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冰蓄冷规划

广州冰蓄冷规划
广州冰蓄冷规划

广州冰蓄冷系统方案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供应缺口越来越大。冰蓄冷技术,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使蓄冷介质结成冰,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及潜热特性,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使蓄冷介质融冰,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采用蓄能技术能够缓解高峰电力紧张的局面,所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蓄能的使用。河北省政府对冰蓄冷空调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业主采用冰蓄冷技术,比如给予业主造价30%的补贴,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降低冰蓄冷用户在低谷时段的用电价格等。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御盛隆堂药业项目,建于藁城,尖峰负荷为3657.93kw。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使用情况,本项目选用一台制冷量为1122kw的制冷机作为基载主机直接供冷,另外再选一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1871kw,制冰工况制冷量为1213kw的双工况制冷机利用夜间便宜的低谷电制冰,另外根据经过与甲方的技术交流,夜间负荷选为尖峰负荷的30%。

三.蓄冰制冷系统设计简介

1.冰储冷空调系统特点

冰储冷空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 均衡电力负荷,加强电网负荷侧的管理( Demand Side Management ) , 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储存冷量,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用储存的冷量来供应全部或部分空调负荷,少开或不开制冷机。对城市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b.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所以冰蓄冷系统合理利用谷段低价电力,与常规系统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且分时电价差值愈大,得益愈多。

c.由于冰蓄冷系统具有储存冷量的能力,故制冷机组无需按照峰值负荷进行选型,制冷主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大大小于常规系统。一般可减少 30 %~ 50 %。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设施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

d 使用灵活,部分车间使用的较小负荷可由主机+融冰提供,制冷主机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节能效果明显。

e.由于蓄冰可以提供1-2度的低温冷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低于4度的任意温度冷水,除湿效果明显。

f.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g.制冷速度快,只需15-20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常规系统约需1小时。

h.空调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系统的全自动运行,而且具备与车间的BAS 接口,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调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2.1经济

蓄冰系统设计须综合考虑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详尽研究系统的电力费用、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期投资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降低初期投资的同时节约更多的运行成本,转移更多的高峰用电量。

2.2高效节能

进行蓄冰系统设计时,须依据设计负荷的需求确定系统选型,尽可能地减少各种设备的装机容量,改善主机工作条件,提高主机效率,充分利用蓄冰装置的优势,尽量减少系统的能耗。

2.3完整可靠

评价蓄冰系统品质的最重要依据是系统的整体效能及运行稳定性。进行系统设计时,须结合蓄冰系统的运行特点,优选各种设备,符合系统整体运行要求,同时各种配套设备也要求能经受长期稳定工作的考验,减少对系统的维护,满足寿命要求。

3.蓄冰模式选择

3.1全量蓄冰模式

主机在电力低谷期全负荷运行,制得系统全天所需要的全部冷量。在白天电力高峰期,所有主机停运,所需冷负荷全部由融冰来满足。

优点:

a.最大限度的转移了电力高峰期的用电量,白天系统的用电容量小。

b.白天全天通过融冰供冷,运行成本低。

缺点:

a.系统的蓄冰容量、制冷主机及及相应设备容量较大。

b.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

c.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

3.2负荷均衡的分量蓄冰模式

主机在电力低谷期全负荷运行,制得系统全天所需要的部分冷量;主机在设计日以满负荷运行,不足部分由融冰补充。

优点:

a.系统的蓄冰容量、制冷主机及相应设备容量较小。

b.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小。

c.初期投资最小,回收周期短。

缺点:

a.仅转移了电力高峰期的部分用电量,白天系统还需较大的配电容量。

b.运行费用较全量蓄冰高。

4.本系统概述

4.1本工程采用负荷均衡的分量蓄冰模式,合理配置主机容量和蓄冰容量,使系统技术经济最优。

4.2 系统设备选用成熟、可靠、性能好的进口或合资产品,所选设备全部在冰蓄冷系统中经过多年的检验。

4.3 系统形式采用在主机上游冰槽下游的串联系统,我公司有数十项工程应用经验。

4.4 本系统采用高质量高性能的设备和先进的系统,能确保系统稳定和经济。4.5 在以上基础上再配备功能强大的控制系统,系统能充分适应负荷的波动,保证空调效果,并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

四.系统流程设计说明

1.系统流程概况

蓄冰系统按主机上游、冰槽下游串联循环回路设计,系统选1台1122kw的机组提供负荷,1台双工况主机白天制冷、夜间制冰。蓄冰系统(双工况主机和蓄冰装置)的冷量通过2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得到4-7℃的冷冻水,供给各个车间及综合楼冷冻水系统。

2.系统流程说明

系统按主机上游冰槽下游的串联循环回路设计,其中乙二醇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为7℃(供4℃回11℃),冷冻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为5℃(一次冷冻水供7℃回12℃)。

3.系统的运行工况

在此循环回路中,1台双工况主机与蓄冰装置、1台板式换热器、乙二醇泵及相应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等设备组成冷源系统,整个系统可按以下5种工作模式进行:

a.基载供冷同时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

b.基载机组、双工况主机与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c.融冰单独供冷模式

d.基载机组单独供冷模式

e.基载机组与融冰联合供冷模式

五. 蓄冰系统运行模式及策略

本工程的冰储冷系统按主机优先模式设计,在空调的大部分使用时间内结合石家庄市的电价政策按优化控制或全融冰供冷模式运行。

运行原则:低谷电开足主机制冰,高峰电尽量少开主机,尽可能减少主机的启停次数,主机开启时尽可能在高负荷率下运行,提高系统效率。 1.设计日

结合空调逐时冷负荷分布图及石家庄市的电价政策,空调设计日冰蓄冷空调运行方式下图所示,具体按以下工作模式运行:

运行策略:

1) 基载机组供冷同时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22:00—6:00)

这期间为电力低谷时段,夜间负荷由基载机组提供,双工况主机全力制冰,制得的冰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

2)基载机组、双工况主机及冰槽联合供冷模式(10:00—18:00)

这期间根据负荷情况,基载机组全部满负荷运行,、双工况主机部分负荷运行,不足负荷由融冰补充。

3)基载机组及冰槽联合供冷模式(08:00—10:00;18:00—21:00)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KW

图2 大楼设计日储冰空调运行策略

这期间根据负荷情况,基载机组机组满负荷运行,不足负荷由融冰补充。2.非设计日

在天气发生变化,当日负荷较小时,系统将依据实际的冷负荷需求,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运行模式,在每一时段内自动调整蓄冰装置融冰供冷及主机供冷的相对应比例,以实现分量蓄冰模式逐步向全量蓄冰模式的运行转化,按照蓄冰装置优先供冷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限制主机在电力高峰期间的运行,节省运行费用。

非设计日蓄冰空调系统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1)75%负荷日运行模式图

运行策略:

1) 基载机组供冷同时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22:00—6:00)

这期间为电力低谷时段,夜间负荷由基载机组提供,双工况主机全力制冰,制得的冰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

2)基载机组及冰槽联合供冷模式(8:00—11:00 16:00—21:00)

这期间因电费属于高峰电,根据负荷情况,基载机组全部满负荷运行,不足负荷由融冰补充。双工况主机不需要开启。

3)基载机组单独供冷模式(6:00—8:00,11:00—16:00;21:00—22:00)

这期间因电费属于平价电,根据负荷情况,基载机组单独供冷,双工况主机关闭。

2)50%负荷日运行模式图

运行策略:

夜间同75%负荷,白天双工况主机完全不用开启,运行费用比75%负荷时更加节省。3)25%负荷日运行模式图

运行策略:

1) 基载机组供冷同时双工况主机制冰模式(22:00—6:00)

这期间为电力低谷时段,夜间负荷由基载机组提供,双工况主机全力制冰,制得的冰量储存在蓄冰装置中。

2)白天运行模式(06:00—22:00)

这期间,双工况主机关闭,基载主机只需要开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的所有负荷均由融冰提供。

六、冰蓄冷系统投资估算及运行费用分析

2、常规空调系统投资估算

3、冰蓄冷系统运行费用分析

1)100%负荷日运行费用

冰蓄冷系统夏季150天的运行费用为:

(8548.2×15+6504.91×35+4494.12×60+2204.14×40)/10000 =71.4(万元)

常规空调系统夏季150天的运行费用为:8720.71×150×0.75/10000 =98.11(万元)

6说明:

本方案的运行费用计算中,主机的耗电功率是按标准工况计算的。实际运行中,在较低的冷却水温度下,主机的耗电功率要相应减小,因此,实际运行费用也会比以上计算值要低。

七、冰储冷中央空调系统自控简介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可编程控制器(PLC),对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人机界面采用西门子TP27 10.4”彩色中文触摸屏,对所有空调机房设备进行控制和系统参数设置、图表显示、报警提示等。上位机(可选)采用IBM--PC,通过Wincc视窗控制中心,对系统进行管理、控制、报表打印、实现远程操控;所有传感、检测、执行元件都采用名牌产品(见控制系统设备明细表),确保系统控制稳定、可靠、操作界面友好,实现智能化控制。PLC是工业用控制器,可靠性比DDC更高一级,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使用灵活性。

优化控制

根据室外温度,天气走势,历史记录,自动选择主机优先或融冰优先。

无人值守

系统可脱离上位机工作,根据时间表,自动进行制冰和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转换,对系统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并向远方报警。触摸屏显示系统运行状态、流程、各节点参数、运行记录、报警记录等。

节假日设定

空调系统根据时间表,自动运行,节假日和工作时间表容易设置,例如周日---周四,完全储冰;周一---周五上午8:00供冷,下午21:00停止供冷。特殊日期设定工作或停止。

控制系统按每天预先编排之时间顺序来控制制冷主机的启停及监视各设备之工作状况,主要功能如下:

---控制制冷主机启停

---制冷主机故障报警

---控制乙二醇泵启停

---乙二醇泵故障报警

---控制冷却水泵启停

---冷却水泵故障报警

---冷却水供水温度监测

---乙二醇供/回水温度监测

---储冰槽进出口温度监测

---末端乙二醇流量

---室外温湿度监测

---空调冷负荷

---各时段用电量及峰谷电量

---各种数据统计表格、曲线

---存冰量记录显示

---可实行无人值守运行

---各时段用电量及电费自动记录

系统可在监控计算机上操作,系统状态由计算机显示,各系统数据可用打印机保存;监控计算机脱机状况下,系统可由控制柜操作面板手动控制。控制系统可根据空调实际之冷负荷,在各工况下控制制冷主机启停台数及各设备的连锁启停。

深圳市伟力低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节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拥有相关知识产权50余项,在中央空调系统、蓄冷设备系统、电机自控系统、在线监控系统、热导设备、LED照明等领域都具有技术及产品,是少数具有核心技术的综合节能服务公司。

