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

现代通信网
现代通信网

一.绪论

1.通信网的定义: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

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硬件: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

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软件: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

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从功能的角度看,可分为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

传送网负责按需为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之间的互连分配电路,在这些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

明传输通道,它还包含相应的管理功能;

支撑网分为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

4.通信网的交换技术:

面向连接型

两个通信节点间一次数据交换过程包含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其中连

接建立和连接释放阶段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用户信息则在数据传输阶段传输。

适用于大批量、可靠的数据传输业务,网络控制机制复杂。

无连接型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先建立通信连接,就可以直接通信。

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数据传输业务。

5.网络分层的概念:

1>网络分层的原因:可以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方便异构网络设备间的互连互通;

增强了网络的可升级性;促进了竞争和设备制造商的分工。

2>协议是指位于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与另一个系统上的第N 层通信时所使用的规则和约定

的集合。一个通信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语法:协议的数据格式;语义:包括协调和错误处

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数据报 虚电路 帧中继 ATM 连接方式

面向连接 无连接 面向连接 面向连接 面向连接 比特率

固定 可变 可变 可变 可变 差错控制 不具备 具备 具备 只检错,不纠错 只对控制信息差错控制 信道资源使用方式 静态复用,利用率低 统计复用,利用率高 统计复用,利用率高 统计复用,利用率高 统计复用,利用率高 流量控制 无 较好 好 无 好 实时性 很好 差 较好 好 好 终端间的同步关系

要求同步 异步 异步 异步 异步 最佳应用 实时话音业务 小批量,不可靠的数据业务 大批量、可靠的数据业务 局域网互连

综合业务

理的控制信息;时序:包括同步和顺序控制。

3>对等层:通常将位于不同系统上的对应层实体称为对等层(Peer),从采用分层结构的网络的观点来看,物理上分离的两个系统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对等层之间进行。对等层之间的通信使用相应层协议。

4>接口:接口位于每一对相邻层之间,它定义了层间原语操作和下层为上层提供的服务。

5>网络体系结构:是指其分层结构和相应的协议构成的一个集合。体系结构的规范说明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指导设计人员用软硬件实现符合协议要求的每一层实体。

6>协议栈:在一个系统上,每一层对应一个协议,这一组协议构成一个协议链,形象地称为协议栈。

6.分层结构中的接口和服务:

1>实体

实体(Entity):是指每一层中的主动单元。第N层实体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相邻层间的接口和第N层通信协议。实体可以是一个软件实体,也可以是一个硬件实体,位于不同系统的同一层中的实体叫做对等层实体。

2>服务

只在服务访问点(SAP)处有效,也就是说,第N+1层必须通过第N层的SAP来使用第N层提供的服务。第N层可以有多个SAP,每个SAP必须有惟一的地址来标识它。第N层提供的服务则由用户或其他实体可以使用的一个原语集合详细描述。

3>OSI定义了四种原语类型:请求原语(Request);指示原语(Indication);响应原语(Response);

证实原语(Confirm)。

4>下层为其上层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服务者首先建立连接,然后使用该连接传输服务信息,服务使用完毕,释放连接。该类服务要用到全部四类原语。

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使用服务前,无需先建立连接,但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全局目的地地址,并且每个分组之间完全独立地在网上进行选路发送。该类服务只使用请求、指示两类原语。

7.OSI和TCP/IP :

TCP/IIP:物理层、网络接入层、IP层、运输层、应用层;

OSI: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1至3层称为通信子网,它只负责在网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送信息,而不负责解释信息的具体语义;5至7层称为资源子网,它们负责进行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语义解释等;第4层为运输层,它是下三层与上三层之间的隔离层,负责解决高层应用需求与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8.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总体要求:可访问性、透明性、可靠性

可访问性:网络保证合法用户随时能够快速、有保证地接入到网络以获得信息服务,并在规定的时延内传递信息的能力。它反映了网络保证有效通信的能力。

透明性:①用户数据通过通信网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因为通过通信信息网造成用户信息数据的丢失或篡改,用户信息过网是安全的。②用户信息数据对网络是透明的,非经批准,用户数据不得采用加密技术,以保证法定的中途截取功能(Lawful Intercept)的实施。

可靠性:是指整个通信网连续、不间断地稳定运行的能力,它通常由组成通信网的各系统、设备、部件等的可靠性来确定。可靠性指标: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系统不可利用度(U)

2>电话网的服务质量:

接续质量:它反映的是电话网接续用户通话的速度和难易程度,通常用呼损率和接续时延来度量。

传输质量:它反映的是电话网传输话音信号的准确程度,通常用响度、清晰度、逼真度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稳定性质量:它反映电话网的可靠性,主要指标与上述一般通信网的可靠性指标相同。

3>数据网的服务质量:

服务可用性(Service Availability):服务可用性指用户与网络之间服务连接的可靠性。

传输时延(Delay or Latency):在两个参考点之间,发送和收到一个分组的时间间隔。

时延变化(Delay Variation):又称抖动(Jitter),指沿相同路径传输的同一个业务流中的所有分组传输时延的变化。

吞吐量: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结果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分组丢失率:分组在通过网络传输时允许的最大丢失率,通常分组丢失由于网络拥塞造成。分组差错率:单位时间内的差错分组与传输的总分组数目的比率。

4>网络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路由选择、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机制负责将源端和目的地端之间传送的数据所发生的丢失和损坏恢复过来。通常控制机制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两部分。

对于电话网,不提供差错控制机制。对于数据网,提供相应的差错控制机制。在目前的分组数据网上,主要采用基于帧校验序列FCS的差错检测和发端重发纠错机制实现差错控制。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数据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超过这个水平,网络的性能就会急剧恶化。

在电话网中,拥塞控制只在网络入口处执行。在分组数据网中均提供了相应的拥塞控制机制。路由选择:电话通信网,通常采用静态路由技术。但到任意目的地,除正常路由外,都会配置两、三条迂回路由,以提高可靠性。采用虚电路方式的分组数据网,情况与电话网类似。采用数据报方式的分组数据网,一般都支持自适应的路由选择技术。

流量控制:一种使目的端通信实体可以调节源端通信实体发出的数据流量的协议机制,可以调节数据发送的数量和速率。

对于电话通信网,无需提供流量控制机制。对于分组数据网,必须进行流量控制。

5>在分组数据网中进行流控

原因:收发双方工作在异步方式下,源端可能试图以比目的端处理速度更快的速度发送分组。目的端可能将收到的分组先缓存起来,然后进行转发,此时它可能需要限制进入的流量以便与转发端口的流量相匹配。

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法:分组交换网中使用的滑动窗口法;在Internet的TCP层实现的可变信用量方法;在ATM中使用的漏桶算法。

