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细菌感染护理常规

第五节细菌感染护理常规

一、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杆菌经消化道入侵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菌血症和热血症引起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肠道淋巴组织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神经和消化系统中毒症状、脾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1.按感染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消毒隔离:消化道隔离措施。

3.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病人须严格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恢

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4.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出汗多者应更换衣被,防

止受凉。

5.饮食护理:给与营养丰富、高热量、易消化无渣饮食,防止饮

食不当诱发肠道出血或穿孔。

6.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腹部情况及排便次数、形状,注意有无肠道出血或穿孔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告知

医生并进行处理。

(2)高热不退者给与物理降温,不宜用大剂量解热药,防止大旱导致虚脱。

(3)便秘时禁用泻药,可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4)腹胀明显时用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

7.药物应用:观察药物疗效及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皮疹、血

常规及肝功能的改变。

8.健康指导

(1)解除隔离:病人体温正常2周或血培养、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休息:出院仍应休息1~2周,若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诊,防止复发。

(3)自我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记个人卫生习惯。

二、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列为甲类法定传染病。经传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传播数度快,呈世界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特征,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极高。

1.按感染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及时上报疫情。

3.消毒隔离: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密隔离,安置于单人病室,

医疗物品专用。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隔离裤、鞋套。

4.体位与休息:急性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边排便。呕吐

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避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呕吐后协助病人用温水漱口。

5.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一次排便后清洗肛门周,饼图一润滑剂减少刺激。及时清除病人排泄物,创造清洁舒适的环境。(2)口腔护理:呕吐后协助病人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6.饮食护理:剧烈呕吐时暂不进食,病情控制后给与低脂肪流

质食物,如果汁、米汤、淡盐等,尽量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加重肠胀气的食物。

7.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观察及记录呕吐物及排泄物的性质、量、次数。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观察皮肤黏膜弹性、尿量、血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8.补液原则: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

补钙,注意补钾,树叶总量应包括纠正脱水量和维持量。9.心理护理:主动、热情关心病人,有效沟通,帮助病人树立

信心和增强安全感。

10.健康指导

(1)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属届时霍乱的病因、传播方式、消毒隔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消毒隔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疫点、疫区应

严格消毒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3)自我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或半熟水产品,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一般包括细菌感染与细菌毒素的中毒过程,姑又称为食物中毒感染。按临床表现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俩大类。胃肠道型食物中毒临床上最为多见。

1.按感染疾病病人护理常规。

2.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

3.饮食护理

(1)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所需营养,使肠道得以充分休息。

(2)呕吐停止后给与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原则,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或淡

盐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

(3)病情好转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4.病情观察

(1)观察腹痛的部位及性质。

(2)严密观察呕吐和粪便性质、量、次数、及时将呕吐物和粪便送检。

(3)重症病人定时检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

神志、瞳孔、面色、皮肤弹性及温度。

(4)严格记录出入量和检测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时发现脱水、酸中毒、周围循环衰竭征象以配合处理。

5.对症护理

(1)呕吐:一般不给于止吐处理。因呕吐有助于清除胃肠道内铲留的毒素,呕吐后应帮病人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

漱口,保持口腔和床铺清洁。

(2)腹疼:注意腹部保温,禁用冷饮。剧烈腹痛者遵医嘱使用解痉药。

(3)腹泻:早期不用止泻药,便于毒素排出,每次排便后清洁肛周,并涂以润滑剂减少刺激。

(4)脱水:及时使用口服补盐液或遵医嘱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盐水。

(5)休克:迅速抗休克处理。

(6)神经型食物中毒不论是否发病,4小时内均应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及灌肠,以清除毒素。

6.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安慰病人,使病人树立信心和

增强安全感,鼓励病人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7.健康指导:向病人讲解预防细菌性食物只能孤独卫生知识,

不吃不解和腐败变质食物,饭前便后洗手,把好“病从口入”

