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事迹材料汇总

勤劳致富事迹材料汇总
勤劳致富事迹材料汇总

致富能手刘英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我是五九七农场第三管理区十七作业站女工刘英,现年45岁,汉族,初中文化,1988年与外地青年孙占波结婚,婚后就一直在十七作业站生活,结婚已有20个年头,这20年中,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科技靠勤劳致富,成为众姐妹们学习的好榜样。

刚成家时,由于双方父母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一年靠种地挣的钱刚够吃喝,几乎没有节余,但是我并没有坐着犯愁,丈夫在农忙季节干活时,我就在家里养殖几头肥猪,挣点生活费,生活马马虎虎也算过得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94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994年的春季,家里发生了变故,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再也干不了农活了,多病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孩子上学又要花钱,这使我们平稳安定的小日子被打破了,看到家里生活情况的日益艰难,我们夫妻俩时时发愁,唉声叹气,特别是丈夫对此特别郁闷。

我们家的困难情况,作业站女工主任杜培凤了解后,主动跟作业站站长反映,经作业站领导商议,最终优先让我们家种植了30亩旱田地,并且是下打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到了1998年,我们两口子用种地挣到的钱种植了75亩甜菜,结果都被大雪埋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女工主任杜培凤看到我们的这种情况,发动十七作业站的班子成员凑集了2000元救助款,为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

生活就在平静中这样渡过,在此期间,我们两口子也不断地探索挣钱的门路,我想了更新种植品种、养殖、或到外地打工等,可都没有很好的实施。到了2003年春,在女工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搞起了肥猪养殖。由于刚开始资金不足,我便通过女工主任并与上级女工部门沟通,经区站两级女工组织积极支持,农场女工部连续两年为我申请女工扶贫基金6000元用于养猪、养鸡,并且全程跟踪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和销售信息。到了 2005年,我的养殖业已发展到十多头繁育肥猪,几十头仔猪的规模,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可由于我家周边没有足够大的空地,猪舍无法再扩建。在加上夏天猪粪的味道难闻,许多邻居对此反映较大。女工主任了解情况后,马上为我寻找到作业站西边的适合盖猪舍的位置,这个地方由于位置较偏僻,又不影响人们的休息,正适合盖猪舍。由于有作业站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的养殖的劲头更高了,我与家人利用业余时间自建了占地为140平方的砖瓦式猪舍,而且构造也越加趋于科学化,猪舍分为产仔间,采食间等,在养殖上也由以前的粗养到现在的分时间、分阶段的精养。科学的饲养加上精心的管理,我的养殖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手头的余钱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我的养猪业已发展到现有60多头猪,年出栏达120余头,近三年的年均纯收入都在达到了20000多元以上,加上种地收入,每年都有37000—48000元左右,小日子与夫妻俩人的心情一样,慢慢晴朗和阳光起来。

2010年,管理区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行业遭遇严重的高热病,多数养殖户损失重大,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可是我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与我的良好的饲养习惯和科学化养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首先每天都会定时的清理猪舍,撒上石灰消毒、及时给猪吃上预防疾病的药物。于是我同时也成为了养殖户学习的对象,经常有别的作业站的养殖户向我讨教经验,我都一丝不苟的告诉了别人,得到周围邻居的一致好评。12月中旬,五九七农场的杜增福主席和女工部长蒋姝洁对养殖户进行了回访,其中就有我的家庭,当时我激动地拉住杜主席的手,深情的说道:感谢农场工会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使我有信心克服在养殖业上的各种困

难,特别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没有农场工会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农场工会就是我的娘家人。

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女子,靠勤劳和科技,由穷困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一家人和谐幸福,一时成为全作业站女人都羡慕的幸福之家。都是由农场工会帮助我的,在以后的

道路上我要带领更多的妇女同志一起走向致富的道路。不辜负农场工会对我的希望。

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典型事迹材料

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功组建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民增收之路。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7元。2005年被评为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区级小康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一、立足产业优势,让蔬菜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龙头

武王村人多地少,群众素有种植西红柿的传统,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由于西红柿的储存期短,农户种植西红柿的时间不一致,西红柿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农民种植西红柿的收益受市场影响很大,很难形成产业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联合闯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利用协会这个载体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力量,壮大经济。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成立蔬菜协会有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分别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二是产业优势,武王村以毛粉西红柿、以色列大红西红柿为主要品种、以蔬菜大棚为优势、于2005年3月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六户镇武王蔬菜协会。经过二年来的运作,蔬菜协会拥有蔬菜批发市场1处,生产基地660亩,会员350户,1000余人,实现会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建立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蔬菜协会成立后,一方面,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等为重要服务内容,建立了各项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各类蔬菜生产服务机构。在服务宗旨上,以互惠互利、联合协作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现蔬菜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走向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确立了六个工作任务:一是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对有关蔬菜生产方针政策,指导规划会员蔬菜无公害区域化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等服务;三是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改善会员生产、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促进协会、市场、会员之间协调发展,解决会员蔬菜产销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在会员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五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农产品品牌标志,使会员充分享受区域性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六是发起并加快会员的生产、生活互助活动。

同时,为更好地向广大会员及农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协会一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设立宣传栏、外出参观学习等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协会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农户加入蔬菜协会的积极性,把加入协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抓队伍。加强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对每个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特长能力进行登记备案、建档立卡,实行户籍管理,及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三是抓设施和种植基地配套建设。基地位于武王村东、四干渠以南,共有蔬菜大棚320栋,面积660亩。今年以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一条长5.6公里×宽6米的柏油生产路建设已经完成。(2)配套完善蔬菜示范园排灌系统,其中,完成修筑扬水站1座和铺设20000米给水管道,1500米硬化渠道建设。一座库容30万方水

库已经疏挖完成。(3)修筑示范园区大小生产桥3座,已经完成3座。另外,占地面积达12600平方米的集蔬菜批发、农资供应、农业信息服务、农民培训于一体的武王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和工程招标,开始动工建设。该市场计划总投资300多万元,设计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市场大棚1座、占地360平方米农资超市1座、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栋、占地1080平方米共45间经营房(位于市场东西两侧)。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镇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奔康致富路上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感到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一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划,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扩大协会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协会,在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经验事迹材料

一、抓特色,创品牌

一抓特色着力抓好以106国道和s322线产业带、示范村建设形成了以**、**、**、**村为主蔬菜产业带以**、**为主黄姜示范带以**、**为主食用菌示范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示范带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加产业项目建设如我乡**村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50亩黄姜基地187亩花椒基地210亩**村育苗基地100亩食用菌82亩**村黄姜272亩无公害蔬菜315亩**村规模养猪形成特色以三个示范村为基础带动其它产业基础较好***二创品牌着力打造好青扁豆、甜玉米、美国红菜、甘蓝、良种茄子为主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食用菌、花椒品牌

二、抓投入,成规模

认真研究、宣传、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农业生产有关政策用好用足县产业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政策全乡有1300多户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其中三个试点村核定项目、张榜公布、申请信贷资金农户671户信用社放贷180余万元产业订单老板投入资金70余万元相关建整扶贫村投入3万元如市***局驻**村建整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产业投入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发展特色农业缺乏资金投入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参与率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扶持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如**村养猪大户扶启元、**村***(年出栏猪200头以上)**村食用菌种植大户***(6个大棚)等

