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诗友的四首七绝古诗

赠诗友的四首七绝古诗
赠诗友的四首七绝古诗

赠诗友的四首七绝古诗(1)醉风

醉里妙诗随笔落,

风中琴曲绕诗来。

浪飞风口呼奇句,

子立川前叹旷才。

——赠醉风浪子

(2)狂情

狂放诗痴执巨笔,

情怀坦荡不拘泥。

书声展处风云起,

生在天涯把酒提。

——赠狂情书生

(3)翠竹

翠沐寒烟栖墨客,

竹心风骨瘦诗肩。

居身雅阁隔帘问:

士隐凡尘不羡仙?

——赠翠竹居士

(4)诗梦

诗落笔端还细嚼,

梦回对月又推敲。

雪溶梅瓣凝君魄,

词赋心花系柳梢。

——赠诗梦雪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 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 (1)字句要求。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两者的明显差别就在于,是否有严格的格律。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指出律诗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字数合律,五律为四十字,七律为五十六字七绝28 字五绝20 字;第二,律诗对仗合律,中间两联对仗;第三,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须依一定的格式,并讲究粘对。如果只具备第一个因素,就不是格律诗,而是古风,只是字数与律诗相合;如果只具备前两个因素,仅是古风式的律诗,也就是“拗律”。 古体诗在这几方面,或没有要求,如对对仗并没有要求;或要求较宽,对字数、用韵的要求也较宽。但从大的方面来说,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二、格律诗的形成 我们知道,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为律诗、绝句两类。那么什么叫格律诗呢?通俗地讲,“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要求;“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合起来看,格律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字数等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架构,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格律诗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

初中课内古诗词大全(版)

初中课内古诗词大全 (最新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上册(1-4课内,5-12课外) 1、《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唐朝)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朝)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朝)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唐朝)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0、《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朝)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古诗词翻译

银烛 原文 明天顺①间,丰庆为②河南布政使,按部③行④县,县令某墨⑤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之。”曰:“爇⑥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 ①明天顺:明朝天顺年间②为:担任③部:规定,程序。④行:巡视,考察。⑤墨:贪财。⑥爇:点燃,焚烧 译文 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十分害怕,就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后千万别再这样了。”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知人 原文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菌次独落落然,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 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译文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归聚,谄媚贵权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离开了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园次一个人,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园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

古诗词常用词汇小辞典

宫斗教程之古词辞典 青蘋:青萍、浮萍。 浮生:人生。 劳生:辛劳的一生。 荣瘁:荣辱、祸福、穷达。荣:荣耀,瘁:困病。 萍踪: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踪不定,像浮萍般四处漂浮。 韶光:美好的时光。 云雨、行云、双鸳浦、雨迹云踪: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欢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欢。 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欢爱。 紫陌:多称去京城的道路。 季节时令词: 元夜、上元:即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玄鸟:燕子。 宿燕:去年的燕子。 迟日:春日。 更阑:夜深。 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特指形容词: 绿鬓朱颜:少年。年少傅粉:白面少年。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豆蔻年华:比喻未出嫁的少女。 垂杨双髻: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笄岁、笄年:古代女子到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 笄,簪子。满搦:一把可以握持。搦:握持。形容女子细腰。 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时间量化代指词: 一霎:一向、一晌,都是片刻的意思。 逡巡:顷刻、不一会儿。 少留:少顷、片刻。 恁时:那时。 玉走金飞:言日月运行迅速,光阴过得很快。 兔走乌飞:言时光流逝。兔:代指月亮,乌:代指太阳。 金乌玉兔:太阳月亮。犹言金梭银梭。 星霜风露:星霜,星星一岁一周转,霜露因时而降,故而借指岁月;风露,比喻世事。见于晏殊词《拂霓裳.乐秋天》句:“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星霜,也可借喻白发。

最新课内外古诗词经典句集锦资料讲解

一、古诗文复习 一、写咏史的诗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含哲理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思乡念人的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四、写壮志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厦门行>>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六、季节 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夏,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七、写含月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诗文名句解释

