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目标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

3.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聚集状态的影响。

4.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5.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1.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2)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是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因此常用ΔH表示反应热。

2.焓变计算公式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来计算

Δ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

(2)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计算

图示

意义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及步骤

理解应用

(1)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若向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________(填“>”“<”或“=”)92.4 kJ,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可能完全反应,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

(2)若向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H3,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后,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数值与(1)的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相同2NH3(g)N2(g)+3H2(g) ΔH=92.4 kJ·mol-1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浓H2SO4稀释是放热反应(×)

(4)活化能越大,表明反应断裂旧化学键需要克服的能量越高(√)

(5)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6)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7)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8)8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解析该反应可逆,19.3 kJ的热量不是0.5 mol N2完全反应放出的,其次该反应热的数值也不是101 kPa、25 ℃条件下的反应热。

(9)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则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1)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其他的还有发光、放电等。

(2)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3)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均指化学反应。

(4)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题组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原因的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1.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

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

C.①→②吸收能量

D.Ni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项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的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项正确;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项错误;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项正确。

2.(2020·焦作联考)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 ΔH=100 kJ·mol-1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变

B.每形成2 mol A—B键,将吸收b kJ能量

C.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 kJ热量

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00 kJ·mol-1

答案AD

解析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的大小,A正确;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B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量,C错误。

3.化学反应①A B和②B C的能量反应过程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①的ΔH1>0

B.反应②在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②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①的活化能

D.总反应③A C的ΔH3<0

答案BD

解析A项,A B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A点)小于生成物总能量(B点),A 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ΔH1>0,正确;B项,B C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B点)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点),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D项,总反应③A C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A点)小于生成物总能量(C点),反应为吸热反应,ΔH3>0,错误。

(1)焓变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进行是否彻底无关。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不一定完全断裂。

题组二依据键能或能量变化图计算焓变

4.CO(g)与H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

答案(1)放热(2)-41 kJ·mol-1

5.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

化学键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

-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6 kJ·mol-1

解析SiCl4、H2和HCl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容易计算,而产物硅属于原子晶体,可根据原子晶体的结构计算晶体硅中的共价键的数目。1 mol晶体硅中所含的Si—Si键为 2 mol,即制取高纯硅反应的反应热ΔH=4×360 kJ·mol-1+2×436 kJ·mol-1-(2×176 kJ·mol-1+4×431 kJ·mol-1)=236 kJ·mol-1。

熟记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

石墨金刚石

S8

(S—S)

Si 键数 2 4 6 4 1.5 2 8 2

题组三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

6.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A.仅有②④ B.仅有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答案 B

解析①ΔH=-890.3 kJ·mol-1,②焓变的单位不正确,③水的状态不正确。

7.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 ℃、101 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 mol CuCl(s),放热44.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iH4(g)+2O2(g)===SiO2(s)+2H2O(l) ΔH=-1 427.2 kJ·mol-1

(2)4CuCl(s)+O2(g)===2CuCl2(s)+2CuO(s) ΔH=-177.6 kJ·mol-1

(3)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五查”

(1)查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查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查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查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查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1.燃烧热

(1)概念: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1

2.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 -

(aq)+H +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简易量热计的构造及作用

(2)原理计算公式:Q =-C (T 2-T 1)。其中C 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 1、T 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3)注意事项

①实验过程保温且操作要快的目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

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偏小。 4.能源 (1)能源分类

(2)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a.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b.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1)S(s)+32

O 2(g)===SO 3(g) ΔH =-315 kJ·mol -1

(燃烧热) (ΔH 的数值正确)(×)

(2)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 800 kJ·mol -1

,则12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

ΔH =-1 400 kJ·mol -1

(√)

(3)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

(中和热) (ΔH 的数值正确)(√)

(4)已知稀溶液中,H +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

(5)已知H +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 =2×(-57.3) kJ·mol -1

(×)

(1)有关燃烧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1 mol 可燃物为标准,二看是否生成稳定氧化物。 (2)有关中和热的判断,一看是否以生成1 mol H 2O 为标准,二看酸碱的强弱和浓度,应充分考虑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浓的酸碱稀释放热等因素。