三、抓服务,促发展

四、抓订单,活流通

市场生产先导成败关键发展订单农业降低产业风险今年我乡已落实订单面积1759亩与790户签订了订单合同主要有深汝蔬菜公司和广州金农蔬菜公司、郴州曾凡元老板等;有徐清芳、吴高鹏老板食用菌订单;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超级稻、黄姜订单;富春公司花椒订单较好地实现了规模生产与市场对接曾凡元老板现已销售良种茄600吨利润10万余

五、抓科技,出效益

积极开展科研试验和科技推广如试种了4亩地面菇推行大面积地膜覆盖推广良种等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发展专业协会广范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大户经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村***种植1.2亩良种茄子亩产达4500公斤实现产值2500元纯利收入达1700元/亩;**村***年出栏牲猪200头以上建有沼气池两个仅养殖净收入达4万元以上;我乡有全县烟叶销售均价最高3户农户**村***、**村***、***均价达到6.2元;据郴州曾凡元老板介绍我乡生产良种茄子连续7年种植蔬菜以来质量最好60%达到1斤/个;**村89.5个大棚巴西菇平均每棚纯利3000余元推行套种菜——稻——菜烟——玉(菜)连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复种

指数实行三季种植模式耕地亩产值达到4500余元提高了生产效益

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把握县产业扶贫政策机遇引导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一要抓好订单农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招商引资办产业拓宽销售渠道化解市场风险今年冬种工作重点在“两个基地”建设一甘蓝生产基地二美国红菜生产基地二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继续强化乡农业产业组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服务力度继续实行1名干部交10名农民朋友工作制度搞好“三帮”(帮信息、帮资金、帮技术)三要积极抓好服务要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水平使老板舒心、群众安心、政府放心要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成功之路

倾情蔬菜保护地农民致富引路人——阜蒙县蔬菜站

站长王洪岩同志事迹材料

作者:阜蒙金农网发布日期:2011-4-2 10:41:00 来源: 【字号:大中小】本条信息已浏览0人次王洪岩,现任阜蒙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校,1984年10月分配到县农业中心植保站。1999年,被任命县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十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在全县蔬菜保护地建设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一、想农民之所想,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带出一流科技队伍。县蔬菜站成立之初,技术干部都是由其它各站临时抽调组成,他们既没有蔬菜生产经验,又没有深入生产一线的经历,指导全县蔬菜保护地生产可以说也是门外汉。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洪岩带领全站技术干部从业务学习做起,制定计划,坚持每周业务学习日,并到周边市、县学习,每月进行一次单位内部业务知识讲演,通过一系列强化学习活动,全站技术干部业务理论知识方面明显提高。为了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2009年,王洪岩个人投资10万余元,建起了100米长的三栋温室,主要用于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全站十名技术干部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有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他们都能深入一线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二是献计献策,提出蔬菜保护地新思路。作为县蔬菜站站长,王洪岩始终坚持探索加快农民增收致富途径不动摇。他多次为县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建议将蔬菜保护地产业列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2004年,他建议到北镇参观学习,当年在于寺镇修建“厚墙体日光温室”4个小区,种植香瓜当年获得高效益,不仅收回了建设成本还略有剩余,农民尝到了发展保护地的甜头。第二年,蔬菜保护地在王府、富荣、阜新镇等二十个乡镇推广。

三是树立典型,加快蔬菜保护地发展步伐。在蔬菜保护地工作中,王洪岩探索总结出了“带领农民看,帮助农民算,用政策引导农民干”的工作方法。他知道农民朋友面临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要想走出贫困,加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在大力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上下功夫。于是他带领蔬菜站技术干部在于寺镇八里卜村棚区,福兴地镇西大营子棚区,富荣镇富荣镇棚区,伊吗图庄家店棚区树立典型,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管理,达到“当年建棚,当年投产,当年收回成本”,极大鼓舞了广大棚户种菜的士气,现实让广大农民看到,只要扣棚种菜就能发家致富。

二、盼农民之所盼,探索蔬菜保护地发展新道路

一是积极探索蔬菜保护地建棚新模式。2004年以来,在王洪岩的建议下,通过借鉴周边县、市经验,结合阜新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厚墙体、高举架、无支柱、半地下”的日光温室建棚模式。这种模式在阜蒙县最北部乡镇可进行冬季越冬生产,并且创造出100米温室产值超过5万元的高效典型。2009年,在伊吗图、大巴镇、王府镇等15个乡镇大面积推广。

二是引进新品种,提高覆盖率。在保护地生产中,王洪岩将新品种引进做为全站的工作重点,先后与荷兰瑞克斯旺、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等公司合作,引进了37—74、37—

76尖椒,布利塔茄子,赛贝娜西红柿,翠宝香瓜等国际优良蔬菜新品种1000万粒,累计推广面积50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比种植常规蔬菜品种每亩大棚增收5000元,五年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500万元。篇二:xx镇勤劳致富家庭陶梅事迹材料

自主创业不畏艰扶贫济困共富裕

43岁的陶梅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她的印象中从小就是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终日辛劳,仅靠几亩地维持生活现状。90年代与丈夫结婚时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了这个弱小的女子身上,但传统的农业耕作对她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多大改变。穷则思变,踏入技术务农经商之路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于是她利用成家之后辛苦积攒的一点钱开始了她的黄瓜大棚种植之路。2005年蔬菜大棚还没有发展起来,很多农户都质疑大棚经营能否获得收益。陶梅得知这个创业项目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一套大棚,刚起步阶段是最艰难的,首先得解决起动资金的问题,她多方筹集四处奔走,加上辛苦积攒的家底终于筹到了所需的3万元,承包了本村的一块土地。解决了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才仅仅走出了创业初期的第一步,黄瓜的大棚种植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瓜苗播下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陶梅总是早起晚归,认真了解黄瓜的长势情况,遇到有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向村里镇上的农技站请教。眼见着克服了资金、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2006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却几乎将她的创业之路中断。唯一的一幢大棚是她的命根子,却在一夜之间被压塌,待摘的瓜苗大部分都被冻死,望着终日倾注的心血在顷刻被毁于一旦,陶梅一家欲哭无泪,但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被困难磨

砺得更加坚强。她擦干眼泪,与丈夫家人互相扶持着重整瓜棚,购买新苗,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她都日夜守着这一块土地,等新一季的瓜苗采摘结束,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每天陶梅干完田里的农活,只要听说哪里有农业技术培训班,就不放过学习的机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她大棚里的黄瓜和草菇已经远近闻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家庭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是靠着这样的毅力和勇气,陶梅的大棚规模越来越大,从初期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16个,从身单力薄的一人创业发展到如今20余人的专业化经营,陶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

陶梅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富裕起来的她时刻不忘身边群众,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别人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大棚蔬菜如全村蔬菜种植年产值达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每当别人有技术上的困难,她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不少村民还特意拜她为师,现在她的大棚也发展到了16套,并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益。近几年来随着大棚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想通过招工来解决村里部分乡亲劳动就业的困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尽自己所能帮助困难乡亲,