关。

四、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菌痢简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变,以腹疼、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预后凶险。慢性者病情迁延不愈治疗困难。

1.按感染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尤其是呕吐物和粪便必

须进行严格消毒后再处理。

3.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腹泻频繁,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

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

息,平卧或安置于休克体位,注意保暖,专人守护。

4.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肛周的皮肤,每次排便后清醒肛周,并涂以鞣酸软膏,

减少刺激,必要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

止感染。

(2)排便护理:伴明显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伴有发热、疲乏无力、严重脱水

者应协助病人床边排便。

5.饮食护理

(1)严重腹泻伴有呕吐者可暂禁食,由竞买补充所需营养,市场到得以充分休息。

(2)能进食者,易进食消化、清淡的流质饮食,避免生冷、

油腻、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或淡盐水,以补

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

(3)病情好转逐渐过渡正常饮食。

6.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是给与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解热药。中毒型菌痢高热伴躁动不安及反复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争取尽早使体温降至正常。(2)观察病人腹疼、腹泻的性质、次数、量。

(3)中毒性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抗感染、补充血溶量、纠正酸碱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可泡沫痰及肺部有无湿性罗音,防止肺水肿及左侧心力衰竭的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流量,利于判断病情和调整补液速度。

7.药物应用

(1)早期仅用止泻药,便于毒素排出。

(2)抗菌药物: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适当的浓度的速度,防止液体外渗,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8.心理护理:主动关心病人和安慰病人,避免烦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去的病人配合。

9.健康指导

(1)知识宣教: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早期隔离、及时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自觉配合休息及饮食要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把住“并从口吐”关。

(2)药物指导: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争取彻底治愈,以防转化为慢性菌痢。

(3)自我防护:慢性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复发时及时治疗,避免疲劳、受凉、情绪波动及不洁饮食等因素而诱发急性发作。

(4)改善环境:做好饮水、食品、粪便的卫生管理。

第六章蠕虫感染护理常规

一、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因血吸虫寄生在肝门经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肝与结肠的肉芽肿。急性期病人有发热、肝脾增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增大为主。晚期则以肝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干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1.按感染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及晚期肝硬化伴腹水病人均应卧床

休息,慢性期病人适当运动,避免劳累,保证从分的睡

眠。

3.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热退出汗者勤擦洗、勤更衣,保持床

铺干燥整洁,防止受凉。

(2)生活护理:晚期血吸虫病人应协助好生活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4.饮食护理

(1)急性期病人应给与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减少

脂肪摄入。

(2)晚期肝硬化有腹水这应给与低盐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粗、硬、过热、多钱为刺激性食物。必

要时可静脉补充血浆、人血白蛋白、输新鲜血等。

5.病情观察:急性期主要观察体温、皮疹、腹泻情况。玩

起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观察病人腹围、体重、下肢水肿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表现。

6.药物应用

(1)应用吡喹酮治疗,服用后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做好相应处理,无须停药,少数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或肝功能损害,应暂缓治疗。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一、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二、护理诊断 1、腹泻与肠道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3、疼痛与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 三、护理措施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持续培养2次阴性或粪便正常后1周。同病种病人可住一室。接触病人污物时戴手套。接触病人或污 染物后及护理下一个病人之前要洗手。病人餐具用1次性饭盒。便器、呕吐物、排泄物等用 1:5含氯消毒剂消毒。 2、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凉爽。每天监测体温。供 给足够的营养及水分。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3、腹痛患者可腹部置热水袋,解除肠痉挛。禁食生冷食物。遵医嘱 使用阿托品、颠茄合剂或镇静剂止痛。 4、护理腹泻患者时应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用药前最好做新鲜 脓血便的细菌培养。怀疑中毒性痢疾,如果尚来排便,应作肛拭子 取大便做细菌培养。急性期给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