题组一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2020·开封期末)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接燃烧煤和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率相同 B .天然气、水能属于一次能源,水煤气、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C .人们可以把放热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可利用的能量,而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D .地热能、风能、天然气和氢能都属于新能源 答案 B

解析 A 项,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能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错误;C 项,有时需要通过吸热反应吸收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用价值,如“摇摇冰”的上市就是利用了吸热反应原理,错误;D 项,地热能、风能和氢能都属于新能源,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错误。

2.能源可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A .氢能 B .电能 C .核能 D .水煤气

答案 C

解析 A 项,氢能是通过加工转换得到的,为二次能源,错误;B 项,电能是二次能源,错误;C 项,核能又叫原子能,它可分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两类。核燃料,如氘、氚,它们均可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属于一次能源,正确;D 项,水煤气是通过煤和水蒸气制取的,是一氧化

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是二次能源,错误。

题组二燃烧热、中和热的理解与应用

3.已知反应:

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等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1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 kJ的热量

答案 D

解析反应①没有生成稳定氧化物,因此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故A项错误;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故B项错误;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故C项错误;20 g NaOH的物质的量n(NaOH)=0.5 mol,则Q=0.5 mol×57.3 kJ·mol-1=28.65 kJ,D项正确。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 1、ΔH 2、ΔH 3,则ΔH 1、ΔH 2、ΔH 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 -3

,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

-1

·℃-1

。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 1/ ℃ 终止温度t 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C (3)D (4)ΔH 1=ΔH 2<ΔH 3 (5)-51.8 kJ·mol -1

(6)不能 H 2SO 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1.盖斯定律 (1)内容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意义

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应用

转化关系 反应热间的关系 a A ――→ΔH 1B 、A ――→ΔH 21

a

B

ΔH 1=aΔH 2 A

ΔH 1ΔH 2

B

ΔH 1=-ΔH 2

ΔH =ΔH 1+ΔH 2

2.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看物质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下:

(2)看ΔH 的符号。比较反应热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 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 (3)看化学计量数。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化学计量数越大,放热反应的ΔH 越小,吸热反应的ΔH 越大。

(4)看反应的程度。对于可逆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应用体验

试比较下列各组ΔH 的大小。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 1<0 A(g)+B(g)===C(l) ΔH 2<0

则ΔH 1____(填“>”“<”或“=”,下同)ΔH 2。 答案 >

解析 因为C(g)===C(l) ΔH 3<0 则ΔH 3=ΔH 2-ΔH 1,ΔH 2<ΔH 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g)+O 2(g)===SO 2(g) ΔH 1<0 S(s)+O 2(g)===SO 2(g) ΔH 2<0 则ΔH 1____ΔH 2。 答案 <

解析

ΔH 2+ΔH 3=ΔH 1,则ΔH 3=ΔH 1-ΔH 2,又ΔH 3<0,所以ΔH 1<ΔH 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 2(g)===CO 2(g) ΔH 1<0 C(s)+1

2O 2(g)===CO(g) ΔH 2<0

则ΔH 1____ΔH 2。 答案 <

解析 根据常识可知,CO(g)+1

2O 2(g)===CO 2(g) ΔH 3<0,又因为ΔH 2+ΔH 3=ΔH 1,所以

ΔH 2>ΔH 1。

题组一 应用盖斯定律计算或比较焓变(不定项选择题)

1.(2020·汉中高三测试)在25 ℃、101 kPa 时,C(s)、H 2(g)、CH 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

·mol -1

、285.8 kJ·mol -1

、870.3 kJ·mol -1

,则2C(s)+2H 2(g)+O 2(g)===CH 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488.3 kJ·mol -1

B .488.3 kJ·mol -1

C .-191 kJ·mol -1

D .191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知表示各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 ②H 2(g)+12

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③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870.3 kJ·mol -1

则2C(s)+2H 2(g)+O 2(g)===CH 3COOH(l)可由反应①×2+②×2-③得出,则反应热为(-393.5 kJ·mol -1

)×2+(-285.8 kJ·mol -1

)×2-(-870.3 kJ·mol -1

)=-488.3 kJ·mol -1

。 2.(2019·桂林质检)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HF 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 的ΔH 1>0

B .相同条件下,HCl 的ΔH 2比HBr 的小

C .相同条件下,HCl 的ΔH 3+ΔH 4比HI 的大

D .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 mol H —X 键放出a kJ 能量,则该条件下ΔH 2=a kJ·mol

