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鉴别诊断

D.1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D.1.1疟疾大多数病人有寒战;间歇型发热可每日发作,但多为隔日发作;肝脏肿大不明显;白细胞计数往往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不增高;血液检查可找到疟原虫。

D.1.2伤寒、副伤寒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起病第二周胸腹壁出现少量斑丘疹(玫瑰疹)。白细胞计数减少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减低甚至降至零;早期血细菌培养、后期尿及粪培养可获伤寒杆菌。肥达反应在急性血吸虫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阳性,如病程中凝集价持续增高,则伤寒的可能性较大。

D.1.3肝脓肿病人常有肝区疼痛,压痛极为明显,且较局限。X 线透视下,常见到右侧横膈抬高,表面不整齐以及运动障碍等现象。B型超声检查肝脓肿病人肝区探查可见蜂窝状结构,回声较低,液化处出现无回声区,如行肝穿刺获得典型的脓液。

D.1.4败血症弛张热、畏寒、出汗、全身关节酸痛、毒血症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为其特征。皮肤粘膜常有出血点。多伴有皮下脓肿、肺炎、胸膜炎、胆道及泌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血细菌培养常可出现阳性。

D.1.5粟粒型肺结核发热多为弛张热,白细胞总数近正常,中性粒细胞有时偏高。肺部X线摄片可协助诊断。

D.1.6钩端螺旋体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8d~12d,病程亦短,一般为1周~2周;临床表现多为“流感伤寒型”,病人先有寒战,继

而发热,并有头痛、眼结膜充血、怕光及全身肌肉疼痛等;肌肉疼痛尤以腰、颈及腓肠肌痛为明显;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占0.80~0.90。在发病第1周的血液和第2周的尿内,可找到钩端螺旋体,血培养可分离出病原体。发病2周以后,病人血清中出现抗体,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可呈阳性。

D.2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慢性痢疾或肠炎粪便培养可获致病菌或阿米巴原虫。肠结核多继发于肺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常伴有发热等毒性症状,胃肠道钡餐或内镜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大多有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腹胀、乏力等表现,转氨酶常反复增高。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

D.3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D.3.1结节性肝硬化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细胞损害较明显,临床上乏力、食欲减退、腹胀、黄疸、蜘蛛痣、肝掌及男性乳房肿大等较为多见。肝脏表面有时可扪及较粗大的结节,后期肝脏常萎缩而难以触及。脾脏肿大不明显。肝功能损害显著,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常增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抗HBc)测定可呈阳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但应注意晚期血吸虫病可并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表现为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的混合性肝硬化。

D.3.2原发性肝癌病程进展迅速,常有发热、体重显著减轻,肝区持续疼痛,肝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可出现迅

速加深的黄疸和急剧增加的腹水,腹水呈草黄色或学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甲胎蛋白(AFP)阳性。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显示占位性病变。

D.3.3疟疾一些疟疾病人脾脏可明显肿大,但疟疾病人有反复发作的疟疾病史,血涂片检查可找到疟原虫,抗疟疾治疗效果好。

D.3.4结核性腹膜炎无门脉高压症,常有发热及肺部原发结核病灶,腹水量少或中等,为渗出液,少数呈血性。

D.3.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脏明显肿大,可达巨脾程度,常伴有低热,血液检查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白细胞,骨髓检查有助诊断。

血吸虫病防治教育主题队会

701班血吸虫病防治教育 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 活动时间:4月21日 活动地点:701班 活动过程: 一、介绍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流行我国的血吸虫病系日本血吸虫所引起。 二、通过图片、视频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传播方式 (一)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分为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四个时期,唯一中间宿主为钉螺。终宿主是人或哺乳动物(如牛、羊、马猪等) (二)传播方式 血吸虫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体皮肤与疫水的接触,可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种方式传播。生活用水如下河塘游泳、洗澡、洗手脚、洗衣、洗菜;生产用水如下河塘摸鱼、捕虾、农民赤足下田栽秧、打谷、捞草等。 另外,除皮肤外尾蚴还可通过饮用水从口腔粘膜侵入。 三、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按发病时期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血吸虫病。 (一)急性血吸虫病: 主要表现有:畏寒、发热、肝脾大并有压痛,伴有腹泻。 粪便检查:血吸虫卵阳性。 (二)慢性血吸虫病: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无阳性体症,少数患者有腹泻、肝脾肿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退,重症发展为肝硬化。 (三)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多引起肝硬化、腹水、肝脾显著肿大,出现腹胀、消疫、乏力、劳动力显著减退。 四: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1、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检查和治疗。 五、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1、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2、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持饮用水卫生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3、家畜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家畜患血吸虫病也要进行治疗。 六、活动总结。

