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区x镇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

序扩张,保持规划弹性,为未来发展留出备用地。

6. 建设以整体生态观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广大乡村地域是城市的净化载体,而当前农村资源浪费及农村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以生态保护为指导的新型农村村庄,既可以维护自然生态,又使人类获得良好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骤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

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岗地、缓坡和非耕地进行建设,并积极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空心村”应整治、改造或者拆除。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规划配套各类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引导,为农民创造有利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4、延续特色、保护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体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地制宜,灵活布置,保持田园风光,突出地方特色。

5、尊重民意、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村民的利益。

四、规划目标

1、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村庄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农村居民区,成为展示x新农村新形象的窗口。

2、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仅要齐全,而且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及垃圾回收等工程设施。

3、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防止污染。

4、高品质的物质形态环境。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新农村村庄。

5、高水平的规划管理。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加弹性和应变力,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横港镇通门垄概况

一、区位与环境

通门垄村位于横港镇西部,三面环山,风景秀美,距镇政府约1.6公里。

二、村庄基地现状分析

规划用地内的地势基本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1)用地布局与功能分区

村庄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荒林地相互混杂。村庄内部荒林与村民住宅混合布局,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大多饲养鸡、猪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此外,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2)村庄内道路存在问题

村庄内部分道路错位交叉和丁字交叉较多,道路断面的功能不全,道路多为尽端路,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各级道路普遍偏窄,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道路两侧缺少路灯和停车场地,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局部存在断头路。

(3)供水、饮水问题

村庄现已基本实现全户通自来水。

(4)排水问题

村庄内无污水处理设施。

(5)电力、通信问题

村庄内电力线、电信线布局凌乱,影响村民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变压器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村庄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村庄的通信交换箱服务半径不合理。

(6)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村内无配套服务设施

(7)环境卫生问题

目前村庄内有少量垃圾收集点。

三、村庄住宅现状分析

农民住宅除部分零散独栋住宅外,大多数的住宅沿村级主干道布置,住宅大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差异也较大,建筑立面也不统一,整体景观效果有待提高。每户宅基地面积大小不一,差别较大,不便于以后对宅基地的管理。

住宅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住宅间用地难以利用。

(2)个别宅基地面积过大(大于0.5亩),造成土地的浪费。

(3)房屋为砖混结构,少数陈旧,质量较差。

(4)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5)居住服务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

(6)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韵律感。

根据现状建筑的质量状况,将村庄建筑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建筑:主体结构完整,采用砖石以上的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完整。

二类建筑:主体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砖木以上结构,建筑外观略有破坏。且在近期建设中不影响居住的建筑。

三类建筑:该类建筑包括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破坏,交通不便捷,影响村庄空间布局和发展的建筑以及近期需要搬迁的居住建筑。

四、村庄产业现状分析

经调研分析x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发展特色不足,非农产业发展尚处于原始自发状态,缺乏对农业的支撑和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1、农业以旱田作物种植为主,生态农业转型处于起步阶段

土地质量很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适合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第四章建设规划布局

一、设计构思

本次规划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村庄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规划方案注重对新农村休闲、居住理念的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引入每户中,村庄内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绿化景观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村庄内居民在尽情享受阳光、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新农村生活、资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规划结构

规划配合整个横港镇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构,村庄内主要提升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街道两侧的房相改造,提升建筑外立面及围墙韵律,统一建筑风格以及路边休闲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乡村旅游气氛,打造新农村村貌。

三、规划布局

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农村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村庄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地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1、住宅布局

组团本身即是扩大的院落,各组团中心的景观节点均与村庄结构轴相联系,形成由主轴向四周辐射的布局形态。整个村庄结构脉络清晰,为后续管理的低成本化创造了条件。

2、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是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主旨,结合整个村庄建设的情况,以符合农村居民的活动规律和日常使用为原则,以适应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同时,所配置的内容也避免与周边地区的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在村庄的合理位置布置提升村庄管理、文化活动广场、公共休闲节点、农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从而使村庄公建的配置能最大程度地为全村庄服务。村庄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住宅院落设垃圾收集点,经统一收集后运到垃圾收集站进行中转,其设置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及便捷的原则。

3、村容整洁整治布局

规范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围墙、护栏、挡土墙以及主干道绿化树池、花池、水渠等,统一风格,提高乡风文明,完善村容整洁。

第五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增综合服务广场、村民休闲活动节点、农家书屋以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

