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范亭中学孟祥青

教学模式是教学程序的一种表现形式。现行的一些教学模式大多被证明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益的,因而为许多教育者追捧。然而,一种教学模式的诞生,肯定是教育者根据教学基本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而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应该掌握的,选择教学模式是应该有策略的。

一.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对构成教学活动过程诸要素所设计的横向组合方式和纵向活动程序。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形式,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稳定的联系。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两个方面,—是教师、学生、教材等之间的横向组合方式;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

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有的却强调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有的突出学生自己尝试、发现的过程,有的却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中个人能获得最好的发展。由于教学理论上强调的方面不同,因而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不同的师生以及教材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程序。每种教学模式都不是随意编造出来的,它们都以一种理论作为依据的。

1、赫尔巴特按统觉论设计的教学模式

18世纪末,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应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来规定教学过程,他认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觉的过程,是一个新经验与旧经验联合的过程,新的观念只有与已在学生统觉团里的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被学生学到。赫尔巴特根据这种“统觉论”把教学程序规定为四个阶段:“明了一一联想一一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教师向学生讲授新教材,把教材分解成各构成部分,使学生一个一个地感到、明了。

第二阶段,联想:教师和学生谈话,使新观念与学生已有的旧观念发生联系。

第三阶段.系统:教师指导学生把在第二阶段初步建立联系的各种观念进一步和整个课程的内容联合起来,组成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第四阶段,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把已学到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实际,指定学生完成练习和独立作业。后来,赫尔巴特的学生们又把“明了”这个阶段发展为“预备”和”提示”两个阶段。这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各国的“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比较)、总结(概括,形成系统)。应用(练习)。五段教学法20世纪初流传到我国。

五段教学法是传统教学理论框架的具体化,传统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它强调教师直接控制学生,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

2、杜威按儿童活动中心理论设计的问题教学模式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反传统教学的新教学理论。他认为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到经验的过程。他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他根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把教学程序划分为五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一一占有资料——假设——检验。

第一步,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于活动之中并对其感兴趣

第二步,确定问题: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以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第三步,占有资料:使学生占有必要的资料,来从事必要的观察和解决问题。

第四步,假设:让学生想出他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

第五步,检验:给学生机会以使其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3、凯洛夫按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设计的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以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教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以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要遵循列宁提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真理的途径。在这种理论框架下.他把教学程序划分为六个环节: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

二.中小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中小学常见的比较典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以下五种:

传授——接受模式、引导——发现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

传授——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其中又分为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个阶段)—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

●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重知识的逻辑顺序;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跟着教师的思路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以全班听教师讲解和全班同步学习的方式为主,学生个人独立学、成对活动、小组研讨的方式不多:学生掌握教材的认识程序、各项认识活动的时间分配都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学生的自主活动不多。

●功能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地接受较多的信息,所以它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局限性

传授——接受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主要用来完成系统传授书本知识的任务,因而难以兼顾发展能力;由于学生是在教师直接控制下通过教师讲授来掌握知识,因而学习积极主动性不易充分调动起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努力吸收其他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

2、自学——辅导模式

自学——辅导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自学——讨论一一一启发——练习一一总结。

这个程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许多优秀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许多变式。下面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变式:

(1)课堂教学六步法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的程序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定向: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自学:学生根据“定向”确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教材,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放到讨论中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学习,然后全班集体学习。

答疑:经过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可由直接解答,也可由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解答,

自测:主要由学生根据“定向”拟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测试,由学生自己出题互测,或由教师出题进行测试。题量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自结: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讲自己的方法,及时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2)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在课堂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3)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

学前指导—学生自学—讨论释疑—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例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复习课,也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时一课时一个循环,有时几课时一个循环。

(4)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

常州师范学校邱学华老师总结出的数学“尝试教学法”的“进行新课”环节,也属这种自学——辅导模式。

尝试教学法讲的基本程序是: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邱学华老师认为: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邱老师把“进行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五个步骤,所以尝试教学法又叫“五步教学法”。这五步的操作要点如下:

新课开始,教师宣布课题,明确提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出示尝试题,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如:“老师先不讲,谁会做这道题?”“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尝试题是作为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的,学生只有学了新课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尝试题要同新授课的例题同类型、同结构。例如:

课本例题是:1/2+1/3、

尝试题可以是:1/4+5/6

学生不会做尝试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

为了解尝试题,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这是与传统的“传授一一接受模式”结构的根本不同之点。

学生自学课本之前,教师可以先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提出“分母不同怎么办?”“为什么要通分?”等问题引导自学。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学生找到了解尝试题的办法,这时就水到渠成地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全体学生人人尝试解尝试题。一般叫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各—名上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尝试练习。练习时还可看书上的例题,边看边做。

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各类学生解尝试题的情况。尝试练习结束后转入第四步。

第四步:学生讨论

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学生尝试讲道理。学生尝试算、尝试讲道理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循着学生的需要转入第五步。

第五步:教师讲解。

这里教师的讲解与传统模式中的讲解不同,是在学生已经自学了课本又做了尝试题之后进行的系统讲解。这时的讲解既有重点和针对性,又有系统性。

这五步只有一个基本程序,学生比较熟悉尝试教学法的教法和学法以后,可把第二、第三两步合为一步,学生可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做尝试题。第四、第五两步也结合在——起,教师参加学生一起讨论,边讨论边讲解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和归纳总结提高的内容。有时第二步与第三步也可调换顺序,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再看例题。

自学——辅导模式的变式还可举出许多,从培养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的传授——接受模式的教学程序,他们仍旧可以沿用“激发动机——复习旧课——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教学程序。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一个学生答、其他学生听的方式,还是每个学生都先通过自学,主动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材的方式。

●特点

自学——辅导模式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有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每—程序,让上、中、下三种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功能

自学——辅导模式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同时又不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它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实际,同时又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对教师的要求看,采用自学——辅导模式,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并依靠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把教学活动的基点建立在“引导学生自己学”上。它还要求教师有独立设计教学程序的能力和组织学生个人独立活动、成对活动、小组活动以及编写自学提纲和引导讨论的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思想不解放。总认为学生基础差,让学生自学还不如自己讲好,也就不会去学习和尝试这种新的教法。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起码的要求,控制不了自学过程,那么自学就容易变成放任自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也难以发挥

3、引导——发现模式

引导——发现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

例如,有位教师教自然《热胀冷缩》时,他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一经过思考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能引起问题的情境材料:给热水壶里盛满水、加热、水外溢。接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水怎么会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水溢出来的现象作出假设性的解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受热体积胀大了,水也许有受热胀大的性质”。水究竟有没有受热胀大的性质?教师建议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分小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引导——发现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它突出强调了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进行推理和验证;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功能

引导——发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这种模式多用于数理学科的教学中。

●局限性

引导——发现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适用于部分学科和部分教学内容;

它需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储备,否则难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假设、自己推理验证。

4、情境——陶冶模式

●程序

情境——陶冶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教师启发总结——学生领悟提高。

创设情境:一般为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或模拟实际生活创设的情境。情境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放录像、录音、投影、音乐渲染创造一种与学习课题有关的气氛。

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或模拟活动,潜移默化地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启发总结,学生领悟提高: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把参与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特点和功能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功能就在于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陶冶情操、受到思想教育。它较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语文课等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最初多用于外语教学。这要求学习外语不要孤立地去背语法、单词、词组和句子,而要把外语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在模拟现实生活的某种情境中运用外浯交往,从而学会用外语听、说。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马上看到、体验到自己学的外语知识可以用于实际。后来这种教学模式推广到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在模拟社会角色的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学会与人交往,领会做人的行为准则。这种模式也用于语文课的某些环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用美的形象净化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5、示范——模仿模式