关于血吸虫的作文

关于血吸虫的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它们躲在黑暗中猎食,与人类纠缠了千年之久。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垂涎三尺,不但吸食活人的血,而且吞噬死者的肉体……它们就是几乎征服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我们人类的一种可怕的虫——血吸虫。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

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像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世界上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5种血吸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区总人口数约为31亿,患病人数约2亿,每年死于血吸虫病者约50——100万。在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一种。防止或治疗血吸虫病的几点:1、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2、消灭钉螺。在血防部门组织领导下,统一进行大规模的灭螺活动。3、管理粪便。 4、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分布的疫区水源。血防部门要在疫水区域建

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附件1: “十三五”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一、规划背景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江西省历来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简称血防工作),特别是2004年以来,江西省进一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组织领导,下发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修订了《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批准实施了《江西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江西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提出“控制疫情、缩小疫区、最终根治”的战略部署,将血防工作与发展地方经济、城镇一体化建设、民生工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以传染源控制为中心,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先后实施了鄱阳湖南岸片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推广区建设,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血防工作进程。全省

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和传播控制标准。截止2015年底,全省3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有24个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15个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疫情大幅下降,全省血吸虫病人数1.15万,比2008年下降了87.23%,有效地保障了流行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流行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省血防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鄱阳湖区草洲资源丰富,家畜养殖成本低,洲滩放牧一直是当地居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封洲禁牧落实难度较大;各级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投入不足,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难以全面落实;流行区仍有大量渔民、船民等易感人群,流动性强,防治管理难度大。二是部分地区疫情仍不稳定。湖沼型流行区湿地面积大,适宜钉螺孳生,山丘型流行区自然环境复杂,钉螺控制难度大,加之传染源管理难以全面落实,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三是部门综合治理项目统筹整合不够,各部门血防工程项目分散,血防综合治理整体性和同步性欠佳,血防效益难以显现。四是基层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和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为持续推进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推动流行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 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 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 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 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 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 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防治血吸虫病知识》教案教案资料

《防治血吸虫病知 识》教案

《防治血吸虫病常识》教案 目标要求: 1、掌握一些简单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2、懂得自我保护,如何防治血吸虫病的常识。 教时:两教时 教程:第一教时 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在中支河、汉北河两周围,天天与水亲密接触,水里面却繁衍着一种对我们健康十分不利的血吸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 板书:防治血吸虫病常识 二、具体学习血防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在人本血管内,每天要产生很多虫卵子和排出很多毒素,因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人们就把这种病叫做血吸虫病。 2、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分雌虫和雄虫,寄生在人或牲畜等动物体内,交配后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如遇到适合的温度再孵化出毛蚴,毛蚴碰上钉螺就钻入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系列成尾蚴,钉螺在有水环境中,释放出成千上万条尾蚴到水表面,这种水叫疫水。 3、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有哪几种?

抢割油菜、小麦、放牧、割草、扯泥蒿、打棕叶、游泳戏水、涉水、防汛抢险、捕鱼摸虾等。 4、什么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特征?(略) 5、什么是慢性血吸虫病?(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血吸虫病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时间里,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看看掌握得怎样,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1、晚期血吸虫病是怎样形成的?临床分为几型? 2、血吸虫病的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综合措施?哪些是重点措施? 综合措施:治病、灭螺、粪管、水管和个人防护。 其中重点是治病和灭螺。 三、自由说一说: 为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远离血吸虫病,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同学样都谈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远离疫朋,无离血吸虫,向不懂的人多宣传血防知识。

血防教育(血吸虫病防治教育)主题班会 教案

血吸虫病防治教育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疾病。民间称做“大肚子病”、“水臌病”等。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与生命。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体内不断产卵,释放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及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即“侏儒症”。 二、通过图片、视频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传播方式 (一)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分为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四个时期,唯一中间宿主为钉螺。终宿主是人或哺乳动物(如牛、羊、马猪等)(二)传播方式 血吸虫病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体皮肤与疫水的接触,可分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种方式传播。生活用水如下河塘游泳、洗澡、洗手脚、洗衣、洗菜;生产用水如下河塘摸鱼、捕虾、农民赤足下田栽秧、打谷、捞草等。

