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行业标准和规范48649

温室行业标准和规范48649
温室行业标准和规范48649

1 温室通风降温设计规范GB/T 18621-2002

2 温室结构设计荷载GB/T 18622-2002

3 温室防虫网设计安装规范GB/T 19791-2005

4 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NY/T 7-1984

5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NY/T 610-2002

6 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NY/T 1145-2006

7 农业灌溉设备微喷带NY/T 1361-2007

8 温室用聚碳酸脂中空板NY/T 1362-2007

9 温室用铝箔遮阳保温幕NY/T 1363-2007

10 温室齿轮开窗机NY/T 1364-2007

11 温室齿轮拉幕机NY/T 1365-2007

12 温室工程质量验收通则NY/T 1420-2007

13 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防露滴性测试方法NY/T 1452-2007

14 温室通风设计规范NY/T 1451-2007

15 连栋温室建设标准NYJ/T 06-2005

16 日光温室建设标准NYJ/T 07-2005

17 日光温室结构JB/T 10286-2001

18 连栋温室结构JB/T 10288-2001

19 温室工程术语JB/T 10292-2001

20 湿帘降温装置JB/T 10294-2001

2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JB/T 10296-2001

22 温室加温系统设计规范JB/T 10297-2001

23 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JB/T10594-2006

24 寒地节能日光温室建造规程JB/T10595-2006

25 温室园艺工程名词术语国家标准

26 农用通风设备性能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27 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农业部行业标准

28 温室钢结构安装验收规范农业部行业标准

29 温室采光性能测试方法农业部行业标准

30 温室湿帘风机降温性能测试方法农业部行业标准

GB/T 23393-2009 设施园艺工程术语

GB/T 温室节能设计总则(送审稿)

GB/T 温室结构设计规范(送审稿)

GB/T 种植塑料大棚技术规范(起草阶段)

NY/T 1553-2007 日光温室效能评价规范

NY/T 1823-2009 温室蔬菜穴盘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

NY/T 1831-2009 温室覆盖材料保温性能测定方法

NY/T 1832-2009 温室钢结构安装与验收规范

NY/T 1936-2010 连栋温室采光性能测试方法

NY/T 1937-2010 温室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性能测试方法

NY/T 1966-2010 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

NY/T 1967-2010 纸质湿帘性能测试方法

NY/T 2132-2012 温室灌溉系统设计规范

NY/T 2133-2012 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设计规范

NY/T 2034-2012 日光温室主体结构施工与安装验收规程

NY/T 2145-2012 设施农业装备操作工

NY/T 温室加温系统安装与验收规程(起草阶段)

NY/T 温室灌溉系统安装与验收规程(起草阶段)

NY/T 日光温室卷帘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起草阶段)

JB/T 10286-2001 日光温室结构

JB/T 10288-2001 连栋温室结构

JB/T 10292-2001 温室工程术语

JB/T 10294-2001 湿帘降温装置

JB/T 10296-2001 温室电气布线设计规范

JB/T 10297-2001 温室加热系统设计规范

JB/T 10306-2001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DB11/T 291-2005 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DB11/T 292-2005 日光温室钢骨架技术条件

DB11/T 550-2008 日光温室用卷帘机技术条件

DB11/T 557-2008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DB12/T 047-2003 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DB12/T 314-2007 温室大棚微型耕整地机械作业技术规范

DB12/T 315-2007 天津市蔬菜大中小棚设施建设规范

DB13/T 266-1996 冀优Ⅰ型塑料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DB13/T 267-1996 冀优Ⅱ型塑料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

DB13/T 951-2008 蔬菜设施类型的界定

DB14/T571-2010 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建造规范

DB/T1.4-2000 日光节能温室构建技术规程(山西大同)

DB21/T 1276-2004 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

DB21/T ****-2012 设施农业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审批稿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 什么区别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由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制定。对没有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由省、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企业内部适用。 行标是行标,国标是国标,不一样的。 按照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CDIO一级项目(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马永强老师 设计周数:16周(分散) 设计成绩: 2014年12月26 日

