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产业现状和品牌情况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2

水果产业现状和品牌情况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2
水果产业现状和品牌情况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2

编号:TQC/K476

水果产业现状和品牌情况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果产业现状和品牌情况的调研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果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及特色基地类型面积

我县在果业生产中强化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各类果品不断向优生区集中。积极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突出发展葡萄、杏、桃等时令鲜果和地方特色品种,全县形成了北部沿山葡萄、苹果,中部灌区时令鲜果和澳洲青苹,南部泾河沿线枣、杏、梨等名优特水果3个果品基地,合理种植早、中、晚熟

品种(比例为10:20:70)。在果业发展上依托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截止年,我县为张裕公司发展酿酒葡萄15000亩。目前,全县果树面积18万亩,优特新杂果面积14万亩(其中苹果4万亩、葡萄2.5万亩、杏3.5万亩、桃2万亩、梨2万亩、枣2万亩、其它1.7万亩),年果品总产13.5万吨左右,产值达2.4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400多元。全县有果汁加工企业3个,果品批发市场7个,销果经济人员1000多人,果品冷藏库6个,储量1.2万吨,标准化示范园20个,农民科技人员800多人,果品农村经济组织13个。我县被省政府评为

省级优质时令水果基地县。

(二)发展形势

1、有利因素。我县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部台塬和北部沿山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合发展杏、葡萄、枣等多种杂果,中部灌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灌溉条件方便,是桃、梨、澳洲青苹等果品的优生区。随着我县以杂果为主的果品区域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水果面积和产量将稳步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果品价格优势较强,党的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成为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

之重,国家在建设投资、财政支出、银行贷款等方面都要向农村倾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将极大地鼓舞和调动广大果农发展果业特色经济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把果业列为全县经济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不断加大酿酒葡萄等果品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也为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2、不利因素。我县果区大多冬春干旱,盛花期晚霜时有发生,夏季多发冰雹,灾害性天气对果品生产影响较大。园艺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农民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县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果农培训机构和体系,果农整体素质较低。同时部分果农小农意

识严重,市场观念淡薄,组织化程度低,与市场环境下果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适应。

二、发展规划

—年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果业发展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果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壮大张裕公司、怡科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动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果业强县目标。

(二)发展原则

1、发挥优势原则。立足我县果业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市场导向原则。立足国内外两大市场对果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需求,用现代理念和手段组织生产与流通,创建品牌,全方位提高我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杂果,把特色杂果做精、做细、做优。

3、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果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发展思路: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全省时令水果大县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升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加快转变果业增长方式,为推动科学发展,促

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目标任务

到年,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苹果3万亩,葡萄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万亩)、梨1.5万亩、杏2万亩、枣2万亩、桃2万亩、柿、李、樱桃等其它时令特色水果2万亩。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0万吨,其中气调、冷藏能力达到2.5万吨,加工能力占到水果总产量的40%,年鲜果外销6万吨。在果业发展重点村建立专业合作社50个,建设标准化示范园30个,面积10000亩,建设白王、口镇、蒋路、龙泉、王桥酿酒葡萄“一乡一业”乡镇,王桥屯杨桃,白王齐家寨、蒋路张沟、龙泉龙源、王桥北峪酿酒葡萄,桥底官苗、中

张张佰姚杂果,太平陈员湾杏,太平骆村、桥底沟而上苹果等“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全县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600元,增长8%,净增200元。建成全省优质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把果业做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组织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苗繁育引进、示范园建设、中介组织培育和市场开拓等重点工作。

2、加快对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抓好

现有的果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步伐。

3、加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投入,突出抓好苗木和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二)加快推进产业化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局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对果业工作的领导,做好生产、贮藏、加工、流通和销售等方面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园艺站围绕果业发展搞好技术、信息等服务工作。按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加快组建各类果业协会或商会,提高果业组织程度。鼓励果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乡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

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技术、农资供应、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建立健全龙头带动体系。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等,采取兼并、联营、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在种苗生产、果品销售、加工等方面发展。

(三)加强营销流通手段

1、建立果品交易流通平台,为果品批发交易提供服务。在果品重点乡镇建设一批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县城的果品批发市场设立绿色果品交易区和精品果品交易区。

2、加强产后处理。主要包括采后商品处理生产线、冷藏、气调贮藏设施、冷链运输设施以及果品系列深加工及循环综合利用。

3、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开办直销窗口、设点经销、发展连锁超市、果行代销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销售网络;国际市场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加强出口果园注册认证,提高质量安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施开放经营,巩固泰国、新加坡等南亚市场,使果品稳步走向国际。

(四)加大产业基础建设

1、提高果品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果园生产管理投入,不断提高果农素质,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四项”关键技术推广,使果品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推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

2、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发展能力,增加果品贮藏能力,延长销售期,加强果品产后精细化、商品化处理,使企业与果农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稳定营销市场。

(五)加大产业改造力度

1、加强良种苗木引进繁育。按照发展需要,建立繁育苗圃,加快引进优新品种,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品种的审定、推广工作,保证生产发展和苗木更新的需要。

2、基地建设。包括标准园和示范园两部分,标准园建设包括果园道路系统、水利设施、改土整地及标准化生产体系等,示范园建设除包括果园基本建设外,还包括节水灌溉系统和无公害生产体系等。

3、果品质量安全监测。质量和安全是影响果品贸易的两大关键因素,急需尽快建立起我县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检疫性病虫害、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元素等进行有效监控。

在果业局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果业主产乡镇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选择部分重点果业合作社或协会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服务体系和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1、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技术以及各种现代传媒,建立内联基地和企业、外联国内外市场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果区农户,不断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能力,为生产和经营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

2、在果业局建设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果业主产乡镇建设果业信息服务分中心,在果业重点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建设果业信息服务站点,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国内外、省内外果品生产、管理、贮藏加工、果品交易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的信息和政策,为果农、中介组织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七)加大科技投入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技力量,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专业性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科研和推广体系,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及标准化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果业整体上台

阶。

1、强化果农技术培训。坚定不移地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以及各项配套技术,扩大示范,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手段,建立以县级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各级专业人员为传播力量、广大果农为受训对象的长效培训机制,注重果农实用技术素质的提高,兼顾经营理念、市场知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培训果农1万人次,尽快使全县果树种植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每百亩有一名技术骨干10名技术能手。

2、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搞好规划,切实做好绿色果品认证的组织实施和

监管工作,通过科技手段重点解决好农药残留、植物膨大剂使用等问题,强化病虫害、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控和管理,尽快建成4万亩绿色果品基地,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结合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带动农户养畜,果园种草,实现果畜良性互动,全面发展。

3、进一步优化果树品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建立“栽培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的品种格局,从品种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

(八)提升知名度创建新品牌

1、加强“果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工作。按照《果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组织果农进行生产,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市场信誉好的专业合作社,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开展创名牌活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果品商品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果品包装管理,规范包装,加强果品产后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严厉打击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

3、强化行业自律。通过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果品企业和果农的行为自律,维护果品形象,引导全行业建立诚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四、重点任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