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7T14:58:10.9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作者:李娜

[导读] 利用天水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天水市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院

摘要:利用天水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对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进行修正,计算出天水市不同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并计算天水市

2011年到2015年天水市及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研究发现,2015年天水市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到155.6002亿元,比2011年增加3.976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2%。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辖两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与陕西省宝鸡市毗邻,南与甘肃省陇南市、西与定西市、北与平凉市接壤,是甘肃的东大门、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全市东西长197km,南北宽

122km,总面积1.43万km2,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嘉陵江流域。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年平均降水量491.7mm。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2011—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

2.2评价单元

天水市生态服务价值以秦州区和麦积区2个区及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个县为基本评价单元。

2.3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以土地利用年度变化为基础,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正,测算天水市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而计算出2011年到2015年天水市和各县区生态服务系统总价值及变化趋势。

2.3.1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确定

199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Constanza通过研究,估算出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谢高地,陈仲新在Constanza的基础上,总结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分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和娱乐文化等在内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对我国200为生态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

本文结合天水市的地形地貌等,增加园地生态系统,园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应取林地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平均值。森林对应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对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2.3.2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确定

本文采用该当量因子表,但针对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对单位面积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选取小麦、玉米和洋芋)的经济价值作了如下修改:2011—2015年平均粮食产量3277.39kg/hm2,粮食单价按2.02元/kg计算,根据在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是现有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经济价值的1/7,得出天水市单位面积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为945.76元/hm2a。

规划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Ea)(又称生态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Ea=

式中,Ea为单位面积农田提供食物生产功能的经济价值(元/hm2.a);i为作物种类;p为i种作物全国平均价格(元/t);q为i种粮食作物单产(t/hm2);m为i种粮食作物面积(hm2);M为n种粮食作物总面积(hm2);1/7指无人力投入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价值是现有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生产功能经济价值的1/7。

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和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的经济价值,计算区域其他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Eij=eijEa(i=1…..n,j=1….m)

式中Eij为j种生态系统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单元(元/ hm2a);eij为j种生态系统i种服务功能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服务单价的当量因子。

2.3.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根据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E和各类生态系统的面积,计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市场的一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计算方法,比较系统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国外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方法主要为旅行价值法和意愿调查法。如日本林野厅[1]于2000年对其国家的森林公益机能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价,选取的功能指标包括水源涵养等六大类指标。目前国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各异, 但被普遍认可的是Dali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2]。Daliy 认为,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和过程”。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欧阳志云等学者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作用”。以李金昌、孔繁文为代表,对生态系统的评估特别是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蒋延玲、周广胜等(1999)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

