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熊月之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熊月之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熊月之

摘要:上海城市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

每遇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租界都保持中立。其人口数量巨大,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各国利益在这里互相联系,互相牵扯,有大面积的交叉与重叠。上海既像一个多国共有的珠宝店,又像一个国际信息总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地位特殊,作用巨大。这里是调动、牵制日本的战略据点,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从这里内迁的工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孤岛”时期呈现了世界其他城市都没有的奇观,既可近距离观战,又畸形繁荣;国际情报网络在这里发生神奇链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这里奇妙集合;这里也是如实报道中国抗战的媒介基地,令汉奸丧魂落魄的锄奸之地。战时上海,要悲壮有悲壮,要柔情有柔情,要崇高有崇高,要平庸有平庸,万象杂陈,令人目不暇接。很多戏剧性情节在其他地方是岂有此理,在上海便竟有此事!这些奇迹是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

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综合妙用上海城市特点的智慧结晶。

关键词:上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作者简介: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①本文部分内容曾发表于2015年8月7日《文汇报》,此文是全文。

●特约专稿

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熊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235)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

事变以前的局部抗战时期,七七事变以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面抗战时期,上海城市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奇特与中立。上海一市三治,存在着国际

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三个政治实体。自从1853年小刀会起义以后,这里就形成惯例,即一旦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战争,无论是中国与外国的战争,还是中国内战,租界都宣布中立,事实上也保持了中立。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辛亥革命、军阀之间的江浙战争,以及北伐战争,炮火都没有波及租界。一二八淞沪战争、八一三淞沪战争,都是在华界进行的,包括闸北与南市,更主要是闸北。虽然也偶有炸弹误落租界之事发生,但那是极个别、非正常现象。

二是多元与交汇。上海人口庞杂,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全世界所有国际性大都市,无论伦敦、巴黎、柏林还是东京,都没有上海这一特点。无论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日双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英、美、日、法、德,当然也包括中国,在这里都有巨大的利益。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上海又多了个首都门户的身份。近代上海居住着数量可观的外国侨民。1936年,上海外侨总数为72940人,其中,日本人最多,20679人;英国人次之,9243人;再其次为法国、德国。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以后,受战事影响,一部分外侨,特别是欧美侨民离开上海,而日本人大量增加。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到1942年底,英国人、美国人大幅度减少,英国人减少到5865人,美国人减少到1369人,法国人略有减少,德国人略有增加,日本人则大幅增加,达94768人,超过其他外侨总数。①西方各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租界。各国利益在这里互相联系,互相牵扯,有大面积的交叉与重叠。信息来源多头,信息量大,就会产生因信息链接、交叉而带来的信息溢出效应。一种信息加另一种信息,就变成新的信息。红色间谍左尔格在这里能与日本的反战人员接触,日后再到日本去拓展,就是租界这种信息溢出效应的结果。八一三事变之后,日本控制了上海华界地区,但是,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仍然保持租界地区原有状态,世界各色人等依然可以在这里比较自由地活动。

三是巨大而富庶。三十年代中期,上海已是超过35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不光全中国最大,也是远东最大城市之一。其时,上海城市人口,几乎等于南京、北平与天津三个城市人口的总和。1936年,上海市区面积已有673平方公里,比北平(533平方公里)大一百多平方公里,比南京(450平方公里)大二百多平方公里。至于经济规模,那比例更高。抗日战争前夕,除东三省外,全国工厂数30%在上海,工业产值50%以上出自上海。外国对华出口贸易和商业总额的81.2%,银行投资的79.2%、工业投资的67.1%、房地产的76.8%,均集中在上海。1936年,上海对各通商口岸贸易总值,占全国75.2%,1940年比重上升到88%。全国许多达官贵人将家安在上海,将钱存在上海,将产业置在上海。上海成为全国财富汇聚之区。南京众多官员在上海有别墅与投资。居留在中国的外侨,在北方以天津为多,在南方则以上海为多,而上海外侨又远比天津更多。

奇特与中立,多元与交汇,巨大而富庶,这三方面特点交互作用,使得上海既像一个多国共有的珠宝店,又像一个国际信息总汇。中、美、英、日等国,任何一国对上海都不能不特别重视,都要充分利用。这使得日本对于上海既不敢肆意破坏,也不愿肆意破坏(有自己巨大利益)。于是,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便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能起到其他城市无法起到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

