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好帮手教案

农田里的好帮手教案
农田里的好帮手教案

农田里的好帮手——农具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农具。

2.通过开展调查、访谈等,了解常见农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常见农具的图片。学生准备:上网搜索常见农具的名称、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展示各种常见农具。

2、分组讨论,说说认识哪些农具。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各种农具?(外形方面、用途方面、使用方法))

3、结合实际,认识农村常见的农业用具。

(1)农具的类型:耕作农具、排灌农具、运输农具、农副产品加工农具、收获农具

耕作农具:主要有锄头、铁楸、耙、犁等。40年代海口地区曾引少量改良木犁。80年代又把犁声改成轻便耐用的钢管。

排灌农具:手摇式木式水车、脚踏式竹轮水车。

运输农具:解放前除主要靠人力挑外,还使用单轮式木式手推车,木轮牛车。解放后,出现脚轮手推车、脚轮牛车。

农副产品加工农具:解放前,主要有脚踏式简易稻谷脱粒机、打禾桶、石磨、土法榨油坊、土法榨糖坊。解放后,主要是机械碾米。

收获农具:解放前,传统收获农具主要有镰刀、禾桶、脚踏打谷机、谷筛、谷耙、簸箕等。这些效率低。60年代后,收获机械逐步推广,这些农具逐渐被淘汰了。

(2)用途

锄头:用于旱地作物生长期间松土、除草、间苗。

铁楸:用于菜园及小块田地的挖地翻土。

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工具。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械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的铁制双烨犁。

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条(带)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水力、畜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

木轮手推车:用于农村窄道上运输的人力车。

手扶拖拉机:用于耕地或者运输。

打谷机:打谷子用的农具。

石舀: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农具。

舂米杵:舂米杵在一米左右。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舀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中劳动方式。

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筒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镰刀:用于收割麦、稻等谷物和豆类。

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出杂质。下边方朝下的出口出粮食。

簸箕:净粮工具。

竹筛:净粮工具。也可用于晾晒。还有连枷等

二、活动过程

1、出示访谈记录样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访谈的要素确定:☆访谈的目的☆访谈的对象☆访谈的时间☆访谈的地点☆访谈的内容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访谈记录表。

(1)、根据访谈要素,确定本组访谈记录表的内容并作组内分工安排。

·(2)分工合作,确定本组访谈对象与访谈内容,制定小组访谈记录表。

·(3)初步掌握访谈法,使得学生对探究方法的学习有自己的感悟与内化。

·(4)体验访谈记录表的制作,进一步了解访谈记录表的要素。

3、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的农具都有哪些用途?

4、巩固所学的探究方法,对访谈法有更深的理解。组内合作,讨论课后探究时间与分工。

如:列出采访问题单;明确采访时的分工(提问、记录、画画)

三、总结延伸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对访谈法进行小结。布置课后活动任务,

问学生:如果写不出农具名字,能用什么方式来记录?

2、看看真正的农具,如果有机会可以用一下这些农具。

附:

访谈记录表

拌桶,以前巴山农村必备的传统农具,也是收割稻谷的专用工具。过去,巴山人把收割水稻叫搭谷子,也叫打谷子。在没有打谷机等脱粒机械的时代,都是用拌桶来搭谷子。

(拌桶)

拌桶的外形为正方形,由厚约5厘米的四块木板,采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桶高约80厘米,上边长约180厘米,下边长约160厘米,上大下小呈斗状。四角上方各留有一个20厘米左右的榫头,如长出的四只耳朵,作为在田里使用时移动的把手。收获成熟的稻谷时,人们把拌桶搬进稻田里,用一床张开的遮阳(即竹编的大晒席),从里面将其中三方围起来,以挡住搭谷时四处乱飞的谷粒,未围的一方则用来搭谷。

用拌桶搭谷的具体方法是:参加搭谷的人,一部分负责割稻穗,即用镰刀将稻谷拦腰割下来,以双手可握为一把,平放在谷桩上;另一部分则按两人一组,专门负责搭谷,一架拌桶一般只要两组。每组的人同时用各自的双手拿起一把稻穗,先拎过头顶,再用力地在未围遮阳那方的内壁上轮流拍打,发出“乒乓砰砰”的搭谷声。为确保脱粒干净,搭时还要边抖边翻稻穗。经过几番拍打,谷粒便落入了拌桶里面。

(搭谷子)当拌桶里的谷粒沉积到一定数量后,人们便用撮箕将其撮起倒入装稻谷的罗篼里,装满两罗篼就挑回晒坝晾晒。在搭谷过程中,需要移动拌桶时,因稻田大都有水,比较湿滑,只需两人握住它前边的两只“耳朵”,轻轻用力一拉,就滑行到了需要的地方。每年搭完谷子后,必须把拌桶洗干

净、晾晒干。如果拌桶上有了缝隙,还须及时修补好,以免来年搭谷子时漏谷粒。

记得当年搭谷的季节,不论男女老幼,都会一齐上阵,割谷子的,搭谷子的,挑谷子的,晒谷子的,拖谷草的,割肉买酒准备伙食的,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田埂小路上,挑谷子的你来我往,挥汗如雨,满脸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块块稻田里,伴随着男人低沉的吆喝,“嗵、嗵、嗵”的搭谷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直叫人看得心中热烘烘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巴山农村全都用上了既省力又高效的打谷机。拌桶这种传统的农具,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只有少数农家还保留着它,将其作为了盛装粮食等东西的工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