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十多年来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与美国五次公司并购浪潮及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在并购效能、企业整合及公司文化沟通与融合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效益,实现公司并购的公正与效率,我们试就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作一系统深入探讨,以期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特点

1、目标公司分布广

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有:公用事业、电子通讯、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能源、食品酒业制造、农林牧副渔、轻工产品、商贸旅游、冶金工业、医药卫生、重型工业、综合加工17大类。中国内地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公司在以上行业均有分布。

目标公司分布在17大类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宪法修正案保护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法制因素,又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快速发展的形势所逼因素,还有私营与外资经济强盛的因素。

一是向私营与外资开放的行业增加。如为适应加入WTOR的需要颁布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使中国民航率先对外资公司开

放,此外,市政公用事业、燃气、热力、供排水亦相继对私营经济和外资公司敞开大门。

二是对并购公司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可利用比较优势,策划公司并购策略,结合国外及港澳台市场开拓公司并购业务;对目标公司而言,人世后各行各业都存在投资机会,都可能被兼并、收购。

三是宪法修正案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促进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与其它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公有制经济迅速退出原有领域,如中国一汽以14.21亿元并购天津汽车。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并购公司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如上海复兴以16.5亿元并购南钢股份。

2.公司并购主体变化快速

一是外资公司并购快速,二是MBO并购流行;三是私营并购大幅增快。

(1)2003年第一件外资公司并购就是美国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并购浦发银行5%的股权。该年外资公司并购加快了50%。

外资公司并购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收购公司多系港资;二是以产业兼并、收购为主,有70%的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致;三是并购溢价率较高。如华润轻纺,并购溢价率为75.39%。

外资公司并购加速的原因在于,美国的五次公司并购浪潮证明,并购整合一般以产业并购为主,旨在利用比较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及公司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近似,港资在并购中国内地目标公司方面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故港资在外资公司并购中所占比例较大。

(2)管理层收购(MBO)流行。管理层收购(MBO)采取对目标公司母公司进行改造的方法:一是为了理顺母子公司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人财物关系,为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整合创造机会;二是实行“金色降落伞”,稳定安抚目标公司及其母公司员工,帮助当地实现治安与市场的稳定祥和。

(3)私营公司并购大幅加快。前几年,在公司并购主体资格方面,公有制公司是私营公司的1-3倍;到2003年,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并购目标公司的数量相当,私营公司并购实现大幅加快。这是因为加入世贸,放宽中国私营资本的市场准人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经贸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保护状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3.公司并购效率较快提高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效率较快提高表现在:一是简化机构,政府机关对公司收购行政许可审批速度加快;二是目标公司股票转让速度快

速,且保证目标公司股票收购方向正确,目的有效、过程增值,这必然导引股份交付速度加快;三是目标公司并购批量化。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主管业务审批机关主要是中国证监会。该会出台了两个规范性文件《关于重大资产出售、收购和置换的通知》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较快提高了公司并购效率:一是并购公司知晓上报中国证监会需要披露的问题;二是中国证监会明确需要关注的事项,有助于节省审阅报告的时间;三是中国证监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限做了明确规定,如“证监会收到上市公司报送的全部材料后,审核工作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充分证明中国证监会规范公司并购行为,提高目标公司并购效率时时效意识。

4.公司并购方法缓慢创新

公司并购方法是指并购公司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的方法。“公司并购方法创新”一是指目标公司被并购,收购公司在取得实际控制权中,采取控制现金“流出”的并购方法;二是为了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对并购方法不断创新。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初期,公司并购方法几乎都是“一进一出”的“等价交换”,并购公司并购目标公司交付现金取得该公司实际控制权,目标公司转让实际控制权得到了现金。

近几年来,收购公司在收购方法中,产生了非现金“流出”的“不等价交换”状况,即并购公司通过收购获取了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并

购付出的现金还在并购公司控制之中,目标公司让渡实际控制权也没得到现金。

一是通过对母公司改制获得控制权。对目标公司母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权结构方面进行改造,改变目标公司母公司的控制权归属,从而达到移转目标公司控制权的收购方法称为目标公司母公司改制。

二是通过增资取得控制权。经过与目标公司母公司的股东合作,对目标公司母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达到控制目的。

在目标公司收购中,无论对目标公司母公司改制,还是与目标公司母公司合资、增资、吸收合并,并购公司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时,交付的资金仍然是为自己控制。此类公司收购统称为“非现金流出”。在2003年公司并购市场中,“非现金流出”收购方法使用日益增加。在公司收购中,该年度的“非现金流出”占20%,在2002年仅占8.3%,在2001年仅5%,在2000年只占1.9%。

