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公务员任职班学习心得

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公务员任职班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次会议记者见面会上面对中外记者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全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进行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阐述,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全面深刻的阐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贯穿报告的始终,整个报告203处提到了人民。“八个明确”中的第二个明确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四个坚持”有三条是以人民为核心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可以看出,自十八大以来,民生与发展的已经成为我党社会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核心,尤其是十九大报告,再次把民生和发展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下面就通过对唐晓阳教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学习,就如何理解发展和民生关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谈几点认识。

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推动发展。同时,把抓民生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保障,把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二、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实力与能力。在任何时候,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不能离开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这样,改善民生才有保障,才可持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过髙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多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不能开空头支票,防止把群众胃口吊得过高。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考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和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搞建设、促发展、抓改革,最终目的都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所以,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让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待、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目的,那么这样的发展就是没有意义的,应当停止。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自始至终长期不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既要努力不断做大“蛋糕”,又要把“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做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五、在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时,要防止陷入两个极端的思维误区。一是过分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忽视民生问题的解决,陷入为发展而发展的误区;二是在解决民生中在时间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高估冒进,甚至脱离实际情况杀鸡取卵,结果得不偿失。陷入这两个误区中的任何一个误区,都无法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