1

答案 AD

解析 A 项,已知HF 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 气体溶于水的逆过程吸热,即HF 的ΔH 1>0,正确;B 项,由于HCl 比HBr 稳定,所以相同条件下HCl 的ΔH 2比HBr 的大,错误;C 项,ΔH 3+ΔH 4代表H(g)―→H +

(aq)的焓变,与是HCl 还是HI 无关,错误;D 项,一定条件下,气态

原子生成1 mol H —X 键放出a kJ 能量,则断开1 mol H —X 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 kJ 的能量,即为ΔH 2=a kJ·mol -1

,正确。

3.(2020·合肥模拟)已知室温下,将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将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则下列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ΔH 1>0

B .ΔH 2<ΔH 3

C .ΔH 3>ΔH 1

D .ΔH 2=ΔH 1+ΔH 3

答案 BC

解析 A 项,CuSO 4·5H 2O(s)受热分解生成CuSO 4(s),为吸热反应,ΔH 1>0,正确;B 项,ΔH 2>0,ΔH 3<0,则ΔH 2>ΔH 3,错误;C 项,ΔH 3<0,ΔH 1>0,则ΔH 3<ΔH 1,错误;D 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 2=ΔH 1+ΔH 3,正确。 题组二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根据已知信息,按要求写出指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LiH 可作飞船的燃料,已知下列反应:

①2Li(s)+H 2(g)===2LiH(s) ΔH =-182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l) ΔH =-572 kJ·mol -1 ③4Li(s)+O 2(g)===2Li 2O(s) ΔH =-1 196 kJ·mol -1

试写出LiH 在O 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LiH(s)+O 2(g)===Li 2O(s)+H 2O(l) ΔH =-702 kJ·mol -1

解析 2LiH(s)===2Li(s)+H 2(g) ΔH =182 kJ·mol -1

2Li(s)+12O 2(g)===Li 2O(s) ΔH =-598 kJ·mol -1

H 2(g)+12O 2(g)===H 2O(l) ΔH =-286 kJ·mol -1

上述三式相加得:2LiH(s)+O 2(g)===Li 2O(s)+H 2O(l) ΔH =-702 kJ·mol -1

(2)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已知:4NO(g)+4NH 3(g)+O 2(g)4N 2(g)+6H 2O(g) ΔH =-1 745.2 kJ·mol -1

6NO(g)+4NH 3(g)

5N 2(g)+6H 2O(g) ΔH =-1 925.2 kJ·mol -1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H =-1 025.2 kJ·mol -1

解析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5-

②×4得: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2 kJ·mol-1。

(3)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于NH+4。已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 mol NH+4全部被氧化成N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aq)+2O2(g)===NO-3(aq)+2H+(aq)+H2O(l) ΔH=-346 kJ·mol-1 5.(2019·山东潍坊二模)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如图1所示:

(1)已知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可表示为CO2+H2===H2O(g)+CO

c.CO未参与反应

d.Fe3O4、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ΔH

答案(1)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2)cd

解析(1)由图2可得反应Ⅰ: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

反应Ⅱ:CO2(g)+4H2(g)===CH4(g)+2H2O(g) ΔH=-165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Ⅰ×2+Ⅱ得到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2)过程Ⅱ的第一步反应是CO +CO 2+H 2+Fe 3O 4+CaO ―→H 2O(g)+Fe +CaCO 3,第二步反应是Fe +CaCO 3―→Fe 3O 4+CaO +CO ;上述分析可知,两步反应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a 项正确;反应过程中总反应可表示为CO 2+H 2===H 2O(g)+CO ,b 项正确;CO 参与反应后又生成,c 项错误;Fe 3O 4、CaO 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ΔH ,d 项错误。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ΔH )的解题流程

1.[2019·北京,27(1)①②]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高纯氢的制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是制高纯氢的方法之一。

①反应器中初始反应的生成物为H 2和CO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反应器中还存在如下反应: ⅰ.CH 4(g)+H 2O(g)===CO(g)+3H 2(g) ΔH 1 ⅱ.CO(g)+H 2O(g)===CO 2(g)+H 2(g) ΔH 2 ⅲ.CH 4(g)===C(s)+2H 2(g) ΔH 3 ……