陶梅还想方设法领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这六年来,她带领生产队十多名妇女开始规模化大棚的生产运作,均得到了喜人的收获。

陶梅深知在勤劳致富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内在品质的塑造。过去没有时间更没有条件,现在有能力了,更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学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以全新的形象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创造新的奇迹。因此,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等,慢慢地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新时期的现代农村妇女的代言人。在不断塑造自己的同时,陶梅还引领更多的妇女积极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让更多的妇女成为有思想、有素质、有主见、有地位、有作为的现代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陶梅从一个农家女发展成群众公认的女能人,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大胆创新的创业精神。她相信以她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她的黄瓜不仅要走向苏南更要走向各地甚至走出全国。篇三:农村勤劳致富典型事迹模板

农村勤劳致富典型事迹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年,为了让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带领十几名村民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筹资7万元建起的小型轧钢厂。为了把企业做大,**年又筹措了100多万元建起**县轧钢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不仅还清了借款,职工每月收入也达到了400-500百元,还向村里上交了几十万元。为了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1993年,与香港、湖南的两家公司联合投资3000多万元,组建****钢铁有限公司。在企业投产后不久,钢材市场滑坡、产品滞销,债主登门要帐,合资伙伴也产生了退股的念头。在企业最艰难的情况下,他看准了轻轨“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的市场空档,他果断调整了产品结构。从此,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轻轨生产厂家,拥有固定资产11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年上缴税金1.18亿元。成为县市纳税大户、邯郸市十强规模民营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企业和创名牌重点企业。

致富不忘父老乡亲,办一家企业,富一方百姓。**年,**担任杜**村委会主任后,怀着“办一家企业、养一厂员工、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强烈愿望,先后安排农村1600名富余劳力、300名下岗职工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公司就业。他投资3900万元用于杜**新农村建设。以补贴的方式使全村826户全部实现了住宅楼房化,人均住房达到36平方米。硬化11条街道面积3.5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1.85万米,安装高标准路灯200多盏。在村里建了3个健身广场,面积4000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改建了2000平方的村民文化中心,扩建3000平方米休闲场所,全村统一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电话。**年新建了24栋欧式别墅楼、6800平方米的超市和1个大型停车场。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高标准卫生院、养老院、剧院已陆续动工。为支持本村的农业生产,打深井22眼、购买大型农机9台,免费为全村2900亩耕地统一耕、种、收。改造了电力设施,村民用电每度只收0.35元,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开支30多万元。从**年开始,陆续新建果园200多亩,发展日光温室12座、蔬菜大棚48栋,蔬菜基地100亩,提高了种植业效益,为不适合在企业上班的老人和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他把全村16名残疾人全部安排在公司上班,村里3个五保户、7个孤儿的衣、食、住、学等费用由公司负担。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公司负责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的工资和医疗费,逢年过节对困难户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他的资助没有限于本村群众,三乡五里的邻村他也积极资助。投资10万元为**河店村打两眼深井,投资30万元为兴业村铺设了2.7公里柏油路。为了邻村运输户行车方便,投资105万元修建了杜**至107国道3.5公里的水泥路。为附近的大屯、兴业、两岗、曹庄、邓底等村修建学校、打井。生活特困户和孩子考上大学上交不起学费的困难户,都会及时得到他的帮助。据统计,累计投资162万元。

**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后,他积极参与市、县组织的募捐活动,捐款50万元。同时,还组织公司干部职工捐款15.6万元,为灾区人民献了一份爱心,尽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从**年开始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花园式学校,配备

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被县里命名为**县第六实验学校。出资320多万元资助20多名本村子弟上大学。投资25万元帮助南界河店、**河店小学和城南中学改善办学条件。

**年,按照居民楼划成小组,建立警民联防体系,投资12万元为每户安装了无线报警器,实现了“一户报警、十户联动”。在9月**省召开的“联防互助110”现场会上,对杜**村试

点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他的家乡杜**村成为闻名**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省、市领导多次到村视察指导工作。他本人先后荣获**省和邯郸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中央和国家十部委计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富民兴村百佳领军人物、全国慈善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篇四: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xxxxxx xxx,男,xxx出生。是xxx的农民,文化水平低,又无特殊技能,看到村里、邻居们都发家致富很。他看到无人问津的大戈壁滩,就萌生了想开垦荒地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向所属xxx村委会提出要求开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从下岗职工到开垦荒地带动村民从事产业化经营,xxx敢为人先、勤劳致富的事迹在当地成为美谈。

穷则思变,xxx的畅销使从未有种养经验的xxx萌生了开垦荒地种植梨树的念头。2004年,xxx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村南面无人问津的戈壁滩上开垦荒地,改良土壤,一次性把没人要的上千亩地推荒种棉,改良生产。

创业过程总是充满坎坷曲折,起步时可谓一帆风顺的刘水欣也不例外。2007年春季,大风天气来袭,连续几天气温都在零下摄氏度。有经验的农民都说,如果气温继续下降,一定会耽误播种时节,可是这个农时又耽误不得,大风将才播下的棉种大部分不能生长。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xxx欲哭无泪。此时,他却不能倒下,“种,接着种。” xxx坚定地说。第二天,他就前往种子市场选购棉种,并在春分前全面完成补种。在种植xxx的同时,xxx还在新村修建了一座100亩的牛羊圈,养殖了200多头牛羊。

xxx富起来以后,心中一直记挂着周围的乡邻,他通过传技术、借资金等途径,带动了一批种植养殖户。带动致富的名声传了出去,不但在村里出了名,在乡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些农民纷纷与他联系,对于农民们提出的技术问题,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甚至上门帮助解决问题。2008年以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农民都以他为榜样。

如今,xxx已经是拥有上千亩土地种植大户,几百头牛羊的养殖大户,每年的纯收入都达到二三十万,每年的成果和效益都为新村起到了一个典型的亮点和带头作用,同时也被评为xxx的致富带头人。篇五:致富青年事迹材料[1].doc养羊

致富青年事迹材料

记乡养羊致富青年——他

在乡,提起他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在六年的时间里,坚持养羊,进一步表明了养羊业在地多的情况下一样是一条致富路。

他今年37岁,高中文化,现家中6口人,多年来一直吃住在一起,家中有耕地16垧,按保守数字算仅土地每年就收入10—15万元。

2001年,他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很高,他从外地买回来100只绵羊饲养。在饲养过程中他边学习边摸索,同时还学习治病防病技术。最初养羊品种是纯绵羊,由于羊体比较小、产羔率低、抵抗力不强,所以成活率也偏低。看到这种情况,他非常着急,他买来有关养羊方面的书籍和爱人一起看,一边琢磨,终于发现是羊的品种不行,需要改良或改换品种。于是他和爱人重新到养羊比较发达的地方、到邻近的黑龙江等地去考察。2004年引进优质绒山羊100只,大大的提高了单位效益。