1 项目设计目的及任务 基于嵌入式和zigbee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为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帮助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2 项目设计背景 近年来,温室大棚种植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极大的便利,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度、 CO浓度等环境因子对作物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2 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种植的要求,目前国内可以实现上述环境因子自动监控的系统还不多见,而引进国外具有多功能的大型连栋温室控制系统价格昂贵,不适合国情。 针对目前大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一种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根据大棚智能监控的特殊性,需要传输大棚现场参数给管理者,并把管理者的命令下发到现场执行设备,同时又要使上级部门可随时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信息了解区域大棚的实时状况。基于GPRS的智能大棚监控系统使这些成为可能。 3 项目设计思路 3.1 智能报警系统 (1) 系统可以灵活的设置各个温室不同环境参数的上下阀值。一旦超出阀值,系统可以根据配置,通过手机短信、系统消息等方式提醒相应管理者。 (2) 报警提醒内容可根据模板灵活设置,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提醒内容,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 可以根据报警记录查看关联的温室设备,更加及时、快速远程控制温室设备,高效处理温室环境问题。 (4) 可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设备,通过短信或系统消息及时提醒管理者,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2 远程自动控制 (1) 系统通过先进的远程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让用户足不出户远程控制温室设备。 (2) 可以自定义规则,让整个温室设备随环境参数变化自动控制,比如当土壤湿度过低

地震勘探规范

地震勘探规范 5.2 地震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 5.2.1低(降)速带的测定 5.2.1.1小折射:宜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排列长度应为低(降)速带总厚度的8~10倍。选择检波点距时,低速层、降速层和高速层至少均应有3 道控制。 5.2.1.2微测井:每个速度分层至少有3个观测点,在速度变化的拐点附近应加密观测。井口观测点(或激发点)离井口位置应不大于1m。 5.2.2干扰波调查 一般可采用单个检波器和小道距连续追踪的方式进行观测,宽频带接收。追踪干涉波应有足够的长度,并能求出各组干扰波的主要参数。 5.2.3环境噪声观测 在随机干扰较强,记录信噪比较低的地区,应录制环境噪声,计算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 5.2.4试验工作 5.2.4.1生产前应进行试验,以了解勘探区内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有效波、干扰波的发育情况,选择最佳激发、接收条件,确定完成地质任务采用的基本工作方法。 5.2.4.2试验前应根据地质任务和设计要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试验方案。 5.2.4.3试验点、线(段)应选在区内有代表性的不同块段上,并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及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5.2.4.4试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资料处理和分析,写出试验总结,作出明确结论,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5.2.4.5未经试验或试验结论不明确,不得转入正式生产。 5.2.4.6生产中局部地段记录变坏时,需增做试验,找出原因,调整工作方法,使记录得到改善。 5.3 二维地震数据采集 5.3.1 采集参数的选择 5.3.1.1激发条件:

a)井中激发深度一般应在潜水面以下3~5m,尽可能选在粘土、砂质粘土等激发效果好的层位上。对于潜水面过深、炮孔难以达到潜水位以下的地区,激发层位应尽量选在不漏水的致密层中,并采取灌水及埋实等方法,以消除和减弱声波、面波等干扰。 b)组合爆炸方式,应由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以最大限度地压制干扰,突出有效波。 c)采用可控震源,必须对震源台数、扫描方式、扫描频率、扫描长度、振动次数、组合形式、驱动电平等参数进行充分试验。扫描频率试验前,应对试验的扫描频率一致性进行检查,扫描频率应大于或等于二个倍频程。 d)采用电火花震源时,应充电到额定电压;并应在有水的浅井或浅坑中激发,以消除声波干扰。 5.3.1.2检波器及检波器组合: a)应在分析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检波器自然频率和检波器类型。同一勘探项目不得使用不同型号和不同参数的检波器。 b)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和干扰波调查资料,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检波器的组合形式、联接方式、组内距及组合基距。 5.3.1.3观测系统: a)道距确定应符合空间采样定理,防止在频率—波数域处理中出现空间假频。 b)应视多次波发育情况合理地选择最大炮检距,并结合区内的特点保证浅、中、深目的层均能达到应有的叠加次数。 c)覆盖次数的选择,应保证满叠加后的信噪比不小于3。 d)应根据区内的构造特点,尽可能采用目的层下倾方向激发、上倾接收的施工方法。 5.3.2野外施工的技术要求 5.3.2.1仪器站工作: a)按设计和试验结果,正确选择仪器因素。 b)前要录制合格的日检记录,合格日检,不得投入生产。 c)按SEG规定要求监视记录直达波初至下跳,记录磁带(经计算机)显示为一负数。 d)每炮都应回放全波监视记录,若必须滤波回放时,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且滤波通带应固定。

