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护理

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护理
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护理

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CSO)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门诊55例确诊为CSO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P <0.05)。结论对CSO患儿施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达到减肥的效果,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单纯肥胖症护理

一、概述

单纯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的年龄为婴儿期、5-6岁及青春期。继发性肥胖不属于单纯肥胖症,继发性肥胖是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药物引起的肥胖也不属于单纯肥胖症,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肥胖。由于肥胖病患儿约1/3发展为成人肥胖症,并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治疗十分困难,故应及早预防。

二、病因

1.营养因素营养素摄入太多,如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长期摄入淀粉类、高脂肪食物过多,自幼养成多食习惯,超过机体代谢需要,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造成肥胖。

2.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过少,导致热量消耗减少;或是因某些疾病需长期卧床休息,同时增加营养,亦易形成肥胖。而肥胖后更加懒于活动,使肥胖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遗传因素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肥胖症有高度遗传性。肥胖双亲常有肥胖儿童,其子女肥胖率为70%~80%,而正常双亲的后代发生率为14%左右。

4.精神因素精神创伤(如父母离异、亲属病故、学习成绩落后等)和心理异常(家庭溺爱造成胆小、恐惧、孤独等),可造成不合群,以进食为自娱而导致肥胖。

5.其他因素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等因素引起的肥胖称为继发性肥胖。

三、临床特点

1.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

2.婴儿期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而且以后很有可能发展为成人肥胖。

3.青春前期肥胖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身高及体重与同龄相比均偏高,性成熟较早。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限制胸廓及辅助肌运动,致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肺泡换气量减低,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该病又称匹克-威克综合征。

四、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或运动过少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体态肥胖有关。

3.知识缺乏与忠儿及家长缺乏合理营养知识有关。

五、护理目标

1.能根据年龄分期和肥胖程度,合理摄入热量。

2.患儿能正确认识自身体态。

3.患儿及家长能正确选择食物,饮食构成合理。六、护理措施

1.限制饮食

(1)根据不同年龄、身高、体重计算热量,制定相应的食谱。饮食应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食物为主。为满足小儿食欲,宜选择体积大而热量少的食物如萝卜、芹菜、冬瓜、番茄等,可加适量的蛋白质类如瘦肉、鸡肉、鱼、豆制品等。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高脂肪、体积小的食物如饮料、油炸食品、巧克力、奶油等。食物切小块,减慢进食速度,吃饭时间不宜过长,吃饭时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注意充分供应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2)对患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强调的是,儿童肥胖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而肥胖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因此,肥胖患儿干预方案的实施,应有多方面的参与,良好自理行为的建立至关重要。

(3)Orem的自理理论认为,自理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好而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特别是7-12岁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时期,此期儿童开始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性增强,乐于学习新的技能以完善自我。但肥胖儿童存在诸多的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不