另外,除皮肤外尾蚴还可通过饮用水从口腔粘膜侵入。 三、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按发病时期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血吸虫病。(一)急性血吸虫病: 主要表现有:畏寒、发热、肝脾大并有压痛,伴有腹泻。 粪便检查:血吸虫卵阳性。 (二)慢性血吸虫病: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无阳性体症,少数患者有腹泻、肝脾肿大,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退,重症发展为肝硬化。 (三)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多引起肝硬化、腹水、肝脾显著肿大,出现腹胀、消疫、乏力、劳动力显著减退。 四、预防血吸虫病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1、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检查和治疗。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剖析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突出问题及对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情报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这是世界上5种人体血吸虫病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曾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而且影响整个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已于2004年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处于同等重要的防治位置。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呈现出老疫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疫情回升形势,引起了我国政府及各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及严峻性 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的血吸虫病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12个省(市的433个县(市、区4078个乡(镇,共有钉螺面积148亿m2,累计感染者达1160万例,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至2007年,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5省(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以 县为单位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疫情尚未控制的县(市、区有90个,其中江苏省12个,安徽省19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3个,湖南省22个,云南省3个。 总的来说,全国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呈现出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表现为老疫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加、钉螺扩散明显、新钉螺区出现、感染性钉螺分布范围扩大,部分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的地区出现疫情回升,各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增加,说明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任重道远。

血吸虫病 答案

血吸虫病答案 一共6道题,每页6道题 ? 单选类型试题: 1) 急性血吸虫病早期诊断,除有疫水接触史及临床表现、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外,主要依据: ? A. 结肠镜检查 ? B. 免疫学检查,包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 ? C. 在粪便中找到日本血吸虫卵 ? D. 血沉增快 ?2) 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 A. 发热 ? B. 腹泻 ? C. 腹痛 ? D. 咳嗽 ?3) 一血吸虫病患者,40岁,在发现时曾服用吡喹酮治疗一次,最近2个月出现乏力、腹胀,刷牙时易出血,查体:慢性病容,无黄染,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0cm,血常规化验:WBC:3.5×109/L,N:0.6, L:0.4,Plt:55×109 /L,Hb:100g/L。该病人主要病变部位在:? A. 肝脏 ? B. 回肠下段 ? C. 乙状结肠和直肠 ? D. 脾脏 ?4)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为: ? A. 吡喹酮 ? B. 青蒿琥酯 ? C. 五氯酚钠 ? D. 氯硝柳胺 ?5) 一血吸虫病患者,40岁,在发现时曾服用吡喹酮治疗一次,最近2个月出现乏力、腹胀,刷牙时易出血,查体:慢性病容,无黄染,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0cm,血常规化验:WBC:3.5×109 /L,N:0.6,L:0.4,Plt:55×109 /L,Hb:100g/L。对该患者诊断和治疗最有意义的化验是: ? A. 直肠粘膜活检 ? B. 粪便直接涂片 ? C. 粪便直接涂片加沉卵孵化实验 ? D. 环卵沉淀实验 ?6) 患者,男,25岁,参加抗洪抢险时,下肢经常出现红色小丘疹并伴有瘙痒,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自午后升高,上午体温正常,同时伴有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黏液脓血。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黄疸,肝肋下2.5cm ,脾肋下侧位可及边缘。化验:WBC13×10 9/L,嗜酸性粒细胞12%。该患者如确诊为血吸虫病,治疗常首选: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等5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其传播环多、流行因素复杂,是所有人体血吸虫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宿主动物的血管内,所产虫卵由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钻入人或动物宿主,又发育成为成虫,交配产卵,引起病害。其中,可感染并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40多种哺乳动物。 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为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疫区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为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和卫生宣教工作者编写、制作血防健康教育材料提供准确信息,特编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一、核心信息 1、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人和家畜都能感染。 2、人和家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俗称疫水),就可能患病。血吸虫病主要感染季节是4-10月。