越冬型日光温室建造标准

承德市越冬型日光温室建造标准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范了承德市越冬单栋塑料日光节能温室建造的选址、朝向、整体结构尺寸及骨架、围护墙体、覆盖材料、供水设施等部件的材料选用、结构型式、技术要求和建造程序等。 本规范适用于承德市及气候相近地区单栋日光温室的新建和旧温室的改造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622—2002 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NY/T610—2002 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日光温室 利用太阳辐射增温,不加温或基本不加温,有后墙、山墙和后坡,前屋面覆盖透明覆盖物和保温覆盖物,跨度一般6----10米,脊高2--6m的栽培设施。 3.2 越冬型日光温室

在冬季可以生产喜温蔬菜的日光温室。 3.3 温室方位 温室屋脊线与温室建设地点子午线走向的夹角。 3.4 温室长度 温室沿屋脊方向东、西两端山墙内侧之间的长度。 3.5 跨度 从温室前屋面底角内侧到温室后墙内侧的水平距离。 3.6 脊高 温室后坡前檐最高点至栽培面的高度。 3.7 前屋面采光角 日光温室横截面上,采光屋面前沿和地面的交点与屋脊点连线,该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8 后坡仰角 温室后屋面内表面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9 温室间距 温室前屋面底角外侧与前排温室后墙北侧基部的水平距离。前后两栋节能日光温室之间距离的确定原则为前排温室不影响后排温室采光。其间距为脊高的1~1.2倍。或者是前排温室最高点与后排温室基部的水平距离,为前排温室脊高的2.5倍。 4 选址 日光温室建造宜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适中、排灌方便、前方和东西两侧没有高山以及高大建筑物遮挡,也可选择小于25度的向阳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Market Planning of Town and Township CJJ/T 87-2000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进行乡镇集贸市场的规划设计,提高集贸市场建设的综合效益,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经济,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建制镇和乡的辖区内集贸市场及其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1.0.3乡镇集贸市场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的部署。贯彻勤俭建设、节约用地、不占良田、方便交通、优化环境的原则,并应符合适用、经济、卫生、安全等要求。 1.0.4乡镇集贸市场的规划设计应包括:依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集贸市场的布点和规模;在乡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中确定集贸市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编制集贸市场的详细规划,为集贸市场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1.0.5乡镇集贸市场的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乡镇集贸市场Trade Market in Towns and Townships 在乡和县城以外建制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内,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2.0.2乡镇域Region of Towns and Townships 乡和县城以外建制镇的行政辖区地域范围。 2.0.3镇区Area of Towns 县城以外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或集镇的建设规划区范围。 2.0.4平集日 Usual Market Day 一年中一般情况下的集市日期。 2.0.5大集日Important Market Day 节日和传统商品交易季节等特殊情况下,聚集人多、交易量大的集市日期。 2.0.6入集人次Total Number of People in Market Activities 集日全天内参与集市活动的人次总数。 1.0.7平集日高峰人数Peak Number of People in Usual Mar- ket Day 平集日在集贸市场内人流高峰时容纳的人数。 2.0.8平集日高峰系数Peak Coefficient in Usual Market Day 平集日高峰人数与入集人次的比值。 1.0.9集贸市场用地Land Used for Trade Market