二、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1交通组织

此次村庄规划近期项目就包括拓宽管理处主干道,两侧道路绿化,与观赏游步道,改造道路两侧民宅,穿衣戴帽,统一建筑天际线,道路两侧见缝插针式穿插休闲小节点,提升村民业余生活。

在整体交通组织上注重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场地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合理的道路系统。村庄内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村庄车行道路格局为一站式。步行则主要通过村庄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可就近通达居住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村庄无障碍设计。

村庄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村庄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村庄景观。

1.2、停车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农村小汽车的日益增长及用户的方便,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安排。根据居住区停车库(场)设置标准测算,并结合设计要求,按每户0.5个停车位进行规划布置。主要方式为院落停车;在主干道一侧设计临时停车位,以及村庄公共活动广场的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

2、给水排水规划

2.1给水工程规划

2.1.1 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年版)),结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节约的原则考虑,规划村庄人均用水量指标近期为130升/人·日;远期为170升/人·日。

2.1.2 输配水管网规划: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采用环状布置为主,并应以最短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干管DN200,次管DN150,支管DN100。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管。

2.1.3 村庄消防用水规划: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

管网末端压力为0.20MPa。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2.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采用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敷设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排出,雨水沿地面自然坡度排入已有沟渠。远期建设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和污水能够相互独立排放。

2.2.1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估算,污水主干管D500,次干管D400;管线布置根据各地块的地势走向分块布置,最终通过主干网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将污水统一排入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沟渠。

2.2.2 雨水工程规划:规划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雨水主干管D600次干管D500,支管D400。利用自然地面坡度,就近组织雨水排入沟渠。3、供电电信规划

3.1 供电工程规划:现状电网已成系统,基本满足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普检,查缺补漏,保障村庄未来发展的用电量及用电安全。规划路灯,间距20-40米。

3.2 电信工程规划:电话普及率100%。村庄设电信代办点,具体位置设在邮政所中,代理电信业务。近期可以考虑架空敷设,远期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管孔数要能满足远期规划,规划住宅按每户1.5线计算。规划设三处电话交接箱,通信中继光缆引自集镇区的市话主干光缆。主要道路上的电信电缆采用HYV2型,以电缆穿PVC保护管地下直埋方式进行敷设;宅前道路上电缆线要沿建筑后墙走线,进入住户,沿后墙的线路要统一高度,整洁美观(可以考虑全部地下敷设);宽带网络逐步入户。

4、广电规划

邮电、电信局引入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线路,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5.1 鼓励村民利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

5.2 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米,规划结合整个村庄的公建、公共绿地设置水冲式公厕。

新农村设计说明

陇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 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1 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九亿农民的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第二章规划总则 2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陇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2月14日建设部第36号发布); (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7)《村镇规划卫生标准》(引用标准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8)《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GJJ/T87-2000); (10)国家、省市其它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 .2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 .3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源、水面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龙街镇立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前期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立昌村委会根据县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订建设社会义新农村前期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立昌村委会隶属于澄江县龙街镇,位于江川与澄江的交界处,共有农业人口672户2442人,共有八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292.52亩,属于山区村委会,多年来的经济收入都以种植烤烟为主,由于受水利条件的限制,生产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一直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生活非常艰苦。自2002年立昌村开发旅游事业以来,产业结构有了根本上的变化,靠海边的大部分村民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支柱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立昌村党总支、村委会班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干群关系融洽。广大农民群众苦干精神强,村风正,民风顺,观念新,思路活,信息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信心足。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立昌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目标任务 通过五年的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塑造新面貌、树立新风尚、健全新机制,制定一个好规划、创建一个好班子、营造一个好环境,使立昌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标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重、要求高,为了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具体工作由具体人员抓落实,9月4日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成立了立昌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委会主任刘建勋

地区XX新农村建设方案

地区XX新农村建设方案 为搞好我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发[20xx]××号文件关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试行)》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如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一、分类实施新农村建设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在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粮食生产等产业。 2、第二阶段(20xx年):在烤烟生产技术、沿××线条件较好的××、××等两个村进行试点。大力发展烤烟、畜牧、粮食等产业。 3、第三阶段(20xx年):在××、××、××、××、××、××等六个村进行试点。逐步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以集镇为依托,大力发展早市蔬菜和商品贸易。 4、第四阶段(20xx年):在××道公路沿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等十个村进行试点。以交通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石榴、畜牧、林果、农村工业等产业。

