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人们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所进行的紧急救助措施。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减轻伤害的程度,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更好的条件。下面将从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现场急救的程序

1. 现场评估:在发生意外或疾病突发后,首先要做的是对现场进行评估。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判断是否有危险,确定是否需要转移伤员到安全的地方。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现场安全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报告事发地点、伤情和所需急救措施等信息。

3. 呼叫其他帮助: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以让其中一人继续与急救中心通话,另一人则可以寻求其他帮助,如寻找急救设备或专业医护人员。

4.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要判断伤员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伤员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5. 控制出血:如果伤员有明显的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可以

使用纱布等物品进行直接压迫,控制出血并尽量减少伤害。

6. 固定骨折:如果伤员有骨折,要尽量保持伤员的身体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木板等物品进行固定。

7. 保持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员的体温。可以使用毯子等物品进行保暖,避免伤员受寒造成进一步损伤。

8. 安抚伤员: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安抚伤员的情绪。积极与伤员交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二、现场急救的原则

1. 保护自己: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

2. 快速反应:在突发状况下,时间非常宝贵,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尽量缩短救援时间,为伤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3. 优先救治重症:在现场急救中,要优先救治重症伤员。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4. 不移动伤员:除非伤员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伤员。移动可能会加重伤情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5. 采取正确姿势:在进行急救措施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比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要根据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6. 不使用未经训练的设备:现场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未经训练的设备。如果没有专业急救设备,可以使用可靠的代用品进行救助。

7. 紧急治疗为主:现场急救的目标是迅速救治伤员,而不是完全治愈。因此,在现场急救中,应以迅速有效地救治为主要原则。

8. 持续监测:在进行急救措施后,要持续监测伤员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急救方法,确保伤员得到最佳救治。

9. 留下相关信息: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留下相关信息,如伤员的身份、伤情、急救措施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医疗救治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是保护伤员生命安全、减轻伤害程度和为后续医疗救治提供条件的关键。只有正确掌握急救程序和遵循急救原则,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救助行动,最大限度地保护伤员的生命和健康。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并掌握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为紧急情况下的救援工作做出贡献。