地球物理探测规范

规范: 1、城市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2、地面重力勘探技术规程SY-T5819-2002 3、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程DZ/T0082-2006 4、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1-93 5、地面磁法勘探技术规程SY/T5771-2011 6、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1993 7、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 8、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DZ/T0081-1993 9、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84-1993 10、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086-1997 11、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1087-1997 12、大地电磁测深技术规程DZ/T0173-1997 13、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217-2006 1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SY/T5772-2002 15、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规范DZ/T0170-1997 16、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GB12950-1991 17、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NB/T10002-2014 18、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JGJ/T143-2004\J370-2004 19、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JSGC-04 20、地面γ能谱测量技术规程DZ/T0205-1999 21、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和用色标准DZ/T0069-1993

2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94 2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26、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J340-2004 27、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J341-2004 2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29、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C22-2009 3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1、物化探测量规范DZ/T0153-1995

玻璃温室大棚建造标准_玻璃温室大棚建设要求

玻璃温室大棚建造标准_玻璃温室大棚建设要求 玻璃温室是温室大棚行业中较为先进的温室,所以,他的建造标准要求严格。在玻璃温室大棚建造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考虑,建设温室的用途以及在建造的尺寸上一定要把控好。般而言,为了保证玻璃温室的建设质量,在建设温室大棚之初就要奠定严格的建设指标控制把控系统,所用材料以及施工方案等都需符合标准,看玻璃温室大棚的建造标准要求有哪些吧。 #详情查看#【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大棚建造标准】 在基础设计之前,应对建设场区的地质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一是场区地质勘察报告(用于重要的大型温室项目);二是施工现场测试(用于一般项目);三是根据经验和附近项目的参考地质资料(用于小型项目)。基础设计时,除满足强度的要求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与柱间支撑相连的基础还应具有足够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间稳定性。 温室大棚底面应位于冻土层以下,采暖温室可根据气候和土质情况考虑采暖对基础冻深的影响。一般基础底部应低于室外地面0.5米以上,基础顶面与室外地面的距离应大于0.1米,以防止基础外露和

对栽培的不良影响。除特殊要求外,温室基础顶面与室内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4米。与温室钢结构连接的埋件均设置在基础顶部,埋件的设计也是基础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玻璃温室大棚建设要求】 一、地形区位的选择 玻璃玻璃温室一般选择在地势开阔、场地平整没有太大的起伏、禁止选择在园区的低洼位置和山谷风口位置。该位置地质形态稳定,地下水源丰富。 二、温室方位设计 玻璃温室在选择方位的时候一般多选择长方形。原因之一是温室大棚的降温系统一般选择风机水帘降温;而风机水帘降温采用风机往外抽风形成负压,室外空气经过水帘降温后进入温室大棚内部达到降温效果,但是受制于风机的有效抽风距离在六十米以内因此温室大棚一个方向的距离多设计在六十米以内。 原因二北方地区的玻璃温室还要考虑温室的排水和排雪的问题。如果开间方向的水槽过长则会不利于排水和排雪。 三、温室尺寸设计 玻璃温室的跨度是指东西两个柱间距的距离,标准的尺寸有12米、9.6米、8米。开间是指南北两

XGZQ―10―46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XGZQ—10—46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1内容与适用范围 1.1内容 本标准主要规范了钢竹混合拱架,钢筋混凝土立柱的单栋塑料日光节能温室建造的选址,朝向,整体结构尺寸及骨架,围护墙体,立柱,覆盖材料等部件的材料选用,结构型式,技术要求和建造程序等。 1.2范围 本规范主要是规范吕梁市各县(区、市)范围内XGZQ—10—46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建造和旧温室的改造工程。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03—1998砌体工程施工及检收规范 GBJ 7—19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T 18622—2002温室结构设计荷载 GB/T 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 GB/T 19165—200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3术语和定义 3.1 XGZQ—10—46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以日光为主要能量来源,以塑料薄为透明覆盖材料,由透光的前屋面,外保温帘(被),后屋面(后坡)、后墙、山墙和工作间组成,基本朝向座北朝南、东西延伸,适合于冬季寒冷季节进行蔬菜、花卉和瓜果生产的单栋温室。其脊高4.6m,跨度10m,长度60—100m。

