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复习资料

古文史复习资料
古文史复习资料

1、童心说——李贽

2、明代刘基的诗歌风格——沉郁

3、明代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文学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4、明代作家归有光属于——唐宋派

5、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属于——后七子

6、明代传奇《浣纱记》描写的是——范蠡、西施悲欢离合的爱情

7、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口号的是——公安派袁宏道

8、代表李玉戏剧最高成就的作品是——《清忠谱》

9、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属于——前七子

10、明代诗人李东阳属于——茶陵派

11、具有“征田虎,王庆情节”的《水浒传》的版本是——袁无涯刊本

12、以下诗人是遗民诗人代表的是——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吴嘉纪、屈大均

13、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字锡鬯,号竹鬯,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词综》

14、代表清代骈文最高成就的是——汪中

15、”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是—

—赵翼

16、主张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是——周济

17、庸愚子评价(《三国演义》)在语言艺术上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深”的特点

18、三灯丛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的合称。

19、四声猿:杂剧《四声猿》,四本短剧:《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

(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声猿”语

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

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20、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

“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二

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

情怀。由于这种孤僻情怀不是诗人自己的冲动,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显得十分

枯涩。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

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

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

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

塞寒酸。

21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并大量写作喜剧的作家是——李渔

22、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是清初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的并称。洪昇创作了《长生殿》,

孔尚任创作了《桃花扇》,二作在当时俱名声极大,且洪昇为浙江钱塘人,孔尚任

为山东曲阜人,二人一南一北,故并称为“南洪北孔”。

23、临川派传奇创作的特点是——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

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

24、《儒林外史》的作者吴劲梓的诗文集是——《文木山房诗文集》

25、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6、近代小说《老残游记》属于谴责小说

27、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主要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

28、《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

29、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嘉靖、隆庆剧坛出现李先开《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

贞《鸣凤记》

30、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31、清初三大家:清初散文,时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

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

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

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32、《聊斋志异》在文体上被(纪昀)讥为“一书而兼二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

之为“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33、“诗届革命”的光辉旗帜、创作成就最为卓越的诗人是——黄遵宪

34、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西游

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

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

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

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

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著。

35、唐宋派:“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

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

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

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

36:、南施北宋:清初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的并称。施闰章,宣城人;宋琬,莱阳人。施闰章在南,宋琬在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所以在诗歌上俱主

张温柔敦厚的诗风,故称为“南施北宋”。

37、清初三大家:清初散文,时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

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

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三

家”是桐城派的嚆矢。

38、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

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他们

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

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説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

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39、肌理说:清代中叶宗法宋诗的诗派,创始者为翁方纲。是翁方纲提出的论诗主张。他认

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就是“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

之理也”(《志言集序》)。他认为“神韵说”问题在于空泛,“格调说”毛病在于

食古不化,故倡导“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

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是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充实

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达到统一。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这样,他把诗歌

创作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使诗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40、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

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

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

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

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该

流派派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

濛初等。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

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41、诗届革命:诗界革命系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指出“支那

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这些作

家主要有康有为、黄宗宪、谭嗣同、梁启超。他们试图以诗歌为工具,传播自己

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提倡“我手写我心”,诗届革命尽管成就不高,但表现

出一腔爱国主义民主思想,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先导作用,主要内容有:(1)

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2)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即

“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3)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和“熔铸新

理想以入旧风格”的合作要求。

42、《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

1,极幻与极真;奇人、奇事、奇境的“奇幻美”;神魔身上的人情世故,“极似世上人情”,“作《西游记》者不过借妖魔来画个影子耳”(李卓吾欲)。正是在极幻之文中,含极

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幻与真相结合,又具有人性;塑造人物特色。

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虽为神魔小说,亦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角度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4,戏言寓诸幻笔。大量的游戏笔墨,充满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有的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有的刻画性格,褒贬人物;有的影射现实,讽刺世态;有的颠覆神圣,世俗化、人情化,三教的神圣被风趣的戏言淡化为人。

4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转变:“寄意于时俗”,神话、历史—世俗,日常琐事、平凡人物