其一,调动、牵制日本的战略据点。

1937年淞沪会战是中国最高决策层主动调整抗日方略的结果。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由东北,而华北,步步南侵。蒋介石等认为,日本下一步侵华战略便是沿着平汉铁路南下,侵占武汉,再沿着粤汉铁路南下广州。这样,日本将依托占据贯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将中国分隔东西两块,进而凭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将主要依托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南京国民政府消灭,最终灭亡中国。为了粉碎日本的图谋,蒋介石等遂决策在上海与日本会战,将日本兵力调往南方。这样,在上海能胜最好,不能胜,则且战且退,迁都重庆,依托西南大后方,用空间换时间,拖住日本,打持久战。蒋介石、陈诚都明确地说到这点。决战地点选择上海,因为这里是日本必争之地,也是西方各国利益所在。蒋介石寄希望于“九国公约”相关国如英、美、法等干涉或调停。在当时中国,能起这样作用的战略据点,只有上海。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二十多次会战中,发生最早、最为惨烈、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会战。日本所谓速战速决的幻想就此破灭,从此被拖入持久战的泥潭。中国一扫以往“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形象,万众一心、敢打敢拼的抗战精神,呈现在全世界面前。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虽然在淞沪会战中失败了,但却达到了调整抗日方略、振奋民心的目的。

其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上海即掀起大规模抗日救亡运动,各种各样的救国团体、救亡运动、罢工游行风起云涌,动辄一二十万人乃至好几十万人罢工、罢课、游行。从9月到12月,上海学生三次赴南京请愿,逼迫蒋介石表态坚决抗日。至1931年底,上海全市80%的日本工厂关闭,日清公司的所有船舶全部停航。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以后,驻守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奋起迎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史量才等领导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与26个团体协商成立“上海各团体抗日救国联合会”,领导和推动

①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以后,北平学生率先掀起一二九爱国运动,上海奋起响应。由95岁高龄的马相伯领衔,沈钧儒、邹韬奋等二百多人签名的《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表达了上海各界人民的共同心声。1936年初,上海人创造性地成立了各界救国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界救国运动,先后组织了10次大示威游行,使抗日救国运动持续有序进行。救国会这一形式,既能发动与团结群众,又能为当时形势所许可,为各地竞相效仿,并与上海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上海救国会实际居于指导性地位。当时蒋介石抱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南京、北平等地舆论环境都不如上海自由与宽松。1936年11月发生的救国会“七君子”被捕事件,更突显了上海的城市特点。所以,以一二九为标志的这次救亡运动虽起自北平,但中心仍为上海。

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以后,全面抗战爆发,进一步激发了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淞沪战争进行的三个月中,上海各界人民,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成立了难计其数的抗日救亡团体、战地服务团、救护队、慰劳团等,捐款捐物,抢救伤员、运输军需、助筑工事、护送难民等,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其三,内迁工厂有力地支援全国抗战。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等机构在上海成立“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负责内迁事宜。上海民族资本家积极投入。到华界沦陷以前,上海共内迁工厂148家,占在沪工厂总数10%,机器设备14600余吨,技术工人2500多名。累计有121家迁到武汉,其余的迁到苏州、镇江与香港等地。武汉吃紧以后,那些迁到武汉的工厂大多再次内迁到四川。在上海工厂内迁影响下,东南沿海与长江中下游的工厂亦纷纷内迁。抗战以前,内地工业极度落后。据1937年底公布的数据,当时上海登记工厂数占全国30%,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省份占51%,内地仅占19%。这19%当中,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湖南、广西七省合计,有工厂237家,仅占全国6.03%。上海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带来了机器,带来了技术人员,构成大后方的骨干工厂,也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四,独一无二的“孤岛”奇观。

淞沪战争进行时,苏州河两岸已经呈现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观。诚如著名记者陶菊隐所写:“苏州河一水之隔,一边是炮声震天,一边是笙歌达旦。每当夜幕降临,租界内彻夜通明的电炬,透过幽暗的夜空,与闸北的火光连成一片,映红了半边天。”①正因为有此奇异格局,才会出现少女杨惠敏游过苏州河给四行孤军送旗的动人一幕,才会出现外国记者在外滩阳台上一边喝咖啡、一边了解战况的戏剧性场景。这在惊天动地的二次大战史上,绝对找不出第二例。

淞沪战事结束后,中国军队撤出上海,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4年间,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部分,名义上还属于租界,但实际上已在日军控制之下。苏州河以南的两租界,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岛”。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照常运行。与租界外面的沦陷区、交战区相比,租界内相对安定,经济畸形繁荣。1937年底,公共租界可以开工的工厂只有400多家,到1938年底已达4709家,一年增加10倍以上,1939年又新设工厂1705家。进出口商行,1937年为213户,1941年增加到613户。全国的轻工业产品仍然绝大多数从上海口岸输出。永安公司在1939年每天平均营业额超过百万元,1941年营业额较1938年增长5倍半,利润额增长11倍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无不迅速发展。②