5、第五阶段(20xx年):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等五个村进行试点。以信息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粮食、烤烟、石榴、畜牧、林果等产业。 二、具体要求 1、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以做强做大烤烟、矿业、畜牧、石榴、沿江经济等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目标。二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实施好“十个有”工程。三要坚持移风易俗,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积极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崇尚科学文明,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四要因地制宜,统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风貌。五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2、加快工业兴区步伐 把工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0-06-27 22:59:1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200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突出实效,找准工作切入点,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新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镇的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美岱召镇位居土右旗东大门,地处呼包二市的结合部,资源丰富,区位优

势,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横贯东西、美将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畅通,是典型的沿山区和黄灌区结合的乡镇。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万亩,总人口9190户、36700人。我镇现共有13个村被列为全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沙图沟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2008年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为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今年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1公里,其中沙图沟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公里。今年新修砂石路6公里,养护维修任三尧等9个村道路63公里。 2、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镇完成了何家00、西营子、协力气、车站、小井营5个村的自来水安装,安装用户达到1600户,投入资金3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村民饮用水条件,让村民喝上

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另外还完成了美岱召、沙图沟、河子、马场等4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工作,完成了安全自动化饮水工程。 3、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镇新农村示范点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为丰富农民朋友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资源。 4、沼气池建设工程:今年我镇已完成沼气池安装252户,超目标任务62户。初步实现“节约能源、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户安装沼气池。 5、卫生室建设:各村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房屋,成立并修缮卫生室,沙图沟村新建卫生室,各村的卫生室投入使用情况良好,既方便村民就医用药,又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二)其他五项建设任务进展情况 1、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我镇继续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以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在全力抓好全镇财税工作的同时,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xx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 __”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

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

新农村建设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和提高农民居住条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及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本实施方案所称农房是指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依法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和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的住房、生产用房和附属设施。 二、规划控制范围 以下规定区域,为农房禁止规划建设区域: 1、公路两侧。包括所有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省道从道路水沟外边缘线起15米,县道从道路水沟外边缘线起15米、乡道10米,村道5米;镇内金环线沿线10米内不得建房,涪环线沿线15米内不得建房,普通道路沿线5米内不得建房。 2、铁路两侧。从路基外侧起算各50米; 3、河道两岸。从防洪堤内上侧起算,河道两侧各20米,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4、水库。金星水库、大岭包水库,从水库正常水位线起外延伸100米。

5、天然气输气管线、高压线走廊两侧、有地质灾害的地方控制范围,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6、重要设施及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仓库规定的安全距离及隔离带内。 三、农房建设选址要求 1、每户人均30平方米的宅基地,每户超过5人的按5人计算。 2、建设用地必须符合***镇土地利用规划图,不得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建房,不得在禁止建设区域内建房。 3、新建农房的,需书面承诺自愿无偿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附着物,否则不予办理建房审批手续。房屋完工后,应按承诺及时拆除旧房并复垦。 四、农房建设申报资料 (1)农村村民建房申请书、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呈报审批表。 (2)户籍或身份证明。 (3)集体土地权属证明。 (4)地形图及拟建房屋平面图(标明拟建房屋座落的具体位置及临近建筑物、构造物和道路关系)。 (5)房屋布局总平面图。 五、农房建设报批程序 (1)本人申请。 (2)村民小组签署意见。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新农村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前言 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可以概括为“六通、五改、两建设、一提高”。“六通”即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舍、改校舍、改卫生所;“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集中垃圾处理站;“一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解决包括道路、饮水安全、沼气(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所,并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另外在农村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必须的垃圾处理场所。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福利所能带来的好处,做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因此,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登封市唐庄乡积极相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委托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内容为登封市唐庄乡雪沟村的村庄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如何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

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评估报告

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 评 估 报 告 XXXXXXXXX新农村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XXXXXXX村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报告 县委、县政府: 根据上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件精神,XXX政府是辖区重大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结合X综发(2013)8号《XX镇2013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文件规定,组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对XX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X村位于县城东南部,327省道贯穿而过,规划设计后的XX村占地44.91公顷,整理土地983.4亩,入住1568户,人口6272人。 新村标准:水泥硬化路面、路灯、有线电视、自来水,小区内绿化面积35.6%;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各种公共设施配套齐全。

