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陶粒:顾名思义,就是陶质的颗粒。陶粒的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但也有一些仿碎 石陶粒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球体,而呈不规则碎石状。 、陶粒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200-700 1h 吸水率 /%

8-30 0.2-5.0

空隙率 /%

13-40

、陶粒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混凝土 强度等级

水泥强 度等

配合比(质量) 水泥:砂:陶粒

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原材料用量

/KG

有效水

水泥

陶粒

C10 32.5 1:3:3 0.67 230 690 690 155 C15 32.5 1:2.424

0.55 280 680 680 155 C20 32.5 1:2.33:2.33 0.49 305 680 680 150 C25 32.5 1:2.03:2.03 0.45 330 680 670 150 C20 42.5 1:2.52:2.52 0.56 270 670 680 150 C25 42.5 1:2.26:2.26 0.50 300 680 680 150 C30

42.5

1:2.09:2.09

0.47

320

670 670

150

三、预应力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陶粒混凝土 设计强度

/MPa 水泥品种 与强度等级

/ MPa

水泥用量

/(kg/m3) 水灰比

配合比(质量) 水泥:

砂:陶粒

试块抗压

强度(28d)

/MPa >30

硅酸盐水 泥 42.5

400-500

0.37-0.42

1:1.36:1.24 1:1.84:1.48

>30

四、陶粒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密度 /(kg/m3) 颗粒

空隙率/%

孔隙率/%

1h 吸水率/% 筒压强度/ MPa

堆积 密实

890

1500 2.61 41 42 10.9

10.8 >30.0

五、高强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 强度等级

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 kg

减水剂品种 与掺量% 28d 强度 / MPa 水泥

陶粒

C50 0.28 550 630 621 193 225

减水30%

木 0.15

52.0 C50 0.28 550 628 634 0

52.6 C50

0.28 550 628 634

建 1.00

53.2

项目 松散密度/ 筒压强度/MPa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陶粒:顾名思义,就是陶质的颗粒。陶粒的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但也有一些仿碎石陶粒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球体,而呈不规则碎石状。 一、陶粒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 松散密度/ 筒压强度/MPa 200-700 0.2-5.0 1h 吸水率/% 空隙率/% 8-30 13-40 二、陶粒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强 度等级 配合比(质量) 水泥 : 砂 : 陶粒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原材料用量/KG 水泥砂陶粒有效水 C10 C15 C20 C25 C20 C25 C30 32.5 32.5 32.5 32.5 42.5 42.5 42.5 1:3:3 1:2.4:2.4 1:2.33:2.33 1:2.03:2.03 1:2.52:2.52 1:2.26:2.26 1:2.09:2.09 0.67 0.55 0.49 0.45 0.56 0.50 0.47 230 280 305 330 270 300 320 690 680 680 680 670 680 670 690 680 680 670 680 680 670 155 155 150 150 150 150 150 三、预应力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陶粒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水泥品种 与强度等级 / MPa 水泥用量 /(kg/m3) 水灰比 配合比(质量) 水泥:砂:陶粒 试块抗压 强度(28d) /MPa >30 硅酸盐水 泥42.5 400-500 0.37-0.42 1:1.36:1.24- 1:1.84:1.48 >30 四、陶粒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密度/(kg/m3) 空隙率/% 孔隙率/% 1h吸水率/% 筒压强度/ MPa 堆积密实颗粒 890 1500 2.61 41 42 10.9 10.8 >30.0 五、高强陶粒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减水剂品种 与掺量% 28d强度 / MPa 水泥砂陶粒水 C50 C50 C50 0.28 0.28 0.28 550 550 550 630 628 628 621 634 634 193 225 减水30% 179 木0.15 建1.00 52.0 52.6 53.2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 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 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水泥标号 1 ﹤LC 5.0 200 32.5 2 LC7.5 200-250 3 LC10 200-320 4 LC1 5 250-350 5 LC20 280-380 6 LC25 330-400 7 LC30 340-450 8 LC40 420-500 42.5 9 LC50 410-530 10 LC60 430-550 注:1、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增加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当水泥用量平均增加20%,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约增高10%,但是随着水泥用量的提高,水泥用量每增加50 Kg/m3,容重增加约30 Kg/m3。水泥用量过高时,不但容重大、水化热高、收缩大,而且在经济上也不适宜。我国对高标号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用量规定不宜超过550 Kg/m3。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00 Kg/m3。 二、用水量和水灰比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减去干轻骨料一小时吸水量为净用水量。净用水量根据混凝土施工条件和稠度要求按表1-2选用。再根据表1-3选择附加水量。若缺乏轻砂吸水率的数据时,可增加10Kg左右的水,作为轻砂吸水率的附加水。而在试拌时,可根据工作性的要求再进行适当调整。

