阶调的加网方式,调幅网点按一定的间隔和方向排列,用网点的大小变化改变印刷在纸上的墨量,从而控制颜色,又称为传统加网;

(2)调频网点是由等大网点的疏密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阶调的加网方式,调频网点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不变,网点没有排列的规则,依靠网点个数的多少改变印刷在纸上的墨量来控制颜色,又称为随机加网。

6、网点引入后,颜色在明度和饱和度上是如何变化的?

答: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黄色,如果网点面积率在单位面积里占10%,人眼看到的颜色,就像90%的白墨和10%的黄墨混合所呈现的颜色,是一种很浅的黄色,即明度很高,饱和度很低。若网点面积率在单位面积里占90%,人眼看到的颜色就象10%的白墨和90%的黄墨混合所呈现的颜色,是一种较深的黄色。与前一种比较,明度降低,饱和度增加。由此可见,网点引入后,通过网点面积率的变化,产生了颜色在明度和饱和度上的变化。

7、完成下图所示色彩合成过程中,网点并列与网点叠合并存时的呈色示意图,标出最终呈现的颜色。

白纸

答:如下图: 白纸

R G R

黄红色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

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 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 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 “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 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 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 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 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 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 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 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 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 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 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 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

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 表面色指色纸等物体的表面色彩。表面色依距离远近给人不同的质感。图5中是同一张纸,取了远近距离不同的位置。两张图看起来有点明暗程度不同的感觉,远距离的看起来颜色要深一些。

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

《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 教案设计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的应用——色彩三要素》 教材:校本教材,参考《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学生分析:学生刚接触色彩不久,在调配颜色的时候遇到问题,觉得不会调,或是想要的颜色调不出来,不会运用基础知识或是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进行运用和加深。在绘画制作过程中谁都会碰到表现色彩的实际难度。因此要具有色彩的知识,要理解色彩的属性,这样才会给画面带来色彩,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讲述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材分析:我仔细地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选用此教材,内容全面,具有在讲解色彩艺术的基本概念、基础要求、技法步骤乃至具体工具使用方法的同时,这本书还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中真正领悟到色彩绘画语言形成的规律。叙述详细,适合学生的理解,和高中美术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不断产生独自的思考,并在掌握具体技法的实践过程中,也能随之不断加强对于色彩绘画艺术语言规律的认识能力,同时也必会提高对绘画艺术作品的鉴赏层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相、明度、纯度产生的方法和区别,掌握基本调色的原理,提高创新意识及表现技能,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配方法,能用颜色正确表达想要的色彩,以及正确的色彩的搭配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初步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魅力,开阔思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审美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掌握色相的产生,比如:可以通过间色、复色的调配来产生新的色彩,比如说色的深浅变化,色彩的灰度调配等。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调色方法和能够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正确认识,达到对学生进行艺术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的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艺术感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欣赏法综合运用。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范图、学生优秀范画、准备多媒体演示、投影仪、幻灯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思路: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演示范画教学让学生看的更直观和生动,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和接受知识,让学生跟随着老师一起画和学生产生互动,使学生及时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图例、范画,演示法---学生作画---小结。 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有针对性的,同时知道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是解决什么问题的。然后开始讲授知识点,利用色彩的属性(即色彩的三要素)来调色,理解调色的规律。 二、引入新课:(正文) 一、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色彩用不同的名称表示。 如:红、黄、蓝、绿、紫。。。 1、原色:

色彩基础知识全面.doc

色彩基础知识 第二章色彩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 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 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 间色 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 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 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 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 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 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 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一课--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周围都被色彩所包围,每个事物都有属于它的色彩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 课型:综合探索 授课方法:说教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从我们美术的角度出发来看,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大家知不知道怎么来区别一个色彩的明暗程度,一个色彩加 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nm B、λ= 8.5×102nm C、λ= 5.2×103nm D、λ= 4.9×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D)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C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B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 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 C、是无限度减少的; 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 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A、黑度; B、灰度; C、饱和度; D、厚度 13、彩色物体形成的颜色是由( C )所决定的。 A、光谱的不同波长被等量吸收 B、光谱的不同波长全部吸收 C、光谱对不同波长的选择吸收 D、光谱的所有波长均未被吸收 14、人眼睛的明适应和暗适应时间大致是( A )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结合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笔者选择了《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这两课作为三年级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课的起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这两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并感受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亮、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凉爽、清静的感觉。 游戏激发课堂活力在《红色的画》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故事导入。师: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如何呢?生:小鸟找不到家了;不能画带颜色的画了;分不清早上和晚上了。师:颜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生:颜色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颜色。师:你能说出几种认识的颜色吗?在这么多的颜色中,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生:红、黄、蓝。师:这三种颜色,人们又把它们称为三原色。以提问导入新课,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笔者在《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的教学时,也设计了一个变色游戏。师:(展示学生作品)上节课同学们画了《红色的画》,调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色,作品非常丰富。这些作品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生:喜庆、热烈、欢快……师:如果这幅画换一些颜色呢?同学们还能感觉到欢快、喜庆的气氛吗?(课件演示换成蓝色的画)生:感觉冷清了。师:再换一些颜色,感觉如何?(课件演示换成黄色的画)生:比蓝色好点,但还是不如红色的喜庆。师:(揭题)同样一幅画,用不同的颜色,竟然能给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奇妙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板书课题)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色彩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其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直观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多次欣赏。欣赏的内容有视频,也有图画。有画家的作品,也有同龄儿童的习作……第一次,笔者请学生欣赏了一段过年时的视频,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自感受红色所带来的美感,使其瞬间融入到热烈的氛围中,