地面附属物清理:坟墓26座、树木6500多棵。 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主干路及道排设施,门前水泥路及下水管网,新村电力设施建设及电网改造工程,自来水管道铺设、污水垃圾处理环保项目。 实施效果: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带动经济转型,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该项目惠及X一、X二、X三、XX、XX5个村群众,项目涉及土地流转调整、附属物清理、人口安置,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需要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二、评估工作过程 一是成立组织。成立韩岗村新农村建设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XXX担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XXX担任副组长,从镇维稳综治办、土地所、城建所抽调人员参与。二是制定方案。2013年5月8日镇党委召开扩大会,研究成立了XX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评估组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对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制作韩岗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和宣传页发放给群众。评估工作组多次与相关单位负责人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说明

x区x镇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为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横港镇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全市关于开展新农村整村推进规划的要求,构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建设文明、优美、和谐的新农村。 第一章规划的依据及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令); 6.《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3年12月17日); 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 11.甲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12.现状地形图及现状调研收集的村民意见。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二、指导思想 1. 规划依据现实情况,遵循农村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模式,在有利于整个城乡空间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村庄的长远发展策略。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农村人均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加强本地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3.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贯彻村镇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庄居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同时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本土特色,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产业,繁荣城乡经济。 4.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根据农业规模经营的要求科学选址,确定合理规模,规划建设紧凑集约,少占耕地。 5. 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对基本农田、水体等特殊区域的保护,本着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有

刘集集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

刘集集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 1.现状概况 1.1地理位置 刘集集镇西邻刘园居民点,东与江溜村接壤,南靠沙北大堤,北与汪郢村相邻。大堤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 1.2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 刘集位于颍上县东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平坦、开阔,高差较小,地面标高一般在海拔22.6米左右,地貌表现为黄泛河流地貌特征。该村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6℃,历年来最高气温41.6℃(1953年6月20日),历年来最低气温-20.0℃(1969年2月5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1天左右。年均降雨量[标记错误:920mm],年均蒸发量165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静风率为11.7%,年平均风速2.7米/秒。 刘集村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20kpa。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度),本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2.1规划依据 2.1.1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 2.1.2《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建设管理条理》; 2.1.3建设部《村镇规划目标》; 2.1.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1.5《刘集乡总体规划》(2000-2020); 2.1.6《刘集乡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布图》(1997-2010); 2.1.7《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暂行); 2.1.8中共阜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1.9阜阳市建委《阜阳市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意见》; 2.1.10《阜阳市新农村规划建设设计导则》;

2.1.1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2.2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基层村镇居民社会环境的更新与发展,力求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合理、舒适、注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居住环境。 2.3规划原则 2.3.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村镇建设发展提供舒适繁荣环境,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3.2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村庄建设尽量少占耕地。 2.3.3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村庄建设因地制宜,就地改造或邻近建设,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 2.3.4实用美观的原则。符合居民正常生活的使用条件,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3新村建设规划 3.1用地概况 集镇建设总用地面积220公顷,其中沟塘面积46公顷。该地快地形平坦,现有1356户现状和在建的住房,1所小学,一所中学,有1条东西向的排涝大沟(刘集大沟),在规划区内原有6条宽为10米的街道。 3.2规划结构 规划结合该地快的地形特点,拓宽现状道路为10米宽的中心干道,形成若干个组团,由东西或南北主要道路相连接.在各组团中心布置活动中心、医疗室、小型超市、中心绿地和活动场地等设施,形成组团中心,方便周边居民。 3.3.1居住建筑用地 结合农村住宅的建设特点和居民的心理特征,规划采用行列式规整的布局方法,住宅以双拼式为主。每户住宅宅基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左右,布局采用前院后宅和前后院形式,院内主要布置农用车停车及生活休闲设施。 居民建筑用地总面积134.2公顷,占总用地面积61%。 3.3.2公共设施用地