绒山羊生产效益可观,即使在去年羊绒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每只羊羊绒年收入仍可达200~300元。这些绒山羊经过他的精心饲养,每年产羔50多只,卖出部分种羊及羔羊,再加上羊绒的收入,每年都可获纯利8万多元,现在他的绒山羊存栏200多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常常利用空闲的时间帮村种种花栽栽草,同

时不忘传播养殖致富经验。在他的宣传示范带动下,永兴村的养殖业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如今已发展养殖专业大户5家。

他用自己的勤劳铺平了致富道路,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典型。也成为我乡团部青年致富的好样。

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第一篇;勤劳致富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男,生于1977年6月25日,现年38岁。于1995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上挥洒热血16年,16年的军营生活也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农民的儿子,他自小便跟随父母到农田中劳作,所以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很小的时候,他便想象着有一天能走出去,学到东西带领乡亲们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在部队的日子里,他的心中仍然惦念着家乡的发展,仍然惦记着在家乡辛苦劳作的父老乡亲们。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热爱祖国,并且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他从小就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在部队服役期间,仍然眷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总想着,我的根在家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到那片养育我的大山中去。2011年12月复员返乡后,他放弃了在泸州市两个门市、两套住房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决定了回乡进行创业,一方面他是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另一方面也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为家乡人过上好日子出一份力。他总说:“这片土地生我养我,这是莫大的恩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想着我还能为它做些什么,而我现在所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凭借多年在部队生活学到的知识技术和自己对当今发展机遇的敏锐探索,于2012年在文龙村五组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立了肉鸽养殖基地,并且在泸州市肉鸽基地中学习了养殖技术,学习回来后,陆续扩大了肉鸽养殖基地,如今他已经成立了镇龙宝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其肉鸽养殖基地年产达2万只。他说:“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只看得到我现在的成就,其实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到过要放弃,但是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和对失败阴影的恐惧,在慢慢摸索中我还是走到了现在。”军营是一所锻炼人才的大熔炉,也许和他在部队所接受过的训练有关,养成了他肯干、肯钻研的这股劲头。如今他的肉鸽养殖基地创造年产值30万元。主要销往泸州、古蔺、叙永、兴文、毕节等餐饮行业,并且和这些地方的多家餐饮行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很多和他合作的人都说,他这人实在、靠谱,他家的肉鸽我们用得放心。他如今已成为我们村上的种养殖大户,为我们村农民的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条口子。 在创立肉鸽养殖基地的同时,他还投入资金60余万元创立了脆红李种植基地,年产50万斤,主要销往沿海城市,创年产值100万元。他创立的种养殖基地不仅为文龙村的产业发展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村上有很多村民就近在他的种养殖基地里工作,一方面使当地村民多了一个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使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挣钱。在他的养殖基地里工作的村民,他不仅手把手地指导其种养殖方面的技术,还会向他们传授很多自己以及其他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村上有村民想自 “当初我走创业这条路子也曾碰到过不少的困难,己创业的,他也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他说: 我了解这其中的辛酸。如今我创业初有成就,我还是希望能够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能帮大家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帮忙的。”在他的带领下,周边近20户农户靠劳动致富,这一举措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巨大贡献。提起,村民纷纷都点头称赞。对于村民的认可,说:“无论我的种养殖基地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宗旨都不会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个就业出路,让更多下岗职工能实现再就业,让更多的人能靠劳动走上致富路”。 在交谈中,说起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说道:“等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还准备再投入30

创业事迹材料5篇(优秀版)

《创业事迹材料》 创业事迹材料(一): 现年36岁的XXX是个农村退伍军人,在岐山经营着一家看似不大的餐馆,但是只要认识他的人都会说:小伙子脑子灵活,能吃苦,不服输,是个能人。说到岐山大家都会想起岐山擀面皮,就是这个人,把岐山几百年来的特色小吃--------岐山擀面皮做的有声有色,他的连锁加盟店已经在全国有136家,最远的加盟店已经开到了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地。3年来培训全国各地的学员600多名,直接带动1000多人就业,简接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每年销售的辣面,调料,3000多吨,机器设备400多台,为岐山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地方就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记得岐山县一位副县长以前说过:赵恩强企业不大,但是他是个产业链的连接中心,有了他才使岐山擀面皮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联成一条龙,拧成一股绳,做大做强,做出实力,做出品牌。 悟道,得道,行道,传道。--------他是一个传道者。 大家都明白做小吃吃苦耐劳是最基本的,起早贪黑也是务必的,正是他在部队练就的军人本色为他从事小吃行业打下了基础,从2008年创业以来,他都每一天凌晨3点起床,带领学员和员工做面皮,到6点前都务必送到每个店里,3年来,他都风雨无阻,骑着三轮摩托送货,冬天,冻得手脚都肿的穿不上鞋了,2008年他在无意中看到西安的张军擀面皮,河南的二胖擀面皮,苗老太擀面皮在全国超多开店,招收学员,甚至好多人只明白河南擀面皮而不明白岐山擀面皮,他很痛心,自我从小吃擀面皮长大的,祖祖辈辈吃擀面皮,在岐山本地从事擀面皮加工生产的农户有上千家,大多是祖传的,然而由于农户大多都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才使岐山擀面皮这个金字招牌没有给本地人带来可观的效益,反而使得河南人看到了商机,做出了名堂。经过在全国多地的考察,他发现岐山擀面皮在全国尤其是北方适应性强,推广方便,复制简单,经济效益可观,所以决定大力发展岐liuxue86。山擀面皮。2008年11月,他贷款3万元投资擀面皮机器设备,厂房,先后拜访岐山各地的面皮老艺人,学习技术,建网站,注册:御京粉,商标,开始批发擀面皮,在批发过程中培训学员,改善机器,统一配方和制作工艺,3年来,从面皮批发,零售,培训,到机器设计,改善,销 售,到技术输出,连锁加盟,走出了一条以岐山擀面皮为主,其他岐山小吃为辅的康庄大道,从一个看到小吃行业的悟道者,到精通技术的得道者,再到发展推广的行道者,最后成为一个思己利人的传道者。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飞越,完成了凤凰涅槃的成功。成为岐山历史民俗文化,岐山小吃文化的传播者。 诚信无非是言而有信,对企业家而言,欠债还钱是检验一个人做人的标准。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贫穷,我不甘心贫穷,养牛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我曾经贫穷,我看不惯贫穷,我要让乡亲一道脱贫致富。 这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位养殖妇女笔记本扉页上的心路印记。她,就是xx省xx县xx乡xx村农民xx。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她从一头奶牛养到xxx多头肉牛、xxx只肉羊;从一人起步发展到xxx户社员,年出栏肉牛xxx头、肉羊xxx多只;从一名农家妇女成为xx县首届“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xx市“基层科普”先进个人、科普优秀“乡土人才”。 一、艰苦创业,巾帼不让须眉 xx学过裁缝,摆过地摊,做过店员。20xx年秋天在xx摘棉花,中午歇工时看到一位妇女挤牛奶,周围住户排队打鲜奶的场景深深触动了她,激发了她的养殖梦。 农家出生的xx,自幼练就了一身不怕吃苦的精神,20xx年开始了艰辛的奶牛养殖之路。三年间,钱没多赚,苦却没有少吃。20xx年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牛奶市场严重下滑,她又下定决心从县农行贷款十万元养殖育肥牛。15头黄牛犊育肥后1万元的收入成为她创业掘到的“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她发展养殖业的决心和信心。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xx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全膜玉米,优质丰