现场急救程序

一、怎样拨打120电话 1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2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以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联系。 3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 4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 5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120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6在医院外(在家、在单位、在公共场所)发生了急重病人和意外受伤时,请立却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发出呼救。急救中心会立即派出医生和救护车,到现场进行抢救,并把病人送到医院。 打"120"报警电话要点⑪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确切地址、联系电话。 ⑫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的急救措施。⑬报告病人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⑭过去得过什么疾病,服药情况。⑮约定具体的候车地点,准备接车。 二现场急救应采取的初步措施 ①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②必须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便推动或搬运病人,以免病情加重。 昏迷发生呕吐病人头侧向一边;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哮喘发作或发生呼吸困难,病人取半卧位。 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初步急救。将病人移到安全、易于救护的地方。如煤气中毒病人移到通风处;脑中风病人摔倒在卫生间,移出来。选择病人体位,安静卧床休息。 吸氧疗法。病人身边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在很多类型的急症发生时均可首先应用。如:心脏病、脑中风、哮喘、呼吸困难、胸外伤、脑外伤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侧向一边顺位引流出来。呼气道异物阻塞,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来。 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采用安全可靠的药物口服。应尽量采用过去已用过的、证实无过敏反应的药物。记好药名、药量、服药时间,以便向医生陈述。外伤病人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④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方便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⑤待救护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详细地讲述病人的病情、伤情以及发展过程、采取初步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救护车到来之前急救要点 ①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检查,保持正确的体位。②向"120"呼救的同时,在场人员应积极进行初步救护。③准备向救护人员介绍病情及救治经过。 三心肺复苏法1确定神志轻拍患者肩无反应时,高声救助,旁观者去打120急救电话2原地给患者畅通气道压额提颚法使后坠的舌根抬起,气道畅通3检查呼吸(3-5秒)视:胸部伏动听:气流声响感觉:呼吸气流若呼吸停止实施人工呼吸,吹气2次之后,每分钟12次的频率继续吹气4检查脉博触摸颈动脉若脉博停止跳动 * 实施胸外心脏挤压80-100次/分钟* 单人操作时,挤压15次,吹气2次,挤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四创伤救护要点①尽快冷静下来,逃离危险,摆脱困境,进行自救互救。②报警和呼救,争取外援。③发现和识别重伤员,初步现场急救。④最好用救护车运送伤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原则及其程序 1.严格依法办事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应强调应急任务 而违规操作。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对任何干扰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 人及时进行处罚,以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减少盲目性,防止各行其是和蛮干, 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应急处理队伍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要通过平时检查和演练,熟悉和掌握相关法规及其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为现场处理的合法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应急处理通常事件紧,要求高,需要投入多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各 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反应 迅速、决策快捷、指挥有效。 3.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处理重大疫情和中毒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因此必须明 确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急救和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现场的治安保卫,封锁疫区,疏散人员,对拒绝隔离治疗的患者和中毒患 者采取必要的措施;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组织药品器械的生产和供应:供水部门负责落实消除 水污染的应急措施;环卫部门负责及时清运疫区的垃圾、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境保 护部门负责对被污染的环境和水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4.熟悉掌握现场检测检验技术应急处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测试技术和采样技术,应急队伍应配 备快速检测食物中毒、饮水污染及常见化学毒物的仪器,并保证检测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的前期准备 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理,重要前提是要有所准备,从而为快速、准确、有 序处理各类事件打下基础。现场前期准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制度预案的准备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有关处理规程、部门分工、操作程序。使 处理时职责明确,有章可循。 2.人力的准备主要是知识储备,如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有关防护手册,了解并掌握一些重大 传染病、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特别应当了解本地疾病监测的有关资料、本地既 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材料。还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增强认识,逐步积累经验。 3.物力的准备一般器材的准备,如交通工具、专业人员自身防护器材、通讯联络工具、消杀 药品与器械等;专用仪器设备的准备,如现场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仪器设备、采样工具等;专用药品试剂的准备,如消毒药品、治疗药品、诊断药品和试剂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1.及时报告发生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以及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要及时报告上 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接报单位要详细询问疫情和事故发生情况,并做好接 报纪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2.现场急救应及时将传染病患者和中毒患者送往有关医疗单位就诊;或就地进行隔离、抢救、治疗;或进行医学观察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向有关医疗单位 提出抢救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3.现场保护和控制发生疫情和中毒事故的单位及调查人员有责任对现场采取保护和控制措施。如停止饮用受污染的水并保存水样;封存患者食用过的剩余食品等。注意保存相关的现场物证,如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食物等。同时进行现场采样并有效保存,以备复查、复检。

人身伤害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和步骤

人身伤害事故现场急救原则和步骤 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时刻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受伤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介绍人身伤害事故现场的急救原则和步骤,帮助读者在面对事故现场时能够应对自如。 一、急救原则 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事故现场可能存在各种危险,如火灾、气体泄漏等,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受伤。 2.评估情况:在确认自身安全后,应立即评估伤者的情况。这包括判断伤者是否有呼吸、有无意识、有无出血等,以便快速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呼叫急救:在确认伤者需要急救后,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和现场地址,以便及时获得专业救援。 二、急救步骤 1.保护现场:在急救开始前,应尽量保持现场的安静和稳定。如果有其他人在现场,要安抚他们,避免造成更多的混乱和伤害。

2.止血:如果伤者出血严重,应第一时间进行止血。可以通过用纱布、干净的衣物等直接按压伤口来止血。如果止血效果不好,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临时止血,但应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伤者的血液循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头后仰法,将伤者的头部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发现有呕吐物或异物阻塞呼吸道,可以采用侧身稳定法,将伤者侧卧,以便呕吐物排出。 4.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没有心跳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采用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压部位为胸骨下缘,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除颤。 5.固定骨折:如果伤者有明显的骨折,应及时进行固定。可以使用绷带、木板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6.急救药物应用: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伤者的情况使用急救药物。如心脏骤停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药物进行心肺复苏;如伤者出现过敏反应可以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治疗。 7.安抚伤者情绪: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安抚伤者的情绪,给予他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一、简介 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事故发生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急救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步骤和常见的急救措施。 二、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毒气泄漏等,应先迅速撤离,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2. 判断伤者意识和呼吸:在进行急救前,要先判断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可以通过轻拍伤者的肩膀或喊话来刺激其意识。同时,观察伤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 3. 呼叫急救电话: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具体的事发地点和伤者情况。 4. 断定伤情严重程度:根据伤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常见的严重伤情包括呼吸困难、严重出血、骨折等。 5. 保持伤者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毛毯或衣物等覆盖伤者身体,避免过度散热。 6. 不移动伤者:在没有专业急救人员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情。只有在伤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如火灾现场,才可以进行适当的移动。 三、现场急救的步骤 1. 停止出血:如果伤者出现大量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出血。可以使用纱布、压迫带等进行直接压迫伤口,或者提高伤者的患肢,减少出血。