美术基础知识-教案

备课时间:8。31 上课时间:9.2 课题:概述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目的: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素描的定义以及素描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过程: 一、美术的定义: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以反 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三、绘画的概念: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以 及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具有一定形式、体积、质感和空间的艺术形象。 四、素描的狭义概念:素描是指“单色”绘画。 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 1、素描是与色彩相对而言的。 2、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 3、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造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美术创造服务的。 4、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画种。 五、素描的分类: 5、按传统体系分:中国写意传统素描(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素描。 6、按表现手法: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光影明暗为主要表现手段以

及上述两者相结合的线面素描。 7、按功能性质与目的性可分为基础素描、习作素描和创作素描。 课堂总结 备课时间:8。31 上课时间:9.9 课题:素描的基础知识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基本常识、素描的内容、素描的工具。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本常识。 教学过程: 一、素描的基本要素 素描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点的扩张是线,线的扩展是面。线条、 二、素描的内容 动物素描、人物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画板 画架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 授课对象:七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探索 授课方法:说教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具:PPT多媒体课件、颜料、色盘、水粉笔、水粉纸、调色杯 学具:颜料、水粉笔、调色杯、水粉纸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思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是什么: A、颜料混合的三原色:红、黄、蓝 B、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思考问题: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色光越:A、亮B、暗C、不变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一个色彩加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摄影色彩基础知识(DOC)

摄影色彩基础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眼睛强大的适应能力,忽略一些由阳光或不同类型灯泡引起的细微的色彩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却能在摄影中被数码相机或者胶片忠实的记录到您的彩色照片中。 如果您对光线与色彩变化的这些自然规律了解不足,不能把握这些色彩细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往往拍摄出来的照片会出现偏色,严重的将影响最终出片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色彩,拍摄出理想的作品,您必须了解一些有关色彩科学的知识。 色彩的根基(三原色)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三原色分为两类: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应用于早期的彩色摄影之中,现在被广

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色彩的特性 尽管我们拍摄照片的色彩与被摄物的真实色彩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但你还是非常希望观者相信你所拍摄照片上的色彩是真实、精确的,或者说你希望观者在看到你的摄影作品时,能够产生某种情绪上的反应。在拍摄与后期中,你对色彩的掌控会直接影响你对图片的阐释,尝试着去寻找出对色彩的最佳掌控方式。 而在调控色彩时,有三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每一位摄影人都需要高度关注的,这就是色彩的三个特性——色调(色相)、明度与饱和度。

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临摹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临摹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

美术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教案《色彩基础知识》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内容的一节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的美术课。计划1课时,45分钟。本次课的重点是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及基本知识,难点是如何正确的使用色彩表现作品。 本设计中主要通过色彩运用实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构思,通过分析讲解色彩基本知识及运用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能够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 通过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

美的热情,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泉州市东海中学的初一学生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色彩很熟悉,但并不具备对色彩知识的深度了解。 学生对色彩知识有这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学生普遍思维活跃,能积极并有条理地发表个人观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模式:情景引入→发现探讨→深入研究→实践提高→归纳小结。 活动实践学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 多媒体教室。 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课件。 色彩运用的实物和美术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播放幻灯片两幅作品(黑白、色彩)展示实物和作品。 提问:对比一下,你觉得哪张更好看?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色彩的基础知识,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大千世界的色彩,共同感受世界的美好,领略色彩的神奇魅力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教学 结合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笔者选择了《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这两课作为三年级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课的起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这两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并感受红色带给人热闹、喜庆、欢乐的美感,黄色带给人明朗、温馨的感觉,蓝色带给人风凉、冷清的感觉。 游戏激发课堂活力 在《红色的画》一课伊始,笔者设计了故事导入。 师: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如何呢? 生:小鸟找不到家了;不能画带颜色的画了;分不清早上和晚上了。 师:颜色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生:颜色对我们很严重,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颜色。 师:你能说出几种认识的颜色吗?在这么多的颜色中,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xx。 师:这三种颜色,人们又把它们称为三原色。 以提问导入新课,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奇怪心理,激发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的严重性,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笔者在《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的教学时,也设计了一个变色游戏。 师:(展示学生作品)上节课同学们画了《红色的画》,调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色,作品非常丰盛。这些作品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xx、热闹、欢乐…… 师:如果这幅画换一些颜色呢?同学们还能感觉到欢乐、喜庆的气氛吗?(课件演示换成蓝色的画)

