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

举例1、保险费率计算(按照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例子):

?某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保费=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依点数不同而有别,10点以上(含10点)费率为0.6%,10点以下费率为0.1%?点数的计算是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所得的点数的总和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输入数据说明:

解答:

第一步:输入和输出变量确认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等价类划分原则:按照输入变量来确认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第二步:等价类划分

a

t i m

e a

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

1、设计测试用例,尽可能的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

(1)(8)(10)(12) (2)(9)(11)(13) (3)(8)(10)(14)

2、设计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新设计的测试用例只包含一个无效等价类,其他的选择有效等价类。

(4)(8)(10)(12) (5)(9)(11)(13) (6)(8)(10)(14) (7)(8)(10)(14) (1)(8)(10)(15) (2)(9)(11)(16) (3)(8)(10)(16)

说明:在设计无效部分的测试用例的时候,有效等价类部分,可以任意选择。

思考:若使用边界值法可以增加哪些用例?是否可以用判定表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2(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某电力公司有A 、B 、C 、D 四类收费标准,其规定如下图所示,使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用电类别用电额度用电期间收费类型<100度/月——

A 类居民用电

>=100度/月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C 类<10000度/月高峰期C 类动力用电

>=10000度/月

高峰期D 类

第一步:分析题目,列出原因和结果,并编号;

输入条件(原因)输出动作(结果)

1:居民用电A:A类计费

2:动力用电B:B类计费

3:<100度/月C:C类计费

4:<10000度/月D:D类计费

5:用电高峰期

第二步:画出因果图,所有原因结点在左边,所有结果结点在右边,并建立四个中间结点,表示处理的中间状态

第三步: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作业、练习:

一、程序如下:

Int A.B;

Double X;

if (A > 1 && B == 0)

X = X/A;

if (A == 2 || X > 1)

X = X + 1;

cout<

要求:1、画出程序流程图;

2、分别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方式设计测试用例;

3、在TD上编写出测试用例

二、有一个员工管理系统,现对其录入模块进行测试。其中,人员信息包括:

(1)、编号:必须有,系统自动编号;

(2)、姓名:必须有,要求为不超过5个汉字;

(3)、身份证:必须有,长度为18位,末尾为数字或X;

(4)、邮箱:输入必须包含“@”和“.”;

(5)、年龄:18-80之间的数字;

(6)、住址:可以空白。

注意:如果录入正确,则提示录入成功,录入错误,则提示数据不对。

要求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1、确认输入域;

2、按照输入域划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3、给出测试用例及总个数;

4、在TD上编写出测试用例

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实验目的 1.用因果图法分析原因结果,并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 2.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 二、实验内容 1. 将三角形问题的可能结果扩展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非三角形,考虑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给出完整步骤。 2. 有一个在线购物的实例,用户进入一个在线购物网站进行购物,选购物品后,进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帐号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使用场景法设计上述问题的测试用例。 三、实验环境 Windows XP系统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 将三角形问题的可能结果扩展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非三角形,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给出完整步骤。具体如下: 1)输入的三边分别为a,b,c(斜边) 且a

2. 行在线购买,这时需要使用帐号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完成整个购物过程。使用场景法设计上述问题的测试用例。

(注:在下面的矩阵中,V(有效)用于表明这个条件必须是 VALID(有效的)才可执行基本流,而 I(无效)用于表明这种条件下将激活所需备选流,“n/a”(不适用)表 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 成功使用因果图法、场景法设计了测试用例。 六、总结 1.因果图法的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在事件触发机制中场景法用得最多。在测试一个软件的时候,先确定基本流也就是测试流程中软件功能按照正确的事件流实现的一条正确流程,接着去确定备选流也就是那些出现故障或缺陷的过程,用备选流加以标注。然后可以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案例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案例 【例1】假设现有以下的三角形分类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3个整数,判定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任意三角形的分类信息。图9.11显示了该程序的流程图和程序图。为以上的三角形分类程序设计一组测试用例。 【解】 第一步:确定测试策略。在本例中,对被测程序的功能有明确的要求,即:

(1)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2)识别等边三角形; (3)识别等腰三角形; (4)识别任意三角形。因此可首先用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白盒法验证其完整性,必要时再进行补充。 第二步:根据本例的实际情况,在黑盒法中首先可用等价分类法划分输入的等价类,然后用边界值分析法和猜错法作补充。 等价分类法: 有效等价类 输入3个正整数: (1)3数相等 (2)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AB相等 (3)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BC相等 (4)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AC相等 (5)3数均不相等 (6)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A

(7)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B (8)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C 无效等价类: (9)含有零数据 (10)含有负整数 (11)少于3个整数 (12)含有非整数 (13)含有非数字符 边界值法: (14)2数之和等于第3数 猜错法: (15)输入3个零 (16)输入3个负数 第三步:提出一组初步的测试用例,如下表所示:

第四步:用白盒法验证第三步产生的测试用例的充分性。结果表明,上表中的前8个测试用例,已能满足对被测程序图的完全覆盖,不需要再补充其他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用例模板

软件测试用例模板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信息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15-5-27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 (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

功能是否一致。 用例标识LinkWorks_ WorkEvaluate _02 项目 名称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5730211.html, 开发人员模块 名称 WorkEvaluate 用例作者参考 信息 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 (2005_03_28).vsd 测试类型设计 日期 2006-9- 27 测试 人员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日期 用例描述前置条件 编号权 限 ( 并 列 测试项测 试 类 别 描述/输入/操 作 期望结果真 实 结 果 备 注

关系) 000 01 无列 表 页 面 导航栏导 航 测 试 浏览\点击导 航连接 详细正确 导航页面 所在位置 000 02 添加删 除修改 按钮 添加修改删 除按钮是否 可用 不可用 000 03 接受、 汇报按 钮 1)不是自 己负责的 数据未考 核之前能 否接受\汇 报 不能 2)属于自 己负责的 未接受之 前时候是 否可以接 受 能

手机基本功能测试方式

手机基本功能测试 手机基本测试软件测试 关于手机软件测试的工具应用 手机软件测试是否也和以下联系起来: 漫谈人机界面测试 【正文】本文列数了软件黑盒测试过程中,在被测试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常见软件问题。本文不会详细讨论基本的软件测试思想与常用技术,仅针对在软件黑盒测试过程中若干的问题做描述,并提供个人的参考测试意见与防范意见,希望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些许帮助。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良好的外观往往能够吸引眼球,激发顾客(用户)的购买欲望,最终达成商业利益的实现。软件的设计亦如此,Window XP 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很大一方面来自于它一改往日呆板,以突出“应用”的灰色界面,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设计界面,使界面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就目前的软件设计的发展趋势来说,良好的人机界面设计越来越受到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重视。但是如何对设计的人机界面(包括帮助等)进行测试,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却鲜见于报端。本文试从共性分析和个性分析的角度,给出一些测试意见和原则,简单且易于上手。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目的、以飨读者。 我们知道:“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在软件界面设计强调张扬个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软件界面的设计先要讲求规矩-简洁、一致、易用,这是一切软件界面设计和测试的必循之道,是软件人机界面在突出自我时的群体定位。美观、规整的软件人机界面破除新用户

对软件的生疏感,使老用户更易于上手、充分重用已有使用经验,并尽量少犯错误。由此我们在对软件人机界面进行测试时(设计评审阶段和系统测试阶段结合进行),不妨从下列一些角度测试软件的人机界面。 一致性测试 一致性使软件人机界面的一个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用户在使用时,很快熟悉软件的操作环境,同时避免对相关软件操作发生理解歧义。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测试时,需要判断软件的人机界面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下面是进行一致性测试的一些参考意见:――提示的格式是否一致 ――菜单的格式是否一致 ――帮助的格式是否一致 ――提示、菜单、帮助中的术语是否一致 ――各个控件之间的对齐方式是否一致 ――输入界面和输出界面在外观、布局、交互方式上是否一致 ――命令语言的语法是否一致 ――功能类似的相关界面是否在在外观、布局、交互方式上是否一致(比如商品代码检索和商品名称检索) ――存在同一产品族的时候,是否与其他产品在外观、布局、交互方式上是否一致(例:Office产品族)

