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10010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

理、地理信息系统

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者:彭贤伟编写日期:2008年1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人文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理论线索,以人为主体,揭示人类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概括和探讨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建立联系各基本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其内容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行为、自然、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并且,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广阔。

人文地理专业基础性强,是形成专业素养、丰富人文知识的重要阵地。该门课程的学习,对学习经济地理,城市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等分支学科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门带有通论性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战略观。并具备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程,认识、掌握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学科体系,并掌握人文地理基本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发生与发展简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体系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人地关系 ( 8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掌握人地关系理论和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

难点:人地矛盾的内涵及调控的实质。

第一节人地关系理论回顾。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的特征以及人地矛盾内涵和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8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三大产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三效益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内容

重点 : 1 三大产业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部门结构的演变。工业布局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工业经济的区别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 8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人口的增长、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分析人口素质和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地理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地理环境对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影响;人口素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难点:人口年龄结构的模式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人口增长、分布与地理环境。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人口结构、素质与地理环境。人口产业结构、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素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第三节人口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移动的历史演变、移动的原因及后果。

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发展变化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

(二)、教学内容

重点:城市化原理、城市地域结构的3大理论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难点:城市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式和潜力模式的计算及其实际应用。

第一节城市。城市的概念划分;城市化原理、机制、发展和类型;城市职能和规模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体系。

第二节村落。

第三节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五章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建的地域文化系统;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文化系统形成发展的特征,掌握地域文化的综合表现及民族地域系统

(二)、教学内容

重点:文化系统及属性,文化区,文化景观的涵义及其相关理论。

难点:直链型和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的形成模式分析。

第一节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文化与文化系统的概念、文化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及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第三节地域文化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地域文化子结构。文化的扩散类型、特点和文化区的概念。

第四节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表现——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概念、特征和构成;文化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五节民族地域文化系统与地理环境。民族体的概念、形成源地与迁移。

第六章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活动的类型,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了解旅游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重点: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难点:旅游活动的空间移动规律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

第一节人类的休闲活动与地理环境。休闲与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类型,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

第二节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内容及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作用和影响。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 8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系统;领土、自然资源与政治,理解政治活动对资源的调控和干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掌握文化、宗教、科技对政治的影响,能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总结我国地缘经济、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

重点:政治系统的构成和变化;国际冲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

难点:应用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及其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变化。

第一节政治活动概述。政治活动的地域体系,国家,主权及其制度,国家实力的概念。

第二节领土、自然资源与政治。领土、自然资源条件与政治活动的关系。

第三节文化与政治。语言、民族、民族主义、宗教、科技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国际冲突的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四节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冷战后和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背景及对策。

第八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学时)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掌握世界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以及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计算方

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正确的自然资源观,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原理。

难点: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经济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正确的自然资源观。

第二节世界资源问题。资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护原理,生态经济学系统原理,市场经济理论。

第四节资源永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第九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4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应了解人类的三大环境观、主要的环境问题和类型;掌握人类与环境协调的方法、原理和措施。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类的环境悲观论、乐观论和可持续发展论的概念及产生的背景

难点: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方法和理论。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三大环境观的理论及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评价。

第二节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类型。总结出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第三节人类环境协调。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加强立法。

第十章区域发展与协调(6学时)

(一)、教学要求

学生需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属性,区域共同体。理解区域发展与演变理论及影响因素和区域发展类型,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文地理学的区域观理论,区域演变阶段的理论和区域发展类型。

难点:区域时空完备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区域共同体与区域协调论。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区域观。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区域的时空完备性和区域共同体。

第二节区域发展与演变。区域发展、演变的研究(案例),区域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演变阶段及类型。

第三节区域协调。区域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和规模问题。区域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论。

第四节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观和规模问题。

(三)课程教学形式与安排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庞大,组成要素复杂,地域差异显著,学科教育功

能突出表现广泛性、现实性和独特性等特征。人文地理学除了具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全球战略观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外,还具有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品德教育(包括集体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清基本理论。

2、注意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力广泛和综合素质高的有用人才。

3、注意联系中国的地域特点和不同地区间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身边的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地理学特有的区域性、综合性思维,教会学生如何把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讲授方法将传统方法(社会调查、描述、解释等)与现代方法(系统方法、GIS等)相结合,采用图片、照片、音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特别注意要用“案例”分析融入理论讲解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5、重视世界人文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学》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自学、课堂讨论、课堂习题、社会调查和综合实习六大方面。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60学时)

2、专题讨论。可根据专业需要布置4~5次课堂讨论(4学时)

3、自学。教师可灵活掌握

4、课堂习作与课外作业。

5、社会调查。2天,4学时

6、综合实习。4学时

成绩:平时成绩(作业,社会调查报告等)占40%。

学期考试(注重综合分析和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占60%。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人文地理学》主编陈慧琳。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6

参考书:

1.[英]大卫·哈维著,高泳源、刘世华、蔡运龙译,地理学中的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2.R·哈特向著,黎樵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3.陈才等著,区域经济地理学原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4.陆大道著,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

5.李润田主编,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6.郑冬子、郑慧子,区域的观念:关于地理学的空间原理及其科学哲学思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教版旅游地理练习题及答案

