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校本课程 五步拳

武术校本课程  五步拳
武术校本课程  五步拳

第二节 五步拳

五步拳

动作名称及说明:

: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虚步挑掌

预备姿势:并步抱拳(图2-1)。

动作说明:

(-)弓步冲拳

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图2-2)。

(图2-1) (图2-2)

(二)弹腿冲拳

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图2-3)。

(三)马步架打

右脚落地,向左转体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冲右拳;目视右方(图2-4)。

(图2-3) (图2-4)(四)歇步盖冲拳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身体左转90°,收左拳;目视右掌(图2-5);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左拳(图2-6)。

(图2-5) (图2-6) (五)提膝仆步穿掌

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随即左拳变掌,顺势收至右腋下;右拳变

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右手(图2

-7)。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

左脚面。目视左掌(图2-8)。

(图2-7) (图2-8)

(六)虚步挑掌

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前上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目视前方(图2-9)。

(七)并步抱拳

左脚向右脚靠拢成并步。同时左钩手和右掌变拳,回收抱于腰间。目视前方(图2-10)。

(图2-9) (图2-10)

武术特色申报材料

特色学校武术申报材料 新市镇中心小学位于济阳县新市镇,是一所完全小学,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1人,专任教师60人。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建一流校园,炼一流师资,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的办学宗旨,以“勤奋、求实、文明、创新”为校训,始终把发展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先后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等荣誉。 我校武术队是于2009年创办的,几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武术爱好者,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一大特色。现将我校开展“武术特色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学校开展武术教育得到各级领导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任参与的“武术特色教育领导组”,具体负责对学校开展“武术特色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武术特色教育”的组织领导。另外,学校还制定一套相对健全的《管理手册》和《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奖励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武术特色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镇政府领导非常支持学校的特色工作。为了扶植武术特色教育工作和武术队的长远发展,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近几年来配备了近万元的器械和设备,如:太极剑、武术刀、双节棍、少林九节鞭等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仅如此,学校还特设了武术专用教室供武术队的训练,学生们有统一的武术服装。 二、整合资源,开发课程 新市小学的很多教师对武术情有独钟。为了充分实践新课标准,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从各个住校班中抽调部分爱好武术的学生组成武术队,组织有武术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同时,充分挖掘新市镇的武术资源,聘请国久河老师为我校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指导和交流,促进了武术技艺的提高。既节省了师资,又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由原重庆市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自主申报,于xx年 12月经重庆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xx年4月课题正式开题。本 课题在市教育学会、区教科所的指导下,于20xx年6月以前,在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区教办)主持。20xx年6月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本课题研究改由涪陵区敦仁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敦仁教管中心)主持。涪陵城一校、城二校、城三校、 城五校、城六校、城八校参与了课题研究。 开题以来,历经四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已做好结题准备。现将本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新模式。除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但是,到xx年, 涪陵城区小学基本没有自己规范的校本课程。这就使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涪陵城区教办和城 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回顾十余年来涪陵城区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在语文、数学等主 要学科上实施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尝试,并且走过了一条从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到建设校园 文化,再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受到了积极成效。 为提高新六艺教材的质量,总课题组组织了一系列集中指导,帮助各核心研究组对教 材进行反复修改。教管中心抽调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与教管中心教研员组成教材总编组,对教材进行修改和编排。为方便教师教学,还将新六艺课程全套教材制作成了电子课件。 (五)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期间,围绕新六艺校本课程,开展课题教学实践,并组织了大量教育主题活动。 各校或使用自编教学资料,或使用核心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教学。 如城五校每周有3至4天下午在全校开设新乐教校本课程一节课;城三校全校各班每周开 设一节书法课;二校也利用中午或下午开设书法课和绘画课。除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外,有 的学校还组织新六艺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围绕一门课程开展活动。各校还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多种大型活动。 总课题组和核心研究组还集中组织了两届城区小学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 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 和途径,使之不断完善自我。

