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_单元媛

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_单元媛
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_单元媛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调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 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主攻沼泽为其研究方向,成为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沼泽研究机构之一,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最为知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所在的地理系沼泽教研室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对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的许多工作。1983年《中国沼泽》一书的作者郎惠清将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刘波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 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特点;进展 [中图分类号]X-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054—02 [收稿日期]2012—09—23 [作者简介]刘波(1979—),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54——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

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典型做法与启示一、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由于国家战略、国防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基础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由注重武器装备的“高性能、高质量”转变为注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建设与体系建设,各国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分别走上了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民融合成为各国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最优发展路径”。 美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军转民”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民一体化阶段,通过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美国国防与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俄罗斯为了改变前苏联的军事畸形发展状态,出台了《国防工业“军转民”法》,推动了军民结合战略的发展,提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欧洲国家则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重新审视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策略,欧空局的成立标志着其“先民后军,以民促军”战略的确立,欧盟各国军工企业的能力不同,国防工业的发展经历与进度不同,但均选择了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军力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采取了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军民一体化公司内优先发展民用技术、以民用带动军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国防工业的稳定发展。 二、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措施 虽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美国和欧盟的“军民一体化”、俄罗斯的“先军后民”、以色列的“以军带民”和日本的“以军掩民”各具特点,但这些国家均选择了统筹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些国家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顶层管理机构和法律保障体系 军民深度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应由国家最高层自上而下推动。典型国家推动军民融合的实际切合点多为总统助理(美国)或政府总理(俄罗斯、以色列),通过最高管理层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王宪礼 李秀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 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 cle. 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 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 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 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 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 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 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 (%)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 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 半干旱5397.3干旱 342 4.2136 1.9亚热带 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 439 4.5热带 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 1000.8合计 8588 6.4 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_张树文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3-01-02;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3-03-0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050903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90103)资助。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系统变化科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E-mail:zhangshuwen@https://www.360docs.net/doc/3e9644842.html, 湿地遥感研究进展 张树文1,颜凤芹1,2,于灵雪1,2 ,卜 坤1,杨久春1,常丽萍1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摘要: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和城市用地,湿地的质量退化和数量减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遥感技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分类、湿地调查3个方面论述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关键词:湿地;遥感;遥感影像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11-11406-07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等功能[1,2]。 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湿地转化为农业、城市用地,湿地质量和数量的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3]。湿地多处于偏远地区,采用传统的手段来监测费时、费力、耗费高,调查范围小,对湿地有破坏性,而且其周期性较长,时效性差。遥感(Remote Sensing,RS )技术因具有省时省力、多时相、多平台、信息量大等优点,可为湿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20a 来已广泛用于湿地资源调查、识别等研究中[3,4]。中国的湿地科学起步较晚,了解国内外湿地遥感的现状和发展,对中国湿地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遥感分类、湿地资源调查3个方面论述RS 在国内外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遥感影像数据源 新一代的遥感成像光谱仪,为对地观测提供极为丰富的多光谱数据[5]。湿地遥感研究中,常用的多光谱影像数据源[6~14]有MSS 、TM/ETM 、SPOT 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湿地研究中[15,16]。高光谱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高,能够提供丰富的地表信息,因而在湿地遥感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17]。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影像——全称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常用的高光谱影像。在湿地遥感中,高光谱技术主要应用于湿地土壤植被和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其中,利用高光谱技术在湿地植被监测、植被群落精细分类、植被生物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在湿地水体信息提取、湖泊边界划分及水位线提取等方面做过许多方法研究;另外,高光谱遥感技术也应用于湿地土壤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研究中[17,18]。微波遥感的突出优点是可全天候监测,并能透过植被、冰雪和干沙土,获得近地面以下的信息。目前,RS 用于湿地研究的关注焦点已逐渐从光学遥感转移到雷达遥感上。湿地雷达遥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段是:L 波段和C 波段,其中,L 波段对植被的结构特性更敏感;大多数研究认为L 波段适于研究以林地为主的湿地,而C 波段更适于少叶和低生物量植被组成的湿地[14,19]。以上单种影像数据源都有其固定的特点和特定的应用领域,但有时采用单一影像研究湿地有其局限性。而融合多源影像可以克服单一遥感影像数据源的不足,兼顾不同 第33卷第11期2013年11月 V ol.33No.11Nov.,2013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提纲: 一、全世界军民融合产业现状的概述 ①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体系 ②各国军民融合国防创新机制 ③各国对于军民融合提供的基础条件建设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 二、世界各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深入分析 ①美国 美国的政策、美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资金支持、采办、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欧洲各国 三、对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启发 ①我国最早期、远期、近期的军民融合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 ②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发展势头 ③我国军民融合的瓶颈和前景。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史。