在“壳内”并购目标公司股票是其交付手段。2003年产生的TCL 通讯、武钢股份、上工股份、ST小鸭的并购案例,在目标公司层面产生了非现金流出的股票交付。从目标公司母公司“壳外”层面上升到

目标公司“壳内”层面,是一种极大的突破。同时将使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揭开新的一页。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从1997年到2002年,并购标的额一直处于0.64亿元至2.04亿元之间,而TCL集团以21.15元每股对TCL 通讯0.81亿元流通股进行换股,交付的金额达17.13亿元,突破了公司并购瓶颈的限制。如果股票在交付中加以推广,必然打破上市公司并购的不平衡,走上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新台阶。

5.公司并购信托融资

在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中,难点是并购公司从何处筹集并购资金。在2003年的公司并购市场,实现了经过发行信托计划,收购股份的案例。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尚处在初级阶段,从1997年到2002年,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中,现金收购的交付比例占70%-80%。

融资方面,需要借款人将股权作为贷款抵押,或将其他无瑕疵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由于公司并购特质,在策划并购信托融资时,信托公司应注意考查目标对象的产业、企业经营、政策法制、人权保护状

况的改善及经营者个人素质各方面因素,以便规定公司并购信托融资最低出资比例。

二、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存在问题

十年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美国和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内地公司并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一部综合调控公司并购活动的法律或法规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立法与收购实践比较尚嫌落后。有关公司并购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证券法、金融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要约收购报告书、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对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规范较分散,协调性差,甚至存在自相矛盾和法律冲突的地方。如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有关收购A股、B股、H股之间,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之间的价格换算与利益区分方面的规定不尽一致和详细;对股

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矛盾与冲突。例如证券法规定,强制要约是指并购公司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时,必须对目标公司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一般而言,并购公司控制了30%的股票以后,就已取得目标公司实际控制权。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一方面确定中、小股东享有与大股东平等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没有针对中、小股东权利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保护措施。只是让这种理论上的机会能否实现取决于并购公司的意志与并购实践,致使广大中小股东的权利难以实现。

2.对反收购制度缺乏明文规定

虽然中国内地公司并购以协议收购为主,反收购的案例极少。但从公司并购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公司并购活动都成功,都取得了不俗的回报。有些上市公司在收购后的经营业绩处于下滑趋势,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不显著。我国除《公司法》第149条不显山不露水地规定了股份回购这一反收购措施外,对其它反收购手段如中止协议、“白衣骑士”、“反噬防御”的规定尚属空白。

3.公司并购的行政审批与执法部门不统一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审批与执法活动涉及中国证监会及各大区和动城市证券办公室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经贸、工商、立地、税收、银行、环保、知识产权、海关、法院、公安、检察、公证、国资、仲裁请部门,致使政府对公司并购实践的国家干预不统一。主要表现在:(1)对公司并购的行政审批立法不统一;

(2)公司并购批准的权限职责与程序不统一;

(3)公司并购案件的仲裁、诉讼(包括不服行政审批机关、复议机关决定而提出的行政诉讼)与行政处罚尺度不统一;

4.中介机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表明,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所(中心)在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策划、介绍融资、咨询、草拟协议、公证、释法、审查、调查、资产评估、出具法律意见书及财务顾问意见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诸种因素,中介机构的作用在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市场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互联网土豪企业并购的八种类型