富的玉米秸秆非常适合肉牛养殖。她瞄准机遇,一门心思搞起了肉牛养殖。20xx年,她申请20万元贷款扩建养殖场,新建500立方米青贮窖,引进了30头架子牛,开始养殖业的转型发展,改变了家庭小作坊式的饲养和经营方式,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养殖发展。当年,她养殖的30头育肥牛给她带来3万元收入。到20xx年,她的养殖场肉牛正常存栏达100多头。规模上去了,可是存栏的都是生长缓慢的地方老品种,生产效益低下。于是,她毅然淘汰了老品种肉牛,从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了80头长速快、产肉率高的西门塔尔母牛,开始了西门塔尔品种牛的繁育养殖。 20xx年,xx带头组建xx县xx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陇原中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购销协议,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现在,合作社社员肉牛存栏900多头,肉羊存栏4000多只,年出栏肉牛1200多头、出栏肉羊8000多只,年销售额将近1400万元。合作社积极为会员及周边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提供肉牛、肉羊繁殖购销服务,提供“四统一分”服务,即统一提供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销售和分户饲养模式,使得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村党支部书记说,根据村委会统计,会员与非会员相比,户均年收入增加两万元以上。 二、饮水思源,致富不忘社会 吃水不忘挖井人。xx心里明白,正因为有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政府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2017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2017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一张宗科,男,京当镇贺家村凤邹组村民,现年74岁,家里有5口人,张宗科和老伴、儿子和媳妇以及孙子。张宗科的孙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看病,先后花去了十几万元,使这个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深渊。但他是一个不认输、不服输的人。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年龄,本该是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他为了给子女减轻生活的重担,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开辟了新的人生之路,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创业是艰难的,也是艰辛的。2013年,张宗科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养猪业,但由于缺少养猪经验,疫病防控不到位,死亡率高,猪场整体效益一直不好。但他毫不气馁,购买了许多养猪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的啃,终于慢慢地掌握了猪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的养殖技术。为给猪添饲料,清扫猪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猪棚转一圈,观察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虽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终于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他养的猪很少生病,个个膘肥体壮,养猪使张宗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致富不忘乡亲,他对前来参观学习和取经的群众从来不保留养猪技术和经验,近3年来,他先后帮助了本村和邻村的养殖户12户,覆盖贫困户9户23人。

张宗科在养猪上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农民的根本,即使养猪再挣钱,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要把责任田侍弄的更好才行。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张宗科决心再闯一闯,他利用养猪赢利,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遇到技术问题就找县、镇农技部门,去问、去学,并经常聘请农业技术员实地考查,最终他明白了农药的药性及喷施,清楚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凭着韧劲和吃苦精神,经过一年的实践,他栽植优质苹果3亩,黄桃2亩,又为家庭增添了一条增收渠道。 2017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二敢于改变现状,走科学发展之路 12年前的禾石村是一个信息闭塞且非常贫穷的小山村。当2000年果化阳东的春风吹遍阳东大地而禾石村的乡亲仍然无动于衷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禾石村人,林锋坐不住了,他决定“放脚下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现状。2000年,林锋打算回到家乡承包村前几百亩弃耕荒地和闲置的山地,搞立体养殖,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开始林锋把回乡搞养殖的计划告诉亲人时,没有一个人赞成。后来,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妻子同意了。就这样,他和妻子并肩作战,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林锋当即承包村前弃耕的几百亩荒地和闲置田地搞立体种养,想方设法多方筹集启动资金10多万元,承包了100多亩的弃耕土地,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猪舍,200多平方米的鹅、鸭舍,开挖了50亩的鱼塘,养殖了300多头瘦肉型肉猪,放养了50亩罗非鱼。

最新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xxx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的收入也不错。但是,在2020年的八月份,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在私营企业里打工,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浪费在了别人的事业上,而自己将来只能是维持着温饱,没有一份真正的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2020年的8月份,他开始着手想着自己应该开创一些自己的事业。他看见农村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中撂荒地特别多,而现在保护地生产是政府大力提倡,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好像看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目标确定好了以后,他说干就干。先后和村里的几个老大哥合计在组里的旱田里建暖棚,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没有人出头联系。也形不成规模。于是,蒋立勇说,这个大家放心,我出面联系土地串换,大家准备跟我好好干吧。他在本组的十二天地中规划出了一块地,大约有三十多亩,挨家做地主人的工作,把大家的工作做通以后,就每家签订了一份协议,承包下了土地以后就开始建暖棚了。习惯了在企业中坐办公室的他,在建棚中吃尽了各种苦头。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他本人很胖,一百八九十斤的身体在酷暑中挥汗如雨。早晨,天不亮就来到棚里,休整后坡,山墙,一锹一锹

的挖土,一锹一锹的堆砌;中午,骄阳似火,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就像用刀子在身上割,身上的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傍晚,毒辣的阳光稍微收敛了一点,蚊子又铺天盖地的拥上身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棚终于有个模样了。看见平时习惯了上班下班,每天生活的很悠闲的他,能这么吃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也都起早贪黑,比着干,先后建起了七个高标准的暖棚。棚建好了以后,紧接着就要起垄,栽苗,他的腰不好,长时间的哈着腰干活,腰疼的受不了,他就跪在垄沟里,一棵一颗的栽苗,劈叶子,除草,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有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懂技术,他就主动联系邻村的有经验的技术员定期到棚里指导管理,每天在忙完家里的活以后,还要到其它棚里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保证在自己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共同致富。 第二篇:企业下岗女工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企业下岗女工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遭遇失业 谁能想到 我叫××,今年48岁。197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85年,就职于内蒙古××乳业,是一名普通的工人。20年来每天从事着重复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知足。知足的是我同丈夫和没工作的人相比我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养家 糊口,可以供养儿女上学,实现自己儿时没能继续上学的梦

