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发展始末

摘自《参考消息》

2006年5月30日第12版作者郑继文施孝玮舒孝煌原编者按最近在总统府国安会的运作下,台湾媒体、学界、军界掀起一轮“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10周年”的回顾,为“终止国统”事件所造成的风波营造些社会支持气氛。尽管这波回顾导弹危机风潮的动机不单纯,不过那场危机确实是影响台湾发展的爆炸性事件,余波直到现在仍回荡不已。

[转自铁血社区http:

中共的7xx演习,第一xx以

1995年7月21日开始的东海导弹试射演习为开端,在大陆方面发布演习的射击公报后,台湾军方的参谋部长罗立本上将立即下令三军完成备战准备,并指示军方要能“止战不惧战、备战而不求战”。对解放军的军事行动要以“不畏惧、不回避、不示弱”来面对,守备重点的先后次序为“先离岛、次外岛、再本岛”。

军方的情报次长室在这次危机中组成情报资讯平台,运用雷达与截听器材监控、情报收集及交换,成立早期预警小组,对危机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研判。在导弹危机前,军方的战略指导原则为“攻守一体”,为因应这次危机顺势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情报与作战系统扮演出解放军可能采取的方式,预测出“18套剧本”。

当时军方认为,台澎防卫作战中的弱点为陆军所据守外岛中的离岛,故依照离岛优于外岛、更优于本岛之原则,军方将当时新获得的轻武器和弹药、粮秣等优先运补外岛中的离岛。此外,还将本岛装甲部队中的装甲车运送到离岛,作为阵地中炮台。此外,为防止解放军对外岛以空降突袭,也调派装甲和防空武器前往外岛阵地,以增强外岛比较脆弱的防空战略力。

为因应可能的挑衅行动,军方首次成立“永固”专案小组,由当时的副总长执行官唐飞上将担任小组长。“永固”专案小组定在

1996年3月5日——也不是大陆公布的演习日3月8日前,完成外岛短缺弹药之运补、规划增援外岛的兵力、外岛“天弓”和“雄风”导弹完成战备、35快炮及40炮部队提升警戒兵力,静待可能的危机来临。

1996年3月5日6时,新华社宣布解放军将在3月8日-15日在台湾东北与西南附近海域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因李登辉访美所酝酿的两岸政治对立终于军事化,台海爆发导弹危机。

在导弹射击前后,情报署召开多次情报会议。前空军12队卢队长回忆,当时对岸并没有登陆部队集结的征候,也就是说,演习应该是局限在海空操演和导弹试射上。而且,3月适逢季节交替,台湾海峡并不适于海空作战与演训,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从日后看来其实不高。[转自铁血社区http:

但是1995年的演习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曾任新竹联队长的王将军指出,1995年秋天,大陆战机以Su-27和歼8战机搭配,频频冲向海峡中线,让当时台海每个基地的战机都疲于奔命。1995年秋天,空军仅以当时的作战主力F-5系列战机和仅剩的15架F-104战机及约40架左右的F-CK-1经国战机,应付各种空中的紧急状况。当年中秋节前一个晚上,新竹的F-104战机曾被中共战机弄到只剩3架妥善。当时空军作战怀念陈肇敏将军,对军方处理导弹危机的过程保持非常低调的态度,只说当时的处境与辛酸实不足为外人道,并且衷心企盼两岸能走向和缓与和平。

至于海上的状况就比较紧张了,当时海军大部分舰艇还是以二战时驱逐舰所构成的阳字号舰为主。海军3月8日当天在台湾海峡仅有2艘舰艇,分别是“达观”号海测船与“正阳”号驱逐舰。当时,“达观”舰担负一般的水文调查任务,位置在海峡南部。但是在海峡北部航行的“正阳”舰上的气氛就紧张得多了。当时,“正阳”舰航行于台海海峡上,遭受解放军突袭的几率最大。据当时“正阳”舰上的长官回忆,当天晚上,海峡风浪不小,海军舰司令部非常担心“正阳”舰遭到突袭,一直提醒“正阳”舰造成不要离台湾太远。

到了3月8日,由于大陆的导弹已经发射,情报次长室下令12队的RF-104G升空前往两个弹着区域海面,观测是否有导弹残骸。据卢队长回忆,导弹坠落于海面后完全看不到痕迹。

在外岛的官兵面临解放军可能的包围,心情可说是紧张到最高点。而当时应对的18套剧本中,的确有外岛守军遭解放军包围或突袭的剧本。

美军是支撑台湾防卫的重要力量,大部分人认为,若台海爆发战争,美军不会坐视不管。不过帅委员指出,在美国与台湾断交后,双边军事交流受到严重影响,美军对台湾设下许多限制条款,军方只有主管情报的联二情报军官与主管军购的联五计划军官能进入美国开会或参访。主管作战的联三军官是不准进入美国国防部的。因此,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仅台湾军方早已与美军的现代化脱钩,而且美军也不清楚台湾军方的状况。

在这种状况下,帅委员当时以“国防部联三次长执行官”的身份前往美国国防部,让美军能够了解台湾军方因应情况。他总结认为,美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作出反应的。当年的克林顿政府为维持政策的自由度,采用模糊台海政策。尽管美国在必要的时候会作出一些政治表示,不过当时与大陆是敌是友还未确定,美国也担心被台湾打“美国牌”而拖下水。