互联网土豪企业并购的八种类型 互联网上土豪众多,到处都是穷得只剩下钱的主儿。看着谁顺眼,就可以出钱买过来;看着谁不顺眼,也可以出钱买过来。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领域展开了空前的大并购,有钱的土豪们已经在用直升机撒钱,行业格局随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总结起来,互联网公司的并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弥补自身短板,完整全面产品线 在移动互联网上,完整的产品生态非常重要,缺什么要补什么,对于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土豪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一掷千金。阿里巴巴战略投资UC,收购新 浪微博、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等于是云管端全面出击,下一步就差收购百货商场了。百度收购团购网站糯米可以在O2O电子商务上能力提升,收购91助手可以在移动分发上占据优势。雅虎收购社交平台大数据分析公司智拓通达提升自己精确化营销的能力。阿里巴巴入股海尔电器是看重利用这块比较成熟的物流系统。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也可以让微软在软硬结合的路上走的更顺畅,有利于其WP系统的未来。京东收购了今晚酒店特价、收购网银在线(支付)和投资到家 美食会(O2O)也属于这种情况。 2、着眼优势资源,提升行业话语权 任何一个公司,即便是在自己所处领域排名第一的公司,也不可避免的会与产业链上下游产生话语权之争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控制了与智能终端有关的大量专利,有效提升了谷歌的手机领域的话语权,也有效保护了安卓系统的正常发展。中国移动投资科大讯飞,提升了自己在语音识别方面的能力,开发的灵犀提升了用户流量使用并且为未来智能设备的发展储备了资源,并且让中国移动在未来的语音控制领域占据制高点。联想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和被谷歌啃得只剩下骨头的摩托罗拉,看似都是日落西山的业务,但对于联想却是不错的产业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 3、拓展市场空间,曲线切入新领域 一个新兴的市场非常诱人,但传统的老大却对此并不擅长,如果从头零开始势必投入极大风险很高,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收购那个市场的领先者。至于收购对象,当然老大最好,但排名前几位的失意者也是不错的选择,价格实惠前景可观。腾讯收购易讯打开电商市场,投资嘀嘀打车为微信融合,百度投资去哪儿网进入旅游市场,收购纵横进军网络文学。中国移动投资凤凰传媒、浦发银行,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都是借助相关公司进入对应的产业领域。从去年开始,手机游戏开始大热,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并购,凤凰传媒投资控股慕和网络、上海都玩,华谊兄弟收购国内第三大手游公司银汉科技,甚至经营木地板的科冕牧业也联姻天神互动。谷歌收购了YOUTOBE仍然让其独立发展,最终成为全球最大视频网站。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讨(doc 9页)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讨(doc 9页)

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司治理中心主任鲁桐 摘要: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一百强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评价,并与2005年情况进行对比,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的改善而不是实质性的改善,我们还需要在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作 *本文系作者在2006年3月28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论坛”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艰苦努力,并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一、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上市公司的背景和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过去十五年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指数,从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直到2000年前后,发展非常迅速,但自从2001年以后,指数下降非常快,同时这个现象与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也不相符。 图1 上证指数(1990.12.19-2005.5.13) 下面这张图,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同样的事实。这张图是表现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在

过去十年中股票总市值占GDP 的比重。从1995年到2000年,这个比重持续上升,到2000年,股票的总市值占GDP 比重达到53.75%,超过50%,从2000年前后,这个比重一直下降,到2005年股票市值仅占GDP 的18.61%。对此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中国经济各方面发展都非常迅速,为什么从股票总市值来看却在不断萎缩,这说明证券市场和公司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回答。 下面这张图是国内证券市场历年筹资的总 额,从筹资总额我们也同样看到前面那样下降的趋势,2000年上交所筹资达918.92亿元,但2005年上交所筹资不到300亿元,这说明在证券市场 图2 中国深沪证券市场2005年末股票总市值占GDP 比重(%) 37.43 36.38 18.61 14.50 5.94 23.18 45.37 53.75 32.26 25.34 23.54 10 20 30 40 50 6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4号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1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1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4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 二○○八年六月三日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他财务顾问机构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规运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是指为上市公司的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分立、股份回购等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利润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出具专业意见等专业服务。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核准具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或者其他符合条件的财务顾问机构(以下简称财务顾问),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 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 第三条财务顾问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行业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进行尽职调查,对委托人的申报文件进行核查,出具专业意见,并保证其所出具的意见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条财务顾问的委托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配合财务顾问履行职责,并向财务顾问提供有关文件及其他必要的信息,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财务顾问履行职责,不能减轻或者免除委托人、其他专业机构及其签名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财务顾问实行资格许可管理,对财务顾问及其负责并购重组项目的签名人员(以下简称财务顾问主办人)的执业情况进行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防范研究

