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一、应力腐蚀的机理和特点

1.应力腐蚀----金属/设备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同时作用下产生脆性破裂,叫应力腐蚀破裂。

2.应力腐蚀破裂的裂缝形态----主要有二种:

a.沿晶界发展,称晶间破裂。

b.裂缝穿过晶粒,称穿晶破裂。

也有混合型,主逢为晶间型,支缝或尖端为穿晶型。

3.应力腐蚀的特征----

a.必须存在拉应力(外加载核、热应力、冷/热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等),若存在压应力则可抑制这种腐蚀。

b.发生应力腐蚀开裂(SCC)必须同时满足材料、环境、应力三者的特定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只发生在一定的体系,如奥氏体不锈钢/CI-体系,碳钢/NO-3体系,铜合金/NH+4体系等。根据介质主要成分为氯化物、氢氧化物、硝酸盐、氨、含氧水及硫化物等,而分别称为氯裂(氯脆)、碱裂(碱脆)、硝裂(硝脆)、氨裂(氨脆)、氧裂(氧脆),还有硫化物应力开裂等。

c. 应力腐蚀开裂与单纯由机械应力造成的开裂不同,它在极低的负荷应力下也能产生开裂。

d. 应力腐蚀开裂与单纯由腐蚀引起的开裂也不同,腐蚀性极弱的介质也能引起应力腐蚀开裂。其全面腐蚀常常很轻,而且没有变形预兆,即发生突然断裂,应力腐蚀是工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

腐蚀类型。

4.应力腐蚀的机理----应力腐蚀的机理很复杂,按照左景伊提出的理论,破裂的发生和发展可区分为三个阶段:

a.金属表面生成钝化膜或保护膜。

b. 钝化膜或保护膜局部破裂,产生孔蚀或裂缝源。

c.裂缝内发生加速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以垂直于应力的方向深入金属内部。裂缝多半有分枝,裂缝端部尖锐,端部的扩张速度很快,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

二、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根据应力的加载方法不同,应力腐蚀试验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恒变形法----给予试样一定的变形,对其在试验环境中的开裂敏感性进行评定

恒载荷法(SSCC)----方法有拉伸试验、弯梁试验、C形环试验、双悬臂梁试验,常用拉伸试验,即把单轴拉伸型的试样进行H2S水溶液应力腐蚀试验,试验介质为%HAc+5%NaCl+饱和H2S水溶液,试验在恒负荷拉伸应力腐蚀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时按不同的应力级别(取材料屈服强度的百分比)分别对试样加载,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记录其断裂时间。最长试验周期为720小时,把试样在720小时不发生断裂视为合格。通过试验达到二个目的:(1)检测材料在一定的应力级别下是否很好地抵抗应力腐蚀开裂;(2)可以测定材料的“临界拉伸应力σth”,对同样的材料分别施加不同的应力级别,试

样在720小时不发生断裂的最高应力称为“临界拉伸应力σth”,σ

th为表示材料对H2S应力腐蚀敏感度的重要指标,也叫门槛值。通过比较断裂时间的长短,或利用应力与断裂时间的关系曲线,来提出应力腐蚀开裂的临界应力σth。详见GB/T4157-2006《金属在硫化氢环境中抗特殊形式环境开裂实验室试验》。

普通低合金钢、16MnR、调质钢、临界应力到倍屈服强度

的材料可用此试验方法。

慢应变速率法(SSRT)----是在专门设计的慢应变速率应力试验机上,使试样在腐蚀介质中以一定的应变速度拉伸,直至断裂。分析试样的破断情况和断口特征,以评定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此类试验最重要的特征是在裂纹萌生或扩展区域内,产生相当低的应变速率,所以被称做慢应变速率试验。

试验原理----(略)

结果的评价

在试样完全破坏时,是否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可通过低倍显微镜检查二次裂纹,或通过破断表面的显微镜观察,检查断裂模式的变化加以确定。

应力腐蚀破断平均速率,可从完全破断的试样断面上或未破断的试样截面上,测得的最长裂纹的长度除以破断时间来确定。

可用将暴露在试验环境中和暴露在惰性环境中的相同试样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评定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比值偏离越远,则开裂敏感性越高。

试样在试验环境中得到的结果

比值=----——————————————

试样在惰性介质环境中得到的结果

结果可用同一个初始应变速率下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表示。

(a)断裂时间

(b)延性(用断面收缩率或断后伸长率来评定)

(c)达到的最大载荷

(d)标准应力—延伸曲线所包围的面积

(e)断面中应力腐蚀破裂所占的百分数

慢应变速率试验也能够用来测定临界应力值,超过此值,在给定的应变速率下会产生可检测到的裂纹。在某些体系中,临界值可能是应变速率的函数。

有的文章介绍说这种试验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实际用材与实际工况直接相结合,快速、准确地进行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评估,在石油、化工、海洋、核电等领域内,这一试验研究技术得到大量的应用。

详见GB/《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7部分:慢应变速率试验》。

调质钢、07MnMoVR采用这种方法,不适用H2S应力腐蚀。

断裂力学法----使用楔形张开加载型试样进行研究,对预先制有裂纹的试样给以各种K值,测定裂纹停止扩展的临界值K ISCC。

此外,还有GB/T17898-1999《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试验方法》、GB/T10126-1988《铁-铬-镍合金在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试

验方法》等试验标准。

应力腐蚀的预防措施

在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腐蚀、氢腐蚀、腐蚀疲劳等局部腐蚀形态中,对晶间腐蚀的研究较为深入,能采用的工程对策较为具体,在各种腐蚀试验的标准方法中,主要都用于科学试验,只有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还用作为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检验措施。在对晶间腐蚀进行有效控制和检验后,这些年才把化工过程设备产生的晶间腐蚀失效事故降到占各种腐蚀失效事故总和的10%以下,所以对压力容器的晶间腐蚀进行控制和检测,一直是必要措施。而应力腐蚀失效事故占到腐蚀失效事故总和的5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对应力腐蚀产生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对应力腐蚀失效的工程控制手段还不够有力,也还没找到很好的工程检验方法。

防止应力腐蚀的方法理论上有以下几种:

设备或另部件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消除或部分消除部件应力。

正确选材(对Q345R和Q235R,一般优选Q235R,选择合适的不锈钢、双相钢、镍合金等)。

改进设计结构,避免应力集中于局部。

设计中选用载荷应低于产生应力腐蚀的临界值。

表面处理(用喷丸处理产生压应力)。

采用电化学保护(如阴极保护、阳极保护)。

涂层(或衬里)。

加入缓蚀剂。等等。

工程设计中对有应力腐蚀的设备其使用材料和使用介质的限制NaOH溶液

1) 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NaOH溶液

都可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也叫碱脆。碳钢、低合金钢发生碱脆的趋向见图1。由图可知,NaOH浓度在5%以上的全部浓度范围内碳钢几乎都可能产生碱脆。碳钢、低合金钢的温度和NaOH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焊后应消除应力热处理,沸点附近的高温区最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裂纹一般呈晶间型。

2)碳钢、低合金钢焊制化工设备,焊后或冷加工后如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则盛装NaOH溶液介质的使用温度不应大于表1规定的温度。当NaOH溶液在其与烃类的混合物中体积比≥5%时也应符合此要求。NaOH溶液浓度≤1%或NaOH溶液在其与烃类的混合物中体积比<5%,不受此限。