二.传送网

1. 传输介质

1>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传输信号的物理通信线路。

频谱--信号包含的频率成分的范围;带宽--频谱的绝对宽度。

有效带宽--指包含信号主要能量的那一部分带宽。例如,话音信号的有效带宽为3100 Hz。

2.多路复用

1>基带传输系统: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只有双绞线可以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线路设备简单;但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使用范围:在传统电话用户线上或在局域网中使用。

2>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技术的系统。FDM--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3>时分复用传输系统:TDM--将模拟信号经过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调制后变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的技术。差错率低,安全性好,数字电路的高集成度,更高的带宽利用率。目前传输体系: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4>波分复用传输系统:指在光纤上采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系统。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有利于网络的扩充和发展。

3.SDH传送网:

1>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是ITU-T制定的,独立于设备制造商的NNI间的数字传输体制接口标准(光、电接口)。主要用于光纤传输系统,通过字节间插的复用方式。

2>STM的帧结构组成:SDH帧结构与PDH一样,以125 μs为帧同步周期,并采用了字节间插、指针、虚容器等关键技术。SDH系统中的基本传输速率是STM-1(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1,155.520 Mb/s),其他高阶信号速率均由STM-1的整数倍构造而成。

例如:STM-4 (4×STM-1=622.080 Mb/s)

STM-16 (4×STM-4=2488.320 Mb/s)

STM-1由9行、270列字节组成,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块状结构。高阶信号均以STM-1为基础,采用字节间插的方式形成,STM-N则由9行、270×N列字节组成。STM-N帧的传送方式以行为单位,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发送。TM帧组成结构:段开销SOH (Section Overhead) :用于SDH传输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指配。再生段开销(RSOH)位于SOH

区1~3行,复用段开销(MSOH)位于SOH区5~9行。

STM净负荷:存放各种业务信息,也包含少量的通道开销POH。

管理单元指针AU-PTR:用于指示STM净负荷中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内的起始位置。

3>开销字节:用于简化支路信号的复用/解复用、增强SDH传输网的OAM&P能力。

SDH的开销字节分类:RSOH:负责管理再生段。支持的功能有STM-N信号的性能监视、帧定位、OAM&P信息传送;MSOH:负责管理复用段。支持的功能有复用或串联低阶信

号、性能监视、自动保护切换、复用段维护等;POH:用于端到端的通道管理。支持的功能有通道的性能监视、告警指示、通道跟踪、净负荷内容指示等;AU-PTR:定位STM-N净负荷的起始位置。

4>SDH的复用映射结构:信号复用的步骤:

映射(Mapping):在SDH网的入口处,将各种支路信号通过增加调整比特和POH适配进VC。定位(Aligning):利用POH进行支路信号的频差相位的调整,定位VC中的第一个字节。

复用(Multiplexing):将多个低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层或将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段的过程,复用以字节间插方式完成。

5>SDH传送网按功能分为两层:通道层和传输介质层。

通道层:负责为一个或多个电路层提供透明通道服务,定义数据如何以合适的速度进行端到端的传输。通道层的划分:高阶通道层(VC-3,VC-4)和低阶通道层(VC-2,VC-11,VC-12)。通道的建立由网管系统和交叉连接设备负责。

传输介质层:与具体的传输介质有关,支持一个或多个通道,为通道层网络节点提供合适的通道容量,一般用STM-N表示传输介质层的标准容量。

传输介质层的划分:段层和光层。段层包括再生段层(负责在点到点的光纤段上生成标准的SDH帧,负责信号的再生放大)和复用段层(负责多个支路信号的复用、解复用,以及在SDH层次的数据交换)。光层:定义光纤的类型以及所使用接口的特性。

6>基本网络单元:<1>终端复用器TM:为传统接口用户(如T1/E1、FDDI、Ethernet)提供到SDH网络的接入。将多个PDH低阶支路信号复用成一个STM-1或STM-4,也可完成电信号STM-N到光载波OC-N的转换。

<2>分插复用器ADM:与TM一样的功能,便于组建环网,提高光网络生存性。负责在STM-N 中插入或提取低阶支路信号,利用内部时隙交换功能实现两个STM-N之间不同VC的连接。

<3>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Digital Cross Connection):一个SDXC具有多个STM-N信号端口,可提供任意两端口速率(包括子速率)之间的交叉连接。

三.信令网:

1.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

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1)>用户线信令:在终端和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传输的信令;模拟用户线信令(监视信令、地址信令、音信号等);数字用户线信令:DSS1信令和DSS2信令。

2>局间信令:在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业务控制节点之间等传递的信令。主要用来控制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网络的监控、测试等功能。

2.信号单元的种类和格式:种基本的信号单元格式:

消息信号单元(MSU:Message Signal Unit):消息信号单元MSU:用于传送各用户部分的消息、信令网管理消息及信令网测试和维护消息。

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Link Status Signal Unit):用于提供链路状态信息。

填充信号单元(FISU:Fill-in Signal Unit):当信令链路上无消息信号单元或链路状态信号单元传递时,发送的用以维持信令链路正常工作。

3.信令路由管理:只用于准对应信令网中,用来分配关于信令网状态信息。包括:禁止传递、允许传递、受限传递、受控传递、信令路由组测试和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

1>禁止传递程序:当去往某目的地的某一信令转接点STP需要通知邻近的信令点,不能再经本信令转接点向该目的地传递消息时所执行的程序。通过发送禁止传递消息(TFP:TransFer Prohibited signal)实现。若一个信令点收到了TFP,就执行强制重选路由程序。2>允许传递程序:当某一信令转接点需要通知邻近的信令点,已能够经本信令转接点向该目的地传递消息时所执行的程序。发送允许传递消息(TFA:TransFer Allowed signal)实现。

3>受限传递程序:当去往某目的地的某一信令转接点,需要通知邻近的信令点尽可能停止

通过此信令转接点向该目的地传递有关业务。发送受限传递消息(TFR)实现.