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良性发展。互联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往往会在互联网行业内部进行并购。与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及不同的并购风险。本文从互联网企业并购入手,分析阿里巴巴并购网易考拉事件。先分析了阿里巴巴并购网易考拉海购的背景与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而探讨了互联网企业不同时间段的风险,如并购前期阶段存在的战略决策风险和财务估值风险,并购中期存在支付风险,并购后期存在经营风险、文化整合风险和人事整合风险。针对并购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并购前围绕自身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并购策略和选择合适的财务估值方法,并购中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支付手段,并购后期注重提高企业业务整合能力、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文化整合措施等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风险防范;阿里巴巴;网易考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8年全球经历了第七次企业并购浪潮。跟欧美国家的100多年企业并购史对比,我国企业并购活动起步较晚,1984年才发生第一次现代经济意义的并购。但是我国的企业并购活动发展较为迅速,2014年并购交易额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占全球企业并购总量的11%以上。然而,除了2014年和2015年的显著增长外,企业并购交易量总体呈波浪式下降,2015年披露的总金额从4054.5亿美元降为2019年的2467亿美元,披露的案例数量也从4416例降到2412例。相比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比较特殊,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互联网慢慢渗透与改变传统行业。在2015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互联网+”写入其中,意昧“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在互联网的部分领域持平甚至超越美国。我国互联网企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所的并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公司治理进入阳光下治理新阶段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合规性提高,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偏低,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治理改革新阶段:关注有效性 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保证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的关注主体已由以美国为主逐步扩展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目前转轨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问题备受关注;关注内容也随之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构建,扩展到治理模式与原则,以及目前的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公司治理改革是企业变革的核心,可以说中国企业改革走过了以公司治理为主线的三十余年。如果以交易所的成立作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的真正开始,这期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也大致经历了公司治理理念的导入,关注结构与机制、治理模式与原则、治理质量等这些阶段。经过这些年公司治理的探索与积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形成,治理有所依;多层 ■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李维安 次治理监管体系搭建,治理有所约;上市公司治理水准逐渐提高,治理有所得。尽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起步晚于国外,但已经走过建立治理结构,俗称“搭架子”和搞好治理机制的前两步;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进入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改革发展重要阶段,仅仅建立治理结构和机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现治理的有效性,例如已经设立的提名委员会,是否能真正提名,这是我们治理要走的第三步。这其中,公司治理评价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及时发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治理有效性。 治理评价: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公司治理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公司治理指数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平,详细编制并定期公布公司治理指数,一方面能够使监管部门掌握治理相关的准则、制度等的执行情况,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其监管对象在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的任选与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立与完善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公司治理风险等,进而有效发挥监管部门对于公司的监管作用。 有利于形成公司强有力的声誉制约机制。基于融资需要以及公司持续发展的考虑,公司必须注重其在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者中的形象。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公司治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跟踪,定期将评价的结果公布,一方面将促使公司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另外不同时期公司治理指数的动态比较,反映了公司治理质量的变动状况,有利于形成动态声誉制约,弥补了我国公司外部环境约束较弱的缺陷。 有利于公司科学决策机制的完善与诊断。从微观层面来说,公司治理指数使被评价对象能够及时掌握自身治理的总体运行状况,公司在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等方面的治理状况,以及存在什么样的潜在治理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规避治理风险,提高公司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司竞争力。 为投资者投资提供鉴别工具并指导投资。传统上投资者主要分析投资对象的财务指标,但财务指标具有局限性。及时量化的公司治理指数,能够使投资 者对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与风险进行比较,掌握拟或已经投资对象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现状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给出一个合理的估值。例如,美国机构投 资者服务公司和英国富时就通过建立公司治理股价指数,为其会员提供公司治 理咨询服务。 治理指数:治理质量的科学反映 指标体系是公司治理指数的根本,不同治理环境需要不同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直接将国外已有的治理评价系统移植过来。2003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在国内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率先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并连续多年发布被誉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

互联网十大并购案

亿推英文Wiki推广,英文维基站推广,亿推英文书签推广,英文bookmark推广,亿推英文维基外链推广,英文书签外链推广,亿推标准化英文推广,TuiGuang123 亿推拥有超过10万个英文新闻、英文软文发布合作站,超过3000个国外博客、英文资讯网站链接资源,超过500万篇英文文章可提供关键字链接发布。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语境。在这里,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一步登天,反之,地狱之门或许悄然为它们打开。不想生存在阴影下,就必须签订城下之盟。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并购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关键词,在短短一年中,出现了数宗并购,此次阿里巴巴与UC的合并,据说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 无论百度19亿收购91无线,还是阿里UC合并,抑或腾讯旗下电商资产并入京东,都只是BAT大战的几个节点而已。随着三巨头的谋篇布局走入深水区,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二马一李”的收购大战,势必还将继续。 由此来看,在中国互联网界,BAT占据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而他们从原来的抄袭、扼杀创新变成了现在的收购收割产业成果,已经从产业资源和资本两个层面对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实现了新的禁锢,在BAT的同谋下,中国互联网的创新活力正在一点点丧失,这对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根本不是什么好事。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未来中国非常可怕的是在互联网领域里面出现闭关锁国,我们最不能得罪的人首先是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在特别繁荣的信息化革命的同时,很有可能出现闭关锁国背景下的寡头竞争。 下面是根据资料整理的2013年至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十大并购。 一、阿里UC合并 阿里与UC的合并,又创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项新纪录。因为这个交易的估值(可能达到40亿美元左右),要远超去年百度收购91助手19亿美元的估值。为何俞永福、马云能定下终身?在业界看来,UC能为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提供非常好的补充,在人员架构方面,也能为阿里贡献一个非电商的、有移动互联网经验、有战斗力的团队。而对UC来说,阿里巴巴能为它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带来极大提升,让UC第三方合作伙伴获益。 经过一系列的收购,UC、美团、新浪微博、陌陌、高德地图让阿里的O2O布局在BAT中最为全面。但是,多必生乱,阿里的生态环境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积极有效的整合手段。而且目前最大的短板还在于社交,它在PC时代没有将社交做起来过,要在移动时代会更困难。 二、腾讯2.14亿美元入股京东 今年3月,腾讯公司与京东商城共同宣布达成战略联盟。腾迅以2.14亿美元获得京东15%股权,并获得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股权的权益,从而成为京东的重要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

