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细分

《农产品电子商务》

3-1 农产品市场

细分

案例:儿童零食细分市场的潜力

为了了解孩子对零食的消费情况,北京一家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儿童爱吃果冻,其次是水果,占57.2%,爱喝饮料的儿童占51.7%。

针对性地提供儿童喜欢的零食

农产品市场细分

农产品市场细分就是根据农产品总体市场中不同购买者在需求特点、购买行

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农产

品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购

买群体的过程。

每个用户或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或称子市场。

农产品市场的细分标准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

行为因素

细分标准细分变量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城镇大小、地形、地貌、气候、交通状况、

人口密集度等

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民族、宗教、教育、家庭

人口、家庭生命周期等

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性格、购买动机、态度等

行为因素购买时间、购买数量、购买频率、购买习惯(品牌忠

诚度)、对服务、价格、渠道、广告的敏感程度等

前台类目

判断农产品市场是否值得切入的因素

《农产品电子商务》

3-2 农产品卖点

挖掘

从一地与另一地不同的消费差距中挖掘出卖点

品牌才是打开市场并持久占领市场有力武器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会产生无穷的磁场效应农产品卖点挖掘地域优势传统优势品牌优势

纯天然(土)01

渲染农村氛围

纯天然(土)

01

展示蜂农的养蜂状态、养蜂的现场,割蜜的过程。

人物塑造与讲故事02

1、大学生返乡创业

人物塑造与讲故事02

2、公益、爱心义卖、扶贫

人物塑造与讲故事02

3、明星代言

味道好03

核心差异点04

关注客户评价05

《农产品电子商务》

3-3 描绘客户

画像

客户画像的定义

客户画像是客户信息的标签化。通过客户画像,电商企业可以抽象完美地描绘出客户的全貌信息,并将信息作为大数据的基础,找到拥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特征的群体,更好地进行营销并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客户画像信息模块客户画像信息模块基本信息品质信息使用信息地域信息

价格信息

类目信息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优势农产品

目录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 (二)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三)有利于加快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 (三)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 1.专用小麦 2.专用玉米 3.高油大豆 4.棉花 5.“双低”油菜 6.“双高”甘蔗 7.柑橘 8.苹果 9.肉牛肉羊 10.牛奶 11.水产品 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措施 (一)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建产地品牌 (三)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 (五)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政策建议 (一)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 (二)实行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 (三)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 (四)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进口农产品增加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不可低估,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果不能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加剧国内农产品的“卖难”,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入世后的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比较优势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较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是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生产力水平,促进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农产品营销学课后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答:对象是农产品营销活动及其规律。 内容是: 1、农产品营销特点及其规律 2、农产品营销活动各职能环节特点和共性 3、农产品营销环境 4、农产品营销决策方式和方法 5、农产品营销应用与创新 6、农产品营销理论创新 (1)农产品服务营销 (2)农业综合企业关系营销 (3)农产品绿色营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 2、农产品营销具有什么功能和职能? (一)农产品营销功能 1、交易功能 2、形态改变功能 3、空间转移功能 4、价值增殖功能 5、满足消费者需求功能 6、组织和风险回避功能 (二)农产品营销基本职能 1、集货职能 2、分级职能 3、储藏职能 4、加工职能 5、包装职能 6、运输职能 7、分销职能 8、消费者服务职能 3、农产品营销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产品研究法、功能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机构研究法和营销管理研究法。 4、学习农产品营销学具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产品营销现状,提高农产品营销的实践水平; 有利于健全农产品市场和营销的法律和规程,形成规范统一的农产品全国大市场; 有利于培育农产品营销实体,完善农产品营销组织体系; 有利于改革过去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建立一元化农产品营销管理体制; 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的竞争水平 第二章: 1、什么是市场?农产品市场的特点与分类有哪些? 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特点: (1)交易产品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双重性质; (2)具有供给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3)市场风险比较大; (4)现代化市场与传统小型分散市场并存 分类: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