此工况下,壳体用碳钢、低合金钢材料的腐蚀裕度不<3mm。

盛装KOH溶液介质的碳钢、低合金钢焊制化工容器应参照本条2)款的规定。

表1 NaOH溶液的使用温度上限

NaOH溶液,质量% 2 3 5 10 15 20 30 40 50

温度上限(℃)82 82 82 81 76 71 59 53 47 2.湿H2S应力腐蚀环境

1)腐蚀环境

当化工容器接触的介质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即为湿

H2S应力腐蚀环境:

温度≤(60+2P)℃,P为压力,MPa(表压)

H2S分压≥,即相当于常温在水中的H2S溶解度≥L

介质中含有液相水或处于水的露点温度以下

PH<7或有氰化物(HCN)存在。

2)材料要求及限制

在湿H2S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碳钢、低合金钢应符合下列要求:材料标准规定的下屈服强度R eL≤355 MPa

材料实测的抗拉强度Rm≤630 MPa

材料使用状态应为正火或正火+回火、退火、调质状态

碳当量限制(当碳当量限制超标时,应加大硬度限制的监测频度)低碳钢、碳锰钢C E≤C E=C+Mn/6

低合金钢(包括低温镍钢)C E≤C E=C+Mn/6+(Cr+Mo+V)/5+(Ni+Cu)/15

对非焊接件或焊后经正火或回火处理的材料,硬度限制如下:

低碳钢HV(10) ≤220(单个值)

低合金钢HV(10) ≤245(单个值)

壳体用钢板厚度>20 mm时,应按JB/进行超声检测,Ⅱ级合格。

不应采用铜及各种铜合金。

壳体用钢板的腐蚀裕量不<3mm

3)制造要求

a.冷变形----冷变形量≤2%不需处理,>2%至≤5%应做消除应力

热处理,>5%应做正火或回火热处理。

b.热处理后,不允许在接触介质一侧打磨及打钢印

4)焊接

a.所有焊缝均应经焊评,包括对焊、角焊、堆焊、补焊、管子和管板焊接等。

b.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强度焊接材料。

c.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的硬度要求同第2条第2)款第e项要求。

d.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板及每一种焊接工艺施焊的产品焊缝均应按本款第c项的的要求进行硬度测试。产品上的硬度测试应在接触介质一侧的表面。工艺评定和及试板上的硬度测定应在横截面上测定(距表面mm处)。

e.焊缝外的起弧、打弧点(包括临时焊缝处)均应在焊后热处理前打磨mm以上,并做磁粉或着色检查。

f.所有焊接接头不应留下封闭的中间空隙,(如衬板、加强板的四周填角焊后),如属不可避免时,应开设排气孔。

g.不允许存在铁素体钢或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钢之间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

5)焊后热处理

a.可能发生湿H2S应力腐蚀环境的容器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应按标准要求尽可能取上限。

b.热处理宜采用炉内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

6)也可根据工艺条件和介质条件的特殊性对碳素钢原材料提出附加抗HIC、SSCC试验的技术要求。

对于在湿H2S应力腐蚀环境中防止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发生应力腐蚀破裂的规定,目前国内尚未制定标准和规范,上述要求摘自HG/T20581的7.8.2条,其主要依据湿H2S应力腐蚀环境的基本规律(温度、介质、浓度),确定了对腐蚀环境的定义。对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要求则主要依据美国API和NACE对碳钢、碳锰钢焊接容器在H2S应力腐蚀环境中防止发生破裂规定以及日本高压力协会“高强度使用标准”等规范,以及壳牌、鲁奇、林德等工程公司对H2S/ HCN 介质设备的工程规定而提出的。湿H2S应力腐蚀环境下造成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产生应力腐蚀破裂(也有的叫硫裂),因环境差异可产生不同的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如氢至开裂(HIC)、硫化物应力开裂(SSCC)、氢鼓泡(HB)、应力导向氢至开裂(SOHIC)等,应根据设计需要和工程实施的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应力腐蚀破裂措施。在炼油、石化、煤化工等领域常发生设备、管道、阀门硫裂事故,裂纹多为穿晶型,也有晶间型和混合型。发生硫裂所需的H2S浓度很低,只要略超过1mg/kg,甚至小于1mg/kg的浓度也会发生。NACE以335PaH2S分压作为确定设备中特定气体成分是否处于硫裂潜伏区的判据。发生硫裂所需的时间一般随H2S浓度增加而缩短,随H2S浓度增大,临界应力值降低。碳低钢在20~40℃温度范围内对硫裂的敏感性最大,但奥氏体不锈钢的硫裂大多发生在高温环境。图2为温度和H2S分压对304不锈钢硫裂敏感性的影响。曲线说明随温度升高,奥氏体不锈钢

的硫裂敏感性增加。

在含H2S及水的介质中,如同时含醋酸,或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或磷化氢,或砷、硒、锑、碲的化合物,或氯离子则对钢的硫裂起促进作用。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硫裂,氯离子和氧起促进作用,304L、316L对硫裂的敏感性(由弱到强)顺序:H2S+H2O, H2S+H2O+Cl-, H2S+H2O+Cl-+O2。对于碳低钢的使用状态,其抗硫裂性能依淬火+回火组织→正火+回火组织→正火组织→未回火马氏体组织的顺序递降。钢的强度越高,钢的硬度值越高,越容易发生硫裂。NACE标准规定,含硫油、气田用钢的HRC<22,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它作为碳低钢在湿H2S环境中使用的标准,这没什么理论依据,只是现场工程经验的终结。

在发生硫裂事故中,焊缝特别是熔合线是最易发生破裂的部位,这是因为这里的硬度最高。NACE对碳低钢焊缝的硬度作了严格的规定,HB≤200,这是因为焊缝组织、应力的分布比母材复杂,所以对焊缝硬度的规定比母材严。焊缝部位常发生裂纹,一方面是由于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焊缝金属、熔合线及热影响区出现淬硬组织的结果,为防止裂纹,焊后进行有效的热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3.H2S严重腐蚀环境

1)容器工作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为H2S严重腐蚀环境:

a.工作压力>

b. H2S- HCN共存,且HCN>50mg/L

c. PH<7

2)当容器处于H2S严重腐蚀环境时,除满足上述第2条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材料化学成分S≤% P≤% Ni<%

b.板厚方向断面收缩率φ≥35%(3个试样平均)

φ≥25%(单个试样最低值)3)所有焊接接头均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4.液氨应力腐蚀环境

纯净的液氨不会引起应力腐蚀,当液氨中混入空气(O2、N2、CO2)则会引发应力腐蚀开裂,在液相和气相部位均回发生。如液氨含水量超过%,可抑制或延缓破裂的产生。

1)腐蚀环境

a.介质为液态氨,含水量不高(≤%),且有可能受空气(O2或CO2)污染的场合

b.使用温度高于-5℃

2)在液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低碳钢、低合金高强度钢(包括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a.材料要求及限制按第2条第2款a、b、c、d、e项要求

b.焊接的要求按第2条第4款a、b、c、d、e项要求

c.焊后热处理或采用硬度不大于185 HB的焊接工艺施焊

d.液氨中添加≥%的水作缓蚀剂,也可作为防止应力腐蚀裂纹的辅助措施。

5.CO-CO2-H2O环境中的应力腐蚀

碳钢在CO-CO2-H2O环境中也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在合成氨、制氢的脱碳系统、煤气系统、有机合成及石油气等工业装置中常发生这类损伤事故。