并购重组业务常见问题解答

一、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具体流程?应履行哪些程序? 答:申报程序: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作出重大资产重组决议并公告后,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第23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以下简称《准则第26号》)的要求编制申请文件,并委托独立财务顾问在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申报,同时抄报派出机构。 (一)申报接收和受理程序:证监会办公厅受理处统一负责接收申报材料,对上市公司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报材料包括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原件和两份复印件)及电子版。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以下简称证监会上市部)接到受理处转来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或发出补正通知。补正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作出书面解释、说明的,上市公司及独立财务顾问需在收到补正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供书面回复意见。逾期不能提供完整合规的回复意见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到期日的次日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情况及未能及时提供回复意见的具体原因等予以公告。

收到上市公司的补正回复后,证监会上市部应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出具书面通知。受理后,涉及发行股份的适用《证券法》有关审核期限的规定。 为保证审核人员独立完成对书面申报材料的审核,证监会上市部自接收材料至反馈意见发出这段时间实行“静默期”制度,不接待申报人的来访。 (二)审核程序:证监会上市部由并购一处和并购二处分别按各自职责对重大资产重组中法律问题和财务问题进行审核,形成初审报告并提交部门专题会进行复核,经专题会研究,形成反馈意见。 1、反馈和反馈回复程序:在发出反馈意见后,申报人和中介机构可以就反馈意见中的有关问题与证监会上市部进行当面 问询沟通。问询沟通由并购一处和并购二处两名以上审核员同时参加。按照《重组办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反馈意见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解释、说明的,上市公司应当自收到反馈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供书面回复,独立财务顾问应当配合上市公司提供书面回复意见。逾期不能提供完整合规回复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到期日的次日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情况及未能及时 提供回复的具体原因等予以公告。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企业管理论文 互联网行业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张庆平黄辰 (云南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剖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其防范提出建议以期降低并购风险,提高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关键词:互联网行业;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56-02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是必然的趋势。而我国的并购市场已经具备天时(经济转型)、地利(技术进步)和人和(政策放松),预示着中国或将出现一次历史性的并购浪潮。从WIND统计结果来看,标的为互联网行业的交易数目完成数量有175起,未完成202起,排名所有行业第一。可见如何来控制和降低互联网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并购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互联网行业领域的竞争焦点已从传统简单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竞争,进入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以及标准控制等为竞争焦点的新阶段。互联网行业由于技术爆炸性的特点,所以行业的并购主要以取得技术专利、技术团队和产业研发优势为主,移动互联网、垂直社交化整合等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主流,也

成为了互联网行业并购的主要趋势。 互联网行业并购活动的大量出现也就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流入,资金的流入必然涉及筹资渠道和方式。这里的筹资通常是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界定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为便于本文的分析和阐述,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应当是互联网企业由于技术专利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互联网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源自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三个方面。 1.估值风险 互联网行业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品牌文化、供应和销售渠道等“轻资产”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特别重视非财务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戴天婧等,2012),这些资产绝大部分都难以通过会计计量手段等进入财务报表,这使得对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困难重重。作为合并双方来讲,最关心的是目标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并购企业的股价风险,受到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的影响。从企业的组织形式来看,上市公司的信息更加容易取得;从收购方式来看,善意收购比恶意收购会更加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从并购时间来看,并购时间越长,目标企业估值更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它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 引言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措施、规则和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安排,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管理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将对公司治理的分析和判断用于公司融资和投资领域?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的水平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更具体地说就是股价)存在何种关系?二是对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取决于能否能用一个简洁和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达到的水平。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公司治理效率确实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和结构有关,也与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有关。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精确的数量分析是困难的,但在实用的层次上,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衡量体系是可能的。