3、因生产生活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4、感染血吸虫以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5、疫区每个家庭和个人有义务积极配合当地血防部门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人畜查病和治疗工作。 二、知识要点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 2、血吸虫生存繁殖离不开钉螺。钉螺主要生长在潮湿草滩上和沟渠旁。 3、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虫卵从人或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再从钉螺逸出进入水中;当人和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很快钻入皮肤,在体内发育成成虫产卵。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钟,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就可能造成人或哺乳动物感染发病。 5、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反复感染或久治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使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又可作为传染源,造成血吸虫病传播。 6、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慢性血吸虫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和腹水等症状,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7、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77—1995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7—199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 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急性血吸虫病 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 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 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3.3.2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3.3.3 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3.4 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4。 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3.3。

血吸虫病防治学生健康教育参考试题及答案

血吸虫病防治学生健康教育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血吸虫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依靠群众,落实(B)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A.查治病人 B.查灭钉螺 C.查治疾病 2、钉螺色呈褐色或灰褐色,它的形状是(B) A.长≥15毫米,宽≥6毫米,有11个螺旋 B.长≥10毫米,宽≤4毫米,有6~8个螺旋 C.长≤6毫米,宽≤2毫米,有3~4个螺旋 3、血吸虫在发育过程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B) A.尾蚴 B.虫卵 C.成虫 4、据考证,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C)多年历史。 A.500 B.1000 C.2000 D.5000 5、得血吸虫病是因为(B) A.吃了不干净食物 B.接触疫水 C.接触病人 D.空气传染 6、吸虫病的中期宿主是(A) A.钉螺 B.蚊子 C.田螺 D.蜗牛 7、人畜得血吸虫病后,从粪便里排出(C)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8、血防所称的“疫水”是指含有(B)的水。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8、治疗血吸虫在病的有效药物是(D) A.青霉素 B.痢特灵 C.驱虫康 D.吡喹酮(又称8440) 9、预防血吸虫病个体防护的方法一般采取(B)。 A.戴口罩 B.戴手套、穿胶鞋、穿长衣长裤 C.肥皂洗手脚 D.不吃生水 10、江滩查螺、灭螺的最好季节一般在(A)。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1、管理粪便的目的是为了不让(C)随粪便扩散。 A.血吸虫成虫 B.尾蚴 C.虫卵 D.毛蚴 12、(D)等家畜得血吸虫病以后,也能使人得血吸虫病。 A.猪、鸡 B.牛、鸭 C.羊、鸡 D.猪、羊、牛 13、血吸虫病急性感染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常发生在(B) A.1-4月 B.4-9月 C.9-12月 14、钉螺适宜在(A)气温下活动。 A.15-25℃ B.25-30℃ C. 10-15℃ 15、得血吸虫病是因为(C) A.吃不干净食物 B.喝生水 C.到有钉螺的地方下水或在水中游泳 16、牛、羊得血吸虫病以后,它的粪便(A)传播血吸虫病。 A.可以 B.不会 17、得了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C) A.发胖 B.痴呆 C.肝硬化成为大肚子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主讲:彭沿森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

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

血吸虫病的简介及治疗

日本血吸虫病 简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导致的疾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建国后被一度扑灭。现又有抬头趋势。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疾病分类 疾病概述 疾病描述 病原学 症状体征 (一)急性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 (四)异位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二)流行环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1 结肠 2 肝 3 脾 4 异位损害 并发症 诊断 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 用药安全 展开 疾病名称 日本血吸虫病 【拉丁学名】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有时可发生血吸虫病异位损伤。本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保虫宿主。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和接触疫水是本病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 治疗:病原治疗:吡喹酮;对症治疗。 预后: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体重、体力明显增进和恢复,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侏儒症患者治疗后常能恢复生长发育,获得生育能力。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的肉牙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免刑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则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编辑本段病原学 成虫:雌雄异体,雄虫大小为(10-22)mm×(0.5-0.55)mm,雌虫细长,大小为(12-28)mm×(0.1-0.3)mm。成虫在血管内交配产卵,一条雌虫每日课产卵的1000个左右。 虫卵:成熟虫卵呈椭圆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大小平均为82μm×62μm,内含一毛蚴。卵壳无卵盖,侧位有一逗点状棘突。 日本血吸虫生活始中,人是终末宿主,钉螺是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除人外,尚有牛、