4>受控传递程序在信令网中信令路由组发生拥塞时,由信令转接点发送信息给相邻信令点时使用的程序。通过发送受控传递消息(TFC:TransFer Flow Control)实现。

5>信令路由组测试程序:测试是否能经过邻近的信令转接点传送信令业务给某目的地。

6>信令路由组拥塞测试程序:源信令点利用此程序修改关于去某目的地的路由组拥塞状态。

4.信令网的功能级结构: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为信令传输提供一条双向数据通路,规定信令链路的物理、电气、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级:规定了信令链路上传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及相应程序。

第三级信令网功能级:由信令消息处理(根据信令消息中的路由标记进行路由)和信令网管理(对信令网进行管理,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两部分组成。

第四级用户部分:每个用户部分定义了实现用户业务所需的信令功能和过程。

5.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国电话网路等级为二级长途网(由DC1和DC2组成)加本地网。HSTP设置在DC1级交换中心的所在地,汇接DC1间的信令。LSTP设置在DC2(市)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DC2和端局信令。端局、DC1和DC2均分配一个信令点编码

6.信令网的管理:在信令网的运行中当信令链路或信令转接点发生故障或去某信令点的信令业务发生拥塞时,必须采取一些网络调度、管理措施,以保证信令网的正常工作。这些网络的调度、管理措施,称为网络的重组结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信令网管理功能提供的,包括信令业务管理、信令链路管理、信令路由管理的全部功能和程序。

7.信令点与信令转接点之间链路故障:1> A倒换。2> B点发禁止传送TFP(A)至D,D执行强制重选。3>D点收到B送来的TFP(A)后,每隔30秒钟向B发送一次RST(A),直到可通过B转接目的地A的业务为止。若AB链路恢复,则:1> B向D发送允许传递TFA(A),D停发至B点的RST(A),D执行受控重选。2>A倒回。

四.同步网:

同步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也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

1.数字网中的同步技术:

接收同步:收端为了正确地再生所传递的信号,必须产生一个时间上与发端信号同步的、位于最佳取样判决位置的脉冲序列。

复用同步:为了使支路信号在群路信道上正确地进行合路, 要求它们在群路信道上能同步地运行。包括有同步复用、准同步复用和非同步复用三种技术。

交换同步:为了使到达网内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都能实现有效的交换, 必须使到达交换节点的所有数字流的帧定位信号同步。

2.网同步设备和定时分配链路

定时分配:是将基准定时信号逐级传递到同步通信网中的各种设备。

1>局内定时分配:在同步网节点上直接将定时信号送给各个通信设备,即在通信楼内直接将同步网设备的输出信号连接到通信设备上。一般采用星型结构。

2>局间定时分配:局间定时分配是指在同步网节点间的定时传递。

目前采用的定时链路主要有两种:PDH定时链路和SDH定时链路。

3.网同步技术:同步技术分为准同步、主从同步和互同步。

1>准同步:准同步方式中各交换节点的时钟彼此是独立的,但它们的频率精度要求保持在极窄的频率容差之中,网络接近于同步工作状态。

优点:网络结构简单,各节点时钟彼此独立工作,节点之间不需要有控制信号来校准时钟的精度,网络的增设和改动都很灵活。

缺点:节点时钟是互相独立的,对通信业务的质量有损伤。为减小损伤,时钟必须有很高的

精度, 通常要求采用原子钟,需要较大的投资,可靠性也差。为保证的可靠性,节点时钟通常采用三台原子钟自动切换方式,这样将使时钟的管理维护费用增大。

2>主从同步优点:避免了准同步网中固有的周期性滑动。锁相环的压控振荡器只要求较低的精度,降低了费用。控制简单。缺点:任何传输链路中的扰动都将导致定时基准的扰动,主节点基准时钟和传输链路发生故障,全系统或局部系统丧失网同步能力,甚至系统不稳定。

3>相互同步:数字网中没有特定主节点和时钟基准,网中每个节点的本地时钟通过锁相环路受所有接收到的外来数字链路定时信号的共同加权控制。在各节点时钟相互作用下,网络参数选择得合适,网中所有节点时钟最后将达到一个稳定的系统频率,实现全网的同步工作。优点:当某些传输链路或节点时钟发生故障时,网络仍然处于同步工作状态, 不需要重组网络。可以降低节点时钟频率稳定度的要求,设备较便宜,较好地适用于分布式网络。

缺点:容易受到扰动,很难与其他同步系统兼容,系统参数的变化容易引起系统性能变坏。

4>数字同步网结构:全同步网、全准同步网、混合同步网。

5>同步网的主要技术指标:滑动、抖动、漂移、时间间隔误差

码元的丢失或增加称为滑码,滑码是一种数字网的同步损伤。

抖动:数字信号的有效瞬间在时间上偏离其理想位置的短期变化。

漂移:数字信号的有效瞬间在时间上偏离其理想位置的长期变化。

时间间隔误差是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给定的定时信号与理想定时信号的相对时延变化。五.电话通信网

电话网的构成要素: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系统

1.路由选择:路由选择也称选路(Routing),是指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时在多个可能的路由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对一次呼叫而言,直到选到了可以到达目标局的路由,路由选择才算结束。路由选择结构和路由选择计划。路由选择结构采用等级制选路和无级选路两智能网业务种结构。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路由选择计划和动态路由选择计划两种。路由选择原则:

要确保信息传输质量和信令信息的可靠传输;有明确的规律性,确保路由选择中不会出现死循环;一个呼叫连接中串接的段数应尽量少;不应使网络设计或交换设备过于复杂;

能在低等级网络中疏通的话务量,尽量不在高等级交换中心疏通。

2.固定等级制选路规则:在等级制网络中,一般采用固定路由计划,等级制选路结构,即固定等级制选路。1>长途网路由选择规则

(1)网中任一长途交换中心呼叫另一长途交换中心时所选路由局向最多为三个。(2)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最终路由。(3)在选择迂回路由时,先选择直接至受话区的迂回路由,后选择经发话区的迂回路由。所选择的迂回路由,在发话区是自下而上,而在受话区是自上而下。(4)应使同一汇接区的主要话务在该汇接区内疏通,路由选择过程中遇低呼损路由时,不再溢出至其他路由,路由选择即终止。

2>本地网路由选择规则

(1)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基干路由。当遇到低呼损路由时,不允许再溢出到其他路由上,路由选择结束。(2)原则上端到端的最大串接电路数不超过三段,即端到端呼叫最多经过两次汇接。当汇接局间不能个个相连时,端至端的最大串接电路数可放宽到四段。(3)一次接续最多可选择三个路由。

3.长途网等级结构

交换中心:(1)DC1为省级交换中心,设在各省会城市,主要职能是疏通所在省的省际长途来话、去话业务,以及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业务。(2)DC2为地区中心,设在各地区城市,主要职能是汇接所在本地网的长途终端业务。

二级长途网中的两个平面

(1)DC1之间以网状网相互连接,形成高平面,或叫做省际平面。(2)DC1与本省内各地市的DC2局以星状相连,本省内各地市的DC2局之间以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相连,形成低平面,又叫做省内平面。(3)同时,根据话务流量流向,二级交换中心DC2也可与非从属的一级交换中心DC1之间建立直达电路群。