戴米诺公司(Deminor)从1999年开始运用其建立的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欧洲开展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以下简称SP)在1998年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使这个显得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和可以判断。该指标综合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公司治理专家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从2000年至今SP已经用这个体系对一些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步被市场认同,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好评。里昂证券亚洲也已对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评分。证监会提出准备在引进SP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泰国证监会也拟在近期推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我们试图吸收这些机构特别是标准普尔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 公司治理评价的理论基础 近10年来,对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的探讨构成企业理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法研究领域的一个共同热点。人们虽然没能建立类似净现值公式那样的一个精确计量模型,但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证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和公司价值有着清晰的、无可辩驳的关系。我们从下面几方面来作简要说明。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及流程

目录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2) 企业并购路径 (2) 企业并购交易模式 (2) 并购流程 (3) 一、确定并购战略 (3) 二、获取潜在标的企业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立内部并购团队并寻找财务顾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立系统化的筛选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目标企业的初步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签订保密协议 (6) 七、尽职调查 (6) 八、价格形成与对赌协议 (8) 九、支付手段 (10) 十、支付节点安排 (11)

企业并购重组方式选择 企业并购路径 企业并购的路径解决如何与交易对手达成并购意向,也就是交易借助的渠道或者程序。主要分为四种途径。 一、协议并购: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或者目标企业的各股东以友好协商的方式确立交易条件,并达成并购协议,最终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并购。根据目标企业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和非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二者无实质不同,只是上市公司的协议并购还需遵循《上市公司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等特别规定。 二、要约收购:是指并购方通过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书面意见,并按照公告的并购要约中的并购条件、价格、期限以及其他事项,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 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的核心区别在于所有股东平等获取信息,自主做出选择。更具有公开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实践中一般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采用。 三、竞价收购:目标企业通过发布出售公告的形式,邀请具有一定实力的潜在购买方,通过递交密标的方式进行公开竞价,价优者获得并购资格。 竞价并购是被并购企业主导的并购模式,根据招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开招标、拍卖、竞争性谈判、议标等形式。一般用于国有企业的并购。为股权并购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四、财务重组并购:是指对陷入财务危机,但仍有转机和重建价值的企业,根据一定程序进行重新整顿,使公司得以复苏和维持的处置方法。财务重组式并购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承担债务式: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者资产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债务或者部分债务为条件,获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 (二)资产置换式:并购方将优质资产置换到被并购企业中,同时把被并购企业原有的不良资产连带负债剥离,依据资产置换双方的资产评估值等情况进行置换,以达到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与经营管理权。具体在实践操作中又分为先并购后置换和先债务重组后置换 (三)托管式并购:是指通过契约形式,将法人财产经营管理权限、权益和风险转让给受托者,受托者以适当名义有偿经营。采取托管方式进行并购主要是因为目标企业的经营现状不具备实施企业并购的条件,需要采取先托管后并购的操作方式。 企业并购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主要解决企业并购的对象问题。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资产作为交易对象,就是资产并购;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股权作为交易对象就是股权并购;如果选择目标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并且以消灭目标企业主体资格为目的,就是合并。 (一)资产收购:资产收购的客体是目标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资产的要求:

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并购及其影响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学校代码:10327 学号:212013156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并购及其影响分析 英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Internet Industry and Corresponding Impact__ 所在院系:国际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 专业班级:商务1301 学生姓名:季慧娟 指导教师:杨风召 完成时间:____ 2017年5月27 日________

目录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1) 一、引言 (2)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一)网络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二)企业并购相关概念和理论 (3) (三)垄断的相关概念 (5)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动因 (5) (一)资本驱动 (5) (二)突破临界容量,实现正反馈 (6) (三)降低竞争成本 (6) (四)多样化经营,建设行业生态圈 (7) 四、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影响 (8) (一)淘汰弱势企业,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资本流动的良性循环 (8) (二)帮助企业突破临界规模,实现正反馈机制 (8) (三)扩大完善互联网生态圈,实现多种协同效应 (8) (四)影响市场结构,引起垄断、增加用户转移成本 (9) (五)促进反垄断法完善 (10) 五、案例分析 (11) (一)滴滴、U BER中国竞争概况及合并细节 (11) (二)滴滴、U BER中国合并动因介绍 (14) (三)滴滴、UBER中国合并的影响 (15)