6.硝酸盐溶液、煤气液、焦炉气环境中的应力腐蚀

碳钢在硝酸盐溶液中、煤气液中、焦炉气中都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如碳钢在焦炉气(以CH4和H2为主,内含CO2、H2S、NH3、HCN、H2O)中,35℃环境下,使用一年便发现裂纹。

7.氢腐蚀环境(略)

8.不锈钢材料/设备产生应力腐蚀环境

1)Cl离子应力腐蚀环境

我们知道不锈钢属于易钝化金属,在氧化环境中产生极薄的质地致密且与基体附着良好的钝化膜,具有很好的保护性,阻止腐蚀的进一步发展。但活性离子Cl、Br能破坏这种钝化膜,加上金属表面可能存在划伤、痕、非金属夹杂物等加剧钝化膜局部破坏,微小破口暴露的金属成为电池的阳极,周围广大面积的钝化膜成为阴极,阳极电流高度集中,使腐蚀迅速向内发展产生蚀孔或裂纹源。裂缝内发生加速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以垂直方向深入金属内部,直至发生晶间破裂或穿晶破裂或二者兼而有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临界氯离子浓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高温下,氯离子浓度只要达到1mg/kg,即能引起破裂。发生氯离子应力腐蚀破裂的临界温度为70℃左右。具有氯离子浓缩的条件(反复蒸干、润湿)是最易发生破裂的,化工

设备中发生不锈钢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的情况相当普遍。这种腐蚀开裂不仅发生在设备内壁,发生在设备、管道外壁的事例也时有发生,这常常是保温材料的问题,对这种情况下的保温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有约%氯离子。这个数值可认为是保温材料中含有的杂质,或由于保温层破损、浸入的雨水中带入并经过浓缩的结果。

预防措施有:不锈钢材料/设备应避免使用含有Cl、Br活性离子的介质,设备加工制造过程中避免铁离子污染,避免划伤,用等离子切割,不得在壳体上引弧,焊接时使用较低的焊接线能量,焊后应酸洗钝化处理,用蓝点法检验,水压试验时应控制Cl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合格后及时将水渍吹干,等等。

2)连多硫酸应力腐蚀

不锈钢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以石油炼制的加氢脱硫装置为典型,不锈钢设备连多硫酸(H2S x O6,x=3~5)的应力腐蚀开裂颇为引人注目。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受介质中H2S腐蚀,所生成的硫化铁,在停车检修时,与空气中的氧及水反应生成了H2S x O6。在Cr-Ni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管道的残余应力较大的部位,如焊缝热影响区、弯管部位等,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不锈钢在连多硫酸中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一般为晶间型的,但也有穿晶与晶间共存的情况。

3)碱脆

对于奥氏体不锈钢而言,介质中的一定浓度和一定温度的NaOH会引起应力腐蚀破坏,NaOH浓度在%以上时即可发生碱脆,以NaOH浓

度为40%时最危险,这时发生碱脆的温度为115℃左右。超低碳不锈钢的碱脆裂纹为穿晶型,含碳量高时为晶间型或混合型。奥氏体不锈钢加入2%Mo时,可使其碱脆界限缩小,并向碱的高浓度区域移动。镍和镍合金具有较高的耐应力腐蚀的能力,它的碱脆范围较窄,而且位于高温浓碱区。

4)高温水中的应力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水中的应力腐蚀开裂,常发生在动力工业和核工业中,溶解O2是促进因素,裂纹一般是晶间型,若含有CI-,则裂纹将呈穿晶型。

双相钢的应力腐蚀

我们知道双相不锈钢中的σ相和γ相在通常的腐蚀介质都能钝化,以18-5型双相钢为例,它耐硫酸、盐酸、甲酸、磷酸、草酸腐蚀性能均优于奥氏体316L型不锈钢,仅是耐硝酸腐蚀性稍差,而Cr21和Cr25型双相钢在多种介质中的耐蚀性都超过316L。

双相钢的突出优点是耐应力腐蚀剂破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两相组织存在,应力腐蚀裂纹在穿过相界时受到阻碍,扩展困难;双相钢屈服强度较高,在相同外加应力下不易发生滑移变形,裂纹难于形成;铁素体相对于奥氏体是阳极,对奥氏体相可起到一定的阴极保护作用。在连多硫酸和高温水中,双相不锈钢也有很强的耐应力腐蚀破裂能力。

10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应力腐蚀及防护措施

详见SH/T3096-2012《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

则》。

金属管道腐蚀防护基础知识

编号:SY-AQ-0948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金属管道腐蚀防护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metal pipeline corrosion protection

金属管道腐蚀防护基础知识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什么叫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成为金属化合物而受破坏的一种现象。 2.金属管道常见的腐蚀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哪几种? 金属管道常见的腐蚀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 3.常用的防腐措施有哪几种? 常用的防腐措施有涂层、衬里、电法保护和缓蚀剂。 4.什么叫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化学腐蚀又可分为气体腐蚀和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5.什么叫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因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破坏的

现象。 6.缝隙腐蚀是如何产生的? 许多金属构件是由螺钉、铆、焊等方式连接的,在这些连接件或焊接接头缺陷处可能出现狭窄的缝隙,其缝宽(一般在 0.025~0.1mm)足以使电解质溶液进入,使缝内金属与缝外金属构成短路原电池,并且在缝内发生强烈的腐蚀,这种局部腐蚀称为缝隙腐蚀。 7.什么是点腐蚀? 点腐蚀是指腐蚀集中于金属表面的局部区域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孔状腐蚀形态。 8.点蚀和坑蚀各有什么特征? 点蚀:坑孔直径小于深度;坑蚀:坑孔直径大于深度。 9.什么是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几种? 由残余或外加拉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称为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1)阳极溶解(2)氢致开裂。

金属腐蚀与防护

摘要:本文论述了腐蚀的产生机理,从而探讨了防腐蚀的办法。文章介绍了金属腐蚀与腐蚀机理,详细综述了形成保护层、电化学保护法、缓蚀剂法等几种常见腐蚀防护方法的原理以及在金属腐蚀与防腐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金属腐蚀防护 金属腐蚀的分类:根据金属腐蚀的反应机理,腐蚀可以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离子导电的介质因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破坏;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电化学腐蚀是最常见、最普遍的腐蚀,因为只要环境的介质中有水存在,金属的腐蚀就会以电化学腐蚀的形式进行。金属在各种电解质溶液,比如大气、海水和土壤等介质中所发生的腐蚀都属于电化学腐蚀.。环境中引起金属腐蚀的物质主要是氧分子和氢离子,它们分别导致金属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其中又以吸氧腐蚀最为普遍。 腐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直接损失是巨大的。20世纪70年代前后,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腐蚀调查工作,并发表了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腐蚀的损蚀占全国GNP的1%到5%。这次调查是各国政府关注腐蚀的危害,也对腐蚀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后的30年间,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金属的保护工作。在以后的不同时间各国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工作,不同时期的损失情况也是不同的。有资料记载,美国1975年的腐蚀损失为82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9%;1995年为3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这些数据只是与腐蚀有关的直接损失数据,间接损失数据有时是难以统计的,甚至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的金属腐蚀情况也是很严重的,特别是我国对金属腐蚀的保护工作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分析,中国石油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每年约100亿人民币,汽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约为300亿人民币,化学工业的金属腐蚀损失也约为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都属于直接损失。如该报告中调查某火电厂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实例,累计损失约15亿千瓦·时的电量,折合人民币3亿元,而由于缺少供电量所带来的间接损失还没有计算在内。所以说,金属腐蚀的损失是很严重的,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金属腐蚀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由于所报废的设备或构件有少部分是不能再生的,可以重新也冶炼再生的部分在冶炼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能源。目前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紧张,因此由腐蚀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损失的问题了。腐蚀对金属的破坏,有时也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此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对金属腐蚀的研究是利国利民的选择。由于世界各国对于腐蚀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各种技术开展了金属腐蚀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代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属防护的方法: 改善金属的本质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组成耐蚀合金,或在金属中添加合金元素,提高其耐腐蚀性,可以防止或减缓金属的腐蚀。例如,在钢中加入镍制成不锈钢可以增强防腐蚀能力。 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在金属表面覆盖各种保护,把被保护金属与腐蚀性介质隔开,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有效方法[3]。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保护层有非金属保护层和金属保护层两大类。它们是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电化学方法实现的。该法就是使金属表面形成转化层和加上一层坚固的保护层,达到隔离大气保护金属的目的.如对金属表面实施电镀、化学镀以及氧化、磷化处理等,可使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耐腐蚀的保护层;也可以对金属表面氮化。