示范——模仿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定向阶段:教师先向学生说明要掌握的行为技能,解释技能操作的规则、要领、程序等。

示范阶段:教师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示范可以用实物或样本,也可以用动作示范。教学时,有时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动作要领,把定向和示范两个阶段合为一个阶段进行。

参与性练习:教师示范以后,便由学生模仿。学生先要尝试一下,这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如果发现学生不明白练习的方法,则应加以说明,如果发现学生模仿得不对,则应及时纠正直到学生把动作做正确。

自主练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自主练习,由生到熟。要使动作达到既正确又熟练,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量,必须要有一个一次比一次好的完善过程。如果没有一次比一次好的完善过程,练习只能是无意义的重复。

迁移阶段:这时动作达到高级阶段,可以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一般说,这一阶段不是在课上完成的,大多在课外练习中完成。

●功能

示范——模仿模式的功能主要是训练动作技能,例如,体育技术训练、劳动技能训练、书法和绘画等。

三、选择教学模式的策略

选择教学模式前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学模式的基本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方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合理选用教学模式。

1、熟悉常用教学模式的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不少优秀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创造了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随着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目标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出现的,是对原来主要以双基教学为目标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主要以传授双基为目标;现代教学,要以双基、能力、思想教育为目标;近几年又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不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补充、丰富和发展,使之更全面、更完善。

尽管现有的教学模式种类很多,但并不存在着一种适用于一切学科、一切教材内容、一切教学目标和所有年级的最优教学模式。过去把传授——接受模式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正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对的。相反,今天我们谈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把某一种教学模式说成是最好的,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就某一课题、某一节课来说,

甚至就某一节课的某一环节、某一步骤来说,教学目标可能只侧重于某一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选用这一种或那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必然要熟悉多种模式,在一课书、一节课中选用多种模式,使多种模式互相配合运用。

教师必然要熟悉常用的教学模式。所谓熟悉,就是要熟悉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局限性。只有如此,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当前一些有关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介绍存在一种偏向,只讲优点,不讲局限。其实,这种片面的介绍反而不利于优秀教学模式的传播。前文介绍了的邱学华老师“尝试教学法”模式,有许多优点,在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中有很好的影响。邱老师在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时也指出它有一定的局限:

①应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低年级应用的范围较小。一般来说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应用,在中、高年级应用效果较好。

②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教学效果较好。不过,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才能取得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对于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例如几何图形初步概念、小数意义、分数意义等,这些教材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由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较好。但是数学的后继概念仍可应用尝试教学法。

③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例如,计量概念、几何初步概念等教材内容,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但求积公式的推导和求积计算,仍可应用尝试教学法。老师提出来的这三点局限,对于学习和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些极有价值的意见。目前有一些老师只熟悉自己长年累月用惯了的传统模式,这是教师优选教学模式的一大障碍。对此应重新学习,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2、按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模式

教师可根据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侧重于传授和学习系统知识的课,宜采用传授——接受模式:

●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的课,宜采用自学——辅导模式;

●教学目标既强调学好基础知识,又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类课的一部分环节宜采用传授一一接受模式,另一部分环节宜采用自学——辅导模式;

●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课,宜选用引导——

●教学目标侧重于陶冶情操和体验情感的课,宜采用情境——陶冶模式;

●教学目标主要是形成技能的课,宜采用示范——模仿模式;

●教学目标比较全面的课,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培养某方面的能力,还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这种课宜综合采用上述多种模式于一节课中。

3、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模式

教师可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学习基本概念、规则、原理和基本事实、现象、过程等内容,可选用传授一接受模式或自学——辅导模式。一般地说,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容和外延的基本概念,采用传授——接受模式效果较好。学习学生易于理解的事实、现象、过程等内容,采用自学——辅导模式效果较好。学习严密推理过程的原理、法则,可选用传授——接受模式,也可选用自学——辅导模式,要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而定。

