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技术通道

java之IO技术

java之IO技术 java的输出功能来自java.io包的InputStream类,OutputStream类,read 类和writer类,以及继承他们的各种子类,这些类以流的形式处理数据。 1.Inputstream类 Inputstream类是字节输入流的抽象类,是所有字节输入的父类。 2.Outputstream类 Outputstream类是字节输出流的抽象类,是所有字节输入的父类。 3.Reader类 该类是字符输入流的抽象类,定义了操作字符输入流的各种方法4.Writer类 用于解决字符输出流的类 下面是使用上述类的例子代码 public class ShuRuShuCh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InputStream is=System.in; byte[] b=new byte[50]; try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内容 "); is.read(b); is.read(b,1,3);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trim()); System.out.println(is.available()); 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ShuRuShuChu ac=new ShuRuShuChu(); //ac.intPut(); //ac.outPut(); //ac.intPutread(); ac.outPutwriter(); } void outPut(){ OutputStream out=System.out; try{ String ass="456789"; byte[] s=ass.getBytes(); //byte[] s="ssyssyss".getBytes(); out.write(s); out.close(); }catch(IOException e)

IO-LINK技术简介

IO-LINK技术简介 合肥安胜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2018-08-04

内容 ?一、发展背景 ?二、IO-LINK介绍 ?三、IO-LINK系统组成?四、IO-LINK协议 ?五、IO-LINK技术方案?六、小结

一、发展背景 ?工业4.0 ?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厂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企业要考虑在旧和自动化设备引入新技术时遇到的兼容问题。智慧型工厂需要连接工业现场所有的设备,如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PLC控制器等。因此,通信技术是这场升级的关键。

内容 ?说到工业通信,我们会想起:EtherNet/IP、PROFINET、EtherCat、Modbus、TCP/IP、CC-Link等,这些协议已有15多年,且成本较高。?IO-Link是一个动态的新开放协议标准,在点对点串口通信获得更大使用。它是2008年由西门子研发并开始投用,在近年获得飞速的发展。 它的目标是在于工业4.0智能化生产,它特别适合与执行器和传感器的通信。 ?PLC和传感器制造商联合在一起组成国际联盟共同推进IO-Link通信。 便IO-Link得到了很多公司的支持,如Allen Bradley和西门子。很多大玩家都是这个联盟的一部分。 ?IO-Link背后有一个很好的推动。截至去年4月,已经有124家公司已经加入这个联盟,并在工业现场占有350万个节点。因此,IO-Link技术将为传感器及工业4.0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

IO_Link技术规范简介

IO-Link技术规范简介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 自动化产品经理:孙林宝

1
1 2 3
目录
目录 .........................................................................................................................................2 IO-Link 系统概述......................................................................................................................3 2.1 上电后...........................................................................................................................4 IO-Link 协议.............................................................................................................................5 3.1 过程数据(PD) ...........................................................................................................5 3.2 服务数据(SD) ...........................................................................................................5 3.3 事件 ..............................................................................................................................6 3.4 传输质量、重试、QoS..................................................................................................6 3.5 传输速率和同步率 .........................................................................................................6 3.6 报文类型和结构.............................................................................................................6 参数数据交换...........................................................................................................................8 IO-Link 系统结构....................................................................................................................10 5.1 IO-Link 设备 ................................................................................................................10 5.2 IODD 和翻译工具........................................................................................................10 5.3 IO-Link 主站 ................................................................................................................ 11 图...........................................................................................................................................13 表...........................................................................................................................................13 索引 .......................................................................................................................................13
4 5
6 7 8
2

模拟IO与数字IO 技术文档

模拟I/O与数字I/O 简介 本期节目介绍测试测量的接线方式,如何使用NI数据采集板卡及底层的DAQmx VI来完成模拟输入输出以及数字输入输出功能。 参考的,如图4-2所示,AIGND引脚以及放大器本身是以系统地作为参考的,但两个输入端均不以地作为参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使用差分方式时,对于一个输入信号需要使用两个模拟输入通道,于是整个可用通道数就减半了,对于一个16通道的数据采集设备,处于差分模式下的时候,只能采集8路输入信号了,输入信号的配对规则如图所示, ACH(N)与ACH(N+8) 组成一对差分输入通道。

? ACH5 因为 图4-3 差分输入通道对 ? 参考单端模式(RSE):

16接到ACH10 此外, 扰,如图 图4-5 多个AIGND防止由于输入连线搭接所造成的信号间串扰 ?非参考单端模式(NRSE):