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原则

(1)省会(自治区、直辖市)本地网至少应设置一个省级长途交换中心。地(市)本地网可单独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也可与省(自治区)内地理位置相邻的本地网共同设置一个长途交换中心。(2)随着长途业务量的增长,允许在同一本地网设置多个长途交换中心。(3)直辖市本地网内设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均设为DC1。省(自治区)本地网内设1个或2个长途交换中心时,均设为DC1;设3个及以上长途交换中心时,一般设2个DC1和若干个DC2。地(市)本地网内设长途交换中心时,所有长途交换中心均设为DC2。

本地网可以仅设置端局DL,但一般是由汇接局Tm和端局DL构成的两级结构。汇接局为高一级,端局为低一级。

端局是本地网中的第二级,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相连,它的职能是疏通本局用户的去话和来话业务。

汇接局是本地网的第一级,它与本汇接区内的端局相连,同时与其他汇接局相连,职能是疏通本汇接区内用户的去话和来话业务,还可疏通本汇接区内的长途话务。

4.智能网是在现有电信网、SS7信令网和大型集中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的。在智能网中,业务控制功能和相关业务逻辑转移至业务控制节点,交换机通过SS7接口与SCP相连,并受其控制。

1>业务交换节点SSP:SSP (Service Switching Point)是电信网与智能网的连接点。通常SSP 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基础,再配以相应的软硬件和SS7系统接口组成。呼叫处理功能负责接收用户呼叫、执行呼叫建立、呼叫保持、呼叫释放等基本接续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负责接收、识别出智能网呼叫,与SCP进行通信,并对SCP的请求做出响应。

2>业务控制节点SCP:SCP是智能网的核心部分,负责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接收SSP 的查询请求,根据请求执行相应业务逻辑程序、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向SSP发回呼叫控制指令,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SCP与SSP、SMS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通常SCP由大、中型计算机系统和大型实时数据库系统构成。

3>业务管理系统SMS:SMS 实现IN系统的管理,包括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检测、业务量管理。

实施管理的一般过程是在业务生成环境上创建新业务的业务逻辑并由业务提供者将其输入到SMS中;SMS再将其加载到SCP, 完成新业务的开通。

另外通过控制终端SMS可以接受管理人员的业务控制指令进行业务逻辑的修改等工作。

4>信令转接点STP:STP实质上是SS7网的组成部分,STP负责SSP与SCP间的信令传递。

5>智能外设:是协助完成智能网业务的专用资源。

6>业务创建环境SCE:为用户提供按需设计业务的开发环境,为业务设计者提供了可视化编程环境。

六.接入网

1.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

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并可通过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它通常包含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其主要的功能包括交叉连接、复用、传输,但一般不包括交换功能,并且独立于交换机。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分为五个基本功能组: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

2.ADSL技术是一种以普通电话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介,实现高速数据接入的一种技术。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4~5 km,下行传输速率最高可达6~8 Mb/s,上行最高768 kb/s。为实现普通双绞线上互不干扰的同时执行电话业务与高速数据传输,ADSL采用CAP(无载波幅相调制)和离散多音调制(DMT:Discrete Multitone)技术。ADSL下行传输速率最高6~8 Mb/s ,上行最高768 kb/s。基于ADSL技术的宽带接入网主要由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组成。

3.光纤接入网:

光纤接入网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一般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接入系统。光纤接入网一般由局端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ONU)以及光配线网(ODN)和光纤组成。类型分为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有源光网络(AON):指光配线网ODN含有有源器件(电子器件、电子电源)的光网络,该技术主要用于长途骨干传送网;

无源光网络(PON):指ODN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但在光纤接入网中,OLT及ONU仍是有源的。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HFC:Hybrid Fiber/Coax)

七.管理网:

1.网络管理的基本目标:提高网络性能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性,改进服务质量和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简化多厂商设备在网络环境下的互连、互通,从而降低网络运营、维护、控制等成本。

电信网络的管理方法:人工分散管理方式、自动集中管理方式、TMN综合管理方式。

2.TMN

1>定义:TMN为异构的OS之间、OS与电信设备之间,以及电信网之间的互连和通信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支持电信网、电信业务的动态配置和管理。它是采用具有标准协议和信息接口进行管理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TMN负责收集、传送、处理和存储等有关电信网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的信息,为电信运营商管理电信网提供支撑平台。

2>TMN管理功能:故障管理、账务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与TMN相关的主要OSI协议标准: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定义对等层之间管理业务的交互协议。

GDMO(Guideline for Definition of Managed Objects): 提供TMN中所需的被管对象的分类和描述模板,它是基于ASN.1的。

4>基本管理策略:TMN采用OO方法,将相关网络资源的管理信息表示成被管对象的属性。管理实体可以执行的管理功能在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中定义。5>TMN体系结构:信息结构、功能结构、物理结构。

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SNMP网管模型:1>SNMP网络管理模型以简单的请求/响应模式为基础,发出请求的Client,通常被称为Manager; 而响应请求的设备,则被看作Agent。SNMP允许Manager按照规则读取或修改一个Agent管理的本地设备参数,另一方面,Agent也可以依据特定的条件(例如故障)主动地向Manager发布非请求消息。

2>构成SNMP网管模型的基本组件包括:Manager、Agent、MIB、SNMP。

Manager通常是一个单独的网管工作站,它通常要完成以下基本功能:网络的监测和数据的采集功能、数据的分析和故障的恢复功能等。

Agent则是一个运行在被管设备(又称网元)中的管理软件。Agent负责对来自Manager的信息和请求进行响应,也主动地向Manager提供重要的设备信息。在SNMP模型中,对被管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都是通过Manager和Agent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的。

为支持Manager对网络的管理,每一个Agent都维持一个本地数据库,在SNMP中该数据库也叫做MIB。在MIB中,每一个被管设备维持一个或多个变量以记录其状态信息。在SNMP 的术语中,这些变量被称为对象(Object)。MIB就是一个网络中所有可能的对象组成的一个数据结构。Manager与Agent之间的通信采用SNMP,通信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Manager 主动去查询一个Agent管理的本地对象状态信息,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它们,又称Polling 方式;Agent在重要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向Manager主动上报事件,该方式又称Push方式。

3>SNMP协议结构:SNMP协议组由如下三个基本规范组成(1) MIB(RFC1066): 描述了MIB 中应该包括的可以被Manager查询和修改的对象集合。

(2) 管理信息结构(SMI: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FC1155):SMI定义了如何描述MIB中一个对象类型和属性的规则,它主要基于ISO的ASN.1和BER标准。

(3) SNMP(RFC 1157):SNMP定义了Manager与Agent之间的通信协议,它们之间交换分组的详细格式和消息的类型等,SNMP消息都通过UDP来传送。