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作业 姓名:沈元文学号:714301388025 年级:高专(业余)学习中心:杭州农业学习中心————————————————————————————— 第一次 1.试述农产品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农产品营销就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过程中,生产经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即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以合理的价格借助有效的宣传,通过高效率的流通渠道把农产品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销售给消费者。 2.试述农产品营销环境的主要特点。客观性、动态性、复杂性、不可控性。 3.试述人口环境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增长对农产品营销影响,人口结构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区间流动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4.试述影响农产品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消费者收入,消费支出模式,消费结构,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5.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微观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6.试述消费者需要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心理需要推动着消费者去进行必要的活动。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购买活动之中,影响其购

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其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1习俗心理需要2同步心理需要3优越心理需要4趋美心理需要5便利心理需要6选价心理需要7惠顾心理需要8新奇心理需要9偏好心理需要10求名心理需要。 7.试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廉动机5求名动机6好胜动机7显耀动机8求同动机9便利动机10偏爱动机。 8.试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 9.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心理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品牌化策略4渠道策略5促销策略6包装策略7绿色营销策略8网络营销策略。 10.试述农产品市场细分的依据和原则。依据:1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心理因素4行为因素5受益细分。原则:1可衡量性2可进入性3有效性4对营销策略反应的差异性。 11.试述理想的目标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好的销路,好的市场信息,好的产品,好的销售员。 12.试述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及确定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应考虑的因素。为了有效地进入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有如下三种:1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2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3集中性目标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内容与申报条件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内容与申报条件 一,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征 中国特优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市场导向、标准引领、品牌号召、主体作为、地方主抓的原则,以发展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为重点,打造“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具备以下特征: 1,比较优势明显,特色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好、种养规模适度、市场化程度高,安全、绿色、品牌产品比例高; 2,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开发水平较高; 3,现代要素集聚,土地、资本、人才、科技、装备等要素集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较高; 4,利益链条完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5,运行机制完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协会服务、农民参与的齐抓共建、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基本原则 1,中国特优区所在地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可将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纳入本地经济建设重点,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牵头负责做好规划建设。 2,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协会等主体积极参与,承担相关工作,推进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构建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中国特优区项目建设申报条件 凡申报中国特优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产业竞争力突出。 产业资源特色鲜明、品质优势明显、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特色主导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竞争力,产量或产值在全国同级地区位居前列,具备发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基础条件。 2,市场建设有力。 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推进,特色主导产品市场供销稳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管理机制健全,拥有较高影响力的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3,推进措施务实。 地方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产业扶持政策、土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引进、价格机制和品牌创设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较好成效。 4,示范作用明显。 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示范作用明显,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5,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 特色农产品种养要符合农业、森林、草原、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1)知识讲解

农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一、市场营销的含义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治理过程。市场营销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制定什么价格,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产品或做广告。 市场营销治理体系包括:分析机会,决定市场,市场进入决策,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发展,类别多,其中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

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 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治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有机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研报告提要:....................................................... .............2-3 1.1调研范围及目 的:………………………………………………………………………………………… (2) 1.2调研概况描 述:…………………………………………………………………………………………… ………….2-3 二:客户需求调研:…………………………………………………………………..3-7 2.1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分析:………………………………………………………………………………………….3-4 2.2客户需求数据解释: (4) -5 2.3客户购买行为分析: (5) -6 2.4客户价值转移分析: (6) -7 三:客户情报调研 :…………………………………………………………………7-9 3.1客户分类: (7) 3.2客户情报: …………………………………………………………………………………………………………………7-9 3.3重要客户分析: (9) 四:竞争情报调研分

析:……………………………………………………………9-13 4.1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9) -10 4.2竞争对手业务分析: (1) 4.3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分析:…………………………………………………………………………………..10-13 五:渠道/价格调研:………………………………………………………………….12-14 5.1中间渠道概况:…………………………………………………………………………………………………………..12-13 5.2渠道分析: (13) 5.3价格分析:…………………………………………………………………………………………………………………..13-14 六:产品/技术调研:…………………………………………………………………..14-1 7 6.1竞争产品分析:……………………………………………………………………………………………………………14-15 6.2技术分析:……………………………………………………………………………………………………………………15-17 七:总体分析及建议:…………………………………………………………………17-21 7.1包装策略分析及建议: (17) -18 7.2渠道策略分析及建议: (18)