公司专职于节能项目的投资与运营,累计实施百余项各类节能项目案例,在EMC(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方案设计、EMC项目管理、EPC节能工程项目实施、节能诊断与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发表时间:2019-03-21T15:47:56.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丁岳峰 [导读] 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蓄冷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正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fN2) Qs=N2Cfqc, 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选择基载主机。然后从总负荷中扣除基载主机所承担的负荷,再按第一种情况合理配制冷水机与蓄冰槽。 二、水蓄冷 水蓄冷是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如若利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水池,在确定制冷机容量与蓄冷槽的容量时,可根据消防水池的容量来计算出蓄冷量,然后根据剩余负荷量来确定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最后校核一下冷水机组能否满足夜间蓄冷的需要。 三、冰蓄冷与水蓄冷的对比 水蓄冷系统不仅从节能而且从节省初投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充分利用了建筑的消防水池,不再占用建筑面积,节省了机房面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肯定水蓄冷,否定冰蓄冷,他们各用各自的适用范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根据公式qc=Q/(N1+CfN2) Qs=N2Cfqc 我们可得出蓄冷比率: η=Qs/Q=(N2Cfqc)/Q=(N2Cfqc)/[(N1+CfN2)×(N2Cfqc)/Q] =1/[1+(N1/(CfN2)) 对于一般的办公建筑来说,N1、Cf、N2均为确定值,分别为8.5,8,0.7,则η=1(1+8.5/0.7×8)=39.7% 在这个比率下,制冷机与蓄冷槽容量配置为最佳,对冰蓄冷而言,因蓄冰槽可根据蓄冷量的大小来配置,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就可根据这一比率来确定蓄冷量,从而配置出相应的制冷机与蓄冰槽,但对水蓄冷而言,因为它利用的是消防水池,而建筑物消防水池的容积只与建筑物的性质及使用功能有关,与建筑面积没有关系,那么在这一条件下限制下,对于空调面积只与建筑物的性质及使用功能有关,与建筑面积没有关系,那么在这一条件下,对空调面积较小的建筑物来说,水池所蓄存的冷量占全日总冷量的比率接近于39.7%,则我们建议采用冰蓄冷系统,对空调面积较小的建筑物来说,水池所蓄存的冷量占全日总冷量的比率接于39.7%,甚至高于39.7%,则我们应采用水蓄冷系统,同时,应与水系统的分区结合起来。 造价方面,同等蓄冷量的水蓄冷系统造价约为冰蓄冷的一半或更低。冰蓄冷需要的双工况制冷机组价格高,装机容量大,增加了配电装置的费用,且冰槽的价格高,使用有乙二醇数量多,价格贵,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均较复杂,因此总造价高。 蓄冷系统装机容量方面,水蓄冷的蒸发温度与常规空调相差不大,且可采取并联供冷等方式使装机容量减小。冰蓄冷工质的蒸发温度较低,制冷机组在蓄冰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f为0.6~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下低0.4~0.35。相同制冷量下,冰蓄冷的双工况制冷机组容量要大于常规空调工况机组。 移峰量上看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水蓄冷系统一般设计为全削峰,节省电费大大多于冰蓄冷系统。冰蓄冷为降低造价,一般为1/2或1/3削峰,节省电费少于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方案(DOC)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12.5℃,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 800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 4.5/12.5 ℃;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均采用8 ℃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表设计日各时段负荷值情况

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态冰蓄冷介绍

蓄冷技术介绍 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2) 二、蓄冷技术简介 (3) 2.1 蓄冷原理 (3) 2.2 蓄冷优势 (3) 2.3 蓄冷应用范围 (4) 2.4 蓄冷分类 (4) 三、广州汉正蓄冷技术 (6) 3.1、动态冰蓄冷介绍 (6) 3.1.1冰蓄冷发展历程 (6) 3.1.2第三代蓄冰技术——动态冰蓄冷 (7) 3.1.3动态冰蓄冷技术优势 (9) 3.1.4动态冰蓄冷系统 (13) 3.2平行流水蓄冷技术介绍 (15) 3.2.1平行流水蓄冷技术优势 (15) 四、工程案例 (19) 1、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华南地区最大水蓄冷工程 (19) 2、深圳富士康冰蓄冷项目 (21)