现代通信网络

网上大部分都是卖书的,加上我也不懂,只能找到这么多了,希望能帮上点忙。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概念: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概述: 手机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 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

现代通信网络关键技术(4)复习课程

现代通信网络关键技术(4G) 一.4G概述 1.14G的网络结构 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网络服务质量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使发展和提供新的服务变得更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跨越多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大范围服务。 1.2 4G基本特征 1)移动化 移动化将人们从地理的限制上解脱出来,实现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不仅是无线,距离还得够远,以基地台为圆心,传输距离得在直径10km以上。无线已是现代通信的必要手段,传输距离的远近会直接影响建设的进度与成本。 2)宽带化 宽带化是满足用户对视频业务、流媒体等业务带宽的需求。在2G和3G网络解决了语音应用和一部分数据应用之后,视频应用将是4G网络上的最主要内容。3G向视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较2G的提升有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无线结构。比如3G的带宽问题,多用户同时使用就会出现拥堵。而4G的带宽是3G的10倍,频谱利用率大约也是10倍,这样吞吐量就是100倍。

下一代网络将是全IP网,从核心网到用户设备均支持IP协议。未来的通信世界,应该一切以IP为基础,形成网络化的移动世界。每一个网络使用者,只要具有专属的IP号码,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透过4G网络来通信,至于是语音、数据,还是视频,不再是运营商该管的事了。4)融合化 随着4G的演进,不同的无线技术在下一代网络(NGN)架构下将实现融合、共存,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多层次的无线网络环境。4G应该是NGN的一部分,4G必须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既要实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又要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因此,多体制、多技术仍将共存,必须统一的将是共同的承载网络——互联网。三网都将失去其独立组网特征,而沦为NGN的接入网。4G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更丰富的移动业务,包括高清晰度图像业务、会议电视、虚拟现实业务等,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任何所需的信息服务。将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行业结合成一个整体,更加安全、方便地向用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与应用。 5)灵活性 4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智能技术使其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能对通信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业务流大小进行相应处理而满足通信要求,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6)兼容性 4G移动通信系统是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现代通信网路总结

第1章 1.通信网的概念: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2.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还要有相应的软件。 3.通信网的分类 (1)按业务种类分: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广播电视网数据通信网 (2)按所传输的信号形式分:数字网、模拟网 (3)按服务范围分:本地网、长途网、国际网 (4)按运营方式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5)按采用的传输媒介分: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 4.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1)网形网:网形网是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2)星形:星形网也称为辐射网,它将一个节点作为辐射点,该点与其他节点均有线路相连。 (3)复合形网:复合形网由网形网和星形网复合而成。 (4)总线形网:总线形网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公共传输通道——总线上。 (5)环形网:环形网的各节点首尾相连。 (6)线形网:与环形网不同的是它首尾不相连。 (7)树形网:节点按层次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之间。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或用户线路网中。 5.通信系统的定义 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息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6.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数据通信系统等。 (2)按传输的信号形式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等。 7.对通信网的一般要求 (1)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 (2)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 (3)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8..对电话通信网的要求 (1)接续质量(2)传输质量(3)稳定质量 9.现代通信网的构成 业务网,支撑网,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10.电路交换技术工作原理:电路交换技术即为已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传输通道。 第2章电话通信网 1.电话网等级结构的概念 等级结构就是把全网的交换局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交换局间则直接互连,形成网形网。而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等级结构的电话网是复合形网。 2.电话通信网的基本构成 用户终端传输通道交换机 3.我国五级等级结构的电话网

现代通信原理期末考试A卷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考试试卷A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使用班级:无线网专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共3页,共五道大题 空白答题纸4页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成绩无效(如果无答题纸,此内容可以删除。但不允许试卷、答题纸都有答题,不便存档。)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具体可用信道的信息传送速率来衡量,传输速率越高,系 统有效性就越好。一般数字通信系统传输速率有三种定义方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息传输速率。 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差错率来衡量,常用码元差错率又称_________ 和信息差错率又称为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 通信系统没有固定的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如按传输信号的性质 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___________通 信、半双工通信和_________________通信。 4. 模拟调制是指用来自信源的模拟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使该基带 信号被“装载”到这个高频载波上。根据载波受控参数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相三种。 5. 角度调制是将调制信号附加到载波的相角上。角度调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不是调制 信号频谱在频率轴上的线性搬移,而是使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因此,角度调制也称为非线性调制,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种。 6. 一个实际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尽管进行了精心设计,要使其性能完全达到理想 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克服码间串扰或减小其影响,可以对基带系统进行 实验测量和调整。用实验法测量基带传输系统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法,而对系统性能的调整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器进行。 7. 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数字信息,也称数字调制

1-现代通信网答案

第一章概述 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最简单的通信系统是只有两个用户终端盒连接着两个终端的传输线路所构成的通信系统。这个题好像没啥好回答的???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什么? 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用户终端设备P3、P21 3、通信网的分层结构是怎样的? 传送层、业务层、应用层P17、P22 4、电信网的支撑网有哪些? 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电信管理网P18、P22 5、什么是三网融合?你认为实现的技术基础是什么?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2章业务网技术基础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P3、P21 2、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P 3、P21 3、GSM与WCDMA网络采用的交换方式有何不同? GSM:电路交换,WCDMA:A TM交换 4、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主要技术有哪些?P14、P22 5、面向连接与无连接工作方式、同步与异步时分交换、固定与动态带宽分配。

