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问题总结

原子荧光问题总结
原子荧光问题总结

原子荧光问题总结

1、做Se时的空白在90左右,而做汞和砷空白就到了600左右,差好大啊,这个值是否合理啊,多少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啊,谢谢;那么空白高得原因怎么样来排查啊

答:除了汞的空白在300左右,其余的元素灯大约在100左右;调节负高压和灯电流能降低荧光值。一般负高压降低20V荧光值降低一倍;另:空白确实有点高。不知道大家遇到过没有,环境温度高的时候空白就高,大概在8月份,由于有通风橱,空调也不凉了,结果空白特别高,后来到了10月份,空白就下来了。

注:关于空白值,是根据仪器不同而不同的。用一个厂家的仪器空白值比较接近,不同厂家的仪器就没有可比性了。再者,像问题中的空白值不同,如果灯电流,负高压给的相同的话,有可能是灯的问题。不同的灯强度不同,所以空白值就有所不同。再者,空白值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确切的说多大的空白值是好的,只要你的净强度值够就行。

2、海光AFS2202用了4年多,是教学仪器,为什么点火炉丝今年容易烧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炉丝烧断呢。一般灯电流最大采用80mA

答:一个可能是炉丝抻的太开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酸度太大了(环境的酸度),被腐蚀了。和灯电流没有关系。检查一下玻璃丝棉。

注:这种属于小问题了,一般炉丝是不那么容易烧断的,可能接触不好,接触点老化所致。

3、主要问题:同一个样品多次检测,重复性很差,通常都是逐渐降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老师们帮忙看看!(注:仪器用的是北京瑞利AF-610A)

答:重复性太差是因为载气的流量不够。仪器的背后有个次级减压阀,固定的0.05MPa,我的仪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调上去,导致仪器前面流量调节失去作用,只能在300ml/min左右,通过调节后,流量可以上到需要的水平,重复性就好了很多了。

注:瑞利的仪器我没用过,不过重现性反应的是仪器的整体水平,仪器的稳定性是个综合的指标,进样系统,载气大小,屏蔽气大小,气液分离器的好坏,实验室的温度等等都能影响到仪器的稳定性。

4、我今天做hg,发现预热的时间短了的话荧光一直是负的.还有一直曲线配不好,我是自动配置,配了1ppb,然后设置了0.1,0.2,0.5,1.0四个点。后来配置1ppm还是不行,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有荧光老是负值怎么回事(仪器北京吉天AFS9230的荧光)

答:检查下看元素灯是否打开,光电系统是否正常。排除这两个原因在找其他原因,或者硼氢化钾(钠)配置是否有问题。看看点火炉丝是否断了,我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注:可以先换其他灯做试试仪器有没有问题,在用同样的还原剂、灯电流、负高压的情况下去试其他灯。有可能是没点着火,因为一个ppm的荧光值应该很高的。

5、在原子荧光测定时,有没有荧光强度值最低和最高的限制.就是说我的空白荧光值在什么范围最好,测定中荧光强度值超过多少,测定将不准确,如何判定呢?

答:建议用仪器公司提供的条件,标准系列浓度,一般不会出现很奇怪的值的

注:荧光测的都是净荧光值,空白高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再者,荧光都是使用标准曲线法进

行测量的,通过与标准曲线的比对,然后得出被测样品的浓度。如果被测样品高于你配的系列,那测量就不准了。

6、氢化物发生中是氢气和氩气在燃烧么?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被广大厂家忽视。因为厂家写的是氩氢火焰,造成用户认为是氩气和氢气在燃烧。

这是错误的。燃烧就是一个电子得失过程,氢气和氩气,确实没有电子得失的可能。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燃烧。但是为何叫氢氩焰,是个问题。再者,应是应当是氧气和氢化物、氢气在燃烧。

7、汞灯点不着怎么办?我用的AFS-830,今天开机(之前n久没用过)发现汞灯不亮,换了个灯还是不亮,用打火器也不管用。怎么办呢?灯坏了不会一点都不亮吧?

答:1)把其它灯如As灯放在该道试试,若亮说明灯座无问题

2)用灯盒内的海绵擦灯外壳几下(通电状态下).