3-6岁肥胖儿童自我评价分析

科研成果 3-6岁肥胖儿童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单位名称:永康市大司巷幼儿园作者:郑亦飒 摘要 本文依据皮尔斯和汉斯(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设计访谈问题,采用访谈形式请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各20名进行自我评价;采用观察法持续客观记录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生活活动;采用访谈法收集他人对肥胖儿童的评价。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在躯体外貌、合群、焦虑三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体重儿童,其他三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他人对肥胖儿童躯体外貌维度的评价最低,成人的评价低于正常儿童。 1导论 1.1研究背景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当的饮食模式,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肥胖的症状,肥胖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一般认为,肥胖不仅会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对儿童的心理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事实是否如此呢?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浙江四所幼儿园里的在读儿童进行调查,以了解肥胖是否对儿童自我评价产生影响,到底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1.2主要研究问题 本研究假设肥胖对3-6岁幼儿的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研究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自我评价方面所存在的现象与问题,以皮尔斯和汉斯(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简称PHCSS)的6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为基础设计访谈问题,对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测评与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1)肥胖儿童的自我评价分析;(2)他人对肥胖儿童的评价分析;(3)肥胖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1.3研究价值 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感密切相关,对自己评价高的儿童,经常表现出开心、积极的情绪,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强,他人对他们的评价高;而对自己评价不良的儿童,则时常产生悲哀、沮丧的消极情绪,这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较弱,同伴对他们的评价也比较低。对于幼儿来说,能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促使其心理健康,帮助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本研究旨在研究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自我评价有无影响,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影响,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教师、家长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2研究综述 2.1儿童肥胖的定义及弊端 2.1.1儿童肥胖的定义 儿童肥胖症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而导致皮下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病症。本研究中的儿童肥胖度为轻度肥胖与中度肥胖。 2.1.2儿童肥胖的弊端 研究发现,儿童肥胖在短期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阻碍身体素质的发育并引发心血管疾病、哮喘等一些临床症状;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肥胖还将影响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增加成年时发生心血管系统疾患的危险和死亡率1。 肥胖儿童胸部脂肪较多,容易气促、呼吸困难,脑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患儿嗜睡、记忆力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进而影响智力2。而美国宾州大学的研究证明女孩在幼儿期时肥胖,其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几率较高;儿童过度肥胖还会导致成年后性功能低下,甚至终生不育。 儿童肥胖更会对儿童心理造成影响。现社会对肥胖具有一定的偏见,肥胖儿童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他人的嘲讽甚至差别待遇,这会影响肥胖儿童社会适1彭云,程茂金.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3(21). 2汪志超.5-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126.

小儿肥胖

编辑本段简介 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本节主要叙述单纯性肥胖症( Simple obesity )。 编辑本段病因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一) 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二)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三) 缺乏活动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四) 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五) 中枢调节因素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编辑本段原因 (1)遗传: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40%至50%;父母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70%至80%。(2)饮食习惯: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容易令孩子变得肥胖。(3)心理代偿作用:当儿童心理不安、紧张或受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养成进食过量的习惯。(4)服用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性激素、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5)生理因素: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的新陈代谢较亢进,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常、大脑控制饱食饥饿中枢失控或疾病等因素。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和空腹血糖无明显异常。血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超声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严重肥胖者可因胸壁肥厚、横膈抬高、换气困难,造成CO2潴留、缺氧,以致气促、紫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肥胖性肺心综合征( Pickwickian syndrome )。 编辑本段治疗