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6.1应力腐蚀 一、应力腐蚀及其产生条件 1、定义与特点 (1)定义 (2)特点 特定介质(表6-1) 低碳钢、低合金钢——碱脆、硝脆 不锈钢——氯脆 铜合金——氨脆 2、产生条件 应力:外应力、残余应力; 化学介质:一定材料对应一定的化学介质;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强化程度等。 二、应力腐蚀 1、机理(图6-1) 滑移——溶解理论(钝化膜破坏理论)

a)应力作用下,滑移台阶露头且钝化膜破裂(在表面或裂纹面); b)电化学腐蚀(有钝化膜的金属为阴极,新鲜金属为阳极); c)应力集中,使阳极电极电位降低,加大腐蚀;d)若应力集中始终存在,则微电池反应不断进行,钝化膜不能恢复。则裂纹逐步向纵深扩展。(该理论只能很好地解释沿晶断裂的应力腐蚀)2、断口特征 宏观:有亚稳扩展区,最后瞬断区(与疲劳裂纹相似);断口呈黑色或灰色。 微观:显微裂纹呈枯树枝状;腐蚀坑;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见图6-2,和p2) 三、力学性能指标 1、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K ISCC 恒定载荷,特定介质,测K I~t f曲线。 将不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最大应力场强度因子,称为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 2、裂纹扩展速度da/dt K I>K ISCC,裂纹扩展,速率da/dt Da/dt~ K I|曲线上的三个阶段(初始、稳定、失稳)由(图6-7,P152)可以估算机件的剩余寿命。 四、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 1、合理选材; 2、减少拉应力; 3、改善化学介

质;4、采用电化学保护,使金属远离电化学腐蚀区域。 §6-2 氢脆 由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称为氢脆断裂(简称氢脆) 一、氢在金属中存在的形式 内含的(冶炼和加工中带入的氢);外来的(工作中,吸H)。 间隙原子状,固溶在金属中; 分子状,气泡中; 化学物(氢化物)。 二、氢脆类型及其特征 1、氢蚀(或称气蚀) 高压气泡(对H,CH4) 宏观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沿晶); 微观断口:晶界明显加宽,沿晶断裂。 2)白点(发裂) 氢的溶解度↓,形成气泡体积↑,将金属的局部胀裂。 宏观:断面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银白色。甚至有白线。 3)氢化物 形成氢化物(凝固、热加工时形成);或(应力作用下,元素扩散而形成)。 氢化物很硬、脆,与基体结合不牢。

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金属/设备的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 一、应力腐蚀的机理和特点 1.应力腐蚀----金属/设备在拉应力和腐蚀介质同时作用下产生脆性破裂,叫应力腐蚀破裂。 2.应力腐蚀破裂的裂缝形态----主要有二种: a.沿晶界发展,称晶间破裂。 b.裂缝穿过晶粒,称穿晶破裂。 也有混合型,主逢为晶间型,支缝或尖端为穿晶型。 3.应力腐蚀的特征---- a.必须存在拉应力(外加载核、热应力、冷/热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等),若存在压应力则可抑制这种腐蚀。 b.发生应力腐蚀开裂(SCC)必须同时满足材料、环境、应力三者的特定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只发生在一定的体系,如奥氏体不锈钢/CI-体系,碳钢/NO-3体系,铜合金/NH+4体系等。根据介质主要成分为氯化物、氢氧化物、硝酸盐、氨、含氧水及硫化物等,而分别称为氯裂(氯脆)、碱裂(碱脆)、硝裂(硝脆)、氨裂(氨脆)、氧裂(氧脆),还有硫化物应力开裂等。 c. 应力腐蚀开裂与单纯由机械应力造成的开裂不同,它在极低的负荷应力下也能产生开裂。 d. 应力腐蚀开裂与单纯由腐蚀引起的开裂也不同,腐蚀性极弱的介质也能引起应力腐蚀开裂。其全面腐蚀常常很轻,而且没有变形预兆,即发生突然断裂,应力腐蚀是工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

腐蚀类型。 4.应力腐蚀的机理----应力腐蚀的机理很复杂,按照左景伊提出的理论,破裂的发生和发展可区分为三个阶段: a.金属表面生成钝化膜或保护膜。 b. 钝化膜或保护膜局部破裂,产生孔蚀或裂缝源。 c.裂缝内发生加速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以垂直于应力的方向深入金属内部。裂缝多半有分枝,裂缝端部尖锐,端部的扩张速度很快,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 二、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根据应力的加载方法不同,应力腐蚀试验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恒变形法----给予试样一定的变形,对其在试验环境中的开裂敏感性进行评定 恒载荷法(SSCC)----方法有拉伸试验、弯梁试验、C形环试验、双悬臂梁试验,常用拉伸试验,即把单轴拉伸型的试样进行H2S水溶液应力腐蚀试验,试验介质为%HAc+5%NaCl+饱和H2S水溶液,试验在恒负荷拉伸应力腐蚀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时按不同的应力级别(取材料屈服强度的百分比)分别对试样加载,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记录其断裂时间。最长试验周期为720小时,把试样在720小时不发生断裂视为合格。通过试验达到二个目的:(1)检测材料在一定的应力级别下是否很好地抵抗应力腐蚀开裂;(2)可以测定材料的“临界拉伸应力σth”,对同样的材料分别施加不同的应力级别,试

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

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 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是指在静拉伸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腐蚀开裂的现象。它与单纯由应力造成的破坏不同,这种腐蚀在极低的应力条件下也能发生;它与单纯由腐蚀引起的破坏也不同,腐蚀性极弱的介质也能引起腐蚀开裂。它往往是没有先兆的进展迅速的突然断裂,容易造成严重的事故。因此它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破坏形式。 按照裂纹发展过程的电化学反应,可以把应力腐蚀分为两个基本类别:阳极反应敏感型和阴极反应敏感型。 阳极反应敏感型应力腐蚀,是指这类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以裂纹处金属的阳极溶解为基础的,裂纹的成长速度也由金属阳极溶解速度决定。 阴极反应敏感型应力腐蚀,是指这类应反应过程中由于阴极吸氢而造成的脆性破坏,它也称为氢脆型应力腐蚀,也称氢脆。 通常说的应力腐蚀,指的是阳极反应敏感型应力腐蚀。金属材料发生应力腐蚀的特征,可从四个方面说明 1、应力 产生应力俯视的应力主要是其中的静态部分,它可以是外加载荷或装配力(例如拧螺栓的力、胀接力等)引起的应力,也可以是构件在加工、热处理、焊接等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不管来源如何,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应力必须有拉伸应力的成分,压缩应力是不会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此外,这种应力通常是比较轻微的。如果不是在腐蚀