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

第八讲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第一节 本讲主要内容: 一、市场细分的意义 二、市场营销目标导向的历史的演进 三、市场细分的基本对象 四、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五、市场细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六、对市场细分的评估和选择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市场细分:根据市场要素的特征及影响市场变动的因素,对市场进行划分。 1、明确目标市场,提高营销活动效率。 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 2、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开展有针对性的重复营销,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和避免不必要 的市场风险。 3、更好地认识、理解和适应各种市场差别,提高市场供应品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从 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盈利率。 二、市场营销目标导向的转变。 1、自我需求目标导向(生产导向) ?自产剩余品的营销 2、大众化需求目标导向 ?大众化营销。 3、细分化需求目标导向 ?细分化营销 (1)客群细分化营销 (2)特殊客群细分化营销 (3)区域化会本地化营销 (4)个别化、个性化、一对一营销、定制营销 三、市场细分的对象分析——对哪些市场要素进行细分? 1、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对象细分化, 客户定位、市场需求定位。 2、对目标产品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客体细分化 ?市场提供物细分化 产品定位、生产技术定位 3、对市场营销者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资源优势、能力细分化 战略定位、经营目标定位 4、对市场关系进行细分 ?市场媒介、市场通道细分化

市场关系定位、市场渠道定位 第二节 四、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参考教材316-327页) (1)地理要素 (2)人文因素 (3)心理因素 (4)行为因素 (5)其他综合变量——特殊人群 2、企业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人文变量——行业、规模、地区 (2)经营变量——技术、特征、用户、市场 (3)采购方式——采购决策模式、采购组织机构、采购政策与标准、客户关系状况、使用状况 (4)采购条件——交货时间、特别订货、订货批量 (5)个性特征——技术适应性、忠诚度、合作性 3、市场提供物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产品成本与价格 (2)产品品牌与形象 (3)产品用途 (4)其他变量 4、市场营销者细分的主要变量 (1)市场资源状况 (2)市场战略、规模 (3)市场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5、市场关系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交易关系 (2)沟通关系、媒介、中介 (3)物流关系 (4)终端、卖场 (5)营销服务 (6)市场细分变量的综合应用 在实际中的防止片面化、僵化、绝对化运用,防止细分变量的过度细化。 五、市场细分的程序、原则与方法 1、市场细分的程序(第315页) (1)市场调查 (2)市场分析 (3)市场划分 2、市场细分的原则(第330页) (1)量化、细化、具体化、规范化 (2)规模合理性、防止过度细分 (3)可接近性

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

附件12: 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项目指南 一、项目目标和原则 为进一步贯彻《种子法》,促进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本项目通过建立优势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点和示范方,搭建良种推广的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优势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2007 年,我部继续在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开展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工作,强化和完善覆盖全国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网络,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规范化运作,进一步提高示范宣传效果,引导各地开展新品种推广工作,服务广大农户和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择优选种,力争较短时期内在主产区涌现出一批具有明显生产优势、规模优势的主体品种,充分发挥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也 为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打好品种基础。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自 愿相结合,突出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和重点品种,技术上 坚持因地制宜、良种良法配套,措施上坚持加强宣传与强化 服务并重,力求取得实效,切实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步伐,满 足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优良品种的要求。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一)新品种展示 结合我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水稻、玉 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及马铃薯等优势农作物主产 区,开展新品种及新引进作物品种展示点建设,计划新建新 品种展示点200 个以上,每个省(区、市)选建展示点4-8 个。 新品种展示点应选择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表现比较突 出的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必须通过或即将通过国家或 省级审定,每个展示点的品种数量应达到20 个以上。新品 种展示要在同等地力和栽培条件下,通过实行良种良法配 套,进行品种田间对比,充分展示每个品种的生长特性特

