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和美军战术动作比较

中国军队和美军战术动作比较
中国军队和美军战术动作比较

中国军队和美军战术动作比较

中国军队和美军战术动作比较

卧姿出枪,恐怕是每个当过兵的人学射击时上的第一课,电视电影上也看了不少美国大兵的出枪姿势,小弟有幸认识几个当军事观察员回来的朋友,大体上领教了一下老美的卧倒出枪,现在从几个角度简单的评价一下,发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向大家说明什么,而是想大家来教教我,帮我来分析一下,欢迎老兵,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前辈来帮忙指点。

一、动作说明:

1、我军:单手提护木持枪前进

行进中左腿曲,左手扶地

伏地蹬左腿同时出抢(动作比较复杂)

2、美军(北约):

双手端枪前进

双膝跪地(注意膝盖内侧先着地)

顺势出枪

二、评价:

1、中心下移的速度

通俗点说就是谁趴下的快,这在战场是决定生死的因素,所以我放第一位,因为我军是一步到位,从战立直接就是趴下了,而美军理论上有个跪地的动作,所以我们的快。

2、出枪速度

不好评价,因为美军一直上双手持枪,所以卧倒后基本上就已经是瞄准的姿势了。而且但看这一个阶段动作的时间也没什么意义,从持枪到最后瞄准姿势这段时间来比较的话,我想应该差不多,都是平地不带背包的话我军应该快些。

3、对地形的适应

个人认为这是我军卧倒动作的一个大问题,很容易受伤,特别是伏地的左手和手肘,因为肯定有个向前冲的动作,所以在砾石(大石块)地上,如果你用和在平地上一样的速度去卧倒很容易受伤,除非你放慢动作。看看我军的新兵训练,很多人手都有伤,老兵当然好多了,但可见这种姿势在基础上还是有问题的,而美军的则方便的多,没练过的人也可以膝盖内侧跪倒试一下,他们的确实容易的多。

4、对装备的适应程度

背后背个背包,带上你的挟行用具,用我军的卧倒姿势总单膝侧身跪倒时总有种想翻过去的感觉,因为大背包在你侧身的时候很不方便,而且重量大了,使得手受伤的可能性更大。

5、出枪的方便程度

出枪动作也有个可靠性,如果一个动作容易导致出枪不到位,我认为那就很不合理,看我军的动作,右手送枪,左手接枪,右手拨背带后移至扳机,看来复杂,但高手动作很快,但56和81的长弹夹确实容易拖地,小弟我就因为这个被骂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终于有所成,平地上没问题了,

但如果打仗的时候你卧倒的地方前面正好有个突出的东西呢?而且为了隐蔽自己,前方有障碍是好事,出枪很容易给卡住。

另外,如果是在林地地形,前方有树木,手很容易打到前方的树枝。

美军没有这个问题,他们的出枪没有送枪的动作。

6、匍匐前进

低姿匍匐是我军这套战术动作的绝对优势,美国老学不来的,呵呵。

就想出这么多,有高手欢迎给指点一下,现在的95因为枪身短,没必要提提把前进,所以采用了和美军差不多的战术动作,因此才想比较一下。谢谢了。

谢谢各位的指教,我补充一个评价标准。

7、对枪附件的适应性

现在枪不再是个简单的枪,上面的附件越来越多了,不光枪本身要是一个通用性强的平台,战术动作也应该有相应的通用性。

这些附件中最常见的是白光瞄准具,看最近美军的几次军事行动,已经是人手一个了,如果在枪上方加装瞄准具的话个人认为我军出枪动作很不方便,你手握护木,向前送枪小臂必须注意放在枪侧面绕过瞄准具,后移至扳机时要注意袖子不要挂在瞄准具上了(别笑,我军迷彩服袖口是一个扣子,穿厚衣服的时候扣子和开口之间有个口,很容易挂住瞄准具,刚找个新兵做实验,第一次就挂住了)。

美军动作通用性强,加挂任何配件都没有影响。

个人认为这可能和两个方面有关

一个就是与装备有关。

从作战来说,美军的装备基本上是按照重型化方面进行的,而过去我们国家在相当程度上来说,武器装备基本上相比是轻型化。

通过各种影视片的观察,觉得各自在战斗中的标准和需求是不一样的。

由于美军可以要求后方的支持是非常多的,也就使得他们在平时的战术要求上,标准相对来说必然和我们的要求不太一样。

而我们那个战术的来历,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的条件和环境中得来的,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的。

就从单兵的作战来说,我们的战术动作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第二个就是身体的高度以及体重也是不同的。

因为相比而言,我们国家的战士的身材要轻巧一些,而美国兵相对来说要笨拙一些。

另外,过去两个国家的战士的入伍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规定是两年,过去是三年。实际上,在过去的连队里,有很多四年及四年以上的战士,他们的战术动作是

非常强的。

目前战士入伍时间改为两年,缩短了入伍时间,有它的好处,但是就从战士战术素质来说,相对于以前是降低了。

在看一个战术动作是不是好的时候,关键是看其作用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你说的那种战术动作,主要是运用在开阔地或者比较开阔的幅度不是太大的丘陵,在必须快速通过一个通道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非常低矮的身姿在以快节奏的步伐前进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身体的下肢本身就是弯曲的,身体是向前并且侧身倾斜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目光始终是向前方。

一些战士在做这个战术动作的时候,之所以出现支撑的手受到碰伤,很大程度是没有降低自己的行进高度,行进速度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在这个战术动作中,不是说行进速度慢了,你的出枪速度就快。由于这个战术动作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行进中的惯性,在卧倒和出枪的时候,身体在低姿态的一定惯性,力量是向前,而不是向下,所以不会摔疼自己。一般来说,略微熟练一下,合格的战士从听到枪声到卧

倒出枪,是不会超过一秒钟的。

由于这种战术基本上是以一种交替前进的方式进行,向预订目标通过的时候非常快。

而在前进的时候,如果是全部正面直接向前,而不是向我们战术那样,是侧身前进的,它的被射击一面是增大的,而且两腿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再弯曲,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个时候,是要求战士快速通过一个区域,他们的保障主要是来自后面的火力掩护,突出的是一个快字。而快速通过的时候,遇到敌方射击的时候,不是说就那么简单直直向前卧倒,这个时候对自己所处位置的环境条件的迅速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那些老兵一般在快速通过一个通道的时候,对前面能利用的地形地物,是要在前进前要进行判断并做好准备的。

过去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什么大量的坦克装甲车之类的依靠,也就在战术上很下功夫,这是必然的。