血吸虫病题库及答案

血吸虫病题库及答案 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A”涂黑,判断为错误的请将相应题号的“B”涂黑) 1. 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对移行期童虫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 2. 急性血吸虫病的现场处置中不需要对病人、病畜的粪便进行灭卵处理。() 3.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除人外,尚有40余种哺乳动物可感染血吸虫。() 4. 有疫水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病人即可定义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 日本血吸虫尾蚴多分布于水体表面。() 6. 为了加快加藤片透明速度,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可将加藤片放置于下照射以提高温度。() 7. 粪便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无害化处理人畜粪便,杀灭血吸虫虫卵,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8. 灭螺前活螺平均密度和灭螺后活螺平均密度指标可用来考核灭螺效果。() 9.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中使用过的微量板可以浸泡于酸性溶液中,然后用毛刷洗涤,晾干后继续使用。() 10. 血吸虫病四类流行村要求每3年对有钉螺分布的村民组和有疫水接触史的常住居民(6-65岁)用血清学方法查病1次,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即给予1次化疗。() 11. 防止钉螺扩散不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点和难点。() 12. 人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接触时间愈久,暴露的面积愈大,则感染血吸虫的机会愈多,感染的程度愈重。() 13. 血吸虫病和钉螺的地理分布均有严格的地方性,两者分布基本一致。() 14.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重要环节分别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中存在钉螺和人畜接触疫水。() 15.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包括: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和山区丘陵型。() 16.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致病阶段为成虫阶段。() 17. 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18. 我国2006年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中规定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联防联控,人与家畜同步防治。() 19.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群。() 20. 日本血吸虫属于雌雄同体吸虫。() 21. 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22. 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钉螺。() 23. 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最适宜温度围为20℃~35℃。() 24. 日本血吸虫进入人体以后的移行途径为:皮肤、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左心、主动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25. 历史上,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流行区为平原水网型。() 26. 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被称为疫水。() 27. 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为肝和肠壁。() 28. 50%以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 29. 急性期血吸虫病患者,排便多为果酱样便。() 30. 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问答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四、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

什么是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血吸虫最主要的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我国分布的是日本血吸虫,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日本血吸虫。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是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疫水)而致血吸虫病的,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产性感染,如打湖草、放牧耕牛、捕鱼捞虾、水上运输、砍芦苇、引用疫水灌溉、防汛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含有尾蚴的河、沟、湖水中游泳、戏水、涉水、洗衣物等。血吸虫病的预防。要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抓住治疗病人、病畜,消灭钉螺,管理粪便,管理水源,做好防护五个环节,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腹痛,腹泻,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多见于夏秋季。病人及保虫宿主为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污染的水源、疫水及钉螺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感染串最高。本病属中医“蛊病”、“蛊疫”范畴。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保虫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点:带虫卵的粪便入水。病人的粪便能够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湖旁设置厕,河边洗刷马桶等。病畜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孳生。钉螺是血吸虫惟一的中间宿主,水陆两栖,生活在水平面上下,孳生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潮湿的环境中。可随着水草、牲畜以及人的鞋子夹带等方式扩散至远处。寒冷的冬季,钉螺在地面隐蔽处蛰伏越冬,并能深入地缝数厘米。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

小学5-6年级健康教育知识: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5-6年级 一、什么叫血吸虫? 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在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中,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二、血吸虫病在哪里流行? 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国就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省,但在上述范围内并非普遍流行血吸虫病,各省有一定的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三、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

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开展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二)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二)

鸭畈教学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血吸虫在人体内不断产卵,放出毒素,使肝脏、脾脏受到损害,发展到晚期可危急生命;妇女得了此病,严重的会影响生育,造成家庭不幸;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成为矮小人“侏儒症”。 耕牛患了血吸虫病,表现为消瘦,役力下降,严重的粪便带血、带粘液,粪稀如水,最后衰弱虚脱而死亡。 一、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肠系膜静脉和肝脏附近的门静脉血管内。成虫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肝脏、造成肝损害,另一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逸至水中,遇到人畜仅需10秒钟即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发育成虫。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二、人体感染血吸虫病有哪些主要方式和途径? 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何种民族与性别,只要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就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 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感染。如水田作业、打湖草、放牧、防汛、抗洪抢险、测量、勘测、施工,以