等,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病情好转后改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铺以少渣菜。粪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大便频繁者,肛周涂以凡 士林,防止糜烂。为防止腹压增高造成脱肛,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坐便器时间不宜太长。如果发生脱肛,可用消毒纱布涂以润滑油,用手轻揉局部,以助纳回。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以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时每 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给氧,保暖,将 45~50℃的 热水袋置足部,改善外周血循环。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 应用血管扩张药,以解除血管痉挛,同时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 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血和尿量调节补液量和速度。 6、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皮疹、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等。 7、准确记录出入量。

第五节 细菌感染护理常规

第五节细菌感染护理常规 一、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杆菌经消化道入侵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菌血症和热血症引起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肠道淋巴组织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神经和消化系统中毒症状、脾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1.按感染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消毒隔离:消化道隔离措施。 3.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病人须严格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恢 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4.基础护理: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出汗多者应更换衣被,防 止受凉。 5.饮食护理:给与营养丰富、高热量、易消化无渣饮食,防止饮 食不当诱发肠道出血或穿孔。 6.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腹部情况及排便次数、形状,注意有无肠道出血或穿孔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告知 医生并进行处理。 (2)高热不退者给与物理降温,不宜用大剂量解热药,防止大旱导致虚脱。 (3)便秘时禁用泻药,可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 (4)腹胀明显时用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

7.药物应用:观察药物疗效及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皮疹、血 常规及肝功能的改变。 8.健康指导 (1)解除隔离:病人体温正常2周或血培养、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2)休息:出院仍应休息1~2周,若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诊,防止复发。 (3)自我防护:培养良好的饮食记个人卫生习惯。 二、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列为甲类法定传染病。经传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传播数度快,呈世界性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急性肾衰竭等临床特征,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极高。 1.按感染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及时上报疫情。 3.消毒隔离:按甲类传染病进行严密隔离,安置于单人病室, 医疗物品专用。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隔离裤、鞋套。 4.体位与休息:急性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边排便。呕吐 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避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呕吐后协助病人用温水漱口。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潜伏期1—2天。 2、分型: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 中枢性呼吸改变。(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 【治疗要点】 1、急性: (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 (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 3、中毒性菌痢: (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A阵静降温 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 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2)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3) 第三节急性扁桃体炎护理 (4) 第四节手足口病护理 (5) 第五节惊厥护理 (7)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一、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症灶较大者可出现肺实质体征。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有条件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分开收治。 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充足,室温18-22°C,相对湿度55%-60%. 4、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静脉输液时,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6、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予以吸氧,必要时予人工辅助呼吸。 7、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严格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突然烦躁不安、心率每分钟>160次/

分,呼吸每分钟>60次/分、肝脏短时间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四、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2、对易感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一、定义

由多种病原及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症状、体征 轻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恶心或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至数10次,粪便形状呈稀水样,有酸味,常见黄白色粉瓣和泡沫,黄绿色稀便,可混有黏液及脓血等。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传播,护理患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根据病情,给予口服药物或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代性酸中毒表现、脱水程度及排尿排便情况。 5、调整饮食。呕吐严重者应暂禁食,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6、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正确添加辅食。 2、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 (五)霍乱护理常规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九)疟疾护理常规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 (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 (十四)麻疹护理常规 (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 (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 (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 (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室内 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 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 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 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如有突然 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 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 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 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 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 人解除长期或多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四、急性肝炎早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进食量少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病情及食欲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避免过多含糖高的饮食。慢性肝炎可给病人 乐于接受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浮肿者适当限制水和钠盐。 五、病情重,有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限制钠盐、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恢复期病人,给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六、病情观察 1.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黄疸消长、排便情况、发热、浮肿及出血倾向等。 2.重症病人加强巡视,日夜监护,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肝臭、瞳孔、神志、精神、智能、性格、扑翼样震颤、胃肠症状、大小便、黄疸及腹水等情况。意识不清、谵妄、烦躁者,应有专人护理,加床档或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淤斑、口腔黏膜渗血、鼻衄及柏油样大便等。遇有消化道大 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并稳定病人情绪,记录出血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消除口腔积血,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血和急救药品器材。 4.若病人意识状态急剧恶化,伴有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强、抽搐或瞳孔大小不等征象,提 示严重脑水肿或脑疝形成。应迅速通知医师,做好脱水治疗准备。 七、做好口腔护理。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护理常规 一、概念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acute bacteria conjunctivitis)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的场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症状为自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或刺痛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结膜表面有分泌物,严重时结膜表面可覆盖一层假膜。 二、评估及观察要点 (一)病史评估: 1.一般信息: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 2.患者自理能力。 3.身体状况:有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症状评估: 1.患者有异物感、灼烧感、痒、畏光流泪。 2.评估患者眼部分泌物情况。 3.患者视力有无下降。 (三)诊断检查评估: 1.结膜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 (四)心理社会评估 1.评估患者的心理及情绪。 2.评估家属及陪伴的关心程度及经济情况。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情况。 三、护理诊断 (一)舒适的改变与眼畏光、流泪等有关 (二)有交叉感染的危险与自我护理不当有关。 (三)知识缺乏性细菌性结膜炎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 四、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提供生活协助、进行避免各种安全风险的指导。预防意外损伤。 (二)专科护理 1. 应用1%硝酸银溶液涂结膜囊的结膜面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每天1次,清除眼部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 2.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炎症。