一、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汉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家专业从事能源领域的公司。在工业冷冻、暖通空调、蓄能、变频节能、低压成套电气和自动化系统集成等领域有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和工程案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力量,汇集了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高素质专业科研人员,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先后开发出动态冰蓄冷、平行流水蓄冷、精密基站空调、变频喷淋螺杆冷水机组、高压开启式螺杆机组等系列产品。 “用心做好每件事”是汉正人的经营理念。公司将以雄厚的技术力量为依托,不断地研发新产品;以一流的工程质量为保障,不断地开拓新市场。 公司本着“诚毅”的核心价值观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完美的产品和“诚毅”的服务。 ·主营业务:动态冰蓄冷工程的设计和工程建设 水蓄冷工程的设计和工程建设 ·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蓄能和节能技术解决方案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而言,是节能的; 对于大城市的商业用电而言,均会出现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的峰段,常常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状况,而在用电的谷段,又常常会出现电量过剩的状况,如果将低谷电的电能转化为冷能应用到峰值电时的空调系统中去,则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平衡电网; 对国家电网而言,要满足用户1kwh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发电站发出超过1kwh 的电量便于抵消电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用户对电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却是不定的,是随机的,尤其是对建筑内的空调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当天的室外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不定性特点尤为突出,倘若国家电网发出的余电无法被用户使用,一来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来对国家电网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冰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便大大地减缓和减少了以上问题; ②能使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减少; 冰蓄冷空调系统按运行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蓄冷模式,另一类是部分蓄冷模式。对于第一类,通俗地说就是建筑的所有冷负荷(注:蓄冰装置是无法作为热源使用的)全由蓄冰装置承担,而制冷机组(通常是双工况制冷机组)只扮演为蓄冰装置充冷制冰的角色,在空调系统运行的时候,制冷机组处于停机状态,而蓄冰装置则全时段运行,为用户提供冷量。对于第二类,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运行方式,即蓄冰装置只承担建筑冷负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制冷机组(双工况)承担。因此,由上述可知,不论哪种运行方式,蓄冰装置总是要承担一部分冷负荷的,我们所说的减少了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实质上就是蓄冰装置承担了制冷机组本应该要承担的一部分负荷,这部分负荷值的大小也就是蓄冰装置的蓄冷量大小; ③目前各地供电部门对用电限制较严,征收的额外费用也名目繁多,建筑业主与用户的经济负担较重,还常常受到限电、拉闸停电种种束缚。若发展冰蓄冷空调技术,就能较好的缓解空调用电与城市用电供应能力的矛盾; ④由于采用了冰蓄冷与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相结合的技术,在初投资费用方面,既可减少空调处理设备、输配设备的大小,输送管网的粗细,还可减少机房管井的占用面积,压低建筑层高,从而不但可节省空调的初投资费用,而且还可降低建筑造价;在运行费用方面,由于送风温度低,风机、水泵的输配功率大幅度降低,制冷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分时电价的优惠,从而使建筑业主与用户支付比常规空调更少的运行费用; ⑤由于采用了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使空调处理与输送过程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抑止细菌、病菌的繁殖;较低的室内温度,可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水平。 (2)缺点:

冰蓄冷设计说明

冰蓄冷设计说明 1.1设计概述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成都市电网分时电价表 2.2冰蓄冷系统方案设计 本工程是医药厂房,冷负荷集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和电力平峰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电力低谷时段空调系统根本没有冷负荷,且全年供冷期内负荷极不平衡,选择常规制冷主机设备容量大,且直接制冷的结果是制冷主机高价来制冷,低价电时段闲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为了减少中央空调白天的用电峰值,充分利用峰谷电差价,大幅度地降低空调的运行费用,同时为了提高空调品质,本工程中央空调设计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以上方式中使用最多的为:冰球(或蕊心冰球)和外融冰的盘管式蓄冰装置 ·本工程采用外融冰钢制盘管冰蓄冷方式的冷源。 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如图2,部分(分量)蓄冰模式是指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时制冷设备运行,蓄存部分冷量。白天空调高 蓄冰方式 动态制冰 静态制冷 冰浆(或冰晶) 片冰滑落式 盘管式蓄冰 封装冰 外融冰 冰球(或蕊心冰球) 外板 内融冰

峰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尖峰负荷)由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负担。在设计计算日(空调负荷高峰期)制冷机昼夜运行。部分蓄冷制冷机利用率高,蓄冷设备容量小,制冷机比常规空调制冷机容量小30-40%,是一种更经济有效的运行模式。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初期投资费用及机房占地,本工程冰蓄冷设计采用分量蓄冰模式。,本设计方案采用部分蓄冰模式 3.4蓄冰流程选择 3.4.1 蓄冰流程的选择 蓄冰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制冷机可有两种运行工况,即蓄冰工况和放冷工况。在蓄冰工况时,经制冷机冷却的低温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槽的蓄冰换热器内,将蓄冰槽内静止的水冷却并冻结成冰,当蓄冰过程完成时,整个蓄冰设备的水将基本完全冻结。 融冰时,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系统回流温热乙二醇溶液进入蓄冰换热器,将乙二醇溶液温度降低,再送回负荷端满足空调冷负荷的需要。 乙二醇溶液系统的流程有两种:并联流程和串联流程。a、并联流程:这种流程中制冷机与蓄冰罐在系统中处于并联位置,当最大负荷时,可以联合供冷。同时该流程可以蓄冷、蓄冷并供冷、单溶冰供冷、冷机直接供冷等。并联流程原理如图3。 b、串联流程:即制冷机与蓄冰罐在流程中处于串联位置,以一套 循环泵维持系统内的流量与压力,供应空调所需的基本负荷。串联流程配置适当自控,也可实现各种工况的切换。串联系统原理如图4:

冰蓄冷技术(DOC)

1.技术原理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谷电运转制冷主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一项调节负荷、节约能源的技术。 (1)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 (2)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小机组装机容量、节省空调用户的电力花费。 (4)改善制冷机组运行效率。 (5)蓄冷空调系统特别适合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场合加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等。 (6)应用蓄冷空调技术,可扩大空调区域使用面积。 (7)适合于应急设备所处的环境,

计算机房、军事设施、电话机房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 2.冰蓄冷空调系统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蓄冷水泵、释冷水泵、换热器、储冰槽等。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增加了储冰槽、换热器等装置 3..工艺流程 冰球式(也称封装式)冰蓄冷工艺流程:在制冰时,通常要求制冷主机蒸发器出口温度为零下5摄氏度,因此冰球外循环的介质通常采用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在冰球外流动,在制冰循环中,从制冷主机出来的低温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使冰球内的水结冰;在融冰供冷时,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通过换热器与流往空调末端的冷冻水热交换,被

