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2015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1962年英国格拉斯医院Griet在非近交的小鼠中偶然发现有个别无毛且先天性

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称为裸小鼠,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纯合型雌裸小鼠nu/nu受孕率低,乳腺发育不良、且有食仔的习惯。将淋巴细胞脑膜炎性脉络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裸小鼠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B.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经脑内接种于裸小鼠,未导致其死亡,仅出现持续的病毒血症,这说明裸小鼠淋巴细胞正常,细胞免疫也正常

C.生产上一般采用纯合型雄鼠与杂合型雌鼠交配(♂nu/nu×♀nu/+)可获1/2纯合型子代

D.将分泌生长激素的鼠垂体肿瘤细胞培养后接种至裸小鼠体内,会引起被接种的裸小鼠出现持续体重增加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4.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5.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7.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8.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9. 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

义。下面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禽流感病毒的衣壳制成的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B.禽流感病毒与 HIV 一样,都是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

C.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第一次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会大量增加

D.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机体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变短

10. 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 是子代 H5N1

B.c 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

C.b 是抗体

D.合成 H5N1 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二、 非选择题

1. (2014

广东卷)

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 15 所示。

图 15 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b 1 兴奋后使 c1 兴奋,而 b 2 兴奋后使 c2

D

初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抑制,可推测 b1 和 b2 的突触小泡放的_____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

后对妈妈说:我

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

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 84 名儿童

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结果。结果见右表, D ≥4 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 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 疫的阳性率为_____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 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 4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 1024 合计

1

0 1 2 8

11

31

10 14 3

3

84

1.2

0.0 1.2 2.4 9.5

13.1 36.9

11.9

16.6

3.6

3.6

100

0 0 0 0 0 0 0 6

17

61

84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7.2

20.2

72.2

100

注:D 为注: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的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③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________。

(2)④~⑤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在⑥~⑧的过程中,⑥中的腺嘌呤与⑧的________互补配对。

(3)图中淋巴细胞指的是________细胞,该细胞的死亡,使患者丧失了________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

虚而入。

(4)HIV有Ⅰ、Ⅱ两种类型,其中HIV—Ⅰ型又分为A、B、C、D、E、F、G7个亚型。HIV—Ⅰ型的基因组

共有6个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其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频率最高可达22%,众多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HIV

疫苗的主要障碍。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化特点是________。

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2)I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

5.(2014北京卷)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

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A1

A2

B1

B2

接种物

对照剂

疫苗

对照剂

疫苗

总人数

7863

7848

1125

1121

癌前病变人数

83

4

126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乙肝疫苗是外来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

而不是抗体。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A、B、D是对的,C是错的。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

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

4【答案】B

【解析】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⑤为效应B细胞,其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为球蛋白;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对部分的抗原进行初步处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

中也有分布。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7【答案】A

【解析】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8【答案】D

【解析】该疫苗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可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淋巴因子是

由T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T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9【答案】C

【解析】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质可引起人体对禽流感病毒发生免疫反应,故可直接利用它的衣壳蛋白质制成疫苗,可引起同样的免疫反应,以预防禽流感;当第二次注射疫苗时,在第一次注射疫苗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是残留的抗体大量增加。

10【答案】B

【解析】c是效应T细胞,H5N1→吞噬细胞→T细胞→c属于细胞免疫过程,大方框表示的是H5N1的宿主细胞,是c作用的靶细胞。X细胞是浆细胞,b是抗体,a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子代病毒。c是效应T细胞,不能

进入靶细胞,所以B错误。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或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

(2)98.8%(2分)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中抗体浓度比初次免疫明显要高(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

抗体(3分)。

【解析】(1)由图中突触结构可知b1、b2为传入神经,c1、c2为传出神经,c1支配屈肌,c2支配屈肌,

? 录酶 ? → ? →

抬手时屈肌收缩,伸肌舒张,所以抬手反射的传出神经是c1 和 c2;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引起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种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 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手指疼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开口说话与大脑皮层言语 区的 S 区有关。

(2)初次免疫 D<4 的比例为 1.2%,呈阴性,所以初次免疫呈阳性的占 98.8%。从表中数据可知,再次免疫后 D ≥512, 全部呈阳性,产生抗体量远高于初次免疫,再次免疫的特点是免疫迅速强烈,因为初次免疫时机体内形成记忆细 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2【答案】(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 T 二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b 、c 、d 、e 、g(有 a 、f 的答案不给分)

(4)b 免疫缺陷病

【解析】a 为吞噬 细胞,b 为 T 细胞,c 为 B 细胞,d 为效应 T 细胞,e 为记忆细胞,f 为浆细胞,g 为记忆细胞。 ①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②为T(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 T(B)细胞,③为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作用, ④为细胞免疫,⑤为体液免疫,A 为淋巴因子,B 为抗体。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所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3【答案】

(1)RNA (2)逆转录 尿嘧啶 (3)T 细胞 (4)基因突变 不定向的,突变频率较一般情况高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缺陷病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应善于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1)题图中提供了 HIV

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可归纳为:RNA ?逆转??→ DNA ?感染? 宿主 ?整合? HIV DNA 和宿主 DNA ;

(2)题通过阅读材料可得出“基因突变”的结构及“突变不定向”“频率高”等特点。其次,要明白艾滋病是 HIV 攻击免疫系统,使 T 细胞大量死亡。T 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4【答案】

(1)造血干细胞 效应 T 细胞

(2)球蛋白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增殖分化 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 特异性免疫

【解析】图示为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免疫过程示意图。骨髓中的①造血干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发育成②T 淋巴细胞, 一部分在骨髓里发育成③B 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中。抗原刺激②T 淋巴细胞,其增殖分化出④效应 T 细胞和⑤记 忆细胞。体液免疫中,抗原刺激③B 淋巴细胞,其增殖分化出⑤记忆细胞。

5.【答案】(1)载体

氨基酸

(2)L1 蛋白

记忆(B )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1)目的基因(HPV 外壳蛋白 L1 基因)必须与运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稳

定存在和表达,外源基因进入后以受体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 L1 蛋白。

(2)接种疫苗后,HPV 外壳蛋白(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 HPV 再次

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游离的 HPV 结合,阻止

HPV 进一步扩散,故注射疫苗的 A2 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A1 组、B1 组均接种对照剂,B1 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 A1 组,两组均接种对照剂,不同

的是 B1 组接种前检出 HPVDNA ,说明感染 HPV 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根据第(2)题,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的进一步扩散,但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侵入宿主细胞的H PV。根据表格数据,未感染H PV的个体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癌前病变的概率,说明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