但在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中, 自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 服务与自然资本的价值估算”一文发表以后[3], 学术界引起极大的轰 动和争议.主要是以Costanza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派”和以Pearce 为代表的“环境经济学派”,围绕该论文的一些观点、计算方法和有关 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价值的可计算性、计量方法和计量中技术处理问题等方面[4~7]。Pearce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可计算性或者说其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方法上,坚持应该遵 循“货币化”二原则, 即以“支付意愿”表达的“消费者偏好”和边 际分析。Costanza 等人认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宏观量与GNP一样可以计算,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是一个宏观经 济学问题,而不是一个微观经济学问题,因此不必建立在边际分析之上;计算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市场价格、准市场价格、替代成本等各种方法.应该说Pearce等人对Costanza等人的工作的经济学挑剔是深刻有力的。只要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计量没有与经济学接轨,它就难以为经济学家 接受并对经济实践产生影响.但是,Costanza等人的一些观点为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面临全球环境问题严重威胁,自然资源有价论的呼声越来越高,所 以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是改变公众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观,近一步地认知森林的生态地位。对于公众 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价能使他们更容易和准确地了解森林的作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以及当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研究评估的方法,以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满足市民接近和回归自然的渴望,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提高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当今主流的研究方向。 1.城市森林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主要差异性在于城市林业主要侧重于行业的经营和管理,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林业经营管理的范畴,是一个多方面的经营管理体系;而城市森林是将城市绿地主要以森林的形式进行构筑和管理,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1]。因此,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1生态服务功能的含义 广义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一般而言,生态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共同支撑和维持人类生存的条件和过程;它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人类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依赖性,为人们评价各种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长远影响提供了一种参考,以防止和减少自我毁灭性的经济和社会活动[3]。 2.2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该系统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和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这内部效益,更重要的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的外部公益作用。 3.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主要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自然生态系统之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论述。 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意义 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1] 已有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自然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虽然人工可以替代(如:污水净化、土壤修复等),但是,在规模尺度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人工可以替代的可能(如:生物圈二号试验的失败等)。从这个角度上讲,自然生态系统之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和前景的自然条件。维护和建设良性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2.1 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卡茨基尔森林地区是纽约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是由于当地住宅和工业的发展,自然植被受到破坏,水质恶化。如果通过兴建一座足够大的饮用水净化工厂来解决纽约市的供水问题,则需工程投资约80亿美元,每年的运营费用约3亿美元。这样,今后20年这笔开支将达到140亿美元。如果通过生态恢复技术恢复该水源地的自然植被,借助森林的自净化作用来解决纽约市饮用水供应问题,则只需投资20亿美元。这样不仅节省了兴建净化水工厂所需的80亿美元,而且也无需每年投入3亿美元的净水厂运营费用。今后20年将为纳税入节省120亿美元,而且这种近乎“一劳永逸”的生态工程可以让纽约市民永享清泉甘冽。这一事例让纽约人民着实体验了一把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贵。[2] 为“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工作的沃尔特·里德指出:美国有3400个社区近6000万的人口,依赖国家森林提供饮用水。估计这一服务的价值每年为37亿美元。他还说,在国家森林提供的诸多服务之中,单是这项服务,其价值就超过当地每年砍伐林木的收益。[3] 净化水源只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一种。那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究竟有多大呢?日本林业界对森林的综合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显示,森林的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比例为1∶11.2。基本数据是:90年代后半期,日本森林木材蓄积总量为34.83亿立方米,木材价值3.5万亿日元,而森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与水、保护生动物多样性、休闲娱乐、文化审美等)为39.2万亿日元。另有报道称,根据日本专家测算,森林的木材生产效益和环境价值的比例大致为1∶6~1∶20,取其中位数,约为1∶13。[4] 2.2 全球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昌笃教授主持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公布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初步估计结果:其直接使用价值为2000亿美元/年,间接使用价值为4万亿美元/年。[5]而我国直到2000年GDP才达到1万亿美元。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GDP的4倍。 美国马里兰大学生态经济研究所所长Costanza等人(1997)估计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为33(16~54)万亿美元每年。与之相比,全球每年GNP总量只有18万亿美元,即每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GNP的1.8倍。[6]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上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 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 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 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 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 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 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 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 肥力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 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 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 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 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 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 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 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 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 土地利用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 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丘陵, 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 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 现将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分述如下: 1.水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4,其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黑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 土地是地球陆地的表层部分,包括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它是由气候、水文、基础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和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所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是一个立体空间系统,由地表上层和地表下层构成,各层次之间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和经营等,也就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造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包括自然、社会、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社会生产方式往往对土地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利用方式必将与一定的土地覆盖相联系,土地利用的改变实质上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而带来土地覆盖的相应变化。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营造物和人工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例如与前面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的物理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和沥青路面则不属于土地覆盖。土地覆盖具有特定

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发生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辨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驱动因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反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非线性关系共同对土地利用/覆盖产生着一定影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是环境的容许;二是人类的活动。自然环境条件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制约着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结构、水平及地域差异,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决定性限制作用;人文与社会经济因素被普遍认为在一个时期内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起到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自然环境条件及驱动机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变化规律,从而在总体上控制我国土地利用/覆盖的类型、数量、质量以及分布特征。 (1)地形地貌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1996) 类型面积(万公顷) % 耕地13004 13.54 园地1010 1.05 林地22778 23.73 牧草地26610 27.72 城乡居民点2095 2.18 工矿用地277 0.29 交通用地547 0.57 其他29679 30.92 合计96000 100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1.1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质量特征 区域分布特征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1、数量特征 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 类型多样;其中山地,高 原占26%,盆地占19%,