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举例(参考)

ECShop2.7.2用例设计思路举例 说明 用例设计方法的运用非常灵活,没有绝对的套路可言,以下用例设计思路仅供参考。 操作流程举例 参考文档: ?ECShop_2.7.2_简易操作手册V1.0, ?B2C商城ECShop需求规格说明书_2.7.2V1.0 设计思路: 根据操作手册,理清业务逻辑前后关系,再结合SRS文档确定具体的流程细节和分支流程。可以通过画流程的方式梳理流程(流程分析法),下面是部分主流程的案例: ?正向订单流程_余额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余额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发货 3)前台页面确认收货END ?正向订单流程_货到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货到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 ?逆向订单流程 1)前台页面确认收货->后台管理中心退货->填写退货信息点确定按钮->确认退货 ?商品添加流程_新商品 1)后台管理中心商品管理->新建商品类型/新建商品分类/新建商品品牌->添加新商品(通用信息,详细描述,其他信息,商品属性,商品相册,关联商品,配件,关联 文章) 考虑完所有流程后,再补充考虑部分异常情况,例如:流程中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或者跳过某个步骤后,系统能否完成后续流程作业。(有些流程是不可能调换顺序或跳过的) Q:流程分析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会经过很多页面,操作很多字段,这些页面和字段该如何取值呢? A:流程分析法一般考虑页面或字段的有效取值(一般取等价类中最不容易出错的值),测试过程中不关注页面输入域的各种取值情况,特别是错误取值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确保流程是可用的。 Q:流程分析法既然不能证明某个页面或字段没有问题,那用此法有何意义呢,为何不直接考虑验证每个页面和模块的各种有效和无效的取值?

软件测试用例文档模板(带实例)

软件测试用例模板(带实例) 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功能测试用例 编号:Project_MA_Login_1 编号:Project_MA_Interface_3 项目/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程序版本 1.0.0 功能模块Login 编制人李虎、彭贝贝、唐姣凤用例编号Project_MA_Login_1编制时间 2005-2-22 相关用例Project_MA_Main_1 、Project_MA_Interface_1 、Project_MA_Priority_1 功能特性系统的初始窗体,并进行用户的合法性验证。 测试目的验证是否输入合法的信息,阻止非法登陆,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特性预置条件数据库中存储了一些用户信息特殊规程说明 (区分大小写) 参考信息需求说明中关于“登录”的说明测试数据用户名= administrators 密码= 1001(数据库表中有相应的信息)操作步骤 操作描述 数据期望结果 实际结果 测试状态(P/F ) 1 选择用户名称,按“提交”按钮。用 户 名 = administrators ,密码为空显示警告信息“帐号 或密码不能为空!” (符合) P 2 选择用户名称,输入错误密码,按 “提交”按钮。用 户 名 为 administrators ,密码=123 显示警告信息 “帐号 或密码不错误!” (符合) P 3 选择用户名称 ,输入密码,按“提交”按钮。 用 户 名 = administrators ,密码 为=1001 进入系统” (符合) P 测试人员 彭贝贝、李绍霞、 唐姣凤 开发人员杨丽娟负责人李虎(手写)