森克虏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便已大量购买了蒂森克虏伯的军工和民用产品。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已成立了不锈钢、塑料、机械、电梯等方面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德国国防部系统不设兵工厂,也基本不设兵器科研机构,兵器科研与生产任务均由民间企业和一部分民间科研机构承担。一般从事兵器研制与生产工作的民间企业也都从事民品生产。德国的做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典型。这样有利于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与促进,也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协作。同时,军内不设兵工厂可使国防部摆脱管理兵工厂的繁重任务,减轻国防部装备部门的负担。 斯奈克玛公司,全称法国国营飞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是一个国际航空航天集团,世界500强之一,主要为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提供广泛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有两大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飞机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以及发动机维修活动。公司业务按推进和设备两个核心业务领域管理:前者包括民用、军用、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业务,后者涉及起落架、刹车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业务。 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是斯奈克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就开始采用低温推进技术,当时是用在“钻石号”和“欧洲3号”运载火箭项目上。后来,该公司又设计和研制了“阿里安”1~4火箭系列所用的HM7低温发动机。随着“阿里安”5计划的实施,斯奈克玛公司又研制了“火神”发动机。21世纪以后,又研制出一种可重新点火的新型低温发动机“芬奇”。斯奈克玛公司不仅可提供成套航天器推进系统,也可提供近地轨道和低地轨道的各类航天器(包括小卫星、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推进器和其它器件。斯奈克玛公司在生产与航天推进相关的设备和器件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包括涡轮机械、阀门、复合材料喷管等 马特拉公司是法国著名的军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45年,最初只制造导弹,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的工业集团。主要涉及军事工业、宇航工业、交通运输、电子元件、电信、控制与自动化、信息处理、汽车电器、汽车、钟表等。1990年,由马特拉公司和马可尼公司合并。