3)仔细察看灯外壳是否有破损.

在东北的冬天比较多这种现象的

用绸布擦拭一下就好了

8、弱弱地问一下,NaOH或KOH的作用?

作用有以下几点:1)NaBH4强还原剂,只有在碱性环境下稳定,所以配置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相同离子的碱,保持溶液的碱性,另外在氢化物反应阶段可以中和过量的载夜(酸),防止产生过量的氢气,造成气相干扰。准确地说,起还原作用的是硼氢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产物--活性氢。氢氧化钠的作用有2:1提供硼氢化钠稳定存在的环境;2与载流液中的盐酸组成载气控制体系,酸度过大则氢气量过高会“稀释”砷化氢,降低响应值;酸度过低则影响砷化氢形成。

2)配置的先后顺序:要先溶解氢氧化钠(钾)再溶硼氢化钾

9、硫脲的化学性质和作用究竟是什么

答:化学性质如下:硫脲可以看成是脲分子中的氧被硫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它可由硫氰酸铵加热得到。硫脲为白色菱形晶体,熔点180℃,能溶于水。硫脲性质与脲相似,例如能与强酸生成盐,但不如脲盐稳定;在酸、碱存在下,容易发生水解:硫脲可发生互变异构成为烯醇式的异硫脲,异硫脲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硫脲的主要反应形式。例如,硫脲易生成S-烷基衍生物,也易氧化形成二硫键。

脲则主要以酮型存在,所以脲就不易发生上述反应。

硫脲是一个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生产甲硫氧嘧啶等药物。药剂上又可用作抗氧化剂。在荧光分析中的作用:硫脲为还原剂,硫脲-抗坏血酸也为还原剂(混合),有关验证表明,单用硫脲没有用硫脲-抗坏血酸混合还原剂的效果佳。

另外,硫脲还对Cu2+、Co3+、Ni2+等离子有掩蔽作用。

维C是起到稳定作用的!

10、原子荧光通信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通讯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主机电源开关未打开

(2)、开机顺序不对

(3)、主机电路不正常

(4)、通讯接口(RS232电缆及插头)有问题

(5)、软件有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打开电源开关

(2)、重新复位,即按顺序重新开启微机、主机

(3)、检查接口是否正确、电缆是否正常、插头接触良好否

(4)、重新安装操作软件

(5)、维修电路

11、处理测砷样品的问题

测砷时,国标中对固体的前处理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是灰化法。我的问题是灰化法中先后加入的硝酸镁溶液与氧化镁固体都起什么作用?

答:1).加入的硝酸镁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分解成氧化镁,氧化镁除了保温传热以外,更起到防止砷挥发的作用,因为灼烧中升华出的三氧化二砷能被他固定下了。因此,在灰化样品前,应将氧化镁粉末仔细、均匀的覆盖在全部样品干渣的表面。

(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三氧化二砷是酸性氧化物)

2).砷与加入的硝酸镁和氧化镁生成不挥发的焦砷酸镁,氧化镁还能减少坩埚对样品的吸留

12、原子荧光怎样才能测准样品中的铅

做原子荧光测定样品中的铅时,标液中荧光值出现今天高,明天低的现象,而且有时数值差异很大。请教:怎样配制载流和还原剂中的酸碱度才能使测定结果较好?

答:1)原子荧光测定,我做的比较多的是汞砷硒,样品多为土壤,植株,水系,畜产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原子荧光试剂和配置的溶剂都比较重要,大家都购买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纯度,更要检测一下试剂的空白。

首先说明,我使用得试剂都是国产,从上海国药集团试剂公司购买。

盐酸:这个常用,必须是GR,建议检测10%盐酸汞空白。还有就是盐酸不能混瓶使用,就是一瓶用了一大半,把它和另一瓶合用。

硼氢化钾(钠),它关系到砷硒的检测,纯度为95%(国产)。有时候,作汞没有问题,作砷硒就出不来信号,仔细看看仪器气液分离树那里没有气泡产生,没有反应,可能就是硼氢化钠失效了,无法产生大量的氢气。请注意,该试剂怕潮,平时最好放置在干燥皿内。我发现有一种小瓶100g的好用,黄白包装的,一直用到完都好用。有一种500g大瓶装小半瓶,也是100克的,不好用,刚开始没事,后来效果就差了。溶液当天配置,冷藏最多用3天,我一般现配现用。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用来保护硼氢化钠,GR,我一般配置还原剂后加几块固体,现配先用不需要加很多如0.5%,加一点就够了。但是装还原剂最好使用小口瓶,和空气接触面小的寿命长一点,受污染也小。

