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复习重点

全科医学复习重点
全科医学复习重点

1.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一个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科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起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一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是照顾,并将个体与全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础医疗保健的

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3.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

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4、人文精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想觉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提升,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是文明社会中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当然也是高科技时代的精神支柱。

5、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是认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6、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7、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8、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9、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10、家庭评估:是针对原因不明、与家庭相关的个体、家庭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11、家庭生活周期:全科医学以家庭发展过程,将家庭的历程分为8 个阶段(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学龄前幼儿期-学龄儿童期-青少年期-孩子离家期-空巢期-退休期),称其为家庭生活周期。

12、家庭治疗:是对家庭的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试,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13、社区: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在上古氏族社会就有了社区的雏形,人群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元素。

14、以社区为导向的基础医疗(COPC :是对社区医学和家庭医学在社区实践中的优化组合,以社区医学为指导,基础医疗为基地,以家庭/全科医疗的形式实施照顾。

15、社区诊断: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追究与社区人群相关的发病因素、死亡原因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目的为探明群体的发病机制。

16、临床预防医学:是伴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评估和干预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来实施的,是对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使临床医疗服务中第二级预防和第一级预防的有机结合

17、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提高人群抵抗疾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18、医患关系模式:指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代表行的医患关系的样式。

19、姑息治疗:是指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患者提供积极的,全面的治疗与照顾,以使这些患者及家庭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

20、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的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好。

21、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管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①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65 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超过 7%,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发展,被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等所取代。③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④医学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⑤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2、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服务宗旨与职责上的区别,2、服务内容与方

式的区别;联系:1、各司其职,2、相互合作,3、“无缝式”式服务。

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

一体化,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5、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照顾,

2、人性化照顾,3 、可及性照顾,4 、持续性照顾,5 、综合性照顾,6 、协调性照顾。

6、全科医生工作的基本特征?

1、以预防为导向,2 、以团队合作为基础,3 、以“五星级医生”为目标。

7、生物医学模式造成人文精神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1 、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

2 、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人的整体性,3、生物医学模式造成技术至善主义,4、生物医学模式带来了物质化倾向。

8、影响人们采取相应预防保健措施或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易感性的认识,2、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利弊得失,及采取行动所存

在的障碍,3、患者采取行动的可能性,4、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触发因素。

9、全科医生应诊中的主要任务?

1 、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

2 、连续性问题的管理,

3 、预防性照顾,4、改善就医遵医行为。10、全科医生的问诊方法或步骤?

全科医生采用BATHE 的问诊方法:

B :背景,了解患者可能的心理或社会因素;A:情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T:烦恼,了解问题对患者的影响程度;H:处理,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E:移情,对患者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从而使他感受到医生对他的支持。

11、家庭的类型?

1 、核心家庭,

2 、扩展家庭,

3 、其他类型家庭:同性恋家庭,未婚单亲家庭,丁克家庭

等。

12、家庭的权力结构?

1 、传统权威型,2、工具权威型,3 、感情权威型,4 、分享权威型。

13、家庭评估:是针对原因不明、与家庭相关的个体、家庭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⑴家庭基本资料;⑵家系图;⑶家庭圈;⑷家庭关怀度指数( APGAR ):①适应度:家庭

遭遇危机时,利用家庭内、外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合作度:家庭成员分担责任和共同做出决定的程度;③成熟度:家庭成员通过互相支持达到的身心成熟和自我实现的程度;④情感度:家庭成员相互关爱的程度;⑤亲密度:家庭成员间共享金钱、时间和空间的程度。⑸ 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①家庭内资源:.经济支持、维护支持、医疗处理、爱的支持、信息和教育、结构支持、② 家庭外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宗教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医疗资源。目的:①了解患者家庭环

境及特点;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③家庭重大事件及解决的成都;④病人可能得到的帮助;⑤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⑥家庭内外自愿的可利用性;⑦家庭的功能。

14、家庭的功能?

1 、感情需求,

2 、性和生殖的需求,3、抚养和赡养,4、社会化功能,5 、经济功能,6 、赋予成员的地位。

15、以社区为导向的基础医疗(COPC)的基本要素?

1 、基层医疗,2、社区人群,3 解决问题的过程。

16、以社区为导向的基础医疗(COPC)的意义?

1 、通过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了解人群健康问题的缘由,

2 、社区是健康隐患的重要背景,3、以社区为范围,医生关心健康人群、求助者和患者,这样方能完整地维护居民健康,将预防、病患、传播方式包含其中,4、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动员群防群治,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5、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有效的控制疾病在社区的流行,6、以社区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途径。

17、C0PC 分级:0 级: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只对就诊者提供非连续性的医疗,没有社区的概

念不关注社区的健康问题。

1 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资料有所了解,缺乏第一手资料,以医生的主观印象推

断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案。

2级:对所在社区的健康问题有一定了解,有间接的二手资料,有计划和评价的

能力。

3级:通过社区调查或社区健康档案资料掌握90% 以上居民的健康状况,针对健

康问题采取解决方案,但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4级:建立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掌握所有健康问题,具有有效预防和治疗的

措施,建立了社区健康问题资料收集和评价系统,具有解决问题和管理社

区资源的能力。

18、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①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档案资料,为诊断提供背景资料和诊断与依据;②充分利用全科医生服务过程中的动态性、连续性的优势实现对问题的

跟踪观察和考察,进一步完善对问题的诊断和处理;③耐心询问、充分交流和沟通是获取对健康

问题诊断的关键;④掌握对健康问题进行初步诊断分类的基本技能;⑤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建立诊

