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1

国学经典诵读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七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八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晨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2、自主背诵5篇。

二级:

1、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从开始至“此十义,人所同”。

3、自主背诵5篇。

三级:

1、古诗:《游子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竹里馆》、《江雪》。

2、《老子》从“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3、自主背诵5篇。

四级:

1、古诗:《游园不值》、《乐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诗经》关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3、自主背诵5篇。

五级:

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3、自主背诵10篇。

六级: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自主背诵10篇。

七级:

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现代诗文:《鸽子》、《西湖的女神》、《雾》、《等了许久的春天》、《深闭的园子》。

3、寓言故事五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

4、神话故事两则:《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5、自主背诵10篇。

八级:

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如梦令》、《西江月》。

2、现代诗文:《春晨》、《荷塘月色》、《断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则:《愚公移山》、《螳螂捕蝉》、《卖椟还珠》、《曾子杀猪》、《朝三暮四》。

4、神话故事三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5、自主背诵10篇。

九级:

1、现代诗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扬娜拉》。

2、《诗经》——《子矜》、《鸡鸣》、《短歌行》、《陋室铭》、《大学》第一章。。

3、自主背诵20篇。

六、国学经典诵读效果

1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大大提高。

2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 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 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 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 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 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 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 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 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 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 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 等 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 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 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教学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 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 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五、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 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 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 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 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 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 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 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 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 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 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 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 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 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1

国学经典诵读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七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八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晨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篇一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其三)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其一)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蒋捷)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 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1)读准确(2)读流畅(3)熟读成诵并默写。 2. 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 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篇二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e19203275.html,/article/10399352.html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5篇)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5篇)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中华经典《古诗词》,初步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自读、导读等方法诵读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第1——10周《石灰吟》《墨梅》《乡村四月》 第11——14周《书湖阴先生壁》《晚春》《大林寺桃花》第15周《菊花》《赋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16周《逢入京使》《赠花卿》《村晚》 第17——18周《竹枝词》《咏月》《冬夜读书示子律》 第19周《观书有感》《回乡偶书》《秋夕》

第20周期末复习展示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 重坊中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的创新。 三、诵读内容 《弟子规》,每次背会12个字。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篇一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 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 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 “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 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 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 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 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 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 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 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 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 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XX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 遥望洞庭山水翠, XX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 > 1.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 "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 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 >,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学设计 或长或短",叫< > ,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 >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1.国学经典的解读和内涵; 2.诵读的技巧和修养。 三、教学准备: 1.国学经典的相应课文或资料; 2.诵读或背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诵读练习的材料和相关习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可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的名称和封面,以及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课文进行讲解和解读。介绍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分析其内涵和哲理,引

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的主题和价值观。 3.诵读练习(30分钟) 让学生跟着诵读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熟悉课文的发音和语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诵读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诵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他们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和价值。 4.课堂活动(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朗诵会,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通过评选出最佳诵读者或最佳朗诵词,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课堂反思(10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诵读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总结诵读的技巧和修养。进行小结和反思,提出下堂课的预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五、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国学经典课文进行诵读并分享。 2.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课文,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3.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 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七、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课教案一等奖-国学经典:《中庸》《礼记》《左传》

【国学经典】《中庸》选读 一、文学常识《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颍、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L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二、例句赏析 (-) 天命(1)之谓性;率性(2)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3)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一章)•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谊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L "中'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二)选自二十章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5)败绩:大败。 (26)周:环绕。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28)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子舆,韩厥的父亲。 (29)且(旦)辟左右:旦:即明日早晨。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 左右而居中。 (30)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 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简介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 达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理解和背诵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丰富 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针对每部作品,分为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包含以下内容: - 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 解读重要章节或片段 - 学生诵读经典语段或段落

- 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1. 教师导读: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读和分析作品的重要章节或片段,并互相讨论。 3. 朗读练:提供经典语段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调整。 4.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典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诵读和讨论中的积极度和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3. 文学素养:评估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 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 课本和参考书籍:提供作品的背景介绍、重要章节解读等材料 - 录音设备:用于学生朗读练和语音评估 小结 通过进行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增加词汇量,并提升阅读能力。这将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案主题:了解和诵读中国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和熟悉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本《国学经典》。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中国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二、讲解(30分钟) 1.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对中国国学经典的概念进行讲解,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对每一本经典作品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价值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经典作品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朗读和诵读(40分钟) 1.分发课本《国学经典》,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章节进行朗读和诵读。 2.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诵读练习,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技巧。 3.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诵读水平。 四、讨论(35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思想观点。 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4.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背后的思想内涵。 2.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思想观点,掌握它们的现实意义。 3. 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思想观点进行问题思考和价值判断。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论语》中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 2. 将《论语》中的思想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个人理念。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引用一些经典名句,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并讲解一些重要经典名句,如“学而时习之”、“君子周而不比”等,并介绍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古代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的经典名句和思想观点,展开讨论,思 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对《论语》的理解。其 他学生可以提问和交流意见,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 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思想观 点进行思考和价值判断。例如,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仁”和“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个人见解。 第六步:总结归纳(5分钟) 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论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提醒学生将所学的思想观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资源: 1. 《论语》教材或电子版本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国学经典选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 2. 诵读技巧:语调、节奏、停顿、感情表达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国学经典内容,或者请学生分享自己对 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步骤二:知识讲解 向学生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醒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修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步骤三:示范诵读 老师进行示范诵读,突出诵读技巧的运用,比如语调的把握、节奏 的掌控和感情的表达等。 步骤四: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练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矫正发音和语调。 步骤五:整体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整体进行诵读展示。可以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或家长观摩,以增加展示的分量和意义。 步骤六:反思总结 对整个诵读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掌握。 2. 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活动 1. 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总结自己从国学经典中获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或展示,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 国学经典选读资料、诵读音频、学习用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诵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道德情操得到提高,整体素养也得到了加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为国学经典的诵读而努力!

初中经典国学教案

初中经典国学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经典国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案内容: 课程名称:《论语》中的经典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故事,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论语》中的文本。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运用《论语》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故事。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 1. 课本《论语》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入: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重要性。 3. 教学重点一:学习《论语》中的经典故事,如《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等。通过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点和对生活的启示。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故事和讨论的内容。 2. 教学重点二: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论语》中的故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学拓展:通过展示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论语》中的故事和思想。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表达观点等。 2. 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估他们对《论语》中故事的理解和对道德价值观的把握程度。 3.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其他经典国学著作,如《孟子》、《大学》等,拓宽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 初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时间5分钟) 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时间5分钟) 孙子兵法 第一章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①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

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②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释】①不畏危:不惧怕危险。②佚(yì):同逸,休整充分。 第二章作战篇 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①师则国用不足。XXX挫锐,屈力殚②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注释】①暴(pù)师:部队在外作战。暴,通曝,露在日光下。②殚(dān)货:财物耗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

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讲解一:总序: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次谨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有特色的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有特色的 对于初中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很重要,要怎样制定好初中国学经典的教案也是人们好奇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中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篇一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 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五、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

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一)教学目的 培养同学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 (三)教学过程 教学一老师讲经典,学生学经典

1、导入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2、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介绍学习的意义讲解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小朋友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教小朋友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4、讲解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讲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 只供学习与交流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只供学习与交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只供学习与交流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