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占 总面积53.8%西部地区其 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物 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 源分布不平衡。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无水源保证; 10.1.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土地荒漠化、沙化,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④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非农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10.1.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效应

§7.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㈠对区域气候及大气质量的影响 1.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土地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反射率,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增加反射率,使更多的能量返回到大气中,使对流层温度增加,大气的稳定性增强并减少对流雨。如西非的沙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在于土地表面是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重要来源。 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植被,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即它有可能破坏全球大气中的氧循环。人们知道,在距今20亿年以前的原始大气中是缺乏游离氧的,只是在绿色植物出现后才产生了游离氧。而绿色植物愈发展,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游离氧也愈益增多,并逐步达到占大气圈总容积的21%。由于绿色植物特别是森林在氧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果没有森林大量造氧,则大气中氧的循环就可能遭到破坏。 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大气质量。 人类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加速了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模。人类从地壳开采出许多矿物元素(最多的是碳,其次是钙、铁、铝、氯、硫、氮、磷等),制造许多新的物质(化肥、农药以及“三废”等),并把它们散布到地球表面,又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等从土壤中直接取走各种元素(碳、氮、钾、钙等等)。每年随生物物质一道从土壤取走的各种矿物质有几千万吨。每公顷收获物一年从土壤中取走的基本物质约为300一700kg,其中每公顷小麦平均从土壤中取走的氮为70kg;磷为30kg;钾为50kg;钙为30kg;每公顷玉米从土壤中取走氮为90kg;磷为30kg;钾为160kg;钙为76kg。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大约经过15—20年,矿物养分就会丧失殆尽。矿物质平衡最不稳定的是湿润气候和强烈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灰化土和砖红壤。这类土壤在开垦之后养分丧失更快。此外,由于人类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了物质的重力迁移和机械搬迁,所以更扩大了化学元素的迁移量。二是增加了元素迁移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比自然状态下的循环速度加快。进入人为循坏系统中的元素的迁移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元素在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逐渐消失,主要是逸散到大气中去了。气态环境的流动性大,人为的抛出物大多扩散到广大的空间因而逐渐改变着大气的组成。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正在逐年增加,有的地区每年增加竟高达7%。参与大气循环的某些化学元素,又随降水落到土壤里,渗入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中,进人食物链,特别是那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资料

中国森林生态价值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王宏伟、霍振彬、宋力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由于森林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 而其生态功能是无形的, 缺乏成熟的直接可以交换的市场,其价值量化也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积累来支持,评估难度大,因此往往被忽视。但由此导致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使得森林结构失调、林分质量下降、森林综合效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时,缺乏科学的、客观的价值参考依据。 1.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 包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划分、服务价值评估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专题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千年评估工作组(M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方法开始逐渐成为主流评估方法,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性地对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多尺度综合评估。 我国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也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森林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在我国相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及评估技术规法中也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解释。其后,随着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评估方法的引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在国内陆续展开。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于05年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中心,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将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国内外的有关科研成果相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市场的认可。 我们研究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在资产评估的范畴内研究的,因此,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首先应该符合资产的定义才能作为资产进行评估的对象,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森林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的评估,首先要确定评估的目的,明确资产评估的范围,是评估存量的森林生态价值,还是评估的森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虽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雏形,但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和满足城市功能的城市规划,出现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集中城市”理论、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等理论。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调查而展开。索尔等192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较早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同期,英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土地利用区域调查,波纳开展了英国农业资源的估算,英国于1930年成立了土地利用调查所,在斯坦普主持下,带领众多学生从1931年~1935年间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总报告、各郡分报告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推广美、英两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8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鲍曼报告了美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卫那特介绍了大不列颠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随后,1938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地理大会对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农业生产力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强调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若干国家的土地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随后,亨丁顿、堪达尔等学者对农业生产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标志着人们已开始考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学者李春芬在加拿大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以“西安大略格兰德河中游谷地的土地利用”为题进行土地利用研究。1946年澳大利亚在全国领土的1/3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和一些东欧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先后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在这些土地资源调查中,土地利用调查和研究是其基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土地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逐步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1976年FAO正式公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是世界上土地评价研究广泛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此土地评价的对象还是农业用地,近几年来,土地评价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不在限于农业用地,在城镇、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均已涉及。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也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众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在这些研究中,土地利用研究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1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 (5) 1.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5) 1.3 研究内容 (6) 2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 2.1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6) 2.2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7) 3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建议 (8) 3.1土地可持续利用措施 (8) 3.1.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8) 3.1.2坚持人口适度发展,缓减土地供应压力 (8) 3.1.3节约利用土地,合理推进城镇发展 (9) 3.2土地优化利用建议 (9) 3.2.1积极实施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9) 3.2.2合理规划资源开发 (9) 3.2.3科学规划整理改造农田 (10) 3.2.4积极实施土地生态功能区划 (10) 4总结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声明 (13) 致谢 (13)