断假设,进行初步诊断;⑥掌握对诊断假设进行验证的基本方法。.19、健康档案问题问题描述和

记录的SOAP 形式的含义:采用SOAP 形式,S—代表患者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病史、家庭史和社会生活史等,尽量病人表述记录。O—代表客观资料,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病人资料。包括体检发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查获得的资料。还包括病人的态度、行为等。A—代表评价,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是指医生根据或得的主、客观资料通过总和分析,对问题作出全面的评价,包括诊断、鉴别诊断、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P—代表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应的处理计划。包括诊断计划、治疗计划、患者指导计划、是否需要会诊、转诊等。

20、.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㈠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⑴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志向;⑵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⑶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交往能力;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⑸医务人员的

人格特征、个人品质。㈡病人方面的因素:⑴病人的道德价值观。⑵病人的文化修养。⑶病人的

人格特征、个人品质与交际能力。⑷病人的主观意愿、就医目的、对医疗服务的能力。⑸对治疗

的结果的满意度。㈢医疗管理方面的因素:⑴医疗设置的合理性;⑵医疗资源的可用性和可得性。

⑶医疗机构的服务与管理程序。⑷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⑸收费的合理性与监督机制。

㈣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⑴医学观念、医学方法论;⑵ 医疗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应用等。

22、为什么在全科医疗的实践中要强调以问题为导向

(1)对病人的健康照顾应以问题为目标:全科医生在第一线从事医疗服务,他们所遇到的疾病通

常都是初期的未分化的一过性的并且多数属于心理的,社会层面上的问题,有的甚至直接便是健

康咨询,而专科医生所诊治的则是已经分化了的,甚至是进展期的疾病,因此,全科医生在日常诊

疗的理念上便应该以解决或协助病人的健康问题为其诊疗的目标,即实施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

顾,而非机械地追求确切的生物学的诊断和明确诊断基础上才开始的治疗。

(2)对人群的健康照顾亦应以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目标的健康照顾也适用于家庭,社区的人

群,全科医生发现与了解家庭与社区的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加以解决。

(3)从哲学上讲,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问题的根本解决必定是以本质矛盾转化为基础

23、为什么说“医师与病人的道德模式”是全科医疗中必须采取的模式?这种模

式要求医师尽其道义上的职责,在做出医疗决策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

权,并帮助患者实现这些权利。而患者则应该对医生充分尊重,信任医师,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托付医师。所以又可以称为信托性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医患双方的道义上,责任上的要求都可得

到满足。这种医患关系模式是医学各科、特别是临床医学学科应有的医患关系模式。对于全科医

学而言,几乎是只能采取的唯一可行的医患关系模式。

24、做社区诊断前,需要收集所需的资料及所有指标有哪些?

1 、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人口学指标,疾病指标,死亡指标,反映居民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指标,反映居民健康意识、求医行为的指标;2、社区环境状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5、社区诊断的实际意义?

1 、适宜于社区,

2 、便捷、经济,

3 、公共卫生管理,

4 、适宜于慢性病,

5 、辨明社区表症,6、提升健康水平。

26,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

1、多数健康问题处于疾病的早期和未分化阶段,

2、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隐

蔽性,3、健康问题具有多维、系统性和关联性,4、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5、健康问题分类特征:健康问题多于疾病、常见病多于罕见病。

27

28、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1多数健康问题处于疾病的早期未分化阶段 2 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隐蔽性3健康问题具有多维、系统性关联性 4 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 5 健康问题分类特征:健康问题多于疾病,常见病多于罕见病29、以问题为导向的处理原则:1 健康照顾与疾病治疗并重的原则2全面、系统和联系性的处理原则3急则治标、缓则之本,标本兼治原则4动态、渐进性的问题处理原则5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30、三级预防原则与策略 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发病前期预防即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人群的危害 2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发病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治愈而不致于加重和发展3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发病后期预防,即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

31、临床预防医学的一般原则1 选择适宜技术,降低人群发病率、伤残率及死亡率2 选择适合干预的危险因素3选择适当的疾病开展临床预防工作4遵循个体化原则5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优先的原则 6 医患双方共同决策的原则7 效果与效益兼顾的原则

32、医患关系模式基本模式有:1 医生权威式2 患者自主式3医生及患者道德模式

33、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真诚原则,共情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共同参与原则

34、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1 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有利于提高医生自身职业满意度 4 对全科医学本身的发展、医疗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其他

3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7、糖尿病的分类及治疗原则

分类: 1 型, 2 型,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尿病

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个体化

1 型:一旦诊断立即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以饮食治疗和运动为基础,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应选用速效和中效胰岛素治疗,忌用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分型:1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 免疫介导性

② 特发性

2 2 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

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 8 大亚型)

4妊娠糖尿病( GDM )

38、全科医学研究的内容:1 全科医学临床问题研究2 流行病学研究3卫生服务研究4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5 行为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学研究

39 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的基础1 循证医学基础2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基础3 社会学和社区医学基础4卫生经济学基础

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的条件:1 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研究风气 2 良好的技术支持系统 3 充足的研究资金 4 充足的研究辅助工具。

40、现场急救的紧急处理:(1)简要、重点询问病史;(2)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3)防止窒息,保持气道通畅(4)防止外出血;(5)骨折的处理。

41、休克的现场急救:(1)体位:应取平卧位,对半有左心衰竭者,不能平卧者采取半卧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3)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多搬动,注意保暖;(4)补充血容量,常用液体有: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右旋糖酐,全血,血浆及白蛋白;(5)纠正酸碱紊乱及平衡电解质;(6)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不回升时,可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