比方说一个连进攻,它所要突破的敌方纵深假如是五公

里,在没有坦克等护卫下,按照美军的那种战术,那需要多长的时间。

因此,过去我们说我们军队的穿插能力强,从战士的战术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一个最基本的战术小组(三人)来看,如果就以这种战术方式,一般他们每分钟的挺进速度,在交叉掩护的前提下,不会低于一百五十米。也就是说,当敌人要是反应过来的时候(以五分钟为标准),一个突击分队少说也能快速通过五百米的距离。

当然,现代战争的要求提高了,它的纵深距离及火力配置也不一样。再加上我军的装备及后勤保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于战士的战术要求也会发生变化的。

你所说的战士在进行这项战术训练中所受到的一些伤害,主要还是带兵的人没有把战术的要领告诉他们。在这个时候,除了你说的左手掌出现碰伤之外,更多的主要是身体的左侧。那些受到一点伤的战士,在愈加小心的时候,不但前进速度变得非常慢,而且反而在要求他们卧倒出枪的时候摔得更严重。

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先在原地联系卧倒出枪的动作,然后再在比较平摊的土地面训练,完全快速掌握之后,可以将战士放到有一定地形地物的训练场所。

训练结果的好坏,除了看其姿态和速度之外,看看它左侧的身体是否受到撞击和伤害,也是一个方式。

另外,要说明的是,巷道里的战术要求是有区别的,不能将一种战术用在所有的场合和所有的时间里。

通过这几年与部队一些人聊天,感觉他们的单兵训练内容是减低了,这属于另外一个讨论的话题。

最后说一点,就是行进中的瞄准和行进加卧倒瞄准,基本上在真正的战术中是难以做到同时的。在快速要求卧倒的时候,就是说明敌人已经向行进中的部队射击了,这个时候快速卧倒是必须的,而卧倒之后快速出枪然后向敌人射击是后一个动作。因此,躲避敌人的射击,或者降低敌人射击所造成的伤害,是最为迫切的。

对于你说的“因为美军一直上双手持枪,所以卧

倒后基本上就已经是瞄准的姿势了”,你可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情。

关于加装瞄准具的枪械怎样进行这个战术的练习,我不知道。但是,能不能借鉴一下原先班用轻机枪的战术动作?

以上是个人的简单认识,不妥之处请指出。

你说的要领,在我的具体感受上来说,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情。

首先是自己的前进姿势要尽可能放低,也就是身体的重心是放低的。

前进的时候,是向左侧略微侧身的,枪在自己的右侧向后(单手提握)

前进的时候,目视前方,耳听八方,要求速度五十米的距离必须是在十秒之内完成(含起立、前进、卧倒出枪做好后续掩护)。

卧倒出钱是同时进行的(在特定情况下还含有侧身翻滚

卧倒出枪,一百八十度反向卧倒出枪),不能用枪械部分作为支撑。一般动作连贯的时候,有拖带枪托的时候(一拖一送两个连贯动作)。

在卧倒出枪的那一个瞬间,身体向滑翔出去的一样,非常轻飘,而不是笨重地着地。

老兵一般这个动作从任意时刻喊“嗒!嗒!嗒!(模仿敌人的枪声)”开始,到最后卧倒出枪并且第一次扣动扳机,不会超过一秒钟的。

班用机枪从卧倒到弹盒挂上、以及将弹链卡好,子弹上膛并扣动第一扳机,老兵配合好的大约也就在六到七秒,训练一个阶段后的新兵,一般需要十秒到十二秒左右。

单兵战术动作

单兵战术动作 单兵通常在班(组)行动,主要任务是以手中武器打、炸消灭敌步兵。在战斗中,单兵必须发扬优良的战斗作风,巧妙地利用地形,以灵活机动的战斗动作,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利用地形和敌火下运动的方法。 1对坎的利用 坎有纵向、横向和高低之分。横向坎要利用背敌面隐蔽身体,纵向坎要利用弯曲部、残缺部或顶端的一侧隐蔽身体,以其上沿做射击依托。对土坎最好利用残缺部,对堤坎昼利用凹陷部。根据坎的高度可取立、跪、卧等姿势。 接近坎时,通常应采用跃进的方法。当进至坎的最大遮蔽界后,迅速卧倒,再匍匐至坎的底部,视情况可左右移动,选择好利用的部位。占领时,应由下而上地占领,隐蔽地观察,需要射击时,应迅速出枪。占领后,应不断观察战场,选择好前进的路线和暂停的位置。转移时,迅速收枪缩体,视情况可采取左右移动、扬土、施放烟幕等方法欺骗、迷惑敌人,突然跃起(出)前进。当敌火力被我压制时,可直接跃起(出)前进。 2对土堆的利用 对独立土信通常利用其右侧,视情况也可利用其左侧或顶端。双土堆可以利用其草案部。对空射击时,通常利用其后侧或顶端。接近、占领、转移的动作与利用坎时相类似。

3对坑的利用 对坑通常利用其前切面隐蔽身体,利用其上沿作射击依托,按其深浅、大小、以跳、跨、匍匐等方法进入,取立、跪、卧等姿势射击。跳入通常是在进入较深的坑时采用。其要领是右手持枪,左手撑坑沿顺势跳入坑。跨入通常是在进入较浅的坑时采用。其要领是接近至接近至坑沿时,左脚迅速跨入,顺势侧卧于坑。滚入的要领是卧倒后迅速以滚到坑沿,观察后再进入。转移时,应根据坑的深浅,采取不同的方法,突然跃起前进。 4对壕沟的利用 对壕沟通常利用其壕壁或拐弯处隐蔽身体,利用其上沿或拐角作射击依托。 5对树木的利用 树木通常利用其背敌面隐蔽身体,依其右后侧作射击依托。利用大树时,可取立、跪、卧等姿势;利用小树后,通常采取卧姿。 6对高苗地、丛林地的利用 对高苗地、丛林地通常应尽量利用靠近敌方的边缘侧,以便观察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根据1942和1944年的《步兵连》野战条令在前沿防御阵地展开的美军步兵班。士兵们藏身于仓猝挖成的单人或双人散兵坑,挖工事所产生的弃土也可能被雪掩藏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射击将敌人阻止在主抵抗阵地前,当敌人抵达主抵抗阵地时以近战将其击退。”通常在破碎地形上,一个步兵排的防御正面可宽达250码,在开阔地上(射界更宽阔)可以部署得更分散。各班的火力配系要能形成联锁的火制地带。外侧的一对红色虚线标出了图中央的步兵班的射界边限。内侧的红色虚线划出了部署在该班翼侧的步兵班与该班的火力重叠区。人员利用沟渠和地褶隐蔽移动。 (1)勃朗宁自动步枪加强班防御阵地,并能向邻近班的前方侧射; (2)步枪兵组成防线的主体,排长根据地形给他们分配“射击扇区”。如果目标位于加兰德步枪的射击死界,手榴弹已摆好做近距离防御之用。 (3)副排长(中士)的位置在主抵抗线之后,在那里他能监管一个更宽阔的扇区,并能和排长保持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4)由火力排配属步兵排的60mm迫击炮的一名观察员,配置在视野良好、靠近排长并能与他所属的迫击炮组通过手势交流的位置。 (5)中尉排长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的中央位置,他的无线电步话机使他可在任何战斗中与连长保持联系。 (6)该排的传令兵通过口头传达来自排长的信息和命令。 (7)配属的60mm迫击炮组位于一个与观察员距离不超过100码的隐蔽阵地,要遵照“以火力覆盖通向本排防区的最危险的路径”的战术意图选择阵地位置。 (8)轻武器弹药和机枪弹搬运手的隐蔽处,该阵地不仅隐蔽而且与贮藏武器的凹坑很近。 (9)配属的.30口径机枪组。他们将会保存火力,直到敌人成为容易打中的目标。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基础动作 目的:使同志们学会单兵战斗各种动作及其训练方法。 内容: 一、卧倒、起立 二、运动姿势与方法。 三、利用地形。 时间:38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班组练习,考核验收。 要求: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2: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树立练为战的思想,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做到熟练、准确。 3、严格遵守枪支使用有关规定,爱护手中武器,防止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X分钟 1、清点人数、验枪、整理服装、装具。 2、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3、组织活动身体, 4、宣布作业提要

