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学习,培养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学习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矛头对准孔教?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一、填空题: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2、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3、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2)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

2、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旧文学;

3、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导致新文化运动中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问题”和“主义”之争

2.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3.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4.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中国的富强④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 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 D.反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

7.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8.下列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B.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9.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0.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猛烈抨击传统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 B.强调了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

C.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1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主张民主共和D.反对尊孔复古

12.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A 6.B 7.D 8.D 9.D 10.B 11.A 12.B

二、问答题(略)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目标导航】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1.代表人物 (1)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出“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口号;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李大钊:《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代替文言文。 (4)鲁迅:发表《》、《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5)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与,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历史评价 (1)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性: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突出作用)。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族觉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③为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3)前期片面性: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答案要点:1.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白话文狂人日记兼容并包 2.民主科学旧文学3.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方法归纳] 1.抓住典型人物,通过其思想和实践理解新文化运动。 2.按“三提倡三反对”掌握新文化运动内容,分前期、后期,积极、消极评价新文化运动。[知识建构] 通读教科书,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体验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中的“北大三兔” 蔡元培(1868~1940)、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都生于兔年(生肖都是按阴历算的,蔡元培生于阴历1867年末,属兔),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当年胡适曾自豪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从此“北大三兔”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下面是中国政法大学龙卫球教授《传统与革新》一文的节录。 不仅那些政治革命,毫无疑问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而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全盘否定性的反传统运动。回首新文化运动,北大三兔(胡适,陈独秀和蔡元培)中,至少二兔是这种立场。留学过法国和日本的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主张从思想上对中国来一个彻底革新,以新思想代替旧思想,这旧思想就是儒家。《新青年》主要以批儒家为重点。《新青年》传播的新思想有限,翻译著作中较有水平的只有关于赫胥黎的科学精神的少数文章,其余基本上都是马列主义。1917年从美国回国的胡适提出全盘的文学改革和文字改革,激进地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作文应从社会角度和政治角度出发,而且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文学。 [史料研读] (1)提炼作者的基本观点。 (2)材料涉及教科书中哪些史实? [问题思考] (1)根据材料,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大三兔”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 参考答案: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为了发展资本主义B.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 C.同尊孔复古思想斗争D.为了与立宪派的论战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每周评论》C.《湘江评论》D.《觉悟社》 3.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材料中“他”是() A.孙中山B.李大钊C.康有为D.陈独秀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A.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5.新文化运动中,下列对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④促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革命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7.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都是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请根据他们生平的共同点,为该学生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是() A.追求民主的引路者B.近代化开端拓荒者C.君主立宪的倡导者D.民主革命的首倡者 8.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B.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临清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新授课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2、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自主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 1、根据本课第一段,归纳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原因。 3、归纳前期新文化运动开展的有关情况: 时间: 中心地点: 领导人: 开始的标志: 实质: 内容:(1)反对,提倡; (2)反对,提倡; (3)反对,提倡; 4、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始于何时?谁最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何时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有何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 1、比较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 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学习检测】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民主共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以俄为师 3.将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学作品是()。 ①《文学改良刍议》②《文学革命论》③《狂人日记》④《孔乙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杨匏安D.胡适 6.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马克思主义──一种科学社会主义》 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精练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自主学习】 学习方面:思想文化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阶级派别:先进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主张(口号):民主、科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的局面之中; 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一部分先进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 的独立,彻底涤荡封建的毒害。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 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主要代表人物:接受北大校长的聘请,《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等 4.阵地:《》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相关史事 1920年北大首次招收9名女生,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同校的先例。 人物扫描蔡元培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学成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1)—(3) 思想革命(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和旧。 斗争锋芒指向:封建儒家思想(孔教) 鲁迅的白话文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新文化运动提倡和。(核心内容) 文学革命(3)主张推倒旧,倡导白话文。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一文,主张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之”陈独秀紧接着发表《》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意义(评价)(影响)(1)—(3) (1)作用(积极):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与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的作用。 (2)局限性(消极):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性 (3)性质(地位):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习题精练】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孙中山 2.新文化运动开始与哪一年(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3.新文化运动的领导阶级(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先进的知识分子 4.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者(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康有为 5.新文化运动高举两面大旗是( ) A.民主和科学 B.自由和平等 C.自强和求富 D.自由和民主 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有关内容选择恰当的是( ) ①虎门销烟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gai)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播放一段《药》的影像资料。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6