生:感觉xx了。 师:再换一些颜色,感觉如何?(课件演示换成黄色的画)生:比蓝色好点,但还是不如红色的喜庆。 师:(揭题)同样一幅画,用例外的颜色,竟然能给我们产生例外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的奇异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色彩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剧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其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直观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多次欣赏。欣赏的内容有视频,也有图画。有画家的作品,也有同龄儿童的习作…… 第一次,笔者请学生欣赏了一段过年时的视频,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自感受红色所带来的美感,使其瞬间融入到热闹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原由。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美感,从而养成注重观察生活的习惯,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 第二次,引导学生欣赏书上作品及两幅色调例外的画面。从纯正红色产生的美感,到例外红色使画面更丰盛,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欣赏、对比的过程中,感受例外红色作画所带来的层次美感。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同时让学生对色彩的变化与绘画创作产生更剧烈的尝试愿望。 第三次,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一方面是感受绘画的例外表现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以启发,绘画的内容既可以选择各种红色的东西,也可以表现喜庆喜悦的场面,还可以画自己想表现的东西,这样学生的绘画范围就宽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 简化作业,练习重点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水粉色彩基础知识 很多考生会问一些关于画水粉色彩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画色彩的经验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加以总结,希望会有一定帮助 一、认识色彩 1、色彩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其实也就是颜色的名字,比如普蓝、大红、淡黄...我们叫的的也就是它们的色相。色相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最准确的标准 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不同颜色有不同的明暗差别,同一颜色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明度也会不同 纯度:及色彩的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举例来说就是刚挤出来的一块大红色,纯度很高,当你往里加白或加其他颜色调和,纯度会越来越低。 2、三原色 按标准的美术色彩三原色来说,应该是黄、品红、青。平常老师教一般都说红黄蓝,这都不重要画画毕竟不是搞科学。所谓的三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3、间色 某两种原色相互混合的颜色。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4、互补色 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色彩中的互补色相互调和会使色彩纯度降低,变成灰色。 5、色彩的冷暖 其实这个是跟感觉很密切的,比如让你想象暖的东西,大家脑子里会出现太阳,火焰等,想象冷的东西,就会出现冰川、海洋等等。自然地像红色黄色橙色等会给人暖的感觉,蓝色绿色就会相对给人冷的感觉。 二、初学者调色盒中应准备的颜色

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概述

色彩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概述 色彩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色是( A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颜料 2、下列波长中( D )为可见光波长。 A、λ= 3.7×102 nm2 B、λ= 8.5×10nm C、λ= 5.2×103 nm2 D、λ= 4.9×10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A ) A、复色光 B、单色光 C、无色光 D、白光 4.物体 固有色是物体在( D )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B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λ)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B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 C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C )光成分少,( C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 B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D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实地密度随着墨层的增加,( B )。 A、是无限度增大的; B、不是无限度增大的; C、是无限度减少的; D、不是无限度减少的 12、实地密度只能反映油墨的( D ),不能反映出印刷中网点大小的变化。

色彩基础知识课件

色彩基础知识课件 篇一:色彩基础知识 威宁民族中学 教案 级班科目 任课教师薛芹授课时间 2011年 12 月 9日 篇二:色彩的基础知识教案 《美术》教案 学前教育系课时教案 学前教育系课时教案 篇三: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 二. 三. 四. 五.授课班级:基础班学科:美术课题《色彩基本知识》课时:

2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 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 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 八.课的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 水 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 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 2.透射光 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小学美术知识点(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美术知识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三要素为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在色彩中的色相以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在色彩色相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程度,其中纯度最高的颜色有(红)(黄)(蓝)三原色。颜色中以三原色红黄蓝为纯度最高色,而接近黑白灰的颜色为低纯度色。 2.色彩又分为原色、间色、复色,

3.三原色有红、黄、蓝; 4.间色有绿、橙、紫。红色+黄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由两个原色调和出的颜色叫间色。 5.七种标准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6.色彩的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对比色:绿与红、黄与紫、橙与蓝 7.邻近色是指(相邻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等。 8.黑白灰属于无彩色系,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若与无彩色系中的任何一色混合即可降低它的纯度。 9.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10.依据对于颜色的感觉,把它们分为暖色系和冷色系,例如红色、黄色、橙色为暖色系,蓝色、绿色、紫色为冷色系。通常暖色系会让物

件有着膨胀、前进的感觉,而冷色系着会让人有收缩、后退的感觉。

11.什么是暖色? 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暖色,能带给人温馨、和谐、温暖的感觉。 这是出于人们的心理和感情联想。它会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因此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12.什么是冷色?有什么感觉?并分别例举三种颜色。 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冷色,它使人们联想到海洋、蓝天、冰雪、月夜等,给人一种阴凉、宁静、深远的感觉。 二.素描基础知识 1.绘画基本概念:素描指用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一种绘画方式,现代美术教学中把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是一切造型艺术之“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