备射击姿势。 卧倒后出枪和收枪练习要领是:在卧倒的基础上听到“1”的口令出枪,听到“2”的口令收枪,反复练习。 连贯动作练习,重点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程度。 训练重点: 1、上步要大、重心要低 2、掌握好握枪时身体各部位着地的顺序。 3、出枪要快,接枪要稳 (二)端枪卧倒 口令:“端枪--卧倒”或“卧倒” 要领:在端枪前进的基4∩希咸迩扒悖蠼?向前迈出一大步,按左膝,两肘的顺序身体迅速着地卧倒卧倒后,两手协力出枪,同时两后伸,全身俯地,成卧姿准备射击姿势。 训练重点、训练步骤同上。 二、起立 (一)支身起立 口令:“支身--起立” 要领:右手移握护木收枪,同时转体向右,两眼注视前方,左小臂稍向里合,屈左腿于右腿下,以左手、左脚的支撑力将身体支起,同时出右脚前进。不需前进时。右脚向前一大步,左脚再向前一大步,右脚靠拢左脚成持枪立正姿势橙也可右手收枪置于身体右侧,枪面向右,手背着地,同时左手移至左肩外侧掌心着地,以两手的支撑力和两脚尖的蹬力迅速起立,同时右脚向前迈一步,出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持枪正姿势。 携班用机枪时,两手在枪托两侧撑地,将身体支起,同时右脚向前一步,左脚再向前一步,右手提枪前进。 训练步骤: 1、分节动作练习。 2、连贯动作练习。 分节动作练习口令:“分节动作,起立-2-3”。 分节动作要领:当听到“分节动作”起立的口令后身体稍向右转、左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批准人:年月日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战术基础动作 内容:一、持枪 二、卧倒、起立 三、前进 标准: 1.掌握战术基础动作要领,动作正确、协调、连贯。成卧倒姿势,先从低姿、高姿和侧身匍匐前进中确定2种姿势各前进10米,再屈身前进15米,自下达“前进”口令起,男军人30秒、女军人40秒内连续完成全部动作。 2.会结合战斗情况运用战术基础动作。 时间: XX小时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训练、小结讲评 要求: 1.树立以练为战的思想,把训练场当作战场,做到既练战术、技术又练思想作风。 2.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做到苦练,巧练相结合。 3.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爱护武器装备,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地点:战术训练场 器材:自动步枪、携行具(内装四个弹匣、四枚手榴弹)、防毒面具、捺包(内装笔记本、钢笔)、水壶(装满水)、指挥手旗。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组织验枪。 2.宣布作业提要:课目、内容。 3.组织活动身体。 4.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5.进行编组。 6.理论提示 战术基础动作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战斗技能,是一切战术训练的基础,战场上单兵能否在敌火威胁下很好地发扬火力,隐蔽自己,消灭敌人,战术基础动作运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业实施

第一个训练内容:持枪 [理论提示] 持枪是士兵在战斗中为了便于运动、便于观察、便于射击,携带武器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形和距离条件下,根据敌情和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持枪动作。其内容包括:单手持枪、单手擎枪、双手持枪、双手擎枪。 [讲解示范] (一)单手持枪 口令:“单手持枪”。 (通常在肩枪的基础上进行,听到持枪的口令后,右手迅速握提把,背带自然下落) 右臂微屈,右手虎口向前抓握提把,背带顺肩自然下落,用五指的握力将枪身固定,枪身轴线与地面略成45度,枪身距身体约10厘米。左臂自然下垂,运动时自然摆动。 (二)单手擎枪 口令:“单手擎枪” 右手正握握把,食指微接扳击,将枪置于身体的右侧,枪口向上,提把末端贴于肩窝,枪身微向前倾,枪面向后,右大臂里合,枪托贴于右胁,背带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左手自然下垂或攀扶,运动时自然摆动。 (三)双手持枪 口令:“双手持枪” 左手托握下护盖或小握把,右手握握把,食指微接扳击,将枪身置于胸前,枪口向前,枪身略成水平,背带自然下垂或挂在后颈上。 (四)双手擎枪 口令:“双手擎枪” 在单手擎枪基础上,左手托握下护盖或小握把,枪身略低,枪口对向前上方,背带自然下垂或压于左手下,身体与射向略成30度。 动作要求:重点掌握单手持枪和双手持枪的动作,动作迅速、协调、连贯。[组织练习] 1.练习方法 (1)个人体会 ①单手持枪时,右手抓握提把的位置和枪身轴线与地面成45度; ②双手持枪时,枪的运动路线和左手接握下护盖或小握把的位置; ③单手擎枪时,左手向右后上推枪的路线和右小臂自然上移; ④双手擎枪时,左手托握下护盖和小握把使枪身略低、身体与与射向成30度。 (2)分解练习 ①单手持枪分为三步 左手接二是右手将枪向前送出、背带自然脱落;,一是右手迅速移握上提把 握下护盖或小握把、右手将背带上挑;三是右手抓握提把将枪收回。左手迅速放下。 ②双手持枪分为两步 一是右手将枪向前送出,左手接握下护盖或小握把;二是右手移握大握把。 ③单手擎枪分为两步 一是两手协力将枪向上向后送;二是左手迅速放下。