项目/软件工程管理系统案例研究项目程序版本 1.0.0 功能模块Interface编制人李虎、彭贝贝、唐姣凤用例编号Project_MA_Interface_3编制时间2005 – 2– 21 相关用例Project_MA_Interface_1、Project_MA_Interface_2、Project_MA_Priority_1、Project_MA_DBACCESS_1 功能特性维护界面添加操作 测试目的检查维护窗体界面与设计的符合性。 预置条件能够登录进入到系统特殊规程说明(无) 参考信息系统概要设计说明和详细设计说明 测试数据 操作步骤操作描述数据期望结果实际结果测试状态(P/F)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测试人员彭贝贝、李绍霞、 唐姣凤开发人员杨丽娟负责人李虎(手写)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主要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输入为数值型的情况,如果输入规定了输入区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如果输入只规定了输入范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一个无效等价类。 二、边界值 边界值方法也是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的情况,输入类型可以数值、字符等,要测试的边界包括上点、下点、离点。 三、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主要是测试设计人员的测试经验相关,测试经验不同,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也区别很大。 四、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考虑输入的组合,特别适用于多个输入条件相关有关联又相互约束的情况。 设计步骤: 1)罗列出输入与输出; 2)根据输入与输出画出因果图; 3)标出约束跟限制; 4)把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五、判定表驱动法 判定表适合于解决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将各种逻辑的组合罗列出来,避免遗漏。不能表达重复的操作。 判定表包括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 条件桩:列出所有条件,次序无关; 条件项:列出所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下的取值,如Y或N; 动作桩:列出可能采取的操作,次序无关;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各种取值情况下采取的操作,如X表示。 设计步骤: 1)确定规则个数,条件及各条件取值的组合; 2)列出条件桩、动作桩; 3)列出条件项;

4)列出动作项; 5)初始化判定表; 6)规则简化、合并。 实践方法: Step1: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固有2的n 次方种规则); Step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Step3:填入条件项(如Y或N); Step4:填入动作项(X); Step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整列) 合并原则一般为:1、以相同动作项出发;2、相同的条件项直接合并;3、相反的条件忽略(注:此处为一般情况,需结合业务再次明确其必要性,否则不予合并) 判定表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它能把复杂的问题按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简明而易于理解,也可避免遗漏; 2)缺点:不能表达重复执行的动作,例如循环结构。 选择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综合策略 小贝书屋 | 2016-03-16 22:00 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实用的,但在具体工作中要采用什么方法,需要针对项目的特点加以适当的选择。在实际高水平的测试中,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有效的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度。 以下介绍的是各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供大家参考。 (1)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等价划分,将无限测试变成有限测试,这是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的能力最强。 (3)可以使用错误推测法追加一些测试用例,这需要依靠测试工程师的智慧和经验。 (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以选用因果图法和判定表驱动法。(6)对于参数配置类的软件,要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较少的组合方式达到最佳效果。 (7)利用功能图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条件的有效性设计不同的测试数据。 (8)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场景法贯穿整个测试案例设计过程,在案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 LinkWorks 项目名称 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 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 用例作者 2005-5-27 完成日期 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项目名称用例标识 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MIIP 陈谦模块名称开发人员 WorkEvaluate 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用例作者

设计日期测试人员高珍珍测试类型 2014-8-25 黑盒测试日期测试方法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测试项测试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备注 (并列类别结果 关系) 无列导航栏导航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00001 表测试在位置 页添加删除修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不可用 00002 面改按钮可用 接受、汇报按1) 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不能 钮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2) 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能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00003 3) 属于自己负责的数据能 接受后但未考核能否 可以汇报 4) 接受后的数据没有汇不能 报但考核了,是否仍 可以汇报 考核审核按这俩按钮是否可用这两按钮为置灰,不 00004 钮可用 二级联动下功能下拉列表选择 1)默认为“本月由我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 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 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 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 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

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 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 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

测试用例设计练习

一、等价类划分法 例子1: 现在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容许用户通过输入年月对档案文件进行检索,系统对查询条件年月的输入限定为1990年1月-2049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组成,前4位表示年,后2位表示月。 1,根据需求进行分析,找出有哪些输入条件 年份:【1990,2049】 月份:【01,12】 字符长度:6位 字符类型:数字 2,画出等价类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无效等价类 年份【1990,2049】(1)上点:1990,2049(12) 离点:1989,2050 内点:2016 <1990 (2)>2049 (3) 月份【01,12】(4)上点:01,12(13) 离点:00,13 内点:11 <01 (5)>12 (6) 字符长度6位(7)上点:6 离点:5,7 内点:6 <6 (8)>6 (9) 字符类型数字(10)非数字(11)3,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如上图) 4,转换成测试用例 转换测试用例的原则: A,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多个有效等价类; B,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必须对应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1:201611 (1)(4)(7)(10) 无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2:198911 (2) 用例3:205011 (3) 用例4:201600 (5) 用例5:201613 (6) 用例6:20161 (8) 用例7:2016113 (9) 用例8:20161a/abcedf (11) 根据边界值分析法分析后补充测试用例 用例9:199001 (12) 用例10:204912 (13) 5,转成正式格式用例(用例写作的8大要素) 用例编号D1223232_ST_Search_Date_001 项目搜索功能 标题输入正确的日期格式成功搜索

