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

最新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课例研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并且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一、背景与主题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了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的校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怎么实现;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研究怎样改革教材资源,让课本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情境与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认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认识)、(代数初步认识)、(统计初步认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是以()为指导思想。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分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从(广义的认知学习)的角度分类,一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类。5.奥苏伯尔等把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成六级,它们包括:()、()、()、()、()、()、()。6.比格斯则认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7.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内容的特征)、(学习目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定势干扰)。8.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的思维能力。 1 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基本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结合以及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与教育的作用等 四个. 2、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以及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等三个基本的特征。 3、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 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 这四个领域。 5、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按目标 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纬度。 6、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 义务教育的性质与需要、现代科技发展的 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年龄 特征和接受能力等。 7、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 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8、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 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 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9、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 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 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10、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 致可以分为认知阶段、连接阶段 以及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 11、小学数学的认知学习任务大致 可以分为记忆操作类学习、理解 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三类。 12、从迁移反应的条件看,在小学数 学的认知中实现迁移,主要取决 于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 概括水平、定势作用以及学习的 指导等这样几个基本的条件。 13、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 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以 及策略等三类。 14、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 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 解结构阶段、多极推理能力的形 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 个过程。 15、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通常可 以包括认知形体形状特征、认识 形体大小以及认识形体间的位 置关系等。 16、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动作思 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三类。 17、儿童的数学能力在结构上的差 异主要表现出分析型、几何型、 调合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三、判断题 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不需考虑数 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 系。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只需遵循数学知 识逻辑结构,而不必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的发 展顺序。 3.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成人的认知特点完全一 致。 4.儿童最初获得的,主要是有关数和数量的 概念,在这个阶段,数的概念与形的概念是 不分离的。 1、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 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 课程内容。(错) 2、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 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对)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 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对)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 性的特点。(对) 5、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螺旋递进式体系组织”的特 征。(对) 6、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逻辑推理式知识呈现”的特 征。(对) 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具有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的特 征。(对) 8、21世纪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之呈现“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 取向。(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 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 价值取向。(对) 10、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 为接受学习。(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意义,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提供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进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可以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课题:11.2.1 三角形的内角 课前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服务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授人以鱼(提供、展示优质的学习内容)、授人以渔(点拨、启迪、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授人以欲(激励、唤醒和鼓舞,强化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不会”到“学会”,从“不会学”到“会学”转变,养育学生有效的学习信念与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实现“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追求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的现实诉求。 二、设计方法 (一)弄清起点 弄清起点旨在明确新课从哪里来,主要经过摸清学情(备学情)和分析教材(备教材)加以确认。摸清学情主要是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观起点,分析教材主要是寻找新课程的客观起点。主观起点和客观起点都是新课的生长点,只有找到新课的生长点,新课才有自然生成的可能。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

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道出了摸清学情成了新课学习起点的源头活水。一般而言,摸清学情主要从学生的情感与意志起点、思维与习惯起点、知识与经验起点三个方面进行。 本节课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我教的初二班级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班级。整体而言本班学生本节课的主观起点为,在情感与意志起点方面,好奇心较强、态度较认真、愿学但意志力不够持久!在思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示,习惯被动接受,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但难以运用数学语言表示和逻辑推理。在知识与经验起点方面,在小学曾有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拼图或折叠三角形的经验,在初一也曾经历用几何语言推理证明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 客观起点是指知识本身产生的逻辑起点,主要经过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本节课教学安排是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前面内容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面是《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学习三角形的线段,接着学习三角形的角(内角和外角)及其性质,是对三角形学习的细节刻画,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定理的推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张溪镇坦埠小学胡凌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首先,教材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其次,教材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物品观察它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立体实物,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单元知识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归纳,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图形的观念,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观察、交流、操作等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生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