3.禁忌眼部热敷和包盖患眼,可用冷敷减轻充血、灼热等不适症状。 4.对于严重的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可全身应用抗生素。. 5.并发角膜炎及溃疡者,局部应用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每天1次。2.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监测血糖;术前遵医嘱散瞳。 6. 对病人实行隔离护理与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尤其眼药的应用,一人一支,禁忌互用。医护人员接触病人之后,应洗手消毒。防止病人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并加强传染源管理。 (三)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予以指导,避免过于焦虑。 (四)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传授结膜炎预防知识,提倡一人一巾一盆,与病人接触后,应立即洗手。琳菌性尿道炎病人,便后应洗手,并积极治疗尿道炎,以免造成传染他人或自身感染。 2.患有淋菌性尿道炎的孕妇,须在产前治愈。未愈者,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1%硝酸银和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预防淋菌性结膜炎。 3.健康教育:嘱病人患病时,不到公共场所活动,以免传染他人。家属不与病人共用毛巾、脸盆,避免传染。 4.饮食指导:指导病人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履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因为长期疗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头脑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放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事情,出格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呈现耳鸣,口唇麻痹,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用损伤等情况时,应实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流传途径的隔离预防。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第十一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在患者就诊时,必须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于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应该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应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和严密隔离,并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治疗饮食应加强管理,家属送来的食物必须经过医护人员检查,符合疾病要求的食物方能给患者食用。保持患者头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头、沐浴、剪指(趾)甲。患者使用后的衣物应按照不同疾病的隔离原则处理。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输液时应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促进康复。加强健康教育,针对患儿疾病和年龄,向患者及家