勤劳致富事迹材料

致富能手刘英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我是五九七农场第三管理区十七作业站女工刘英,现年45岁,汉族,初中文化,1988年与外地青年孙占波结婚,婚后就一直在十七作业站生活,结婚已有20个年头,这20年中,我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子,通过自强自立,勤俭持家,靠科技靠勤劳致富,成为众姐妹们学习的好榜样。 刚成家时,由于双方父母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一年靠种地挣的钱刚够吃喝,几乎没有节余,但是我并没有坐着犯愁,丈夫在农忙季节干活时,我就在家里养殖几头肥猪,挣点生活费,生活马马虎虎也算过得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94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1994年的春季,家里发生了变故,丈夫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再也干不了农活了,多病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以积蓄,而且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孩子上学又要花钱,这使我们平稳安定的小日子被打破了,看到家里生活情况的日益艰难,我们夫妻俩时时发愁,唉声叹气,特别是丈夫对此特别郁闷。 我们家的困难情况,作业站女工主任杜培凤了解后,主动跟作业站站长反映,经作业站领导商议,最终优先让我们家种植了30亩旱田地,并且是下打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到了1998年,我们两口子用种地挣到的钱种植了75亩甜菜,结果都被大雪埋了,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女工主任杜培凤看到我们的这种情况,发动十七作业站的班子成员凑集了2000元救助款,为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开销解决了燃眉之急。 生活就在平静中这样渡过,在此期间,我们两口子也不断地探索挣钱的门路,我想了更新种植品种、养殖、或到外地打工等,可都没有很好的实施。到了2003年春,在女工主任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搞起了肥猪养殖。由于刚开始资金不足,我便通过女工主任并与上级女工部门沟通,经区站两级女工组织积极支持,农场女工部连续两年为我申请女工扶贫基金6000元用于养猪、养鸡,并且全程跟踪提供科学养殖技术和销售信息。到了 2005年,我的养殖业已发展到十多头繁育肥猪,几十头仔猪的规模,每年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可由于我家周边没有足够大的空地,猪舍无法再扩建。在加上夏天猪粪的味道难闻,许多邻居对此反映较大。女工主任了解情况后,马上为我寻找到作业站西边的适合盖猪舍的位置,这个地方由于位置较偏僻,又不影响人们的休息,正适合盖猪舍。由于有作业站领导的大力支持,我的养殖的劲头更高了,我与家人利用业余时间自建了占地为140平方的砖瓦式猪舍,而且构造也越加趋于科学化,猪舍分为产仔间,采食间等,在养殖上也由以前的粗养到现在的分时间、分阶段的精养。科学的饲养加上精心的管理,我的养殖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手头的余钱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09年,我的养猪业已发展到现有60多头猪,年出栏达120余头,近三年的年均纯收入都在达到了20000多元以上,加上种地收入,每年都有37000—48000元左右,小日子与夫妻俩人的心情一样,慢慢晴朗和阳光起来。 2010年,管理区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行业遭遇严重的高热病,多数养殖户损失重大,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可是我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与我的良好的饲养习惯和科学化养殖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首先每天都会定时的清理猪舍,撒上石灰消毒、及时给猪吃上预防疾病的药物。于是我同时也成为了养殖户学习的对象,经常有别的作业站的养殖户向我讨教经验,我都一丝不苟的告诉了别人,得到周围邻居的一致好评。12月中旬,五九七农场的杜增福主席和女工部长蒋姝洁对养殖户进行了回访,其中就有我的家庭,当时我激动地拉住杜主席的手,深情的说道:感谢农场工会这些年对我的照顾,使我有信心克服在养殖业上的各种困 难,特别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没有农场工会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农场工会就是我的娘家人。 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农村女子,靠勤劳和科技,由穷困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一家人和谐幸福,一时成为全作业站女人都羡慕的幸福之家。都是由农场工会帮助我的,在以后的

个人脱贫攻坚事迹材料5篇(企业创业)

个人脱贫攻坚事迹材料5篇(企业创业) **,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县**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辣椒行业近30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出了较大贡献。主要事迹如下: 一、红红的爱心,播撒致富的希望 **县是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造成**县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但是**县的环境条件适宜辣椒生长,盛产的辣椒具有“皮薄、肉厚、油多、籽香、辛辣适中”的特点,深受各地人民欢迎。**看在眼里,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年,**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建起**有限公司,就任公司董事长。 公司成立后,农民生产的辣椒大部分被公司收购,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扩大,出现了卖椒难的问题。为解决农民卖辣椒难的问题,**千方百计地增加辣椒收储能力,建起了天下红二厂、三厂、四厂,增强了辣椒的收储能力,并与椒农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打消了农民种辣椒怕卖不出去的顾虑,增强了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公司以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产品创优和技术创新为先导,力创资源型起步,链条式延伸、循环式发展,集约式膨

胀,龙头式驱动的新型经营模式。公司年营业收入1.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万元。 二、植根故乡土,心系贫困户 “我是地地道道的**人,让县里的农民都富起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种下1万亩绿色辣椒,就可能带动全县种10万亩,带动1万余户农家致富。”,**曾表达出带领群众致富的愿望。天下红公司发展壮大,**不忘产业带贫增收,公司在生产中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先后安排15名贫困人员长期在公司务工,年增加收入40余万元。 在安排15名贫困户到公司务工的同时,出资630万元于**年12月注册了**县万亩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自**年12月起合作社采取吸收贫困户就业、流转贫困户土地、资产收益和产品购销合同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以魏青村为中心,共计流转土地**余亩,引进了降糖、富硒、富钙等辣椒新品种,吸收魏青、王青、马坊营、小韩固四村1210户贫困户入股,吸收股金596.8532万元,覆盖贫困户1210户,覆盖贫困人口4639人。截止**年底,累计分红1797759.6元,户均直接受益1485.75元。同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多实惠。经过产业扶贫,目前已实现676户贫困户脱贫。

2018年最新某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docx

2018年最新某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扶贫先扶志,在X镇X村有这样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贫困户,他就是X。初见X时,他是一位不善言辞内敛的男人,也许是生活的磨难磨平了他的棱角,也许是命运的不公成熟了他的思想,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点燃了他的内心。1980年出生的他,面对肢体三级残疾,他敢想敢做,直面未来,没有因为身体残疾浇冷他炙热的上进心,他想我腿残疾了,但是我有双手,一定会用双手刨出一个好光景。 他本是一个幸福的男人,一家三口,每天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长期在地里干农活的他估计也没有预想到,就是那天的那个稍不留神,就从高处跌落至深渠,导致下肢神经损伤让他永远失去了支配双腿的权利。这一摔摔碎了他的家庭,也摔碎了他幸福,家庭支柱倒下,妻子离婚,女儿辍学在家,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一蹶不振,经常到政府要求救济,他就和女儿相依为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他们父女俩一过就是十几个年头。直到女儿长大成家,他再娶。渐渐地他才开始与社会接触,2015年他因为残疾进入贫困户行列,我想也许是因为“贫困”这两个字眼触动了他,也许是因为开始一段新的婚姻生活改变了已经尘封思想的他。他主动提出要在国家的帮助下,改善生活,发家致富,走出贫困,积极脱贫。同年,他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住进新房的他喜极而泣,他竟然破天荒的离开了那个破

旧不堪的旧房子,这件事对X的触动非常深,他觉得一定要用双手撑起一片天。 万事开头难。做什么?只用双手能做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成了X的心病。他日思夜想终于想起来他小时候跟着老人一起捆扫帚。他可以制作扫帚卖钱。他千方百计的打听现在竟然有制作扫帚的机器,他还写了一个关于制作扫帚项目的具体计划和方案。一切都万事俱备,只欠资金这一股东风。他就拖着他那条伤残的双腿,到处借产业发展资金。 201X年X月X日,县委X来到X家中,并和他亲切座谈,认真听取了贫困户X想要致富的心声,了解到X想通过自己发展扎扫帚产业来脱贫致富,希望政府支持和帮助。杨书记拍手叫好,鼎力支持,当时就拿出1000元,递到X手中,让其购买可以制作扫帚的部分材料。 年初,镇党委书记X和XX了解到X的具体想法。按照“脱贫不脱政策”,镇政府资助4500元产业资金,帮助其购买扎扫帚机器,到货后,又要求干部到现场了解机器的使用,同时,计划给予2000元来帮助其购买材料,使其更快的推进项目,X好学,肯上进,很快就能很熟练的开始制作扫帚。 2017年5月23日,X再次来到X家中查看项目进展情况。X当场演示了整个扎扫帚的过程。大家都称赞这个项目