2,作品主旨:赞颂——暴露,真善美——真,时代风尚。

3,人物形象:讲故事——写人物;传奇——平凡;多色彩、立体化;细节与个性语言。

典型人物: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宋蕙莲;

4,结构:说话体小说——阅读型小说;线性——网状。观众记忆——读者会心。

5,语言: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长篇小说的语言:半文半白——说书体——市井语,口语。

6,个人独立创作

4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传奇手法的超越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传奇笔法:

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

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

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

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是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其表现是,不仅人物形

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张到以刻画人物为主;

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聊斋志异》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在心理描写上,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然而在《聊斋志异》中却不乏见到。如《青凤》写青凤追求爱情而又羞涩胆怯的心理,颇有惟妙惟肖之妙;

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45、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强调“义理、考据、辞章(或文章)”三者皆备。

(2)提出用“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这“八要”来使义理、考据、辞章(或文章)三者融合。

(3)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类。

46、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吴江派重音律,重舞台性;临床派重意趣,重文学性

①“沈汤之争”焦点:“律”与“意”关系

沈“强调音律”,不惜“因律害意”:

汤“推崇意趣”,不惜“因意害律”:

因领袖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成员有余姚吕天成、叶宪祖,苏州冯梦龙、袁于令,上海范文若,嘉兴卜世臣,吴江沈自晋等昆曲作家。多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本色。剧目常被后世搬演。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明朝后期的两大戏曲流派。吴江派以沈景是吴江人而得名,又因该派讲求格律而被称为「格律派」。其成员有沈景、吕天成、叶宪祖、王骥德、卜大荒等人。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因汤显祖是临川人而得名。汤显祖有《玉茗堂四梦》,重视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因而该派又称「玉茗堂派」或「言情派」。其重要成员有王思任、茅元仪、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人。两派在戏曲理论和创作上互相对立。吴江派主张严守音韵格律和崇尚语言本色,特别重视声律美。沈景著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该派对于明中叶后流传广、影响大的唱腔之一昆曲音的整理,有一定贡献。临川派反对格律至上,重内容,重视情感,重视文采,特别强调「情」的作用,应该「为情作使」,提倡语言的「自然」。该派的创作成就以汤显祖为最高。他有《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后四种合称为《临川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明代传奇中的浪漫主义杰作。晚明的剧坛,大都受到上述两派的影响,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47、《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2、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3、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4、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48、《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西游记》经过了从取经本事到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最后《西游记》才得以成书,它是以以唐代玄奘取经故事为蓝本,九百年间经无数僧人、民间艺人、下层文人传诵、创造,最终由《西游记》的作者创作完成。

1、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馀国,前往天竺

取回佛经657部玄奘奉唐太宗诏口述西行见闻,由门徒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了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

2、玄奘门徒慧立、彦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讲”。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尚无八戒,“深沙神”也只出现一次。

4、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

5、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

元末明初杨景贤所做的杂剧《西游记》中。

6、现存元末明初人杨讷所著《西游记》杂剧。

7、《永乐大典》中“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古代朝鲜的《朴通事谚解》中有“车迟国斗圣”的

故事。

8、最后由作者加工而形成成书《西游记》,作者再创造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

在主题思想上,把一个以歌颂虔诚佛教徒为主的故事,改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2)、在人物处理上,备受赞扬的圣僧玄奘退居次要地位,孙悟空成为全书最突出的中心人物。(3)、在结构安排上,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卷首开宗明义,把神话人物、神话故事等有机地组织到取经题材之中,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

(4)、在艺术风格上,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的神话传说。

4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什么特点

《儒》的讽刺特征:

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2、《儒》的讽刺手法

一是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

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

二是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50、试结合具体实例,谈一谈《水浒传》人物塑造性格化的主要特征

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作品既写出了绿林英雄具有传奇色彩的超人之

处,又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弱点和成长过程,从而避免了因过分夸张失真的缺点,如,“武松打虎”武松具有超人的力量,但打虎前先喝酒体现了凡人的性格。