单兵战术基础

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中国人民 滨州市支队司令部 武装警察部队

批准人:陈锋2001年4月6日 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术基础动作 目地:通过训练,使同志们学会战术基础动作和在捕歼战斗中的基本动作,培养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 内容:1、战斗基础动作 2、战斗准备时的动作 3、战斗实施时的动作 时间:X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班练习。 要求:1、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刻苦练习。 2、训练前认真检查场地,充分活动好身体,避免擦伤,摔伤等。 3、严格操作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器材保障:(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小时 (一)整队、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二)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X小时 第一个训练内容:卧倒、起立 (一)理论提示:略 (二)示范动作:略 (三)讲解示范: 卧倒口令:“卧倒”,“起立” 在执枪的基础上,右手提枪,左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成左弓步,身体前倾下塌,两眼注视前方,左手顺左脚方向伸出,掌心向下稍向后,按左膝、左手、左肘、身体左侧的顺序着地。右手迅速出枪左手接握仿木,两腿伸直,两脚分开约与肩宽,右手移握枪颈,成卧姿无依托射击姿势,

如无射击任务,卧倒后,左小臂横贴于地面,右手将枪贴身体右侧,枪面向右,枪管放在左小臂上,成卧姿隐蔽姿势。 听到起立的口令后,右手移握护木,收枪,同时,转体向右,两眼注意前方,左小臂稍向里合,屈左腿与右腿下,以左手、左膝、左脚的支撑力将身体支起,右脚向前一大步,再向前一步,右脚靠拢左脚的同时,恢复持枪立正姿势。(四)训练步骤(略) (五)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略) (六)小结讲评: 重述课目、目地、内容,讲评好人好事,指出问题。 第二个训练问题:匍匐前进 (一)理论提示 匍匐前进通常在敌火力威胁下,向较低的遮蔽物前进时采用。 (二)示范动作(略) (三)讲做示范 1、低姿匍匐前进口令:“向XX低姿匍匐前进,停”。 前进时,腹部紧贴地面,屈回右腿,伸出左手,用右脚内侧的蹬力和左手的扒力使身体前移,在移动的同时,屈回左腿,伸出右手,用右脚内侧的蹬力和右手的扒力使身体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61453

战术基础动作 科目:单兵战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悉熟练掌握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的要领,为以后的训练、执勤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一、持枪姿势 二、卧倒与起立 三、运动姿势 四、利用地形地物 时间:49课时 方法:理论提示、动作示范、讲解要领、组织训练、小结讲评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一、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二、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三、互帮互学,能者为师,共同提高。 四、严格遵守武器使用规定,爱护武器装备,严防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分钟 ⒈清点人数,验枪,整理着装(护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⒉组织活动身体,进行适应性训练; ⒊宣布作业提要; ⒋提示有关理论。 作业实施 持枪姿势 持枪是士兵在战斗中为了便于运动,便于观察,便于射击而采用的一种携带武器方法。在不同的地形和距离条件下,士兵应根据敌情和任务采用不同的持枪动作。主要在运动当中采用。 一、单手持枪 单手持枪通常是在受敌直接威胁,需要快速机动、迅速占领或转移位置等时机采用的持枪方式具有携枪方便、机动快速等优点。 口令:“单手持枪,停”。 右臂微屈,右手虎口正对上护木握枪,用五指的握力将枪身固定,枪身轴线与地面略成45度,枪身距身体约10厘米(持95式自动步枪时,右手也可握提把卡槽,使枪身与地面略呈水平,右大臂轻贴身体)。左臂自然下垂,运动时自然摆动(大步前进)。持班用轻机枪和四0火箭筒时,右手握提把,右大臂轻贴身体,运动时随身体自然运动。 1.练习方法:个人体会、集体练习、模仿练习、互助练习(以集体练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备课讲稿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战术基础动作 科目:单兵战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悉熟练掌握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的要领,为以后的训练、执勤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一、持枪姿势 二、卧倒与起立 三、运动姿势 四、利用地形地物 时间:49课时 方法:理论提示、动作示范、讲解要领、组织训练、小结讲评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一、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二、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三、互帮互学,能者为师,共同提高。 四、严格遵守武器使用规定,爱护武器装备,严防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分钟 ⒈清点人数,验枪,整理着装(护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⒉组织活动身体,进行适应性训练; ⒊宣布作业提要; ⒋提示有关理论。 作业实施 持枪姿势 持枪是士兵在战斗中为了便于运动,便于观察,便于射击而采用的一种携带武器方法。在不同的地形和距离条件下,士兵应根据敌情和任务采用不同的持枪动作。主要在运动当中采用。 一、单手持枪 单手持枪通常是在受敌直接威胁,需要快速机动、迅速占领或转移位置等时机采用的持枪方式具有携枪方便、机动快速等优点。 口令:“单手持枪,停”。 右臂微屈,右手虎口正对上护木握枪,用五指的握力将枪身固定,枪身轴线与地面略成45度,枪身距身体约10厘米(持95式自动步枪时,右手也可握提把卡槽,使枪身与地面略呈水平,右大臂轻贴身体)。左臂自然下垂,运动时自然摆动(大步前进)。持班用轻机枪和四0火箭筒时,右手握提把,右大臂轻贴身体,运动时随身体自然运动。 1.练习方法:个人体会、集体练习、模仿练习、互助练习(以集体练习和模仿练习为主)。

美军直升机战术

空中火力攻击是美军直升机战术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两种基本攻击方式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美军直升机空中火力攻击有二种形式,一 是直升机在己方地面部队战斗队形上空,对当面之敌实施近距离火力攻击;二是组成联合编队对敌纵深目标实施火力攻击。1、近距离火力攻击行动。直升机近距离火力支援是美军使用较早的一种空中火力攻击形式,始用于美军侵越战争。此后的演习和局部战争中,直升机得以更广泛地应用。在海湾战争中,这种运用已表现得较为成熟。美军近距离人力支援通常用于攻击己方地面部队前方1~3公里外的目标,其任务是:①在进攻战斗中,参加火力准备,掩护地面部队开进,支援冲击,掩护地面部队向敌纵深推进,抗击反冲击等;②在防御战斗中;阻敌向掩护地域接近,协同防御部队抗击敌人的冲击,特别是在重点方向支援反坦克作战,配合防御部队反冲击或实施阻击,尤其用于火力应急行动。攻击直升机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时,通常以营、连为单位集中使用,一个21架攻击直升机、12架侦察直升编成的分队,掩护正面可达10~30公里。战斗出动方式有两种:通常以营(连)为单位出动。以营为单位出动时,分三个连,依次出动,形成不间断的连续攻击;以连为单位出动时,连又分3个组,依次出动,各编织成跟进队形,依次对目标实施轮番攻击,即一个编组攻击,一个编组接敌或退出战斗,一个编组在前方装弹加油站,进行补给,不间断地对地面部队实施战斗支援。当时间紧迫、地形有利时,也可采用全营(连)对敌同时攻击的方法。美军强调,对敌运