测试用例设计

举例1、保险费率计算(按照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例子): ?某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保费=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依点数不同而有别,10点以上(含10点)费率为0.6%,10点以下费率为0.1%?点数的计算是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所得的点数的总和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输入数据说明: 解答: 第一步:输入和输出变量确认 ?输入:年龄、性别、婚姻、抚养人数 ?输出:保险率 ?等价类划分原则:按照输入变量来确认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第二步:等价类划分

a t i m e a 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 1、设计测试用例,尽可能的覆盖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 (1)(8)(10)(12) (2)(9)(11)(13) (3)(8)(10)(14) 2、设计测试用例,使得每一个新设计的测试用例只包含一个无效等价类,其他的选择有效等价类。 (4)(8)(10)(12) (5)(9)(11)(13) (6)(8)(10)(14) (7)(8)(10)(14) (1)(8)(10)(15) (2)(9)(11)(16) (3)(8)(10)(16) 说明:在设计无效部分的测试用例的时候,有效等价类部分,可以任意选择。 思考:若使用边界值法可以增加哪些用例?是否可以用判定表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举例2(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某电力公司有A 、B 、C 、D 四类收费标准,其规定如下图所示,使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用电类别用电额度用电期间收费类型<100度/月—— A 类居民用电 >=100度/月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B 类>=10000度/月非高峰期C 类<10000度/月高峰期C 类动力用电 >=10000度/月 高峰期D 类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1、兼容性测试 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测试目的 配置说明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 服务器Window2000(S) WindowXp Window2000(P) Window2003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05-5-27 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

测试说明 前提条件连续运行8小时,设置添加10用户并发 测试需求输入/动作输出/响应是否正常运行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 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 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 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用例标识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项目名称https://www.360docs.net/doc/3f15730211.html, 开发人员模块名称WorkEvaluate 用例作者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测试类型设计日期2006-9-27 测试人员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日期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 (并列 关系)测试项测试 类别 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 结果 备注 00001 无列 表 页 面 导航栏导航 测试 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在位置 00002 添加删除修 改按钮 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 可用 不可用 00003 接受、汇报按 钮 1)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 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不能 2)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能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 例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 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测试用例的基本格式: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下面逐一介绍。 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高”和“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高” ;反之亦然, 测试输入: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上述 6 个域考虑,结合相应的软件需求文档,在掌握一定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比较全面、合理的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测试书籍,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测试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拿来主义”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加强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最好能够增加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是 CMM3 级的一个 KPA ,如果因为公司没有通过 CMM3 级,就不开展同行评审是不恰当的。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更新测试用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

典型测试用例案例讲解

案例一:三角形判断功能测试 输入三条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继续判断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 案例二:用户修改个人信息 要求:电话:11位长数字串 密码:18位以内的字符串(包含18位长) 用户登陆后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包含:电话号码、密码。 点击“修改用户信息”控件,系统显示所有用户个人信息: 其中用户名和工号不可修改,不能进行输入。密码分旧密码、新密码、验证新密码, 若需修改密码,系统验证旧密码正确,两个新密码相同,则更新密码,旧密码即失效,其他修改项也生效,并提示“用户信息修改成功”; 若旧密码不正确(旧密码是否正确),则提示“用户密码错”,系统将不修改个人信息;若两个新密码不同(两个新密码是否相同),则提示“新密码与验证新密码不同”,系统将不修改个人信息。 若只修改密码外其他信息(是否修改密码),则不需输入两个新密码,系统只验证旧密码正确,就成功更改个人信息,并提示“用户信息修改成功”;如果系统验证旧密码输入不正确,则提示“用户密码错”。