属做好健康教育,包括隔离知识、营养常识、卫生惯、安全防护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 第二节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应该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肝功能代偿期的病人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的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以根据病情安排适量的活动。大量腹水的病人应取半卧位。饮食方面,应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高维生素、低脂少渣的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急性常见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能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一般护理】 1、休息与隔离: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实施消化道隔离,对粪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要进行严格消 毒。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2、饮食护理:一般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生冷、多渣多油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有脱水者可 给予服补液盐。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所需营养,待病情缓解后调整饮食。 【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与护理:慢性菌痢要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泻的次数、颜色、量、性状,注意有 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花斑、发绀等循环衰竭情况;对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者,病死率极高,要做好其家属沟通及抢救准备。 2、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抗菌药物疗程原则上不少于5-7天,休克早期静脉注射山莨若碱时,注 意控制该药剂量,防止出现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多巴胺静脉滴注时,注意防止剂量过大或滴注过快而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及肾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调整胃肠菌群类的药物均为活菌制剂,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是服药。 3、基础护理:腹泻次数多的患者应加强肛周皮肤护理;对中毒型菌痢高热、反复惊厥者可给予亚冬 眠疗法,注意皮肤护理。 4、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感,慢性菌痢迁延不愈,可有贫血、营养不良而影响学习与工作, 增加交谈的时间与次数,消除其焦虑心理。 5、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做好三管一灭,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健康指导】 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中毒性菌痢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2、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解患病时休息、饮水、饮食的具体要求。指导慢性患者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暴饮暴食、情绪变化等诱因,以防菌痢再次发作。 3、用药指导:哇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骺发育,不宜用于儿童、孕妇、哺乳期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以免治疗不彻底而转变成慢性病痢。 4、心理指导:腹泻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可排除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和肠毒素,使用止泻药或反复使用解痉药或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可能延长病程和排菌时间,尤其是对高热、毒血症、黏液脓血便的患者,否则可能加重病情。对肠痉挛的患者,可腹部热敷,减轻疼痛。 5、康复指导: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增强体质。指导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留取黏液脓血部分作为粪便标本的检测。 6、复诊须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观察粪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全 发育,易受到病菌的感染。以下是5种儿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URTIs):这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感冒、鼻窦炎、咽炎和扁桃体炎等。护理常规包括: -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包括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暴露在吸烟和空气污染的 环境中。 -保持儿童的水分摄入,提供足够的液体,如温水和暖汤,有助于润 滑喉咙和减少嗓子痛。 -鼓励儿童多饮水,帮助清洁鼻腔和喉咙。 -使用盐水滴鼻剂以减少鼻塞,使用盐水漱口以减轻喉咙痛。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和碳酸饮料,这可能会刺激喉 咙和鼻腔。 -避免儿童与有感染病人接触,及时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便便呈水样或稀状。护理常规包括: -提供充足的液体摄入,如口服电解质溶液、淡盐水、米汤等,以防 止脱水。 -饮食调整,避免饮用咖啡因、牛奶和高脂食物。 -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推荐适当的轻便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软面包和煮熟的蔬菜。 -洗手和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燥,以避免尿布皮炎或细菌感染。 3.发热:发热常常是因为感染或炎症所致。护理常规包括: -监测体温,可以用体温计或触摸额头等部位。 -注意儿童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变化、呼吸困难、肌肉酸痛等,并 向医生及时报告。 -让儿童穿着薄而宽松的衣服,以帮助散热。 -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水分,避免脱水。 -避免用冷水或酒精擦拭儿童的身体,以免引起寒战。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4.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或其他病因 引起的。护理常规包括: -避免让儿童暴露在有刺激性物质的环境中,如烟雾、灰尘和花粉。 -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将空气加湿或使用加湿器。 -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液体,保持喉咙湿润。 -鼓励儿童练习正常的咳嗽技巧,如嘴巴捂住,用肘部遮挡,以防止 病菌传播。 -监测儿童的体温和其他症状,如呼吸急促或咳嗽加剧,及时寻求医 疗建议。

软组织感染护理常规

软组织感染护理常规 定义:病原菌侵入人体内生长繁殖所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1、局部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局部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或较表浅化脓性感染均有局部疼痛和触痛,皮肤出现肿胀、发红、温度升高,还可出现肿块或硬结。体表脓肿形成后,触之有波动感。深部组织感染者局部症状不明显;某些器官感染时,可出现该器官受损的相应症状,如胆道感染或肝脓肿时,病人可出现腹痛和黄疸。 2、全身随感染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轻者可无全身症状,较重者常有发热、呼吸心跳加速、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一系列全身不适的症状;严重感染导致脓毒症时,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3、特异性表现特异性感染的病人可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破伤风病人表现为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和其他产气细菌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皮下捻发音。 【治疗原则】 消除导致感染的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和坏死组织)等,控制病菌生长,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局部和全身性治疗并重。 1、非手术治疗祛除病因、对症处理和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或高糖血症等。