命名解释X—下挖式GZ—钢竹结构,Q—琴弦式、10—跨度10m,46—脊高4.6m。 3.2墙体厚度 节能日光温室山墙及后墙的基部与顶部的厚度 3.3脊高 节能日光温室屋面最高点与室内地平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3.4跨度 节能日光温室内后墙基部与前屋面基部之间的距离. 3.5长度 节能日光温室东西间的距离 3.6温室间距 前后两栋节能日光温室之间的距离 3.7前屋面角度(采光角度) - 2 - 指前屋面切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内夹角 3.8后屋面角度 后屋面内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4基本要求 4.1采光性 建造温室必须选好朝向和前屋面阳光入射角,朝向为正南土5—7°,阳光入射角应在40°以下。

各行业标准

各行业标准规范号 标准目录 标准规范号标准规范名称 一、城镇建设 CJJ10-8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1-9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28-29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90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5-90 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90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42-91 乳化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97 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替代CJJ4—83) CJJ62-95 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 CJJ63-95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9-85 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 二、电力行业 DL/T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替代SDJ245-88) DL/T5048-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篇) (替代SDJ67-83) DL/T5069-9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 检验篇)(替代SD143—85) DL438-91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替代SD107-83) DL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 DL5009.1-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2-9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DL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替代SDJ53-83) DL5017-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DL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替代DL56-79) 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代替SD167-85) DLJ58-8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火力发电厂化学篇) 三、纺织行业 FJJ211-86 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FJJ213-84 VD406~LVD802型涤纶短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标准(试行) FJJ215-86 粘胶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 FJJ216-86 日产50吨涤纶短纤维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替代FJJ216-86) FJJ218-87 涤纶长丝高速纺丝设备安装质量检验标准(试行) 四、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ECS01:88 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 CECS02:8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10:89 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 CECS19:90 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试验标准 CECS21:9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7:90 工业炉水泥耐火浇注料冬期施工技术规程 CECS28:90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29:91 柔毡屋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ECS40:92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 CECS41:92 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

农业日光温室大棚工作总结

农业日光温室大棚工作总结 据新沂市委农工办和新沂市统计局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6月底,新沂市涉及瓜菜、花卉苗木、特种水产、肉鸭和肉鸡养殖等为重点的生态设施大棚面积达到32万亩。这是新沂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成功推广“黄墩模式”、大力实施日光温室工程所取得的良好成效。 “黄墩模式”的由来 新安镇黄墩村地处新沂城区东郊,下辖14个村民小组,人口7500人,耕地8000亩,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无污染,蔬菜生产有40多年的历史。2003年5月,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新沂市黄墩蔬菜营销协会,2005年改造为黄墩蔬菜营销合作社。 2003年底,协会理事长闻章学组织本村生产的大白菜到南京市场销售,他看到来自山东寿光的高档温室蔬菜不仅品种优、质量好,而且价格高出一般蔬菜的30%左右,便萌生了在本村发展高档大棚蔬菜的念头。他及时向村里作了汇报,村党总支立即组织20多名党员群众到寿光学习取经。6名种植大户在寿光技术员的指导下,带头搞起了7栋寿光五代日光能温室大棚。 协会以此为依托,积极组织群众现场观摩,启发引导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发展高档设施蔬菜的积极性。2004年,全村又新建了8栋日光能温室大棚。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土质和地下水位等实际,摸索出了从建棚、种植到管理的全套技