现代通信网技术作业

第一章现代通信网概述 作业: 2.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答:星型:星型网交换设备的交换能力和可靠性会影响到网内的所有用户;星型网所用传输链路较少,线路的利用率也就高;当交换设备的费用低于相关传输链路的费用时,星型网的经济效益较好;不过安全性差。 网状型:网状型的节点数如果增加,则传输链路必将迅速增加;这样的网络结构冗余度较大;稳定性较好;但线路的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适用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 环型:网络首尾相连;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所以稳定性比较高。 树型:树型网络可以看成星型拓扑结构的扩展。 总线型:所需传输链路少;增减节点比较方便;但是稳定性较差;网络范围也受到限制。 复合型:从网络结构上可看出复合型网络是由网络型网和星型网复合而成的。 3. 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通信服务的质量要求。 答:我所能接触到的通信服务可以分为电话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这两部分,就电话通信而言,希望电话通信的通信信号要好,通话可靠性要高,适用性要好最好具有普适性,信号覆盖面要广,通信可持续时间要长,准确性要高;网络数据通信而言,希望数据传输速率要够高,误码率足够低,传输效率要够好,而且数据传输总量不能过低,对网络数据传输的期待性要够好,传输率要大,覆盖面要广。 第三章 1、什么叫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 移动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电波传播;2.多径传播和衰落;3.多普勒效应;4.移动通信信道特征;5.抗干扰;6.环境条件差。 3、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完成哪些功能? 答: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优点业务交换中心(MSC)等组成。 中移动台和基站设有收、发信机和天线等设备,用于接收和发射电波;移动交换中心主用来处理信息和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 6、什么叫蜂窝移动通信? 答:蜂窝移动通信是根据频率复用,即在空间的有效利用是指在某一地区使用某一频率后,要能控制电波辐射的方向和功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地区可以重复使用这一频率这一概念把一个城市划分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小的区域的小区,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群内的每个小区占用不同的频率,另一个区群可重复使用相同的频带,不同区群中的相频率的小区会产生同频干扰,从而达到充分利用频率资源这一目的一种技术。 12、GSM移动通信的结构是怎样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GSM移动通信的结构由移动台MS、基站系统BSS、移动交换中心MSC、本地用 户位置寄存器HLR、移动台拜访位置寄存器V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鉴别中心AUC、 操作维护中心OMC等组成。 移动台MS:有个人手机、车载台、船载站、便携台等设备,用户使用这些设备可以进 入GSM网,得到所需要的通信服务。 基站系统BSS:可分为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两部分。基站收发信机

现代通信网试题及答案..

西安邮电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姓名学号 《现代通信网》期末考试试题B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5 分) 1.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电信服务的一类网络,具有不同的类型,可以分为,和。 2.七号信令网的TUP消息的路由标记由,,和 三部分组成。 3.数字通信网中,要实现,和三 种同步。 4.等级制结构的电话网中,根据路由选择原则以及链路上所设计的阻塞 概率,可以将路由分为,和三种。5.ATM网络中,VBR的中文含义是,传统电话业务在ATM 网络中规类为业务。 6.IP地址中,全1代表地址,全0代表地址。主 机部分全0代表,主机部分全1代表。 7.在Internet上,将服务器域名转化成IP地址使用协议,将IP地址转化为MAC层地址使用协议。 8.Internet体系结构的传输层包含和两个协议。9.Internet的路由协议按使用的区域分类为和两类;其中OSPF属于,BGPv4属于。 10.在Internet上发送一封邮件时,自应用层到网络层使用到的协议依次是,,和。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画出七号信令消息信令单元的格式,并说明TUP中如何标识一条MSU 属于哪一条电路。

2.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第N层协议实体包含几部分内容?画出对等层之间通信的过程。 3.简要说明网同步的主要方法,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我国采用哪种方式?4.ATM网络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什么不同?流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5.简要说明Internet路由器收到一个IP分组后,转发处理过程。 三.请画图描述TCP的连接建立与释放过程。参数如下: 连接建立:A到B的ISN=X;B到A的ISN=Y 连接释放:A到B的SN=Z;B到A的SN=V(10分) 四.描述电话网中固定等级制选路规则。并在图示网络中,给出A局到D局所有可能的路由选择顺序。(10分) B局C局 D局A局DC1 DC2 基干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五.某单位网络结构如图,该单位只有一个C类地址222.118.128.0,预计每个子网主机数不超过30台,请用该地址进行子网划分并给出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 子网掩码。(10分) Internet 子网1子网2子网3 路由器 六.在互联网的某个自治域内,采用OSPF协议,假设网络拓扑结构如图。请用Dijkstra算法计算节点2的路由表,要求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10分)

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试题一:(共35分) 1.(6分,每题1.5分)选择题:请在括号内填入你的选择。 (1)无论怎么设置子网掩码,IP地址为()的两台主机肯定不在同一个子网内。 a)46.15.6.1和46.100.6.150 b)128.255.150.1和128.255.5.253 c)129.46.200.5和129.46.200.95 (2)在Internet中,由主机名字到物理地址的转换过程不涉及()。 a)ARP b)DNS c)RARP (3)如图所示,已知交换网络A由B、C两级交换网络构成,B交换网络的出线等于C 交换网络的入线。如果A的连接函数为δ(x2 x1 x0)= x0 x1 x2,C的连接函数为δ(x2 x1 x0)= x1 x0 x2,那么B的连接函数应当是()。 a)δ(x2 x1 x0)= x0 x1 x2 b)δ(x2 x1 x0)= x1 x2 x0 c)δ(x2 x1 x0)= x2 x0 x1 (4)已知A和B是两个TST型电话交换网络。A方案满足T接线器的容量为1024,S 接线器为16?16矩阵;B方案满足T接线器的容量为512,S接线器为32?32矩阵。在上述两种情况下,S接线器电子交叉矩阵的所有控制存储器需要的存储单元总数和每个存储单元至少需要的比特数的乘积M符合()。 a)M A>M B b)M A=M B

c)M A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从古代的烽火台,旌旗,到近代的灯光信号,再到现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的形式与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进步,逐渐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人性化。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则正是集成了通信技术的众多功能,故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即,通信系统的发展必将推动网络的优化,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必将对我们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民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而企业也开始重视客户的使用感受,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轻薄化以及高效化。 随着人民对网络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现代通信系统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通信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也逐渐向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宽带 IP 技术在电信接入网技术中的运用、数据通信与数据网在光纤通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ISDN 与 ATM 技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运用等都是我国现代通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多媒体技术,接入网技术,光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相对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宽泛。 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编辑,使之可以在计算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建立的逻辑处理关系,可以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声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常常实现声音、数据和视频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核心能够实现用户与终端设备通讯信息的有效连接。而其中的蓝牙技术则在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可限量的。 1.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无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使用者最多的技术。无线通信技 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对传播介质的限制,使使用者可以方 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无线通信技术在传播上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兼 容性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通信技术和网 络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信网概述一部分