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外军军民融合综述 摘要当今世界,各外军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关键词军民融合;外军 当今世界,外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研究分析外军的经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顶层设计,确保军民融合发展顺畅高效 一方面,建立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美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国会、总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总统科技政策局。为实现国防工业机构的高效协同运行,自1990年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和“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1]。前者牵头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后者则专门指导与协调军民一体化改革的推行。同时,国防部负责科学和技术的副部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先进系统与概念的副局长等军地高级官员,专职负责军民融合科技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监督,保障了军民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既能承担武器研制计划、生产科技含量高的军品任务,又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两用技术产品的竞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终实现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双向互惠互利的军民联合集团。联合集团为俄罗斯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合发展的领导机构,负责计划、协调等有关军民融合的各项事务。俄政府十分重视该联合集团的全面建设,先后在组织机构、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军民融合发展实施计划。外军认为,合理的实施计划是军民融合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美国在《国防转轨战略》《国防科学技术战略》《国防工业基础转型路线图》等战略规划中,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目标、具体配套的战略部署,以及相关实施计划等都做了详细的明确。这些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主要包括技术转移计划、技术再投资计划、军民两用科学技术计划、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先进概念技术演示计划、利用民用技术节省使用与保障费用倡议、国防部制造技术计划、独立研究与开发计划、技术转化倡议、国防生产法案计划等。在军民融合战略部署的過程中,美国始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一体化的基点,不仅在“一个经济振兴”的一揽子计划里确立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了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 外军军民融合注重政策法规建设,确保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防转轨战略》中提出“建立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国家技术与工业基础”的军民融合政策后,其国会每年度的《国防授权法》和《联邦采办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都明确强调要鼓励采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Ξ 徐艳艳 徐艳东 (1.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山东苍山277700;2.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的概念和分类、形成和发育、湿地评价和健康评价、恢复和重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研究、人工湿地、全球变暖及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据此提出展望。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恢复 湿地(wetland)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 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2]。 湿地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3]。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是湿地也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1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所以很难给湿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者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种[5]。总的看来,湿地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定义,通常采用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此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5],但其未揭示出湿地的内涵实质,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6]。另一类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资源学[5-8]。杨永兴先生把湿地科学的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9]由于湿地是一个过渡带,因此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其中,1956年Circular39是美国最早的湿地定义之一;加拿大关于湿地的定义主要有:1979年Z oltai和T arnocai分别提出湿地的定义,1988年Z oltai对其前定义进行修正;[2]原苏联的沼泽概念比较全面,但语义不够确定[3]。 2.1.2 湿地的分类 同湿地概念一样,目前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 Ξ作者简介:徐艳艳(1979-),女,地理教师。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标签:湿地;特点;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調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和“物种的基因库” 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2020年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2019年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深入扎实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立足单位实际,服务大局,注重建设,积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军民共建工作,将交通建设工作与爱国拥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力度、扩大广度,将军民共建、拥军拥属工作落到实处。现将一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争创军民共建先进活动我局把军民共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局党委的领导下,结合我局具体工作实际,制定出军民共建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定,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确保了军民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拥军奉献活动,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我局始终把拥军爱国作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形成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社会风尚。我局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努力创建一个“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推动军民共建的进一步开展。 三、立足自身特点,做好新形势下军民共建工作立足市交通局实际,服务大局,注重建设。在局党委高度重视下,从大局出发,急共建工作所急,想部队所想。2020年应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陆航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航校)请求,对通往这两个部队的道路及部队门前广场、院内道路进行维修铺设,以保证部队的出行顺畅和周边环境的整洁。我局会同****区区委、区政府责成***区交通局,要求认真落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道路的

维修铺设。共修补和铺设黑色路面15000平左右,使用资金近40万元,其中市交通局克服财政资金上的不足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区资金上产不足。一年来,虽然我局在军民共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局仍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共作内容,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我局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

4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 伊犁河谷湿地研究进展 贾娜尔·阿汗,张相锋 (伊犁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摘 要:根据大量国内外最新湿地科学研究文献资料中的信息,总结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以及伊犁河谷湿地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伊犁河谷湿地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伊犁河谷;湿地;资源现状;保护与恢复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9X(2011)03—0037—03 湿地(wetland)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 它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 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保护物种基因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2] . 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 %. 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以及团体所重视,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草地、森林、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因此给湿地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 有的学者从动力地貌学角度给出了定义[4],有的学者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出了定义[4,5],而美国工程师协会则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4]. 目前得到大家认可的是《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 m的水域[6] 1.2 湿地的分类 正如湿地没有统一的定义一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湿地分类系统. 综合所有的分类方法,可以大体分为成因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3 类[7]. 影响较大的湿地分类系统主要是《湿地公约》1990 年制订的湿地分类系统,将湿地划分为三大类35 种. 美国的分类系统包括Cowardin 等[8]于1979年提出的分类体系和Brinson[9]于1993 年提出的水文地貌分类法. 前者主要是依据湿地的特征进行分类,后者则主要依据湿地的功能进行分类. Tiner 和Mitsch[10]采用系统、亚系统、类、亚类、主体型、特殊体6 级体系将美国湿地分为5 个系统、10 个亚系统和55个类. 在以上的分类系统中,水文地貌分类方法是一个层次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分类系统,在湿地的功能评价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构成了湿地评价的理论基础. 但是,如果是对湿地进行科学的描述,那么采用既考虑成因又考虑特征的综合分类法更为有效. 2011年9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Sept.2011第3期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No.3 收稿日期:2011—06—10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重点项目(XJEDU2008I36). 作者简介:贾娜尔·阿汗(1967—),女(哈萨克族),新疆伊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及植物逆境生理方面的研究.