浅谈小儿肥胖症的主要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余小菁

浅谈小儿肥胖症的主要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余小菁 发表时间:2018-11-23T09:50:20.79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作者:余小菁[导读]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的主要护理措施与健康宣教的应用效果。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长沙市糖尿病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的主要护理措施与健康宣教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5日~2017年11月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肥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系统的护理措施与科学、规范的健康宣教,比较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体重指数(BMI)与护理效果。结果:63例肥胖症患儿中,41例显效,患儿入院时的BMI为(32.29±2.73)、出院前BMI为(28.48±2.29);21例有 效,患儿入院时的BMI为(32.83±2.61)、出院前BMI为(29.84±2.65);1例无效,患儿入院时的BMI为(32.78±2.63)、出院前BMI为(32.36±2.71)。护理效果达到有效和显效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BMI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系统、全面、生动的健康宣教与综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治疗小儿肥胖症意义重大,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不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可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肥胖症;护理措施;健康宣教;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有5%~8%的儿童为肥胖症患儿[1],我院从饮食、运动、心理三方面对肥胖症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并贯穿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效果理想,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5日~2017年11月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肥胖症患儿,使用不同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各年龄段患儿去除鞋袜与外衣的身高和体重,根据WHO性别体重评估标准判定患儿的肥胖程度[2],计算公式:【(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29%;中度肥胖:超重30%~49%;重度肥胖:超重50%~59%;极度肥胖:超重≥60%;经测量,所有患儿均符合肥胖症诊断标准,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肿瘤、肝糖原累积症、垂体与下丘脑病变、柯兴综合征等其它因素导致的肥胖。患儿临床表现为食量大、进食速度快、轻微活动后气短、乏力、心率提高,平时运动量较少、夜间睡眠打鼾、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的标准相符。63例患儿均为独生子女,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74±0.28)岁;4例患儿≤4岁;30例5~8岁;29例9~13岁;43例(68.25%)患儿来自城镇、20例(31.75%)来自农村。 1.2方法 1.2.1护理措施 ①饮食护理: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饮食营养搭配应在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又能够不增加体重;食量的减少应循序渐进,不宜突然性的骤减,让患儿忍受饥饿。护理初期,以不增加体重为标准,患儿适应食量后,再以体重下降为目标;蛋白质能够促进组织生长和修补组织,而且还可耐饥[3],满足食欲,所以摄入量不宜太少。脂肪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热量,应格外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所以,适合患儿的食物是热量少、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同时体积较大,比如瘦肉、乳制品、面食、鱼、水果、豆制品和米饭,不摄入甜食、油炸食物。 ②心理护理: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过度肥胖而倍感忧虑,为了控制孩子的食量,采用严厉指责、批评的不当方式,很容易给患儿的内心造成伤害[4],从而出现紧张、恐惧或者抗拒、叛逆等情绪。由于肥胖,患儿运动不便,肢体不灵活,很难融入同龄人群体,所以患儿内心通常有自卑感,一方面不满意自身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无法自主控制食量,很容易遭到同龄人的嘲笑,滋生出焦虑、孤独、无助、压抑等负性情绪。临床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理行为,并进行综合评估,在观察的基础上与患儿交流,走进患儿内心深处,明确造成肥胖的具体原因,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护理人员应向患儿讲明:食量大、运动少是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只要配合治疗,体重是可以减轻的,让患儿明白,肥胖并非自身过错,从而主动克服内心的自卑与无助,树立信心,主动、自觉的控制饮食。 ③运动干预:对儿童而言,运动最重要的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充满乐趣[5];在运动方式上,以散步、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慢跑、跳绳和游泳为宜。运动过程中,应有家长陪伴,让患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从而提高运动积极性,发自内心的愿意长久坚持。 1.2.2健康宣教 从患儿及其家属两方面展开健康教育,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告知患儿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与体重的关系,让患儿明白,体重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减轻,通过减轻体重可以获得满足感;此外,还应向家长讲解科学喂养的相关知识,叮嘱家长给患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隔代教育中尤其要避免不加节制的饮食,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遵医嘱来院检查。 1.3观察评定标准 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出院前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并计算、比较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cm)2;疗效判定:显效:患儿护理后的BMI下降>10%;有效:护理后的BMI下降<10%;无效:BMI无任何变化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3例肥胖症患儿中,4例极度肥胖、15例重度肥胖、21例中度肥胖、23例轻度肥胖。经护理干预,所有患者的饮食基本恢复症状,食量减少、进食速度较慢、睡眠中打鼾症状明显减轻,而且机体的耐力与灵活度有所提高。达到显效标准的患儿有41例(65.08%)、有效21例(33.33%)、无效1例(1.59%),总有效率98.41%;经t检验,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的患儿,出院前BMI均比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1例临床疗效无效的患儿,出院前BMI与入院时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儿童肥胖症的防治

儿童肥胖症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近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儿童与青少年肥胖学术会议资料表明,近十年来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较以前升高50%以上,儿童肥胖症不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将成为成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结肠癌,前列腺癌症,子宫,卵巢及乳房癌症等疾病的高危诱因。因此,如何防治儿童肥胖症成为了社会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儿童肥胖症呢?儿童肥胖到什么程度才叫肥胖?有什么方法来衡量肥胖程度吗?儿童肥胖症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以营养过度,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疾病。当体重(KG)/身高(M)2大于20,或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即为肥胖症(相关数据可通过查相应表格查得)。肥胖程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实例体重-标准体重×100%,在20-30%为轻度肥胖,标准体重30-50%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 人体脂肪组织发育分为2个阶段。即胎儿期的脂肪细胞大小发育阶段及出生后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的发育阶段。目前认为导致儿童肥胖有3个关键期,即孕后期,产后早期和青春期。孕后期为妊娠后期3月,母亲营养过剩,体重增加过快,过大。产后期为生后1-2月内,人工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如米糊,八珍糕,鸡蛋,肉类等,断奶过早。青春期摄食量过大,活动过少等,均易导致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的治疗目的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儿童有氧能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科学、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去除成年疾病危险因素。在治疗儿童肥胖症时应注意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以控制体重为基本概念,不进行以减轻体重为目标的所谓“减肥”“减重”治疗,禁止使用禁食,饥饿,半饥饿或变相饥饿疗法。禁止短期,快速“减肥”,“减重”,禁止使用减肥药及减肥食品,禁止使用手术治疗或所谓的物理治疗,如“脂肪运动”“振荡法”等。 治疗方案应以运动为基础,结合行为矫正,健康教育,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场地实行综合治疗。运动训练应结合儿童趣味性,可行性,应长期坚持,使运动成为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训练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短期,高强度训练,运动方式可多种多样,如跳绳,步行,骑童车,慢跑,踢球等。行为矫正应强调家长,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肥胖病人的护理