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即整个故事情节的高度夸张和具体生活细节的严格真实的融合,

使其既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又让人真实可信,如“武松打虎”,就很好地处理了整个故事的高度夸张和细节描写的严格真实。

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即用讲故事的办法,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勾

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后用工笔细描的办法,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突出人物的个性

特征。如对武松,作者一方面具体安排了打虎、杀潘金莲、西门庆等几个层次分明的段落。但另一方面,每一个段落所描绘的细节过程都迥然不同。

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单一中求

丰富,其性格既有主调,又有多个侧面。如鲁智深的粗犷豪放和英武善战的基本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从开始的嗜酒如命到后来到山寨上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期间的性格有看很明显的成长变化的轨迹。

51、请论述“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区别以及对清代散文演变的作用

清初散文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另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提出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前者被称为“学人之文”,后者被称为“文人之文”。

“学人之文”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主张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那些内容“空无一物”

的文章。

“文人之文”的三位作家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比较注意从文风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经过“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的努力,明代后期散文的放诞和华丽文风已经基本上被荡涤肃清。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缗(m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 (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2、解释下列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 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 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⑩皆-----都.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2、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4、田忌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6当机立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7包拯断牛

文言文教学模式开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活动情况 1、开题时间:2013年10月22日 2、开题地点:茶店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3)班教室 3、参与人员:茶店镇九年制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开题报告要点: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课题预期成果;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是微型课题,课题编号为:2013-3-082,该课题经过充分准备,于2013年10月22日正式开题,现将该课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中国文言文五彩斑斓,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古诗文教学正是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中开始逐步增多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内容,但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的阅读积淀有限,导致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怎样切合言文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2、当前的研究状况 目前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篇课文加一个教师,很少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自然也就缺少学习的兴趣,不能改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当然,也有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相关探索,但未能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3、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构建新型而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文言文鉴赏能力的最直接行为。本课题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它能推动我们对

教学活动的分析,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转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虽小,但要置身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提出这一课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分析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构建新型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2、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研究并形成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评价方案。 3、通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文素养,激发更多的学生自觉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研读教材法:通读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及初三总复习资料,研读具体篇目,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做好材料积累。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网络和图书馆相关资料的搜集和研读,了解文言文有效教学当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和方法策略,明确研究方向和角度。 3、实时观察法:相互之间听评课、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形成本课题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5、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文言文教学内容、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适宜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教学内容。 6、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7、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方法,结合时间成果,总结经验形成的深层动因。

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画鬼最易 译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就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2.“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3.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4.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字词解释: 1. 为— 2. 孰— 3. 犬— 4. 夫— 5. 知— 6. 旦— 7. 暮— 8. 罄— 9. 于— 10.类— 11.形— (二)子罕弗受玉 译文: 1.宋人或得玉,献诸罕。 2.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3.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从子罕弗受玉,我们可以知道子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字词解释: 1. 或— 2. 得— 3. 诸— 4. 弗— 5. 受— 6. 者— 7. 示— 8. 玉人— 9. 故— 10.以…为— 11.尔— 12.若— 13.皆— 14.若—

(三)墨鱼自祸 译文: 1.海有虫,拳染而生者,谓之墨鱼。 2.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渔者往往迹墨而与渔之。 3.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 4.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字词解释: 1. 虫— 2. 拳然— 3. 生— 4. 谓— 5. 游— 6. 于— 7. 以— 8. 蔽— 9. 往往— 10.迹— 11.渔— 12.祸— 13.恃— 14.足— (四)孟母不欺子 译文: 1.孟子少时,见领家杀豕。 2.孟子问其母曰:“领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 3.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适 有知而欺子是教之不信也。” 4.乃买领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字词解释: 1. 少— 2. 豕— 3. 啖— 4. 汝— 5. 既而— 6. 是子— 7. 正— 8. 割— 9. 食— 10.今— 11.子— 12.适—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标准,法则。这里用(3)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