古诗文名句解释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磨。【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译文】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诗经·大雅·荡)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老子) 5、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不拖拉。(5到16选自论语) 6、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0、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译文】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三军之帅的职务由不得我本人,个人的志向却能由我做主,是不可改变的。(你可以撤我三军之帅的职务,却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礼记·中庸)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句集锦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句集锦 一、鉴赏诗歌形象及语言常用词句 1、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2、傲岸不羁,风流倜傥,笔调豪放,热烈充沛 3、英风豪气,溢于笔端 4、漂逸潇洒,神韵飞动 5、清空高妙,风神潇洒 6、孤芳自赏 7、情致凄婉,含蓄不露8、言短意长,含蕴不尽9、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速10、言近旨远,发人深思11、委婉曲折,语含双关,别有情致 12、弦外之音,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3、写景疏朗有致,写情含蓄不露,用语自然清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4、言浅意浓,景淡情真,如饮醇醪,不觉自醉15、朴素、自然、清新、平淡,不事雕琢16、质朴刚劲,字字千钧17、风味淳朴,活泼清新18、通俗凝练,神韵天成意趣横生 19、表情达意深婉有致,句法灵妙流动,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 20、明快而婉转,悠扬而低回,把复杂的感情表现得和谐动人21、华新艳丽,丰富隽永22、语言优美,言韵和谐清丽婉转23、语言典丽明快,情调悠扬欢畅 24、铿锵上口,富有乐感,情文并茂,别开蹊径 25、语调流畅而轻快,笔法灵动而飘逸,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富于魅力 26、笔墨酣畅,神完气足,跌宕多姿,气势充沛27、着一某字,力透纸背,贴切传神28、变换曲折,摇曳生姿,引人入胜29、丝丝入扣,字字切题,浑然一体,感人至深30、慷慨陈词,长歌浩叹31、以“空”字表达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之情 32、回环往复,连绵不断,具有音乐美33、笔力雄健又从容雅致,维妙维肖,饶有情趣34、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绘声绘色,充满奇思妙想35、音调铿锵悦耳,辞字绚丽夺目 36、饱蘸激情的笔触,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汇,跳动跌宕的节奏,荡气回肠。 二、鉴赏古诗词意境常用语句 1闲逸宁静恬淡恬静优美2寂静迷离3空明洁净4轻松愉快欣然自适5萧瑟枯寂6空寂凄冷7豪放中含悲凉8单调冷寂寂寥冷落9画面优美富有情趣10色调淡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11从自然中见意味,从平淡中见高韵12色调明丽旋律轻快13笔法轻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14空灵蕴藉15雄浑苍凉16雄浑刚健17雄奇绚丽18高华浑融19雄阔苍凉 20沉郁顿挫,意境深邈21境界高远,气势飞动22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富于浪漫色彩23景象壮阔,气势雄浑24气势磅礴,格调雄浑25奇幻多姿,错落有致26雄奇奔放,清新俊逸27豪放飘逸,跌宕生姿,酣畅恣肆28意境高远,风格雄健,用语清新想象瑰丽 29意境开阔,言调爽朗,耐人寻味30诗情哲理并茂,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三、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常用语句 1、托物寓意(言志、寄情) 2、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物我一体,情寓于景,景外含情 3、情随景生,景又托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 4、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5、纯洁无瑕,胸怀坦荡的友谊与清丽的山水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美感 6、以云水逍遥自由喻恬淡情怀,用泉水波浪象征社会风浪,松风山月含高洁之意,飞蓬多喻游子 7、言浅旨远,意在言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8、“关”是征人思家和思妇怀远常用的象征物,借月光写客愁也最常见 9、借花草草凋零悲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把理与景情与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觉说理而理在其中10、吊古伤今,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人生无常,昔盛

近体诗与古体诗

自主招生积累篇 近体诗与古体诗 2013-01-16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类别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相关知识 平仄 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 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 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律诗的格律,本来就是根据汉语的声调总结出来的,照着格律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能有更好的音乐效果。其实,律诗的格律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平仄交替原则,怎样交替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一般来说,在七言句当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然是间隔开的(如第二个字是平声,第四个字必然是仄声,第六个字则又是平声,反之亦然。)五言近体相当于七言近体除去首二字,掌握了七言,五言的平仄交替情况也了然于心。再记住粘对格律: 1、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 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 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

