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中国的疆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李军喜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二、设计思想

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力图充分联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运用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地图在地理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概括以及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

2、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六、教法选择

运用谈话、分析、比较、读图、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利于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

阅读“中国疆域”图,是学好本节的关键。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就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读图方法。

八、教学准备

挂图、地球仪、课件、多媒体播放设施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基本情况。

[新课教学]:

(一)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展示挂图、地球仪)[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谈话法、提问法引出一下知识点: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

(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

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课件展示)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课件展示)

(二)中国的疆域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提出问题]: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归纳]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

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课件展示)

(三)[板书设计]

中国的疆域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3.经纬度位置与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四至点)

2.面积

十、教学反思

(依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反思,此处省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