ⅲ为积炭反应,利用ΔH 1和ΔH 2计算ΔH 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ΔH 。 答案 ①CH 4+2H 2O(g)=====催化剂

4H 2+CO 2

②C(s)+2H 2O(g)===CO 2(g)+2H 2(g)[或C(s)+CO 2(g)===2CO(g)]

解析 ①根据CH 4与H 2O 反应生成H 2、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结合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H 2O(g)=====催化剂

4H 2+CO 2。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ⅲ或ⅰ-ⅱ-ⅲ可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2.[2019·全国卷Ⅰ,28(3)]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于 2.02

COOH *

+H *

+H 2O *

===COOH *

+2H *

+OH *

(或H 2O *

===H *

+OH *

)

解析 观察起始态物质的相对能量与终态物质的相对能量知,终态物质相对能量低于始态物质相对能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小于0。过渡态物质相对能量与起始态物质相对能量相差越大,活化能越大,由题图知,最大活化能E

=1.86 eV -(-0.16 eV)=2.02 eV ,

该步起始物质为COOH *

+H *

+H 2O *

,产物为COOH *

+2H *

+OH *

。 3.[2019·全国卷Ⅱ,27(1)]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

塑料等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g)===

(g)+H 2(g) ΔH 1=100.3 kJ·mol -1

H 2(g)+I 2(g)===2HI(g) ΔH 2=-11.0 kJ·mol -1

② 对于反应:

(g)+I 2(g)===

(g)+2HI(g)③

ΔH 3=________kJ·mol -1

。 答案 89.3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①+反应②得反应③,

则ΔH 3=ΔH 1+ΔH 2=(100.3-11.0)kJ·mol -1

=89.3 kJ·mol -1

4.[2019·全国卷Ⅲ,28(2)]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Deacon 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 2(s)===CuCl(s)+12

Cl 2(g) ΔH 1=83 kJ·mol -1

CuCl(s)+12O 2(g)===CuO(s)+12Cl 2(g) ΔH 2=-20 kJ·mol -1

CuO(s)+2HCl(g)===CuCl 2(s)+H 2O(g) ΔH 3=-121 kJ·mol -1

则4HCl(g)+O 2(g)===2Cl 2(g)+2H 2O(g)的 ΔH =________kJ·mol -1

。 答案 -116

解析 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2得4HCl(g)+O 2(g)===2Cl 2(g)+2H 2O(g) ΔH =-116 kJ·mol -1

5.[2017·全国卷Ⅰ,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 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 答案 H 2O(l)===H 2(g)+12O 2(g) ΔH =286 kJ·mol -1

H 2S(g)===H 2(g)+S(s) ΔH =20 kJ·mol -1

系统(Ⅱ)

解析 隔离分析两个系统,分别将每个系统中的三个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到所需答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点汇总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注: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 成物表示,其化学反 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表达式: c v t = (3)常用单位:浓度常用:1 mol L- ?,时间常用:s,min 化学反应速率:1 (min) mol L- ??或1 () mol L s- ?? /(min) mol L?或/() mol L s? (4)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点说明 ①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 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的化学 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是不同的。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 哪种物质为基准。 ③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 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对于反应 aA+bB==cC+dD 有V(A)︰V(B)︰V(C)︰V(D)=a︰b︰c︰d ④固体或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决定作用):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外界条件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一: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用水浴加热其中1支试管水浴加热产生气 泡快 加热能加快反应 速率 实验二: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往其中1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加入二氧化锰粉 末产生气泡快 使用催化剂能加 快反应速率 实验三:取2只试管,各加入5 mL 2%、6%、12%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入几滴0.2 mol·L -1氯化铁溶液浓度大的产生气 泡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 度能加快反应速 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2-T1)=-mc(T2-T1) 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容;m:该物质的质量;T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2: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 (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 从微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预测生成 (二):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回顾 【知识储备锦囊】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本质上是电子 的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3)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4)还原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总结规律: 3.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①标化合价 ②若有化合价升降,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反应式: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强制弱规律: (还原性强)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 失电子 表现还原性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记忆口诀: 氧化剂:降得还 还原剂:升失氧