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李贺古体诗对词创作的影响 摘要李贺所创作的一些古体诗在形式、风格、内容及情调上,都与词有着渊源 的紧密关系,其对后人词的创作有开启之功。 关键词李贺古体诗词影响 李贺诗深受楚辞、乐府、齐梁体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自 己独树一帜的诗风,这种诗风对后人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其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对 词创作的影响。 李贺以诗著称于世,世人称其人为“鬼才”。但也有不少文人,另辟蹊径,论 证了李贺与词的关系。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十一中曰:“韩(翃)七言古,艳冶婉媚,乃诗余之渐。如“重门寂寞垂高柳”……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 十六曰:“ 李贺乐府七言,声调婉媚,亦诗余之渐(上源于韩翃七言古,下流至 李商隐、温庭筠七言古)。如“啼蛄吊月勾阑下”等句,皆诗余之渐也。”;其卷二 十又说:“李贺古诗或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许学夷首次挖掘出了李贺诗歌蕴涵着词创作的成分:乐府、七言诗的内容和格调,都具有明显的词性质,因而大胆提出了其乐府、七言为“诗余之渐”的观点,并通过“渐”字,一字指明了李贺诗歌创作在逐渐向词发展的趋势。 词在中唐已由民间词发展为文人词。李贺的创作仍属于诗歌的范畴,属于诗人,从严格的角度来说,并不能说词人。但其创作中带有明显词的性质,尤其是 燕乐对其创作的影响。 唐代五绝与七绝,常被用来歌唱。但绝句整齐的句式并不能适应燕乐复杂多变、长短不一的需要,而只能加以声衬字,或拆句减字。逐渐地,长短句的词便 应运而生了。有些乐府诗已具有歌词性质,再加上参差句式,经过文人的改造, 是完全可以发展为词的。李贺正是在对燕乐与乐府诗相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乐 府诗的创新,使它在形式上向词逐渐演化。 李贺再追求诗歌灵活自由多变的形式的同时,执著地追求着它与燕乐的配合,使其具有乐府诗具有能歌唱的性质。他的(《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申胡子觱篥歌》、《秦王饮酒歌》等对音乐描述具有超凡脱俗的妙悟,充分证 明他是位精通音乐的人。以《大堤曲》为例,分析李贺乐府诗特点及其与词之间 的渊源关系。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 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这首诗歌从结构上分析,两处大的意义停顿,第一处到“留北人”,写居住的 留恋之地之景,第二词到最后,写感慨,警之景物易逝,强调及时行乐。这种两 层的形式,是非常与词上下两阙相吻合的。另外该诗三次换韵(①香、珰②人、唇③道、少、老)。其二、这首诗采用三五七句式,参差错落,但又不失工整,其中大量的三字句,是后人词中经常采用的句式。这种长短不一的体式,体现了 作者以声填词的特征,很像后人创作之词。其三、明人许学夷指出:“李贺古诗或 不拘韵,律诗多用古韵,此唐人所未有者。又仄韵上去二声杂用,正合诗余。李 商隐、温庭绮亦然。后人于上去二声杂用,一则惑于李贺诸君,二则惑于俗 音。”(《诗源辨体》卷二十六)可见,词的用韵规律亦有源于李贺之处。就声调而言,这首诗中均有“仄韵上去二声杂用”的情况。诗中少、老为上声,而道为去声。尤其要强调的是,李贺诗中常用去声韵,而这种用韵词人为表达情感,增强节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烂()人。(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生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退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精神。(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游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对已故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精神,道出了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现了作者自己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说说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 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适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②(画面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实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新旧调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解 释 画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注释:看着画,远看好像真的山,有色彩.走近一听,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可花还没有谢,即使有人来,画上的鸟儿也不会被吓走!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①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 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 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 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 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 新乐府也。”②明月光:明亮的 月光。(3)举头:抬头。望明 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 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4)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 念。 【韵义】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 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 到早晨的来到。③闻啼鸟:听到 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 鸣叫。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 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 等蒸发出来的雾气。(4)醉: 迷醉,陶醉。(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 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 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 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 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 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 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 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 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 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 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 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 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 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 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 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 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 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福高高二12班 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都称古体诗。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不是指近代的诗。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外,不受格律限制,因而写作时比较自由,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近体诗因受严格的格律约束,写作就不能那么自由。近体诗格律的形成,是当时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创造的。有了格律依据,可使诗的形式更规范,更富于音乐性。因此,近体诗一出现,由于形式整齐规范,音律节奏和谐,就得到历代诗歌的承认,并不因为受格律约束而扬弃不用。 近体诗的格律,从南朝齐、梁时期开始萌芽,形成于唐朝初年(公元七世纪中期),到盛唐(公元八世纪初、中期)已发展到完备时期。它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四句一首的是绝句诗,八句一首的是律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不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字一句的和七字一句的两种体裁。诗句的每一字称一言。五个字的绝句诗称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五言排律(长律)或七言排律(长律)。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①字句上的区别: 古体诗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从一、二字句,三、四字句,到七字甚至于七字以上一句的,称杂言古诗。有时由于杂言古诗中有七字一句的,所以习惯上把杂言古诗也算在“七言古诗”这一类,如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都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类。至于少数三字一句的和六字一句的古体诗,都分别称为三言诗和六言诗。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古体诗以其句子字数多少的不同,有多种形式。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再就组成一首诗的句数来看:古体诗最短的,一首诗只有两句;另有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十多句到百句以上的;其中最长的有传说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五言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是流传到现在的最长的一首诗。而近体诗的绝句诗则限定为四句,律诗限定为八句,只有长律可以超过八句。 ②用韵上的区别 古体诗的用韵,有多种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全首诗既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二,一首诗中每句都可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三,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用韵;四,诗中可以用邻韵。此外,诗中还允许用不要韵的散文化句子。 从上述情况来看,古体诗在用韵上是比较自由的。相反,近体诗用韵的规矩却很严格: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等等。 ③平仄安排和对仗方面的区别 近体诗在一句中和句子间的平仄声字安排上,有许多讲究;近体诗中的律诗,还要讲究对仗。对仗句中必须平仄相对(见课本中列举的几种常见定式)。可是这些规矩,在古体诗中都不存在。 古体诗也没有因近体诗出现而受到影响。因为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又不限句数,可以

初中人教版课内古诗词大全

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