(完整版)高庄窠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高庄窠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 开发、实施 新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教材无法比拟的。在小学生中进行武术教学是以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武术为主要手段,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改善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把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性、对抗性等融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是为了使武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高尚的品德,勇敢顽强、朝气蓬勃、机敏灵活、交往协作的良好品质;通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业余训练等手段来完成,它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促进教育思想转变,推动学校整体改革,提高办学水平。 在武术成为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构建包含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因为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三级课程是一个整体,各级课程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为了解决课程的适应性,相对按三级权力主体相对划分而成。因此,武术教学的实施,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因为学校是把理想课程转换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以它就是课程的一个权力主体。

一、开发《武术》校本教材的重大意义 (一)学生方面: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复中原。以自已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

新编小学教研半年工作计划_体育3篇【优质精彩实用】

小学教研半年工作计划_体育3篇 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研组将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导向,求真务实,切实落实三大主题与四个关键字,( )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有效高质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任务: ( )加强教育教学的学习与研究,践行师能建设年与质量科研年。 1、常态板块。 计划制订,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大课间活动资料,为课堂教学和大课间的有序进行做好准备。 备课,以年级为单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源化个性化的备课方式,开展分工合作备课,专人进行电子教案的上传,构建学校体育教案的资源库。其他教师参考资源库撰写个性化的备课教案。学校组织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备课状况开展检查督导展览活动。 课堂观察,每位教师在本学期内听课达15节以上,主任听课25节以上。听课形式有互相约定式听课、学校随堂听课和学校组织的听课相结合。听课需要有点评,8节以上A,5-8节为B,1-4节为C,听课少于12节不得分。 2、特色板块。 主题构建,定期开进行教科研活动,为老师带给学习交流的

平台。开展对同一个教学资料在不同水平段中教法要求手段的研讨,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教师相互听议评课,共同学习研讨。 求真在课堂,引导教师用心参与教学研究。本学期的同课异构活动和主题构建研讨的方式学习交流和教研。 青蓝工程,用心为新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相互学习的环境。继续推行学校的三级骨干活动和师带徒活动。骨干教师本学期每人上一节示范课。师带徒要构成计划,有方法和阶段性成果。 3、品牌板块,以课题引领,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依托学校的课题《仁爱求真的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和体育组的微型课题《体育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体育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用心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中寻找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爱生敬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强化师德提升年。 自觉遵守体育教育教学法规,课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注重课堂教学安全,继续执行上学期的按地区分块的形式上课。低中高年级分开按片教学,避免班级间教学的互相干扰。 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的结合,平时对学生表现做好记载,及时公布考核项目与标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对困难生主动关爱,评价时适当做到过程重于结果,给他们以期望。

校本课程16--《武术》实施方案

城北中学《武术》—校本课程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顾丽君 (三)、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大课间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 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 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 冶情操,竞技比赛,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 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 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教材(中学也可用)

第一章中国武术概述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 一、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从久远年代走来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所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的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融会交织,然而二者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于体育的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所以现代武术的概念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中国武术的属性 武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1狭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广义为:武术是以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武术人才、武术管理、武术产业、武术社团、武术医学、武术教育、武术科技、武术法规等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功能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文化传统体育项目。从广义上讲,武术不光是体育所能涵盖的,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从武术概念中内涵的三个属性可以看到:(一)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其主要运动形式有: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功法。基本功、基本动作是武术技法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各种踢打击刺之法),而且有自己的传统特点(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

校本课程腰鼓课程纲要(修改后)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xx 海港区xx 小学高雯 课程名称: 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 艺术类选修课 教学资源: 自编 开发主持: xx 学习对象: 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 每周一课时共32 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 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 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 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 了解腰鼓文化及xx 大腰鼓 第三课: 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 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xx: 学习左手“吧”的敲打。第七课: 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完整版)临沂武德小学武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临沂武德小学武术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目的 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以往统一的课程计划,单一的课程结构,划一的课程内容,己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必须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教育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临沂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有关加强“教体结合”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按照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学生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并结合我校常州市少体校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雄厚基础,决定开设以武术项目为特色的小学体育特色课程。 通过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把武术特色活动纳入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以此为手段,让学生志在参与,乐在运动,品味体育运动的精彩,体验运动中的快乐,以达到培养品德、锤炼意志;锻炼心智、改善机能;促进交流,弘扬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求构建出适合我校发展的体育特色教育之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教体结合探索一条新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凸显我校“崇武尚德,务实博学”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通过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三)、通过跑、跳、柔韧、协调等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及耐挫力。 (四)、普及中华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努力让学生德艺双修,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五)、品味体育运动的激烈精彩,体验运动中的生命快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我校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课程设置 我校的武术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以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争、耐挫的心理素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针对上面的分析,初步设想武术校本特色课程设置如下(表一): (一)、武术理论课 介绍武术的起源、历史,武术流派,武术家的趣闻轶事,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蕴含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武术、立志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 (二)、武术技能课

