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相关推荐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

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 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

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 km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 km是什么意思?

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三、探究新知识

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习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

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

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3)活动2:学习例2,体验1千米有多长。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提供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作好记载。

方案1:先用卷尺测量教室长()米,同学们沿着长走,数出共走()步,走()个教室长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测量教学楼长()米,()幢教学楼长1000米,沿着教学楼长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学校操场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两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测量学校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长()米,如果按同样的距离,1000米可以种()棵树。

学生自由选择方案,活动时间8分,然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教室长10米,我走了15步,100个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约要走1500步。

学生2:我们组量得教学楼长100米,10个教学楼长是1000米,大约要走1750步,应该走20分。

学生3:我们组的张浩同学沿着跑道跑1圈大约用了3分,跑两圈半应该是1000米,估计要跑8分左右。

学生4:我们测得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200个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样的距离种树,可以种200棵。

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评判、争论。

(4)教师小结: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书。

3、认识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米分米厘米m dm cm

教师:你们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略)

教师: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书: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测试走10米大约要多少步,100米大约要多少步,并记录。

2、学生绕操场走1000米测试需要的时间,并记录;记录自己从家里都学校大约要走多长时间。

3、拍摄乘车行驶1000米的录象。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

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4、综合运用。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知识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换算的方法,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到南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成人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 =()米 2千米500米 =()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 =20xx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习:3千米 =()米 8千米=()米

6千米72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 =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习:6000米 =()千米

2400米 =()千米()米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 =()千米()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数学课本厚()

学校操场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3、在里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9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 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近,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让学生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化聚。

3、德育教学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板书课题)学生口答学生尝试回答

二、探索感知

学生看教学情境挂图

(1)教师引导: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常用千米作路程长度的计量单位。(板书:公里)

(2)联系生活:你知道扬州到南京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你的家离学校多少公里?

认识千米:

(1)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同学们走学校100米跑道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2)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3)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学校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4)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

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单位化聚:

(1)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师:火箭的速度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

(2)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约6000千米。

师:南京长江大桥的长是多少千米?

板书:5000米=()千米

三、综合练习。

1. “想想做做” 1 读题解题交流做法

2. “想想做做” 2 读题解题交流做法

3. “想想做做” 4 先填空再交流

4.“想想做做” 5 比较

5.“想想做做” 6 看题

6. 拓展训练:判断

1千米比1000米短。()

1千米的公路修了一半是500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i千米。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例如:长江全长6397千米,黄河全长5464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

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

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9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

长城全长6700()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习。)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长?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最新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3篇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1) 【千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 反思 【导语】《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

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优秀5 篇) 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长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师: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几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能跟我们说说这“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少长吗?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好!请你填一填

出示:练习纸第一题——10毫米=()厘米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600厘米=()米 说说最后一题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同桌说) 创设情境 师:胡老师前几天骑车回家,过了楼岩桥头,在山岭处看到一块很高的路牌,上面写着“距离尚田还有3km”。同学们,这“km”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 揭题:我们今天就要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千米的认识 简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测量较长路程时,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联系生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看到“千米”这两个字,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千米有多少长、千米和米之间有关系吗……) 请生猜测一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引出:1千米=1000米 师:课前老师带大家走了100米长的一段路,大家现在脑子里有100米长度了吗?

四人小组讨论:那么估计一下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楼岩初中这段路程大约有多少;(约300米)再从楼岩初中出发到春光食品厂大约有多少路程?(约300米)现在距离1000米还差多少米?(400米) 师: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到飞扬特钢) 师:你还知道从我们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楼岩、到项岙……) 师:现在你的脑子里有1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km”的意思就是“千米”,那么这个“3km”就可以写成(3千米) 板书:3千米 还可以怎么写?引出:3千米=3000米 你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师:好,从校门口到飞扬特钢是1千米,从山岭到尚田是3千米,那么请你算算:从校门口到尚田有多少千米呢?(先要估计从飞扬特钢到山岭还有多少路程) 生:4千米多。 师:多多少呢?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这是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第1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贾禄山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2米=()分米 (5)、60厘米=()分米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数学课本宽17(); 学校操场长250(); 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千米 8000米=()千米 四、总结(略) 五、作业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最新3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 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板书2 1000某1000= 1平方千米=平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平方米。 3、算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平方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课桌长约10()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 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 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 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 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6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根底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和合理推理的才能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才能。 3.浸透数学知识来于生活理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假如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拟适宜?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间隔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老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拟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老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间隔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间隔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间隔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如今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机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间隔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 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

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__厘米,用米做单位是__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熟悉》教案优秀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熟悉。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阅历比拟远,对学生来说比拟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拟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悉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与运动会等生活阅历,这就使得本节课很简单和学生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别状况,在帮忙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识的学校四周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熟悉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

米。 2、会进展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熟悉1千米。 师:假如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适宜? 师:你感觉1千米应当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想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悄悄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毕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千米的认识教案10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10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资料 教材第7~8页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本事,并且经过教学资料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进取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齐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锻炼呢?在跑步运动中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马拉松小结: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必须的了解,并经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经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长度》中的第一课时,它是本单元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测量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主要是通过“8个人站成一排”的实践活动,推测出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由此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走”的过程中去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主动构建1km的长度观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

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能用千米进行恰当的估测。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情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我们班的孩子,在上一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坐出租车、看路边的交通警示牌、路标等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也已见到过千米。但“1千米”到底有多长,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具体概念的。那如何给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都相对较差的二年级孩子建立1千米的观念呢?这就需要学生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逐步构建“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与学法 1、在游戏中学习。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本节课,我就准备将“捕鱼”的游戏与例1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是教学整改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

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