环境中,这样小的应力是不会使构件发生机械性的破坏。构成破坏的应力值要根据材料、腐蚀介质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2、腐蚀介质 产生应力腐蚀的材料和介质并不是任意的,只有二者是某种组合时才会发生应力腐蚀。引起普通钢应力腐蚀的腐蚀介质有:氢氧化物溶液;含有硝酸盐、碳酸盐、硫化氢的水溶液;海水,硫酸-硝酸混合液;融化的锌、锂;热的三氯化铁溶液;液氨。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介质有:酸性和中性的氯化物溶液;海水;熔融氯化物;热的氟化物溶液;日的氢氧化物溶液。 3、材料 一般认为极纯的金属不产生应力腐蚀破坏,只有在合金或含有杂质的金属中才会发生。 4、破坏过程 a.孕育阶段。这是在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前的一段时间,为裂纹的成核作准备。 b.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在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裂纹缓慢扩展 c.裂纹失稳扩展阶段。这是最后的机械性破坏。 另外,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破裂还有一个特点是金属的开裂与金属本身厚度无关。常见的厚度大腐蚀也慢(均匀腐蚀)的情况在这里不适用。因此,靠增加金属厚度来延缓应力腐蚀破裂几乎是无效的。

金属腐蚀及防腐技术

金属腐蚀及防腐 内容 1.腐蚀的定义及其危害 2.工程中钢铁的腐蚀问题 3.国内外在防腐蚀涂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4.防腐蚀涂料简介 5.防腐蚀涂料的用途 6.防腐蚀涂料的选择与施工 7.Z Y-S高渗透性带锈防锈漆系列产品简介 8.Z Y-D橡塑漆简介 9.目前在研项目 1.腐蚀的定义、危害及分类 腐蚀是指材料与它所处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作用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 根据机理,腐蚀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腐蚀。 腐蚀的危害: 目前全球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已高达7000亿美元,占G D P总值的2~4%,为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6倍之多 我国2003年统计,腐蚀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 N P)的约6%,完成“九五” 期间降低1个百分点挽回了700多亿人民币的损失。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重大事故,阻碍经济发展。军事设备、舰艇、沿海空军飞机、二炮发射井架、两栖装甲车、沿海通讯装备。 化学腐蚀: 材料与环境介质发生直接的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腐蚀的机理: 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是对金属材料而言,指金属与离子导电的介质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破坏。 特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两个相对独立并同时进行的过程,即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 物理腐蚀:指材料由于单纯的物理作用所引起的破坏。 特点:过程中既不发生化学作用,也不发生电化学作用。 工程中钢铁的腐蚀问题: 2.1钢铁的腐蚀环境分析 钢铁腐蚀主要指钢铁构件和混凝土的腐蚀,其中混凝土的腐蚀包括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及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腐蚀。钢铁设备所处的腐蚀环境是大气环境,或者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都属于自然环境。表面上看,自然环境的腐蚀问题不及工业环境腐蚀那么明显,但这类腐蚀情况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往往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最后导致材料失效。对腐蚀来说,大气的污染程度是重要的因素。 2.2影响钢铁腐蚀的因素: 湿度:湿度是决定大气腐蚀类型和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金属的临界湿度为50%~70%。 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大气腐蚀速率较大。大气中S O2含量:我国城市大气中S O2浓度2级标准含量为0.023%,3级标准为 0.096%,碳钢在3级标准大气中腐蚀速率比2级标准大气中要快4倍。2.3钢铁材料的腐蚀:钢铁材料的腐蚀大多为电化学腐蚀。 2.4钢铁腐蚀典型案例分析: 广东某斜拉桥1988年12月建成,1995年5月,一根拉索突然断裂,自行坠落该斜拉桥拉索钢丝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拉索聚乙烯套管内的水泥浆体离析,浆

金属腐蚀失效分析4

金属腐蚀失效分析4 6.2.7 氢损伤 氢损伤指的是金属材料由于含有氢或与氢相互作用而导致力学性能变坏的现象。按照氢损伤发生的温度条件可以分为氢脆与氢腐蚀;按照氢损伤是否可以通过消氢处理恢复材料原来的力学性能分为可逆与不可逆氢损伤。 ①氢脆。氢脆可以包括氢压裂纹(钢中白点、H2S诱发裂纹、焊接冷裂纹和充氢或酸洗裂纹)、和氢致滞后断裂等。图23和图24是低合金钢的氢脆断口形貌。 图23 16MnR氢致混合断口图24 16MnR氢致断口表面的氢鼓泡 ②氢致相变导致的氢脆。很多金属能形成稳定的氢化物。氢化物是一种脆性中间相,一旦有氢化物析出,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就会下降,即氢化物析出导致材料变脆。氢化物脆、氢致马氏体相变是一种氢致相变引起的氢脆。 大量实验表明,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电解充氢时会发生氢致马氏体相变,形成ε相或α/相马氏体,一般认为,氢致马氏体相变的本质和冷加工诱发马氏体相变相同。氢还能使奥氏体的层错能下降。图25是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在H2S溶液中充氢形成氢致马氏体的金相组织形态及开裂后断口的氢致马氏体形态。 a)氢致马氏体的金相组织形态 b)开裂后断口的氢致马氏体形态 图25奥氏体不锈钢在H2S溶液中充氢形成氢致马氏体的金相组织形态及开裂后断口的氢致马氏体形态。 ③氢致滞后断裂。在恒载荷(或恒位移)条件下,原子氢通过应力诱导扩散富集到临界值后

就引起氢致裂纹的形核、扩展从而导致低应力断裂的现象称为氢致滞后断裂。所谓滞后是指氢扩散富集到临界值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故加载后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氢致裂纹才会形核和扩展。如把原子氢除去后就不会发生滞后断裂,故它也是可逆的。 无论是慢应变速率拉伸(氢致可逆塑性损失)还是恒载荷下的氢致滞后断裂,氢致断裂可能获得韧性断口,称为氢致(促进)韧断,这时断口形貌是韧窝(它是韧断标志),见图26;也可能获得脆性断口(沿晶、解理或准解理)见27图。氢致断口,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形貌区。如断口起始部分(K1小)为沿晶,中间扩展部分为准解理,最后瞬断部分为韧窝。不充氢的断口一般是以韧窝为主;随充入的氢量升高,沿晶和准解理部分增加。 图26氢致断裂可能获得韧性断口,韧窝底部有夹杂 a)韧性与脆性混合断口 b)脆性解理断口 图27氢致断裂脆性断口(沿晶、解理或准解理) ④氢腐蚀。氢腐蚀实质是氢致化学变化导致的氢脆。在高温高压下氢进入钢中后与碳化物反应生成甲烷,形成的CH4分子不能从钢中扩散出来,就在晶界夹杂物处形成气泡,并有很大压力。随着CH4的不断形成,气泡不断长大,当气泡中CH4的压力大于材料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时就会使气泡转化成裂纹。环境H2的压力愈高,温度愈高,则甲烷气泡中的压力就愈大,当甲烷气泡中的压力等于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就会导致微裂纹形核。与此同时,生成甲烷的反应使钢形成脱碳,降低了钢的强度。 6.2.8 腐蚀疲劳 在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同时作用下,金属的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比无腐蚀作用时有所降低,这种现象叫做腐蚀疲劳。这里所谓“无腐蚀作用”,一般是指在空气中金属的疲劳行为。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的探讨