2. 保护呼吸道: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畅通。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颚抬高的方法,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3. 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 4. 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如果伤者出现骨折或关节脱位,应尽量保持伤者的原始姿势,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使用夹板或固定带进行固定。 5. 烧伤处理:如果伤者被火灾烧伤,应立即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并用凉水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伤者的体温和减轻烧伤程度。 6. 中毒处理:如果伤者中毒,应立即将伤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可以采取吸入毒物的解毒措施,如用清水漱口等。 四、常见的急救措施 1. 创口处理:在处理创口时,应先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止血,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创口,最后进行包扎。 2. 烧伤处理:在处理烧伤时,应先用凉水冲洗烧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以防止感染和减轻疼痛。 3. 骨折处理:在处理骨折时,应先用夹板或固定带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进行包扎,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4. 中毒处理:在处理中毒时,应立即将伤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拨打急救电话。根据中毒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 5. 心肺复苏: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先进行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的比例为30:2,以维持血液循环。 养成良好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对于保护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现场急救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 一、概述 现场救护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治,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和损失。现场救护应该尽可能地迅速、有效地进行,以确保伤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基本原则 1.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反应并展开救护行动。 2. 安全第一: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只有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伤者的安全。 3. 优先处理危急病情:在处理伤者时,应该优先考虑危急病情。例如出血、心脏骤停等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 4. 高效合作:现场救护需要多个人员协同合作。不同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在确定各自职责范围内高效配合。

5. 简单易行:现场救护需要迅速有效地进行,因此采取简单易行、易 于操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具体操作步骤 1. 确认事故现场:在到达现场后,应该首先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包 括伤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周围环境等。 2. 保障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确保自己的安全。例如穿 戴防护装备、避免走近危险区域等。 3. 发起紧急呼叫:在确定事故情况后,应该立即发起紧急呼叫。例如 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4. 初步评估伤者状况: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例如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等方面。 5. 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给予必要的急救 措施。例如止血、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6. 将伤者转运至医院:在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后,需要将伤者转运至 医院。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心理稳定,并继续给予必要的护理。

四、注意事项 1. 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 应该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理。 2. 不随意给药: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随意给药。应该根据伤者具体 情况和医生建议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3. 不过度干预: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应该过度干预伤者。应该尽可 能地保证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及时将其转运至医院。 4. 不忘记心理护理: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注意对伤者进行心理护理。例如安慰、鼓励等方面。 五、总结 现场救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快速有效地展开行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并按照具体操作步骤来实施。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伤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和关怀。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人们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所进行的紧急救助措施。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减轻伤害的程度,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更好的条件。下面将从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现场急救的程序 1. 现场评估:在发生意外或疾病突发后,首先要做的是对现场进行评估。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判断是否有危险,确定是否需要转移伤员到安全的地方。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现场安全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报告事发地点、伤情和所需急救措施等信息。 3. 呼叫其他帮助: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以让其中一人继续与急救中心通话,另一人则可以寻求其他帮助,如寻找急救设备或专业医护人员。 4.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要判断伤员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伤员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5. 控制出血:如果伤员有明显的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可以