术。2005年秋季,合作社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向市里争取财政支农打包资金扶持,采取新建1亩寿光五代日光能温室大棚奖励5000元的办法,引导农民发展了150栋日光能温室大棚。 该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链式服务,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发展设施瓜菜的潜能。目前,黄墩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建成寿光五代日光能温室大棚750栋,竹架大棚2500个,设施瓜菜面积5000多亩。2005年以来,黄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000元左右,其中设施瓜菜的贡献份额达70%以上。黄墩村以新型专合组织聚合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引领农民抱团搏击市场的成功做法,被新沂基层干群誉为“黄墩模式”。 科学推广“黄墩模式” “黄墩模式”是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现代农业体制与机制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典型。推广和提升“黄墩模式”,有助于推动新沂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一是推广“黄墩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采用该模式技术建造标准寿光五代日光能温室,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大棚使用寿命长,保温性能好、抗风险、抗地温能力强,适合越冬栽培。如发展优品种瓜菜种植,当年即可收回成本,年亩均纯收益在2.5万元以上。如发展高档花卉种植,收益将会更高。二是推广“黄墩模式”,有利于形成生态设施产业基地。建造寿光五代日光能温室,发展瓜菜种植,可以保证新沂冬季优质品种蔬菜种植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优良性,使新沂四季都有优质蔬菜上市,加之新沂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北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有效拉动,能够使新沂迅速成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潘振武2010.4) ●地震勘探工作程序 地震勘探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勘探报告与审批—“售后服务” ●地质报告的作用 ——开采(或灾害防治)设计、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地质依据; 地质构造影响矿井采区布置、工作面划分。 由于地质构造不清,未采取防范措施,巷道遇断层揭露瓦斯突出煤层、含水层、采空区带来危险。 构造不清造成掘进巷道增加。百万吨掘进率、百万吨死亡率增加。 煤矿五大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粉尘)都与煤矿地质条件有关。查明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为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维地震为找煤、指导下一步勘查或其它专项目的。 ——为本单位科研集累资料,集累经验; ——展示本单位在行业中形象,是客观的广告和宣传。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6-2000:(22~24 页) “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做到报告内容齐全,观点明确,证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图表齐全,整洁、美观。”

·其它物探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 ·周边其它煤矿、小窑情况 需要时:煤质、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试验、观测成果表。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一般应有: ·视电阻率(电阻率电位) ·自然伽玛 ·伽玛—伽玛(密度测井) ·自然电位 ·孔斜测量成果 ·地温 80年代开始数字测井,增加: ·声波测井---可计算岩层的波速 ·中子测井 ·可直接显示出煤层的碳、灰、水比例 ·可直接显示出岩层的砂、泥、水比例 ·计算岩石孔隙度和其它岩石力学指标 ·可测定或计算地层倾角 矿井资料 ·采掘工程平面图 ·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温室行业标准和规范(改)

. 温室分类特点 特点:覆盖材料为聚碳酸脂板中空板的温室称为PC板温 室。其特点为:经构轻盈,防结露,采光好,荷载性能好,阳光PC板保温性能优良,抗冲击能力强,经久耐用,美观大方。但 智能温室是其透光性与玻璃温室相比还是略为逊色,并且造价较高, (纹络式结构轻盈,耐撞击,荷载性能好,保温性能优良,经久耐 为例)用,美观大方。比其他覆盖材料的温室节能40%以上。 1、主体:热镀锌轻钢骨架结构。使用寿命20年 2、覆盖材料:pc阳光板(6mm-12mm厚中空阳光板) 3、配套设备系统:排水系统、防结露系统、内外遮阳系统、 天窗/侧窗通风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强制通风降温 系统、水暖加温系统、苗床、照明/补光系统、移动喷灌系 统、内循环通风系统等,以上配套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变 连栋智能化 温室4、屋面镶嵌材料全部采用温室专用铝材。建设标准及规格要求 阳光板温室按跨度可分为9.6米文络温室具体尺寸规格见下表 温室类型\跨度开间檐高脊高 (m)(m)(m) 备注 温室参数(m) 阳光板温室9.6 4.0 4.0 4.8檐高可根据用户要求变化 一般设计技术参数 抗风荷载:0.6KN/㎡ 抗雪荷载:0.5KN/㎡ 温室恒荷载:15㎏/㎡ 温室最大排雨量:140㎜/h 以上根据用户地域不同进行设计 适应种植 蔬菜、花卉育苗或 栽培,无土栽培, 采摘观光园、生态 餐厅等,一年四季 可种植。