肥胖病人的护理 摘要:肥胖患者逐年增加,治疗中多以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为主,肥胖病人的护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于肥胖台并其他疾患患者的护理如褥疮的预防等。它们都是肥胖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是各个相关科室疾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肥胖;护理;饮食;运动;心理 肥胖是指因体内热量摄人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一般认为,一个人的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即为超重,超过30%为轻度肥胖,超过4o%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肥胖成人较非肥胖成人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增加。近年来,我国成人和儿童肥胖者日渐增多。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肝胆、骨关节、生殖等器官系统以及内分泌代谢、生长发育等诸多方面,甚至与癌症的高发率有关,因而成为一太公共健康问题。。肥胖病的防治任务长期而终生,治疗中多以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为主,某一环节失误,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而,减肥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1 肥胖病人的饮食护理 减肥的根本原则在于减少热量的摄人及增加热量的消耗,即保持能量负平衡。主要措施为饮食的调控及积极运动两个方面。肥胖病人的饮食调理是肥胖病护理中的重点。饮食护理要坚持饮食治疗的原则,指导和协助病人严格执行饮食治疗方案,争取饮食减肥取得满意结果。 I.1 饮食治行原理及护理指导 111 合理控制热能饮食供热能必须低于机体实际耗热能,即必须供应低热能饮食,以造成热能的负平衡,促使长期摄人超量的热能被代谢掉,使体重逐渐下降,接近标准体重,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一般说来,对于成年肥胖患者,可每月稳步减肥05—1.0 ,即与正常供给量相比,每天少供给热能523—1046kj(125—250kea1)的标准来确定其一日三餐饮食的供热能。对成年中度以上的肥胖者,必须严格限制热能,可每周减少体重0.5 1.0kg,每天减少热能2.30~4.60mi(550—1100kca1)为宜,适当从严控制。 任何过多的热能,都可引起肥胖,食物蛋白也不例外。在严格限制饮食热能供给的情况下,蛋白质的营养过度还会导致肝、肾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低能饮食蛋白质供给不宜过高。对采用低能饮食的中度以上肥胖者,其食物蛋白质的供给量应控制在占饮食总热能的20%一30%,即每4.18mj(100Okc,d)供给蛋白质5o一75g为宜。应选用高生物价蛋白,如牛奶、鱼、鸡蛋清、瘦肉等。 1.1.2 限制脂肪及糖类过多摄人脂肪可I起酮症。限制饮食热能供给时,必须限制饮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e664273.html,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秀娟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方法对50例肥胖儿童进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并进行血压测量、肝脏检查及骨龄测定。结果肥胖儿童血脂明显增高,重度肥胖儿童血压、血糖高于正常,中重度肥胖儿童有脂肪肝存在。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采取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给以预防与干预。结论减少高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使体内脂肪不断减少,体重逐步下降。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5(a)-0075-01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量,导致体内脂肪聚集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致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1]。儿童时期的肥胖症常是成年期肥胖症的开端,如在儿童时期对具 有肥胖症表现的儿童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疗,则可有效地防止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12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13岁,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排除与内分泌、遗传、代谢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肥胖及肥胖综合征, 身高标准体重是WHO推荐的方法之一,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当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轻度肥胖6例、中度肥胖27例、重度肥胖20例。 2治疗 2.1药物治疗 由于目前的药物疗效并不持久,且有不良反应,一般不主张儿童使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具有降低食欲的药物,可用于重度肥胖症作辅助治疗。一般可用苯丙胺2.5~5mg,6~8周为1 个疗程。 2.2饮食治疗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的主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儿童肥胖发生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选择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人群肥胖发生率的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诊断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法(weightforheight) 为WHO推荐的方法之一。WHO认为身高标准体重·(又称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因此在1978年向全世界推荐使用。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 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这一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亚洲其他国家除日本外也普遍采用该法判定儿童肥胖。本法的优点是简单、易于掌握,直观性强,使用方便。同时消除了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发育水平的影响。在10岁以下儿童这个指标基本可以代表体内的脂肪含量,即当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0%时相当于全身脂肪量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1]。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参考标准有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区儿童身高标准体重。但10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和体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波动很大。对于某一确定的身高值,不同年龄人群体重值很不相同。因此对于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不能用该法来评价肥胖与否。 2 体重指数法(bodymassindex,BMI)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与儿科常用的Kaup指数(g/cm2)为同一含义。该指标是评价成人肥胖和消瘦的简便易行、普遍采用的指标,国际上使用较广。有研究表明人群BMI值能够预测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2]。而成人BMI值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不对称的U型关系。如在西方白种人群中成人BMI在185以下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负相关,BMI在25以上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开始上升,BMI在30以上疾病和死亡危险性呈明显的陡升趋势,而BMI值在185~249之间属适宜范围。因此WHO建议将BMI&ge 25定义为成人超重,BMI&ge 30为成人肥胖。由于种族的差异,亚洲人群BMI值适宜范围相对于西方人要向左偏移。有人建议BMI值在17~23为亚洲成人的适宜范围。一般认为BMI&ge 23为成人超重,BMI&ge 25为肥胖。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BMI&ge 24,BMI&ge 28分别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3]。成人的BMI标准同样不适合于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因为BMI与体脂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成熟程度,青少年的生长突增、性发育水平等均是成熟程度的标志,而且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因此WHO建议采用年龄性别BMI评价10~24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并根据Must等建立的年龄性别BMI百分位曲线和年龄皮褶厚度百分位曲线,将BMI&ge 第85百分位定义为具有超重的危险,如果BMI&ge 第85百分位同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皮褶厚度&ge 第90百分位则定义为肥胖。可见使用BMI判断儿童青少年肥胖时最好同时与其他指标结合评价。 国际肥胖工作组(internationalobesitytaskforce,IOTF)积极主张制定国际统一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000年IOTF以巴西、英国、新加坡、美国、荷兰和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0~18岁儿童横断面调查数据作为建立国际儿童BMI界点的参照人群。提出了2~