训练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动作技能,宜选用示范——模仿模式。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课中某些由感性材料引出规律性的理论知识,可选用引导——发现模式或自学——辅导模式。

语文中的诗歌和散文、音乐和美术课中的优秀作品欣赏,可采用情境——陶冶模式。

4、按学生发展水平优选教学模式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以及动机水平,选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一般地说,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原有的知识比较多并且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年级越高越有可能采用这些教学模式。相反,年级越低,采用时越要慎重,要尽量降低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难度。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教学方法及建议 (3)

教学方法及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以下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供参考。 1.案例教学法 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不仅能使法律条文更加生动具体,而且现实中发生的案件又可能对法律条文提出挑战,引发争议,进而导致国家修订法律条文的可能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出示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矛盾,参加讨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看,案例教学有助于“活化”教材,改革传统概念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和阅读案例。它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精选案例,有些案例还可能需要作相应的改造,要求最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还要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同时教师针对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一定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阅读材料。案例材料的选择,除教材提供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

其他资料。 (2)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交锋。教师要保留对问题的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适当时机可作适当的引导。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思考的路线,辨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3)归纳总结。讨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应针对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最后给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法院处理结果。 (4)案例演练。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再次展示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演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施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准备合适的案例,使之符合教学目的,并且这些案例在表达、清晰度和智力要求方面要有很高的质量,这实质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尽量多地占有资料。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必须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不可相互替代。 2.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一般是指使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等。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和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关于这三种教学策略教科书上已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详谈,我只说点自己的理解。 所谓支架式教学策略俗称“搭脚手架”,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框架、线索、路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时搭脚手架一样,要根据房屋建筑的高度来逐渐升高。 所谓抛锚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应该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个问题或案例开展自学、协作与探究。这个问题或案例就如同一个“锚”,起到固定学习活动(船)的中心和范围的作用,让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锚”来逐渐展开。支架式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动一项学习活动,再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习活动深入开展。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是指要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随机”地进入同一个学习主题,从而加深对学习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理解。 上述三种教学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种粗略的指导学习的思路,具体如何开展需要结合学习内容由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开展教师指导的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究)性学习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要复杂得多,条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较难确定。当然,如果开展得好,学生的收获也较听课要大得多。所以我说这种活动式教学法是教学法中的“尖端技术”,只宜用于一些合适的课程、合适的内容。如果普遍推广,不仅成本极高,效果也未见得佳。 何克抗教授针对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策略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学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拿捏起来比较困难。根据何教授提出的过程模式,我的理解是:双主模式实际上是在确定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后,加了一个选择的“枢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应该决定下面的教学是选择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教为主,有些情况下应该选择以学为主。这个思路我也是比较赞成的。 一般来说,在大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教学内容属于结构严谨的学科、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条件不太充足、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强、评价体系以考试等传统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教为主;反之,在小班教学、目标比较灵活时间比较充裕、教学内容属于结构松散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良、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较强、评价以作品和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为主等情况下,宜选择以学为主。 至于有些人还提出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我以为无论是以教为主,还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就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就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就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就是传授学习知识,还就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就是事实性知识,还就是理论性知识,就是多就是少,就是科学强的还就是艺术性强的,等等;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就是高年级还就是低年级,知识基础与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她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就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

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就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与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与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目录 1概念 2特点 3基本类型 4相关关系 5关于选择 1概念 对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解 在《辞海》中,“策略”一词指的“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性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即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有如下三种观点: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