动纵队的攻击,最好的战术手段是伏击,一般采用营(连)一次出动集中攻击的方式。 2、纵深攻击行动。直升机对敌实施纵深攻击,始于美军全纵深攻击战法提出之前。它适应现代战斗全纵深打击的要求,因而得以完善发展。“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提出后,美军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明确的使用理论。美军认为,攻击直升机营是机动部队,而不是近距离空中支援或火力支援部队。根据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它能有效地快速深入敌纵深40~50公里远的地域活动。在50公里以内作战时,它可保证持续行动2个小时左右,可用于袭击敌预备队、炮兵、指挥通信设施等目标。如在制定更周密的计划,小型机动的前方油、弹补给站随同深入敌纵深,建立临时补给站的情况下,攻击直升机部队的作战范围可进一步扩大,作战持续时间会更长。执行纵深攻击任务时,美军强调,要对目标区、行动地域、进出航线进行周密侦察;侦察、运输、攻击直升机的混合编队和地面炮兵协同使用,使纵深攻击部队具有侦察定位、油弹供给、布雷爆破,空中攻击等多种能力。 二、空中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 美军直升机火力攻击的战斗编组依据任务、攻击目标性质、地 形和气象条件以及采用的战术而定。基本要求是:便于机动、便于协同、便于发挥火力、便于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和提高生存能力。尽管美军攻击编组有大有小,数量不一,但从其编成看,通常有两种:是以连为基础、单位的“五三”编组,即由5架攻击直升机、3架侦察

美军战术用语

Fire 开火 Cease fire 停火 Hold your position / Hold 在原位坚持住 / 留在原位 Hold the line 保持防线 / 队形 Take cover 找掩体 Cover me / him 掩护我 / 他 Cover fire 火力压制 Fall back 撤退 Fire in the hole/Grenade 前方有爆炸; 有手榴弹(在附近) Loading / Reloading / changing mag(magazine) 正在换弹药 low on ammo 快没弹药了 Scout / Recon 侦察 Clear 安全 Engaged / In coming 接敌/敌方炮火来袭 Friendly 自己人(提醒看不到自己的战友或友军) Follow me,and keep low. 跟上,低点注意隐蔽。 (二)Standyby.GO. 准备行动! Contact.Enemy patril dead ahead. 目标接触!正前方有敌兵巡逻。Stay low and move slowly.We'll be impossible to spot in our ghillie suits. 注意隐蔽,缓慢移动。我们穿着伪装敌人不可能发现。 Take one out when the other's not looking. 另个不注意的时候干掉一个。 There's more cover if we go around. 我们过去,那有更多掩体。Four tangos inside.Don't even think about it. 屋内4个敌兵,不要想点子了。 Wait there,Targo by the car.呆在那,目标上车了。 Take him out quietly or just let him pass.Your call.干掉他,不要出声音。或者让他过去。你看着办。 Don't move.we've got a lookout in the church tower.别动,教堂塔楼有岗哨。 ....and a patrol coming from the north。北边还有个巡逻兵正在向我们靠近。 Let's move for the better view.调整视野,准备行动 Do you have a shot on the lookout?He's in the tower.可能干掉岗哨?他在塔楼里 Target approaching from the north. 北边目标正在接近 Tango down,Go.目标击毙。走! Forward area clear.前方区域安全! The coast is clear.道路畅通! Enemy helicopter,Get down.敌军武装直升机,趴下! Stay in ther shadows.he's circling back around .don't move.呆在阴影里别动!它正在上空盘旋。

单兵战斗动作

单兵战斗动作 战斗动作是指士兵在战场上运用各种手段消灭敌人的方式方法。它既是士兵战斗技能和本领的综合体现,也是其战术思想的具体反映。战斗中,士兵能否熟练掌握及在班的编成内灵活正确地运用各种战斗动作,将关系到自身的安全和战斗任务的完成。因此,士兵必须学会和熟练掌握基本的战斗动作,以便在战场能有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一、训练目标 通过此项科目的训练,可以让学员熟悉野外各种地形地物的特点,提高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大小、距离敌方远近程度,采取适当战斗姿势的能力。 二、步骤与方式 1. 训练步骤 (1)熟悉利用地形地物的目的要求。 (2)掌握利用地形的方法。 2. 训练方式 地形是地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和固定的物体。教员在讲解利用地形时,首先,应重点讲解在实战中学员应根据敌情和遮蔽物的高低取适当姿势,迅速隐蔽地接近、由下而上地占领、周密细致地观察、不失时机地出击,对不便于射击的位置应加以改造,在同一地点不要停留过久,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其次,教员要根据各个地形地物的特点逐次进行示范。

利用地形的目的是隐蔽身体,发挥火力。只有充分地发挥火力,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因此,在利用地形时应首先着眼于发挥火力。利用地形时,应做到“三便于、三不要、一避开”。三便于:便于观察和射击;便于隐蔽身体;便于接近、利用和变换位置。三不要:不要妨碍班长的指挥、邻兵动作和火器的射击;不要几个人拥挤在一起,以免增大伤亡;不要在一地停留过久,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一避开:尽量避开独立明显、易燃、易倒塌的物体和难以通行的地方。 三、结果考核 1. 考核场地 在野外区域设置多个地形地物,如土坎、土堆和土坑等。 2. 考核方法 应考人员根据考核人员事先设置的火力点的位置,利用现有的地形地物接近目标并且摧毁目标。 3. 考核评定 根据学员利用地形地物所做的动作和反应,进行成绩测评。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批准人:年月日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战术基础动作 内容:一、持枪 二、卧倒、起立 三、前进 标准: 1.掌握战术基础动作要领,动作正确、协调、连贯。成卧倒姿势,先从低姿、高姿和侧身匍匐前进中确定2种姿势各 前进10米,再屈身前进15米,自下达“前进”口令起, 男军人30秒、女军人40秒内连续完成全部动作。 2.会结合战斗情况运用战术基础动作。 时间: XX小时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训练、小结讲评 要求: 1.树立以练为战的思想,把训练场当作战场,做到既练战术、技术又练思想作风。 2.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做到苦练,巧练相结合。 3.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爱护武器装备,严防各种事故 的发生。

地点:战术训练场 器材:自动步枪、携行具(内装四个弹匣、四枚手榴弹)、防毒面具、捺包(内装笔记本、钢笔)、水壶(装满水)、指挥手 旗。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组织验枪。 2.宣布作业提要:课目、内容。 3.组织活动身体。 4.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5.进行编组。 6.理论提示 战术基础动作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战斗技能,是一切战术训练的基础,战场上单兵能否在敌火威胁下很好地发扬火力,隐蔽自己,消灭敌人,战术基础动作运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业实施 第一个训练内容:持枪 [理论提示]