(1)局部处理:局部制动、局部用药、理疗 (2)全身处理 1)应用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在未获得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可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及脓液性状等估计病原菌种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 2)支持治疗 A、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良好的免疫防御能力。 B、维持液体平衡,避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C、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或白细胞减少者,适当输血或成分输血。并发感染性休克时,应及时抗休克治疗。 (3)其他处理:1.体温过高时,予以物理降温或镇痛退热药; 2.体温过低时则需保暖; 3. 疼痛剧烈者,予以镇痛剂。 2、手术治疗 (1)脓肿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深部脓肿可在 B 超、CT 引导下穿刺引流。 (2)手术祛除引起感染的病因或处理严重感染的病灶。 【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 (1)观察并记录局部感染组织的范围、局部皮肤颜色、温度及脓液性状改变等。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扩散。 (3)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对高热病人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

前庭大腺感染护理常规

前庭大腺感染护理常规 概述 前庭大腺感染是指前庭大腺(又称为巴氏腺)发生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红斑等症状。护理是前庭大腺感染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档将介绍前庭大腺感染的护理常规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护理患者。 护理措施 1. 做好患者观察 - 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包括疼痛、红肿、分泌物等情况。 - 注意患者排尿情况,及时记录尿量、尿色等信息。 -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发热情况。 - 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 - 鼓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减轻盆底压力,有助于康复和愈合。

3. 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 -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规律进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 对尿液的刺激。 - 饮水量要足够,保持尿液通畅,排出体内的细菌。 4. 遵守医生嘱咐的药物治疗方案 - 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 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 维护个人卫生 -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 保持外阴清洁,尽量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产品。 - 更换干净、干爽的内裤,避免汗液滞留和细菌滋生。 6. 加强宣教 - 向患者传授如何正确清洁外阴和前庭大腺的方法。 -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前庭大腺感染,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避免尿憋等。 7. 定期复查

-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如患者症状加重,伴有发热、排尿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寻求进一步治疗。 结语 前庭大腺感染护理需要综合的措施,上述护理常规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宣教。同时,护理人员自身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感染的发生。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 感冒护理常规 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卫。 1.1护理评估 1.1.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1.1.2有无咳嗽、咯痰。 1.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能力,支持程度等。 1.1.4辨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气虚感冒证、 1.2护理要点 1.2.1一般护理 1.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1.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1.2.1.3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1.2.2病情 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2.2.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1.2.2.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2.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2.3给药护理 1.2.3.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 出。 1.2.3.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1.2.4饮食护理

1.2.4.1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1.2.4.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1.2.5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辨证施护 1.2.6.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1.2.6.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1.2.6.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1.2.6.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1.2.6.5暑湿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1.2.6.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1.2.7并发症护理 1.2.7.1咳嗽、咽痒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远离特殊气味的刺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咳或雾化吸入止咳。 1.2.7.2鼻塞指导病人鼻流浊涕时,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拭出,不可同时按住两侧鼻孔用力过猛。 1.2.7.3头身痛观察头痛部位,可用鲜藿香、佩兰代茶饮,并艾灸大椎穴。周身酸痛不适,可循足太阳膀胱经作背部按摩至周身微汗出。并可行四肢局部按摩。 1.2.7.4恶寒发热观察病人寒热变化,每4 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 1.3健康指导 1.3.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1.3.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1.3.3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天暑地热之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一、概念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16 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