单项选择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D、有线通信) 2、BP机属于( B、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I、(A、交换设备)是实现一个呼叫终端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接续或非连接传输选路的设备和系统,是构成通信网中结点的主要设备。 2、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5,采用网状网的结构l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B、10 )条。 3、如果通信网中的结点数为,。,采用藏:急构,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H为(A. 9 )条。 4、下列四种网络中,可靠性最高的是(c、网状网) l、时分多路复用中,每一路信号所占的时间间隙称为( A、路时隙) 2、收发两端的数码率或时钟频率相同叫(B、位同步)或比特同步。 3、频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C、频段)区分不同的信道。 4、时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 A、时隙)区分不同的信道。 5、波分多路复用是通过不同的(B、波长)区分不同的信道。 6、PCM30/32的一帧占用的时问是(B、125微秒) 7.. PCM30/32系统中,每一个路时隙占用的时间为(A、3.91微秒) 8、( C、异步复接)也叫准同步复接,指的是参与复接的各个支路码流时钟不是出于同一时钟源。 9、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主要是指内存储器和CPU,按配置和控制方式的不同,以下哪个不是它的控制方式(D、集中式控制方式) 10、按信令功能划分,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个不届于(B、接续信令) 1、以下选项中不是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的是(c、树形) 2、互联网上的世界语言是(A、TCP/IP B) 3、在ASK的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B、幅度)来表示=进制的两种状态。 4、在FSK的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A、频率)米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 5、在PSK的方式下,用载波信号( C、相位)变化来表示数据。 6、(C、并行传输)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适合并不是经常有大量数 据传送的设备。 7、( B、异步传输)又称起止同步法,是一种字符同步,即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求在字符码前面加一个起始位,以表示字符代码的开始。 8、以下示单位时问内传输码元的数目的是(B、RB ) 9、最早出现的交换方式是( C、电路交换) 1、以下干扰中,哪个不是移动通信中的主要干扰(D、自然干扰) 2( C、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波频率移动台之间的干扰,它是蜂窝式移动通信所特有的。 3、( B、邻道干扰)是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之间的干扰,邻近信道强的信号压倒邻近信道弱的信号。 4、( B、时分多址)是把时问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又分割成若干个时隙。 5、一般冉维CDMA的通信容量是TDMA的(C、4-6倍),是FDMA的20倍。 6、面状服务区有正三角形等形状,用( D、正六边形)无线小区邻接构成整个面状服务区是做形 7、GSM900系统的双工间隔为(B. 45MHZ ) 8、( D、GPRS )是在GS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城的无线IP连接。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所谓通信系统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息 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2.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 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 3. 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 长途网和国际网。 ; 4.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 总线形、环形及线形、树形。 5. 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 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6. 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 道和交换机等构成。 7. 我国电话通信网由长途电话网(长途网)和本地 电话网(本地网)两部分组成。 8. 二级结构的本地网,有分区汇接和全覆盖两种结 构。 < 9. 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路由可分为直达路 由和汇接路由两种。 10. 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 两种。 11. 动态选路方法有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 关选路(SDR)和事件相关选路(EDR)三种。12.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交互型业务和 分配型业务。 13.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 14. ATM交换包括VP交换和VC交换。 15. ATM协议参考模型的三个平面包括用户平面、控 制平面和管理平面。 16. 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输入缓冲排队方式、 输出缓冲排队方式和中央缓冲排队方式。 I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18. 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 层三层。 19. 路由器按位置划分有核心路由器和接入路由器。 20. 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 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 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21. 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模拟接口(Z 接口)和数字接口(V5接口)。 22. 根据传输设施中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光纤接入网 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和无源光网络 (PON)。23. 无源光网络(PON)的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形、 树形和总线形。 - 24. 无线接入网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网和移动无线 接入网两大类。 25. 无线局域网(WLAN)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 络相结合的产物。 26. 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 信令链路组成。 27. 三级信令网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 令转接点(LSTP)和信令点(SP)三级构成。28. 我国信令网是由长途信令网和大、中城市本地信 令网组成。 【 29. 我国数字同步网的基准时钟有两种:全国基准时 钟(PRC)和区域基准时钟(LPR)。 30. TMN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电信网络的管理:管理 层次、管理功能和管理业务。 31. 我国电信管理网的网络结构一般也分为三级,并 且在各级网管机构设置该级的网管中心,即全国 网网管中心、省级网网管中心和本地网网管中心。 32. 没有自环和并行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33. 一般有两种距离测度方法,即欧氏距离测度和矩 形线距离测度。 : 34. 具有n个点的树共有 n-1 个树枝。 35. 排队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顾客到达率、服务员 数目和服务员服务速率。 36. 通信网络规划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 规划和近期规划(滚动规划)。 37. 通信业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户预测、业务量 预测和业务流量预测。 38.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所采用“大容量、 少局点”的布局已显得十分必要。 $ 39. 用户环路的配线方式有直接配线、复接配线和交 接配线。 40. 两交换局间中继路由种类主要由费用比和局间 话务量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通信网的核心要素是(C)C 交换设备 2. 通信网的下列基本结构中可以采用自愈环的是(C) C 环形网 . 3. 响度、清晰度和逼真度是用来衡量电话通信网的(B)B 传输质量 4. 我国电话网现在采用的等级结构为(B)B 三级 5. 我国在二级长途网上采用选路方式为D)动态无级 6. 话务量不允许溢出的路由为(D) A 低呼损直达路由C 基干路由 D A和C 、 7. 电子邮件属于(B)B 消息型业务 8. ATM网中VC交换是(B)B VPI值、VCI值均改变 9. 下列关于ATM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C ATM网中,要进行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 量控制 10. 二层交换机的特点是(A)交换速度快,控制功 能弱 : 11. 路由器可以实现协议转换的层次为(D) D 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 12. 下面所列接入网接口中,不属于用户网络接口的

现代通信网络

论文题目:现代通信网络 教学部:信息工程系_ 专业:_通信工程 年级:_2009级 班级:通信一班 学号:_00909004 姓名:_李乐梅

现代通信网络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通信网络中的综合数字业务网和华为公司的 CC&08交换机,。其中在综合数字业务网中介绍了它的优势、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几个特性、ISDN交换机的功能、ISDN交换机的结构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在CC&08交换机中介绍了它的控制模块和软件系统。 关键词综合数字业务网ISDN交换机CC&08交换机 引言 在现代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现代通信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纵观它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对之提出的要求,通信技术的美好发展前景已日渐明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目前现代通信已由原先信息传递功能逐步深入到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如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等各项领域。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等不断进步,以及卫星电视广播、分组交换网、用户电话网、国际互联网络等通信网的建设,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大力发展。现代通信不限于两个用户之间的点对点通信,还要进行多用户之间的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的多址通信。在通信点很多的场合,由于通信对象是不固定的,需要将众多的用户组成一个通信网,在这个通信网中实现用户与网中任何其它用户的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选址通信。 1 章 1.1 综合数字业务网 综合数字业务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成为通信网发展的热点,是因为ISDN在通信业务、通信质量、通信功能及使用等各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通信业务的综合化。通过一条用户线就可以提供电话、传真、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是ISDN的特性。第二,通信质量和可靠性高。在ISDN中,由于终端到终端已完全数字化,噪声、串音、信号衰落等受距离和链路数增加的影响非常小,信道容量大,误码率极低,使通信质量大为提高。第三,用户使用方便。在ISDN中,信息信道和控制信道分离,信号能在终端与网或终端与终端间自由传输,为提供各种新的业务创造了条件。第四,通信网中的功能分散。在ISDN中,为了确保网的运行可靠及未来扩充方便,将整个通信网划分为数字信息传输网、通信处理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几个部分,使网络功能分散。第五,用费低廉。ISDN从总体上入手,使通信网数字化,把各种不同的通信业务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数字网中,从而达到网络的最优化,提高了网上设备的利用率,发挥了网络的最大效益。ISDN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先进性