我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剖析

中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湿地是近年来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聚焦点,本文在这相关研究的背景摘要下从湿地空间分布、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湿地的现状,并对今后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退化修复空间分布安全评价关键词湿地生态 Process Research Advance in Wetland Ecology Wetland is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Abstract:research this background paper, the of ecology research focus, in this of assessment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from wetland spatial wetland, wetland eco tourism, wetl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in China, and the first step prospects of wetland science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promote wetland science of multi disciplines to set quantitati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words: wetland ecology,space distribution,safety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

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

第27卷第3期2007年3月生态学报ACTA ECOL OG I C A SI N I C A V o.l 27,N o .3M ar .,200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5264);国家973资助项目(2004CB418506-1) 收稿日期:2006-02-12;修订日期:2006-07-20 作者简介:李晓东(1978~),男,山西太谷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污水处理的生态技术.E -m ail :lxd l yl 2005@126.co m *通信作者C orresponding au t hor .E -m ail :neu _l hb @yah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3e9644842.html, Foundation ite m :Th e p roj ect w as financiall y supported by t h e you t h foundation of L i aoning P r ovi n ce education hall (N o .2005264),N ati onal 973Prog ra m of Ch i na (No .2004CB418506-1) Recei ved da te :2006-02-12;Accepted da te :2006-07-20 Biography :LI X i ao -Dong ,Ph.D .cand i date ,m ai n l y engaged in eco l ogica l techno l ogy for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E -m ail :l xd l y l 2005@126.co m 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 李晓东1,孙铁珩1,2,3,李海波2,*,王 洪2 (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004;2.沈阳大学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44; 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110016) 摘要:从人工湿地除磷机理着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湿地基质、湿地植物及微生物强化除磷的研究机理以及进展。深入研究多种基质组合对磷素的吸附与解析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进诸多高效除磷基质的实际应用进程;植物间接净化作用及其与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是影响湿地植物选种和种植的重要依据;植物根际微环境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可能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湿地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错误。最后指出:湿地运行应采取高水力负荷、低污染负荷的方式,强调强化一级处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工湿地;除磷;基质;耦合作用;生态功能 文章编号:1000-0933(2007)03-1226-07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researches and prospects of phosphorus re m oval i n constructed wetl and LI X iao -Dong 1,SUN Tie -H eng 1,2,3,LI H a i -Bo 2,*,WANG H ong 2 1S chool of R es ources &Ci vilE ngineeri ng ,Nort heastUn i versit y ,Shenyang 110004,Ch i na 2Key l abor a t or y of Envir onm e n t Eng i neeri ng ,Sh e nyang Un i versit y ,Shenyang 110044,Ch i na 3I n stit u te of Applie d Ecol ogy ,Ch i nes e Acad e m y of S ci ence ,Sh e nyang 110016,China Act a Eco l og i ca Sini ca ,2007,27(3):1226~1232. Ab st ract :The pape r present ed a r evie w of c urr ent researc h pr og r ess and mec hanis m of the phosphorus r e moval i n the constr ucted wetlands ,in which t he substr ates ,pl ants and m icroor ganis m s play the r o l e of strengtheni ng phosphor us r e mova.l Over a ll liter atur e ana l yses indicate that advanced r esearch on t he m echanis m of sor ption and desor ption pr operties of the co m bi ned substr ates can i m prove the effective r e moving phosphor us of t he substrat es and ther efore ,t heo r eticall y pro m ote t he pr ogr ess of w etl and application ;The r e l ationship bet ween the indir ect re m oval potential of t he pl ant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 me is an essential basis t ha t affect the pla nt se l ecti on and its gro w t h in wetlands ;The r hizosphere m icrosurr oundi ngs of the plants and coupli ng effects bet w een m icr oor ganis m s and plants may be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enhance t he re m oval r ate of phosphor us i n wetlands ;M uc h pursuit is f ocused on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se wage in w etl andswhile t he ecological ser v ice f unction is so meti m es neglected ,which is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in the wetland perfor mance .Fina lly t he r evie w points out that t he applying m anner should be hi gh hydra u lic l oad and lo w po llution load .M ean while t he pri m ar y strengtheni ng tr eat m ent is necessar y to be e mphasize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