冷却后的冷冻水流向各个房间,通过风机盘管供冷,因此,空调末端的形式可以与常规中央空调相同。 冰盘管冰蓄冷工艺流程: 、 4.适用范围: 商场、饭店、写字楼、体育馆、展览馆、影剧院、宾馆、居民小区等场所;制药、食品加工、啤酒工业、奶制品工业等;需要对现有单班、两班空调系统扩大供冷量的场所,可以不增加主机,改造成冰蓄冷系统。5.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 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峰谷电价比至少要达到4:1,否则无经济性可言)

冰蓄冷设计说明书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 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4室外计算参数(江苏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1℃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31℃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6℃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2℃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9 % 夏季大气压力100.391Kpa 夏季平均风速 3.3m/s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4℃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4% 冬季大气压力102.524 Kpa 冬季平均风速 3.3 m/s 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2 设计范围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0000平方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3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3空调系统 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及专家组建议,空调方案确定为: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即新风机组加辐射冷吊顶。辐射吊顶已被美国能源部列为二十一世纪15项最节能,最有前途的空调技术之一,其突出的优点——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安静,使其成为目前欧美各国首选的空调末端装置,辐射吊顶、全热交换器和低温送风新风系统组成的独立新风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空调系统。4.3.1 首层∽八层及地下一层南区各功能房间 采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DOAS)。新风机组除了承担新风负荷外,还承担室内全部潜热和部分显热负荷,室内剩余的显热负荷由辐射冷吊顶承担。 新风机组选用专用DGKR08型低温送风新风机组,设置在专用的新风机房内,每台机组风量约为7000m3/h-8000m3/h。机组进水温度低于3℃,出水温度为辐射冷吊顶的进水温度(露点温度加1~2℃),由室内露点温度控制,新风机组 出风温度低于7℃。该机组除了具有普通空调机组具有的冷却﹑干燥﹑加热及加湿功能外,还具备有:(1)承担其全部新风负荷,室内全部潜热和部分显热; (2)机组内配置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回收焓效率大于50%,温度效率70% 以上;(3)机组内配置驻极静电过滤器,计数效率为99.9%可备光催化材料杀灭,空气阻力小于50Pa。 空调房间冬季加湿采用高品质的干蒸汽加湿,汽源由地下一层锅炉房引来。 新风系统按楼层分南﹑北两个系统设置,以利调节。新风管沿走道吊顶敷设,在进入每个房间的支管上设置E型定风量调节器,送风口采用大诱导比风口下送。排风通过每个房间侧墙上设置的排风口,通过走道吊顶,进入新风机组全热交换器释放能量后排入大气。 辐射板采用国产辐射板。因为它较进口辐射板热阻小,辐射冷/热量大,接头先进,价格便宜等优点。辐射板型号选用600×600规格板,颜色的选用与排版形式随装修进行。 4.3.2 餐厅及厨房。 由于餐厅空调负荷变化大,湿负荷大,空调运行时间短,层高较高等特点。故餐厅单独设置空调系统,空调形式采用独立的低温送风新风系统,送风口采用大诱导比风口下送,排风口为单层百叶风口,通过排风管进入新风机组全热交换器释放能量后排入大气。新风机组选用专用DGKR15型低温送风新风机组,设置在专用的新风机房内,机组风量约为15000m3/h。 厨房采用直流空调系统(冬季加热夏季降温),厨房排风量暂按40次/时,送风量为80% 排风量,其施工图设计待厨房设备确定后进行。 4.3.3 电话机房及计算机主机房 为了保证电话机房、消防值班室及计算机主机房值班空调,另分别设置一套VRV空调系统,室外机设置在屋顶,室内机采用四面吹出式,设置在吊顶上。 4.4空调系统冷源 本工程空调面积为23500m2,预留空调面积5500m2,共计空调面积29000m2。空调冷负荷为3351kW,折算为冷指标为115.56w/m2。空调热负荷为2595.5kW,算为冷指标为89.5w/m2。

16华森李百公深圳财富港大厦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及应用

深圳财富港大厦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及应用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李百公☆ 广州高菱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漆科亮肖睿 摘要:动态冰蓄冷系统具有制冰效率高,放冷速度快的优点,但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应用案例少;在深圳财富港大厦的过冷水式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优化自控设计等方法,在运行调试中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了过冷水换热器的稳定运行;通过实测运行工况,掌握了系统运行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对该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动态冰蓄冷过冷水换热器蓄冷放冷运行稳定 Shenzhen caifugang building dynamic ice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aigong Li★ Abstract:Dynamic ice storag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ice-making, fast speed cooling off, but the system is not stable, and less application case. In ShenZhen caifugang building dynamic supercooled water type adopted in the design of ice 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utomatic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modular design. In the running and debugging took variou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percooled water heat exchanger; Through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and master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condition, and propose som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design, the system running and maintenance Keywords:Dynamic ice storage Supercooled water heat exchanger Cold storage Release cold Running stability Shenzhen huasen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引言 由于深圳峰谷电价政策较为优越,近年来蓄冷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因系统应用早,技术相对成熟,蓄冷装置占地面积小等原因,冰蓄冷系统特别是静态冰蓄冷成为蓄冷空调系统的主流。 静态冰蓄冷系统制冰时水静态地被冻结成冰并附着在传热壁面上[1],随着蓄冰量增加,冰层厚度逐渐加大,传热效率及制冷效率也大为降低。为克服上述缺点,动态冰蓄冷系统制冰时水与传热壁面发生热交换,但冰的形成并不在传热壁面,而是在远离传热壁面的空间解除过冷生成冰浆,即制冰过程是动态的,该系统消除了静态冰蓄冷技术的固态冰层导热热阻,同时液体和传热壁面间换热效率高。 ☆李百公,男,1971年3月生,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518031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0755) 86126775 E-mail:libg@https://www.360docs.net/doc/3f10571389.html,