“孤岛”畸形繁荣与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一方面,上海是欧美各国在远东地区的商品交易中心。193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欧洲局势的紧张,英、德等国均在某种程度上对进出口贸易实行统制,敌对国之间开展了经济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对英国海上运输线处处加以破坏,对中立国船只进入英伦三岛进行严密封锁。英国与北欧诸国也对德国进行贸易封锁或限制。在这种博弈中,英国将上海当成了原材料和动物产品的市场来源,德国也通过各种渠道,将颜料药品、五金机械、化学产品等商品运送到沪,以换取其急需物资。另一方面,日本经济也需要上海“孤岛”的支援。日本是战争资源基本不能自给的国家,其重工业所需的石油、铁砂、铜等全数依赖进口,即使棉花、木浆、硫

①陶菊隐:《孤岛见闻——

—抗战时期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②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此处数据综合该书第四部(1938-1948,抗战与挣扎)。

①②吴晓波: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第5页,第7页。③植田捷雄:

《上海租界问题的发火点》,载《中央公论》昭和14年9月,第94页。酸等工业原料也大多需要进口。在这种情形下,上海“孤岛”成为日本获取、转运战略物资以及套取外汇的中转市场。日军对租界实行的是“和平封锁”,即只禁止中国船舶的海上交通运输,对第三国船只虽时有阻拦,但并不完全禁止进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进出上海港的轮船吨位中有将近六成属于中日以外的第三国。当然,日本人也知道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挂着外国国旗的中国船只。①

政治与文化方面更是奇诡。共产党与国民党以外商名义创办的“洋旗报”,如《每日译报》、《大美日报》等,布满上海,继续宣传抗日文化。左翼文化兴盛一时。带有强烈“鲁迅风”的唐弢、柯灵等人的杂文,以于伶《夜上海》、阿英《碧血花》为代表的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戏剧,梅益等主编的报告文学《上海一日》,《鲁迅全集》、斯诺《西行漫记》的出版,都很有影响。以演出反映抗战生活、借古讽今戏剧为主的大大小小业余剧团,有一百多个。著名的越剧也是从这个时候兴旺起来的。

1941年初的上海租界,繁荣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正如美国学者魏斐德所说,“人们几乎无法预订到一个房间,以至若要看一场周末电影也得预先订票,夜总会则鳞次栉比”。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被敌方占领的大城市,无论是北平、南京、香港,还是布拉格、华沙、巴黎,都没有与上海类似的情况出现。

其五,国际情报网络的神奇链接。上海各国人、各民族人、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有,信息来源多元,进出方便,毗邻南京,是拓展情报网络的难得的地方。共产国际派到上海来的红色间谍左尔格,在这里如鱼得水。他在这里结识了日本反战人士中西功、尾崎秀实等人,而中西功等人正是在上海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才走上反战道路的。日后,左尔格到东京工作,就是在尾崎秀实的协助下,才获取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日本在远东的战略部署等大量极其珍贵的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在获悉日军在远东战略是南下而不是北上以后,苏军最高统帅部才果断地将先前部署在西伯利亚,与日本关东军对峙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西调到莫斯科近郊,使得正在会战中的苏、德军力对比大幅变化,最后苏军取得胜利。这对整个反法西斯战

争形势的演变具有全局性意义。如果没有在上海与尾崎秀实等人的那段经历,左尔格日后到东京能否获取极端核心情报,那实在是很难说的。

其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奇妙集合。孤岛时期,尽管租界标榜中立,但上海公共租界主导人员以英、美、中为主,租界领导层骨子里是反法西斯的,租界里的外侨绝大部分是反法西斯的,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投身反法西斯战争。

英美人主导的上海公共租界当局,便妙用租界特殊地位,进行反对与抵制日本势力的渗透。1937年11月13日,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樊克令(C.S.Franklin)代表租界当局宣称,工部局保持中立态度,在中日战争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对双方在租界内的权益一视同仁。这其实是有利于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日本占领上海华界地区、后来策划成立伪政权以后,公共租界一直不承认日伪政权,而认重庆政府为中国政府,租界内所设立的代表中国政府的特区法庭,亦为先前的南京国民政府下辖的上海地方政府所委派。(二)公共租界竭力抵制日本侵略者及日伪政权对租界权益的侵夺。日本人一直想努力通过工部局董事会的选举,增加日本董事的名额,但英、美等国侨民一直设法抵制,使得日本的图谋落空。(三)公共租界在事实上支持租界内的反日活动。一如当时日本人所说:

租界当局一方面主张租界的中立,另一方面,租界宛如蒋介石政权的敌中司令部和排日的根据地,而租界当局对此持默许态度。在租界内,忠义救国军、铁血锄奸团、苏浙行动委员会、党国军支队、虹口工作队、上海CC团特别队等排日恐怖团体的活动日益猖獗。《华美晨报》、《文汇报》、《大美报》、《译报》、《导报》、《大英夜报》、《大晚报》、《申报》、《中美日报》等排日报刊公然发行,大夏、光华、交通、东吴、复旦、圣约翰、沪江、震旦、暨南等大学的排日教育继续进行,旧政权的国庆日、国耻日等节日上青天白日旗仍然飘扬。(租界当局)容忍蒋政府所策划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特区法院依旧任用蒋政权任命的法官,包庇排日分子。③以抗日复国为宗旨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长期在上海活动。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一声巨响,朝鲜义士尹奉吉以炸弹袭击日军,

炸死炸伤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等一批高级军政官员,轰动一时。

有些外国侨民直接投身到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当中。德籍犹太人记者希伯先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后参加新四军,在山东作战时光荣牺牲。奥地利人罗生特在上海参加抗日斗争,后参加新四军,担任纵队卫生部部长。至1937年底,外国人士参加中国抗战的就有451人,另有白俄300余人加入中国籍,为中国作战。法国天主教饶家驹神父倡导的南市难民区,成为数万难民的庇护所,也成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雏形。

1938年3月,以宋庆龄为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上海分会,主要负责接受国际上援助新四军的物资。1939年,“保盟”上海分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以上海地方协会名义派出民众慰问团,携带大量军需物资,包括6000码蚊帐用料、20万片奎宁药、12万剂预防霍乱疫苗、2000个消毒包等,送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有力地支援了新四军的抗战斗争。1939年至1941年,英国人工业国际委员会主席何明华,通过外商在上海开办的银行转账,分批向皖南新四军和苏北新四军援助60多万元和大量的紧缺物资。

1941年,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从上海秘密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为新四军创办卫生学校、培训医务人员、救助伤员,被称为新四军中的“白求恩”。

纳粹德国进行大规模排犹以后,一批又一批犹太难民来到上海。到1941年底,总共有两万多名犹太人来到上海。上海人民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犹太人在这里艰难地生活,进行不屈的抗争。

这里需要特别一说的是,日本占领军所设集中营对英美侨民的迫害。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租界,在上海设了9个集中营,将当时作为敌对国的六千多名英、美、荷等国侨民关进去,剥夺他们的自由,进行迫害。集中营由此成了英美侨民反对法西斯斗争的集中场所。

还在1941年12月7日,即战争爆发前一天,日本外相东乡给在南京的代理大使日高发出特急、极密电报,对战争发生以后如何处置敌国领事、敌国人提出要求。其中,对敌国领事的措施包括:立即禁止领事馆设置的无线通信的使用,封存或接管通信器材;禁止密码文的收发;关闭领事馆事务所;禁止使用电话,电话局停止接线;禁止升扬国旗。对于一般敌国人的措施包括:特别要求宣誓不做出于日方有害的行为,搬家、旅行需要得到军部的批准;邮件要经过审查,非加密电报采用许可制;禁止升扬国旗;监视一般敌国人;禁止集会演讲。

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古巴、南非、海地、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多米尼加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性国侨民,并根据上述原则,向英国、美国、荷兰等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集中管理。同时,日军对英国、美国、荷兰等国的驻沪银行进行接收清算,对所谓敌性国企业,则以“军管理”的名义进行侵占,包括通讯、电气、自来水、煤气、公交、钢铁、汽车、造纸、烟草、木材、肥皂等近二十个部门。

1942年1月20日,日军宣布对上海英美等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其时,上海有英国人5865名,美国人1369名,荷兰人152名。3月1日,日军令英美侨民交出军火、武器、望远镜、收音机等物品。9月20日,日本占领当局规定,从10月1日起,敌国侨民凡满13岁者均须佩戴红色臂章,臂章宽10厘米,以一个英文字母代表国籍,美国为A,英国为B,荷兰为N,其余小国为X,日本留用的工部局英美人员也不例外。日军同时规定,凡佩戴这类臂章者,不得进入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等公共娱乐场所。1942年10月,日本军事当局决定对于在中国的敌国人,采取分别对待的措施,区别“拘押者”和“集团生活者”,对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者、特别是可能对军方造成危害者实施拘押。

1943年1月24日,日本决定对于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但是菲律宾人、印度人、马来人、缅甸人、持有英美国籍的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荷属印度人除外,虽然属于集团生活者的范围,但已被日军拘押、或者已经入狱、入院的人,也排除在外,对于那些与日本断交国家的人民,将视对方国家的态度采取相应的举措。当时估计被收进集中营的人有7750名,决定在上海设立八个集中营,另在扬州设立一个集中营,也属上海集中营范围。