陶粒混凝土配比表设计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与强度、坍落度的关系研究 一.实验目的:研究陶粒混凝土配合比与强度、塌落度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配比表 铲子,量筒 实验材料:32.5级水泥,42.5级水泥,水,砂(普砂,轻砂),石,Ⅱ级粉煤灰,陶粒,减水剂,微沫剂 配合比设计计算公式: 1、陶粒混凝土的试配强度,0 1.1(0.9577 1.129) cu f f K = - f ———陶粒混凝土砌块28d 的抗压强度;

K ———砌块的空心率。 2、每立方米陶粒混凝土的水泥用量,011.645( 2.107)T c cu c h m f f f ρ-=- T f ———轻骨料筒压强度; c m ———水泥用量; h ρ———轻骨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 c f ———水泥实际强度。 3、用水量w V ,粗细骨料用量t V 按《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确定 4、砂率按《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确定 5、砂用量s t p s m V S ρ=?? 6、陶粒用量(1)a t p a m V S ρ=?-? 三.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六个阶段:准备阶段、拌和阶段、测量坍落度阶段、试件制作阶段、脱模养护阶段、 测试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以及材料。 拌和阶段: 1.按照配合比称量各材料的用料备料,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 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石料,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一半左右在凹槽中(勿使水流 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拌和物上铲切一次,直 至拌和均匀为止。 测量坍落度阶段: 1.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2.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中,使捣实后每层高度约为筒高的1/3,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内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灌注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衡地提起坍落度筒,保证在5~10s 内完成。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坍落度值,并记录。 试件制作阶段: 将混凝土重新翻拌均匀后装入试模中,制作三个试模(其中4号做六个试件),在振动台上充分振荡均匀后,做上标记放在一边养护。 试件的脱模与养护阶段: 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并用防水墨汁对试件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试件立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 一般要求 1.1 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应满足抗压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如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1.2 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适配确定。其适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 1.645cu o cu k f f σ≥+ (1) 式中 ,cu o f ——陶粒混凝土的适配强度(MPa ); ,c u k f ——陶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强度等级)(MPa ); σ——陶粒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根据同品种、同强度等级陶粒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下表取值。 表1.1 强度标准差σ(M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于LC20 LC20~LC35 高于LC35 σ 4.0 5.0 6.0 二 设计参数选择 2.1 不同适配强度的陶粒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表2.1 选用。 表2.1 陶粒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3) 适配强度(MPa ) 陶粒密度等级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5.0 260~320 250~300 230~280 5.0~7.5 280~360 260~340 240~320 220~300 7.5~10 280~370 260~350 240~320 10~15 280~350 260~340 240~330 15~20 300~400 280~380 270~370 260~360 250~350 20~25 330~400 320~390 310~380 300~370 25~30 380~450 360~430 360~430 350~420 30~40 420~500 390~490 380~480 370~470 40~50 430~530 420~520 410~510 50~60 450~550 440~540 430~530 注:1. 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 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陶粒,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陶粒和全轻混凝 土;(全轻混凝土:由轻砂做细骨料配置而成的轻骨料混凝土;砂轻混凝土: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做细骨料配制而成的轻骨料混凝土。) 3. 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 3。 2.2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应以净水灰比表示。配制全轻混凝土时,可采用总水灰表 示,但应加以说明。

陶粒混凝土施工方案69729

景德镇国际陶瓷创意中心工程 陶粒混凝土找坡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批: 江西建工第二建筑工程责任有限公司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景德镇国际陶瓷创意中心主楼屋面施工。 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3)《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90) 二、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埋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2 、材料准备 (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级。 (2) 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 轻集料的级配要适宜,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 (4) 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 3 、主要机具 手推车、磅秤、筛子、铁锹、小线、木拍板、刮杠、木抹子等。 4、作业条件 (1) 楼地面基层施工完毕,暗敷管线等已经验收合格,并作好记录。 (2) 垫层混凝土配合比已经确认,混凝土搅拌后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 配合比——水泥:水:砂:陶粒 140: 100: 600: 400 (3) 屋面杂物清理完成,水平标高控制线已弹完。 (4) 水、电布线到位,施工机具、材料已准备就绪。 三、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 陶粒在临时堆放处注意防雨,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应防止施工废块和其它杂物质混入。

陶粒混凝土垫层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精心整理 SGBZ-0303陶粒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范围 22.130min 计)下1h 计),2.22.2.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已办完验收手续,门框安装完,+50cm 水平标高线已弹在四周墙上。 2.2.2穿过楼板的暖卫管线已安装完,管洞已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填塞密实。铺设在楼板上的电气管线已办完隐检手续。 2.2.3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试验室确定。 2.2.4如果是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做垫层,必须将板缝用不小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 2.2.5冬期施工室内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陶粒过筛、水闷→搅拌→铺设陶粒混凝土→养护 3.1.1基层处理:在浇筑陶粒混凝土垫层之前将混凝土楼板基层进行处理,把粘结在基层上的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3.1.2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的+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5%的 3%,水泥、 1min, C10。 比找平堆高出3mm,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找平。如厚度较薄时,可随铺随用铁锹和特制木拍板拍压密实,并随即用大杠找平,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铁滚滚压密实,全部操作过程要在2h内完成。 浇筑陶粒混凝土垫层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木方或木板挡好断槎处,施工缝最好留在门口与走道之间,或留在有实墙的轴线中间,接槎时应在施工缝处涂刷水泥浆(W/C为0.4~0.5)结合层,再继续浇筑。浇筑后应进行洒水养护。强度达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操作。 3.1.6冬期施工时,陶粒上洒水不得受冻,应有足够的保温材料覆盖。室内操作温度要在+5℃