冰蓄冷设计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冰蓄冷设计 姓名:何燕娜 班级:建筑1202 学号: 121430205 2014年12月

1.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浙江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双工况冰蓄冷系统应用。 1.2 冰蓄冷系统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本文就对冰蓄冷系统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并和传统的风冷系统进行初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综合比较。 1.3 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是指系统在充冷还是供冷,供冷时蓄冷装置及制冷机组是各自单独工作还是共同工作。蓄冷系统需要在几种规定的方式下运行,以满足供冷负荷的要求,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如下几种: (1)机组制冰模式

在此种工作模式下,通过浓度为25%的乙二醇溶液的循环,在蓄冰装置中制冰。此间,制冷机的工作状况受到监控,当离开制冷机的乙二醇溶液达到最低出口温度时制冷机关闭。此种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机组制冰工作模式示意图 (2)制冰同时供冷模式 当制冰期间存在冷负荷时,用于制冷的一部分低温乙二醇溶液被分送至冷负荷以满足供冷需要,乙二醇溶液分送量取决于空调水回路的设定温度。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的供冷负荷不宜过大,因为这部分冷负荷的制冷量是制冷机组在制冰工况下运行提供的。蓄冷时供冷在能耗及制冷机组容量上是不经济合理的,因此,只要此冷负荷有合适的制冷机组可选用,就应设置基载制冷机组专供这部分冷负荷,该工作模式示意图如图1-3所示。 图1-3 制冰同时供冷模式示意图 (3)单制冷机供冷模式: 在此种工作模式下,制冷机满足空调全部冷负荷需求。出口处的乙二醇溶液不再经过蓄冰装置,而直接流至负荷端设定温度有机组维持。该工作模式示意图如图1-4所示。

冰蓄冷自动控制系统设备及功能说明

第三章机房自动控制系统 一、冰蓄冷自动控制系统综述 工程的自控系统由上位机远程控制系统、PLC现场控制系统、电动阀、传感检测器件、系统配电柜、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PLC控制软件为主的控制程序,该程序为美国西门子公司与CRYOGEL公司联合开发,已经在美国的多个工程中和台湾杰美利(GEMINI)得到应用,直接输入后调整。上位机控制软件也可带采用CRYOGEL/(GEMINI)公司软件包的WinCC操作系统。 上位机远程控制设置先进的集中控制台,采用工控机配置打印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打印,现场控制机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进行系统控制、参数设置、数据显示,确保实现系统的参数化,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本系统中的核心控制部分与机电执行装置采用国际著名品牌(西门子、江森、霍尼韦尔)的产品。 蓄能系统控制具体功能如下: ⑴控制系统通过对主机、蓄热锅炉、蓄冰装置、板式换热器、泵、冷却塔、系统管路调节阀进行控制,调整蓄冷系统各应用工况的运行模式,在最经济的情况下给末端提供稳定的供水温度。 ⑵根据季节和机组运行情况,自控系统具备所有工况的转换功能。 ⑶控制、监测范围: a、制冷主机、泵、冷却塔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b、总供/回水管温度显示与控制; c、蓄冰装置及蓄热水箱进出口温度、显示与控制; d、蓄冰量、余冰量、乙二醇流量、瞬时释冷速度、蓄冷速度等标准规定参数的 显示; e、电动阀开关、调节显示; f、备用水泵选择功能; g、各时段用电量及电费自动记录; h、空调冷负荷以及室外温湿度监测; i、可选的功能(包括楼宇智能化系统接口及接口转换程序)。 ⑷控制系统对一重要的参数进行长时间记录保存,并将空调的实际运行日负荷通过报表或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可以查询到某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数据值,供使用者进行了解、分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生:欧阳光 学 号 学 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位类别 硕士 任课教师 制冷空调过程的节能新技术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分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冰蓄冷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冰蓄冷技术对电力调峰、平衡电网及节能减排的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与冰蓄冷空调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的经济性;并简要介绍了冰蓄冷与热泵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优势。展望了新型冰蓄冷系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冰蓄冷削峰填谷节能低温送风系统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尽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然而,电力供应仍很紧张,尤其是夏季有些地方不得不采用拉闸限电的办法解燃眉之急。因而,改善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和电力负荷环境已成为一些大中城市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空调系统是能耗大户,而空调系统用电负荷一般集中在电力峰段,因此对城市电网具有很大的“削峰填谷”潜力。基于这种“削峰填谷”的想法,空调系统中出现了冰蓄冷机组,它利用午夜以后的低谷电制冰,储存到白天用电高峰时供冷。而冰蓄冷技术和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相结合则更能增强它的竞争力,对于电力生产部门和用户都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可以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节能和环保。因而随着国内冰蓄冷技术的成熟,它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冰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冰蓄冷空调就是利用水或一些有机盐溶液作为蓄冷介质,在夜间电力供应的低谷期(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开机制冷,将它们制成冰或冰晶,到白天电力供应的高峰期(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利用冰或冰晶融解过程的潜热吸热作用,再将

