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案

三、知识回顾

回顾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让同学们复习叶绿体的结构

四、新授

(一)光合用的过程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

光反应

暗反应

1、光反应

让学生总结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教师总结:

2、暗反应回顾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并回答问题。

根据预习回答

记忆相关知识点:总结出

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掌握光反应的过程

回答: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光、色素、酶、ADP、Pi

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

让学生总结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师总结:

(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试图填出表格中的问题

教师总结:

考一考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记忆相关知识点:总结出

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掌握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回答:

场所:叶绿体类基质条件:多种酶、[H] 、ATP

物质变化:CO

2

的固定

和C

3

的还原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

初中生物《生物分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1、带7 年级上册课本, 2、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活动。 教师:1、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准备实物展示:黑藻、铁线蕨、苔藓、瓜子、小麦、玉米、银杏、红叶石楠 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图片。动物图片 一、情景引入: 师:播放视频 师:建设美丽中国主要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保护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师:播放PPT 展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怎样能够了解这些生物认识它们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这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回答分的标准)。 师:很好,其实大家把这些书分开的过程就是“分类”,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 生:(图书馆、超市、学校……) 提问:分类有什么好处? 生:使我们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东西,很方便。 师:对,我们对于书籍的分类也恩那个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请大家按你们分好的类将书有序的放入书包,今天回家后把自己书包里所有的书都分类整理,以便以后迅速的找到。 提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分类呢? 生:品种繁多的时候需要分类。 师:(展示生物种类数量)我们看到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210 多万,这样的一个类群分类的必要性是非常紧迫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板书: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二、对植物进行分类 1、了解植物特征 师:好,我们了解了生物分类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给植物分类,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带的植物,说说它们的特征及所属类群。刚才我们知道了分类要根据生物的特征,所以我们分类的第一步就是先要了解这些植物的特征。 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我们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得,有些同学对部分植物可能不太熟悉了,现在给大家3 分钟时间,可以翻阅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来找找这些植物的特征,没有带书的同学,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帮助大家复习,可以看投影。我们待会请同学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里的六种植物他们的特征。 学生查阅资料 请学生介绍六种植物的特征。 2、尝试分类 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分类了,如果你是分类学家,你会怎么给这六种植物分类? 生: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师:大家说的都对,在分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前,各国的植物学家也想大家一下按照自己的标准在进行分类,但是这样对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是有限制的,所以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后,人们就开始按照生物进化的角度进行分类。 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呈现的分类体系,大家现在尝试按照这样的体系,将这六种植物进行分类,最终看看这里的A---F 分别是以上那种植物。 学生开始分类 汇报结果 3、教师引导了解植物的分类体系(同时板书) 师:植物可以按照有无种子分为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师:孢子植物可以根据根茎叶的有无分为三类藻类、苔藓、蕨类。(学生描述特征) 提问:种子植物又可以按照种子外有没有果皮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教师展示桃子和松的球果给学生说明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的情况。) 师: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 生:松、柏、杉、银杏、苏铁。

(新)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 案 问: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问:急需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新课标} 答: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下载下载:153 推荐程度:『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观摩课教案基因的表达·高中观摩课教案课题:基因的表达一、复习目标(一)知识性。 问:谁有北师大版的高中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 答: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 问:高中生物习题课教案怎么写 答:帮助学生找准题突破口,并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第。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把握这五点,写出的习题课教案一定是适用型教案。而且。 问:高中必修一生物总复习提纲 答: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问:高中生物总复习哪本教辅书比较好? 要求准确概括基础知识点,。 答:五年高考我现在就在用全是真题概念很全还附加了十年高考题光盘 问:谁有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资料 答: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问:求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高一至高三书中的基本知识,综合考用) 答:到文库中搜索”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新人教版必修 2 “ 我这还有一个文件,整理的知识点、结论,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复习教案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习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高中生物酶优质课教案

酶 基本要求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完善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与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说明 “小资料: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教学过程 【引入】有时候我们书面骂人时,会说某某人饭桶,我们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一日三餐吃下去,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了。 【提问】这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什么啊?消化酶 【承接】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问】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把肉装在金属丝制的笼子里的目的