/ 实验教学 / - 131 - 2013年2月下 第06期(总第300期) 10.3969/j.issn.1671-489X.2013.06.131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的探讨 陶勇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 要 金属被环境介质的化学以及电化学作用而受破坏过程即腐蚀。根据工程实情,对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成等问题展开研究,对设计中怎样更有效地实施措施以防止金属材料应力腐蚀的现象发生以及在生产实践中怎样处理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的问题进行探究。关键词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 中图分类号:T G11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31-02Discussion of Metal Material Stress Corrosion Crack //Tao Yong Abstract Corrosion means the process which metal is damaged by the environmental medium through 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ject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study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 issues, we have explored the method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such problems effectively and prevent the crack in the design.Key words Metal material; stress corrosion; crack 1 应力腐蚀概论 应力腐蚀指的是金属材料或结构处于静载拉应力与一定的腐蚀环境一起作用下所导致发生的脆性破裂。1.1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 金属材料于一定的腐蚀环境中,被应力作用,因着金属本身微观径路在设限范围内产生腐蚀而呈现裂纹的现象称应力腐蚀裂纹。应力腐蚀裂纹的特征是金属外表为脆性机械断裂。裂纹只产生于金属的部分区域,由内向外发展,通常是与作用力保持垂直状态。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同简单因应力导致的破坏不一样,其腐蚀在极其微弱的应力条件下也可以产生;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同单一因腐蚀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其腐蚀性最为微弱的介质也可以导致腐蚀裂纹。而处于严重的全面腐蚀状况下,则不易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现象。应力腐蚀外表没有变化,裂纹发展速度极快并且很难意料,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破坏形式。它的破坏往往是无法意料的,就发展速度而言,能够达到孔蚀的数百万倍。导致设备发生渗漏现象及至爆炸,是所有腐蚀形态中最具危害的一种。1.2 氢脆理论 依据裂纹发展阶段的电化学反应,可将应力腐蚀划分成阳极和阴极两个反应敏感型。具体说明:1)应力腐蚀阳极反应敏感指的是此类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与发展阶段都是受裂纹处金属的阳极溶解制约的,裂纹的发展快慢也是由金属阳极溶解的快慢决定;2)应力腐蚀阴极反应敏感指的是此类应反应阶段中因阴极吸氢而导致的脆性破坏,其也称之为氢脆型应力腐蚀。而氢脆裂纹指的是金属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因为腐蚀反应所产生的氢为金属所吸收出现氢蚀脆化导致的裂纹。 金属材料并非是在各种腐蚀环境中均出现应力腐蚀裂纹。不同的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均需一定的腐蚀环境。因各金属材料适用范围的逐渐扩大,腐蚀环境的类型也呈现数量 增加的趋势[1]。 2 金属材料发生应力腐蚀的特征 通常所讲的应力腐蚀,即阳极反应敏感应力腐蚀。对于金属材料发生应力腐蚀的特征,可从4个方面来加以说明。2.1 金属材料发生应力腐蚀裂纹必须是拉应力 只有处于应力(特别是拉应力)的状态下,才会发生应力腐蚀裂纹。发生应力腐蚀的应力属于其中的静态部分,它既可能是外加载荷或者装配力(包括拧螺栓、胀接力等)引发的应力,也可能是构件在制造、热处理、焊接等加工阶段中发生的内应力。不论来源怎样,造成应力腐蚀裂纹的应力一定包含拉伸应力的成分,压缩应力是不能引发应力腐蚀裂纹的。而且,此种应力往往是很轻微的,若不是在腐蚀环境条件中,此弱小的应力是不能够让构件产生机械性破坏的。促成破坏的应力值要依据材料、腐蚀介质等实际情况来定[2]。2.2 促成一定金属材料产生应力腐蚀的环境介质是特定的 发生应力腐蚀的材料与介质并非任意的,只在两者处于某种组合时才能产生应力腐蚀。引发一般钢应力腐蚀的腐蚀介质包括的溶液有:氢氧化物;含有硝酸、碳酸盐、硫化氢的水;海水,硫酸与硝酸混合;融化的锌、锂;热状态的三氯化铁;液体氨。引发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介质包括的溶液有:具有酸性、中性的氯化物;海水;热融的氯化物;热状态的氟化物、氢氧化物[3]。2.3 金属材料 通常极纯的金属不会发生应力腐蚀破坏,只是处于合金或者包含杂质的金属中才能够产生。因为金属材料与腐蚀环境互相作用的状况不尽相同,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也都不尽相同。裂纹或沿晶粒边缘发生;或延伸到晶粒内部而又明显分枝;裂纹或与晶粒边缘、晶粒内部都没有关系。2.4 破坏过程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裂纹,往往在没有意料的状况下突然 (下转P134)

金属防腐蚀的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金属材料内在耐蚀性能 采用不易与周围介质发生反应的金属及合金材料来加工产品,是有效的防腐办法。例如,有些金属及合金在空气单不易氧化,或能生成致密的钝化薄膜,可以抵抗酸、碱、盐腐蚀,如不锈钢,就是在钢中加入定量的铬、镍、钦等元素,当铬元素含量超过12%时,就可以起到不锈的作用。有些在高温高压时性能稳定,如耐热不起皮钢;有些在空气中不易腐蚀,如铝、锌等。获得这种金属材料的途径卞要是采用冶炼方法来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例如在碳钢中加入镍、铬、硅、锰、钒等元素炼成耐蚀合金钢。不锈钢就是含有较多铬、镍、钛等元素的高合金钢。耐蚀低合金钢就是在钢中加入微量的钒、钛、稀土等元素炼成的低合金耐蚀钢。此外,对于某些金属材料,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方法,改变金属的金相组织,提高耐蚀性能。 二、涂、镀非金属和金属保护层 在金属表面上制成保护层,借以隔开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减少腐蚀。根据构成保护层的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非金属保护层把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涂覆在金属表面,如油漆、塑料、玻璃钢、橡胶、沥青、搪瓷、混凝土、珐琅、防锈油等。在金属表面涂覆非金属保护层,用得最广泛的是油漆和塑料涂层。油漆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方法,但油漆在造漆和涂装过程中有环境污染现象,正在变革工艺,向水溶性方向发展。塑料涂层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防腐方法,尤其是把有机树脂做成粉末涂料,采用各种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优良的涂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金属保护层在金属表面镀上一种金属或合金,作为保护层,以减慢腐蚀速度。用作保护层的金属通常有锌、锡、铝、镍、铬、铜、镉、钛、铅、金、银、钯、铑及各种合金等。获得金属镀层的方法也有许多。①电镀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金属表面上镀上层金属或合金。镀层金属有

材料的应力腐蚀

材料应力腐蚀 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叫应力腐蚀。这里需强调的是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材料应力腐蚀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应力腐蚀破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破坏事故是否属于应力腐蚀,但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根据某一点特征,便简单地下结论。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 原理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 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