勤劳致富事迹材料doc

勤劳致富事迹材料 篇一:XX镇勤劳致富家庭陶梅事迹材料 自主创业不畏艰扶贫济困共富裕 43岁的陶梅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她的印象中从小就是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终日辛劳,仅靠几亩地维持生活现状。90年代与丈夫结婚时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了这个弱小的女子身上,但传统的农业耕作对她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没有多大改变。穷则思变,踏入技术务农经商之路才能改变命运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于是她利用成家之后辛苦积攒的一点钱开始了她的黄瓜大棚种植之路。XX年蔬菜大棚还没有发展起来,很多农户都质疑大棚经营能否获得收益。陶梅得知这个创业项目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一套大棚,刚起步阶段是最艰难的,首先得解决起动资金的问题,她多方筹集四处奔走,加上辛苦积攒的家底终于筹到了所需的3万元,承包了本村的一块土地。解决了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才仅仅走出了创业初期的第一步,黄瓜的大棚种植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瓜苗播下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陶梅总是早起晚归,认真了解黄瓜的长势情况,遇到有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向村里镇上的农技站请教。眼见着克服了资金、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XX 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却几乎将她的创业之路中断。唯一的一幢大棚是她的命根子,却在一夜之间被压塌,待摘的瓜苗大部

分都被冻死,望着终日倾注的心血在顷刻被毁于一旦,陶梅一家欲哭无泪,但是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被困难磨砺得更加坚强。她擦干眼泪,与丈夫家人互相扶持着重整瓜棚,购买新苗,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她都日夜守着这一块土地,等新一季的瓜苗采摘结束,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每天陶梅干完田里的农活,只要听说哪里有农业技术培训班,就不放过学习的机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她大棚里的黄瓜和草菇已经远近闻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家庭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是靠着这样的毅力和勇气,陶梅的大棚规模越来越大,从初期的 1个发展到现在的16个,从身单力薄的一人创业发展到如今20余人的专业化经营,陶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 陶梅经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富裕起来的她时刻不忘身边群众,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别人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大棚蔬菜如全村蔬菜种植年产值达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每当别人有技术上的困难,她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不少村民还特意拜她为师,现在她的大棚也发展到了16套,并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益。近几年来随着大棚规模的不断扩

最新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骄阳似火的七月,热浪滚滚。在这酷热难耐的高温下,贫困户**骑着三轮摩托车装着一车宁夏西瓜从**村赶往县城,人们总能城西巷子口看到这个忙碌而朴实的身影,风雨无阻。当有人走近买东西时,能看到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笑脸,与三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 2013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年**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20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年**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75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3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 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冬日的天色总是黑得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六点,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着朦胧的暮色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鸡饲料桶间加食物,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镇**桥村村民**。 **现年32岁,儿子患有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此病花费极大,近年来仅儿子看病就花去医药费60多万元,妻子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了,从此,家庭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肩上。 2015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镇政府在入户调查中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畜牧局局长南金旺对其进行帮扶,南局长接到帮扶通知后,与镇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家庭情况,令他们感到棘手的是**不但没有脱贫信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脱贫致富事迹是扶工作的助力军,也为国家脱贫工程开了好头,下面是学识网学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骄阳似火的七月,热浪滚滚。在这酷热难耐的高温下,贫困户**骑着三轮摩托车装着一车宁夏西瓜从**村赶往县城,人们总能城西巷子口看到这个忙碌而朴实的身影,风雨无阻。当有人走近买东西时,能看到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笑脸,与三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 2013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年**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20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

年**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75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3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 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冬日的天色总是黑得很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六点,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着朦胧的暮色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鸡饲料桶间加食物,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镇**桥村村民**。 **现年32岁,儿子患有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此病花费极大,近年来仅儿子看病就花去医药费60多万元,妻子因为承受不了压力离家出走了,从此,家庭重担更是全部落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肩上。 2015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镇政府在入户调查中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畜牧局局长南金旺对其进行帮扶,南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倪彦虎,男,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09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倪彦虎,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 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他的养殖场已经从一个三间羊棚的小羊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面积达25亩的立体养殖基地,实现了自己规模化养殖场的理想。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倪彦虎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经验。 在广大村民看到倪彦虎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种草养畜发展家庭经济。一时间大家纷涌而上,倪彦虎看到后,觉得大家如果盲目的发展种养业,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则主动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合理分流,搞特色养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扩大生产规模,走专业化之路。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彦虎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协会为手段,成立华强专

2020年勤俭持家致富圆梦先进事迹材料宣传

勤俭持家致富圆梦先进事迹材料宣传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他生活的圈子;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身边的人和 事对他的影响,希望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正能量的,能让我们感受到 阳光和温暖,带领我们勤俭持家,走上致富圆梦之路。 她是一名圐圙补隆的农村妇女,也是圐圙补隆村文艺活动的主持人, 同时也是广场舞的带头人,更是一个勤恳朴实、勤劳致富的典范。 ***在1999年结婚,那时候的生活并不富裕,成家以后就做起了承包 土地种植烟叶的营生,一种就是十几亩。种植烟叶是相当耗费劳动力 的事情,她为了节约开支,自己两口子从来不雇人干活,每当乡亲们 出地干活,王春梅早已在地里弯腰锄了一大块,中午烨烨阳光晒的人 一心想着去村阴下歇一会儿,可她还是坚持劳作到很晚才回家。为了 改变生活,每天汗流浃背早出晚归,辛勤持家,她始终坚信勤劳致富,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出来的。