还原剂浓度由试样来定,载流酸浓度由还原剂浓度来定,最后废液呈酸性。例如单独测定汞,还原剂可以配置成0.2%硼氢化钠,酸也就0.5%够了;如测定砷,硼氢化钠需要配置到2%,酸就要到5%。一句话,只要硼氢化钠可以满足标准曲线最高点,把溶液浓度放宽一倍即可,而酸只要能够保证废液呈酸性。废液为何要呈酸性?如果不是酸性,硼氢化钠会在管道压力最低处沉积,而后堵塞,当你看到管路内液体要停顿好长一段时间再冲上去的时候,下一次它们就冲到你脑门上了,呵呵。

硫脲:AR就可以了,我买了500g一大瓶,慢慢用。

Vc,国产的只有AR,不过纯度也够食用了。开瓶后不能久存,会被空气氧化的。

一般我是把硫脲和Vc按照1:3混合,用碾钵碾碎,在测定前半小时用最小号药匙每个样品和标准曲线加一点点,充分振荡还原,效果明显而且快,呵呵就是费试剂和野蛮,不知有没有同道。

一般作硒我也使用Vc还原,感觉快,比盐酸好。

标准溶液:购买。

汞中间液(和保护液)我配的是0.02%重铬酸钾(0.5%盐酸)溶液,试样消解完了就用它来定容,测定砷硒再加上面讲的固体还原剂,简单。最好一天内消解测定,注意自身防护。

2)一般我是把硫脲和Vc按照1:3混合,用碾钵碾碎,在测定前半小时用最小号药匙每个样品和标准曲线加一点点,充分振荡还原,效果明显而且快,呵呵就是费试剂和野蛮,不知有没有同道

13、原子荧光法测重金属消解水样的方法

答:测定汞砷,取50ml具塞比色管取水样5-10ml,加入1:1王水5ml,沸水浴2h,期间每隔半小时晃动一次,取出冷却,加入10%硫脲和10%抗坏血酸5ml,使用0.5%重铬酸钾(2%盐酸)定容至25ml,上机检测。

重铬酸钾是要加的,否则汞损失很大,另外,水样消解后最好当天上机,否则也会有损失的。砷硒前处理后就不用加重铬酸钾,但是要加还原剂和抗干扰剂.

14、原子荧光法测汞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标准溶液要配制准确,最好现用现配.

2.载流和还原剂的浓度要合适(我用的是载流盐酸5%,硼氢化钾1%,氢氧化钠0.5%).

3.还原剂不要有沉淀。

4.元素灯要预热。

5.所有的管路要使用正确直径的的管子,我以前出过这个问题,结果所有的峰的是半个。

6.仪器的灯电流不要设的太高了(这和测别的元素不太一样,测汞时不是形成气态的氢化物),20左右。

7.要用纯水和优级纯的酸.

15、荧光仪信号小的原因

1.原子化器的高度

2.硼氢化钾的浓度及稳定性

3.蠕动泵及管路的连接与老化程度(是否有漏气)

4.反应器中能否看到酸液(样品溶液)与硼氢化钾作用.

硼氢化钾没有到反应块的话肯定是没有信号的。如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则看看别的方面。

5.HCL的设置情况(位置--灯电流)

6.观察火焰的情况

7.硼氢化钾和样品溶液能否都能进入反应环

8.水封没有

9.灯的位置和光电倍增管的位置调节。

16、怎么处理倒吸?

答:最近在打开原子荧光时,发现载气管中总会有水倒吸进去,开机步骤都没有错,搞不清楚

怎么回事?

载气压力设置,根据仪器说明书是0.2-0.3MP.

气瓶压力可以开大一点,仪器内部有稳压阀的。检查一下气路管子呢。还有,关机时候先松开泵再关闭气瓶。但压力也不要设置超过0.4MPa.仪器里面的管路是透明那种的,压力开的太大容易吹爆了.