冰蓄冷

一.名词解释 相变蓄能(潜热蓄能):利用蓄热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来蓄能或释能。 显热蓄能:蓄能材料在蓄存和释放热能时,只是材料自身发生的温度的变化,而不发生其他的变化。 部分蓄冷: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期时制冷设备运行,储存部分冷量,白天空调期间一部分空调负荷由蓄冷设备承担,另一部分则由制冷设备承担。 全部蓄冷:在夜间非用电高峰期,启动制冷机进行制冷,当所蓄冷量达到空调所需的全部冷量时,制冷机停机;在白天空调时,蓄冷系统将冷量转移到空调系统, 空调期间制冷机不运行。 主机在蓄冷槽上游:空调回水先经主机,使主机能在较高的蒸发温度下运行,提高了压缩机的容量和效率,使能耗降低。蓄冷槽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释冷速度放低。 主机下游:空调回水先经蓄冷槽,使蓄冷槽的放冷速度提高,但为了防止过快的消耗蓄冷量,需要控制蓄冷槽出口温度。而主机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使能耗增加。 蓄冷密度:m3 /(kw·h) 动态蓄冰:冰的制备和存储不在同一位置,制冰机和蓄冷槽相对独立。 静态蓄冰: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行,蓄冰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结构。 自然分层型蓄冰槽:利用密度的影响将热水和冷水分隔开。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间接供冷水系统:在供冷回路中采用换热器与用户间形成间接连接。换热器一次侧与水蓄冷槽组成开式回路,而供至用户的二次侧形成闭式回路。 蓄能:TES:Thermal Energy Storage IPF :Ice Packing Factor FOM:Figure of Merit GSHP:Ground Source heat pump 二.书本知识点 P9 1.蓄冷空调:在夜间电网低谷期,制冷主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用电高峰期,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负荷的需要。 水蓄冷——是利用蓄冷温度在4~7°C之间的显热进行蓄冷。使用常规的制冷机组,可实现蓄冷和蓄热的双重用途。蓄冷、释冷运行时冷水温度相近,制冷机组在这两种运行工况下均能维持额定容量和效率。但水蓄冷存在蓄能密度低、蓄冷槽体积大及槽内不同温度的冷水易混合的缺点。 冰蓄冷——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具有蓄能密度大的优点。但冰蓄冷相变温度低,且蓄冰时存在较大的过冷度,使得其制冷主机的蒸发温度降低,降低了制冷机组的效率。另外,在空调工况和蓄冰工况运行时,要配置双工况制冷主机,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共晶盐——优点是其相变温度与制冷主机的蒸发温度相吻合,选用一台制冷主机即可进行制冷、蓄冷工况运行。缺点是其蓄冷密度较低,相变凝固时存在过冷现象,且材料易老化变质、蓄冷性能易发生衰减。 2.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的异同:冷源不同,其余相同 3.意义:移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0-6-12 点击数: 826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fN2)Qs=N2Cfqc, 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选择基载主机。然后从总负荷中扣除基载主机所承担的负荷,再按第一种情况合理配制冷水

广州冰蓄冷规划

广州冰蓄冷系统方案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供应缺口越来越大。冰蓄冷技术,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使蓄冷介质结成冰,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及潜热特性,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使蓄冷介质融冰,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采用蓄能技术能够缓解高峰电力紧张的局面,所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蓄能的使用。河北省政府对冰蓄冷空调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业主采用冰蓄冷技术,比如给予业主造价30%的补贴,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降低冰蓄冷用户在低谷时段的用电价格等。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御盛隆堂药业项目,建于藁城,尖峰负荷为3657.93kw。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使用情况,本项目选用一台制冷量为1122kw的制冷机作为基载主机直接供冷,另外再选一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1871kw,制冰工况制冷量为1213kw的双工况制冷机利用夜间便宜的低谷电制冰,另外根据经过与甲方的技术交流,夜间负荷选为尖峰负荷的30%。