校本课程腰鼓课程纲要(修改后)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高雯 课程名称: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 教学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赵晴 学习对象: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32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了解腰鼓文化及安塞大腰鼓 第三课: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第六课: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第七课: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八课: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九课;学习“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课:学习“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一课: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 第十二课:学习“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三课:学习“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第十四课: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第十五课: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第十六课: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七课:“大缠腰”动作 第十八课:“小缠腰”动作 第十九课:“十字步”动作 第二十课:“四步三望”动作 第二十一课:“弹跳步”动作 第二十二课:“鸭子步”动作 第二十三课:“马步横移”动作 第二十四课:“对鼓”动作 第二十五课:“金鸡啄米”动作 第二十六课:“丰收步”动作 第二十七课:“跨步侧踹”动作 第二十八课:“跪打”动作 第二十九课:“飞燕展翅”动作 第三十课:动作组合 第三十一课:复习课 第三十二课:展示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教学用品:腰鼓、大镲等。 4、活动队规模:36人左右。

武术课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课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1、开发背景: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发扬古老的民族传统优秀品质,树立高尚情操。中华武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包含着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与智慧。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中,学生学习到武术理论,更实质的认识了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等儒家的传统思想。并通过课程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 2、开发教师—— 3、课程名称——武术 4、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5、课程类别——体育技能 6、课时安排——每周一节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武术的理论与技术,并运用部分武术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欣赏武术比赛、指导自我锻炼。按要求参加课外练习。 2、技能目标 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动作,至少掌握2套拳术套路,并通过参与武术专项锻炼,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目标 重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明确习武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刻苦磨炼的学风;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鼓励参与该项运动,体验成功形成运动爱好。 三、课程内容 1、武术的理论与知识 2、武术的价值与作用 3、武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状况 4、武术的特点 5、基本手型 6、基本步型 7、柔韧、协调练习动作 8、手法练习: 9、腿法练习: 10、平衡动作: 11、组合动作: 12套路: 四、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五、课程评价 (一)武术课成绩考核权重表 (二)运动技术与技能评价70% 评价内容与标准:武术单项课专项技术与技能考核,制定分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内容与标准。 考核标准与方法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得到众多高中学校的充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为巩固已有的校本课程成果,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制订该实施方案。 一、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部分占总课时的20%-25%,从而改变了以前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的角色,在政策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两个纲领性文件颁布实施,国家明确提出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 我校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早,1995年至今一直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并把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作为新学年学校工作的重点,作为省课程改革重点调度学校及潍坊市双十行动示范高中所重点承担的课题之一。“新学校行动计划”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经结题,与此相关的“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正在研究中。 二、新学年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14——2015学年度,学校将继续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通过问卷、座谈等摸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门校本课程的《课程纲要》。巩固骨干校本课程,继续完善优秀特长生档案,进一步推进特长生培养工作;继续组织指导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完善学校的校本教材体系;通过“新学校行动计划”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