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精神,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搞好XX村新村建设,结合该村实际,特提出以下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球溪镇XX村位于资中县西北部,球溪镇的北边,北与资阳市碑记镇龙王庙村相邻,东与球溪镇九廉寺村相邻,南与本镇鸡公山村、牌坊沟村以河为界,西与本镇庙儿山村隔河相望。交通便利,321国道、成渝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下行入口在此形成。水资源丰富,发轮河、球溪河都在此经过,全村共有12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499户,农业总人口1740人。劳动力860个,其中外出343人。总耕地面积1666亩,其中:田430亩,土1236亩,人均耕地0.92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3058元,XX村现有村级公路5.974公里,堰塘14口,沼气池200口,有党员34名,团员20名。有大学(专)学历5人,高中学历和高中生151人,初中学历和初中学生7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电话140部,光纤电视普及率接近70%以上。 二、指导思想 新村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农业增收、增效、农村发展三大目标,按照“水为核心,路为重点,园为载体,综合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的总体思路,以户办工程“六个一”、村级工程的工作要求以及“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农户主办、民间联办”的建设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新村。 三、建设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围绕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建新村,围绕新村建家园”的发展方向。抓好五大工程建设,到2006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四、建设内容 按照上级要求,建设范围以4社为重点,辐射全村其他社。在XX村建设范围内新建椪柑基地9个社234亩,户平0.47亩,塔罗科血橙3个社69亩,油桃2个社78亩,硬化村级公路5.974公里,便民路28.24公里,按照新村建设工程“六个一”进行规划建设,到2006年全村建成481户小康农民新居,其中:中心社总户数117户,改建92户、新建25户。配套沼气80口,其中:新建80口、其中中心社10口,改厕385户其中中心社24户;改厨383户其中中心社22户;改灶364户其中中心社3户,改圈舍6573平方米,其中中心社722平方米。新建卫生井94眼,其中中心社8眼。硬化院坝15871平方

新农村规划格式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 (建议格式)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评价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遗存 三、自然资源与保护利用 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第二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 四、规划基本原则 五、规划发展目标 (一)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四)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要求[耕地、林地、河湖、环境……]

(五)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人居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含四 化四改)、乡村特色的营造、农村居住建筑水平……] (六)村庄人口预测与建设用地控制 六、村庄规划的期限 七、村庄规划的约束行为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农村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二、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二节农村社会发展规划 一、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二、社会事业发展与设施布局 第三节村域总体布局规划 一、居民点布局规划[含农村所属各个自然村的分布与搬迁情况] 二、各类用地布局[含空间组织结构、各类用地总布局、耕地林地保护] 三、各项用地指标规划[含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村域各类用地汇总表(标准格式)] 第四节村庄空间管制规划 [村域各类空间管制划分与管制措施等]

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第一节村庄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第二节总体布局规划[远期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功能组织] 二、建设用地指标规划[指村庄内的各项建设用地分类与标准确定,用地结构调整,用地平衡表] 三、公共设施规划[含各类公共建筑、村庄公共中心、公共活动广场、公共设施项目与规模规划] 四、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片区划分、居住片区内设施配置、居住人口分布、宅基地布局、住宅建筑规划] 五、园林绿地规划 六、工业仓储设施规划 七、道路设施规划 八、其它用地规划 第三节住宅建设 一、住宅建设现状 二、住宅建设标准与要求

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一年一月

一、德平镇基本情况及项目简介 德平镇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辖133个行政村,镇域面积144.32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集镇面积3.7 平方公里,总人口6.04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1536人。德平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镇,自五代后唐到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县治驻地。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文明村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德州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根据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签订的《德平新农村建设项目合作投资合同》,共同协商、合作建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基本构想是,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德平镇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为居住、工业、商业、农业、旅游、教育卫生科研、管理服务、养老等八个区。项目由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 二、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杨氏国际控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二〇〇二年十二月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登记注册成立。公司隶属九金山AS303总部旗下直属企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跨国集团。资金来源

于家族数百年来的巨额资金积累。公司宗旨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造福人类、普度众生。经营范围为: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国际贸易,交通、能源、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农副产品)、扶贫相关的医疗、教育等项目的投资与开发。 (一)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公司总部设: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国际贸易部、人力资源部、资本运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及深圳代表处。公司下辖:本港全资子公司2个;英国全资子公司1个;泰国全资分公司1个;大陆全资子公司2个。 (二)公司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势,通过合法资本运作、资产信托融入资金,积累资源,以造福人类为宗旨,不分地区、不分行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各项经济建设中去。围绕中国592个贫困县扶贫计划(下称:“592”计划)的实施,真正把公司的宗旨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通过对中国592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教育体制和教育设施、医疗体制和医疗设施的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的改造、农业种植结构的改造、农民饮用水改造、农村环境改造、农民工作技能培训等具体项目的实施,让贫困县绝大部分的农民过上中国标准的“小康”生活。 三、项目建设运作方情况简介 德州美诚达仁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目前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农业开发投资等。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运作规范、人员精干、目标宏伟。现在公司除董事长外,设有总裁一名,副总裁三名(分管行政、工程、财务),策划总监一名,机构有办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