1943年1月29日,集中营正式启用。1943年4月底,第一阶段收容告一段落,八个集中营共收容英美等国侨民5258人。1943年9月19日,大约900人乘船离开了上海,其中包括美国人600名、加拿大人54名、其他2名、中立国人20名,计676

名;另有华中各地的外国侨民250人,总共926名。这次欧美人撤离以后,日本占领当局对上海集中营人员进行调整,浦东、沪西、龙华等处集中营的收容者发生较大变动,由扬州集中营收容的一部分侨民也被移往上海。1943年10月中旬,上海集中营收容人员为5706人,1943年11月底为6155人,1944年9月底增加到6200人。这些人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苏联、葡萄牙、挪威等。被关押者,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最大的为88岁。被关押者的职业,有商人、工人、警察、教师、传教士、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会计师、速记员、话务员、引水员、海关职员、海员、银行职员、医生、出版商、记者、售货员、油漆工、学生、家庭妇女、无业人员等,应有尽有。

集中营历时两年零四个月,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告投降才结束。由于许多侨民的住所已被日军征用,或者改作他用,他们一时无法出营,所以仍旧滞留营内。直到1945年11月,各集中营被收容侨民才基本走清。1945年8月下旬,上海地方政府曾派人到浦东、沪西各集中营进行慰问。

除了上述侨民集中营,日本占领当局还在海防路设立拘留所,拘押与战争有关的盟国侨民;在苏州河北某民房内设立监狱,关押俘虏。

上海集中营是日本占领当局为了防止盟国侨民加入反对日本法西斯而设立。集中营侨民过的是被剥夺自由的集体生活。集中营条件相当简陋,物质供应匮乏,特别是后期,缺水缺粮缺药;侨民在集中营里,为了生存与自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反抗,包括逃跑。他们一旦反抗、逃跑,将受到严厉惩罚。

犹太难民,英美侨民集中营,法国传教士,朝鲜义士,日本反战人士,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上海出现了在其他国家、其他城市都不可能出现的反法西斯斗争力量的奇妙集合。

其七,如实报道中国抗战的媒介基地。

民国时期的上海,拥有多家外国通讯社与外文报纸。外国通讯社有英国路透社远东分社、美国合众社上海分社、美国美联社上海分社、苏联塔斯社远东分社等,外文报纸有英文《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大陆报》、《大美晚报》,法文《上海日报》,犹太人办的德文《黄报》,苏联人办的《俄文日报》等。

这些通讯社与外文报纸基本倾向都是反法西斯的。他们利用上海发达、便捷的通讯设施,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介绍给全世界。《黄报》内容涉及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现状和历史文化、涉及犹太人在华历史和在沪犹太人的日常生活状况。该报对上海社会文化相当关注,对上海的电影业、对街头儿童都有所报道;介绍中国政府、介绍蒋介石坚决抗日的主张与态度;揭露汪精卫投降日本与坚决反共的本质;介绍日本反战人士鹿地亘等人的活动情况。《大美晚报》为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影响最大的英文晚报。九一八事变与八一三战事发生后,该报有力驳斥日本对华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热情赞扬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精神,呼吁国民党政府与全国人民一起抗日。上海沦为“孤岛”后,《大美晚报》继续刊发大量报道和评论,鼓舞上海人民的抗日信心,被日本侵略者视为眼中钉。法文《上海日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多次揭露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惨重损失真相。最突出的是美国人办的《密勒氏评论报》。此报自九一八事变后,便持续不断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阴谋霸占中国的野心,刊发大量文章与图片,揭露日军残杀无辜平民的罪行,展示中国人民抗战活动。该报高度同情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先后发表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介绍共产党、解放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斗争的情况。斯诺的陕北之行和他介绍毛泽东论述抗日战争的有关文章,最为著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美晚报》与《密勒氏评论报》主编均遭到日本占领当局的迫害。

其八,令汉奸丧魂落魄的锄奸之地。

上海沦陷以后,国民党在上海作了缜密的锄奸部署。他们利用上海政出多头、社会复杂等特点,以特务与帮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大小小附逆汉奸进行惩罚。上海租界的抗日地下组织有二十多个,其中最为积极的是:重庆军事委员会直属的淞沪特务工作队、苏浙皖三省特务别动队、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支部、新编第四军上海办事处,以及蓝衣社系统的中华铁血青年团和铁血除奸团等。这些抗日地下组织由上海各机关党团特务队联合办事处(简称特联处)统一指挥,且与分布于上海周边的忠义救国军及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部队保持联络。重庆政府为他们提供活动资金和武器弹药,他们的情报网遍布上海租界,对于日伪维新政府的要人动向进行监视。在工部局警察中,华人占一半以上,一般说来,他们态度倾向于抗日。抗日地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维新政权。从1938年3月至1939年2月的一年内,反日事件高达七十多件平均每5天就发生一桩暗杀案件。他们枪杀了准备下水出任伪维新政府的绥靖部长、前二十七军军长周凤岐,伪维

①FR US ,1961-1963,Vol.22,pp.154-158.②FR US ,1961-1963,Vol.22,p.162.