美国的想法与当时台湾许多人认为的有很大差异,尽管美国了解当时台海急速增加的危机与台湾面对的问题,却没有提出任何承诺,只告知台湾一切不需担心,美军一定会有因应。

[转自铁血社区http:

美国政府派航母来也只是摆个姿态。帅将军指出,美国当时曾经事前知会他要派航母来台海,不过有关航母的到达时间、地点、方位,美国人却拒绝透露。整个交涉过程,美军的反应非常狡猾,且台湾方面原本预期航母会从台湾西海岸通过,最后却只是在台湾东部外海停留7个小时便撤回,作为一种姿态展现。

帅分析,美国对影响到其重大战略利益的地区会主动介入,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便邀集联军攻复科威特;不过若是无关自身利益,像一些非洲小国的内战或种族仇杀,美国是不会介入的。至于台湾是否为美国的重大战略,帅将军指出,美国认为台湾是未来可用的战略棋子,不过现在最好是处于冻结状态,维持现状不惹事。美国哪天用到台湾还不知道。

此外,美国对海外用兵需国会通过,不过美国民间会否支持对台湾用兵是相当有疑问的。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层次,间接介入就是目前所作的,譬如加强台湾战管能力、情报支援、提供台湾新武器进行换装;而直接支援就是像昔日的飞虎队来华参加抗战。不过,美国直接介入台湾有困难,首先是美国的国会与民间决定介入要一段时间。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花了四五个月准备。台湾有所谓“坚持两个星期抵抗”的说法,其实这个时间是授权美国总统做决定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派航母来台示威或是以撤侨名义来台所需要的时间。至于美国派大军来支援,至少需要四个半月。

帅委员指出,两岸危机并没有因导弹试射结束后而告一段落,整个台海危机一直持续到“两国论”之后。其间,双方剑拔弩张,解放军的机舰频频出海且进入中线,原本台湾海峡由台湾控制的默契与地盘观念被打破,台湾方面被压缩到中线。

面对当时的紧张情势,帅委员指出,国防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管制两岸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他指出,基本上军方的防御有主动与被动两种,在“固安”计划的被动反应中,战区的司令官有独断反应权力,部队在遭受奇袭后有自动反应能力。在导弹危机后,国防部修改许多被动、主动反应机制,同时设下一些管制与规定,这些是相当复杂的工作,有许多作战规定的接战程序要修改。

帅委员还指出,现有参谋本部制度无法因应守势作战需要,无法适应未来的奇袭、斩首、威吓、震撼作战形式。现在五大司令部和相关人员的庞大组织,对作战的立即反应显然不够。他当初曾坚持要组建联合指挥部,但这种改变会影响很多高阶将领的职缺,因此迄今仍示建立。

[转自铁血社区http:

最后,帅委员还从导弹危机谈到导弹威胁的实质,认为导弹的主要威胁是对机场、雷达站、调度中心等造成瞬间的巨大伤害,却无法屈服一个国家。导弹麻烦之处是会破坏空中优势的平衡,不过国防部却没有采取积极行动来弥补可能的失衡。目前,台湾有一个很愚蠢的做法,想买爱国者导弹用两枚换一枚的方式来对抗弹道导弹,这是一种投资效益极低的做法,其费用还不如拿来作重要基地的地下化。

谈到1996年的导弹危机,其源头须回到1995年中期的台湾。苏起委员回忆,当时台湾政府的施政重点有4项,分别是内部民主化、务实外交、新的两岸关系,发展经济,除了最后一项是行之有年的既有政策外,前面三项则是新政策。

三项新政策中以两岸关系最重要,据苏委员纪录,两岸谈判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1988年-1990年两边是接触但不谈判,双方花了3年时间取得信任与才开始派出密使;自1990年展开密使谈判,1991年更是浮上台面进行公开谈判。由于两岸关系和缓,台湾的务实外交推动较顺利,正副元首多次出国访问,与非邦交国间的往来相当频繁;即使是采购先进武器也更容易。外购的武器装备像幻影2000战机、F-16战机、拉斐特护卫舰等,都是在两岸谈判的那几年获得的。

苏委员指出,导弹危机前是台湾的黄金时期,以国际关系、两岸关系、政治经济稳定三项指标来看,当时的台湾都处于最佳状况。那时的台湾正是经济最繁荣的时候,社会一般人没有想过会有爆发战争的危机。也因此,解放军对台进行导弹试射,对整个台湾社会造成巨大的震撼心理,随即产生移民潮、有钱人出国避风头等现象。

苏委员认为,导弹危机成了台湾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各方面的发展在几年内急转直下。

从前面的国际、两岸、政经三项指标来看:

两岸关系发生军事化转变,到“两国论”提出后更使两岸谈判全面中断,迄今仍处于僵局。从那时开始,台湾内部便分裂为与大陆对抗和与大陆交往的两股力量。随着台湾内部选举更激化了族群对立,自2000年更分裂为蓝绿对抗迄今,政治空转也让台湾经济发展跟着一蹶不振。由于两岸关系交恶,大陆加大压缩台湾国际生存的力度,使台湾邦交国数量减少,没几年南非便与台湾断交。因此,三项指标可说是全面倒退。

回顾导弹危机起因的李登辉访美事件,苏起委员认为,台湾对大陆的激烈反应始料未及,而美国与大陆在处理是否允许李登辉访美的交涉期间,错估了对方的反应。

[转自铁血社区ht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