使用纱布等物品进行直接压迫,控制出血并尽量减少伤害。 6. 固定骨折:如果伤员有骨折,要尽量保持伤员的身体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木板等物品进行固定。 7. 保持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员的体温。可以使用毯子等物品进行保暖,避免伤员受寒造成进一步损伤。 8. 安抚伤员: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安抚伤员的情绪。积极与伤员交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二、现场急救的原则 1. 保护自己: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 2. 快速反应:在突发状况下,时间非常宝贵,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尽量缩短救援时间,为伤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3. 优先救治重症:在现场急救中,要优先救治重症伤员。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4. 不移动伤员:除非伤员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伤员。移动可能会加重伤情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5. 采取正确姿势:在进行急救措施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比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要根据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1. 急救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急救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 急救前需要确保现场的安全,如果有任何危险因素存在(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应先确保自身安全后再进行急救。 1.2 判断意识和呼吸 在进行急救之前,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意识清楚的患者需要与其进行沟通,了解症状和情况,而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1.3 寻找危险因素和创伤诱发因素 急救时需要寻找导致患者状况恶化的危险因素和创伤诱发因素,并及时排除或减轻它们的影响。 1.4 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症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1.5 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在急救措施执行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并告诉他们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2. 急救的实施步骤 2.1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状况。其具体步骤包括: 1.确认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 3.进行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查看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进行胸外 按压。 4.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2.2 创伤处理 创伤处理是在急需帮助的创伤病人处置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具体步 骤如下: 1.首先,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根据创伤的不同类型,进行止血处理,通常可以采用直接压迫、提高 伤肢位置、应用止血带等方法。 3.对于骨折、脱臼等创伤,需要进行骨折固定和脱位复位等处理。 4.若有必要,可给予疼痛缓解措施。 2.3 中毒处理 中毒是指人体暴露于有害物质,导致内部毒素累积,引起各种症状和损害。中 毒处理的步骤如下: 1.确定中毒原因,尽量避免暴露。 2.如果是吞咽毒物,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患者的口腔。 3.呼吸道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有毒气 体。 4.快速与医护人员或中毒控制热线(如中毒信息咨询电话)联系,告知 中毒原因。 2.4 灼伤处理 灼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处理以减轻病情。灼伤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迅速远离明火或灼伤源。 2.将受伤部位放在冷水下冲洗15-20分钟,以减轻伤害。 3.如果灼伤区域没有裂开的皮肤,涂抹非粘性的、无香精的湿敷物进行 保护。 4.如果灼伤部位有剧烈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2.5 窒息和呼吸困难处理 窒息和呼吸困难是急需帮助的紧急情况,下面是其处理步骤: 1.如果窒息是由于部分阻塞引起的,可以使用背部拍击或人工喘息法来 消除阻塞。 2.如果窒息持续,或者是由于严重喉头水肿引起的,需要立即拨打急救 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紧急创伤生命支持 第一章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急救的原则】 一.安全原则:包括现场环境安全、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和医疗物资安全五个方面。 二.科学原则:在公认的技术规范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处理。 三.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病人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指导医疗行为。 【现场急救的程序】 一. 确保安全 二. 初步评估和处理 三. 启动急救反应程序 四. 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 多学科综合处置 创伤急救链

【具体步骤】 一. 确保安全: (一) 环境安全 1. 安全对象:要保证被救人员安全、施救人员安全、现场围观人员安全。 2. 安全方法:根据现场环境不同选择不同方法。如在怀疑 煤气泄漏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和使用电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置。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电话。在交通事故中,急救人员须首先在距离事故车辆50-100米的地方设置明显标志物,并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关掉汽车引擎,采取制动后方可进行急救。发生触电,必须首先用安全方法切断电源或将电源与伤者隔离后,方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二) 诊疗安全 1. 诊疗技术安全:选择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权威的诊疗技术,避免争议。 2. 沟通安全:患者在现场突发重病或受伤后,常处于应激 性心理障碍状态,急救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避免误解以保障诊疗顺利进行。现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 保 安 全 初步 评估 及 处置 启动 急救 反应 程序 进一步 评估 和 处置 多学科 综合 处置

1)从正面接近患者。 2)大声说明身份及目的。 3)适时安慰,充满信心,沉着冷静,语言简洁明晰,逻辑清楚,态度和蔼。 4)救助儿童及婴幼儿时应首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三)民事安全:履行各种告知义务,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后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所有诊疗行为都应征得被救人员或监护人的同意。保留好各种诊疗证据。 (四)刑事安全:留心刑事问题,保留一切可能与刑事侦察与鉴定有关的证据。 (五)医疗物资安全:合理使用医疗设备,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意外。产生的医疗垃圾要用专用器皿保存,不能留在现场。防止医疗设备丢失、损坏。 【特别提示】: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是任何急救现场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在一个不安全的现场进行急救工作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亦应注意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医疗物资安全。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院前急救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现场安全专家。 二.初步评估和处理: (一)意义:急症病人病情复杂多样,表现各异,但不管是何种疾病,急救人员都应首先对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危重病人的现场病情瞬息万变,急救人员必须争分