蠕动泵松了

放松蠕动泵后,是不是上面的储液槽中还有没用完的载流没有倒掉,顺着管路倒流回来?

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开气瓶,把泵运转但是不要压紧夹块,先运转后再上夹块,或者,把废液桶清空,把废液管剪短,把泵抬高一点

17、样品加5ML硝酸过夜,再加5ML过氧化氢消解,加的过氧化氢多起到什么作用呢?

答:双氧水有氧化酸解作用,而且基本无“残留”,消解含有机质多的样品是可以使用的。

原子荧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正常运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其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运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中心使用中和修理后的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 3、核查项目 稳定性、检出限、测量重复性及测量线性项目 4、核查依据 JJG939-2009《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5、核查方法 5.1测定条件:仪器和试剂砷(As)标准溶液:1mg/ml。载流(空白)(0.5%HCl):取30ml浓盐酸加入到预先加入400ml蒸馏水的500ml 烧杯中,加水至500ml,摇匀。硼氢化钾(20g/L):称取1.25g氢氧化钠(NaOH)、5g硼氢化钾(KBH4),用蒸馏水定容至250ml,需现用现配。 5.2测量线性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最佳工作状态,分别对(0.0ng/ml、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砷标准溶液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其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 5.3检出限 在5.2的标准线性条件下,对空白连续测量11次荧光强度,求出其标准偏差S O。 ——单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 ——11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检出限为 5.4重复性 在5.2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10.0ng/ml的砷进行连续7次重复测量,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单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 ——7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6评定标准 6.1 检出限≤0.4ng 6.2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7; 6.3 测量重复性≤3% 7 核查周期 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之间,一般每六个月核查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增加期间核查次数。 8 结果记录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10-02-26 来源:点击量:1750 字段选择:大中小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克服了单一技术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对一些元素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这些优点使得该方法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原子荧光是原子蒸气受具有特征波长的光源照射后,其中一些自由原子被激发跃迁到较高能态,然后去活化回到某一较低能态(常常是基态)而发射出特征光谱的物理现象。各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根据原子荧光强度的高低可测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现将原子荧光光谱仪上机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逐一介绍。 一、操作步骤: Ar气→电脑→主机→双泵→水封→As灯/Hg灯→调光→设置参数→点火→做标准曲线→测样→清洗管路→熄火→关主机→关电脑→关Ar气。 二、注意事项: 1.在开启仪器前,一定要注意先开启载气。 2.检查原子化器下部去水装置中水封是否合适。可用注射器或滴管添加蒸馏水。 3.一定注意各泵管无泄露,定期向泵管和压块间滴加硅油。 4.实验时注意在气液分离器中不要有积液,以防液体进入原子化器。 5.在测试结束后,一定在空白溶液杯和还原剂容器内加入蒸馏水,运行仪器清洗管路。关闭载气,并打开压块,放松泵管。

6.从自动进样器上取下样品盘,清洗样品管及样品盘,防止样品盘被腐蚀。 7.更换元素灯时,一定要在主机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不得带电插拔灯。 8.当气温低及湿度大时,Hg灯不易起辉时,可在开机状态下,用绸布反复摩擦灯外壳表面,使其起辉或用随机配备的点火器,对灯的前半部放电,使其起辉。 9.调节光路时要使灯的光斑照射在原子化器的石英炉芯的中心的正上方;要使灯的光斑与光电倍增管的透镜的中心点在一个水平面上。 10.氩气:0.2~0.3 之间。 关机之前先熄火,换灯之前先熄火,退出程序时先熄火。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训练版) 知识点一、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 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这就是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1

②实验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 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 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高二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典例导析