则: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Cl 2 + 2Fe 2+ = 2Cl — + 2Fe 3+ 则:氧化性: Cl 2 >Fe 3+ ;还原性:Fe 2+ >Cl —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或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时,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即强氧化剂制取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取弱还原剂规律........................。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单质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Br 2>Fe 3+ >I 2>S 还原性:S 2- >I ->Fe 2+>Br - 4.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5.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在负极..反应的物质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物质的还原性强....。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规律: 1.电子守恒规律(价守恒):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电子转移总数.. 2.有升必有降,有失必有得规律 3.先后规律: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4.归中规律:化合价都在同种元素升降时,较高价降低和较低价升高只能往中间价...靠拢。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还原性强) (还原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t 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 Sn 2+ Pb 2+ (H +) Cu 2+ Hg 2+ Ag + pt + At 3+ 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 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 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 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2、催化剂在 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单位:KJ·mol—1。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 2·8H 2 O与NH 4 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 、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和101.325KPa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溶液。 原理:Q=-C(T 2-T 1 )=-mc(T 2 -T 1 ) C: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该物质的比热 容;m:该物质的质量;T 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 2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1.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学科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授课班级:高二 课 时 数:2小时 学科教师: 辅导科目:化学 授课时间段: 课 题 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的 1.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 一.反应热 焓变 1.反应热 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___ 。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前者为 反应 后者为 反应 3.放热反应ΔH 为“ ”或ΔH 0 吸热反应ΔH 为“ ”或ΔH 0 ?H =E ( 的总能量)- E ( 的总能量) ?H =E ( 的键能总和)- E ( 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 ② ⑵常见吸热反应① ② 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反应热,并且知道了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的差叫焓变。也通过图示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但我们总是用图示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很繁琐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表示方法呢? 课堂导入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知识回顾

一、热化学方程式 例1 已知:在200℃,101kPa 时,1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 的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H 2 (g) +I 2 (g) ==== 2HI(g) 14.9 kJ/mol 例2 已知:在25℃、101kPa 时,有两个由H2、O2化合成1molH2O 的反应,一个生成气体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 2 (g)+1/2O2(g)== H= -241.8 kJ/mol H 2 (g)+1/2O2(g)== H= -285.8 kJ/mol H2O(l)==H2O(g) H= +44.0 kJ/mol 2H 2 (g)+O2(g)==2H2O(g) H= -483.6 kJ/mol 2H2O(g)==2H 2 (g)+O2(g) H= +483.6 kJ/mol 1.定义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 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 和25°C 。 (2)注明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 H 不同 知识讲解 200℃ 101kPa 压强 温度 状态 反应热 H2O(g) H2O(l) 可以是分数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要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 3、盖斯定律简介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他如光能、电、声等) 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吸热反应:⑴氢氧化钡+氯化铵,⑵C+CO2,⑶一般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⑷电离,⑸水解。 3、常见放热反应:⑴、燃烧反应⑵、金属+酸→H2⑶、中和反应⑷、CaO +H2O ⑸、一般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量变化的原因 ⑴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 量的变化。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阅读】教材P35 H2+Cl2=2 HCl中能量变化数据。 ⑵根据参加反应物质所具能量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 二、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2、符号:反应热用ΔH表示,常用单位为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用ΔH表示的反应热,以物质所具能量变化决定“+”、“-”号。 若反应放热,物质所具能量降低,ΔH=-x kJ/mol。 若反应吸热,物质所具能量升高,ΔH=+x kJ/mol。