简述急救的原则以及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原则及程序 一、急救的原则 1.快速行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行动,迅速寻求帮助和进行急救措施, 以争取救治时间。 2.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时,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 下,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3.评估现场: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排除危险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和急救者。 4.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稳定情绪,以便更好 地进行急救操作。 5.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在处理多个伤者时,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 题,如心跳呼吸骤停等。 6.遵循ABC原则:A代表空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代 表循环(Circulation),先保障患者的空气道通畅,确保呼吸正常,最后 处理循环问题。 7.不做进一步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如正确使用 急救器械、注意体位转换等。 8.不负众望:急救人员应克服困难,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努力不辜负众望。 二、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紧急情况 发现紧急情况后,要立即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拨打急救电话(如120),通知专 业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评估现场安全 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如果存在威胁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如转移患者,排除危险物等。

3. 进行初步检查 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出血等,以便判断伤情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 呼叫急救专业人员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急救专业人员的参与,要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或请求附近的医疗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到场。 5. 实施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根据ABC原则,首先判断患者的空气道是否通畅,如果不通畅,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通气。接下来,检查呼吸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进行人工呼吸或CPR。最后,处理循环问题,如使用除颤 器心电图监测等。 6. 给予继续护理 在等待急救专业人员到场的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如止血、固定骨折、保暖等,以保证患者在救援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7. 接管专业急救人员 在急救专业人员到场后,要将患者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向其详细报告,并协助他们进行患者的转运和进一步的救治操作。 以上便是急救的原则及程序,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为他人的生命做出贡献。记住,急救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一、引言 现场急救是指在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时,通过紧急施救措施,尽快对伤者进行初步处理,以保护生命和减轻伤害。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是救助者在急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本文将介绍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以帮助读者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现场急救的程序 1. 保证自身安全:在急救前,救助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对于一些危险的现场,如火灾、交通事故等,救助者应尽量避免进入危险区域,以免增加事故的发生。 2. 判断现场状况:救助者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和伤者的状况。观察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环境,评估伤者的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以确定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需要急救时,救助者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他们事故的性质和现场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派专业救援人员。 4. 保护伤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救助者要尽可能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伤者,可以帮助其保持最佳呼吸姿势;对于出血的伤者,可以使用干净的布料进行包扎等。 5. 配合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救助者应主动配合他们的