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诞生 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融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了其他元素。(如图所示) 要点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最低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根据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即电子层)。如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第一能层有2个电子,第二能层有8个电子,第三能层有1个电子。 要点诠释:电子层、次外层、最外层、最内层、内层 在推断题中经常出现与层数有关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推断的关键。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形象地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看成分层运动,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按能量高低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并用符号K、L、M、N、O、P、Q……表示相应的层,统称为电子层。一个原子在基态时,电子所占据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数。倒数第一层,称为最外层;从外向内,倒数第二层称为次外层;最内层就是第一层(K 层);内层是除最外层外剩下电子层的统称。以基态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铁原子共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N层)只有2个电子,次外层(M层)共有14个电子,最内层(K层)有2个电子,内层共有24个电子。 2.能级 (1)含义: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这样同一能层就可分成不同的能级(也可称为电子亚层)。能层与能级类似于楼层与阶梯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n代表能层)

高二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高二物理原子和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知识点: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①装置: ②现象: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于h/2π的整数倍,即

原子荧光测定砷时注意事项

原子荧光测定砷时,配制标液的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原子荧光测定砷的时候,砷标液是如何配置的呢?大家测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砷的 标准曲线做不出来或做不好的情况呀? 比如下面的几种情况: 1、标准曲线做不出数,跟空白一样; 2、做标准曲线的荧光值很低,但是线性还很好; 3、标准曲线做得不错,只是荧光值比上一次做得明显偏低。 这是几种做砷时会遇到的几种情况。当然第三种情况可能不会影响你的检测工作,有时候不会多考虑什么,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前两种情况最让人头疼,你在找原因的时候,可能从仪器条件、灯、管路、载流、还原剂(硼氢化钾)等,都找了一遍,甚至仪器重新清洗,试剂重新配制,结果还是那样,您可能会到崩溃的地步吧!这时候,你可能不会注意你的标准使用液,你也可能不会怀疑他的问题,因为你很确定这是你刚刚配制的,不会存在标液的问题。然而,好多问题就是出现在一些显而易见,却不易发觉的地方。 你是如何配制砷标液的呢? 首先,你要准备砷的母液、浓硝酸、还原剂溶液(硫脲,碘化钾,抗坏血酸等任选)。 酸介质为什么选硝酸呢? 因为,你的样品消化用的硝酸,即使赶酸,样品溶液也会有部分硝酸,你觉得介质用硝酸会是样品和标液的基体更加接近,所以选硝酸,这也是大多数做砷选择硝酸的原因。当然选盐酸介质也可以,咱在这不做讨论,单独讨论使用硝酸介质的情况。 下面继续配制标液 第一种操作,吸取定量的砷母液于干净的容量瓶中,加入定量的浓硝酸介质,加入还原剂溶 液,定容,摇匀,备用。 第二种操作,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要求尽量多,只要不影响最终定容就可以),加入定量的硝酸,摇匀,再加入定量的标液,边加边摇。在家加还原剂,定容,摇匀,备用。 当然这只是两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或许大家都知道第一种方法不正确,第二种方法比较正确。 哪两种方法到底区别在哪里呢?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先分析一下第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他会很容易的将砷氧化成高价态,当加入还原剂的时候,部分还原剂会首先和硝酸反应掉,剩下的还原剂的量可能就不足以将高价态的砷还原为低价态,高价态的砷的在原子荧光光上的荧光值极低,几乎没有,于是就可能

原子荧光操作要点

原子荧光操作要点 一、仪器的正确开机顺序: 开启计算机(待进入操作系统)依次打开主机电源、泵电源(待仪器完全进入复位状态)双击操作软件进入自检 二、更换元素灯 注意一定在主机电源关闭状态下更换,元素灯插头的凸出之处与灯插座的凹处相对。 三、试剂、污染的避免 所有上机的酸必须是优级纯,保证不含或含有很低的被测元素及干扰。 称还原剂尽量不用玻璃器皿,直接用塑料瓶。 所有玻璃器皿必须用10%~30%的硝酸浸泡过夜方可使用,污染比较大的要用超声波超一超再用高浓度的硝酸浸泡时间长点。 如发现空白特别高(只是汞),可用以下方法检查污染: 1.将进样管和进还原剂的管子都放入纯水中,检测纯水中的荧光值, 2.将进样管和进还原剂的管子都放入载流中,检测载流的荧光值多少 3.将进样管和进还原剂的管子都放入还原剂中,检测还原剂的荧光值多少 4.以上数据如果明显不正常,则该溶液被污染!换掉即可降低空