《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史料汇编:中国代表权》,第168-171页;题因应经过节要》,节要条字第二十五(五十一)号,国史馆所藏外交部移转档案《匪共与联合国及我国代表权问题案》172-3

(目录号

)/5868(案卷号)第23-25页。④

《蒋介石日记》,1961年10月19日,转引自阮大仁:《由蒋中正日记去看叶公超大使去职之经纬》(四),《传记文学》第97卷第3期,第44页。

⑤Ca bl e to Cline from Bundy ,top s ec ret ,Oct.18,1961,Folder China /Gen er a l/CIA ca bl es ,7/61-10/16/61,Box 22A,Countries ,NSF,Pa per s of Pres iden t Kennedy ,JFKL.从这封电报上手写的批注来看,电报并没有发出。

(上接第87页)何时间,如为阻止中共进入联合国而有必要并能有

效使用否决权时,美国将使用该项否决。”①

这样,10月25日安理会顺利通过蒙古和毛里塔尼亚加入联合国的申请。而台湾当局故意缺席,美国弃权。②之后,联大表决中国代表权问题的“重要问题”提案顺利通过。③

纵观1961年围绕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美台间的折冲过程,似乎是蒋介石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扭转“此一已成失败之局,得转危为安”。④但实际上肯尼迪不惜以否决权阻止“中共”进入联合国的秘密保证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在草拟给克莱恩的电报中,强调存在着

很多可能无法使用否决权阻止北京进入联合国的

情况:比如“两个中国”的气氛特别浓重时,或者中国代表权的席位应由北京或台北来占据的资格问

题付诸表决时。⑤

这封并没有发出的电报,为此后美台就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交涉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联合国中国代表权归属的结局。战后伴随着去殖民化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独立并加入联合国,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投票的能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亚非国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最后,美国政府也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台湾当局失去联合国中国代表权只是时间问题。

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投敌的青帮大亨张啸林、季云卿,击毙了投靠汪伪的汉奸何天风、吴木兰、季翔卿、楼桐等一批人。居家、医院、商店、办公室、马路边,随处都可能是汉奸丧身之地。汪伪特工进行报复,以暗杀对付暗杀。一时间,血雨腥风,骇人听闻。锄奸行动中,影响最大的是砍死伪上海市长傅筱庵。傅此前虽然四次逃过军统特工的暗杀,但1940年10月11日凌晨,还是被厨师用菜刀活活砍死。抗战时期的汉奸都没有好下场,但是,生活在南京的汪精卫等人,在华北的殷汝耕、梁鸿志等,因其所在地方政权单一,防备较易,不似上海这么复杂难防,所以,尽管爱国人士对他们同样切齿痛恨,但难以下手。大汉奸中被暗杀而死的,唯傅筱庵一人。他死在上海,折射的是上海城市特点。

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

的这些特点与作用,交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上海这座城市,要悲壮有悲壮,要柔情有柔情,要崇高有崇高,要平庸有平庸,万象杂陈,令人目不暇接。人间一切正剧、悲剧、喜剧、荒诞剧,在这里都有上演。于是,上海被涂上神奇、怪诞、梦幻乃至幽默的色彩,难怪被日本人称为”魔都“,也难怪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李安的《色戒》,周润发领衔的《上海滩》,这些年热播的《潜伏》,都要以上海为背景。因为,很多情节在其他地方是岂有此理,在上海便竟有此事!

当然,那些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那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日战争中做出的不朽贡献,是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综合妙用上海城市特点的智慧结晶。

这便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地方。

10

”““外交部条约司”编:《联合国大会第十六届常会中国代表权问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铭记历史

摘要: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的规模之广泛,区域之辽阔,斗争之英勇,场面之悲壮,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世纪之初,面对民族纷争此起彼伏的国际社会,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卫国力量,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自主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长期英勇不屈的斗争。但是,这些英勇的革命斗争最后都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这一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屡遭失败,备受屈辱的历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

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在抗日战争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整风运动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中国革命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一步结合进来,提出了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人民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得到了重大的发展。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战争也锻炼与教育了人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人民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进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