浅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带来了地表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对生态系统服务也造成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入手,综述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归纳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开发资源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建议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应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以智利南部娱乐和生态旅游机会为研究案例 L. Nahuelhual ? A. Carmona ? M. Aguayo ? C. Echeverria 摘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研究了在智利南部三十年内LUCC对娱乐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影响。基于1976年,1985年,1999年及2007年的Landsat影像对过渡基质做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的LUCC轨迹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两个指示器相关联:(i)娱乐和生态旅游的可能性用0-100个点刻度来衡量;(ii)娱乐和生态旅游的可能性用游客人数/公顷来衡量。在1976和2007年间在景观中共出现了900条轨迹。就面积而言,最重要的轨迹是在1999-2007年原生森林到次生森林的退化(23,290公顷,占景观的13.5 % )及在1976-1985年为农业而进行的早期的灌木林和草地的清理(7,187公顷,占景观的4.2 %)。单个对生态服务指示器的大小最具影响力的轨迹依次是早期的和永久的原生森林到次生森林的退化。作为这些景观变化的结果,整个景观的娱乐和生态旅游的机会从1976年的65,050人减少至1985年的25,038人,在1999年和2007年进一步分别减少至22,346人和21,608人。这种减少是由受森林退化和破碎化影响的特定属性(如标志性植物群和动物群与森林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这些结果突出强调了LUCC对娱乐机会的降低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而娱乐机会的降低反映了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关键字生态系统服务地图;森林破碎化;娱乐机会;景观轨迹 引言 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LUCC)可能是影响自然环境保护的单个最重要的因素(Vitousek et al. 1997)。在全球比例尺下,LUCC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小或改变,减小了生态系统服务流和他们对社会的惠益(Balvanera et al. 2006; Metzger et al. 2006; Li et al. 2007)。 对于土地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而对于这些改变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还比较少(DeFries and Bounoua 2004; Foley et al. 2005; Balvanera et al. 2006)。早期的定量区域尺度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卫星影像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计算生态系统服务的惠益随时间的变化(Kreuter et al. 2001; Zhao et al. 2004; Viglizzo and Frank 2006; Li et al. 2007)。近期,这些方法已经扩大到包含更复杂的模型(即水文模型),然而它仍然倾向于把重点集中在配置和调节服务上,而文化和配套服务比较少关注到(Rodr?′guez et al. 2006; Cardinale et al. 2012; Daniel et al. 2012)。 对于LUCC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具体研究可以发现是关于(a)养分循环,气候调节,水土流失控制和遗传资源(Zhao et al. 2004; Peng et al. 2006; Li et al. 2007);(b)土壤肥力,水可用性和森林火灾风险的增长(Zhao et al. 2004; Schroter et al. 2005; Fiquepron et al. 2013);(c)水分调节,废物处理,粮食生产,栖息地保护和生物防治(Zhao et al. 2004);(d)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主要包括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一·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能生产有很多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当然现代森林的主要生产功能还是表现为它是―个巨大的原材料供应者.木材及木制品,在建筑,交通,采掘,轻纺,水利电力筹许多生产部门是不可缺少的物资.木材的化学加工产品及各种林副产品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及出口物资. 中国有繁多的经济林木树种,林副产品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的中草药材,多种稀有珍贵的野生动物.产品的丰富多彩,实在是举不胜举.这些产品从需要上讲,不仅在国内牵涉到各行各业,不可缺少;而且其中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是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在我国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又有很多油料植物,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现代的森林仍然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者,由于世界上一些化石能源渐渐枯竭,森林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正在引起越来越大的重视. 二·涵养水源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主要功能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三个方面。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侵蚀.我国的有关观测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森林能够蓄水保肥,消洪补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保育土壤 森林中活地被物和凋落物层层截留降水,降低水滴对表土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同时林木根系固持土壤,防止土壤崩塌泻溜,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功能。风蚀是土壤流失的一种灾害.风力可以吹失表土中的肥土和细粒,使土壤移动,转移.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更是风起沙飞,往往埋没了农田和村庄.风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更为普遍. 四·净化大气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等)的吸收、过滤、阻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水文生态功能