案例三:读书选择 1、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让你糊涂的话,回到本章重读 2、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不让你糊涂,继续读下去 3、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中的内容不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不让你糊涂,停止阅读,请休息 4、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且书中的内容让你糊涂,请停止阅读,休息 5、不疲倦,对书的内容感兴趣,书中的内容不糊涂,继续读下去 6、不疲倦,不感兴趣,书中内容不糊涂,跳到下一章去读 7、不疲倦、不感兴趣、且糊涂跳到下一章去读 8、不疲倦、感兴趣,且糊涂回到本章重读 案例四:PPT打印功能测试 PowerPoint软件打印功能描述如下: 打印范围分:全部、当前幻灯片、给定范围共三种情况; 打印内容分: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共四种方式; 打印颜色/灰度分: 颜色、灰度、黑白共三种设置; 打印效果分:幻灯片加框和幻灯片不加框两种方式。 请利用如下正交表设计用例。 下面正交表共四个因子,其中每个因子三状态: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如何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如何编写测试用例 常见的开发模型: V模型、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模型、W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2、需求分析 3、软件设计(明确怎么做!) 4、软件编码 5、软件测试 6、运行维护 测试生命周期: 单元测试:一般是开发完成时 集成测试:单元测试之后,单元之间接口是否正确,数据是否正常传递。比如说注册和充值两个功能是否能够连通。 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用例,进行完整的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用户对软件进行验收 软件测试阶段: 单元、集成、系统、验收(正式验收、Alpha测试,Beta测试) 软测方法: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软测类型: 功能、界面、安全、兼容性、易用性、性能、压力、负载、恢复测试等 其他测试分类:冒烟测试、回归测试、探索性测试 常用的开发的模型:V模型

V模型 软件测试的分类

软测分类 什么是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不考虑内部结构,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 Alpha、Beta测试的区别? Alpha测试:前期的用户测试,公司内部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一种验收测试。 Beta测试:后期的用户测试,此时已经通过内部测试,即将真实发布,是软件的在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 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区别? 冒烟测试:在新版本出来的时候,将软件的全部功能过一遍,功能可以正常进行不会影响测试进度,这个版本就可以真正测试了 回归测试:对以前版本中发现的bug在新的版本中验证是否存在且是否引发新的bug 软测用例的设计方法 1、边界值: 选取等于、刚刚大于、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基本思想是在最小值、略高于最小值、正常值、略低于最大值和最大值等处取值 2、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就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部分选取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无效等价类:不合理的、无意义的输入数据结婚,验证程序处理意外数据的能力 有效等价类:有意义的输入数据的集合,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总的功能和性能 等价类划分方法:按区间划分、数值划分、数值集合划分、限制条件和规则划分 3、错误推算法: 进行错误的操作,验证程序是否对出错的场景和情况有些应对能力,来选择测试用例数据 4、因果法/判定表法: 将判定表的每一列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检查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场景法: 通过描述的业务流程,设计用例来列出不同业务场景,作为测试用例的测试数据 基本流:主要是功能的正常操作流程 分支流:需要程序做非法判断处理的 *测试用例方法的选择*(划重点) 1、进行等价类划分,主要是输入条件的划分,这是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 2、用错误推测法追加测试用例

最新系统测试用例模板说课讲解

XX项目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书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功能测试用例 (4) 2.3管理员测试用例 (4) 2.3.1 被测特性 (4) 2.3.2 A1.1添加用户测试用例 (4) 测试需求 (4) A1.1.1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为(在此指出软件名称)的系统测试活动提供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方面的指导。预期的读者范围包括: ●项目经理 ●测试人员 ●用户 1.2背景 说明: (1)测试计划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计算中心,说明在开始执行本测试计划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功能测试用例 2.3管理员测试用例 2.3.1 被测特性 管理员用户(Admin)的被测功能特性如下表所示。 2.3.2 A1.1添加用户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 测试需求如下表所示。