浅谈抗日战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抗日战争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而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和文化等各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是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它对文化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影响巨大、相互交织、持续、发展 抗日战争,这场对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卫国保卫战是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抗日战争后,虽然还经历了内战。但是,共产党的星星之火从抗日战争中就已得到了很好的积累,为接下来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抗日战争也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我国从此开始以大国的身份走向世界舞台;抗日战争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而为民族的复兴和腾飞造就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而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思想和文化等各方面。 在政治上,“抗日战争”就如同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的领导人,要勿忘国耻,要领导中国不断发展,使得中国不断壮大,屹立于民族之林,同时也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努力! 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深深的影响着当代的中日关系,使得在政治上中日之间大国关系变得尤其敏感。当代的中日关系,可以说是重要的、紧密的和不可或缺的。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当代,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给中日双方带来了互惠、双赢的巨大利益,进而加深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02年为1019亿美元,2003年为1335亿美元,2004年为1680亿美元,2005年为1845亿美元,2006年为2073.6亿美元。同时,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384.9亿美元,增长35.3%。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684.7亿美元,增长47.9%;自中国进口700.2亿美元,增长24.9%。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和得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但是,两国之间虽然有着如何密切的经济联系,却由于日本对于抗日战争的态度和一些日本政界发出的不当言论,多次深深的伤害了我们,中日关系始终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抗日战争影响我们的这几个方面是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它对文化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抗日战争对于文化以及其连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它传递了爱国、团结、坚韧、宁死不屈、不畏艰难险阻等的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也是我们爱国教育绝好的教材。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国已作为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但抗日战争所体现的民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正式投降,9月3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在这个附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以说,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历经14年的历史任务,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中站了起来,不再软弱,不再受压迫,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胜利后的这50多年中,我们没有忘记先辈们的艰难困苦,没有忘记是因为他们才有现在的生活,如今,战争没有了,艰难的日子没有了,可是我们仍然要学习战争,学习其中的道理、经验、原因和意义,下面就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在14年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广泛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战争,决定了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首先,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 其次,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自1927年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持续10年的内战。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两党不能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就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鉴于此,中国共产党首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中国国民党也顺应历史潮流,放弃内战政策,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人民有了团结的核心。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根据敌强我弱、敌宜速决我宜持久的客观形势,广泛开展人民战争,充分采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战场,使敌人无时不受到惊扰,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过人民战争,敌后战场有力地消耗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逐渐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并且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日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动员和参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以上三条是比较主要的,其他的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中国广大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他们是主力中的主力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我们军队的力量更加强大。抗日战争胜利了,虽然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但它也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则简单说一说。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爱国主义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熊月之

摘要:上海城市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 每遇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租界都保持中立。其人口数量巨大,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各国利益在这里互相联系,互相牵扯,有大面积的交叉与重叠。上海既像一个多国共有的珠宝店,又像一个国际信息总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上海地位特殊,作用巨大。这里是调动、牵制日本的战略据点,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从这里内迁的工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孤岛”时期呈现了世界其他城市都没有的奇观,既可近距离观战,又畸形繁荣;国际情报网络在这里发生神奇链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这里奇妙集合;这里也是如实报道中国抗战的媒介基地,令汉奸丧魂落魄的锄奸之地。战时上海,要悲壮有悲壮,要柔情有柔情,要崇高有崇高,要平庸有平庸,万象杂陈,令人目不暇接。很多戏剧性情节在其他地方是岂有此理,在上海便竟有此事!这些奇迹是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的中国人 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综合妙用上海城市特点的智慧结晶。 ① 关键词:上海;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作者简介: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①本文部分内容曾发表于2015年8月7日《文汇报》,此文是全文。 ●特约专稿 上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熊月 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235)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自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 事变以前的局部抗战时期,七七事变以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面抗战时期,上海城市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呈现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奇特与中立。上海一市三治,存在着国际 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三个政治实体。自从1853年小刀会起义以后,这里就形成惯例,即一旦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战争,无论是中国与外国的战争,还是中国内战,租界都宣布中立,事实上也保持了中立。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辛亥革命、军阀之间的江浙战争,以及北伐战争,炮火都没有波及租界。一二八淞沪战争、八一三淞沪战争,都是在华界进行的,包括闸北与南市,更主要是闸北。虽然也偶有炸弹误落租界之事发生,但那是极个别、非正常现象。 二是多元与交汇。上海人口庞杂,民族多元,利益交叉,信息交汇。全世界所有国际性大都市,无论伦敦、巴黎、柏林还是东京,都没有上海这一特点。无论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日双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 4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 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091080075 颜廷飞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 前言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二、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抗战胜利相关知识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复习抗战 二抗战的胜利1945 ⑴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6.11 延安) 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党的政 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 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⑵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⑶抗战胜利的原因 中国方面: 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②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和建立统一战线、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游击战争、《论持久战》等;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国际方面: 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Eg 白求恩Canada ⑷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维护了国家主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2国际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1935,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1936,12/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我们应如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全面战争。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其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更是我们需要铭记它的原因。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胜利和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中法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近代的中国充分体现了“落后就要挨打”,直到抗日战争的出现。它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还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总兵力,支援了同盟国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作战,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如此重要的抗日战争,属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应如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对于我们来说,能做到的,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我们要纪念。纪念不是走形式主义,不是空喊口号,甚至不是只在特殊的日子进行纪念活动,它应该在我们的心里,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与我们同在。都说中国缺少一种信仰,中国人不崇尚宗教的同时,某种程度上,缺少一种敬畏与信仰。此时,就需要继承我们先辈的抗战精神,缅怀我们那些为抗战而牺牲的先烈。所谓纪念,我们不崇尚形式主义,但是形式的纪念,却像时时刻刻回响在我们耳旁的钟声,震耳欲聋,发人深省。为什么我们要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什么又会设立918纪念日?我们希望,我们,我们的后辈,以后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所以,这种纪念日的行为要持续。 其次,我们要弘扬正能量。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这个时代,太多的负能量,厚黑学充斥在社会环境之中,考验着人性。此时,更要弘扬正能量,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给国人一点信心与向往。筑牢信仰的基石、振奋精神的力量,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人往往在精神上的得到的满足会更让我们铭记。 最后,我们要从抗日战争中得到经验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这促使我们要走和平强国之路,抗日战争的胜利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民族的解放。以史为鉴,我们要着眼当下,珍惜和平环境,发扬抗战精神。战争和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最好方式。 (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世界永沐和平发展的阳光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0.如何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艺术与设计学院20091080075 颜廷飞 摘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一个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 关键词:二战;中国;影响 前言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军民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和非凡的贡献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国已对中国另眼相看,尤其是战后,中国的命运已不再操纵于列强之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帽子已经甩掉。此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也渐渐加快。雅尔塔会议确立了中国在联合国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