是什么?避免发生物理性消化。 【提问】笼内的肉消失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可以和肉发生化学反应。 【小结】这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后来被证实是消化酶。 【承接】消化酶最早被发现,我们再来看酿酒,酒精发酵要用到的酶。 【提问】科学家巴斯德与李比希对酒精发酵的争论焦点是什么? 酒精发酵需要的是酵母细胞还是只要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提问】之后谁设计实验验证,得出了什么结论?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毕希纳证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 【承接】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呢? 【提问】1926年萨母纳尔得到脲酶(分解尿素的酶)结晶,发现其本质是什么?蛋白质。 【讲述】绝大多数酶本质都是蛋白质 【承接】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吗? 【提问】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极少数酶是RNA 【讲述】这些酶称为核酶 【表格小结】我们对酶的本质进行总结 【提问】那么酶在我们生物体内有什么作用呢?催化作用 【小结】所以我们给酶下个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质。【提问】酶作为催化剂能使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常温下 【提问】为什么没有酶,氧化分解有机物需在高温下进行呢?降低了活化能。【呈现图片】 【提问】什么是活化能?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承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怎么实现它的催化作用呢? 【呈现图片】 【提问】哪个是酶?哪个是底物?如果底物是2个氨基酸,产物是什么?二肽【提问】你能描述这个过程吗?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酶-底物复合体形状发生改变。

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2019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生物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绩。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三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

优质课教案(生物)

教案(生物) 课题:血量、输血与血型 授课:谢登峰 时间:15周星期二上午第2节地点:生物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技能:初步掌握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 3、情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 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血型鉴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引题:观看视频(救护车和失血过多的病人),并设问。 生:描述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刚刚那一幕是我们都所不愿意看到的,可以外有时意外还是这样发生了,刚才的那个伤员因失血过多被紧急送到了医院急救,医生建议输血。 1、血量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人体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到8%,一个体重60kg的人体内约有4500ml的血液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10%(约400ml)通过自身调节,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如果一次失血超过30%(约1200ml到1500ml),就会有生命危险。 2、血型 人类的基本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4种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师:关于血型的发现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学生表演) 小调查(一):血型调查(课后形成调查报告) 请对血型有所了解的学生介绍鉴定血型的经历。 小实验:模拟血型鉴定(背景音乐) 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输血和无偿献血 师: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但是,血液从何而来呢? 生:献血。(看一段公益广告) 生:我认为不会,因为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5%—10%。 小调查(二):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课后形成调查报告) 师: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温暖。 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拍节拍,引起共鸣。)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 内容地位 本节为(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第6章的内容。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 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伴 性遗传”等相关内容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边做边学,一个积 极思维,一个知识海洋,一个尝试调查人类的遗传病,一个拓展视野。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许多疾病受遗传物质控制,能在 上下代之间传递,而且多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只能采取各种监测、预防措施,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在婚前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就显得 尤为重要。通过此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指导他们 科学的认识遗传病,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 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①概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②举例说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③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方法。 2.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染色体剪贴配对操作理解先天智力障碍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②通过苯丙氨酸耐量试验,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和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 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 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2.4 重点难点。①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 预防;②难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②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小节):引言 教师活动(第一小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精选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练习题 1.(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②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发现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日寇侵华时曾对中国平民百姓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件,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细菌知识的兴趣。日本侵略华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出示目标,学生朗读,做到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行解决 1、2 两个小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关于肉汤腐败变质,科学家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对细菌的由来产生好奇。接着观察 flash 动画比较自然法发生论和巴斯德关于细菌由来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并让学生讨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既让学生明白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又让学生领悟了科学的发现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接着让学生说出巴斯德除了典型的鹅颈瓶实验,还有那些贡献,学生进