一般都是酸不好,可配5%和10%的硝酸,做空白进行比较,如果空白差别很大,或呈倍数关系,则肯定是酸不好!! 四、做汞的注意事项 汞灯是阳极灯,并且受外界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影响很大,所以检测时荧光值有漂移的现象。但是如果在检测之前将汞灯预热好,漂移的现象可消除。这里所说的预热必须是在测量状态下进行,为了缩短预热时间,我们采取大电流预热小电流测量, 选择仪器条件测量方法选择test (此时泵块松着) PMT:270,I:50 预热半小时 另外硼氢化钾溶液浓度越低,测Hg灵敏度越高,同时还可降低各种干扰(但不能低于0.01%),即用0.05%KBH4(冷汞法)降炉高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空白 五、保养仪器 1.至少半个月开一次极,让仪器空运转 2.每次做完样品,先点三到四次重做空白,然后将进样管和还原剂管分别放入纯水中点重做空白,最后降管子都放在空气中点重做空白,排空水之后即可 3.长时间不开机,在做样前检查一下水封里是否有水,给泵和自动进样器的滑竿上涂一到两滴润滑油 4.长时间的泵管挤压使泵管变形,进液不准确,这时可将泵管调个头连接(就是左边的换右边来,右边的换左边去)或更换新的泵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载自:搜高考网.soogk.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 )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

原子荧光作业指导书

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与维护规程 1.目的 规范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程序,正确使用仪器,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使用操作。 3.职责 3.1 、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人员按照本规程操作仪器,做好使用记录登记。 3.2、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保管员负责监督仪器操作是否符合规程,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及定期保养。 4.仪器用途 本台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可以对含砷、硒、汞、锑的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主要技术参数 检出限DL : AS 、Se 、Pb 、Bi 、Sb 、Te 、Sn : <0.01μg/L Hg 、Cd : <0.001μg/L Ge : <0.05μg/L Zn : <1.0μg/L Au : <3.0μg/L 相对标准偏差RSD : <1% 线性范围: 大于三个数量级 6.操作规程

6.1打开电脑,进入WINDOWS 桌面。 6.2打开氩气瓶,调节分压表压力为0.3MPa 。 6.3换上所用的元素灯。 6.4打开仪器主机电源和(双泵)电源,若元素灯不亮可用点火枪激发。 6.5检查元素灯光斑是否对正,用调光器进行调节。 6.6检查二级气液分离器(水封)中是否有水。 6.7双击桌面上 6.8 6.9 6.10A ,B 道自动识别元素灯。 None ) 6.11 6.12S1~S5输入A ,B 道所测做元素标准曲线各点浓度和码 6.13 输入插入样品的个数、样品的名称、稀释因子(前框为取样量,后框为定容体积)、 6.14 6.15点击,仪器需要预热30分钟以上(测汞预热一小时以上)。 6.16(新建一个文件,本次所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 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 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 ______________模型. 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 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结果: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 4. 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内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集中存 在着对 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 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 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 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 的核,叫 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 转. 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 . 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有的甚至被反 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 偏转 D. 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如图 1-1所示表示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 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 线表示 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 c 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原子核 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α粒子 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图1-1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结构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为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玻尔提出了三点假设,后人称之为玻尔模型. 2.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⑴定态假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__________的能量状态中,在 这些状态中原子是 _______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 ________. ⑵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________________. ⑶轨道假说: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 ______子的不同轨道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 连续的.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 公式 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对于氢原子,其能级 公式为 :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轨道公式为: r n n 2 r 1。其中n 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E1=-13.6eV ,r1=0.53×10-10m .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载自:搜高考网.soogk.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散射实验是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a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卢瑟福由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a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T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一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木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一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o (即:光子和原于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2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受跃迁条件限:只适用于光于和原于作用使原于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一一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实物粒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 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E51=13. 06 E41=12. 75 E31=12. 09 E21=10. 2;(有规律可