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抗日战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起决定性的作用。 4、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作战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三、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 力 3、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四、牢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1、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抗日战争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一财富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 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这种伟大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09月23日星期六17:35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同年8月中国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沧桑历尽,迷雾清晰,我们应该看到历史的真实,世界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而这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 日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国家之一,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 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很大的,“九一八”侵华就不是简单的侵略中国,同时也是其北进攻苏,南进与美英争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1936年日本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更明显暴露了日本的这一侵略野心。因此日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敌人,也是美、英、苏的敌人。所以1931年中国开始的抗战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早开始,到 1945年9月抗战结束,前后历时14年。其中在 1931年9月至 1939年9月英、法对德作战的8年,只有中国在坚持着对法西斯势力的作战。其间虽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但这些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短暂,又是小国,中国这个广阔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以说是毫无外援,孤军奋战。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后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1931年9月至

(完整word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争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得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初步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宣布废止美英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中国近代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为前所未有。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人民的胜利。50年以后回顾那场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深刻地知道它是怎样转换祖国命运的,并增进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认识。 关于抗日战争的性质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这个性质不仅仅是用种种文字、图像记录下来的,也是用中国人民流成河的血记录下来的。这个性质不仅仅记载在中日双方的文字、图像中,也记载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至今为全世界所普遍承认的《联合国宪章》中,记载在遵循联合国大会批准的国际法原则的东京国际法庭材料中。“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 人们也许要问,国际和日本历史学者怎么看。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国际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称为“主流派”的历史学者的大量著作都是这么写的。日本少数人宣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皇国史观”,学术界不认为那是严肃的科学性研究。 事实上,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根本不需要那段历史过去以后才能作出判断。这里可以看一看就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正直的日本皇族成员是怎么说的。1943年至1944年,裕仁天皇胞弟三笠宫崇仁担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幕僚,在中国战地广泛考察以后,有感于需要对派遣军总司令部的佐、尉级军官进行教育所写的题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文中说:“明治维新以来,伴随欧美文化的输人,日本人也感染了霸权主义的侵略压榨思想,并与欧美诸国一起,对中国实施此等行径,如二十一条要求”。“甲午战争以后滋长了侮华思想”。“满洲独立后,日本又对华北怀有野心”。“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又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大东亚战争开始以后,把中国看成,…日本的军事基地?,在中枢决策机构内还有人认为,战争的主角是日本,日本必须战胜,所以日本必须榨取中国以自肥”。“如果是…有取有予?,尚可另论,而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烈犬是不狂吠的,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三笠宫至今健在。这份文书当时被没收,后来偶然发现。他在回答《读卖新闻》编辑部负责人采访的提问中,接着又讲了许多亲眼目睹的骇人听闻的事实。对于日本从“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以后的所作所为,他的断语足:“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