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 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策略的含义 关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各个研究者的阐述各不相同。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这个观点把静态的和动态的角度综合起来考虑,但仍然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 2特点 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 教学策略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出发点。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梁惠燕:《策略本质教学新探》,载《教育导刊》,2004⑴。) 因此,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一个策略就达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规划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 ——《商不变的规律》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教学资源从狭义而言,主要包括教材等文本性资料、板书、学生作业、教学具和多媒体课件。从广义而言,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这种动态的随机性的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共同载体。一节课的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呈现方式的设置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应用成为能否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通过《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本人试图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板书:老师最可靠的资源载体 板书可以说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板书是一块最稳定的呈现信息的平台,直接反映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不在板书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好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突出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呈现知识结构的功能。《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薛颖教师在板书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课题、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课堂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都是用了很艳丽的色彩打印出来的。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也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印象。课题除了文字以外还配了画,一只白兔。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稍显多余。选择《商

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内容作为板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呈现方式方面显得美中不足,用的是华文彩云体,因为这种字体离黑板较远的同学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不能因美而削弱板书的信息呈现功能。如果改用宋体或黑体,应该比华文彩云要好。 而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制作成板书,并用突出的色彩呈现出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很好的。这个内容是学生总结出《商不变规律》的物质基础,用黑板呈现远比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好,因为它具体地表现了《商不变的规律》。 二、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动态呈现资源的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时,它通常是有效的;然而,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并且效果时好时坏。当今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计算机本身并不是万能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用它。 《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从整体而言,体现出简洁、主题突出、并有一定的交互性,画面清新。一些GIF小动画也用得恰到好处,起到活跃画面,深化主题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时,课件能交互式地及时呈现学生发言的有效部分是教师应用课件资源的一个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POWERPOINT是一个简单的功能强大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既有许多不同的动态呈现方式,又能轻松地插入图片、声音、影片以及SWF动画。我校教室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WIN98,只能安装OFFICE2000,一些在功能更强大的OFFICE200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

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一: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一】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 效益,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方案》,促 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 面和谐发展,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高效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校于2010年9月15日正式启动“有效 教学”模式培训,对上海一师附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武汉常青实验 小学、南京行知实验小学的四种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了学习。经过这 几周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极度的震撼。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一、教改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学校对课程的革 新 课程包含了教法、教材、教师这三大方面,课堂要高效,离不开对 课程的认识,离不开对课程的改革。 一、改革教法 首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用教材,是指不是教材里有 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教,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不 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结 构来选择教学内容。 其次,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当学生发生学习需求时,教师是引路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 教师是服务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是欣赏者。 二、改革教材 成功的校园生活是发现人的潜能,让人的潜能充分燃烧,只有开辟 了校本课程,才能让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才能让他们的潜 能充分燃烧,才能让他们的潜能充分燃烧。 三、改革教师 除了自身的提高,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爱心,一个包容的心对 待孩子,既要看到盛开的鲜花,也要善待迟开的花苞,修炼出一个 花苞心态。抱怨会导致失败,赏识能导致成功。通过学习比较我发现,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几乎都是在教教材,很少考虑到孩子的需 求和兴趣,大部分时间还是考虑把课本上的知识滴水不漏的教给学

新课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改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作者:————————————————————————————————日期: 2

新课改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束义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

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原则、内容和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掌握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促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设计意义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原则、内容和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掌握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促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每堂课的教学计划,作为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通常包括:班级、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教具、学具准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作业题设计、板书设计和自我分析等项目。 二、教学设计的要求:1、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地规定出传授的基础知识、培养的基本技能和发展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2、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 3、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 4、根据教学目的的进行学习评价,以便及时地控制、激励和调节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制定教学计划之前必须先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通过钻研教学大纲,了解教学目的,掌握教材体系,熟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出教学地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重新组织选择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论证充足;易难适度,详略得当。选择教学方法主要根据具体地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来考虑。在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还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情况及接受能力,以及技能掌握的范围和质量。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既要了解全班的一情况,又要了解个别差异,以便区别对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圆满地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策略"一词泛指计策和谋略。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思考、策划和谋略。有效的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地反映了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组合运用的流程总是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的体现。最优的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方法论体系。本章试讨论课堂教学设计的三种基本策略。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 (一)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生成性教学策略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这种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