NI NRSE,非参考单端模式, RSE 接到AISENSE上的电压是浮地的。 图4-7 图4-7 AISENSE引脚图 介绍了NI产品提供的三种不同终端模式后,我们根据不同的信号源来分析一下应该使用哪一S

种接线方式。对于接地信号源来说,图4-8中列出了三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较好 + 抑制共模电压 - 可用通道数减半 Differenti al 不推荐 - 接地环路引起误差甚至损坏设备 R S 好 + 保证最大的可用通道数 - 无法抑制共模电压 图4-8 对于接地信号三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1.差分模式(Differential):虽然该模式会使可用通道数减半,但是它具有非常好的共模 电压和共模噪声抑制能力,是不错的选择。 2.其次是参考单端(RSE),对于接地信号,参考单端是不推荐使用的终端模式,因为接地 环路的电势差会造成测量误差,并将交流噪声以及直流偏移量引入到测量系统当中。 除此乊外,当信号源正端不小心接到RSE测量系统的AIGND上时,还会造成信号源短路以至于损坏。 3.第三是非参考单端(NRSE),由于测量系统的负端以AISENSE为参考而不是直接以地 作为参考,对于接地信号,NRSE模式可以保证最大的可用通道数,然而它无法像差分模式那样抑制共模信号。 也就是说对于接地信号的情冴,我们只有差分和NRSE两种模式可选,如果您的剩余可用通道数足够多的话,首先推荐使用差分模式,如果您想尽可能多地使用模拟输入通道,那么可以选择NRSE模式。 对于浮地信号,三种终端模式均可以选择,他们的优缺点如图4-9所示,首选推荐差分模式,在牺牲了通道数的情冴下能够提高测量的质量。其次可以使用RSE模式,因为该方式下,不需要连接偏置电阻。最后才选择NRSE模式。

socket.io技术分享文档

聊天组功能实现技术分享 关于nettysocket.io技术实现讨论组聊天 一、前期准备 二、技术实现讲解 三、出现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 Netty-SocketIO是什么? Netty-SocketIO是一个开源的、基于Netty的、Java版的即时消息推送项目。通过Netty-SocketIO,我们可以轻松的实现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消息的场景。 Socket.IO除了支持WebSocket通讯协议外,还支持许多种轮询(Polling)机制以及其它实时通信方式,并封装成了通用的接口,并且在服务端实现了这些实时机制的相应代码。 (二) 技术实现: 1.在项目中需要导入netty-socket.io的jar包, 2.生成一个可通过访问的配置,绑定一个ip和端口号 Hostname可以不做设置,如果不做设置,则默认绑定0.0.0.0 我们在springboot项目的启动文件中增加一个bean

将生成的这个server交给spring容器 3.然后我们可以通过spring容器得到server,并初始化,通过server创建namespace, 并添加监听, //创建一个名为chat1的namespace SocketIONamespace namespace = server.addNamespace("/chat1”); addEventListener()这个方法是对namespace添加监听的方法, message参数:监听的事件,需要前后台一致 ChatObject:可以理解为监听的数据对象,在聊天组中对数据对象的数据进行监听 当一个用户发送一个消息过来时,我们就可以在onData方法中,通过ChatObject 的对象取出发送者的基本信息作为聊天记录存储起来 4.前端页面需要引入一个js 连接创建的namespace 至此,我们的聊天组已经可以聊天了。 5.对room的定时销毁 每天0点执行,判断活动结束时间和当时时间对比,对于过期的room,先移除掉

IO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

I/O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 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一、I/0接口的概念 1.接口的分类 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按照电路和设备的复杂程度,I/O接口的硬件主要分为两大类: 1)I/O接口芯片 这些芯片大都是集成电路,通过CPU输入不同的命令和参数,并控制相关的I/O电路和简单的外设作相应的操作,常见的接口芯片如定时/计数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并行接口等。 2)I/O接口控制卡 有若干个集成电路按一定的逻辑组成为一个部件,或者直接与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个插件插在系统总线插槽上。 按照接口的连接对象来分,又可以将他们分为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键盘接口和磁盘接口等。 2.接口的功能 由于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品种繁多,几乎都采用了机电传动设备,因此,CPU 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存在以下问题: 速度不匹配:I/O设备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许多,而且由于种类的不同,他们之间的速度差异也很大,例如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要比打印机快出很多。 时序不匹配:各个I/O设备都有自己的定时控制电路,以自己的速度传输数据,无法与CPU的时序取得统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设备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两种;也可以分为二进制格式、ACSII编码和BCD编码等。 信息类型不匹配:不同I/O设备采用的信号类型不同,有些是数字信号,而有些是模拟信号,因此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基于以上原因,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 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