武术进校园项目工作方案

武术进校园项目工作方案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形态之一。中小学生研习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领略其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在青少年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发挥教育立德树人基本功能意义重大。 一、工作依据 20xx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内容”;教育部20xx年颁布《关于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的工作建议》、20xx年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政府20xx年颁布《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均有中小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中华传统武术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20xx年x月实施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也指出“地方课程中应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xxx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应以武术进校园项目为基础,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实施现状 xxxxxxxxxx于20xx年x月启动武术进校园课程实验项目,首批xx所学校开展教学实验,区教委每年投入xxx元专项经费,项目每年授课xxxx余节,xxx个班次、xxxx余人次参与项目。20xx年x月项目校扩大至xx所,区教委每年投入xxx元专项经费,项目每年授课xxxxx余节,xxx个班次、xxxx余人次参与其中。 经过近12年的探索与实践,武术进校园项目教学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与京剧、诵读、书法等众多优秀的传统项目相互融合,有效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增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在学生中弘扬武术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与自主申报相结合。武术进校园项目由区教委统一领导,对项目进行评审和管理,学校每年自主申报成为项目学校。 (二)整体推进与创新实施相结合。项目按照区教委工作方案整体推进,各项目学校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结合校情探索新方式新途径,丰富项目开展内容和形式。 (三)普及推广与发展特长相结合。项目坚持在中小学生中

校本课程武术教材

目录 第一章武术理论----------------------------------------------------1 第一节武术的起源-------------------------------------------- 1 第二节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1 第三节校园武术的特点和作用------------------------------2 第二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5 第一节肩臂练习----------------------------------------------- 5 第二节腿部练习------------------------------------------------6 第三节手型手法练习------------------------------------------7 第四节步型步法练习及简易组合--------------------------10 第五节简易五步拳及图解-----------------------------------12 第三章套路运动--------------------------------------------------- 15 第一节《中华有神功》----------------------------------------16 第二节《少年拳》第二套-------------------------------------20 第三节《劈挂拳》组合动作练习----------------------------22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实施措施及流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 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 计划如下 :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 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 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 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 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 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 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 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 我成长 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 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 术、乒乓球、田径等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 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时。 2、基础性原则 :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 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 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王保柱,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 :王宙红、杨翠珍,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 :郭星、刘艳、杨康、范君、焦玲燕、陈喜、杨静、 王首艳、李艳云、屈变玲、秦立波、郝丽红。 (二 )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2

校本课程 武术

“武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一、开设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发展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武术也具备了人类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并且独具东方文明的民族色彩,所以,武术也是一项民族体育活动,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活动。为了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将对武术这项运动进行开发、研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内涵。 二、课程目标。 1、让全体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和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作用。 2、通过多种教学途径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有计划、分年段对学生教学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知道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4、通过学习武术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训练力量和平衡等素质,促进学身体能的提高,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同时,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精神。 5、通过武术学习,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初步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与同伴团结协作,培养团体意识。

三、课程内容。 1、学习理论知识。如武术的概述武术的发展过程,武术动作的分类和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动作名称。 2、学习基本技术包括基本动作。 四、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科渗透法。如把武术特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 2、实践活动法。把武术教育寓与丰富多彩的学校各项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武术特色的活动。 3、校内和校外结合法。既利用好学校内部的教育条件,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外部条件,使两者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五、课程评价 由学校体育老师和武术专业老师共同定制并实施。

(完整版)武术校本课程—朱宁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武术起源与发展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识,成为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校在“健康、快乐、和谐”的办学理念引导下,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校本课程,作为阳光体育的落脚点,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 一、开发《武术》校本材料的重大意义 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以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享誉于世。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 (一)学生方面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 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3、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

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复中原。以自已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恭廉修行”的民族气质,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这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它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二)教师方面: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是变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的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是目的。其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加以完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等。 1、精神领域: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精神、师生关系。 2、知识领域:知识本质、知识结构。 3、技能领域:课程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 (三)宏观方面 1、在《民族精神纲要》、《生命纲要》两纲实施的今天,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显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之一。它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 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观 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 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

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的 校本选修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学校内涵,活跃学校氛围,发展学生兴趣,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和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原则 (1)贴近学生:校本选修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关联学科:根据学校的教师力量及教学设施的情况,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以学校开设的各学科相联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 (3)彰显特色: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和现有的教师水平,打造符合学校条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课程内容 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和设施的条件等确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详见附见1) 四、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牵头、各教研组长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段长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五、教学流程 1、课程设置: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兴趣选择开设课程 2、学生选题: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班级组成: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