(四)建议和对策 (17) 六、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代写各专业硕博学位论文,代写代发CSSCI、北大核心论文,合作加QQ:97079517、97079518 ; 微电同号:1580 1280 825。淘宝交易,安全无忧。 ●CSSCI来源期刊: 《电子政务》、《汉语学习》、《会计与经济研究》、《现代中文学刊》、《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民族学刊》、《大学教育科学》、《金融论坛》、《南方经济》、《东北亚论坛》、《宁夏社会科学》、《法商研究》、《云南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甘肃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资源与环境》。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 ●北大核心期刊: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心理与行为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人口与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现代法学》、《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武汉金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成人教育》、《中国科技翻译》审稿周期:35-90天办结查稿。 ●普刊:《中国新通信》、《兰台内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农村科学实验》、《今日财富》、《心血管外科》《中国结合医学》、《经贸实践》、《语文课内外》、《记者观察》、《新课程》、《现代职业教育》、《建筑与装饰》、《畜牧兽医科学》、《化工管理》、《魅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教育时代》、《心理月刊》等300多家国家级、省级普刊。审稿周期:1-7天办结查稿。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公司治理评价的思考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公司治理评价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我们将回顾的重点放在各评价体系的结构及指数的具体构建过程。然后,我们选取了两组治理业绩显著不同的公司进行打分,发现仅从静态公司治理制度难以合理评价公司治理质量。公司治理评价需从机制角度进行扩展,社会责任指标、人物特征指标、财务信息指标成为治理指标更新的可能方向。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简单易行,客观有效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公司治理评价;中国经济新常态;治理指数 一、引言 中国经济新常态倡导产业优化与环境保护,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国内外现有研究对公司治理概念范围界定存在不同观点,以公司治理评价为核心的讨论呈现出不同的方向,Keasey 等(1997)总结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四种主要模型,即所有者―代理人模型,短视市场模型,高管权利滥用模型以及利益相关者模型,但主流的观点仍是将股东权益保护作为公

司治理的核心。 因此,本文选取所有者―代理人的模型,基于公司治理是保护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的治理机制运作(Shleifer & Vishny,1997)的观点,结合新常态的背景,对主要内部治理评价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随后对两组公司治理业绩显著不同的企业进行公司治理计分比较,试图对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有效性和研究新思路进行探讨。最后,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二、治理评价文献梳理 1. 国外主要文献梳理。早期的公司治理评价都只将关注点放在某一个治理要素上,如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和二元性(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但随着相对全面的公司治理数据库的出现,综合指数评价方式逐渐成为公司治理评价的主流。21世纪初,安然、世通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对公司治理评价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外的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如CESARE FRACASSI和GEOFFREY TATE(2012)用数据证明了总经理与外部董事的外部网络关系(如曾在同一公司为同事,有相同的教育背景)会削弱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管;MARIASSUNTA等(2014)以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为样本,实证了新兴国家上市公司董事具有在公司治理质量较好的国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分析报告

2007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 前言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中国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进展中,从理论研究、公司治理实践到公司治理评价和指数研究,经历了十余年的探究。在三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2001、2003、2005年)上,讨论了公司治理前沿课题,在2003年调查数据评价的基础上,又通过四年多的研究,推出了2007年度公司治理指数。 通过多年对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研究的积存,在理论上构筑以公司治理边界为核心范畴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治理的研究领域。2001年领先推出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被中国证监会与原国家经贸委联合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及PECC(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制定的《东亚地区治理原则》所汲取借鉴,同时该成果为建立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参考性标准。 在坚持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指导思想下,于2003年4月成功构建并推出“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中国

第一个公司治理评价系统。“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从“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六个维度,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构筑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并于2004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推出《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第一次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大样本(931家公司)全面量化评价分析。在2004-2007年,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应用于CCTV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选。2007年,同意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托付,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抽样评价。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等项目支持下,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团队对2007年10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量化评价分析,并对中国公司治理趋势进行合理预见。

浅析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0523312.html, 浅析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 作者:全通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1期 【摘要】目前对于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正是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四大资产管 理公司在刚开始成立时就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国务院又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各自成立相应的证券公司,在这种新形势下并购重组业务逐渐成为了各投资银行里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论文中笔者就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实施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促进并购重组业务发展的建议。 【Abstract】At present, it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for China's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Since the four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started the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establishment,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Council has further relaxed its policy o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allowe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to set up corresponding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this new situati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of investment bank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并购重组 【Keywords】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investment bank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037-02 1 引言 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对于金融行业更是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所以国内各资产管理公司对于相应的发展业务更加需要进行符合新时代潮流的战略性重组与适当的结构性调整。近来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更是如此,并购重组业务可以使企业得到快速的扩张,有效提高企业实力、增强利用资金的效率、节省企业发展成本,本文中就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 2 资产管理公司并购重组业务概述 资产管理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运作模式:一是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并购重组参与方,利用自有的现金、债权或其他资产投资于被重组对象,或向其提供重组所需资源(如上市公司壳资源),从而获取重组收益。从广义上讲,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时经常运用的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债转股等操作方式都可以归入这一范畴。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为被重组对象提供融资服务,无论是直接投入现金、免除债务转为持有股份或是以债权