现代通信网阶段作业及标准答案

现代通信网阶段作业及答案

作者: 日期: 2

、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50.0 分) 1. 一个连通图有不只一棵支撑树。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 案: 得分: [A ;] [10] 标准答案:A 试题分值:10.0 提示: 主从同步方式各节点必须采用原子钟作为时钟源。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第6章电信支撑网 学生答 标准答D 案: [B ;] 案: B 试题分 得分: [10] 二 10.0 值: 提示: (错误) 综合信令转接点是具有用户部分功能的信令转接点。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第6章电信支撑网 学生答 标准答. 案: [B ;] 案: A 试题分 得分: [0] 值:10.0 提示: 两局间的话务流量与两局的用户数的乘积成正比,而与两局间距离成反比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第8章通信网络规划 学生答 标准答八 案: [A ;] 左 A 案: 试题分 得分: [10] 值:10.0 知识点: 通信网络结构设计基础 提示: 2. 3. 4.

5.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的预测方法, 一般用于短期预测。 A. 正确 B. 错误 1.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是指在通信网中传输时不对信号做任何处理。 A. 正确 B. 错误 提示: 3. ATM 网中采用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A. 正确 B. 错误 提示: 4. 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 系统,既可以提供固定无线接入,也可以提供移动无 线接入。 A. 正确 知识点: 学生答 案: 得分: 第8章通信网络规划 标准答 案: 试题分 值: [A ;] [10] 10.0 提示: 、判断题(共 5道小题,共50.0 分) 知识点: 第1章概述 学生答案: 得分: [B ;] [10] 试题分值:10.0 提示: 2.最终路由是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以选择的最后一种路由,由无溢呼的低呼损 电路群组成。 A. 正确 B. 错误 知识点: 第2章电话通信网 学生答案: [A ;] 得分: [10] 试题分值:10.0 知识点: 第3章ATM 网 学生答案: [B ;] 得分: [10] 试题分值:10.0

通信网概述习题册附答案

《通信网概述》习题册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及发展 一、填空题 1、通信网的硬件构成要素有: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节点。 2、通信网按功能可分为业务网、传送网和支撑网。。 3、通信网的物理拓扑结构有网形、星形、总线形、环形等。 4、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二、单项选择题 1、OSI协议的层次结构为(D ) A、四层 B、五层 C、六层 D、七层 2、通信网的核心设备是( C ) A、终端设备B传输链路C、交换节点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 1、网状网的拓扑结构较节省链路成本。(错) 2、事实上的网络协议标准是OSI协议体系。(错) 3、OSI协议由ITU-T制定。(错) 四、名词解释 1、业务网: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等,采用不同交换技术的交换节点设备通过传送网互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网。 2、支撑网:支撑网负责提供业务网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以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支撑网包含三部分: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五、简答题 1、请画出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试说明各部分作用。

2、请画出OSI分层协议模型,对于第三层举出2个协议的例子。 OSI分层协议模型: 其中第三层是网络层,网络层的协议有IP协议、ARP协议等 3、通信网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通信网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以及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出现的帧交换和信元交换等。其中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是三种基本交换技术。 第二章电话网 一、填空题 1、本地固定电话网的类型有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和中等城市本地网。 2、路由按呼损分有高效路由和低呼损路由两种。 3、路由选择结构有有极选路结构和无极选路结构两种。 4、移动通信网由移动台(MS)、基站(BS)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组成。 5、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6、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 多址(CDMA)。

《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试卷

[试卷信息]: 试卷名称:《现代通信技术》期末试卷 试卷类型:通用试卷 [试卷大题信息]: 试卷大题名称: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 每题分数:1 [试题分类]:10-11期末考试 1. 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TDMA 答案:D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 B.不能与ISDN兼容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答案:C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3.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 NSS与NMS间的接口 B. BTS与BSC间的接口 C. MS与BSS的接口 D. BSS与NMS间的接口 答案:C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4. 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 CELP B. QCELP C. VSELP D. RPE-LTP 答案:B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5. 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 Fix

C. Ceil D. Floor 答案:A 分数:2 题型:单选题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 A.移动交换中心(MSC) B. 拜访寄存器(VLR) C. 移动台(MS) D. 基站收发信台(BTS) 答案:C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7. MSISDN的结构为() A. MCC+NDC+SN B. CC+NDC+MSIN C. CC+NDC+SN D. MCC+MNC+SN 答案:B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3e9417948.html,是() A. 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 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 等于一个小区 D. 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答案:D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9. 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 B. BTS与BSC间的接口 C . MS与BSS的接口 D.BSS与NMS间的接口 答案:C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10. 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N=4 B.N=7 C. N=9 D. N=12

现代通信网概论

1.通信网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链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信令 信令是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指导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协同运行,在指定的终端间建立和拆除临时的通信通道,并维护网络本身正常运行。 3.3g的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的各种业务相互兼容、具有高服务质量;与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s,室外步行环境:384kb/s,室外环境:2Mb/s)的要求。 4.电话交换机组成结构 硬件: 话路子系统——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数字中继、模拟中继、信令设备、交换网络等设备 控制子系统——处理机系统、储存器、外围设备和和远端接口等部件 软件: 运行软件又称联机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根据功能不同,运行软件系统又可分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 呼叫处理程序用于控制呼叫的建立和释放。呼叫处理程序包括用户扫描、信令扫描、数字分析、路由选择、通路选择、输出驱动等功能块。 5.移动通信多址方式有哪些 频分多址方式(FDMA)、时分多址方式(TDMA)、空分多种方式(SDMA)、码分多址方式(CDMA) 6.TMN中英文及五大管理功能 电信管理网(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五大功能域:故障管理、账务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7.7号信令网的编码方式和控制方式 编码方式——信令单元方式,其实就是不定长分组形式,用经二进制编码的若干字节构成的单元来表示各种信令。 控制方式——非互控方式,发端连续向手段发送信令,而不必等待收端的证实信号。 8.控能对通信网分类 9.3g的关键技术 初始同步与Rake接受技术、搞笑通信编译码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软切换 10.几种主要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11.智能网的组成部分,有哪几个功能? 业务交换节点(SSP)是电信网与智能网的连接点,一个SSP包含呼叫控制功能和业务交换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