用活化能图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过程中能量大于初始、终态能量。 (用Q表示的反应热,以外界体系能量变化“+”、“-”号。 若反应放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升高,Q=+x kJ/mol。 若反应吸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降低,Q=-x kJ/mol。) 5、反应类型的判断 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一般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一般化学方程式只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数、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只能用整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分数。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一般化学方程式 (2)注明物质状态 (3)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反应能量变化数值,以ΔH=±x kJ/mol表示。 4、注意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一、有关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②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⑴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⑵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3)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ΔH ,单位kJ/mol (4)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 (5)盖斯定律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尽管盖斯定律出现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前,但亦可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 由于热力学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所以ΔU和ΔH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历程”无关。 可见,对于恒容或恒压化学反应来说,只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Qv或Qp也就确定了,反应是否有中间步骤或有无催化剂介入等均对Qv或Qp数值没有影响。 … 使用该定律要注意: 1、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 2、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各步反应均不做非体积功。 4、各个涉及的同一物质应具有相同的聚集状态。 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本质: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盖斯定律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Ⅰ.学习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从小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Ⅱ.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大气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3.下列不是化工能源的是()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6.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7.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大越好 B.固体燃料块越大越好 C.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 D.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9.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特别是燃料所产生的能量。 10.造成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产生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部分被氧化成,并形成酸雾,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会使土壤而伤害农作物。 11.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城市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使用的优点是。 三、简答题 12.甲化合物含纳%,含氧%,含氮%,加热后转化为乙化合物,它含钠%,含氧%,含氮%,问甲和乙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甲和乙哪种化合物更稳定。 13.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 C(石墨S)+O2(g)=CO2(g) C(金刚石S)+O2(g)=CO2(g) 质量分别为12g的石墨、金刚石在某一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各自放出的热量为、,问:对于单质来说,稳定的单质是石墨还是金刚石?简述理由。 四、计算题 14.已知100g CaCO3(S)分解生成CaO(S)和CO2(g)需要178kJ热量,12gC(S)燃烧生成CO2(g)放出热量,如果把 CaCO3煅烧成CaO(S),在理论上要用C(S)燃料多少kg? 参考答案 一、1.AD 二、9.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化石燃料及其制品 10.煤,SO3,酸雨,酸化 11.C+H2O(g) 高温 CO+H2,便于输送,使用方便,热效率高。 三、、NaNO2乙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温度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H 。单位: KJ·mol — 1 。 ①焓变:△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H>0,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 ②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③焓变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④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2.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状态明,符号清,量对应,标温压。 ①状态明: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 ②符号清:注明焓变(要写单位、注意正、负号)。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正逆反应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③量对应:△H 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系数成比例。

④标温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98K 和可以不标明。 3.燃烧热: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时所 释放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①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 其热化学方程式:H+(aq) +OH-(aq) =H2O(l) ΔH=-mol ②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 ③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目的:测定强酸、反应的中和热。 仪器及试剂:量热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盐酸、NaOH 溶液。 原理:Q=-C (T 2-T 1)=-mc (T 2-T 1) C :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c :该物质的比热容;m :该物质的质量;T 1 :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 2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5.盖斯定律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揭示的是反应中的 能量 守恒。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其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为相关反应的焓变的代数和。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定义: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由直流电源、固体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组成。 电子流向:电源负极→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阳极→电源正极。 2.解答电解题应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4(选修)》,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和选修4均有安排,体现了知识生长与学习的层次性,本节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深入学习“化学与能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3.掌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理解信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举生活实例和能源发展里程碑,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知道一些具体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能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但学生渴望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是缺少用定量的思想去分析问题。.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用暖宝宝探讨学习。 ; 学情及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中的实例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对未知知识和应用有强烈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反应中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中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出现了情景教学、探究教学等,对于焓变这样高度抽象的知识教学中,采用单一的实验探究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本节的教学方法中采用实验探究、层层引进、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投影、实物暖宝宝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反应热焓变 (1) 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 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为焓变。 ⑶符号:4H,单位:kJ/mol或kJ mol 1。 (4) A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⑸当4H为“-”或AH<0时,为放热反应 当AH为“ + ”或AH>0时,为吸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2(g)+?O2(g)=H2O(l) AH=-285.8kJ/mol 表示在25 C,1O1kPa, 1molH2 与?molO2 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285.8kJ。 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 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 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T”和“J” 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 叫做中和热。 (1)概念:25C,1O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

热量。 ⑵单位:kJ/mol (1)盖斯定律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 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反应热的计算常见方法: (1)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 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 E表示,单位为kJ/mol或kJ mol-1。方法:AH=刀 E(反应物)-EE(生成物),即4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 如反应 H2(g)+CI2(g)===2HCI(g) AH=E(H — H)+E(CI — Cl)-2E(H — Cl)。 (2) 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A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例如:由图可得 AH= AH1+ AH2, ⑴M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 H为“-”;若为吸热反应,△ H为“ +”。△H的单位为kJ/mol。 ⑵反应热A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所以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明厶H的测定条件。 ⑶必须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才能完整的书写出热化学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