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道隔离,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病原菌和不同病期,分别安置病儿。减少探视,避免 交叉感染。 3、病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不同季节,室温保持在18~28℃之间。相对湿度保持 在55%~65%之间。 4、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症状缓解。 5、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食欲减退者,易少量多餐,给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或 软饭。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1 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 6.2 注意精神变化,如有无嗜睡、烦躁、易激惹等。 6.3 观察咳嗽和痰液性质。 6.4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情况。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和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8、加强卫生宣传指导。使家长了解呼吸道疾病预防知识。增加小儿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常见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一些肠道病毒等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如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引起鼻咽、扁桃体的炎症。全年都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全身症状有头痛、畏寒、乏力、食欲不振、呕吐及腹泻等。 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行呼吸道隔离。 3、发热期绝对卧床休息,并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4、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并供给充足水分。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精神状态,有无皮疹、恶心、呕吐、烦 躁等,以早期发现某些传染病的前驱期症状,及时进行隔离。 6、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以免影响呼吸。鼻塞者可用0.5%麻黄素溶液于喂奶前15分钟滴 鼻。 7、加强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锻炼体质,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不宜带小儿去公共场 所。

传染科护理常规知识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目录 一、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三、慢性肝炎护理常规 四、重型肝炎护理常规 五、水痘护理常规 六、麻疹护理常规 七、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八、狂犬病护理常规 九、艾滋病护理常规 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十一、细菌感染护理常规 十二、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护理常规 十三、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常规 十四、手足口病的护理常规 一、传染病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急性肝炎如过分焦虑、忧郁、情绪波动,都会造成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减退,不利于肝功能恢复,故应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稳定、乐观情绪。 2、休息:病人应早期卧床休息,因安静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 机体代谢率,有利于炎性病变的恢复。当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每日轻微活动1~2小时,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度。以后随病情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减轻活动量,至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3、饮食:合理的营养,适宜的饮食也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因合理 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在肝炎急性期病人有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因此应进食宜消化,清淡,适合病人口味的饮食。 4、禁酒:肝炎病人应禁酒,因酒精能严重损害肝脏,是肝炎加重或是病变 迁延而演变成慢性肝炎。 5、用药:按医嘱应用保肝药,不滥用药物,特别应禁止应用损害肝脏药物。 6、皮肤护理:黄疸型肝炎病人由于胆盐沉着,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以引 起瘙痒。应指导病人进行皮肤自我护理,减轻瘙痒,并避免皮肤损伤及感染。瘙痒重者可给局部涂擦止痒剂,也可口服抗组织胺药,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 7、讲解肝炎预防知识:告知病人所患肝炎类型、传播途径、隔离期、隔离措施、消毒方法及家属如何进行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对病人用物及排泄物进行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预防接种。 8、婚姻:急性肝炎病人,情绪稳定一年后方可结婚,已婚者应节制性生活。 9、定期复查:急性肝炎病人出院后第一个月,每半月复查一次,以后每1~ 2个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1~2年。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肺炎 四、支气管哮喘 五、支气管扩张 六、自发性气胸 七、呼吸衰竭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三、心律失常 四、病毒性心肌炎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六、心肌病 七、冠心病 (一)心绞痛 (二)心肌梗死 八、心脏瓣膜病 九、高血压病 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慢性胃炎 三、消化性溃疬 四、胃癌 五、肝硬化 六、肝性脑病 七、急性胰腺炎 八、上消化道出血 九、肠结核 十、溃疡性结肠炎 十一、结核性腹膜炎 第五节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二急性肾衰竭 三、慢性肾衰竭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六、肾病综合征 七、尿路感染 第六节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缺铁性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出血性疾病 五、白血病 六、化疗病人护理常规 七.骨髓移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八.骨髓移植病人无菌护理 第七节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四、糖尿病 五、皮质醇增多症 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七、嗜铬细胞瘤 八、痛风 九、肥胖症 十、尿崩症 第八节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四、系统性硬化病 五、强直性脊柱炎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介绍。 2新入院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由责任护士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以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3天; 体温正常者改为每天1次;体温超过37.5℃的病人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持续观察72小时。 3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病人按需进食,危重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4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及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5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并送检。 6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便秘病人,遵医嘱绐予轻泻药或进行灌肠等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7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 8根据病人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危重病人做好重症护理,预防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安全防护。 1.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4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 6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剧烈胸痛、意识障碍咯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7准确落实纤支镜等各项检查的术前准备.并做好术后观察及护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