选修三《旅游地理》练习题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石家庄西部。该县历史悠久,胜景荟萃,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国家、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类型多样,品位较高。近年来,经大规模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驼粱、西柏坡和天台山等着名景区。目前,西柏坡至石家庄市区实现了全程高速,北京方向游客可以从京昆高速、山西方向游客可以从石太高速直接转到西柏坡高速。平山县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格局。 材料二下图示意平山县旅游景点分布。 (1)说出平山县发展旅游业的位置优势。(4分) (2)分析平山县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较高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济州岛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为韩国的第一大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海域,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温和舒适,海岛旅游优势明显,旅游业发达。近年,我国到济州岛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下图为济州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1)分析近年来我国到济州岛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的原因。(6分) (2)据图推测游客到济州岛可参与的旅游项目有哪些?(4分) 3.读江淮城市群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5分) (2)针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为游客提出几项合理的游览建议。(5分)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仙岛湖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幕阜山北麓, 距阳新县城48千米,距武汉140千米,旅游区面积180 平方千米,水域32平方千米。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人 文古迹众多,生态野趣横生,是湖北省政府批准的省 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鄂赣边境的一处旅游度假胜地, 但景区自开发以来,年接待的游客较少。下图为仙岛 湖区域图。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仙岛湖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 势和不利条件。(10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山区沿河公路两侧的景观游览 图,该景观有“百里山水画廊”之称。该河段绵延56 千米,沿途重峦叠嶂,山势雄浑,树木花草四季变幻, 令人赏心悦目。 (1)指出该线路旅游的最佳季节和较理想的旅游交 通方式。(4分) (2)简述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6分)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2013年国庆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 5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 “死胡同”。其中日游客量高达4万多人,导致数千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 A.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 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 A.大豆 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 D.辣椒(墨西哥、秘鲁) 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 A.沙特阿拉伯 B.以色列 C.伊拉克 D.埃及 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 A.英语 B.日本语 C.西班牙语 D.印地语 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州 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 A.大国 B.中等国 C.袖珍国 D.特大国 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 A.吴方言 B.客家方言 C.赣方言 D.闽方言 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 A.美国 B.印度 C.梵蒂冈 D.印度尼西亚 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 A.日本 1 B.巴基斯坦 4 C.俄罗斯 130+ D.中国 56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 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 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 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 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 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 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 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 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人文地理学及发展趋势探析

人文地理学及发展趋势探析 发表时间:2012-05-16T09:13:15.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6期供稿作者:张晋江[导读] 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学,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肥沃土壤。 ◆张晋江山西管理职业学院041051 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人文主义思潮涌动并带动了人文主义地理的产生。本文从人文地理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文地理发展 一、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1.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2.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3.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4.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5.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 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入微观。 中国现代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学逐渐被经济地理学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了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历史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学,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肥沃土壤。参考文献 [1]林珍铭二十一世纪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优化和创新[J].内江科技,2006,(8)。 [2]杨志英服务业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方法论革新探讨[J].人文地理,2006,(6)。 [3]王兴中刘永刚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J].人文地理,2007,(3)。 [4]赵建吉试论人文地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 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共招生14人,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陶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旅游研究院院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

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首师大考博英语 首师大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

东师-人文地理学19春在线作业21答案

人文地理学19春在线作业2-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日语 B.汉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正确答案:B 2.()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A.经济条件 B.地理条件 C.营养水平 D.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3.从购物行为方式上,()消费者也可以说是情绪型消费者,他们的购物行为不定形,具有随机性,这类消费者购物行为空间变化较大。 A.马歇尔消费型 B.巴甫洛夫消费型 C.弗洛伊德消费型 D.维布雷宁消费型 正确答案:C 4.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 A.《水经注》 B.《元和郡县图志》 C.《禹贡》 D.《汉书·地理志》 正确答案:C 5.在地缘政治学说中,“多极世界”模型的代表人物是()。 A.克莱因 B.马汉 C.斯皮克曼 D.柯恩 正确答案:D

6.在人地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人地相关论 B.人定胜天论 C.天人合一论 D.环境决定论 正确答案:D 7.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耶路撒冷 正确答案:B 8.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是(),以刀耕火种和游耕作为主要特点。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航天农业 正确答案:A 9.美国地理学家M.I.格拉斯纳根据领土大小对当今世界上的国家作了分类,其中面积在15万-35万平方公里的为()。 A.小国 B.中等国 C.大国 D.特大国 正确答案:B 10.在文化区类型中,()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A.形式文化区 B.功能文化区 C.乡土文化区 D.机能文化区 正确答案:A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 1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 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 2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 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 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 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论绪第1章 复习笔记 1.1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1)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区域性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3)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论:人文地理学“研究事物,不是作为特殊现象、孤立的现象去研究,而是从它的特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成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现象越复杂,综合性就越高。”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嗨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

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19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9实际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因果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发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

人文地理学参考资料.doc

人文地理学参考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 德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 3. 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 4.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6. 为了探求人们日常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问题,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了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7. 我国规定,可以设市的城镇聚集人口是10万。 1.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3.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4. 德国地理学家冯·杜能在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运用抽象法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5. 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6. 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7. 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通常有迁出率、迁入率和净迁移率等。 1. 文化生态学是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2. 德国地理学家冯·洪堡创立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 3. 乡村聚落按其形态可分为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4. A.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5.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聚落型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 6. 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 7. “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道教的观点。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第一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德国地理学者(),他也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A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首创“地理学”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XX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

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