儿童肥胖状况调查

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症现状调查分析 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约有30-80%成为成年期肥胖,而肥胖又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高度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儿童期的肥胖呈快速发展趋势。为了了解淮阴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为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7年4月~7月对淮阴区10689名在园3-6岁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为淮阴区在园的3-6岁儿童,分为3~、4~、5~、6~四组。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式量表,内容包括出生史、家庭状况、饮食习惯、睡眠时间、运动量、看电视时间等34项指标。由专人对被调查儿童家长进行询问,并由经过培训的区乡保健人员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1.3 诊断标准,以WHO推荐的NCHS标准为诊断标准。排除病理性肥胖后,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20%为肥胖,超过20%-29%中轻度,30%-49%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 2、结果 2.1 淮阴区3-6年儿童肥胖发生率情况,见表(1)男性肥胖明显高于女性。 表1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发生率情况 性别调查人数肥胖人数肥胖检出率(%) 男6124 272 4.44% 女4565 151 3.30% 合计10689 423 3.957% X2=8.85 P <0.05 有显著性意义 2.2淮阴区3-6岁儿童各年龄组超重人数比例及肥胖发生率

2.3 淮阴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表3淮阴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检出率(%) 年龄组 男女男女男女 3- 48 31 38 20 7.42 6.30 4- 57 20 64 33 6.74 4.12 5- 58 27 98 60 7.78 5.55 6- 23 9 72 38 8.12 5.18 合计186 87 272 151 7.48 5.21(6.51)注:(6.51)为总“超重+肥胖”检出率 2.4 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的分度见表4 表4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的分度 分度检查人数肥胖人数发生率 轻 10689 246 2.30 中 10689 143 1.34 重 10689 34 0.32 3、讨论: 3.1 淮阴属苏北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儿童肥胖的