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同学们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识背景下,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我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观察、交流、思考时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做到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思路,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到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长方体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1.出示例一: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现实数学观与生活数学观。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观察。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观察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请举例说明。第二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用实例分析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 占总成绩的。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设计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四章至第六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四章文本论述主题:为什么说儿童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 第五章文本论述主题:请具体分析再创造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缺点。 第六章文本论述主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占总成绩的。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案例分析:教学活动中的巡视与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字左右的评析。(分) ②临床学习:临床评析。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字临床评析报告。(分) 说明:以上案例分析和临床学习要求任选其一完成。 ③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七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八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小学数学学业评价在策略上的特点。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占总成绩的。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形式: ①客观性网上自测:单项选择题:共道单项选择题,前道每题分。最后道题分。可多次做(共分)。 ②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本次活动。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字。(分)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 开题报告 双流县黄甲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能力是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核心。然而在我校仍然有很多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变成了学生能做几道题,考试能考多少分,学生究竟在数学课堂应该形成成么能力根本没有思考;教学的过程通常采用直接告知和重复再现,没有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来源、知识的作用、知识的应用;教学的途径就是老师单向向学生输入,而没有学生的输出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教学的评价就知识看到学生会做题,会考试,而忽略了孩子发现知识的过程和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总说教学任务完不成,效率课堂上总是会看到老师在讲台上用力的讲,下面的学生神情呆滞的忘着老师,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简单的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孩子总是无精打采得应两声“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越来越淡,尤其到了五年级喜欢学习数学的孩子急剧减少,连平时看起来数学学的不错的孩子对数学都没有兴趣。学生在测验中的“想一想”大部分同学总是留白或者胡乱完成应付了事。分析这些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我校教师的数学课堂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关注太弱,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最后到教学评价都处于教知识、做作业的的基本目标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老师们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方法没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起来,到了高年级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学习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变淡了。解决孩子厌学数学的问题需要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做起,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的阵地在课堂,无论是课前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后的作业评价都是以课堂为中心,因此从课堂抓起,进行课例研究就成为教科室振兴数学学科的举措。提出开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具有课程内容溶于课堂的执行力,有强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并无形渗透到教学行为中,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相继形成与提高,使孩子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数学问题,学会自主学习数学,最终达到终生学习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简答题DOC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广泛应用性 2、数学的概念: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对“形和数的研究” 3、数学的作用:1)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3)是一种意识或者思维方式,人们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处理问题 4)是一门艺术,促进人们对美的追求 4、小学数学课程含义:1)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在特定目标、计划制约下的数学学科及数学学习活动 3)结合数学学科的有关内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过程和经验的总和 5、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1)对学生发展具有特殊功能,是由数学的特点所赋予 2)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理科课程) 4)对青少年品格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6、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百废待兴,统一课程(1949-1952) 2)学校、模仿和初步总结苏联经验(1952-1957) 3)开展“教育革命”,中学内容下移小学(1957-1961) 4)纠正急躁冒进,加强基础教学,初步构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1961-1966) 5)“文化大革命”时期,课程遭到严重破坏(1966-1976) 6)拨乱反正,课程教材重建(1976-1986) 7)构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义务教育(1986-2001) 8)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和实验新教材(2001-) 7、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背景: 1)首先人才观发生变化 2)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b、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选择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d、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关注不够。 e、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f、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8、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成绩: 1)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2)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3)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 4)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5)开始建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6)教材内容丰富、新颖、活泼,学生更加喜爱,充分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共识 9、《课标(实验稿)》的讨论: 1)关于课程体系的创新与继承 2)关于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3)关于“重教轻学”与“儿童中心”两种倾向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5)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与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6)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7)加强研究,聚焦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数学课例研究方案

提升算理的理解促进算法的掌握 基于三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中间有“0”的除法》的课例研究 高新区志远小学辛美翠 一、主题:提升算理的理解促进算法的掌握 关键词:算理算法 解读: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算法是算理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为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提升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有促进作用。 二、载体:青岛版三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中间有“0”的除法》 解读:除法是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较难的一种运算,具有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以迁移到其他这一类的计算教学中。 三、背景: 1.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地位高,涵盖广 解读:计算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加减乘除