中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汇总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17)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岳各庄农产品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北京昌平水屯批发市场·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日上综合商品批发市场 ·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市西沙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南三环玉泉营果菜批发中心 ·北京大兴大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怀柔南华农贸批发市场 ·北京市良乡城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心 ? ?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3) ·上海曹安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上海华中果品交易中心

? ? 天津农产品批发市场(10) ·天津何庄子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南开区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粮油批发市场 ·天津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市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 ? ? 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3) ·重庆江北区盘溪农贸市场·重庆菜园坝果品批发市场 ·重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 ? 河北农产品批发市场(28)

·河北省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河北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石家庄高邑蔬菜大市场·河北省永年县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青县盘古蔬菜批发市场·河北魏县天仙果菜批发交易市场 ·河北省衡水市东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三河市建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昌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河北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河北唐山姚王庄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无极县蔬菜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 ·河北馆陶金凤禽蛋批发市场·河北固安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保定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永年县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河北邯郸意蓝德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河北省邢台市食品蔬菜集团公司顺兴蔬菜批发市场·张家口市宣化盛发蔬菜水产副食品综合交易市场 ·中国沧州红枣交易市场·唐山市荷花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邯郸市农业科技贸易城·河北保定三丰粮油批发市场 ·沧州崔尔庄枣业有限公司·河北冀南蔬菜瓜果批发市场 ?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研究意义: 入世后的中国农业面对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然而,蔬菜、肉类以及水产品出口的屡屡受阻,彰显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分析、挖掘其深层原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表层原因来看,除了人们关注的国外技术壁垒外,还有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流向和结构过分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且又存在少数品种份额过大、品种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国对日本和韩国的蔬菜产品、水产品和肉类产品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已经大大超过1,平均值在4-6之间。这种不合理的出口结构极容易导致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产生,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到目前为止,技术壁垒问题已经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见的研究成果甚少。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实质是出口市场定位不准和营销策略的偏离。要优化出口结构就要研究市场细分,研究如何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立足国内资源比较优势,奉行“大规模营销(Mass Marketing)”,忽略国际市场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把相同的产品和统一的营销策略用在所有的国外消费者身上,一味追求“价格优势”,实行以数量取胜的低价出口策略,企业出口效益不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今天,要求农产品出口必须开展差异化营销策略,在了解进口国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开展目标市场营销(STP营销),即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出口企业通过对进口国市场细分,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就能够抓住市场机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使用诸多数理分析方法的科学理论,该理论及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优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高出口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将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研究建立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细分的变量模型,确立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技术方法和理论上的支撑。研究成果可供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政府部门参考,作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和制定相关政策的有力依据,将对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文献查阅表明,近几年许多学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细分和结构优化进行的研究不多见,大多数的研究属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定性地提出相关建议,而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并进行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成果很少。以往的相关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相关研究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作者:宋修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宋修伟 农业部日前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之后,农业部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特色农 产品发展的文件。就本轮《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笔者提问。 问: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 类144 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 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 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 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 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 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 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问: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 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 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14 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44 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 个,新增的品种有34 个,调减的品种有4 个。新增的品种 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 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 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 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 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问:《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 色农产品品种选育。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应加 强品种选育,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加大野生 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着 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形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立项指南 一、建设原则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起点高、涉及面广、示范作用大、带动性强的重点农业工程,各地要切实把握以下建设原则: 一是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产品发展重点,从各地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出发,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要求,以产品生产区域为单位投资建设; 二是基地建设要面向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发展,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各地要积极鼓励当地相关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基地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产业化开发,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 三是要重视现有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四是要注重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标准,着力把核心基地和畜牧示范小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 五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绿色技术,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二、建设重点和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省将重点扶持蔬菜瓜类、茶叶、柑桔和特色小水果、蚕茧、花卉苗木、双低油菜、食用菌、中药材、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具体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基地、畜牧示范小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内容重点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加强生产性基础设施(不含加工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善生产环境,推广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优化产品品质,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种植业生产基地 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对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治理,推进基地“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建设,完善配套产品质量控制、产销信息服务等产后服务功能设施。 2.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产品开发。实施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存、加工和注册商标等措施,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品牌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3.产品优质化建设和高效成套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重点是加强成片基地品种和技术的优化改造,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高山和海岛“微蓄微灌”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等高效种植技术以及规模化、商品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