工作。告知伤者的基本情况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促进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现场急救的原则 1. 快速反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救助者应迅速做出反应,尽快展开急救工作。因为急救的效果往往与反应的速度成正比,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 2. 保护生命优先: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要始终将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无论伤者的病情如何,都要将生命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 切勿恐慌:现场急救需要冷静和镇定的态度。救助者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紧急情况而恐慌,以免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只有冷静思考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尽量不移动伤者:除非伤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否则应尽量不移动伤者。错误的移动可能会导致伤者的伤情恶化,增加二次伤害的风险。应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由他们专业地进行伤者的转移和处理。 5. 根据伤情施救:现场急救的措施应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伤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例如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严重出血需要进行止血等。救助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 6. 遵循专业指导: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的一系列措施。现场急救是指在事故或突发状况发生后,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以下是现场急救的原则和步骤: 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评估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溺水、电击等。如果现场不安全,应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 2. 呼叫急救:在进行急救之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详细的情况描述,以便救援人员做好准备。 3. 评估患者:在急救开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和脉搏等。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 快速反应:在事故发生后的前几分钟内,急救措施的效果最好。因此,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例如,对于出血严重的伤者,应立即止血;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等。 5.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严重的伤者,应立即控制出血。可以使用手压止血法或压迫性止血带。同时,应尽量保持伤者平卧,以减少出血量。 6. 保持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法、侧卧位或使用人工气道等方法。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7. 不移动患者:在现场急救过程中,除非有生命危险,否则不要移动患者。错误的移动可能导致进一步的伤害,尤其是脊椎和颈部的伤害。 8. 给予心肺复苏:对于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9. 保持患者温暖: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温暖。可以使用毛毯或衣物覆盖患者,以防止体温过低。 10. 提供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作为急救人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总结:现场急救是在事故或突发状况发生后立即进行的急救措施,旨在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要确保安全,并呼叫急救。评估患者的状况后,快速采取行动,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等。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移动,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尽量保持患者温暖。以上是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一、背景介绍 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保 护受伤者的生命和健康。正确的现场急救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提供紧急治疗,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急救的原则和步骤。 二、现场急救原则 1.安全第一 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评估现场环境,判断是 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化学品泄漏等,必要时应迅速转移受伤者至安全地点。 2.评估意识和呼吸 检查受伤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轻拍受伤者的肩膀,大声呼唤其名字,观察其 反应。如果受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拨打急救电话 在进行现场急救之前,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急救中心将指导你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4.止血 如果受伤者出血严重,应立即进行止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止血。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无法控制,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5.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受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受伤者有呼吸困难或窒息的迹象,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头后仰法、侧卧位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保持体温 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受伤者的体温。使用毯子或衣物覆盖受伤者,以防止体温过低。 7.避免移动受伤者 如果受伤者没有生命危险,应尽量避免移动受伤者,以免加重伤情。但如果受伤者身处危险环境,必须迅速转移,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担架、抬举等。 8.尽量不要给予药物 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尽量不要给予受伤者药物。除非受伤者有过敏反应或疼痛无法忍受,否则应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9.记录急救过程 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记录下急救过程,包括急救时间、所采取的措施和受伤者的症状等。这些记录将对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重要参考。 三、现场急救步骤示例 以下是一个现场急救步骤的示例,供参考: 1.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评估现场环境。 2.检查受伤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3.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事故情况。 4.止血,使用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和减轻病情而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现场急救是指在事故或突发状况发生时,立即采取措施,为伤者提供紧急救助,以保护其生命安全和减轻伤害。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进行现场急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急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行现场急救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的安全。急救人员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接近伤者,避免进一步危险。 二、判断意识和呼吸 在接近伤者后,急救人员应首先判断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可以通过观察伤者的反应和呼吸动作来判断其是否有意识和正常呼吸。 三、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呼吸停止,急救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助。在通话中应提供准确的事发地点和伤者情况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四、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急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两个步骤。按压胸部应以正确的手法和力度进行,以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应使用合适的方法,以保证伤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五、止血处理 在现场急救中,如果伤者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处理。可以使用纱布、绷带等物品进行包扎,或者直接按压伤口以减少出血。

六、保持体温和舒适 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和舒适。可以使用毯子或衣物 进行保暖,以避免伤者受到寒冷的影响。 七、避免二次伤害 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急救人员应尽量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例如,在移动 伤者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以避免对伤者的骨折或伤口造成进一步损伤。八、等待医护人员到达 在进行了必要的急救处理后,急救人员应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医护人员具有 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以上是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 做出灵活的判断和应对措施。同时,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急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能够挽救生命,减轻伤害,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和挽救生命而进行的紧急医疗处理。正确的现场急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提高生存率。下面是现场急救的一些原则和步骤。 1. 保护现场安全 在进行现场急救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检查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电击、化学品泄漏等。如果有危险,请尽量远离危险区域,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2. 判断意识和呼吸 在接近受伤者之前,先观察他们的意识和呼吸情况。轻轻摇动受伤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唤他们的名字,观察他们是否有反应。如果受伤者没有反应,需要紧急施行心肺复苏术(CPR)。 3.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现场急救只是暂时的,为了获得更全面和专业的医疗帮助,需要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紧急电话。告知他们发生的事件和受伤者的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和安排医疗救援。 4. 控制出血 如果受伤者出血严重,需要尽快控制出血。可以使用压迫的方法,用干净的布料或手掌直接压在出血部位上,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可以尝试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 处理骨折和关节脱位