注意: 测试添加用户后的初始密码是否正确。(应通过登录系统功能来检验)(见交叉功能测试) 测试用例如A1.1.1到A1.1.15所示。 A1.1.1 (后续用例略) 人教版新课标英语必修二单词Unit 1 △cultural adj. 文化的 △relic n. 遗物;遗迹;纪念物 rare adj. 稀罕的;稀有的;珍贵的

valuable adj. 贵重的;有价值的 survive vi. 幸免;幸存;生还 vase n. 花瓶;瓶 dynasty n. 朝代;王朝 △Taj Mahal 泰姬陵 △ivory n. 象牙 △dragon n. 龙 △amber n. 琥珀;琥珀色 in search of 寻找 △Frederick William I 腓特烈·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Prussia n. (史)普鲁士(位于北欧) amaze vt. 使吃惊;惊讶 amazing adj. 令人吃惊的 select vt. 挑选;选择 honey n. 蜜;蜂蜜 design n. 设计;图案;构思vt. 设计;计划;构思fancy adj. 奇特的;异样的vt. 想象;设想;爱好

完整测试用例设计参考

1、登陆 ①用户名和密码都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②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③用户名符合要求,密码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④密码符合要求,用户名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⑤用户名或密码为空 ⑥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不存在的密码 ⑦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名,错误的密码 ⑧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存在的密码 ⑨输入的数据前存在空格 ⑩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以后按[enter]是否能登陆 11、是否支持table键? 12、密码是否加密显示? 2、添加 ①要添加的数据项均合理,检查数据库中是否添加了相应的数据 ②留出一个必填数据为空,应该每一个必填项都尝试一次; ③按照边界值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设计其他输入项的测试用例 ④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有错误提示 ⑤是否支持table键 ⑥按enter是否能保存 ⑦若提示不能保存,也要察看数据库里是否多了一条数据 8、检查取消保存时,也要察看数据库里是否多了一条数据 3、删除 ①删除一个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然后查看数据库中是否删除 ②支持多个同时删除的,要检查删除数据后,数据库中是否被删除; ③什么数据都不选择,直接点删除按钮,检查是否有错误提示; 4、查询 精确查询: ①输入的查询条件为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看是否能正确地查出相应得数据 ②输入正确的查询条件以前加上空格,看是否能正确地查出相应的数据 ③输入格式或范围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看是否有错误提示 ④输入数据库中不存在的数据 ⑤不输入任何数据 ⑥是否支持table键 ⑦是否支持enter键 模糊查询: 在精确查询的基础上加上以下一点

①输入一些字符,看是否能查出数据库中所有的相关信息 设计功能和界面测试用例 1.1 文本框、按钮等控件测试 1.1.1 文本框的测试 如何对文本框进行测试 a,输入正常的字母或数字。 b,输入已存在的文件的名称; c,输入超长字符。例如在“名称”框中输入超过允许边界个数的字符,假设最多255个字符,尝试输入 256个字符,检查程序能否正确处理; d,输入默认值,空白,空格; e,若只允许输入字母,尝试输入数字;反之;尝试输入字母; f,利用复制,粘贴等操作强制输入程序不允许的输入数据; g,输入特殊字符集,例如,NUL及\n等; h,输入超过文本框长度的字符或文本,检查所输入的内容是否正常显示; i,输入不符合格式的数据,检查程序是否正常校验,如,程序要求输入年月日格式为yy/mm/dd,实际输入yyyy/mm/dd,程序应该给出错误提示 在测试过程中所用到的测试方法: 1,输入非法数据; 2,输入默认值; 3,输入特殊字符集; 4,输入使缓冲区溢出的数据; 5,输入相同的文件名; 命令按钮控件的测试 测试方法: a,点击按钮正确响应操作。如,单击确定,正确执行操作;单击取消,退出窗口; b,对非法的输入或操作给出足够的提示说明,如,输入月工作天数为32时,单击”确定“后系统应提示:天数不能大于31; c,对可能造成数据无法恢复的操作必须给出确认信息,给用户放弃选择的机会; 单选按钮控件的测试 测试方法: a,一组单选按钮不能同时选中,只能选中一个。 b,逐一执行每个单选按钮的功能。分别选择了“男”“女”后,保存到数据库的数据应该相应的分别为“男”“女”; c,一组执行同一功能的单选按钮在初始状态时必须有一个被默认选中,不能同时为空; 控件文本框的测试 测试方法: a,直接输入数字或用上下箭头控制,如,在“数目”中直接输入10,或者单击向上的箭头,使数目变为10; b,利用上下箭头控制数字的自动循环,如,当最多数字为253时,单击向上箭头,数目自动变为1;反之亦适用;

