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分析

1、题目设置特点

本次月考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考试,目的在于检测和评估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效果。这套试题总体结构比较合理,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内阅读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课外阅读强调在课内基础上的拓展延伸,考查学生在文本中概括提炼的能力。既立足于课内,又兼顾课外,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从总体来看,本次试卷大体能够按照近几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类型进行设置,试题设置由简到难,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相比去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本次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明显提升,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板块。从考核方式来看,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兼顾综合活动与口语交际,提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多元化解读。引导学生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生活,关注历史,思考亲情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试卷结构及考点分布情况

本次考试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试卷主要由“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几个板块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17分、7分、46分、50分。

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以及迁

移运用能力,具体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搭配、经典诗文默写、病句修改和名著导读等。

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以“亲情”为主题开展四项活动,分别是设计方案、说说心里话、赞颂亲情。问题设置从易到难,很有层次感。真正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三部分为阅读理解。分别是两则现代文阅读和一则课内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能力,具体涉及文言实词解释、重点语句的翻译、对某一观点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四部分为写作。要求学生以“读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字书写、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以及语文素养。

二、考试质量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及格率:88.35%

优秀率:7.3%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答题中

(1)审题不够仔细。如综合性学习第二项活动,题目是“我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字数控制在15字之内。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15个字”的要求,写了很多内容,虽然很好,却因为审题不慎重被白白扣分。再如第三项题目要求是“古诗中有许多赞颂亲情的,请写出两句。”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古诗”的限定,写的是现代诗;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到“两句”,写了四句甚至八句。这种由于审题不慎造成的失分是十分没有必要的。

(2)经典诗文默写中错字、别字较多。平时教学中一再强调的还是不断出错,会背但是不会默写。

(3)文言实词翻译巩固不够。有些讲过并强调很多次,但还是做错了。比如文言文翻译第一小题中“引”和“顾”的翻译。

(4)现代文阅读板块失分最多,主要表现在对于重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的答案太过简洁。另外,答题思路较为混乱,并没有做到条分缕析,按分值答题。

(5)写作中书写不够规范,卷面不够整洁,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2、教师教学中

(1)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虽然讲解、分析的足够详细、扎实,但是在学生积累巩固方面还提醒得不够到位。

(2)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乏理性的认识,以至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3)没有让学生系统地分析出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失分较多。

(4)对于平时的作业反馈不够及时,有些知识讲过了但学生还是不会。

四、改进措施

结合本次考试的具体情况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对字词音义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尽量让学生自己整理积累重点字词,不会的字词及时查字典。

(2)经典诗文背诵默写也要落到实处,提醒学生绝对不能眼高手低,尽量克服厌背心理。

(3)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病句、成语、标点等专题训练,使学生掌握此类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4)引导学生精读课内外优秀作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并教会他们多种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善读书、勤思考等习惯。最终形成整体阅读的观念,积累阅读知识,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从而完成课内向课外的一个迁移。

(5)认真备好每次的作文课和讲评课,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分审题、选材、立意等专题知识进行专门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讲解,培养学生勤写、多练、自评、互评的好习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