如果受伤者有骨折或关节脱位,需要小心地固定受伤部位,以免进一步伤害。可以使用软垫或绷带来固定骨折部位,并尽量保持受伤者的舒适。 6. 处理烧伤和烫伤 如果受伤者有烧伤或烫伤,需要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冲洗,以减轻疼痛和减少伤害。切勿使用冰块直接接触受伤部位,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7. 处理窒息和呼吸困难 如果受伤者出现窒息或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维持受伤者的呼吸道通畅。 8. 处理中毒 如果受伤者中毒,需要尽快将受伤者从有毒物质的环境中移出,并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在等待专业医疗帮助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清洗受伤者的皮肤或口腔,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9. 给予心理支持 在进行现场急救的过程中,受伤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或疼痛。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保持镇定和安心。 10. 记录和报告 在进行现场急救后,应尽快记录受伤者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医疗处理和保险索赔可能是必要的。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的发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现场急救的一些原则和步骤,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记住,在进行现场急救时,保持冷静和镇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尽量避免进一步伤害受伤者。如果您不确定如何处理某种紧急情况,请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或急救中心寻求帮助。

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原则 一、介绍现场急救原则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和减轻伤害,对伤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能够提高急救效果,保证伤者的生命安全。 二、现场急救原则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原则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 者的伤害,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时间窗口。正确的现场急救原则能够拯救生命,缓解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现场急救原则的具体步骤 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行动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评估 现场的危(wei)险因素,如火灾、电击、有毒气体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安全。 2. 呼叫急救: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如事发 地点、伤者情况等。保持镇静,尽量提供详细的信息。 3. 评估伤者: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基本 生命体征。如果伤者故意识且能够呼吸,应保持伤者的舒适,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较多的伤者,应即将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可以使用压 迫止血法,将干净的纱布或者绷带紧紧地包扎在出血部位上,并保持压力。 5.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如果伤者呼吸难点或者 呼吸住手,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术。 6. 判断伤势严重程度:根据伤者的状况,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对于严重的外伤,如颅脑损伤、胸部创伤等,应尽快就医。

7. 保持体温:在进行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体温。可以使用毯子或者 衣物覆盖伤者,避免过度失温。 8. 等待急救人员: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及时通知急救人员的到来,并将 伤者的情况告知他们。与急救人员配合,协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四、现场急救原则的注意事项 1. 尽量不要挪移伤者:除非伤者处于危(wei)险的环境中,如火灾、有毒气 体等,否则尽量不要挪移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2. 不要随意使用药物:除非有医生指导,不要随意给伤者使用药物。错误的用 药可能会导致伤者病情恶化。 3. 不要过度干预: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避免过度干预伤者。应根据伤者的状况,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 4. 注意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保证自己的安全。 五、结语 现场急救原则是保护生命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急救原则能够提高救援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伤害。在突发状况下,我们应该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为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快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的救护行动等。 必须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 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立即救护并及时呼救“120”或尽快护送到附近急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附近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120”急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本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排除事故现场潜在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脱离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标识,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处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随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潜在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位置要作标记。 巡查四周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妥善处置。 切勿接触有电流、电线的车辆及物体。 小心保管伤员的财物,清点登记,并找旁证人签字。 五、伤情检查及伤员分类 1.伤情检查 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 ①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呼唤伤员,轻拍其肩部,10秒钟内无任何反应可视为昏迷。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不合情理的烦躁都提示伤情严重。 对意识不清者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加重未被发现的脊柱或四肢骨折。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存在,是否变得快而弱。(小儿触摸

现场急救知识

现场急救知识 上余卫生院院长:黄孔兴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抢救生命。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二、紧急救护的程序: ①拨打120 ②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③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④先抢救危重者 ⑤优先护送危重者: 三.常用的生命指征是: (1)神志清楚,体温36.6—37.2度。 (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 (3)血液循环: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男性为60--80次,女性为70--90次。 (4)瞳孔: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 (5)血压: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 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双侧瞳孔固定散大是死亡的三大特征。 出现尸斑则为不可逆的死亡。 四、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1、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2、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五、外伤救治法: (一)紧急止血。 1、指压法: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压住动脉,

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可临时止血,多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此法仅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 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中。 3.止血带止血: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伤口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神经,造成肢体坏死。要在明显邯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者,每隔一小时放松l一3分钟,改为指压止血。此法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