原子荧光常见的问题及方法

01 点火问题 在分析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部分仪器点火线圈不亮,无法正常点火。首先要检查点火炉丝是否正常,如炉丝断则需要更换炉丝,如炉丝亮但点不燃火焰,就需要检查燃气或控制阀,检查炉丝与炉芯的位置是否合适,排除这些故障后仪器可正常点火。 02 无信号强度 在仪器检定过程中,经常遇到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后无响应荧光强度。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该检查静态光源,检查元素灯是否点亮。若仪器灯能量正常,说明仪器电路部分正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反应系统或原子化系统。检查仪器泵管松紧是否合适,管道有无堵塞破裂。如出现上述情况,试剂没有进系统,仪器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会产生信号。更换管道,调整泵管松紧可以解决此问题。 检定标准溶液的酸度或还原剂浓度不够,不能生成被测元素的氢化物,无法正常原子化也会造成仪器无响应荧光强度,这就需要检查配置标准溶液所使用的酸和还原剂浓度。 03 仪器灵敏度低 在检定过程中,由于要检定仪器的测量线性及检出限,需要在仪器上测量0.0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砷锑混合标准溶液的线性。重复测量3次,记录荧光强度值,按照线性回归计算斜率b,再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11次荧光强度测量,计算其标准偏差,然后计算仪器的检出限QL。JJG939-2009《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要求仪器检出限为0.4 ng。检定中经常碰到仪器灵敏度低,调整仪器的灯电流和负高压后仍无法达到检定规程的要求,这就需要排查解决灵敏度低的问题。 首先检查炉丝是否老化,必要时更换炉丝,然后检查原子化器位置是否偏移造成焦距的变化而影响仪器的灵敏度。调光不好,焦距不在炉芯中心也会造成仪器灵敏度低,这就需要重新调整炉芯和光路位置。载气流量低,排废太快,载流管或毛细管变形或折弯等原因,都会造成标准溶液无法正常原子化而导致仪器灵敏度降低,这就需要检查仪器的进样系统,有必要时需更换仪器进样系统管路。在检定过程中,经常碰到仪器所使用的氩气纯度不够而造成仪器灵敏度降低,更换高纯度氩气后可解决此问题。所选用元素灯的强度也会对仪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在仪器灵敏度较低时需要更换元素灯。 04 仪器信号不稳定 可以降低仪器的灯电流和负高压后信号值,如果还是不稳定,这时需要检查仪器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强光干扰,仪器的检测窗口若有强光照射,会引起仪器荧光信号不稳定,这就需要遮光进行检定。然后观察仪器的火焰是否跳动,若有明显跳动则检查仪器抽排风口是否抽力太大,有气流影响而造成仪器火焰不稳定。 排除上述问题后,仪器信号仍不稳定,就需要检查仪器的水封、废液管,水封和废液管不畅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方法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方法 一、原子荧光原理 1定义基态的原子蒸气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而被激发到较高的激发态,然后去活化回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时便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原子荧光 2原理 As、Pb、Se3元素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g形成原子蒸气。气态氢化物通过原子化器原子化形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蒸气被激发而产生原子荧光 3氢化物反应的种类: ⑴金属—酸还原体系(Marsh反应) ⑵硼氢化钠—酸还原体系 ⑶电解法 硼氢化钠—酸还原体系 算话过的样品溶液中的砷、铅、硒等元素与还原剂(一般为硼氢化钾或钠)反应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生成氢化物: BH-+3H2O+H+=H3BO3+Na++ 8H++E m+=EHn+H2(气体) 式中 E m+代表待测元素, EHn为气态氢化物 4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原子荧光强度与分析物浓度以及激发光的辐射强度等参数存在以下函数关系: If=aC

