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也使人民摆了,为的给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基础知识】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有三个:、、

一、抗美援朝战争

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

2、开始:年10月,中国人民军在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结束:年7月,美国被迫同中朝人民军队的代表在签订《》。

3、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保卫了,空前提高了。

4、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英雄人物:和。

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目的:为了;

2、时间:1950年6月到1952年冬

3、依据《》

4、带来的变化: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使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促进了。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基础知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依据: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业、业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时间:年到年

(3)重要任务:以发展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

(4)方针:为主

(5)开展的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突出人物: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6)取得的成就:“解放”牌汽车的制造厂、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宝成铁路、长江大桥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7)意义: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华人民国宪法

1、制定

____年9月,第届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少奇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

《中华人民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是中华人民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代表了,是我国人民建设的纲领。

三、三大改造

1、时间:年到年。

2、容:、和。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

4、意义: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事件有:

一、“大跃进”运动

1、总路线的提出

年,中共提出了“”的总路线。

2、“大跃进”运动

产生原因:由于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片面强调、,导致全国出现“”运动。

存在的错误或问题:违背了经济规律,夸大了;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和工业大跃进中的。

消极影响: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家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始: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

(结束:年)

2、消极影响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过了我国,超越了,违背了,挫伤了,极妨碍了。

三、经验教训:实事,尊重客观规律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基础知识】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物,有被群众誉为“铁人”的、“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

2、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乱

【基础知识】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到,结束的标志: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时间:年5月,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2、原因:对党、国形势作了的错误判断

3、冤案:写了《》,矛头直指、。江青等以非法手段,制造了是“叛徒、奸、工贼”的伪证。1969年,少奇含冤去世。这是国历史上的一起冤案。

二、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

1、年,“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年月日前后,爆发了悼念总理、拥护、声讨的群众运动,即。它为后来粉碎。

3、年月日主席与世长辞,以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加紧了进行篡党夺权的步伐。月日,、等代表党中央宣布对、、、实行逮捕,从而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的被粉碎,标志着。

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乱

5、后果:(1)政治: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2)经济: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文革十年经济损失亿元。

6、教训:加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基础知识】

一、人民再次选择了

年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恢复职务的决定》,恢复了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年12月,

(2)地点:

(3)会议容:A、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建设。“拔乱反正”,为冤假错案评反。

(4)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的序幕,实现了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和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四、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979年3月,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坚持、坚持。这四项

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原则的提出,为我国的和整个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基础知识】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

1、时间:1978年开始,

2、地点:生产队;

3、改革的主要容:

4、作用和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和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的弊端,打破了,极调动了农民的,解放了,促进了。

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调整了,全面活跃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发展、、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经济为,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

(3)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基础知识】

一、经济特区的设置

(1)建立背景:改革开放

(2)提出的时间: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了办的主。

(3)建立的过程:1980年,国家决定在省的、、和省的创办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又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和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促进了,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1980年,建立

1984年,开放等城市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发区

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设置浦东新区,它成为我国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长江沿岸城市、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1课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

【基础知识】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表现:

(1)制度: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制度

(2)重要形式:各级

(3)基层:我国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的围:和县以下的人大代表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

(2)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基础知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建设有的社会主义目标的提出

时间:1982年9月——中共大提出人:

2、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提出

时间:1987年10月——中共大

含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这个任务已基本完成;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二、南方谈话

时间:1992年1月至2月

容:

(1)强调坚持党的“,”的基本路线;

(2)认为“”,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3)明确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即看是否有利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的,是否有利于。

(4)意义:

南方谈话,极,促进了我国和的发展。

三.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

1、1992年10月,中共大举行,总书记对建设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决定把建设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2、逝世

年月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逝世。

3、中共大的贡献

时间:1997年9月

主题:高举伟大旗帜,把全面推向21世纪。

容:

(1)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我们把它称为。

(2)理论是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回答了和的问题。

(3)把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

(4)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充分表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时间:2002年11月会议:中共大

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生产总值年比2000年翻两番,和明显增强。

大会选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基础知识】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一带。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彻底的,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使广大农民、农奴、奴隶得到历史性的解放。

3、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

目前,我国已先后设立、、、、5个民族自治区和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旗)。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和的发展,维护了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1、建立原则:,和的原则

2、新型民族关系的容:建立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话关系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基础知识】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提出。

(3)提出的依据:从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4)含义:

“一国”,就是一个。“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国,大陆实行

制度,、、仍实行制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