影响 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一般存在拉应力,但实验发现压应力有时也会产生应力腐蚀。对于裂纹扩展速率,应力腐蚀存在临界KISCC,即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要大于KISCC,裂纹才会扩展。一般应力腐蚀都属于脆性断裂。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为10- 6~10-3 mm/min,而且存在孕育期,扩展区和瞬断区三部分。 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的设备发生这种腐蚀的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冷却器、蒸汽发生器、送风机、干燥机和锅炉 特点 (1)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是静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一般是拉伸应力(近年来,也发现在不锈钢中可以有压应力引起)。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拉应力。最早发现的冷加工黄铜子弹壳在含有潮湿的氨气介质中的腐蚀破坏,就是由于冷加工造成的残留拉应力的结果。假如经过去应力退火,这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2)应力腐蚀造成的破坏,是脆性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电子设备金属腐蚀机理

电子设备金属腐蚀机理 2.3.1金属腐蚀的定义 金属材料的腐蚀现象都是在外界腐蚀介质的存在下而发生的。因此,金属材料与外界腐蚀介质发生作用(化学的或电化学的作用)而破坏的现象称为金属腐蚀。金属腐蚀都是从与介质相接触的表面开始,再向金属内部或表面其他部分扩展。发生腐蚀后,金属不再作为元素,而是变成了某种化合物,从而失去了作为为金属材料的宝贵性能。 金属腐蚀是一种化学性损坏,单纯的机械作用造成金属的物理性破坏,不能叫作金属腐蚀。但是,有时腐蚀介质与机械因素会同时作用,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加速金属的破坏,例如,金属零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发生疲劳损坏(称为腐蚀疲劳)时,其疲劳强度比在空气中的疲劳强度低得多。 表征金属材料对某种腐蚀介质的抵抗能力通常用金属材料的耐蚀性来表示,金属材料的耐蚀性并非恒定的指标,而是随金属材料和腐蚀介质的种类及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应力、表面状态等)不同而异。一种金属在某种腐蚀介质中不发生腐蚀,称其耐蚀;对于即使存在发生腐蚀的可能性,但腐蚀速度极其缓慢的材料,也可看作是耐蚀的。 2.3.2.金属腐蚀的分类

按照腐蚀作用发生的机理,金属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类。 化学腐蚀是金属与腐蚀介质直接进行化学反应,是没有电流产生的腐蚀过程。如果从腐蚀过程进行时的条件来考虑,化学腐蚀是在非电介质溶液或干燥气体作用下金属发生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电解液发生作用所产生的腐蚀。其特征是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在金属表面上有隔离的阳极区和阴极区,被腐蚀的是阳极区。电化学腐蚀的现象与原电池作用相似。 在电化学中,通常规定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因此,在原电池中电位较高的正极是阴极,电位较低的负极是阳极。 根据组成腐蚀电池的电极尺寸大小及阴、阳极区分布随时间的稳定性,并考虑到促使形成腐蚀电池的影响因素和腐蚀破坏的特征,一般可将腐蚀电池分为宏观腐蚀电池和微观腐蚀电池两大类。 (1)、宏观腐蚀电池。通常是指由肉眼可见的电极所构成的腐蚀电池,电池的阴极区和阳极区往往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因而导致明显的局部腐蚀。宏观腐蚀电池有以下几种。 异种金属接触电池。即不同金属在同一电解液中相接触构成的腐蚀电池。

腐蚀的分类及特点

[分享] 腐蚀的分类及特点 特点, 腐蚀, 分类 - 腐蚀的分类及特点腐蚀的分类及特点 1 点蚀 点蚀又称坑蚀和小孔腐蚀。点蚀有大有小,一般情况下,点蚀的深度要比其直径大的多。点蚀经唱法生在表面有钝化膜或保护膜的金属上。 由于金属材料中存在缺陷、杂质和溶质等的不均一性,当介质中含有某些活性阴离子(如Cl-)时,这些活性阴离子首先被吸附在金属表面某些点上,从而使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一旦这层钝化膜被破坏又缺乏自钝化能力时,金属表面就发生腐蚀。这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缺陷处易漏出机体金属,使其呈活化状态,而钝化膜处仍为钝态,这样就形成了活性—钝性腐蚀电池,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面积小得多,阳极电流密度很大,所以腐蚀往深处发展,金属表面很快就被腐蚀成小孔,这种现象被称为点蚀。 在石油、化工的腐蚀失效类型统计中,点蚀约占20%~25%。流动不畅的含活性阴离子的介质中容易形成活性阴离子的积聚和浓缩的条件,促使点蚀的生成。粗糙的表面比光滑的表面更容易发生点蚀。 PH值降低、温度升高都会增加点蚀的倾向。氧化性金属离子(如Fe3+、Cu2+、Hg2+等)能促进点蚀的产生。但某些含氧阴离子(如氢氧化物、铬酸盐、硝酸盐和硫酸盐等)能防止点蚀。 点蚀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所以腐蚀速率很快,严重时可造成设备穿孔,使大量的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险性很大。点蚀会使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加剧,在很多情况下点蚀是这些类型腐蚀的起源。 2 缝隙腐蚀 在电解液中,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表面之间构成狭窄的缝隙,缝隙内有关物质的移动受到了阻滞,形成浓差电池,从而产生局部腐蚀,这种腐蚀被称为缝隙腐蚀。缝隙腐蚀常发生在设备中法兰的连接处,垫圈、衬板、缠绕与金属重叠处,它可以在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腐蚀介质中出现,从而给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障碍,甚至发生破坏事故。对钛及钛合金来说,缝隙腐蚀是最应关注的腐蚀现象。介质中,氧气浓度增加,缝隙腐蚀量增加;PH值减小,阳极溶解速度增加,缝隙腐蚀量也增加;活性阴离子的浓度增加,缝隙腐蚀敏感性升高。但是,某些含氧阴离子的增加会减小缝隙腐蚀量。 3 应力腐蚀 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和在静拉伸应力(包括外加载荷、热应力、冷加工、热加工、焊接等所引起的残余应力,以及裂缝锈蚀产物的楔入应力等)下,所出现的低于强度极限的脆性开裂现象,称为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开裂是先在金属的腐蚀敏感部位形成微小凹坑,产生细长的裂缝,且裂缝扩展很快,能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的破坏。应力腐蚀开裂在石油、化工腐蚀失效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可达50%。 应力腐蚀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对介质具有一定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二是存在足够高的拉应力。导致应力腐蚀开裂的应力可以来自工作应力,也可以来自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据统计,在应力腐蚀开裂事故中,由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占80%以上,而由工作应力引起的则不足20%。 应力腐蚀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孕育期,在这一阶段内,因腐蚀过程局部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考点1 了解金属腐蚀的概念和分类 [例1] ( 2009广东省珠海一中等三校第二次联考)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指不纯金属接触到的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B.电化腐蚀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C.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 D.金属的电化腐蚀和化学腐蚀本质相同 ,但电化腐蚀伴有电流产生 [解析] A 项中不是金属腐蚀的条件,而是电化腐蚀的条件,B 项中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是发生原电池腐蚀,即不是电化腐蚀,C 项中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但负极是金属单质失去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氧化反应),D 项中金属的电化腐蚀和化学腐蚀本质相同,其主要区别是电化腐蚀伴有电流产生。 【答案】D 。 [规律总结]判断金属的腐蚀是化学腐蚀还是电化腐蚀:(1)首先看金属:如金属是纯金属,也不与其它金属接触,则发生的腐蚀可能为 ;若金属不纯或与其它金属接触,则发生的腐蚀为 。(2)其次看接触的物质:如接触的物质是干燥的物质、非电解质、气体单质等,金属发生的腐蚀为化学腐蚀;如接触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则发生的腐蚀可能为电化腐蚀。 考点2 掌握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原理 12.金属腐蚀的一般规律 (1)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 引起的腐蚀> 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2)在不同溶液中,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金属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金属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金属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3)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无防护条件的腐蚀>有一般防护条件下的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条件下的腐蚀>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条件下的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快。 (5)由于金属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故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而位于氢之后的金属腐蚀时只能是吸氧腐蚀。 [例2] (08重庆卷)如题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 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钢铁腐蚀的基本原理a、b均能形成原电池,其中a中Fe作负极:Fe -2e-=Fe2+,发生氧化反应,Cu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丝附近呈现红色;B中Al作负极:Al+3e-===Al3+,发生氧化反应,而Fe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B。 考点3了解金属的防护 金属的防护目的:防止金属被氧化 金属防护的依据:依据金属腐蚀发生的化学原理和腐蚀的类型来确定防护方法 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1)改变金属 (如把钢中加Cr、Ni制成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 以钢铁的防护为例,根据保护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在钢铁表面涂矿物性油脂、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物质; ②用电镀、热镀、喷镀的方法,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 ③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表面钝化) (3)电化学保护法 ①的阴极保护法(把被保护的设备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阴极:被保护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 电解装置 阳极: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②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设备与活泼的金属相连接) 正极(阴极):被保护金属 原电池装置 负极(阳极):活泼金属(比被保护金属活泼) [例3]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铝片不需要用特殊方法保存