持枪是士兵在战斗中为了便于运动、便于观察、便于射击,携带武器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形和距离条件下,根据敌情和任务应采用不同的持枪动作。其内容包括:单手持枪、单手擎枪、双手持枪、双手擎枪。 [讲解示范] (一)单手持枪 口令:“单手持枪”。 (通常在肩枪的基础上进行,听到持枪的口令后,右手迅速握提把,背带自然下落) 右臂微屈,右手虎口向前抓握提把,背带顺肩自然下落,用五指的握力将枪身固定,枪身轴线与地面略成45度,枪身距身体约10厘米。左臂自然下垂,运动时自然摆动。 (二)单手擎枪 口令:“单手擎枪” 右手正握握把,食指微接扳击,将枪置于身体的右侧,枪口向上,提把末端贴于肩窝,枪身微向前倾,枪面向后,右大臂里合,枪托贴于右胁,背带自然下垂,目视前方,左手自然下垂或攀扶,运动时自然摆动。 (三)双手持枪 口令:“双手持枪” 左手托握下护盖或小握把,右手握握把,食指微接扳击,将枪身置于胸前,枪口向前,枪身略成水平,背带自然下垂或挂在后颈上。

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战术基础动作 科目:单兵战术训练 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悉熟练掌握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的要领,为以后的训练、执勤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持枪姿势 二、卧倒与起立 三、运动姿势 四、利用地形地物 时间:49课时 方法:理论提示、动作示范、讲解要领、组织训练、小结讲评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一、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二、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三、互帮互学,能者为师,共同提高。 四、严格遵守武器使用规定,爱护武器装备,严防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分钟 ⒈清点人数,验枪,整理着装(护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⒉组织活动身体,进行适应性训练; ⒊宣布作业提要; ⒋提示有关理论。 作业实施

持枪姿势 持枪就是士兵在战斗中为了便于运动,便于观察,便于射击而采用的一种携带武器方法。在不同的地形与距离条件下,士兵应根据敌情与任务采用不同的持枪动作。主要在运动当中采用。 一、单手持枪 单手持枪通常就是在受敌直接威胁,需要快速机动、迅速占领或转移位置等时机采用的持枪方式具有携枪方便、机动快速等优点。 口令:“单手持枪,停”。 右臂微屈,右手虎口正对上护木握枪,用五指的握力将枪身固定,枪身轴线与地面略成45度,枪身距身体约10厘米(持95式自动步枪时,右手也可握提把卡槽,使枪身与地面略呈水平,右大臂轻贴身体)。左臂自然下垂,运动时自然摆动(大步前进)。持班用轻机枪与四0火箭筒时,右手握提把,右大臂轻贴身体,运动时随身体自然运动。 1.练习方法:个人体会、集体练习、模仿练习、互助练习(以集体练习与模仿练习为主)。 2.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持枪不稳,枪身不能与地面成45度角。纠正的方法:把握好枪的重心,虎口用力大小适当。同时要求战士养成挑握背带的习惯。 二、双手持枪 双手持枪通常就是指与敌近距离接触,需要迅速、准确抢占有利位置,快速出枪射击与沿堑壕搜索等时机采用的持枪方式(如冲击前进、沿壕搜索等时机),具有机动迅速、射击及时准确等优点。 口令:“双手持枪,停”。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2008年05月27日星期二 19:24 一、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 战术数据链的建设始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军舰艇,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大致可分为三类:态势感知数据链,用于各军兵种多种平台之间交换不同类型的最新信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一般工作在低频,波长较长,数据率较低,主要是传输格式化报文信息,包括Link 4A、Link 11、Link 16和Link 22等;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在高频,波长较短,数据率较高,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包括通用数据链(CDL)和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包括JSTARS专用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SCDL)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EPLRS)等。 (1)态势感知数据链 Link 4A数据链 Link 4A 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由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C型数据格式,通常把战术支援飞机与飞机控制单元连接起来进行飞机控制和目标信息方面的传输,标准传输速率为600~5000bps。Link 4A 系统一般由控制站/受控站终端系统和传输系统组成。典型的终端系统由特高频无线电台、调制解调器、通信保密设备、数据处理器和用户接口设备组成。其中,控制站终端和受控站终端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工作,但控制站终端必须具有全双工通信能力。目前,美国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装备了Link 4A 数据链,一般是供舰载飞机使用。 Link 11数据链 Link 11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计算机对计算机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A型数据格式,在具有Link 11功能的各单元,如海上舰艇、飞机和岸上节点之间进行敌情报告等战术数据的交换。此外,它还可用于协调作战区域内各个平台的作战行动。Link 11采用轮询技术,通常由计算机、通信保密设备、数据终端、高频或特高频无线电台组成。Link 11 主要采用高频传播,标准传输速率为1200bps。但在视距范围内可使用特高频频段实现各种作战平台的互连,标准传输速率为2400bps。Link 11 系统主要装备于那些能处理并显示作战态势及目标信息的平台。目前,美国及其盟国都装备有该数据链。 Link 16数据链 Link 16数据链是使用最普遍的态势感知数据链。它是一种先进的通信、导航与识别系统,采用战术数字信息链(TADIL)J型数据格式,是美军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并充分发挥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能力而研制的,具有快速、机动、无线、多用户等特点,现已成为美国国防部最常用的战术数据链之一。其中,机载Link 16 系统通常由任务计算机、JTIDS 终端或其后继者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和天线组成。JTIDS/MIDS是Link 16所独有的设施,它除了可以给Link 16系统提供信息加密、自动入网以及把加密信息高速分发给需要该信息的用户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将需要中继的信息自动、高速地转发出去。 Link 16数据链是在Link 11数据链的基础上研发的,可以与Link 11或

最好低姿匍匐前进教案(完美版)

批准人:年月日 单兵战术基础动作教案 作业作业 课目:单兵战术基础动作 目的:通过训练,提高同志们的战术素养,为下一步训练打下良好的基层,培养同志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内容:低姿匍匐前进 时间:40分钟 地点:本训练场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训练、总结讲评 器材保障:56式自动步枪、弹夹袋 要求: 1.遵守教学纪律,做到令行禁止。 2.认真听,认真学,刻苦训练。 3.严格操作规定,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以上要求将作为课终讲评依据,希望同志们按要求严格训练,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合:有)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组织验枪;向首长报告 2、宣布教学提要:目的、内容。 3、理论提示 作业实施 【理论讲解】 低姿匍匐前进用于利用低矮掩体迅速荫蔽地接近目标或敌火力下通过障碍物。根据训练计划安排,今天我们将对低姿匍匐前进进行学习和训练。课前我们已学习了有关理论,下面由我提一个问题请同志们思考后并回答:低姿匍匐是在遮蔽物多高时使用?这个问题由谁回答?**同志:我回答。我:这个问题由XX同志回答(**同志:是,我回答:遮蔽物40厘米时使用,回答完毕)回答正确,证明**同志学习理论比较认真,希望同志们向他学习。今天,我们着重训练低姿匍匐前进,其口令下达为“低姿匍匐准备”、“前进”“停”“起立”。 【动作示范】 为了使同志们对动作有个直观完整的印象,其动作全过程由我给大家示范一遍。(连贯动作示范) 其动作要领由我边讲边做,希望同志们在队列里面做到看、听、记三者有机结合。(边讲解边示范) 要领:低姿匍匐前进是在卧倒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听到“低姿匍匐准备”的