设计测试用例的四条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的四条原则 测试用例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覆盖住所要测试的功能。这是再基本不过的要求了,但别看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要能够达到切实覆盖全面,需要对被测试产品功能的全面了解、明确测试范围(特别是要明确哪些是不需要测试的)、具备基本的测试技术(如:等价类划分等)等。那么满足了上述这条要求是不是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就是好的测试用例了呢?答案:在理论上是,但在实际工程中还远远不是。之所以理论和实际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在理论上不要考虑的东东,而在实际工程中是不得不考虑的- 成本。这里的成本包括:测试计划成本、测试执行成本、自动化测试用例、测试自动化成本,测试分析成本,以及测试实现技术局限、测试环境的Bug、人为因素和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等引入的附加成本等。 由于成本因素的介入,决定了工程中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原则不只有“覆盖住所要测试的功能”这一条,下面是领测国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的其它四条原则,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拍砖和指正。这些原则特别是针对那些需要被自动化,并且是要被经常执行的测试用例。 1. 单个用例覆盖最小化原则。 这条原则是所有这四条原则中的”老大“,也是在工程中最容易被忘记和忽略的,它或多或少的都影响到其它几条原则。下面举个例子来介绍,假如要测试一个功能A,它有三个子功能点A1,A2 和A3,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方法1 :用一个测试用例覆盖三个子功能-Test_A1_A2_A3, 方法2 :用三个单独的用例分别来覆盖三个子功能- Test_A1,Test_A2,Test_A3

方法1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工程,但凡是稍微有点儿规模和质量要求的项目,方法2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测试用例的覆盖边界定义更清晰 测试结果对产品问题的指向性更强 测试用例间的耦合度最低,彼此之间的干扰也就越低 上述这些优点所能带来直接好处是,测试用例的调试、分析和维护成本最低。每个测试用例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只验证你所要验证的内容,不要“搂草打兔子”捎带着把啥啥啥啥都带进来,这样只会增加测试执行阶段的负担和风险。David Astels在他的著作《Test Driven Development:A Practical Guide》曾这样描述,最好一个测试用例只有一个Assert语句。此外,覆盖功能点简单明确的测试用例,也便于组合生成新的测试,在Visual Studio中就引入了Ordered Test的概念。 2. 测试用例替代产品文档功能原则。 通常我们会在开发的初期(Scrum每个Sprint的头两天)用Word文档或者OneNote的记录产品的需求、功能描述、以及当前所能确定的任何细节等信息,勾勒将要实现功能的样貌,便于团队进行交流和细化,并在团队内达成对产品功能共识。假设我们在此时达成共识后,描述出来的功能为A,随着产品开发深入,团队会对产品的功能有更新的认识,产品功能也会被更具体细化,在一个迭代或者Sprint结束的时候最终实现的功能很可能是A+。如此往复,在不断倾听和吸收用户的反馈,修改产品功能,多个迭代过后,原本被描述为A的功能很可能最终变为了Z。这是时候再去看曾经的Word文档和OneNote页面,却仍然记录的是A。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少有人会去(以及能够去)不断更新那些文档,以准确反映出产品功能当前的准确状态。不是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