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

市场细分与定位

1市场细分与定位 1.1 市场细分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家庭提供后勤保洁、清洗的社区服务企业。公司“以人为本、以需求为本”设计服务项目,“员工人品第一、确保服务品质”的用工原则,体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员工队伍、追求“卓越服务”的企业精神,以“创一流信誉、造服务品牌”的口号作为企业的 服务宗旨 图 2-9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系统模型(VALS) 根据CHINA-VALS模型(消费者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细分),结合自己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及对宁波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的研究及观察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金龙浦“大客户→家庭→散户”的三步走营销战略,细分市场如下:第一阶段:针对能够集中并长期购买的客户,主要为工作成就型客户,例如政府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商界人士、高级知识分子等,产品主要用于商务往来的礼品和公司发放给员工的福利。首先集中优势资源,高度重视高价值客户以及具有高价值潜力的客户,实行大客户营销,占领对企业利润贡献最大的市场。在该阶段,金龙浦能利用较少的投入争取更多、更快速的资金回笼,为二、三阶段营销策略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以注重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重视家庭成员的感觉和评价,消费态度较为积极家庭女性为主,多为传统生活族,拥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以及购买欲望,例如:高档小区家庭、孕妇家庭、幼儿家庭等。产品主要用于家用。 第三阶段:针对追求“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散户,这批散户大多来自于浙江省内的年轻人士,多属于个性表现型,而这样的生活理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客户群体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面对三个主要目标市场,结合三个阶段,金龙浦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1、第一阶段:针对工作成就族 这类人群工作比较积极,小有成就,对生活细 节用心较少,期望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缺乏必要 的蔬菜水果的搭配及营养均衡方面的知识,多以男 性为主。这些人没有预算方面的约束,对于价格因 素不敏感,经常有冲动性购买行为,喜欢购买具有 独特分割的产品,非常容易受到广告等促销因素的 影响。 针对这个人群,金龙浦的定位是:健康饮食顾 问,膳食搭配专家,结合“安全、新鲜、特色、持续供货”的特点,为这一人群提供省心服务。 2、第二阶段:针对传统生活族 注重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重视家庭成 员的感觉和评价,消费态度较为积极,行为趋向集 团化,多以女性为主。这些人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 拥有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身体,但由于社会 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即使吃的好、吃的贵 也不一定健康,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也因此而 产生,而这些还不包括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过度饮食”而形成的“富贵病”。传统生活族就是那些希望家庭成员健康,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这些人比较容易受到意见领袖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业比较优势

浅析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目录 背景: (2)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5)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7) 我国农产品贸易前景 (9) 举例: (9)

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年度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 2000 112.3 156.2 286.5 2001 118.1 159.8 277.9 2002 124.1 180.2 304.3 2003 188.9 212.4 401.3 2004 230.9 279.7 510.6 2005 286.5 271.8 558.3 2006 319.8 310.3 630.1 2007 409.7 266.2 775.9 2008 583.3 402.2 985.5 2009 521.7 392.1 913.8 2010 719.1 488.8 1207.9 (表一:2000至20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数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主要农作物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主要农作物 一、知识讲解 二、跟踪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B2.D 【解析】 1. 根据中国不同区域农业分布,结合A、B、C、D四地的位置可以推断,A 位于河西走廊,C位于华北平原、两地地形平坦、水源较为充足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②正确;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种植业、林业为主,①错误;D地位于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④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③错误。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2.A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少,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①错误;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②错误;C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障碍为旱涝、盐碱和风沙,因此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正确;D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应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④正确。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2006—2012年粮食作物产量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率,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 A.2006—2007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