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架构分析与研究

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架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2T14:09:18.7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作者:吴思洁 [导读] 战术互联网(TI)是美军现役战场通信网络,是以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战术电台、交换路由设备和信息终端等互联而成的,面向美军数字化战场的一体化战役/战术通信系统。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摘要:战术互联网(TI)是美军现役战场通信网络,是以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战术电台、交换路由设备和信息终端等互联而成的,面向美军数字化战场的一体化战役/战术通信系统。以美军战术互联网的架构为基础,研究了上层战场地域通信网和下层战术电台互联网的组成,分析了战术互联网中最典型的网络互连设备,并从网络互联的角度阐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特性和其在战术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战术互联网;移动用户设备;单信道地面与机载通信系统;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近代数字电台 引言 美军战术互联网分为上层的战场地域通信网和下层的战术电台互联网。上层战场地域通信网属于军师战术通信网络,主要连接旅级以上的作战指挥单元;下层战术电台互联网属于旅和旅以下战术电台互联网,主要用于连接旅和旅以下作战单元[1]。 从美军战术互联网部署来看,典型的军级战役部署覆盖范围约为35 000平方公里,在军和师级主要部署移动用户设备(MSE)和战术分组网(TPN)。TPN可为军级覆盖范围内的 2000个IP数据用户提供有线局域网服务,对于军级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MSE可通过无线接入单元RAU为其提供接入服务[2]。 1 战场地域通信网——军师级战术互联网 美军军师级战术互联网由移动用户设备(MSE)构成,MSE是美军便携式战术广域通信系统,部署在军师级,为每个军所包含的5个师所在的37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电路交换话音、传真和分组数据服务。MSE的用户设备包括电话、传真(FAX)和数据终端(DATA)。 (1)系统组成 MSE由节点中心(NC)、大型用户节点(LEN)、小型用户节点(SEN)和无线入口单元(RAU)组成,在师级部署下,4个节点中心(NC)组成MSE的干线节点,传输设备主要为微波接力机。每个NC节点上可根据作战需求部署一个LEN节点和一个SEN节点,通常作为旅级或营级的作战指挥中心(TOC),NC节点与LEN节点和SEN节点间均通过微波接力机实现互联。 (2)通信体制 根据用户和业务类型的不同,MSE采用三种通信交换体制,包括电路交换体制、分组交换体制和ATM交换体制。 电路交换体制主要应用于固定用户话音业务,用户包括有线数字非安全话音终端(DNVT)、移动无线电话终端(MSRT)和数字安全话音终端(DSVT)。分组交换体制用于MSE的分组数据交换网(MPN),也称为战术分组网(TPN)。TPN叠加在MSE干线节点间的微波链路之上,为接入到网络中的分组交换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交换能力(16~64 kb/s)。ATM交换体制采用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实现高速数据交换,能端接宽带光纤和同步光纤网无线电,以及战术数字无线电和数字传输群网络接口。 2 战术电台互联网——旅和旅以下战术互联网 美军旅和旅以下战术电台互联网主要由近代数字电台(NTDR)、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EPLRS)和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构成。 2.1 近代数字电台(NTDR) NTDR 系统是美军中第1个采用开放式架构的网络,采用商用模块和标准内部总线设计,是美军排至旅级通信网络的骨干。NTDR 工作在UHF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数据加密及纠错编码,与现有无线电系统兼容,能处理高达 288 k/s 的数据,具有视频会议能力,能较迅速地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 2.2 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EPLRS) (1)系统组成及编配 EPLRS 是美军第一个大规模装备的扩频通信系统,由网控站(NCS)、用户电台(RS)和用于定位的坐标电台组成。主要部署在美军旅营级,是美军下层战互网的骨干网络,可与其他战术电台网互联互通。 (2)网络管理 EPLRS 为同步组网,采用 TDMA 技术,网内每个电台保持与网控站(NCS)的时间基准,NCS 负责维护全网的时间同步、路由维护和资源分配。 EPLRS 通过建立永久虚电路(PVC)性质的需求线为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需求线主要分为双工需求线、组地址需求线、点对点需求线、多源组(MSG)需求线和 CSMA 需求线。需求线由 NCS在网络开通之前进行预规划,在网络开通之后,若用户向 NCS 提出申请,NCS也可动态的对需求线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与分配[3]。 2.3 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 SINCGARS 电台替代了美军原有的 AN/PRC-77 型和 AN/VRC-12 型单信道电台,其核心是单兵背负式跳频收发信机。SINCGARS 将传统战术 VHF的频段从早期的 30~76 M 拓展到88 M,将频率步进由50 kHz调整到25 kHz,采用16 kb/s CVSD数字话音调制方式,增加了可用信道的数量。SINCGARS大的革命在于集成了通信安全模块(COMSEC)和跳频通信来抗干扰,跳频速率在每秒100跳以上[5]。 3 战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为达到战场态势感知和无缝连接的目的,美军采用了战术多网网关(TMG)和互联网控制器(INC)实现战术互联网中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4]。

单兵战斗动作示范作业_

单兵战斗动作示范作业_ 批准人: 年月日 作业提要 科目:单兵战斗动作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同志们学会单兵战斗各种动作及其组织训练方 法,为完成战斗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 一、战斗准备 二、利用地形地物 时间:38小时 地点:模拟战术训练场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班(组)练习、考核验收要求: 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 2、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树立以练为战的思想,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做到准确、熟练。 3、严格遵守枪支使用规定,爱护各种武器,防止事故发生。器材保障:(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分钟 1、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装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2、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3、进行训练编组 4、组织活动身体 5、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 分钟理论提示:士兵通常在班组编成内遂行战斗任务,战斗中,必须坚决 执行命令,严格遵守政策、法规和纪律,发扬英勇顽强的 战斗作风,积极协同、配合,正确处置情况,以熟练的技 术和灵活的战术动作,坚决完成任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第一个训练问题:战斗准备 士兵在行动准备时必须做到任务明确,携带完整,着装标准,准备迅速。 (一) 受领任务 受领任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敌情 2、班(组)任务 3、本人的任务 4、与邻兵协同的方法 5、有关规定及战斗纪律 6、可能遇到的情况及处置方法 7、完成战斗准备的时限和信记号规定 (二) 做好出发的准备 士兵应根据任务和班组长的要求,迅速准备好武器、弹药、装具及战斗所需的其它器材和给养品,并按规定着装。 1、全副武装 全副武装,士兵通常应带背包、携带手中武器和配发的装具器材。 着装的程序: 1) 着作训服或常服穿胶鞋 ( (2) 背挎包(右肩左胁)