(完整word版)陶粒混凝土施工方案

海尔公馆售楼处屋面工程 陶粒混凝土 施 工 方 案 南京房屋防水工程公司编制:刘志远审核:刘礼龙 2015年 4月12日

海尔公馆售楼处屋面陶粒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海尔公馆工程位于合肥市临泉东路南侧、长江东路北侧、广德路两侧,建设单位为海尔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为地上三层,建筑面积约为2701.18㎡,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555.18㎡。建筑高度18m,均为商业功能。 二、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埋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2 、材料准备 (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级。 (2) 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 轻集料的级配要适宜,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 (4) 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L7.5。 3 、主要机具 手推车、磅秤、筛子、铁锹、小线、木拍板、刮杠、木抹子等。 4、作业条件 (1) 楼地面基层施工完毕,暗敷管线等已经验收合格,并作好记录。 (2) 垫层混凝土配合比已经确认,混凝土搅拌后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 配合比——水泥:水:砂:陶粒 140: 100: 600: 400 (3) 屋面杂物清理完成,水平标高控制线已弹完。 (4) 水、电布线到位,施工机具、材料已准备就绪。 三、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 陶粒在临时堆放处注意防雨,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应防止施工废块和其它杂物质混入。 2 、技术的关键要求 (1) 在气温5度以上的季节施工时,可根据工程需要对轻粗集料进行预湿处理。在气温5度以下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2) 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 (3) 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其浇筑时的坍落度宜为10~30mm。 (4) 捣实混凝土采用人工振动,每一振处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5) 陶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以后洒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质量关键要求 (1) 混凝土不密实 1) 基层未清理干净、未湿润,造成混凝土与基层间粘结不牢;施工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2) 陶粒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应加强振捣工作。 3)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掌握不准,搅拌不均匀。 (2)陶粒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混凝土铺设时未按线找平,未随打随刮平;铺设过程中随时拉线上杠找平。 (3) 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1) 垫层面积过大,未分段进行浇筑,未留伸缩缝。 2) 配合比不准确,水灰比控制不好。 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 砂、陶粒、水泥的投料人员应配戴口罩,防止粉尘污染. 5 、环境关键要求 (1) 砂、陶粒、水泥应统一堆放, 并应有防尘措施. (2)混凝土搅拌现场, 使用现场及运输途中遗漏的混凝土应及时收回处理.

轻质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应用

轻质陶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应用 轻质陶粒混凝土(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LC)是指利用轻粗集料(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500kg/m3,强度等级为LC2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为了解决陶粒混凝土在圆煤仓内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在总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陶粒混凝土配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针对在施工配合比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成功的配制出LC20轻质混凝土,表观密度低至1500Kg/m3,并经过实际试验检测,满足陶粒混凝土的工作度,成功完成陶粒混凝土的泵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为了减轻结构自重,在很多工程中通过设计验算,要求应用轻质混凝土来完成施工,由于我们的工程是圆煤仓内部回填,首先应满足强度要求,而密度设计规定不得超过1500Kg/m3。并且为泵送施工,混凝土技术要求较高,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试验的深入、终于成功的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300~1500,强度等级在LC20以上的轻质陶粒混凝土,并成功应用于该工程。由于页岩陶粒密度为 510-600Kg/m3小于水的密度,且陶粒的表面光滑与砂浆的粘结性差,在泵送过程中,由于泵管的压力使得大多数的陶粒冲向泵管的前头造成堵管,另在泵送过程中常常需要要移动泵车而暂停泵送,在此时由于陶粒比水轻上浮,使得陶粒与水泥砂浆分离容易造成堵管;解决办法:由于陶粒的密度比较小,为尽量避免陶粒与水泥砂浆出现分离,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尽量选用合理的混凝土坍落度,1、掺入一些大粒大粒机制砂(2.5-5)mm调整以增大陶粒与水泥砂浆的摩擦力,同时提高细砂的综合细度模数减低混凝土用水量;2、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用水量;3、掺入高效泵送剂减少混凝土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材料单位陶粒砼 CL10 CL15 CL20 CL25 CL30 水泥Kg 318 372 424 492 518 陶粒Kg 0.94 0.91 0.89 0.89 0.88 砂子Kg 652 639 628 562 5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