小儿肥胖健康宣传

小儿肥胖症的原因与并发症 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者。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一而变异较大,国内报告为2.4%~3.92%,而西安对青少年的调查则高达8.39%。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生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 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二)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三) 缺乏活动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四) 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五) 中枢调节因素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编辑本段原因 (1)遗传: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40%至50%;父母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70%至80%。(2)饮食习惯: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容易令孩子变得肥胖。(3)心理代偿作用:当儿童心理不安、紧张或受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养成进食过量的习惯。(4)服用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性激素、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5)生理因素: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的新陈代谢较亢进,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常、大脑控制饱食饥饿中枢失控或疾病等因素。 临床表现 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单纯性肥胖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诊断标准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的主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儿童肥胖发生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选择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人群肥胖发生率的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诊断指标。 1 身高标准体重法 为WHO推荐的方法之一。WHO认为身高标准体重(又称身高别体重)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因此在1978年向全世界推荐使用。本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超过该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这一方法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亚洲其他国家除日本外也普遍采用该法判定儿童肥胖。本法的优点是简单、易于掌握,直观性强,使用方便。同时消除了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发育水平的影响。在10岁以下儿童这个指标基本可以代表体内的脂肪含量,即当身高标准体重超过20%时相当于全身脂肪量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参考标准有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区儿童身高标

准体重。但10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和体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关系波动很大。对于某一确定的身高值,不同年龄人群体重值很不相同。因此对于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不能用该法来评价肥胖与否。 2 体重指数法(BMI)即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与儿科常用的Kaup指数(g/cm2)为同一含义。该指标是评价成人肥胖和消瘦的简便易行、普遍采用的指标,国际上使用较广。有研究表明人群BMI值能够预测疾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而成人BMI值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不对称的U型关系。如在西方白种人群中成人BMI在18.5以下与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呈负相关,BMI在25以上疾病和死亡的危险性开始上升,BMI在30以上疾病和死亡危险性呈明显的陡升趋势,而BMI值在18.5~24.9之间属适宜范围。因此WHO建议将BMI≥25定义为成人超重,BMI≥30为成人肥胖。由于种族的差异,亚洲人群BMI值适宜范围相对于西方人要向左偏移。有人建议BMI值在17~23为亚洲成人的适宜范围。一般认为BMI≥23为成人超重,BMI ≥25为肥胖。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BMI≥24,BMI≥28分别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成人的BMI标准同样不适合于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因为BMI与体脂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成熟程度,青少年的生长突增、性发育水平等均是成熟程

儿科护理教案【全】@徐医

教案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材名称儿科护理主编崔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 第四版讲授章节第一章绪论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儿科学》褚福棠主编 教学目的 1.了解儿科学护理学的工作范围及任务 2.熟悉儿科的特点,了解儿童心理社会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4.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5.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难点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总学时 1学时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3分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 15分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二、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三、婴儿期(infancy period):四、幼儿期(toddler's age): 五、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六、学龄期(school age): 七、青春期: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8分一、儿科特点 (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 1、解剖 2、生理 3.免疫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三)儿科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 2.疾病特点 3.诊治特点 4.预后特点 5.预防特点 二、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 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自学)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1、护理活动执行者(care-giver): 2、护理计划者(planner): 3、健康教育者(educator): 4、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 5、健康咨询者(consultant) 6、患儿的代言人(advocate): 7、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 二、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专业素质 (四)身体心理素质 第五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3分 小结 2分 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 1、5天、5个月、5岁、15岁各属何年龄期?有何特点?保健应注意什么? 2、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及所涉及的范围 3、名词:胎儿期、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 学龄期、青春期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材名称儿科护理主编崔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 第四版讲授章节第二章生长发育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儿童肥胖与饮食