及捕鱼捞虾等在疫水中作业;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感染,如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 尾蚴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皮肤。接触疫水机会越多,暴露在疫水中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大。 三、什么季节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3~11月,而以7~9月发生感染的机会最多,尾蚴感染的最适温度为15~30℃。一条尾蚴夏季存活3天,冬季可存活一周。这一时期气温高,雨水多,钉螺(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最活跃,逸放出来的尾蚴多、活动力强,此阶段人畜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多,容易感染。 四、怎样预防血吸虫病感染? 只要做好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和注意饮用水安全,就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的感染。主要措施有: 1、集体防护措施 ①、改造自然环境 疫区生产场所易积水和要涉水的低洼滩地,应事先开沟沥水,平整坑洼,修整道路,搭桥设渡,避免不必要的涉水。在江河湖草滩上搭建工棚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铲光住地周围的杂草,灭光钉螺。 ②、改革生产工具和改进操作方法

血吸虫病小常识

血吸虫病小常识 1、什么是血吸虫和血吸虫病? 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雌雄虫交配产卵,卵大部分沉积于肝脏,少量分布在肠壁组织的虫卵部分穿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的毛蚴会主动侵入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体中,继续发育并产生大量的尾蚴,当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这种含有尾蚴的水(疫水)时,尾蚴会主动钻入体内发育成童虫。童虫随血液循环到肝和肠系膜静脉而定居并发育为成虫。 因血吸虫进入人或哺乳动物体内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血吸虫病。按其症状和体征,一般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 2、什么人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人人都易感,只要你接触疫水就会感染。 3、什么地方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作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到、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如江滩、湖滩、渔船民经常停船的码头附近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池塘、沟渠和小溪等。 4、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的季节与钉螺活动的季节相一致,一般是每年的4---10月份。 5、怎么预防血吸虫病? 我们知道血吸虫的尾蚴是感染终宿主的阶段,尾蚴自螺体内在水中或河边、岸上青草露水中逸出后,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此时尾蚴就会从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经10秒即可钻入,引发发病。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疫水,不要到疫水中游泳、戏水、捕鱼、捉虾,因生产生活非得下水不可的,应做好防护,如:洗衣、洗菜用自来水或井水,生产劳动时应在下水部位提前涂擦防护油(抗蚴灵)或穿戴胶靴、手套等。

治疗血吸虫病注意事项 1、血吸虫病如何治疗?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目前我们采用的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剂量为40mg/kg,即通常所说的按体重每10斤一粒药,以体重60公斤为上限,超过60公斤的一律按60公斤计算。 2、服用吡喹酮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理?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不良反应较轻,约40%的病人服药后无人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服药后数小时,且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要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少数反应较重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另外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及谷维素等,一般1—3天内可消失。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一)神经系统以头昏、乏力和头痛多见,次为失眠、眩晕、多梦和肌肉颤动等。个别可出现昏厥、癫痫样发作,癔症、精神病发作。(二)消化系统以腹痛、腹胀多见,次为恶心、呕吐、口干及腹泻。(三)循环系统 5%--9%病人出现心脏早搏,不出现临床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 3、服用吡喹酮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吡喹酮作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因其高效低毒,使用安全,被广泛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治疗。其口服后吸收迅速,80%以上的药物可从肠道吸收。于1小时左右在血液中达到最高浓度,药物进入肝脏后很快代谢。哺乳期患者服药后,乳汁中也会含有少量药物。药物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肾脏,很少通过胎盘,无器官特异性蓄积现象。因此,在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使用吡喹酮应注意以下情况: (1)、有严重心率紊乱或心力衰竭尚未控制者,肝代偿机能极差或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一般不宜用吡喹酮治疗。 (2)、精神病患者禁用。有癫痫病者可在住院严密观察下慎用。 (3)、孕妇不可服用;哺乳期妇女于服药期间,直至停药后72小时内不宜喂乳。 (4)、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5)、要在餐间或饭后服药,尽量不要空腹服药,服药期间不要吃辛辣和生冷的食物。 (6)、服药期间及服药结束后3至5天内应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和高空或水上作业。有明显头昏、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者,治疗期间与停药后24小时内勿进行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 (7)、服药期间不要饮酒。 (8)、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要去当地医院或卫生所找医生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