《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水平: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与原因、过程与特点、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理解。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度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世界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重大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点,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实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所以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理解。高中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实行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实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使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教学实行设计,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优化学习方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通过“百度”新闻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导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协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系。 2、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学案(2) 岳麓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 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 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 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根本原因) (3)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逆流。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况且,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 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2 A.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新青年》的作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猛烈地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旧纲常伦理,鼓吹“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击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博 学 笃 行 自 强 不 息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小组规则: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标志、主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旗帜、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中国梦导入新课——第9课《新文化运动》 (二)前置性作业——计时赛大比拼: 班级展示:把你们组的学习成果拿到讲台上展示。 (三)讲授新课 板书:一、吹响号角 3.主阵地南北齐:阅读教材P40-4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以及前、后期宣传思想的变化。 1.情景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礼仪?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道德方面。 2.情景二:帮助胡适先生拟一份白话文电报?探究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文学方面。 板书:三、永恒旗帜 1.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历史意义 2.新文化运动的感悟—— 四、当堂检测——擂台赛,大比武!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1)民主 (2)自由 (3)平等 (4)科学 A.(1)(2) B.(1)(4) C.(3)(4) D.(1)(2)(3)(4) 3.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4.列举 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5.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6.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 A.创办《新青年》 B.创办《青年杂志》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十月革命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每周评论》 D.《湘江评论》 8.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9.9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颂扬十月革命的两篇文章是( ) (1)《庶民的胜利》 (2) 《孔子与宪法》 (3)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1)(2) B.(2)(3) C.(3)(4) D.(1)(3) 10.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表现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 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D.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1. 举出1918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个刊物名称及创办人 12.从以下内容中你会联想到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13.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有哪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性质各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中华民族的什么品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反转思路: 知识脉络总结全课!(可以是知识树、历史年表、知识梳理等) 最后在短诗《少年中国说》中激励学生,祝福中国,结束全课!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先后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图所示刊物上,能够看到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 A、恢复帝制,尊孔复古 B、“打倒孔家店” C、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这里的国民性是指( ) A、革命觉悟 B、思想观念 C、文化素质 D、生活习俗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1915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

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十年高考真题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2019·江苏高考·1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2.(2018·江苏高考·17)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3.(2018.11·浙江高考·20)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4.(2017·江苏高考·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5.(2017.4·浙江高考·22)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天演论C.相对论D.加速度定律6.(2017.11·浙江高考·22)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7.(2015·福建高考·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授课教师:王小光班别:高二(5)班【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学习内容】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思想根源:

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一、填空题: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 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 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旧文学; 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新发展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和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知识目标: 标志 北洋政局黑暗兴起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编制:孟老师日期:2019.8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格局错误地理解成北方民族对汉族政权的“侵略”和“压迫”。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间南方经济族国家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问是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出本课的时间轴,概括这一时 其对此期的政权更迭与其他时期相比有怎样突出的特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 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社频播放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开国典礼的视频片段。 2.师:从这个视频,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一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3.1949年10月1日15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中国

4.揭示课题: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课件出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了解政治协商会议。 2.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那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说说你的理解。 3.师: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下面我们便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学生自学P76页的阅读角的内容,说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哪些关乎中国大局的事情。 5.学生汇报。 (1)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3)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6.欣赏: (1)欣赏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2)欣赏国旗、国徽图案,了解国旗、国徽。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班级姓名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 应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试大纲】 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提示:政治、经济、阶级、思想)?陈独秀认为必须兴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两个阶段)? 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积极、局限)? 【延伸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含义是什么?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意义? 二、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什么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其实质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 三、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内容?对文学革命的开展影响最大的人物有谁?文学革命包括哪些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思维拓展】 1.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由浅入深的向西方学习的?其代表的思潮及阶级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民族危机、文化选择、走向、批判对象)? 3.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能力训练】 一、单选题 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解析:D。材料中“这三十年来,……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出自《科学与人生观》序言。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项,因为变法和革命都遭到抨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而民主也在辛亥革命中被袁世凯践踏,故C项不选。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收。故D项正确。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A、C 、D项表述错误。 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的掌握和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答案。 4.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理念: 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 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

《祝福》导学提纲

高一语文导学提纲 《祝福》(第一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设想] 1.理顺故事情节;2.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法指导]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旅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疏理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按情节发展阅读课文。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 4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