IO红磷包覆技术

包覆红磷的生产及其应用 红磷又名赤磷,是塑料、橡胶、树脂和合成纤维等高聚物的高效阻燃剂。红磷本身易燃(着火点210℃),但因其受热易被氧化生成氧化磷,在高聚物燃烧时有水生成的环境中,又迅速转化为偏磷酸、磷酸和各种聚磷酸。生成的这种混磷酸,不仅覆盖在被燃物的表面,形成隔膜,起着屏蔽环境(空气)的作用,而且由于混磷酸在较高温度下,对高聚物有很强的脱水炭化作用,易在被燃物表面形成稳定的玻璃炭化层,更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被燃物的阻燃效果。 但是,红磷难以直接作为阻燃剂使用,因其易燃、易爆、化学性质活泼,易吸湿氧化成酸,并放出剧毒气体磷化氢(PH3);在高聚物中不易分散等。因此,必须加以改性包覆方可实际应用。 目前,在发达国家,红磷表面包覆改性处理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包覆红磷已商品化。在我国,因其应用研究不够,所以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只是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少量需要。 我们对包覆红磷的研究,从实验室到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试生产,共做了近20次的试验。井在橡胶制品厂和塑料制品厂多次进行应用实验。使用我们研制的无机和有机双层包覆红磷(即IO红磷)生产的矿井用阻燃抗静电橡胶和橡塑导风筒布,都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达到产品的

技术标准,减少了卤系阻燃剂和三氧化二锑的用量,减弱了阻燃制品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对人的窒息作用。IO红磷的性能测试见表1。 表1 IO红磷与同类产品性能比较 阻燃剂 性能参数 含磷量(%)吸水率(%)PH 3 发生量(μg/g〃24h)着火点(℃) 未改性红磷98 4.7 >380 240 CPA15 85 2.9 400 300 IO红磷86 <1.6 1.5-3.4 340-350 从表1可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IO红磷性能较好。贮存18个月再次测试,其性能几乎无变化,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1、无机包覆红磷 1.1 工艺路线的选择 包覆红磷有两种方法: 一是制取可以作为红磷包覆材科的难溶性无机化合物饱和溶液,用红磷颗粒作为晶种,控制温度,使作为红磷包覆材料的无机化合物以红磷颗粒为核心,呈般晶析出,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例如,合成水合硼酸锌的饱和溶液,用粉状红磷作为晶种,控制温度,使水合硼酸锌呈微晶析出,即得硼酸锌包覆红磷。 另一方法是制取某种难溶性且具有强吸附作用的无机化合物的胶 体溶液,将粉状红磷投入其中,使胶状无机化合物吸附红磷颗粒,井在其表面沉积、凝聚,从而达到将红磷颗粒包覆的目的。 1.2 无机包覆材料的选择

基于IO Server技术的Intouch与AB

基于IO Server技术的Intouch与AB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光纤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对光纤筛选设备进行优化和升级。目前,intouch等组态软件在工业自动化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但在光纤筛选系统中却少见报道。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intouch 的光纤筛选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案,利用以太网io server 软件建立opc,为系统的监控提供数据采集接口。系统应用于江苏通鼎集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很好的完成了光纤筛选的监控工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rket demand for optical fiber was in a fast growth, so optical fiber screening equipments need for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urgently. at present, intouch et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but rarely reported in the optical fiber scree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software design which based on optical fiber screening system, opc that set up by using of ethernet io server software, gives data acquisition interfaces for system monitoring. because of the good reliability and robustness, th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jiangsu tongding optic-electronic co.,ltd, and finished fiber screening