儿童肥胖与饮食儿童在每个家庭中都被视为掌上明珠,其健康状况也受到了每个家庭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儿童肥胖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见,让很多家长都很头疼, 导致儿童用肥胖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科学研究证明,遗传在孩子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不仅影响着骨骼系统的发育,而且遗传基因控制着身体的能量消耗,决定从脂肪中运用多少热量。因此,身材胖的父母,子女胖的可能性也很大,这是导致肥胖的直接原因。 2、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杀手,运动对于身体的锻炼不容忽视,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还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尤其能使孩子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锻炼。 3、营养失衡 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素,尤其是足够的热量、优质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儿童营养调查资料也证实,营养丰富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进生长发育,但是,长期的营养失衡,也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 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吃的多,主要是由于吃的东西决定的,一般来讲,偏好吃多脂肪食品和甜食的孩子,发胖的机率比较高。由于儿童的

天性大多爱吃甜食,因此许多肥胖儿童喜欢吃奶油、汉堡包、炸薯条、可乐等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一般缺乏营养,以吃这些食物为主长大的孩子,往往身体严重缺少钙和碳水化合物,而且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过高。 以上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与一些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跟以前不同,交通方便,住在高楼里,家长接送上下学,缺乏锻炼。与同龄小孩缺乏沟通,这都是有损儿童健康的原因,家长不能只一味的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应该从各个层面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从而避免儿童肥胖的出现。 儿童肥胖症对以后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现在儿童肥胖的现象也有很多,那么,儿童分哦旁证对以后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1、肥胖人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由于肥胖导致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女性月经不调等。 2、肥胖还可以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静脉血栓: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肥胖还可以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 3、肥胖人易发冠心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由于肥胖者身体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机体代谢耗氧量加大,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做功量增大,导致使心肌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和猝死。

运动疗法对小儿肥胖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运动疗法对小儿肥胖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6T10:40:58.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骆瑞红 [导读] 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因素有多种,如营养过度、心理因素、缺乏活动、遗传因素以及中枢调节因素等均会导致患儿出现肥胖骆瑞红(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 321300) 【摘要】目的对运动疗法用于小儿肥胖症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体重超过正常年龄体重20%以上的60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配合食物疗法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食物疗法及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体重下降的情况以及随访1年后患者体重反弹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体重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前后患者体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下降的幅度将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两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具有差异性(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体重反弹,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体重反弹,两组患者体重反弹率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患有肥胖症的患儿采用运动治疗并配合食物疗法及药物疗法共同治疗,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较大,且体重反弹率较低,临床效果让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运动疗法小儿肥胖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72-02 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多种,如营养过度、心理因素、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均会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过度已经成为导致儿童肥胖症的重要原因。[1]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由于过度摄取热量从而导致体内的甘油三酯储存的量过多,导致出现肥胖。由于儿童的自觉性较差,在以外的儿童肥胖症的治疗中,通常是采用饮食配合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者远期的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本文在传统的饮食及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体重超过正常年龄的60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儿的年龄为8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5±1.2)岁,其中超过正常体重20%~30%的轻度肥胖者10例,超过正常体重30~49%的中度肥胖者12例,超过正常体重50%的重度肥胖者8例,患者平均体重为(40.5±10.8)kg;对照组患儿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儿年龄为9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4±1.5)岁,其中超过正常体重20%~30%的轻度肥胖者7例,超过正常体重30~49%的中度肥胖者16例,超过正常体重50%的重度肥胖者7例,患者平均体重为(41.2±11.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肥胖的分型上及体重上不均有差异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护理 患者采用苯丙胺进行治疗,因苯丙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食欲,患者每天可在餐前半小时口服用剂量为2.5~5mg苯丙胺,6~8周为一疗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限制患者的日常饮食。患者每天的食物应以蔬菜、水果、米饭为主,并可适量添加一些鱼类、瘦肉及豆类等蛋白质食物,对于热量的控制根据患者的生长发育需要,患者每天的饮食应严格对其进行计算及控制,有选择性地进食某些食物,避免进食一些热量过高的食物。[2]除了调整患儿的饮食外,还应该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行为,对于挑食的患儿应对其行为进行纠正。对于年龄尚小及轻中度的肥胖者,不一定严格按照饮食方案进行饮食,对于重度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其饮食。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尽量避免摄取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的食品。[3] 1.2.2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通过运动可以有效消耗患儿的脂肪,但是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而不愿意参加锻炼,因此可以鼓励患儿坚持运动,如鼓励患儿进行晨跑、散步及做操,患儿进行运动时应以运动后愉快、不感觉疲劳为宜,患儿如果运动后感觉疲惫不堪,可以适当进行休息。[4]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儿个体消耗氧能力的50%来制定训练的强度,患者应每天训练1~2小时,每周可训练5天,一个疗程12周。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平均数值采用(x±t)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卡方X2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体重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前后患者体重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下降的幅度将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两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2。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体重反弹,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体重反弹,两组患者体重反弹率均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2。