四则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等式与方程等计算内容;图形与几何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等计算内容;统计与概率包括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计算内容;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学生综合应用计算内容和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可以说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2.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轻算理重算法 解读:在计算教学中,算理的教学经常不受老师们的“待见”,有的老师认为算理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训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其实,有不少同学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运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生搬硬套运用法则,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3.学生只记算法,不明算理,影响部分题型的掌握 解读: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算法清晰只能保证计算题目不失分,算理不明,会导致部分填空、选择、判断等题目失分。 四、分工及解读: 1.备课组:两名上课老师,三名老教师 要求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同课异构备课 2.前期准备(学情调研)组:任教班级老师及备课老师,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讲解学习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8月29日 地点: 数学教研室 主题:新学期工作计划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学期教研教学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3、本学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9月 地点:数学教研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庄晨晨(1)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谁先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容是通过游戏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通过教学,学生能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他们对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初步体验,能简单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描述;接触过抛硬币和转转盘等活动,对分析可能性大小有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体验等可能性,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能正确判断一些游戏规则 是否公平。 2、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 难点:在实践中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公平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矛盾: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 那你知道吗?在你平时玩的游戏中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玩一玩同学们喜欢的游戏。 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下象棋的图片 师:请看这幅图,你能说出这幅图所描述的情景吗?猜一猜他们正在讨论什么问题? 小明先走,小华就不服气,小华先走,小明自然也不乐意,那到底谁先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走。 板书:“谁先走” 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抛硬币、掷骰子、摸球游戏、石头剪刀布...... 二、设计方案,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可真多,那这些方法真的可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1、摸球游戏: 师:猜猜老师这里放的是什么? 这里有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并且大小相同,材质均匀 师:摸出的球有几种可能?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规范学生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性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体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不是把题算错,就是把数字看错。明明题里面是352,他在解题时就变成325。计算结果明明是528,写到题上时就变成526,明明计算题里是减号,到他那儿就变成了加号。这个问题我曾以为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于是我找到这些同学谈话,说作业时一定要细心。别总是粗心大意。他们也乐于接受。想了许多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有些学生甚至还在桌子上刻上了细心的字样。在考试时还特别提醒自己。可考下来。还是犯这种错误。我觉得他们在考试时也够认真了。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怎么就很少有这种情况呢。班上其他同学怎么不这样呢?征对这些疑问,我再次进行了研究。将这些同学的作业,试卷拿出来和其他同学的作业、试卷对比。在对比中。我发现屡犯这种过失的同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作业的格式差,书写差,卷面也不整洁。随意性较大。再观察他们平时的生活,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注意细节,责任心很差。由此,我产生了换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规范学生的作业。在学生作业、考试时。我首先强调的是书写格式。强调卷面整洁。让他们“慢”下来。不着急。不是强调他们别看错题。而是只要求他们把字写好。把每次作业完成规范。作业的量相应减少。要求写好。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整个班上的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书写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对那些经常出现看错题目的同学。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说是要改他们看错题的毛病。而是要他们规范自己的作业。还让他们负责班上的一两件事情,同时也要求这些学生在家里面负

责一件家务。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些学生不仅在作业上有很大的改观。在完成作业时,看错题的现象的也犯得少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在主题班会上。我们研究了数学学科特点。那就是严谨,经得起检验。学生也认识到了数学的严谨性。知道了该怎么样达到数学的严谨性。从作业开始,注重细节,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经过这种转化,也让我明白了,学生学习,不应该存在粗心大意这一说法,所谓的粗心,实际上是学习不够严谨造成的。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们不要粗心大意时,靠苦口婆心的劝说,靠反复多次的抄写,所起的作用非常小,我们如能从规范学生的作业,规范他们的行为,规范他们的书写格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从细节入手,这样坚持下去。他们的转变会非常大,带给我们的将是我们期待的成绩。也一定会成为考试中的黑马。 所以,在学习中我不再认为有粗心大意这一说法。如对学生看似“粗心大意”的过失,熟视无睹,必将造成学生的成绩极不稳定,时好时坏,心里没底,对这样的过失,得治根本,规范他们的作业。严谨治学。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图文

张店小学教研 活动记录 张店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第一周地点:大会议室 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新学期工作安排记录人:周林华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勤奋务实、提高自 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 己的教学风格。要有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要有爱 心、耐心和信心。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积 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鼓励老师们再接再 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 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 5、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特别是教学反 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 (三)互动交流: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 和意见 张店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第二周地点:大会议室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理论学习记录人:周林华主题:《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误区: 一、语文课轻了“语”;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三、空洞的热闹; 四、课堂教学的虚化。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有 效学习、有效对话的研究与学习十分必要。 真正对话: 一是少一点权威,多一些尊重,在平等中对话。对 于教师而言,真正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关系,既应是 朋友,更应是严师。常言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也需要被管束被要 求,宽而有限度,严而不苛刻。 二是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创造中对话。课 堂教学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 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创造中对 话,在对话中发展。教师必须根据交流中的这些不 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 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 与、引导。 三是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赞美,在欣赏中对话。 张店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