从BAT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并购之路

从BAT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并购之路 【摘要】中国互联网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互联网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迅速扩张,其中的部分投资并购案例值得学习与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大型互联网公司投资并购策略的分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投资并购之路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指导,以供探讨。 【关键词】BAT 互联网投资并购策略 互联网行业是中国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与领域之一,行业产值屡创新高,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移动互联网领域通过高速增长的移动终端用户,便利的使用环境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 本文希冀通过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归纳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对未来行业并购策略发展提供若干可行性建议。 一、总体形势

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简称BAT)的并购争霸,近年来逐渐引起外界关注。自百度2013年10月以18.5亿美元收购91无线开始,至阿里2014年半年内共计455亿元鲸吞式收购达到高潮并持续至今。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BAT近年累积投资并购金额分别为百度178亿元,阿里巴巴618亿元,腾讯537亿元。 大规模的投资并购成为BAT等互联网巨头完善产业上下游布局、抢占流量入口、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有力突破口。 二、BAT历年的重要投资并购案例 三大互联网巨头近年重要投资并购案例如下。 (一)腾讯重要并购案例 2014年3月,腾讯与京东联合宣布,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一个重要股东。双方资产将进行整合,腾讯支付2.14亿美元现金,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易迅继续以独立品牌运营,京东会持易迅少数股权,同时持有其未来的独家全部认购权;2014年2月,腾讯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大众点评将保持独立运营。双方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O2O 生态圈;2013年9月,腾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并将旗下的腾讯搜搜业务和其他相关资产并入搜狗,交易完成后腾讯获得搜狗40%股份。 (二)阿里巴巴重要并购案例

并购重组-集团公司纵向并购业务探析与筹划 精品

集团公司纵向并购业务探析与筹划 摘要:如今,企业大多希望通过并购来寻求品牌增长的新途径,大连远东集团通过24次并购造就了世界麻花钻巨头,一些知名国企也深处海外并购的浪潮中。本文着重分析了集团公司纵向并购业务。 关键词:集团公司;纵向并购业务;筹划 作为独立企业的集合体,集团公司拥有多元的投资领域、雄厚的资金实力,而大型的民营集团公司往往税收负担较重,并购所涉税金等费用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所以应更多地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来寻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a民营集团公司纵向收购x公司,侧重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相关业务流程的筹划,设计出一套具有目标性、全局性的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经营战略有长远的影响,对于资金存量大、盘活调动灵活的企业集团有其现实意义。 一、并购双方简介 a集团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均为自然人股东出资。其主要业务从事:配电柜、自动化控制设备、电气元件的制造、加工、销售;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的设计、安装及调试;20XX年公司成功申请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减为10%。a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为68%。 x公司为自然人出资的物流企业,因近年来原料价格增长,近三年属于亏损状态。x公司有两个下属分公司:铝业分公司和运输分公司。铝业分公司由于依托国有企业原料优势,有固定客户,营业

利润率保持10%左右,收入可以直接回流资金,盈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较好。运输公司由于近几年汽油柴油价格居高不下,收益刚好弥补当年的变动成本,不能弥补企业的期间费用和固定成本。x公司在评估过程中建筑物原值600万,评估值为700万,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设备原值600万,评估值700万,机器设备10年,土地使用权原值6000万,评估值为8000万,折旧年限为50年,总的账面净资产-1000万,评估值为1200万。投资报酬率为10%。 二、股份支付方式节省大量税收 a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68%,超过标准指标值,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所以通过需要较大资金支持的现金收购和承债收购的方式,使集团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较大,因此集团公司决定采用股权支付的方式收购x公司。 根据财税59号通知,股份支付是指企业重组中购买换取资产的一方支付对价中,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或股份作为支付方式。其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资产收购发生时,股份支付金额不低于其支付总额85%,转让企业和受让企业都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符合免税条件的收购,被收购企业五年以内的经营亏损可以由并购企业的税前利润弥补。符合免税规定的合并,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可由合并企业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当年国家发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