1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水资源不足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北方常年严重缺水,南方也存在季节性缺水或水质性缺水。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大,历史上长期受人为强度干扰,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洪涝灾害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水资源紧缺矛盾比较突出,水质日趋恶化,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湖泊水质恶化与湖泊富营养化。 长三角城市群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水体污染和饮用水安全等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研究将运用该理论,探讨安徽省大别山区森林资源变迁与水资源关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长三角城市群与山区乡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从水资源角度提供核心支撑内容。 2存在问题与展望 森林的水文功能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实现森林植被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促进森林植被恢复与水资源安全的平衡,是未来现代林业或多功能林业的重要任务。由于目前对森林植被影响水资源形成过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尤其是在森林对水资源影响的区域特点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现代林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开展以森林植被调控水资源形成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创新研究。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探索和认识复杂水文循环过程与机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当前水文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有效工具,已经在气候变化、LUCC、缺资料地区、生态水文学、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提高,也将推动分布式水文模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本实验针对长三角苏南丘陵区的杉木、麻栎、毛竹林的树干液流定点观测,试验采用热扩散树干液流仪和热平衡树干液流仪,同时结合小气象站的EM50数据采集器同步测定各环境因子,分别进行了杉木、麻栎、毛竹的蒸腾耗水日变化特征、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结构的耦合关系研究,另外,通过自主研发的蒸渗仪,测定了各个林分的土壤蒸发、乔灌草的蒸散发。目的是通过研究杉木、麻栎、毛竹的树干液流速率变化情况,确定华东长三角区典型植被的蒸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

题目: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评估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人们在实践中往往事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间接价值,例如,养分与水分的循环、空气和水体的生物净化、陆地森林和草地的水土保持等作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提出才被认识到,开始采取保护措施。因此要使公众和政府认识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大意义,其困难就在于人们如何把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过程的种种机制都认识和掌握,并加以定量,把非财产利益翻译为财产利益。因此,本文概述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能让人们对接价值的评估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系统的间接服务价值的重要性[1]。 1.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目前,我国部分学者按照经济获益程度和期限作为划分标准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潜在)价值,非使用价值分为遗传价值和存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产品所产生的价值,主要包括食品、医药、原材料、农业、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为人类提供服务,而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主要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如营养循环、水体保护、净化空气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是人类为避免将来失去某种资源而带来的风险,为其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它包括未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被保护的栖息地、生物基因等)。非使用价值是人类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指人类主观对生态环境资本的道德评价,遗传价值是保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一种表现价值,人类只是获得道德上的满足而没有获得经济利益[2]。 对于不同的使用价值,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直接使用价值可以用市场价值法、推断市场法、资产价值法等来计算。间接使用价值通常由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代替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支出法、生态价值法等。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主要有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养分循环、净化空气、生物多水源样性保护这六方面。 2. 1 涵养 涵养水源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蓄水、调节径流、削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多个方面。要计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涵养水源的价值,首先要计算出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它可以通过森林区域的水量平衡法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森林土壤蓄水能力和森林的径流量来计算,下面的计算公式是采用的此种方法。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的涵养水分的总量来计算其价值。涵养水分价值主要用调节水量价值和净水价值两个指标评估。调节水量价值采用了影子工程法,即把森林涵养水源的服务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该工程的造价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调节水量价值:)(10C E P C U V m --= 净化水质价值:)(10C E P KA U wq --= U m 为林分年调节水量价值(元/a );P 为降水量(mm/a );E 为林分蒸散量(mm/a );C 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