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对诵读的冷漠化、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文言文课外阅读不够、文言文媒体教学广泛化等原因,导致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积极探索,勇于总结,就一定会在文言文教学上取得成绩,使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名副其实”。 标签:文言文教学;低效原因;有效方法 文言文是一笔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的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浸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老师教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这除了因为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词语障碍和文言文文本本身叙事较简洁、客观,不够生动、感性外,还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在当下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应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问题。就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此总结下来,求教于同仁方家。 一、文言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就文言文本身来说,文言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时代变迁,涉及的一些特定文化现象、专业术语已经成为现代人阅读的障碍,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阅读。有一些文章甚至过于艰深,如《离骚》、《滕王阁序》、《庄子·逍遥游》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有较为详尽的注释,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艰涩的语句很难让学生的兴趣坚持长久。除这些客观原因外,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冷漠化 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离不开诵读的方法,文言文学习更是如此。“朱熹读书法”介绍诵读的好处是“诵得熟,方能通晓;诵若不熟,亦无可思索”。特别是“若或急性迟钝,则多诵数遍,自然精熟,记得牢靠”。由此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可是在现在的大多数文言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预读,上课一味追求落实到实字实句,句句串讲,释疑解难,明旨理脉,挤掉了学生诵读感悟的时间,课后也不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教师的“急功近利”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仔细朗读体悟的时间越来越少。王开东老师在《非常语文课堂》中提到:“阅读所得不在于作者写出了多少,而在于读者悟出了多少;教育成果也不在于教师讲出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悟出了多少。这里的‘悟’应该是情境中的内化和建构,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进行这个生成的过程。”[1]130文言文课堂上,我们想听到的是“抑扬顿挫”,我们想看的是思维火花精彩碰撞。 2.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程式化 中学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课文,从题材上来说,主要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形式。从体裁上来讲,则以古代散文为主。选文的丰富性为教学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可是现行文言文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常常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一)孟子语录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焱(y 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 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 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 的故事流传 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 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 译文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裂毁,天不能覆盖,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完整word)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

假期语文背诵古诗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

201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 谓之清水矣。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于清水。 … 《三峡》 … 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场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班 备注:陂(bēi):山坡 乘:凌越 隍:这里指沟壑 禅栖:修禅隐居 … 刹灵之图:有旛柱的佛塔 妙远:高远 … (1)至于夏水襄陵..水漫上山陵 (2)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4)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名 … (5)飞漱其间 飞速的往下冲荡 (6)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 (7)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8)虽乘奔御风 即使 … (9)积以成川. 河流 (10)多结禅栖之上 聚集、栖居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 八年级(上)期中文言文复习卷 … … … … …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 … … … 考 … 茂,良多趣味。 …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线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乙>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 … 曲。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 封 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 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冷洞观, … 级 密 …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 … . . … .. 姓 … .. . … . …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学习资料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 能通航。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6)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这里的水经历了山涧飞流,水清凉又清澈,所以称它为清水了。 3.《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它“写水着眼于动态”,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 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甲文:“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水流从极高的山峰飞泻而下,在柏树间冲荡, 也体现了水的动态美。 乙文: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形象地写出了瀑布 从山岩飞泻,像一条悬挂着的河,注入二十多丈深的山沟,写出了水势之猛,极具动态 美。 4. 甲文结尾引用渔歌“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用意? 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甲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 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甲文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作结,表达了作者触景伤情,忧时 伤怀的思想。

小学生必读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低段30篇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18篇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 第19篇 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篇 勿贪多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目录)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1、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3、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粤教版)、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 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 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 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孙权劝学 一、课文提示: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鲁肃赞学)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重点字词详解 初:当初,最初。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用。 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 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若:比得上。以为:认为。 益:好处。乃:于是,就。 始:开始。就:从事。 及:到,等到。过:经过。论议:讨论,评议。 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士:有抱负的人。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 相待:看待。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 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揣摩重点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和关心厚爱。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及译文

1.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施,实行。 3、绥:安,体恤。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后、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1)法令,制度。(2)方法,做法。(3)效法,仿效。(4)标准,法则。这里用(3)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更加 13、以:用 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2012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

2012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 1.《论语》十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