高中生物优质教案

高中生物优质教案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篇二:高二生物公开课教案】 高二生物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五第四节授课班级:高二(5)班授课教师:马小斌授课类型:新授课课题: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获取 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语言描述、化学方程式、图表表达有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 生命,以及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究能力的启发,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反应及过程 2.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反应式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自学、总结归纳、举例、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提问:三大营养都有的共同的代谢途径是什么?学生共同回答: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教师说明能量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那氧化分解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呢?从而引出课题——细胞呼吸,可引入宏观的呼吸作对比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细胞呼吸引言部分,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讲解概念。 提问:细胞呼吸的目的和手段是什么? 根据学生对概念理解而得出的答案,将概念概括为: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并说明细胞呼吸的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找到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方程式。 师生共同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教师以概念的关键词板书总结:“氧、酶、彻底分解、大量能量”;回顾第二章内容说明有氧呼吸的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并说明有氧呼吸为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以糖类为例书写有氧呼吸总方程式,书写时联系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以“总”字说明该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从而引出有氧呼吸 的过程。 学生活动:自学有氧呼吸三阶段,完成学习任务:书写每个阶段的 化学方程式;结合图3-15描述三阶段的过程。 教师活动:板绘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的表格: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提问学生每阶段的方程式书写的正误 并纠正,以及填写板绘表格内容,通过不同的两种方法加深学生对 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在点评学生回答时强调:每一步都需要酶的催化,且三步用的酶都 不同。可简单提问为什么不同,从而联系酶的特性。 教师引导产生的能量的去向问题,说明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形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 2.无氧呼吸: 教师引导学习,师生共同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反应式及 过程, 并在讲解过程中与有氧呼吸作对比。 讲解反应式过程中引入生产、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无氧呼吸的理解。无氧呼吸的能量利用问题讲解过程中提问:为什么无氧呼吸释放的 能量比有氧呼吸的要少? 3.二者的异同: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高中生物细胞衰老和凋亡优质课教案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这条主线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内容之后,已经对抽象的细胞生长发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细胞衰老和凋亡则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另一阶段,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熟悉的是个体衰老,而对于细胞的衰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个体的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细胞衰老后有什么样的特征?细胞在经历分裂,生长,分化,衰老,以及最终的死亡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其他细胞凋亡的过程,那么细胞凋亡和死亡之间又有何差别?这一连串的问题最终构成了这一节内容的主线,同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获得细胞衰老的特征,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区别的基础知识 了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三)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的年龄结构,正确认识我国老龄化的状况,关爱他人。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衰老 1.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 2.细胞衰老的特点 二.细胞凋亡 1.凋亡的意义 2.凋亡的例子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卷

中小学生物优质课教案

中小学生物优质课教案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淮阳县大连乡大连一中 七年级生物教师周明娜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刚接触生物实验的七年级学生,本节课内容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较深的动手能力,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显微镜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讲授。具体从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三方面讲述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对照图片,认清基本结构,并总结。

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学生观察镜头,并总结)光学结构 平面镜----调暗视野 反光镜 凹面镜----调亮视野(学生亲自操作,总结)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有粗细之分) 机械结构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 (有大小之分) 活动二:显微镜的使用 通过具体实验来讲授显微镜的实验步骤,在讲述各步骤时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强调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a.取镜和放置:取镜前的准备,实验室整洁而干燥,实验台台面水平,稳固无震动,显微镜附近不应放置腐蚀性的试剂。从显微镜柜取出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左肩前方的位置。右侧放绘图用具(学生思考原因) b.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用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听到碰扣声时以对准)。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观察(右眼打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中光线均 匀明亮为止。(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先用低倍镜观察)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 H2O)+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时以蜗牛的体色变异为切入口,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课下预习,应用“6+1”课堂模式,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群、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___六、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2 课时,由于本校实行高效课堂,故尝试 1 课时 七、 教学过程 1、导 应用蜗牛的有利变异提出问题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这是苏东坡对蜗牛的描述,如果在蜗牛壳为黄色(aa )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棕色(Aa )蜗牛壳的变异个体,则棕色比黄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思考:1.蜗牛的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吗?2.若棕色个体能很好地生 存下来,它体内的 A 基因如何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2、思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时间为五分钟。具体见导学案 阅读教材第 100-104 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种群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概念:是指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 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 (2) 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例为基因频率。 (二)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 变异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来源 2. 可遗传变异的形成(1)形成: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衡量突变对生物体是否有利,要与 联系起来; 种群内具有某些突变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生存和繁殖优势。 (三)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1. 自然选择: 。 2. 原因: 逐渐淘汰, 的逐渐积累。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产物是 C02 、ATP 、氢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 ATP 。1mol 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2870 KJ ,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 38molATP ),以热能散失 1709 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 2 molATP ),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 30.54 K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2CO 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 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 有氧 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酸 ,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 2和酒精 或 转化成 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 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 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版)

《表里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2.读读记记“蝎子、蟋蟀、蝈蝈、恐怖、和谐、呈现”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生字卡、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板书:表里的生物 二、新课学习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3.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5.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