三.蓄冰制冷系统设计简介 1.冰储冷空调系统特点 冰储冷空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 均衡电力负荷,加强电网负荷侧的管理( Demand Side Management ) , 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储存冷量,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用储存的冷量来供应全部或部分空调负荷,少开或不开制冷机。对城市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b.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所以冰蓄冷系统合理利用谷段低价电力,与常规系统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且分时电价差值愈大,得益愈多。 c.由于冰蓄冷系统具有储存冷量的能力,故制冷机组无需按照峰值负荷进行选型,制冷主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大大小于常规系统。一般可减少 30 %~ 50 %。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设施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 d 使用灵活,部分车间使用的较小负荷可由主机+融冰提供,制冷主机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行,节能效果明显。 e.由于蓄冰可以提供1-2度的低温冷水,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低于4度的任意温度冷水,除湿效果明显。 f.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g.制冷速度快,只需15-20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常规系统约需1小时。 h.空调系统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系统的全自动运行,而且具备与车间的BAS 接口,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调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2.1经济 蓄冰系统设计须综合考虑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详尽研究系统的电力费用、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期投资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动态冰浆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冰浆是由微小的冰晶和溶液组成,而溶液通常是由水和冰点调节剂(如乙二醇、乙醇或氯化钠等)构成。由于冰晶的融解潜热大,使得冰浆具有较高的蓄冷密度;同时由于冰晶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使其具有较快的供冷速率和较好的温度调解特性。它不象传统的盘管式(内融冰、外融冰)和封装式(冰球、冰板)蓄冷系统的冰凝结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增加了冰层的传热热阻,使其传热效率较低。 冰浆蓄冷系统现已被用于空调系统中,夜间低谷时蓄冷,白天高峰时供冷,冰浆蓄冷空调系统的容量一般只有高峰冷负荷的20%—50%,使其整个系统小巧、紧凑。由于冰浆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低温送风特性,使得整个空调系统的风管、水管尺寸减小,冷量输送的功耗也大为降低,运行成本减小。 一、冰蓄冷满足制冷需求 1)晚上蓄冰,白天融冰,移峰填谷,改善国家用电结构; 2)通过蓄冰,减少制冷机组容量。制冷机组运行时可保障一直运行在高负荷段,以提高制冷效率; 4)蓄冰系统可做为备用冷源,可应对紧急停电事故; 5)蓄冰系统扩容方便,可轻松面对空调使用面积的增加; 6)采用冰蓄冷,由于减小制冷机组装机容量而减小电力设备投资,如变压器、配电柜及自备发电设施等,整套制冷系统的辅助设备及辅件也都减小,制冷机房面积减小;配合峰谷电价,大温差系统设计,运行费用与末端费用投资减小,整体经济效益显著。 力合islurry冰桨蓄冷的特点: 1)机组既可以制冰,又可以做为常规冷水机组使用,功能齐全; 2)机组为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转运方便,可在各工况下高效运行,蓄冰槽内只有制冰介质溶液和冰浆,无任何维护量; 3)制冰器设计独特,冰晶制成工艺先进,换热器内不粘附冰,实现较高的蒸发温度,降低能耗,比传统的蓄冰方式节能15%以上; 4)机组体积小,可减少机房占地面积,对机房无特殊要求; 5)冰浆以流体形式储存与蓄冰槽中,蓄冰槽可以为任何形式,尽可能减少机房的占地面积,节省基建费用;6)冰晶有极大的换热表面,融冰迅速,彻底,可提供更低的供水温度,与低温送风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降低系统投资费用; 7)设备可集中或分离设计,易于实现在负荷变化时机组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模块化设计易于对系统能量进行调整——扩容或缩减。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1.蓄冰槽容量不宜过大,会使蓄冰槽因自重变形,必须增加槽的壁厚以及进行加固,还会给制作安装和运输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费用。在蓄冰槽的扩散管的排布上,会因扩散管的排布过密而浪费大量的空间,还会影响冻冰及融冰的效果。 2.冷冻站通常位于大厦的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又往往是停车库、站房、办公集中的部位;使用面积非常紧张、造价昂贵;在蓄冰槽的设置及排布上应尽量使用可利用的空间位置。 3.乙二醇溶液100%的价格大约是7100元/吨,价格昂贵。在系统中,如果因为检修或系统渗漏会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施工中,管道及设备用设立牢固的支、吊架,同时系统应进行严格的严密性试验。如果有可能在乙二醇溶液充注前进行水溶液的试运转,观察整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自控系统的测点及电动阀门的动作配合。 4.蓄冰槽在安装过程中,槽与下面的支撑必须进行隔冷处理,以免局部形成冷桥,槽的本体必须进行绝热保温设计以减少冷损失。乙二醇溶液在蓄冰过程中通常在-2.19℃/- 5.56℃范围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大;如果隔热效果不好,在平时的运行中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所以蓄冰槽的本体的保温厚度应大于标准工况的冷冻水的保温厚度,保温层应严密尽量减少冷损失。 5.蓄冰槽无论是立槽还是卧槽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载冷剂(即25%的乙二醇溶液)的分配均匀性。在槽的入口和出口设均流管。本工程采用了DN200扩散管,均流管供、回各一根,在系统冻冰及融冰过程中流向相反。将载冷溶液均匀有效地传给槽内蓄冰球。 6.在蓄冰槽的设计中还考虑人孔以便填充球,在填充蓄冰球时,对高于2M的卧槽或立槽,应预先在槽中充入1/3槽的水以减少填球时的冲击使球均匀地填充(由于冰球的密度比水小,冰球浮于水面有利于冰球的扩散);同时水不宜过多,不利于冰球填满整个冰槽(造成冰槽底部无冰球);槽的底部设卸球孔,也可作排污用。 7.在冰蓄冷系统流程中系统与用户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即整个系统全部充满乙二醇溶液)和间接连接(即乙二醇溶液系统仅限于一定范围内,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本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间接连接,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在制冷机房内循环;外部空调水系统仍是水系统。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 A、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制冷机房用,用量少; B、减少在大楼内部存在因检修和维护造成乙二醇溶液泄漏的问题。 C、尤其是高层建筑能起到隔断高层建筑冷水系统静压以保护空调制冷主机;提高蓄冰系统安全系数,减少乙二醇溶液泄漏概率;减少设备及阀部件承压稀疏的作用。其代价仅仅是增加了一台热交换器。 8.本工程采用了部分蓄冰的控制策略而且是制冷机优先,这样制冷主机的容量可以大大减少,同时也减少了电力增容费,在负荷较低时尽量利用所蓄的冰。 9.在系统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乙二醇溶液受球内介质相变时的影响而体积膨胀,在系统中他的相变膨胀量是2%~9%。为此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而且还设置了溶液补给箱作为膨胀水箱外的溢流箱。在系统亏液或浓度降低时进行补液。 设置溶液补给箱有以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