特点:玻璃温室,以玻璃为主要透光覆盖材料的温室为玻玻璃温室按跨度可分为9.6米玻璃温室具体尺寸规格见下表蔬菜、花卉育苗或 璃温室。高透光性,非常适合于高光作物的种植。采用单温室类型 开间檐高脊高栽培,无土栽培, 玻璃智能层玻璃覆盖的温室称为单层玻璃温室,采用双层玻璃覆盖 跨度 采摘观光园、生态\温室参 (m)(m) 备注 温室的温室称为双层中空玻璃温室。建玻璃温室采用的普通玻 (m)(m) 餐厅等,一年四季数 (纹络式璃一般为浮法平板玻璃,通常选用4mm,5mm厚两种规格,玻璃温室9.6 4.0 4.0 4.8檐高可根据用户要求变化可种植。为例)欧美等地区常用4mm厚玻璃,在多雹地区选用5mm厚的规一般设计技术参数 格,玻璃温室外观现代、新颖,结构稳定,视觉流畅,透抗风荷载:0.6KN/㎡ 光率极强,可高达90%以上,抗风雪能力强。抗雪荷载:0.5KN/㎡ 1、主体:热镀锌轻钢骨架结构。使用寿命20年温室恒载:15kg/㎡ 温室最大排雨量:140mm/h 2、覆盖材料:覆盖材料采用4mm厚浮法玻璃 以上可以根据用户地域不同设计3、配套设备系统:排水系统、防结露系统、内外遮阳系统、 天窗/侧窗通风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强制通风降温 系统、水暖加温系统、苗床、照明/补光系统、移动喷灌系 统、内循环通风系统等,以上配套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变 化 4、屋面镶嵌材料全部采用温室专用铝材。

日光温室简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北方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极大地缓解了冬季蔬菜的供应,广大农民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日光温室功不可没。日光温室主要是寒季生产的保护地设施。建造的场地适宜、方位有利、构型合理,温光效果才能好,这是获得良好的设施性能和高效益栽培的前提。、 可以说凡是能够生产出最多效益的温室才是好的温室。这就和生产的作物种类、市场目标、产品质量要求、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那些针对出口或者大中城市超市、宾馆等高档消费场所进行的蔬菜生产,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比较高,收购价格比较高,利润空间大,就可以采用高标准、现代化的新型日光温室进行生产。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而生产新鲜蔬菜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独有的设施。日光温室的结构各地不尽相同,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按墙体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按后屋面长度分,有长后坡温室和短后坡温室;按前屋面形式分,有二折式,三折式、拱圆式、微拱式等。按结构分,有竹木结构、钢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悬索结构,热镀锌钢管装配结构。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在北方又叫做“暖窖”、“冬棚”,是指那些东西北三面有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围墙,单面采光的温室。它是以太阳光为主要能源,不加温或者少加温就可以进行冬季蔬菜的生产。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日光温室,通常高度在2米以上,跨度在6米~8米,墙体有土墙、砖墙、石墙、复合墙体等,骨架材料有竹木结构的、钢架结构的,以及钢竹混合结构等等。这类温室的采光保温性能比较好,环境自动化控制水平高,方便进行标准化生产,蔬菜产品质量也相对比较高,容易达到无公害产品或者绿色产品的准备。但这种温室的造价往往很高,使用和维护费用也高,普通农户承担起来比较难。如果产品只这对普通大众消费市场,价格低,质量要求也低,就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竹木结构日光温室或者土墙钢架日光温室等造价低廉的温室。作为一个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第一,应该具有角度良好的采光屋面,能够最大限度地透过阳光;第二,保温和蓄热能力比较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第三,温室的长、宽、脊高和后墙高、前坡屋面和后坡屋面等规格尺寸和温室规模要适当,这对采光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要方便进行环境控制。 建造日光温室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选址;第二,是结构设计;第三,是建造材料的选择。选址的要求主要有:对地块的地形要求;对土壤的要求;对水源和电源的要求等等。对地块的地形要求是开阔,东、西、南三面无遮阳物,大规模温室群建设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形开阔、地势高燥、受光充足的地块。地块面积要考虑未来发展和扩建。在农村最好将温室建在村南或者村东,不要和住宅区混建。全部生产基地最好规划成南北比较长的格局,这样对防风比较有利。坡向以北高南低比较好,坡度最好在2%以上。在山区建设最好建在阳坡。温室区北侧有山岗、林带为屏障更为理想。为了有利保温和减少风沙袭击而确保生产安全,场地选择中还要注意避开河谷、山川等造成风道和雷区、雹线等天灾地段。应该避开风口、风道、河谷、山川等,因为在这些地方建温室,不但容易受到风害,而且会加大温室的散热量。周围最好没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距离居民点和道路不要太远,方便管理和产品运销。一般要求地下水位要低,土层疏松肥沃,无盐渍化和其他的污染。日光温