46. Java中的IO流技术

Java中的IO流技术 1.IO流(Input&OUtput)用来处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IO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2.Java对数据的操作是通过流的方式,输入流和输出流都是对象。 3.Java中用于操作流的对象都存在于IO包中。 4.IO流按照操作数据分为两种:字节流和字符流。 5.IO流按照流向分为:输入流和输出流。输入需要读read方法,输出需要写write方法。注意:输入和输出是基于Java程序而言的,而Java程序一般又是在内存中运行,所以也可以看做是基于内存而言的,IO系统的数据流向是以Java程序为参照物。将外设的数据读入内存称为读,即输入;将内存中数据写到外设中,称为写,即输出。 6.Java 的I/O : (1)I/O操作的目的:从数据源(多种多样,如文件、键盘、网络等等)当中读取数据,以及将数据写入到数据目的地(如文件、屏幕、网络等等)当中; (2)I/O 的流向:方向需要参照物,相对而言,对于java程序本身而言,需要程序读取,即输入流,需要写到文件里,则就是输出流; (3)流的概念:输入流,输出流,就像水流一样。就像管道一样,是一点一点的进行的传输;在数据源与目的地之间建立了一个管道; (4)I/O 的分类:①输入流与输出流;②字节流与字符流;③节点流与处理流;7.以前只存在字节流,其实字节流可以读取任何文件。但是后来为了国际化统一,推出了字节流。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字,同时又有自己的文字编码表,为了国际统一化,推出了国际统一编码Unicode编码。 8.字符流的由来:字节流读取文字字节数据后,不直接操作,而是先查询指定的编码表,获取对应的文字,再对这个文字进行操作。所以,简单地说,字符流就是字节流+编码表。字符流是以字符为处理单位的。 9.字节流的两个顶层父类(抽象基类):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10.字符流的两个顶层父类(抽象基类):Reader和Writer。 11.对上述四个基类加以说明:由这四种基类派生出来的子类名称都是以父类的名称作为子类名称后缀的。如InputStream 的子类FileInputStream; Reader的子类FileReader等。而且这些子类的前缀都代表了这些子类的功能。12.I/O的核心类:InputStream 和OutputStream 这两个都是抽象类,父类; 所有的字节输入流的类都是InputStream的子类,所有的字节输出流都是OutStream的子类。其中两个常用的子类是FileInputStream 和FileOutputStream;这些类都是属于java.io.*;包的,使用前需要导入此包,import java.io.*; 子类FileInputStream是用来读取硬盘中文件的数据,子类FileOutputStream 是用来向硬盘中的文件写入数据。

7 Java IO技术及应用

第7章 Java IO技术及应用 7.1 File类介绍 ●File是文件和目录的抽象表示形式。(不仅表示一个文件,还能表示一个目录) ●File实例并不意味着相应的文件或者路径一定在我们的电脑中存在,它只是一个抽象 的表示形式,要想知道该文件或目录是否存在,应该利用File类本身提供的方法进行判断或者创建这个文件或目录。如果文件确实存在的话,可以直接操作,否则会发生异常。 ●File 类的实例是不可变的;也就是说,一旦创建,File 对象表示的抽象路径名将永 不改变。 ●File类用于IO操作,就是打开文件、关闭文件、读取文件内容、写文件内容等等。 构造方法说明: File(String pathname) File(String parent, String child) File(File parent, String child) File(URI uri) 注意:Java能正确处理UNIX和Windows/DOS约定路径分隔符。如果在Windows版本的Java下用斜线(/),路径处理依然正确。记住,如果你用Windows/DOS使用反斜线(\)的约定,你需要在字符串内使用它的转义序列(\\)。Java约定是用UNIX 和URL风格的斜线来作路径分隔符。 构造方法应用例子: package com.px1987.j2se.io;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Fil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File dir=new File("d:\\io"); // 创建一个目录,如果不存在必须先创建才可以操作 dir.mkdir(); // 创建该目录 , 要求io前的所有目录都是存在。否则用midirs // File dirs=new File("d:\\io\\file"); // dirs.mkdirs(); File file_1=new File("d:\\io\\1.txt"); try { file_1.createNew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EMC ScaleIO技术架构解析

EMC ScaleIO技术架构解析 目录 ?定位问题 ?可用性问题 ?服务、支持和订购问题 定位问题 问题:什么是 EMC ScaleIO? 答案:EMC ScaleIO 是一款从本地应用程序服务器存储创建基于服务器的SAN 的软件,可按需提供具有弹性的可扩展性能和容量。ScaleIO 聚合存储和计算资源, 可扩展至数千节点。作为传统SAN 基础架构的替代方案,ScaleIO 结合了 HDD、SSD 和 PCIe 闪存卡,可创建具有不同性能层的虚拟存储池。随着存储和 计算资源的变化,ScaleIO 软件会自动重新平衡存储分布,以优化性能和容量使 用。ScaleIO 不受硬件限制,安装在物理和/或虚拟应用程序服务器上。 问题:ScaleIO 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答案:ScaleIO 是一种革新了存储系统构建方式的独特产品。其所蕴含的四大价值主张包括: ?聚合:ScaleIO 将存储和计算资源聚合到单层体系结构中。由于安装在现有应用程序服务器上,可聚合应用程序群集容量和 I/O 性能。 ?可扩展性:ScaleIO 可扩展至数千台服务器。系统自动重新分布数据,以优化性能和资源使用。 ?弹性: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可逐步提升。必要时,客户可添加单个设备以增加存储,或添加大量服务器以应对业务增长。完成此操作无需中断正常 业务运转。ScaleIO 可在任何服务器(物理或虚拟)上运行,并可搭配任何 存储介质(HDD、SSD 或PCIe 闪存卡)使用。客户在一个系统中即可部 署多种服务器和介质类型,并且生成不同性能层。 ?性能:所有服务器均参与I/O 工作负载的处理,以高带宽生成可观的并行性能。当客户在系统中添加服务器和存储时,性能将提升,而且ScaleIO 可快速重新构建和重新平衡数据。 问题:ScaleIO 的目标市场是什么? 答案:ScaleIO 的目标市场包括:

第八章-io技术

引言 1.数据源 data source. 提供原始数据的原始媒介。常见的:数据库、文件、其他程序、内存、网络连接、IO设备 2.流的概念 Stream:名词,水流,趋势。动词:流出,流动。 数据源就像水箱,流就像水管中流着的水流,程序就是我们 最终的用户。流是一个抽象、动态的概念,是一连串连续动态的 数据集合。 3.第一个简单的IO流程序(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入) 当程序需要读取数据源的数据时,就会通过IO流对象开启一个通向数据源的流,通过这个IO流对象相关方法可以顺序读取流中的数据。同理,通过流向目的地写入数据通过流来处理。基本代码如下:

4.Java中流的概念细分 流的方向: 输入流:数据源到程序(InputStream、Reader读进来) 输出流:程序到目的地(OutPutStream、Writer写出去) 处理数据单元: 字节流:按照字节读取数据(InputStream、OutputStream) 字符流:按照字符读取数据(Reader、Writer) 功能不同: 节点流:可以直接从数据源或目的地读写数据。 处理流:不直接连接到数据源或目的地,是处理流的流。通过对其他流的处理提高程序的性能。 节点流和处理流的关系: 节点流处于io操作的第一线,所有操作必须通过他们进行;处理流可以对节点流进行包装,提高性能或提高程序的灵活性。 处理流:

5. Java 中IO 流类的体系(这里只列出常用的类,详情可以参考JDK API 文档。红色粗体标 注为最常用,必须掌握的!) 四个基本抽象类: InputStream :

此抽象类是表示字节输入流的所有类的超类。InputSteam是一个抽象类,它不可以实例化。数据的读取需要由它的子类来实现。根据节点的不同,它派生了不同的节点流子类。 继承自InputSteam的流都是用于向程序中输入数据,且数据的单位为字节(8 bit);下图中深色为节点流,浅色为处理流。 常用方法:read, close. 详情可以参考API文档。 OutputStream: 此抽象类是表示输出字节流的所有类的超类。输出流接受输出字节并将这些字节发送到某个接收器。 常见子类的使用方法: 1.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 构造方法和常用方法:自己参考API文档。 FileInputStream用于读取诸如图像数据之类的原始字节流。要读取字符流,请考虑 使用FileReader。 available(): 并不是指定文件还有多少数据没有读,不然,如果是100g的大 文件,返回得数就溢出了。不过,对于普通文件的话可以看做是剩余的未读数据。 返回下一次对此输入流调用的方法可以不受阻塞地从此输入流读取(或跳过) 的估计剩余字节数。 FileOutputStream用于写入诸如图像数据之类的原始字节的流。要写入字符流,请考虑使用FileWriter。

IO反渗透技术

RO 反渗透技术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 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一般性的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μs/cm(RO膜过滤后出水电导=进水电导×除盐率,一般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都能达到99%以上,5年内运行能保证97%以上。对出水电导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采用2级反渗透,再经过简单的处理,水电导能小于1μs/cm), 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 .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 6682—92)。反渗透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利用反渗透

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无需化学品即可有效脱除水中盐份,系统除盐率一般为98%以上。所以反渗透是最先进的也是最节能、环保的一种脱盐方式,也已成为了主流的预脱盐工艺。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从此以后,反渗透膜开发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用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操作压力也扩展到高压(海水淡化)膜,中压(醋酸纤维素)膜,低压(复合)膜和超低压(复合)膜。 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工业应用的膜用渗透汽化进行醇类等恒沸物脱水,由于该过程的能耗仅为恒沸精馏的1/3-1/2,且不使用苯等挟带剂,在取代恒沸精馏及其它脱水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优势。 20世纪90年代出现低压反渗透复合,为第三代RO膜,膜性能大幅度提高,为RO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德国GFT公司是率先开发成功唯一商品GFT膜的公司。90年代初向巴西、德、法、美、英等国出售了100多套生产装置,其中最大的年产4万吨无水乙醇的工业装置,建于法国。除此之外,用PV法进行水中少量有脱除及某些有机/有机混合物分离,例如水中微含氯有机物分离,MTBE/ 甲醇分离,近年也有中试规模的报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