二、仪器组成: 1原子荧光仪器由三部分组成:激发光源、原子化器、检测电路 2激发光源:HCL(空心阴极灯)EDL(无极放电灯) 对光源的要求:高强度、高稳定性 3原子化器:高原子化效率、低背景 4检测系统:包括光路及电路两部分 光路:分有色散系统和非色散系统两种 电路:高可靠性、高信噪比 三、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仪器的开关机顺序: 开机的顺序为: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待计算机进入WinXP并检测完毕后,再开仪器的主机电源开关。 关机的顺序为: 退出操作软件,关仪器的主机电源开关,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关电脑电源。 2光路的调节方法: 打开主机电源后,灯室内灯应该点亮(注意Hg灯可能不亮,用电子脉冲枪激发)。 用调光器调光路,使灯发出的光斑落在原子化器石英炉芯的中心线与透镜的水平中心线的交汇点上(调节光斑的位置是靠调节灯架上的四个螺丝钉来实现) 3更换元素灯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的大门. 2.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大小的数量级是()。 核式结构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②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低)能级跃迁,吸收(放出)光子 (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高)能级跃迁放出(吸收)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A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B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AFS-2202E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AFS-2202E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Spetrof luorophotometer 型号AFS-2202E 厂商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性能指标线性范围:大于三个数量级;精密度<1.0%;检出限:As、Pb、Se、Bi、Sn、Sb<0.02μg/L;Hg、Cd<0.001μg/ L;Ge<0.05μg/L;Zn<1.0μg/L。 主要功能单泵断续流动进样,膜分离式气液分离器;密闭式石英炉原子化器;双通道同时测定,数据RSC转换,用于As、 Hg、Cd、Ge、Se、Pb、Bi、Te、Sn、Sb、Zn十一种元素 的测定。 应用范围食品卫生、环境、冶金、药品、实验室、地质、化妆品中金属含量的测定。 操作规程: 1.打开实验室电源,稳压电源以及通风设备。 2.安装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确认水封中应有水。 3.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操作软件并设置工作条件。 4.进行灯位置和原子化器高度调整。 5.确认氩气出口压力为0.52Mpa,压上泵管压块,确认管路系统 正常(必要时需进行气路的检漏)。 6.点火进行测试,调整压块顶丝使进样通畅,预热测试30分钟。 7.按操作要求进行标准曲线和位置样品的测试。 8.测试完成后要洗蒸馏水进行几次测量,对仪器管路进行清洗。 9.熄火并退出工作软件,关闭氩气、计算机和主机。 10.打开泵管压块,松开泵管,擦拭滴漏的酸液。 11.做完实验经由负责人验收,并在使用记录本上登记签字后方可 离开。

注意问题: 1.更换元素灯时一定要关机,确保灯头插针和灯座上的插孔完全 吻合。 2.要定期在泵管以及采样臂滑轨,臂升降结构等处添加硅油。 3.仪器要保持干燥、清洁,每次使用完毕应盖上防尘罩。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通则征求意见稿-中国广州分析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7年10月13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1) 5 水、试剂、溶剂和标准物质 (2) 5.1 水 (2) 5.2 试剂 (2) 5.3 溶剂 (2) 5.4 标准物质 (2) 6 仪器组成 (2) 6.1 仪器组成 (2) 6.1.1 流动相供应单元 (3) 6.1.1.1 流动相储液器 (3) 6.1.1.2 供液泵 (3) 6.1.1.3 进样器 (3) 6.1.2 分离转化单元 (3) 6.1.2.1 色谱柱 (3) 6.1.2.2 在线紫外消解/还原系统(可选模块) (3) 6.1.2.3 氢化物发生装置 (3) 6.1.3 检测器 (4) 6.1.4 数据处理系统 (4) 6.2 仪器性能 (4) 7 流动相、载流、还原剂和氧化剂 (4) 7.1 流动相的选择 (4) 7.2 载流、还原剂和氧化剂 (4) 7.3 溶剂的配置要求 (4) 8 色谱柱 (4) 8.1 色谱柱的标记 (4) 8.2 色谱柱管的材料 (4) 8.3 色谱柱的分类 (5) 9 样品处理 (5) 9.1 测试样品的制备原则 (5) 9.2 测试样品的制备规范 (5)

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点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 一、阴极射线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的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阴极射线的粒子是 电子且带负电,电子是原子的做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量: 3、密立根“油滴实验”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倍。 4、电子的质量为: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一、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利用碰撞中动量守恒原理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 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核式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二、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核的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的半径10-15m,原子的半径10-10m,原子内十分空旷。 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 1、光谱是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2、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我们把它们叫做谱线。 3、光谱可分为两类:线状谱和连续谱。 ①线状谱:由一条条分立的谱线(亮线)组成。 ②连续谱:由谱线(亮线)粘在一起的光带。

4、特征谱线(亮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颜色)是不一样的。 5、每种原了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2、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3、——巴耳末公式 n的两层含义: ①每一个n值分别对应一条谱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