最新最全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标准规范(2011年版)[1]

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国家标准、规范、规程(2011) (2011)目录(录(截止日期截止日期2011.10.12011.10.1) )一标准规范 (1) 1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12工程建设行业标准JGJ .................................................253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J .................................................354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415工程建设材料、设备国家标准GB,JG,CJ,JC ........526公路标准.........................................................................57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58)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深度规定..............582建筑专业J .....................................................................593结构专业G .....................................................................634给水排水专业S .............................................................685暖通空调专业K .............................................................716动力专业R .....................................................................727电气专业D .....................................................................748弱电专业X .....................................................................759城市道路MR ...................................................................7510市政给水排水MS .........................................................76三特种设备 (76) 1安全技术规范TSG .........................................................762锅容标委归口行业标准及图书.....................................793国家标准GB ...................................................................80四企业标准..............................................................................85五其它行业标准. (85) 1化工工程建设HG ...........................................................852石化工程建设SH .. (86) 一标准规范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详解

随着温室大棚近年来的发展,农业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该监控系统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软件、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智能控制、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大棚控制各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标准化,是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大棚控制中综合、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 【温室大棚控制系统作用】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构架-图例) 农业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灌溉、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发送实时监测信息、

报警信息,以实现温室大棚智能化远程管理,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适宜作物生长,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为作物的高产、生态、安全创造条件,帮助客户提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组成部分】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图例) 一、智能控制 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对农业生产区域内各种设备运行条件进行设定,当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结果超出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通过继电器控制设备或模拟输出模块对温室大棚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操作,如自动喷洒系统、自动换气系统等,确保温室内为植物生长适宜环境。 常用的现场设备包括灌溉设备、风机、水帘、遮阳板等,这些设备均可以通过信号线进行控制,服务

器发送的指令被转化成控制信号后即可实现远程启动/关闭现场设备的运转。 用户通过点击界面上的按钮即可完成启动/关闭现场设备的指令发送。 除了手工进行指令的发送之外,系统还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指标进行自动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动/关闭。用户可以自定义温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指标的上限值、下限值,并定义当指标超过上限或者下限时,现场设备如何响应(启动/关闭);此外,用户可以设置触发后的设备工作时间。 建立手机系统,客户直接采用微信客户端就可以控制和查看实时数据,手机端具有手动启动、关闭电磁阀,水泵等设备功能。 二、视频监控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图例) 通过在农业生产区域内安装高清摄像机置,对包括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投入品使用情况、病虫害状况情况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实现现场无人职守情况下,种植者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远程在线监控,农业专家远程在线病虫害作物图像信息获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及上主管部门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和及时干预,以及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对现场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的获取、备份和分析处理。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719.1~719.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 ICS 65.020.99 B 20

目录 NY/T 719.1-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1) NY/T 719.2-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 检测 (9) NY/T 719.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719.1—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 Part 1: testing the survival and competitive abilities 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 ICS 65.020.99 B 20

NY/T 719.1-2003 前言 NY/T 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 ——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本部分是NY/T 719的第1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