关于儿童肥胖的研究报告

关于儿童肥胖的研究报告 ——浅究儿童肥胖及其成因、影响 参与人员: 石争强(组长);夏杨楠;徐潇蓉;由海静;张姝怡;张晓;施晨旭;徐杭情

目录 附:研究过程设计 壹前言 ●研究动机 贰摘要 叁正文与相关结论 ●中国儿童肥胖现状 ●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即成因 ●儿童肥胖对自身、家庭及现代社会等的影响●如何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肆参考文献

附:研究过程设计 1.提出和界定问题(小组讨论) ●研究主题:儿童肥胖及其成因、影响 ●研究假设:自身饮食状况与家庭、社会环境可能对儿童肥胖 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儿童肥胖可能对自身、家庭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是一种非良性的循环。 2.回顾已有的相关研究(由海静) 3.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确定:社会上的肥胖儿童 ●工具选择:利用二手资料与组员身边的肥胖儿童实例 ●材料收集设计: 1). 查阅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儿童肥胖问题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利用材料、显示数据和研究结果。(由海静)2). 查找官方关于儿童肥胖的权威报告和官方对于儿童肥胖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的相关预测(徐杭情) 3). 查找医疗机构对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数据和案例(施晨旭)4). 查找关于儿童肥胖症的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石争强)5). 查找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表现的相关介绍(石争强) 4.材料整理与分析(张晓、张姝怡、夏杨楠) ●整理和分析报告 ●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 5.熟悉资料、得出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徐潇蓉)

壹前言 研究动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分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彰显。国际肥胖工作小组主席菲利普-詹姆斯博士就曾说:“肥胖成了全球流行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能幸免。”这就引导我们去思考:什么是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肥胖儿童?肥胖的影响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解决肥胖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 贰摘要 利用已有的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儿童肥胖大多是由摄入热量高于消耗热量造成的。而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因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锻炼以及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儿童肥胖存在着很大的危害性,它不仅会影响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影响到家庭甚至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出一些可行的对策而不是空洞的说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叁正文与相关结论 相信很多人对儿童肥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经过一定的调查后,我们发现儿童肥胖问题中的肥胖大多是单纯性肥胖,即指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其消耗的热量,导致脂肪成分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形成的肥胖。在我国,这样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卫生部曾发布《中国7-13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标准,而且农村和城市儿童都普遍存在肥胖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去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是影响因素即成因。我们很惊奇的发现,原来性别也是肥胖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深圳儿童肥胖情况的调查1中发现:在深圳11454名儿童的随机调查显示,超重儿童1171例,肥胖儿童483例,总的超重检出率为10.2%,总的肥胖检出率为4.2%。而2006年同期,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全国11所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学调查结果为:超重检出率19.8%、肥胖检出率7.2%;男童肥胖高于女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北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中南部城市居中。除此之外,在淮阴区儿童肥胖症调查现状分析2中发现:调查的10689名儿童中,男性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4.44%,女性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30%;“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6.51%,其中男性“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7.48%,女性“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5.2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其实细细想来,这也是合情的。社会中男性应该高大强壮,女性应该柔小以及减肥瘦身的观念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儿童,使男生尽量多吃,女生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饮食。男生的进食量远远超过 1《深圳儿童肥胖情况调查报告》深圳新闻网2009-08-06 2《淮阴区儿童肥胖调查现状分析》2007-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