金属腐蚀的特性

1.什么叫金属腐蚀? 答:金属腐蚀是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成为金属化合物而受破坏的一种现象。2.金属管道常见的腐蚀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哪几种? 答:金属管道常见的腐蚀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 3.常用的防腐措施有哪几种? 答:常用的防腐措施有涂层、衬里、电法保护和缓蚀剂。 4.什么叫化学腐蚀? 答: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化学腐蚀又可分为气体腐蚀和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 5.什么叫电化学腐蚀? 答: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因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破坏的现象。 6.缝隙腐蚀是如何产生的? 答:许多金属构件是由螺钉、铆、焊等方式连接的,在这些连接件或焊接接头缺陷处可能出现狭窄的缝隙,其缝宽(一般在0.025~0.1mm)足以使电解质溶液进入,使缝内金属与缝外金属构成短路原电池,并且在缝内发生强烈的腐蚀,这种局部腐蚀称为缝隙腐蚀。 7.什么是点腐蚀? 答:点腐蚀是指腐蚀集中于金属表面的局部区域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孔状腐蚀形态。 8.点蚀和坑蚀各有什么特征? 答:点蚀:坑孔直径小于深度;坑蚀:坑孔直径大于深度。 9.什么是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几种? 答:由残余或外加拉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称为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按腐蚀机理可分为:(1)阳极溶解(2)氢致开裂。 10。腐蚀疲劳的定义? 答:金属在腐蚀的环境中与交变应力的协同作用下引起材料的破坏,称为腐蚀疲劳。 11.氧浓差腐蚀是如何产生的? 答:地下管道最常见的腐蚀现象是氧浓差电池。由于在管道的不同部位氧的浓度不同,在贫 氧的部位管道的自然电位(非平衡电位)低,是腐蚀原电池的阳极,其阳极溶解速度明显大于其余表面的阳极溶解速度,故遭受腐蚀。管道通过不同性质土壤交接处时,粘土段贫氧,易发生腐蚀,特别是在两种土壤的交接处或埋地管道靠近出土端的部位腐蚀最严重。对储油罐来讲,氧浓差主要表现在罐底板与砂基接触不良,还有罐周和罐中心部位的透气性差别,中心部位氧浓度低,成为阳极被腐蚀。 12.什么是细菌腐蚀?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细菌腐蚀是当金属在含有硫酸盐的土壤中腐蚀时,阴极反应的氢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反应的能量进行繁殖从而加速金属腐蚀的现象。在某些缺氧的土壤中含有硫酸盐时,硫酸盐还原细菌就会繁殖起来,它们在代谢过程中需要氢或某些还原物质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利用反应的能量而繁殖。 SO42- + 8H → S2- + 4H2O

不锈钢腐蚀的分析

电化学腐蚀 特征是在发生氧腐蚀的表面会形成许多直径不等的小鼓包,次层是黑色粉末状溃疡腐蚀坑陷。 一、基本介绍: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 我们知道,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原来,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二、相关原理: 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多种,其中电化学腐蚀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其电极习惯上称阴、阳极,不叫正、负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以及其它金属和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三、方程式: (1)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 负极(Fe): 正极(杂质):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常用的防腐方法

东莞理工学院 金属腐蚀原因及常用的防腐方法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化工工艺2班 200841511208 王东贤 2011-5-30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常用的防腐方法 摘要:在当今工业生产中,金属腐蚀已变的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所以研究防腐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单 介绍了一些金属腐蚀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改善金属本 质、把金属和腐蚀介质分开、改善腐蚀环境、电化学保护这四 方面介绍了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及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和探索 防腐方法打下基础。 关键词:腐蚀防腐防腐方法金属 引言 当金属和周围介质接触时,由于发生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叫做金属的腐蚀。从热力学观点看,除少数贵金属(如Au、Pt)外,各种金属都有转变成离子的趋势,就是说金属腐蚀是自发的普遍存在的现象。金属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方面都将发生变化,造成设备破坏、管道泄漏、产品污染,酿成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以及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使国民经济受到巨大的损失。据估计,世界各发达国家每年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3.5%~4.2%,超过每年各项大灾(火灾、风灾及地震等)损失的总和。有人甚至估计每年全世界腐蚀报废和损耗的金属约为1亿吨!因此,研究腐蚀机理,采取防护措施,对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探讨化工生产中发生腐蚀的原因以及采取合适的防腐方法防止金属腐蚀。 1.引起金属表面腐蚀的多种原因 1.1季节性腐蚀 腐蚀可以发生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一般来说,7~9月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更容易发生腐蚀。干旱地区,如克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及加州,这些地方的相对湿度较低,腐蚀情况就很少发生。 1.2手印腐蚀 当工件接触人手后,就容易发生腐蚀。搬运过程中新机床和金属工件表面留下的手印,会导致腐蚀。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皮肤呈酸性的人群,以及表面光洁度高的工件。使用手印中和剂能防止类似的手印腐蚀。 随着温度上升,包括腐蚀在内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更快。夏季高温和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也是加速腐蚀的原因。 当水分凝结在工件表面,就会形成电池的电解液。秋冬季节能提供防锈保护的加工液浓度,当湿度持续上升时,就不再提供有效的防锈保护。因此,适当的浓度调整非常必要。秋冬季节,浓度1:30(3.3%)已经足够;但湿热季节,浓度可能需要提高到1:25(4%),或者不再看到工件表面生锈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中央槽系统的浓度,会导致泡沫和皮炎问题。金属加工液用户也可能需要增加防锈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