单兵战术动作训练教案

单兵战术训练教案 旅八刘跃武 一、训练提要 科目:单兵战术 目的:通过训练,提高同学们的单兵战术动作水平,为下一步的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匍匐前进 方法:队组织,班实施。 要求:受训人员态度端正,精神饱满,认真听讲,细心体会,严格要求自己。 二、训练进程 (一)、准备 1、清点人数 2、宣布训练提要 (二)、实施 匍匐前进时通过敌火力封锁下的较短地段活利用较低遮蔽物是采用。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分为低姿、髙姿、侧身和髙姿侧身匍匐四种。下面,着重学习低姿和侧身匍匐前进。 1、低姿匍匐前进 A理论提示:低姿匍匐前进适合在遮蔽物高约40厘米时采用。

B讲解示范:先整体示范一篇,然后边讲解边示范。 动作要领为:右手掌心向上,抢面向右,虎口卡住机柄,余指握住背带,枪身紧贴右臂内侧;或右手虎口向上,握住背带环处,食指卡枪管,使枪置于右小臂上。前进时,屈回右腿,伸出左手,用右脚和左臂使身体前移,同时屈回左脚,伸出右手,再用左脚和右臂的力量使身体继续前移,依此法交替前进。 C个人体会:个人对动作要领进行体会,施训人员纠正错误动作。 D分组训练:分若干组进行练习,施训人员纠正错误动作。 E评比竞赛,小节讲评 2、侧身匍匐前进 A理论提示:侧身匍匐前进适合遮蔽物约60厘米时采用。 B讲解示范:先整体示范一篇,然后边讲解边示范。 动作要领:则枪的同时向右转身,左小臂着地,左大臂向前倾斜,左腿弯曲,右脚靠近臀部着地,右手持枪,用左臂的支撑力和右脚的蹬力使身体前移。 C个人体会:个人对动作要领进行体会,施训人员纠正错误动作。 D分组训练:分若干组进行练习,施训人员纠正错误动作。 E评比竞赛,小节讲评 三、总结讲评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 朝鲜战争,参战后前半年,三次战役还有穿插成功的案例,到了四次五次战役时就只有美军小部队穿插共军,而共军却无法重拾国内战争时期的故伎。原因也是如此,缺少通讯设备,缺少技术人员,基层官兵素质差,纯靠多年战乱打下的战场感觉走。碰到国军这样同一技术档次的对手,共军基层政治素质过硬,指挥结构紧凑自然占据机动优势;碰美军完全机械化而且完全现代化正规的指挥调度体系就完全没有作用了。反而是美军穿插共军的结果。所以后来大陆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正规化建设,这就是朝鲜的教训,信息时代也是如此。 有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仗,国民素质和军队建设联系是很紧密的。 条顿人对于世界历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完善了拿破仑的统帅部(参谋本部)的功能。建立了军官团制度,杀戮成了一门科学而离艺术越来越遥远。这是区分旧式军队和现代军队组织形式的重大区别!(毛奇) 朝鲜战争中前期PLA步兵素质优秀,在缺乏通讯器材的情况下屡次大胆实施穿插迂回,机动动作极其精妙。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优秀的步兵军官和军人并不是现代化标准化训练带来的结果,而是长期战乱下养成的战场嗅觉所致。 美军连队战术动作,比如说建立阵地,是建立在条令,图上作业,受过训练的军官根据形式做出判断,然后自然有各级军士督促实施的基础上的。抢占山头,火力配置等等,并且有分析,评估,总结的机制。 美军的防御工事一般来说是非常简陋的,临时性质的。即使有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完善防御,美军的工事仍然显得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一般被认为是临时性的设施。在美军的野战手册中,其实详尽地说明了工事堡垒以及障碍物的规格,结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对付一支轻装的,缺乏重炮,装甲车和空中优势的部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坚固的纵深的防御工事,海军陆战队学会了挖日本人的狗洞(foxhole)——深挖的防御炮弹的散兵坑,能容纳一名士兵立姿战斗。1949年出版的美军野战手册(US Army Field Manual)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详尽地介绍了从单兵掩体到碉堡到支援火气的布置以及壕堑防御系统。这一套手册简直就是为韩战而准备好的,它被证明在韩战战场上及其有效,上面甚至专门介绍了在寒冷气候下的野战工事建设,这些是基于德军在东线的经验写成。 而志愿军总体来说还是没有脱离旧式军队的架构,志愿军连队的战术动作,是依赖身经百战的军官,士兵的个人素质,和战场感觉。经验告诉他们何地可以抢占山头,可以设置阵地。何时穿插等等。美军经验的总结是依靠科学统计,逐步完善“条令”。志愿军依赖的则是口耳相传。限于文化素质,经验丰富的军官军士,他们往往很难把自己的那种战场感觉归纳总结,进行科学量化。如同女真入主中原后素质迅速下降,后期朝鲜战场的共军步兵单位的素质也急剧下降,一个道理。。所以50年代大陆开始正规化建设,着手建立军官团。 作战单位防御基本原则 美国军队在所有梯队采用的都是三三制,从团级到班级。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营有三个连,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这样一个师就有9个营,一共是27个连,81个排。一般进行防御的时候,一个梯队采用的战术是:“两个顶上,一个后备”。也就是说一个师的防线上一般放两个团防守,一个团在后方作预备队。而每个团的防线上,也是两个营在前沿阵地,一个营在稍后的位置作预备队。每个连也是类似:两个排前沿,一个排靠后。这样算起来,一个师81个排,真正在前沿阵地防守的只有16个排,其他的部队要么在后面的位置提供交叉火力支援,要么就是作为预备队部署在第二线,第三线。其实在每个连里面,作为预备队的排随时要参与支援,提供火力,并不能算真正的“预备队”。 有的情况下,部队的防御正面太宽,所有的部队都排在长长的战线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预备队,这是司令员要尽量避免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抽调一些部队作为预备,比如一个营被迫把三个连并排在阵线上,而这时候可能就要从一个连抽调一个排来作为营级支援单位,随时派往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附属单位常常被拉来充作步兵,比如伙夫啊,司机,工程兵等等,有时候甚至连炮兵都不得不拉过来作为步兵战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