时间是会给勤者留下串串的果实,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 累从小到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勤劳让她的生活富裕 起来了,没过几年她就买了自己的私家车。她收拾家特别利索,家里 的每一个角落都让她擦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村里人找她帮忙做事 她特别认真,只要她答应的事都特别上心,认真细致还能早早的完成。现在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村里举办的艺活动,都选她当主持人,流 利的普通话、端庄得体的服饰吸引着观众的眼睛,个个都对她赞不绝口。她不仅是文艺爱好者,也是广场舞的爱好者,优美的舞姿、小巧 玲珑身材舞动着青春的魅力。 她身上还有好多优点,对父母、公婆也很孝顺,经常看望老人,给老 人买营养补品,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对孩子也是教育有方,左邻右 舍都能看到她们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笑语满堂。 勤劳致富是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勤劳、节俭、储蓄是美好生活的“三件宝”。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xxx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的收入也不错。但是,在20XX年的八月份,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认为在私营企业里打工,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浪费在了别人的事业上,而自己将来只能是维持着温饱,没有一份真正的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20XX年的8月份,他开始着手想着自己应该开创一些自己的事业。他看见农村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家中撂荒地特别多,而现在保护地生产是政府大力提倡,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好像看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目标确定好了以后,他说干就干。先后和村里的几个老大哥合计在组里的旱田里建暖棚,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没有人出头联系。也形不成规模。于是,蒋立勇说,这个大家放心,我出面联系土地串换,大家准备跟我好好干吧。他在本组的十二天地中规划出了一块地,大约有三十多亩,挨家做地主人的工作,把大家的工作做通以后,就每家签订了一份协议,承包下了土地以后就开始建暖棚了。习惯了在企业中坐办公室的他,在建棚中吃尽了各种苦头。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他本人很胖,一百八九十斤的身体在酷暑中挥汗如雨。早晨,天不亮就来到棚里,休整后坡,山墙,一锹一锹的挖土,一锹一锹的堆砌;中午,骄阳似火,刺眼的阳光照在身上就像用刀子在身上割,身上的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傍晚,毒辣的阳光稍微收敛了一点,蚊子又铺天盖地的拥上身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棚终于有个模样了。看见平时习惯了上班下班,每天生活的很悠闲的他,能这么吃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也都起早贪黑,比着干,先后建起了七个高标准的暖棚。棚建好了以后,紧接着就要起垄,栽苗,他的腰不好,长时间的哈着腰干活,腰疼的受不了,他就跪在垄沟里,一棵一颗的栽苗,劈叶子,除草,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有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懂技术,他就主动联系邻村的有经验的技术员定期到棚里指导管理,每天在忙完家里的活以后,还要到其它棚里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保证在自己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共同致富。 企业下岗女工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遭遇失业 谁能想到 我叫××,今年48岁。197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85年,就职于内蒙古××乳业,是一名普通的工人。20年来每天从事着重复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知足。知足的是我同丈夫和没工作的人相比我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养家

脱贫致富典型案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典型案例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开发式、造血式、输血式扶贫,让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武xx就是不等不靠努力实现自己脱贫的同时,带领身边人致富增收的典型代表。 xx镇宏发村六社有这样一个村民,他叫武xx,家中5口人,本人脑梗较重伴有心脏病,妻子牟秀云三高疾病,常年药物不断,儿女都已成家,儿子布病,儿媳肺结核,孙子上初中,田地20亩,种种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依托国家的好政策并且能吃苦耐劳和凭借勤奋努力,一家人励志要在脱贫致富路上争当带头人。 自从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武xx注意到县里的产业扶贫政策,想借着政策东风依靠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快点好起来,他一方面寻求政策扶持,一方面在勤奋学习种养殖技术。2016年将自家的田地改种高产量的高粱、玉米品种,种在能灌溉的田地里,春抓苗,夏季不能缺水,年年的干旱使得这一家更辛苦劳作于田间地头,秋收季节到来,一家人不雇车,不雇人,带着病亲自将粮食收运回家。节省了开资,并将田间秸杆作为饲养牲畜的饲料,充分有效的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再利用达到增收,并积极的将他掌握增产增值的科学技术毫

无保留的传授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今年他抓住了饲养大牲畜这个产业扶贫项目,每人一万元的购买资助,也因此武xx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现在武xx一家已完成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 在自身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武xx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积极带头宣传那些有部分能力的贫困户一起饲养大牲畜,帮忙联系,讲价格,看四肢体征、年岁,在他的带领下,贫困户们乐呵呵,纷纷将牲畜牵回家,为了避免饲养不当,影响增肥繁殖、受孕,他还将学习大牲畜冷配技术,向大家传授自己饲养的经验和技术。目前,我村贫困户饲养大牲畜的有23户,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个个膘肥体壮,他带动的贫困户有19户已达到国家脱贫标准,今年内有望全部实现脱贫。 如今,他逢人说:“非常感恩,党和政府,健康扶贫解决了我和妻子看病难,看病贵的长期难题;产业扶贫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机会;金融扶贫给了我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他说会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党的温暖阳光普照得更宽、更广!

农村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农村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农村创新创业事迹材料 农村创业事迹材料【一】 XXX,男,1982年出生,党员,土桥乡杨河村青年农民。2000年从土桥中学毕业后,到到西安学习电焊技术。后到油田务工。2009年底回家创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业,现在是土桥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年获利达20万元。 现年31岁的XXX,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从土桥乡中学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倪彦虎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通过熟练的技术他成为油田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中积攒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生活还是很贫穷,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来带领大家一起致 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进行项目考察,他认为种草养畜很适合自己的农村,因为这里有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羊粪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给村民减少种草所

需的花费,最后他选中了在当地很容易发展的种草养羊产业。随后他翻阅各种养殖书籍,学习养殖理论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积蓄盖起了三间羊棚,购买羊只100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创业后,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种养业,依靠“双联”贷款活动和信用社的担保贷款,扩大养殖场规模,扩大再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XXX已经成为土桥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同时,倪彦虎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羊 经验。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开发式、造血式、输血式扶贫,让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武xx就是不等不靠努力实现自己脱贫的同时,带领身边人致富增收的典型代表。 xx镇宏发村六社有这样一个村民,他叫武xx,家中5口人,本人脑梗较重伴有心脏病,妻子牟秀云三高疾病,常年药物不断,儿女都已成家,儿子布病,儿媳肺结核,孙子上初中,田地20亩,种种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依托国家的好政策并且能吃苦耐劳和凭借勤奋努力,一家人励志要在脱贫致富路上争当带头人。 自从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后,武xx注意到县里的产业扶贫政策,想借着政策东风依靠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快点好起来,他一方面寻求政策扶持,一方面在勤奋学习种养殖技术。2016年将自家的田地改种高产量的高粱、玉米品种,种在能灌溉的田地里,春抓苗,夏季不能缺水,年年的干旱使得这一家更辛苦劳作于田间地头,秋收季节到来,一家人不雇车,不雇人,带着病亲自将粮食收运回家。节省了开资,并将田间秸杆作为饲养牲畜的饲料,充分有效的将农副产品深加工再利用达到增收,并积极的将他掌握增产增值的科学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今年他抓住了饲养大牲畜这个产业扶贫项目,每人一万元的购买资

助,也因此武xx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现在武xx一家已完成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 在自身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武xx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积极带头宣传那些有部分能力的贫困户一起饲养大牲畜,帮忙联系,讲价格,看四肢体征、年岁,在他的带领下,贫困户们乐呵呵,纷纷将牲畜牵回家,为了避免饲养不当,影响增肥繁殖、受孕,他还将学习大牲畜冷配技术,向大家传授自己饲养的经验和技术。目前,我村贫困户饲养大牲畜的有23户,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个个膘肥体壮,他带动的贫困户有19户已达到国家脱贫标准,今年内有望全部实现脱贫。 如今,他逢人说:“非常感恩,党和政府,健康扶贫解决了我和妻子看病难,看病贵的长期难题;产业扶贫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机会;金融扶贫给了我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他说会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党的温暖阳光普照得更宽、更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