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技能训练》word版

《教学语言技能训练》word版
《教学语言技能训练》word版

教学语言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

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而这正是教师提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请教师关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可以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接着,我们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他发现,“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这就生动地说明,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提高,同其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诸要素: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方言是交流的几大障碍。如有位教师对“多”和“独”的音区别不开,因此在讲“多幕剧” 和“独幕剧"的区别时,这位教师若不借要求吐字清楚。有助于板书,学生就很难听清楚。

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象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确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音量和语速。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没必要,使人听起来会感到不舒服。音量应控制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要注意有控制的用气。注意音量的保持,避免听清前半句,听不清后半句。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

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耳朵有一定的承受力,超载就听不清。每分钟200——250字为宜(播音员为350字/分钟)。

(3)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合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上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它和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每个字音长音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这种不一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样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4)词汇

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于口头表达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

规范:要用普通话的语汇交流。方言有很大的障碍。

准确:表达一个意思,客观事物,要用恰当的词语,不走样。

生动:注意用词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能启发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感情。

(5)语法。要注意符合语法,否则让人听不懂或费解。还要注意合乎逻辑规律。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这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

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

界限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

点题、集中:指明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

指名:指定学生作答。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

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作出判断。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

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正确答案。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做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学科性: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应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专业术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言,不用这些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产生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学科性还要求教师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术语分别表示不同的特定意义,是教学中的共同语。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再教训中不注意运用教学术语同样会造成混乱。

科学性:指一用词要准确;二必须合乎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合乎逻辑。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教学中第一位的要求。如线段就不是直线,无色就不是白色

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育性:教师职业本身就使其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民族传统心理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尊师心理)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始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年级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必须十分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十分注意到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还表现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爱护、的语言对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一致,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思想、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成为学生的搬运,其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针对性: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来研究:

内容:必须是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与学生思想感情相通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可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悖。

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活泼。那种“你不说我到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故弄玄虚、重复罗嗦、平板紊乱的语言是不允许的。

要加强口语的针对性教师要加强业务修养和语言修养,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来选择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

3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简明性语言不多一听就明白,就表达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经过认真组织、使用词语一定经过认真推敲句式经过严格选择的。简明的语言也包括留有余地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性包括: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归纳、演绎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思想感情

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是逻辑极强的语言。

语言技能评价单

教学语言训练

㈠训练要求:

自行选择用于训练的教学片段,将以下几种训练内容融为一体,并在课外进行演练(小组演练或个人演练),每人用5分钟左右时间在课堂上表演。

㈡训练内容

1、口头教学语言(新课导入、提问、讲解、结束语等)

2、书面教学语言(板书板画等)

3、形体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手势等)

㈢教师点评与示范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